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克拉克現象解決方法教學設計

克拉克現象解決方法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2-03 20:11:08

Ⅰ 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本節活動我選自中班教材主題四次主題三《飛人》中的一節體育活動。超人是幼兒的偶像,平時幼兒就喜歡模仿不同的超人。所以我設計的整節活動以超人為主體貫穿整節活動。讓幼兒體驗一下超人的快樂,同時讓幼兒對體育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通過讓幼兒觀看圖片上劉翔跨欄和喬丹頭槌的動作像什麼?引出活動;通過模仿引起孩子們也想成為小超人的興趣;通過闖過比賽的形式讓幼兒體驗到成為超人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學習跨跳35cm高的障礙物、觸物跳和快跑的動作。

2、產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飛人劉翔、喬丹比賽照片、

2、紅、黃、藍、綠圓形貼圖標志、大小不同的四個五角星獎章。

3、場地布置、背景音樂《加油歌》、《星星的心》。

【活動過程】

導入:幼兒拍手進入場地,並做准備活動(手腕、腳腕、扭扭腰、踢踢腿、轉轉脖子等)。最後請幼兒坐到椅子上。

一、引導幼兒了解「飛人」

1、引導幼兒說一說。照片上是誰?(劉翔、 喬丹)他們在干什麼?為什麼把劉翔、喬丹稱為「飛人」?(因為他們跨欄、投球的動作像飛一樣。)

2、劉翔喜歡跨欄的體育運動,喬丹喜歡打籃球的體育運動,那你們喜歡什麼體育活動呢?(請幼兒回答)。

3、有的小朋友也喜歡跨欄和打籃球,那怎樣跨欄和打籃球呢?你們想不想學?(想)老師講解並做示範動作:跨跳障礙物時要先有助跑,前面的腿抬高跨過障礙物,另一條腿緊接著跟隨跨過;觸物跳時先助跑,到籃板前,並屈膝用力跳起。然後讓幼兒分成兩隊進行模仿。

二、闖關游戲《我是小超人》。

1、根據自己身上的顏色標記站成四隊,老師講解闖關規則和進行闖關示範:在闖關時要根據你身上的顏色標記選擇闖關賽道,闖關回來後要記得拍你下一位小朋友的手,被拍到手的小朋友才可以進行闖關,沒有拍的手的小朋友可以為自己的隊伍加油!

2、第一遍先讓幼兒嘗試一下闖關,然後老師糾正不正確的動作,並加以提醒幼兒闖關規則。

第二遍讓幼兒鞏固動作和闖關規則,不正確的地方老師再做糾正。

第三遍讓幼兒進行闖關比賽。

三、總結游戲情況,教師與幼兒共同評出優勝組順序。

四、引導幼兒做放鬆活動(捶捶背、敲敲腿、捏捏胳膊等)。

一位老師利用喇叭喊話:彩虹班的小朋友接緊急通知,你們的動作規范,是一名合格的「小超人」了,現在邀請你們去參加博興縣的冬季運動會,請趕快集合。

孩子們,客人老師說我們彩虹班的小朋友都是合格的「小超人」了,還邀請我們去參加博興縣的冬季運動會,你們高興嗎?(高興)。那我們趕快集合去參加吧!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內容,學慣用樂器演奏動物走及笑聲的節奏。

2、通過探索,認識動物走路聲音特徵與樂器聲音性質的關系,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

3、能較專注地傾聽老師的指令演奏樂器。

活動准備:

1、大鼓、鈴鼓、搖鈴、串鈴、小鈴、單響筒、圓舞板,及相應的漢字卡片。

2、有相關漢字指示的節奏卡三張,胖胖熊和小老鼠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 示「胖胖熊和小老鼠」的圖片,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二、講述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愉悅情緒。

1老師提出問題:

(1)故事講了什麼事情?

(2)在故事裡,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是誰發出來的?(分別出示節奏卡)

2引導幼兒模仿故事中動物走路及笑的聲音。 這些聲音是怎樣的?你能模仿出來嗎?

三、認識三種節奏型

1、根據節奏卡集體用象聲詞表現相關節奏。

2、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提問:你還能用其他的動作來把這些節奏表現出來嗎?

四、學習為動物走路及笑聲配樂器。

1、討論:如果讓你用樂器來表現這些不同的聲音和節奏,你會選擇哪些樂器,怎麼配?為什麼?

(1)幼兒商量後回答。

(2)老師出示一些樂器,幼兒自由的選擇並且根據相應的節奏型演奏。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前演奏,一起評價。

2、老師總結並確定配器方法,並在黑板上以節奏譜的形式顯示。

3、幼兒根據節奏譜重新座位,聽故事做相應的演奏。

(1)可以請能力強的幼兒取代老師講述故事,指揮演奏。

(2)幼兒交換樂器演奏。

延伸活動:

1、提出思考:

(1)如何演奏才能區分同類動物的不同特點?比如,怎樣把熊爸爸熊媽媽和熊哥哥在相同的聲音上區分出來?

(2)還可以把哪些樂器也配到故事中來

2、在音樂角中提供樂器,引導幼兒繼續表演和探索。

3.了解故事中的道理:做人要勤勞

故事:小熊和小老鼠

從前,有個小村莊,村莊里住著許多小動物:小狗、小豬、小熊、小老鼠······小熊和小老鼠是鄰居,他們都是好孩子,只不過小老鼠很勤勞,而小熊卻很懶惰。

小老鼠經常打掃自己的屋子:拖地、擦窗戶、洗窗簾······可勤快了。他還要整理院子,拔草、修剪樹木、撿垃圾······從不喊累。

小動物們一走過他家時,就忍不住贊嘆到:「哇!真是太美麗、太整潔了,小老鼠真勤快啊!」

而小熊卻老是躺在床上,不起來,屋子搞的亂亂的也不管,院子里的花草樹木都要枯死了,他也不理睬。小動物一走過他的屋子,就忍不住批評到:「真亂、真亂!真臟、真臟! 小熊真懶。」

春天到了,小老鼠馬上去撒種子,而小熊卻還是躺在床上,不去耕種。秋天到了,小老鼠的田裡黃燦燦的:金黃的麥子、火紅的蘋果、綠油油的蔬菜夠小老鼠過一個冬天了。而小熊的田裡只有幾根枯死的雜草。這時,小熊才後悔的說:「要是我當初勤快一點就好了。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檢查食物變質的簡單方法

2、認識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知道它們是檢驗食品衛生合格的標准之一。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學慣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准備:

1、變味的綠豆餅、食物包裝袋。

2、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學掛圖中的幾幅事物變質後的圖片,讓幼兒猜猜這是什麼?

1、教師:小朋友猜猜這些圖片上都是些什麼呢?

2、出示麵包、橘子變質前的圖片進行對照。

教師:這些橘子和麵包有什麼不同呢?你們仔細的看看。

3、出示一個有怪味的綠豆餅讓幼兒看看。

教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副圖,是綠豆餅,你們看看圖片上的綠豆餅和我們生活中見到的綠豆餅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這些已經發霉、有怪味的食物還能不能吃了呢?

4、小結:有怪味的或看起來和原先不一樣的.、發霉的食物都不能吃。

二、集體討論食物變壞的原因。

1、教師:你們見過哪些變壞的食物?為什麼這些食物會變成這樣?

2、小結:因為食物存放的時間長了,食物中的原料發生了變化。就會使食物發霉或者是有怪味。

三、了解檢查食物變壞的幾種方法。

1、引導幼兒從食物的顏色、氣味、軟硬幾方面要鑒別。

教師:怎麼樣辨別食物是否變質? 讓幼兒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說說、去看看。

2、出示一個食品包裝袋,引導幼兒觀察上面的數字,介紹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含義,教育幼兒過了保質期的食物不能服用。

教師:我們能在每個包裝袋上看到一些數字和漢字,它是向人們介紹這個食品是什麼時間生產的,這個是生產日期。還有一行數字和文字代表這個物品能放多長時間,這個是保質期。

四、結合幼兒用書。

讓幼兒知道新鮮食物與變質食物的區別,知道在保質期內服用。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核心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為幼兒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教育環境和充分條件,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的需要。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扮演司機開車的樂趣,建立基本的交通安全概念,認識不同車子的功能及特點。

2、欣賞各種車輛,感受造型美和色彩美。

3、學慣用簡單的線條表現汽車的主要特徵和基本結構。

4、體驗大膽想像與設計有趣。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准備:

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 講述故事《威威愛大怪手》。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共好聽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呀?(教師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裡的大怪手車到底是什麼車?(挖土車)

除了故事裡提到的車,你還認識什麼車?

2 教師和小朋友們玩"猜謎"的游戲。

"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認識各種各樣的車。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我們來玩一個猜謎的游戲。請你聽清楚老師出的題目,然後回答這是什麼車?明白了嗎?好,現在請聽題。"

--下雨車,下雨車,邊下雨來邊唱歌。請問這是什麼車?(灑水車)

--大嘴車,大嘴車,邊吃垃圾邊唱歌。請問這是什麼車?(垃圾車)

--長長一條龍,走路轟隆隆,跨河又鑽洞,嗚嗚向前沖,

載客又運貨,運輸立大功。請問這是什麼車?(火車)

--用腳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車。(自行車)

--要排隊等,一個一個投幣才能坐的車。(公共汽車)

--搬家時會用到的車子。(卡車)

--你只要上車,告訴司機要到哪裡,司機就會打表並送你到目的地。(計程車)

--失火的時候一定需要它幫忙。(消防車)

--抓壞人的時候,警察就會開著它出來。(警車)

--游覽旅行時會坐什麼車?(游覽車)

--可以救人的車子。(救護車、警車、消防車。)

--撥打電話119,開來的是什麼車?

--撥打120,開來的是什麼車?

--那110呢?

3 聽聲音,辨車子。

小朋友們真棒!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車子會發出特別的聲音,請小朋友聽一聽,猜猜是什麼車?(放錄音)

4 學習兒歌《紅綠燈》。

教師:大馬路上有各種各樣的車子在行駛,為了確保安全,司機們要遵守交通規則,在過路口時還要注意看交通信號燈。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交通信號燈有幾種嗎?(紅燈、黃燈、綠燈)綠燈亮了應該怎麼樣?(向前行)紅燈亮了應該怎麼樣?(停下來)黃燈亮了又該怎樣?(如果沒有通過馬路,看到黃燈就要停下;如果走到一半,就要快快通過)(教師朗誦一遍兒歌、小朋友跟著

教師念一遍)

嘀嘀嘀,汽車叫,

汽車來了我讓道,

過馬路,東西瞧,

走路要走人行道,

不玩耍,不亂跑,

安全第一我知道,

紅燈停、綠燈行,

遵守規則別忘掉。

5 演唱歌曲〈開車歌〉。(唱兩遍)

6 聽音樂,小朋友們自由模仿開汽車的動作。

教師:小司機們,我們出發吧!

7 結束。

[附]故事

威威愛大怪手

隔壁的工地正在蓋房子,那裡有許多工程車,威威趴在窗檯上睜著大眼睛瞧呀瞧,還興奮地大聲叫。

怪手車有個彎彎的大手,一挖就挖起很多土;吊車有個長長的鉤子,一下子吊起了粗鋼筋;還有水泥攪拌車,圓圓的肚子呼嚕呼嚕轉,一會兒就流出泥漿來了。

爸爸下班回來了,威威拉著爸爸,不停地講著工程車的厲害和神奇。

有一天,爸爸神秘地對威威說:"威威,有一個驚喜給你!""哇!是一輛玩具怪手車呢!" 威威大叫。圓圓的車身,彎彎的怪手,就像隔壁工地的怪手車。威威高興地玩著,一會兒開車,一會兒挖土。要睡覺時,威威捨不得睡,媽媽只好讓威威抱著怪手車睡。咦?在夢里,威威是不是正開著的大怪手車跑來跑去呢?

活動反思:

「各種各樣的車子」主題活動結束了,孩子們這才依依不捨地將自己的玩具帶回了家,不同的是,通過這幾周的認識,孩子們知道了自己帶的是什麼汽車,同伴帶的是什麼汽車……孩子們對馬路上汽車的種類、用途、汽車的發明、構造、發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談到汽車,他們的話題開闊了。通過汽車這一幼兒喜歡的載體,進行的美術、游戲等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了快樂,從中也獲得了有益的經驗,審美情趣也得到了培養。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熟悉歌曲《新年好》和掌握三拍子基礎上,學習自編簡單身體動作。

2、引導幼兒學習為歌曲《新年好》配上打擊樂。

3、培養幼兒創造力和合作精神。

活動准備:

1、一些打擊樂如:腰鼓,錄音機,鋼琴。

2、教師事先布置好教室帶過年氣氛。

活動過程:

一、復習

1、發聲練習:《蘋果歌》、《我愛我小動物》、《火車快飛》、《講衛生》。

2、律動練習:《日生活模仿動作》、《我們大家做得好》,《這是小兵》。

二、導入活動

1、教師讓幼兒觀察活動室,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看我們教室有什麼變化呀?

幼兒:有燈籠和對聯

師:為什麼?我們怎樣來慶祝新年到來?

幼兒:我們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戲。

2、引出本次活動內容:為歌曲《新年好》配上打擊樂伴奏。

三、學唱新歌《新年好》。

1、教師先一邊彈琴一邊范唱一遍,小朋友你們聽聽鍾老師是怎麼樣來慶祝新年。

2、教師要求幼兒有表情地演唱。

3、請幼兒分男、女演唱,要求幼兒在唱強拍時拍一下。

四、啟發幼兒自編節奏動作。

1、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想用什麼動作來表示三拍子節奏?(如拍一次手,拍兩次臉:拍一次手,拍兩次腿:跺依次腳,拍兩次肩等等)

2、幼兒聽教師彈琴《新年好》合著拍子節奏,自由用動作表現強弱弱。

3、請個別樂感強幼兒聽琴聲《新年好》,大家做示範表演。

五、引導幼兒進行打擊伴奏

1、讓導幼兒嘗試用打擊樂為歌曲《新年好》配伴奏,如強拍敲擊什麼樂器?兩個弱拍敲擊什麼樂器。

2、將手持腰鼓棒,腰掛腰鼓樂器幼兒分成2——3組,教師指導幼兒看指導,聽《新年好》音樂打擊樂器。

3、幼兒聽《新年好》音樂,完整地演奏。

4、幼兒換樂器,聽《新年好》音樂邊唱邊演奏。

六、進行結束。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唱完《新年好》這首樂曲。

中班教案 篇6

識字活動:

走迷宮

活動目標:

1、學習動詞:跑、跳、站、睡、玩和摘。

2、能根據圖片做出相應的動作。

3、培養幼兒的敏捷性,提高識字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在教室的地上畫好迷宮圖。

2、在迷宮出口的地方放好兩個蓋著布的小籃子,籃子裡面有跑、跳、站、睡、玩和摘的圖片。

3、寫有跑、跳、站、睡、玩、摘的卡片。

授課教師:

符萍

活動過程:

1、以游戲「走迷宮」引出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迷宮」,讓幼兒知道「迷宮」的進口和出口。

(2)請個別幼兒示範走「迷宮」。

2、學習動詞:跑、跳、站、睡、玩和摘。

(1)小朋友,你們知道房子里有些什麼嗎?請你們和我一起去看看好嗎?

(2)指導幼兒沿著迷宮的正確線路走到出口,打開籃子上的布,請幼兒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並拿出來。

(3)引導幼兒講一講圖片的內容。

(4)出示相應的字卡,並教幼兒認讀。

3、游戲:聽話看字做動作。

教師出示字卡並說一句話,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例如,教師出示字卡「跑」,並說:「小朋友在跑步」。

4、游戲:看誰快又准?

把幼兒分成兩組分別站在入口處,教師說出一個字,幼兒進入迷宮,跑到小房子里把這個字找出來。找對了,可以出迷宮並得一個笑臉;找錯了,也可以出迷宮,但只能的一個哭臉。最後看哪組的笑臉多,哪組就勝,每人可獲得一個小星星。

指導語:在迷宮裡面藏著許多的字寶寶,你們幫老師找出來,好嗎?

活動反饋:幼兒在此活動中表現很好,他們能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游戲活動,並能根據圖片的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幼兒最感興趣的是:游戲「聽話看字做動作」和游戲「看誰快又准」。在「聽話看字做動作」這個游戲中,我還適當地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即:教師出示字卡,幼兒讀出字卡並做動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幼兒對字詞的認識。為下一個環節「看誰快又准」的游戲活動做好准備。我還能根據幼兒的反應情況適當地在「學習動詞」這個環節中增加了「形象識字」的內容,因為我發現幼兒剛認讀完一輪字後,再次出示字卡,幼兒還是不能認讀出來。所以才增加了「形象識字」的內容,效果還不錯。

如果每次活動,我都能去發現問題並及時地去解決問題,那不僅對幼兒有好處,對我的教學將是一個提高,我會繼續往這方面努力。

Ⅱ 幼兒園說課稿

【必備】幼兒園說課稿模板匯總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說活動背景及設計意圖

詩歌《夏天的歌》,教材選自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主題六中第三周。詩歌內容形象生動,音韻和諧,問答式詩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易為幼兒喜愛和接受。符合大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我班教學。詩歌鮮明的結構特點,給幼兒清楚明了的記憶和想像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展幼兒的想像力。詩中的蟈蟈、知了、青蛙的叫聲,已被幼兒所熟悉,這節課的教育資源就來源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通過活動中詩歌仿編,可以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也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說活動目標:

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理解掌握詩歌內容。

2、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3、幼兒能根據詩歌的格式及夏季的特徵大膽地仿編。

三、說重難點:

重點: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理解掌握詩歌內容。

難點:幼兒能根據詩歌的格式及夏季的特徵學習仿編,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方法

在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本次活動採用了情景教學法、整體教學法、觀察法、直觀演示法、游戲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感官認識。()使教法和學法有機的聯系在一起,讓目標得到落實。最終達到教學目的,培養了幼兒對詩歌的感受力,想像力,記憶力。

五、說活動准備:

活動准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目標教具准備:事先錄制好的蟈蟈、知了、青蛙的叫聲。夏天的歌《課件》、圖片——(蟈蟈、知了、青蛙;戴太陽帽的小朋友、撐小花傘的小朋友;草叢、大樹、池塘、冰激淋。)學具准備:記號筆、操作材料。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已對夏天的特徵有所了解。

七、說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話題,欣賞詩歌。

教師首先提問:"誰能告訴我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知道的?"組織幼兒談論夏天:夏天裡你有什麼感覺?草地上、大樹上、池塘里有些什麼變化?能見到哪些蟲子?能聽到那些動物的叫聲?這是一個課前知識的經驗准備,需要幼兒去運用具體形象思維去理解,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平時我利用談話活動、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二)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准備,有關理論指出: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夏天在哪裡》的游戲置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設計意圖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對於幼兒來說是冬天裡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因此我選擇了語言活動《下雪了》。

幼兒喜歡悅耳的聲音,重疊有節奏感的象聲詞更能使小班幼兒產生親切感。喜歡小動物又是幼兒的天性,這個故事通過象聲詞介紹了幾種動物以及他們的叫聲,在輕松而又充滿懸念的故事氛圍中,幼兒可以學習並掌握動物的名稱與各種象聲詞。通過活動可以讓幼兒積累動物名稱的經驗,反復出現的"你去哪兒呀"是一種招呼用語,便於幼兒在生活中模仿運用,有助於幼兒的語言學習。

二、說目標

1、認識小狗、小貓等幾種小動物,准確說出它們的名字,知道叫聲,學說象聲詞。

故事中的小動物都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而孩子們印象中小動物的名稱或許是其叫聲的代名詞,因此,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科學的語言信息,所以知道小動物的准確名稱是本次活動的目標之一。

2、知道冬天會下雪,初步激發幼兒喜歡冬天的情感。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可能不喜歡冬天的寒冷,但是他們喜歡雪,喜歡玩雪,玩雪會使他們不怕寒冷,因此我選擇了語言活動《下雪了》,通過故事初步去激發幼兒喜歡冬天的情感。

3、象聲詞:汪汪 喵喵 哞哞等。短句學說:你到哪兒去呀?

故事裡告訴幼兒小動物的名字,如小狗、小貓、小豬、小雞、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等,讓幼兒積累了動物名稱的經驗;表示小動物聲音的"汪汪、喵喵、哼哼、嘰嘰、哞哞、嘰嘰喳喳、吱吱",能使幼兒學習並掌握動物的名稱與象聲詞;反復出現的"你去哪兒呀"是一種招呼語,便於幼兒在生活中模仿運用。

三、說重難點活動重點: 知道動物的叫聲並與正確的名稱建立聯系。(給予孩子正確、科學的語言信息)

活動難點:能根據畫面的情節聯想到"堆雪人",並會用材料表現(對於小班孩子來說根據畫面的情節去有意識聯想,並會用抽象的材料去裝扮的確很難,活動中也是初步培養幼兒的這種能力。)

四、說過程活動分三個環節完成:

一、導入部分通過看ppt,欣賞美麗的雪花,激發幼兒對冬天的喜愛。從而引出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叫的小貓……

二、理解故事1、根據小動物的叫聲猜測出小動物的名稱,學學、說說,幫助幼兒學習語言。

2、小動物們拿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急急忙忙地走著,他們去哪兒呀?他們在一起干什麼呢?一個個匆匆忙忙、連奔帶跑的樣子,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引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3、根據小動物拿的各種東西學習裝扮小雪人,讓幼兒初步了解原來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可以來裝扮雪人。

三、延伸活動故事到此結束了嗎?沒有,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全部藏在好看的書本里,給幼兒留下懸念,激發幼兒繼續閱讀的興趣。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一、目標的制定。

本活動的目標有三條:

1.理解故事,體會「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麗得事情」的美好。

2.嘗試用對歌的方式表達對四季的花卉的興趣。

3.體會美妙的歌聲也是能讓世界更美好。

但從這三個目標看的話似乎還挺不錯!將真個活動看完,回頭再來看目標,就發現目標的制定有些不合理。本活動主要是進行對歌的學習,只是將繪本做個影子。因此第一個目標的制定有些牽強了。不是很合理應該去除。目標修訂的方向應該是側重於認識對歌,感受對歌等方面的內容。側重的領域是藝術領域。不要將其定位綜合。

二、環節的設計。

環節大致分為:

1.復習前半個故事內容。

2.四季開的花。

3.一件美好的事。

三大環節很清晰。對於第二環節這個重點環節中:認識區分花卉。有些異議。可否將其去除直接放在課前准備中,把所有的中心放在對歌上,可從認識對歌:什麼樣的唱歌才是對歌。

對歌的情緒,對歌方式,幼兒從集體,單人等模式感受對歌帶來的美好。第三環節,孩子的感受不深,對於美好的事情只拘泥於小事情上,還談不到對世界的影響,這也是本次活動中並沒有重點的讓孩子感受美好所導致,因此也能看出第一目標的不合理性。

在教授歌曲時有個環節,有些多餘,那就是幼兒聽歌填充圖譜,沒有教育意義。又浪費了時間,環節也不緊湊了。

三、重點的把握。

重點應該是在對歌上,從整個活動的用時上看也應是這樣的,可是就是將一些其他領域的內容加入了進來,覺得內容太多,不好操作,孩子們的興趣也受到的限制。因此要把握住本活動的重點是什麼將其突出深化很重要。

一次小小的活動,給我的啟發不僅這一點點,然我了解到了許多。有可能的話我們的《花婆婆》哦,不對,我們的《花兒朵朵開》繼續研討。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片花瓣訴風情。」——有一些人,見過就忘記,有一些事,經過就結束。然而,也有一些小小的事,卻能讓人終身難忘!窗外雪花飛舞,我的思緒也飄回了那次說課。

說課這個詞在農村幼兒園普及也就是近幾年的事。記得第一次接觸是在XX年初吧,記得是鎮教辦組織全鎮青年幼師進行一次說課比賽,幼兒園就我和另一位較年輕的老師參加。當時並不明白到底何為說課,因為在農村幼兒園信息比較閉塞,再加之外出學習的機會太少近乎為零,就經驗主義認為,幼兒園的活動不外乎設計教案或上課展示吧,作為工作了十多年的我應該沒啥問題。

比賽前一天在小吃店吃早飯遇到了小學老師。一貫好學的我就問了她關於說課的事。不問則已,一問倒嚇了一跳。「說課不是簡單的寫教案或上課,說課要求你貫穿理論知識,你的教學方法……」那老師說了許多我都沒聽進去,唯一的感覺就是「快找一篇說課稿借鑒一下,拜託了。」我這個人的心理素質較差,那時的手忙腳亂就別提了。上完一天的課,我和另一老師去小學找說課稿,仔細研究說課稿的格式,自己揣摩幼兒園的說課稿該怎樣寫,決定晚上依葫蘆畫瓢學寫一篇先練練手。

陰雨蒙蒙的天氣使我的心情明朗不了。坐在比賽的教室里聽其他老師的嘀咕使我的緊張緩解了不少,大家都對說課感到陌生,這個新鮮事物在幼兒園還沒有發芽。當肖校長寫下說課題目《發現》時,我沒慌,我想到了前天給孩子們講故事《三隻蝴蝶》時孩子們的發現:課題來源於生活,我按照說課稿的格式設計了語言活動《三隻蝴蝶》,寫完我長長舒了口氣。接下來還要表達自己的說課稿。這下我完全清楚了,說課說課就是先寫後說。也許是自己發現的感觸,我連說帶比劃,終於很有感情地結束了說課。猜猜比賽結果?哇!兩名選手參加縣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我是其中一個。

高興之餘更多的是不輕松。說課到底說什麼,我才感知了一個框架,她的靈魂到底如何把握?我不清楚。作為幼兒園的骨幹,我只有領悟透了才能帶動大家。誰來幫幫我?我常常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本科學歷,高級職稱,在幼兒園工作足夠了,只要把我的愛給孩子,沒什麼難得倒的。每天盡心盡職地做好一切就夠了。好象「學習」這個詞在我的生活中已疏遠了。在農村基層幼兒園沒有專家引領,沒有名家講學,再不自我加壓,勤奮學習人就會趕不上這個課程改革的趟了。沒人能幫,只有自己幫自己!

因為小學里說課比較多,於是我請教了小學的業務校長。我至今清楚地記得他說:「說課並不是什麼難事。怎樣說好課,關鍵在於為什麼。你為什麼設計這節課?你為什麼設計這個目標?你為什麼要有這樣的准備?你為什麼要嘗試這種教學方法?……解決了為什麼,你的說課就成功了。」要解決這么多的為什麼談何容易!平時設計一節活動只是自己覺得這個環節好像孩子接受有困難就再改一下,沒細想為什麼開始孩子不能接受是因為不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還是我的教學方法不當?說課是用科學知識來詮釋活動的環節,引領活動的成功。我恍然大悟。解決為什麼的切入口就是理論知識充電。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要求的口號是:「讀書讀書,再讀書。」他進一步指出:「教師若不讀書,若沒有在書中的精神生活,那麼提高他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義。」「一些優秀教師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我首先閱讀的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這本書我已經看過了,但從沒細細研讀。在全國上下都在學習的潮流中我能舍她而棄之嗎?綱要中五大領域的內容、目標我爛熟於心,綱要中幼兒的年齡認知水平、能力,教師的教育策略、角色轉換等我倒背如流。那時在課堂上為孩子們上課,不管是知識講授還是指導操作,綱要中的經典都會在腦中閃現「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的民主的氛圍,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教師要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我重拾了皮亞傑的認知理論,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等等,我做了大量的理論卡片。專家的理念真的很好,能拓展我們的思路。這是他們心血的結晶。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結合國情,結合本地、本校、本園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我們要用善於觀察的眼睛來了解每個孩子,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運用我們的所知所學來制定適合孩子的發展計劃。這是我讀書後的反思。我要學會用科學的頭腦來思考課程問題。那段時間我激情澎湃,我每天翻閱幼教雜志,做筆記,寫心得。我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一有什麼所思所想就記下來。我並不光是為說課准備了,我覺得我是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素質了。這時的說課已經跟我毫無芥蒂,心中的理論知識的支撐,眼中孩子世界的繽紛足以讓我游刃有餘了。

縣里的比賽有些威嚴,全縣六十多名選手坐在一個很大的會議室里,包、手機都交上去,每隔十分鍾進去一個選手。我記不請我的序號了,只記得上午沒輪到我,下午比的。抽簽拿題目,是《能乾的小手》,很普遍的題目但要設計出新意還要動動腦筋噢。限時寫完還要限時表達完。走進說課室時我發現前面坐了一長排的評委。我有些緊張,說課時話語有些顫,但一會就鎮定了。我想自己的感覺還好,不能進入前列,也能在中游數數。比賽完我逛了商場,給自己輕松輕松。回到家就接到園長電話說課成績進入前十名,准備一天去縣里現場上課。……

忘不了這個故事,因為它錘煉了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本功,記錄著我——一名青年教師成長之路上的足跡!老師是什麼?是種植孩子美好感覺的土壤。如果土壤營養豐富,你的莊稼就會長得茂盛;如果土壤貧瘠,莊稼就會顆粒無收。為了幼教田野的碩果累累,吾將上下而求索。用敢於創新的自信,迎接新的挑戰!堅信明天會更好!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散文《落葉》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如:「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著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都和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想像緊緊相扣。《綱要》指出:要引導孩子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孩子對作品的體驗。這篇散文就便於孩子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符合中班孩子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孩子所接受。

二、說目標與重難點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孩子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孩子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引導孩子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孩子對樹葉從春天到秋天逐漸變黃,最後變成落葉的認識。

3、幫助孩子理解新詞:翩翩起舞,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等。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引導孩子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為幫助孩子理解新詞:翩翩起舞,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等。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啟發提問、動作表演等方式讓孩子理解並掌握新詞,以突破難點.。

三、說准備

為了能使孩子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准備:

(一)物質准備:

1、圖片若干張,實物投影儀。

2、大樹媽媽頭飾1個,小樹葉頭飾若干個。

3、錄音機,錄音磁帶。

(二)知識准備:了解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特徵。

四、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孩子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孩子一起准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採用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1、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孩子熟悉散文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當老師在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時,分層次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孩子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

2、啟發提問法:在孩子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逐句理解並學習新詞。如老師提問:「小樹葉在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夏天又是什麼樣了?秋天又是什麼樣?小樹葉落下來後,先飄到哪?後飄到哪?像什麼?」等等

引導孩子欣賞散文,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二)學法

1、 動作表演法:活動中要求孩子學習新詞,為了避免讓孩子枯燥地理解新詞。我將引導孩子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和理解。如學習翩翩起舞一詞時請孩子們用各種優美的舞姿來表現,而表現四面八方時則請孩子們四散站立。

2、 游戲法:活動中要求孩子能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我則採用游戲法,由老師扮演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在游戲中加深體驗。

五、說教學程序:

1、 孩子交流導入活動:讓孩子倆倆結伴,根據已有的經驗說說春夏秋冬的樹葉名稱及特徵。

2、 完整欣賞散文

介紹散文名稱,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孩子第一遍欣賞。

第二遍孩子邊看圖片邊欣賞散文。

接著老師提出問題:小樹葉落下來後先飄到哪?後飄到哪?像什麼?它們心裡在想什麼?最後小樹葉又飄到哪?為什麼?(孩子根據散文內容進行回答)

3、 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等

4、 集體朗誦並進行表演

教師扮演大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體驗小樹葉快樂的情緒和愛媽媽的情感。在表演過程中著重引導孩子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表現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

5、 遷移作品情感

通過提問引出談論的話題:「小樹葉是怎麼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你是怎麼關心自己的媽媽的?」圍繞這樣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或到集體面前談。在孩子交流時提醒其他孩子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中午,有幾個小朋友需要吃葯,我就幫助他們先拿好自己的葯,再幫他們把袋子撕開。有兩個小朋友帶來的是糖漿,他們很神氣地對我說:"老師,我會自己開的!""我也會!"說著,就自己把蓋子打開了。旁邊看到的小朋友說:"我也會這樣開瓶子的!"在區角中,我們為孩子設計了幫圖形寶寶回家、響罐等游戲活動,孩子們經常想打開罐子看看裡面的東西,也經常把蓋子搞得亂七八糟。正如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它不僅能提高認識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識活動成為快樂的事。幼兒的認識活動更是受到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的直接驅使和控制,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使幼兒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3~4歲的幼兒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認知活動基本上是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幼兒觀察事物缺乏整體性,較隨意,只能直接地、簡單地表面化地認識一些周圍的事物。我班幼兒對身邊的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提問,非常願意自己動手去探索,同時,也願意嘗試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發現,與老師、同伴交流。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利用幼兒活動中的興趣點,設計本次活動,密切聯系生活中的現象,能夠較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根據以上分析,我將活動目標設定為:

1、了解瓶蓋的作用,能根據瓶口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瓶蓋。

2、能積極探索瓶蓋的開關方法。

3、情緒愉快地參加探知活動,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

定位重難點:

重點:根據瓶口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瓶蓋,並積極探索瓶蓋的開關方法。

難點: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

並做好活動准備:

1、圖片:"小熊的家"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不同的瓶蓋(大小、形狀、開啟方法不同)與瓶子。

3、小筐若干。

二。說教學方法

美國教育家克拉克(Leonard H. Clark)和斯塔爾(Ivring S. Starr)把教學方法定義為:教師為達到教學目的而組織和使用教學技術、教材、教具和教學輔助材料的方法。分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兩部分。教師適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便於傳授知識,使學生易於形成技能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根據這次科學活動的性質和需要,我採用了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實習法等教學方法,將在教學過程中作具體闡述。

三。說教學過

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主要活動過程分成四個部分:一。情景導入,激發好奇心;二。幼兒動手操作、感知;三。再次操作,討論、擴展經驗;四。結束。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產生探知的慾望。

加涅(Gagne)認為,構成教學過程有九個要素,其中首要因素就是要"引起學生注意".

活動開始,出示圖片:"小熊的家","今天,()我們要到小熊家做客,看,熊媽媽來了!"通過設疑提問使幼兒對教學內容加以注意:"唉呀呀,這是怎麼回事?你們看,熊媽媽一不小心把瓶蓋全弄亂了,真著急呀,怎麼辦呀?"這時,請幼兒幫熊媽媽想辦法,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分鍾,情景法、討論法)

(二)幼兒動手操作、感知。

教師在引起幼兒注意之後,接著就應對幼兒提出教學目標。其目的在於讓幼兒在學習之前在心理上有所准備:將要做什麼和怎樣做。這里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驟:提供每組幼兒一筐瓶子和蓋子,自己嘗試給瓶子蓋蓋子。新的科學教育觀強調讓孩子們面對真實,向真實發問,與真實接觸。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探究解決問題。在這里,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

第二步驟:幫助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通過之前的探究操作,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的東西,通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形成想法,通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徵和關系,以及自己的探究過程。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也有向別人傾訴的慾望,在這里,通過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即能夠滿足幼兒的訴說慾望,也能幫助孩子形成知識點。"知識是在孩子們的探究之後,在孩子們的討論中形成的。"

第三步驟:幫助幼兒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在之前的操作中,幼兒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難,通過大家集體討論,視頻演示來幫助幼兒解決困難,為幼兒相互學習,分享經驗提供平台。

(12分鍾,實驗實習法、討論法)

(三)再次操作,討論、擴展經驗。主要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驟:提供更多的瓶子和蓋子,請幼兒自由操作,鞏固對瓶子和蓋子特徵的認識。

第二步驟:再次討論,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根據瓶口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瓶蓋。

通過材料操作難易程度的變化,引導幼兒對瓶蓋的不同開關方法產生興趣,幫助幼兒擴展經驗。

(8分鍾,實驗實習法、演示法、討論法)

(四)結束

熊媽媽感謝小朋友的幫助,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分鍾,情景法)

;

Ⅲ 幼兒園大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幼兒在拌制涼拌菜的過程中,認識各種常用的調味品。

在嘗試記錄和小組合作記錄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協商能力和表達表現能力。

初步了解調味品的小常識。

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教學准備:

1、現成的涼拌菜一盆

2、切成絲的幾種蔬菜:黃瓜、海帶、豆芽、胡蘿卜

3、調味品:鹽、白糖、醋、麻油、辣椒油

4、一次性的杯子、勺子、碗等。

教學過程:

一、幼兒品嘗涼拌菜,激發幼兒拌涼拌菜的興趣。

老師提問:你吃的涼拌菜味道怎麼樣?為什麼會這么好吃?(你還吃過什麼?好吃嗎?裡面都放了些什麼呢?)

二、幼兒認識各種調味品。

老師提問:1、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些什麼調味品?你是怎麼知道的?

2、你們知道了,那我們怎樣讓別人一看也知道呢?(引導幼兒合作協商製作標記)

3、幼兒製作標記,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造,並給予肯定和表揚。

(老師不要求統一標記。)

三、幼兒自製涼拌菜。

(一)、幼兒第一次自製涼拌菜

1、教師向幼兒交代製作涼拌菜的要求。

2、幼兒第一次自製涼拌菜,並獨自把自己自製涼拌菜的過程記錄下來,教師巡迴指導。

3、交流討論:你覺得你的涼拌菜好吃嗎?為什麼?

4、教師總結:調味品要放的不多不少才好吃。

(二)、幼兒第二次自製涼拌菜,嘗試小組合作記錄。

(三)、分享交流。教師出示幼兒小組記錄的表格,每組幼兒選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製作過程,並向大家推銷自己的涼拌菜。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環境,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表現方式大膽的設計調味品標記,並記錄自己自製涼拌菜的過程,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主動性,活動氣氛非常的濃厚。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每一次的嘗試和製作的過程,都是在幫助幼兒認識調味品,並知道它的作用。同時在無形之中也培養了幼兒的合作協商能力和表達表現能力。

教學的設計是非常的完美的,可是不足之處也有很多。如:第一次的品嘗如果我用兩種不同的方式製作涼拌黃瓜,那麼從一開始就能讓孩子們嘗到了不同的涼拌味道。這樣也有利於後期教學的帶動。

其次就是本次活動的教學難點:設計調味品標記,在這個環節中我沒有做細致的分工,想讓每一個孩子都嘗試著為所有的調味品設計標記,但卻忽略了孩子們的能力差異,不過我在進一步的巡迴指導小組活動時,還是幫助幼兒們解決了這些問題。設計好後,我在每一組挑選出了一名小老師來統一組上設計的標記。所以在這個環節中佔用了太多的時間,以至於後面的教學順序沒法按照自己設計的步驟走下去。操作課是比較難以控制的,尤其又是在吃東西就更沒有辦法控制孩子們停止下來了。所以,我隨機應變的把大組的教學改為小組教學。因為孩子們的興奮度實在是太高了,原本打算進行兩次操作的,結果也因為第一次的操作時間過長和食物的准備過少而放棄了,但孩子們的記錄結果還是讓我感到比較滿意的。

雖然整個的教學活動並沒有預計的那樣順利、緊湊,但卻順利的完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在今後的教學路上,我會加倍的用心和努力,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會更多的本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秋天的雨》來自於大班領域活動。作品以秋雨為線索,將秋天富有特點的`景物巧妙地串聯起來,展現了一幅色彩繽紛、豐收味美、動物忙碌的生動畫面。作品中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語言生動優美,富有藝術感染力,給人以美感,充分彰顯出秋雨的神奇、秋景的美麗、秋天的快樂。

《秋天的雨》是一優美的散文,如詩如畫,不僅是孩子們學習語言的範例,還向孩子們展現了多姿多彩的秋之美,在欣賞活動中得到審美享受。因此,本活動設計以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活動,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充分尊重孩子們的興趣,尊重其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使他們在欣賞中感悟、表述、積累、遷移。

活動內容:秋天的雨(散文詩)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散文,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秋天的雨給大自然帶來的美好變化,體會散文的語言美、畫面美、意境美。

2.能細心傾聽、積極投入地欣賞文學作品,體驗欣賞的樂趣,對秋天的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

3、學習詞語:「悄悄地」、「五彩繽紛」、「溫柔」。

活動准備:1.與散文內容相符,並根據教學過程有交互的Flash動畫課件、ppt數張。2.配樂《秋日私語》。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1、猜謎"雨":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看不見。

2、師:「小朋友見過下雨嗎?」「雨是怎樣下的?」(幼兒藉助肢體語言表現雨是滴答滴答地下。)

二、初步感知散文詩。

1、幼兒欣賞。

師:「秋天的雨是怎樣的呢?小朋友一起來仔細聽聽《秋天的雨》這散文。聽過以後要告訴大家,你聽了這首散文詩有什麼感覺?你最喜歡散文詩里的哪一句。」(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2、提問:這散文詩叫什麼名字?你聽到了什麼?你聽了這首散文詩感覺怎樣?(啟發幼兒盡量說或者用動作表演出和其他人不同。)

三、觀看課件,完整欣賞配樂散文詩一遍。

師:我們再來認真地聽聽這散文詩,邊聽邊把你最喜歡的、覺得最美的話輕輕地跟著說一說。(教師播放課件)

師問:你喜歡散文詩里的哪一句?

四、運用課件圖文結合,幫助幼兒分段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師:秋天的雨真美啊!我們來看一看秋天的雨在大自然中都有哪些變化?

1、完整欣賞第一段

提問:為什麼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呢?請你先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學習詞:清潔和溫柔、悄悄地。)(秋雨下的時候,輕輕地柔柔地像媽媽撫摸小朋友一樣溫柔)

教師:秋天下雨後,大自然中發生了變化,就像一把鑰匙悄悄地打開了秋天的門。

2、 完整欣賞第二段,感受秋天的景色美。

師:這么美麗的景色,就是秋天的雨帶給我們的,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為什麼說秋天的雨像一盒顏料?她把各種各樣的顏料給了誰? (觀看第二段有聲課件。)

(1)玩送顏色游戲。

(學習「她把×顏色給了××,)(師播放秋天圖課件。)

(2)師:秋天的雨把什麼顏色送給了誰?(幼兒回答)

(3)師:秋天的雨還把什麼顏色送給誰了呢?也請你來做秋天的雨,把顏色送給它吧。(根據幼兒的回答請三名幼兒分別送三種顏色,最後其他顏色大家一起送。幼兒送顏色時,可以一邊送一邊試著說一說。)

學習詞語:「五彩繽紛」。用一個好聽的詞語來形容這么多美麗的顏色,你會怎麼說?

師:秋天到了,各種樹都發生了變化,水稻變金黃,水果成熟,農民伯伯准備要收割;美麗的菊花都開了。所以秋天是五彩繽紛,是四季中最美的。

(二)欣賞第三段,感受秋天的味道美。

1.整體理解欣賞。

(1)師:秋天的雨真神奇,它除了有五彩繽紛的顏料,還有非常好聞的氣味呢。我們一起來聞一聞。(播放第三段有聲課件。)

(2)師:小朋友的腳呀,常常被那香味勾住,這是為什麼?

(3)師:平時你的腳有沒有被香味勾住?被什麼香味勾住過?

2.師朗誦。

師:好多小朋友的腳呀,都被秋天的雨帶來的香味給勾住了,讓我們一起閉上眼睛,再來感受一下秋天的好聞氣味吧。(暗示幼兒作睡狀,師朗誦。)

(三)欣賞第四段,感受動植物的活動美。

1.討論交流

師:秋天的雨還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呢:它怎麼說呢?「滴答、滴答」,小動物,小樹們,冬天就要來了,快快准備過冬吧!

(1)師提問:小樹們是怎麼准備過冬的?

師: 你知道哪些小動物是怎麼准備過冬的呢?(提醒幼兒用完整話說)

(1)幼兒兩兩討論,互相說一說。

(2)請個別幼兒交流。

師:小動物忙著做事情,小松鼠做糧食,小青蛙加緊挖洞,小樹葉有的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有的飄到大樹媽媽的腳下,它們都准備要過冬。

2、整段欣賞

師:小動物和小樹們就是這樣過冬的,我們一起聽一聽吧。

3、表現散文

師:小動物們、小樹們過冬真有意思,我們來學學他們。老師扮演秋天的雨,小朋友表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和小樹准備過冬的樣子。

(四)完整欣賞第五段

師:秋天的雨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一起聽聽)

(1)師提問:為什麼秋天的雨給大地是豐收的歌?給小朋友帶來的是快樂的歌?

(2)幼兒回答。

師:秋天水果都成熟了、豐收了,所以它是一首豐收的快樂的歌。

三.互動交流,完整欣賞

1.交流感受

(1)師:小朋友,秋天的雨有五彩的顏料、好聞的氣味,還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它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美麗的、漂亮的、豐收的的秋天,在這樣美麗的秋天裡,你們的心情感覺怎麼樣?(快樂、開心、舒服……)

教師:今天我們學了這首新的散文詩,小朋友也看到秋天的雨給大自然帶來了這么美麗的景色,我們小朋友從小就要保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2.欣賞散文

(1)師:我們將說的和看的連起來,就是一好聽的散文。讓我們和客人老師一起來靜靜地欣賞這散文《秋天的雨》。

(2)整體欣賞散文課件。

四.活動延伸,經驗拓展

1.繼續尋找美麗的秋天。

師:你們喜歡秋天的雨嗎?(喜歡!)讓我們一起繼續尋找秋天的雨還帶來哪些美麗的景色?找到了把它畫下來!

2.反復傾聽作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將數量是5的物品分成兩部分。

2、學習念讀5的分合式及算式。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准備:

1、"5隻兔子頭飾",兒歌《小白兔白又白》。

2、1—5數字卡片;分合符號。

3、學具:每個幼兒五顆棋子。

4、《游戲冊》第五冊第11—12頁。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游戲導入:小兔子挖菜。

創設環境:森林裡來了兔媽媽和5隻小兔子,播放兒歌《小白兔白又白》。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出場。小兔子最愛吃蘿卜和青菜,兔媽媽請小兔子去挖蘿卜和青菜,請小兔子自由的分成兩組。請在座的小朋友將分組用分合式表示在黑板上。總共分三次。導出今天的活動內容:學習蒙氏數學《5的分解、組合》。

二、探索操作

1、感知數的分解、組合。每個幼兒發放五顆棋子,請幼兒進行自由分解操作,教師請個別幼兒說出5的分解方法。

2、教師總結幼兒的分組情況。教師演示將五顆從1開始分,將棋子分成兩組,教師將組成形式展現在黑板上。並寫出算式,教幼兒念讀。

3、教師按照第2步完成5的四種分法,讓幼兒知道5從1開始分一共有四種分法。

三、游戲體驗:

1、游戲一:每個幼兒發放五隻猴子的學具進行分解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2、游戲二:做《游戲冊》第五冊第11—12頁的活動。

教學反思

1、通過這節課,幼兒了解了5的分解。知道了5的4種分法。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很積極的動手操作。在操作中發現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2、本節課教師遵循了新綱要提出的以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為主體的新授課方法。

3、幼兒在小組協作方面還有待加強。

4、如果重上本節課,我會根據聽課的各位老師提出的建議:加強孩子從物到數的轉換方面要多一些練習;數的遞增遞減環節須多演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區分以自我為中心和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

2、能指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復合方位。

3、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准備:

1、9個格子的塑料地墊每組一塊;幼兒畫的腳印卡每組5-6個,富有動感的音樂。

2、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17面找找畫畫>,8種顏色的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我會分左右

1、我說你做,教師發出指令,幼兒做相應的動作,如,舉起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肩膀,碰碰你的左耳朵。

2、我說你猜。教師描述一物體的方位,幼兒根據教師的指示判斷,尋找。如一物長得長長方方的,它在電腦顯示器的右邊,請你說說它是什麼?

二、自製跳舞毯

1、教師出示一塊9個格子的塑料地墊和若干腳印卡。這是一塊跳舞毯,腳印貼在哪,就表示腳要跳到哪裡。

2、以中心格為准,將腳印卡依次放在中心格的上,下,左,右。請幼兒快速反應並說出「腳印」都貼在哪個位置。

3、將腳印卡依次貼在中心格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請幼兒說出以上復合主位。

4、幼兒分組在跳舞毯貼腳印卡,邊貼邊說出腳印卡放置的方位。

5、幼兒分組嘗試自製的跳舞毯,一幼兒喊口令,另一幼兒跳到相應的位置上,

其他幼兒做裁判,看看有沒有按指令跳到相應的位置上。

6、播放動感音樂,教師喊指令,讓幼兒跳到相應的位置。

三、幼兒作業

1、找找畫畫請幼兒翻到活動材料《數學》第17面《找找畫畫》,根椐畫面上的提示,給小花塗顏色。

2、以紅色小花為中心,說說其他顏色的小花在紅色小花的什麼方位。

3、請幼兒仔細聽提示語,

教師說:請找到第一排第一幅圖,找到紅花上面的花,並用黃色水彩筆做好標記(在畫上點上黃色,先不塗色)。

4、幼兒聽指令依次完成後,再完整塗色。

四、結束部分

完成的幼兒互相說說在什麼方位塗了什麼顏色。

課後反思:

選定科學活動《上下左右跳起來》課後,就開始寫教案。我自己認為對大班孩子來說:區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是一個難點。所以我把課的目標定為: 1。以自我為中心區分上下、左右。2。通過游戲,學習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復合方位。活動過程分三步走:一、我會分左右。主要是和幼兒一起復習上下,左右,我覺得只有孩子們分得清上下,左右,才能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為了讓幼兒感興趣,我把它分為:我說你做和我問你答兩個小點,讓幼兒在小游戲中復習上下,左右。通過復習,孩子們都能清楚地分辨上下,左右。二、學習區分左上等復合方位。通過給森林裡的小動物搬家的游戲,讓幼兒學習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個方位。孩子們都很願意幫助小動物,通過這個游戲既讓幼兒學習了復合方位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又培養了幼兒的助人之心。三、游戲:跳舞毯。請幼兒站在跳舞毯的中間,聽指令跳到相應的格子中。游戲分三步:第一次游戲是老師當指揮官,幼兒聽指揮跳格子;第二次游戲是請能乾的幼兒當指揮官,讓指揮官請自己的好朋友來跳格子;第三次是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角色游戲。通過游戲,讓每個孩子都跳起來,進一步學習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體驗游戲的快樂。

整堂課上下來,我覺得流程還算順利,孩子們也都很投入,在前兩個環節,孩子們都說的很好,就是到了跳舞毯游戲時,有幾個孩子有點分不清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這四個復合方位,但經過我和其他孩子的提醒,他們能馬上改過來。

不足:

1、在第二環節中,搬家游戲後,還應加一個幼兒練習的環節,這樣的話,

可能在第三環節游戲時,效果會更好些。

2、跳舞毯游戲中,當指揮官的孩子會直接從右邊報到左上,這樣,有的孩子就有點混淆,這說明游戲之前我的講解不太清楚,孩子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總之,課是上好了,但還有許多細節問題需要自己反思,只有不斷反思,才會有進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作品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親人的故去、心愛寵物的死亡等事件所帶來的強烈的內心震動,而我們成人在面對這樣的事情時,總是會有意無意的去迴避孩子的問題,然而不能認識死亡,就無法認識生命與感恩。《天堂的問候》就是一本關於分離和死亡的繪本,但同時也是一本心理療傷的書,她能幫助那些失去親人、朋友的人走出憂傷,走出悲痛。本活動以情感為主線,旨在通過故事的講述與角色遷移創造情感氛圍,讓孩子坦然接受並初步理解「死亡」這個概念,並明白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現象。從選材來說很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但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運用角色遷移的方法來理解故事內容,體會來自天堂的問候。感知愛是可以分享的,愛是需要持續的。

2.引導幼兒能敏銳地感受並表達「愛」,並逐漸形成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以正確的心態面對親人或者寵物的死亡。

活動准備:

課件《花開花落》 故事TTP四、教學過程:

(一)觀看課件,初步感知死亡

1.通過觀看「花開花謝」的課件,讓幼兒初步感知和接受植物、動物和我們人類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

2.情感遷移:如果你最愛最愛的親人、朋友或者寵物死了你想讓她去哪裡。

(教學策略:教師在充分考慮每個幼兒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的前提下,了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具有個體適宜性的閱讀材料,去暗示幼兒,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在經驗中形成自己的認識。繪本材料是無聲的,它能給幼兒一種無形的指導和暗示,幼兒在閱讀時,將閱讀的繪本內容與自身經驗結合起來,實現了幼兒自我世界的升華。)

(二)閱讀繪本,關注情感

1.觀看封面:你覺得誰在天堂,為什麼?

2.閱讀繪本PPT至「我該怎麼辦呢?」

3.孩子們,黛西該怎麼辦呢?誰能幫在天堂上的黛西來想想辦法?啟發幼兒展開想像並大膽說己的想法。

4.黛西為什麼要托夢給亞瑟?亞瑟為什麼很傷心?結合這個問題理解繪本中黛西和亞瑟的親密無間。

(教學策略: 首先應該給孩子自由閱讀時間,讓幼兒自主閱讀繪本,不能人手一本的就利用多媒體技術,以PPT的形式,讓孩子們自由觀察,引起幼兒對活動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尋找自己喜歡的或者有疑問的繪本畫面,通過自己發現問題來獲得相關的信息。當然為幼兒創設自由閱讀的機會,教師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幼兒自由閱讀時,教師往往起著巧妙而實在的引導作用,使幼兒能進行有效地觀察和想像。 )

(三)角色對話,感受愛意

1.黛西在第一個夢里會對亞瑟說些什麼心裡話?老師扮演亞瑟,請幼兒扮演黛西來對「亞瑟」說心裡話。

2.在第二個夢里黛西又會對亞瑟說什麼呢?幼兒找個好朋友,分別扮演黛西和亞瑟,互相說說心裡話。

3.閱讀至23頁,黛西怎麼看出來亞瑟還是很想念她?黛西託了第三個夢,在第三個夢里黛西會告訴亞瑟什麼呢?誰來替黛西想想看?

4.最後,亞瑟怎麼做了?他快樂起來了嗎?

5.黛西看見亞瑟快樂了,它終於可以盡情的玩了,可是它還是一直關注著亞瑟,這是為什麼?

(教學策略: 教師要與幼兒一起集體閱讀繪本,幫助幼兒提高語言表達以及同伴互相傾聽、互相補充的能力,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繪本書面的信息,教師根據繪本所的各種文字、圖畫,提升幼兒對文學的感受能力,從而提升繪本閱讀的內涵,同時幫助鞏固理解閱讀內容,使孩子們能把繪本看懂、看明白。)

(四)心存感恩,樂觀面對

1.如果你是黛西,你離開朋友和親人後,你會希望所有認識你的人都一直在為你傷心為你難過?還是希望他們能夠過得快樂一點開心一點?

2.是啊,其實在天堂上的親人也希望活著的我們能夠開心一點、快樂一點,雖然總有一天親人會慢慢離去,但是我們也不必太悲傷,因為他們會在高高的天上、在一個更加美好的地方關注著我們,她們也不會從我們的心中消失。

3.這本《天堂的問候》我們小朋友的班級里也有,回去以後自己可以翻翻看看。

(教學策略:《閱讀的力量》作者史蒂芬·克拉克說:「有些人根本沒有機會培養閱讀習慣——他們以後會遭遇到讀寫的困難,且困難之高,將難以應付今日世界的需求。」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自主閱讀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影響很大。如今早期閱讀活動在幼兒園方興未艾,大家都在積極探索、積累有益的經驗,相信在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努力下,閱讀會更加有效、有意義,為幼兒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Ⅳ 如何應用有效教學策略優化整合教學

眾所周知,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除了教育科學自身發展推動教育發展外,人類社會中的科學、技術、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也在影響和推動著教育的發展。當今世界,科技和技術突飛猛進,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技術,對當代社會產生著重大的影響,深深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以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新媒體、新技術、新課堂」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熱點和焦點,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去研究新媒體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的策略。
一、文化性策略
觀念決定行動,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一線教師對新媒體對教育的影響存在褒貶不一,甚至排斥的現象。袁振國先生把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歸為三種類型,即悲觀主義:「學習者的地獄」;樂觀主義:「學習者的個性化世界」;現實主義:「教育的革命」。(袁振國.教育新理念.上海: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365-368)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媒體就是課堂教學的「器」,盡管有利有弊,但關鍵取決於使用者如何趨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全盤照收。愛爾蘭教育家弗蘭克.M.弗拉納根指出「如果沒有變革,整個社會將面臨停滯不前和死亡的境地,變革就是生命,變革就是發展。」(盧立濤,安傳達[譯].弗蘭克.M.弗拉納根[著].最偉大的教育家—從蘇格拉底到杜威[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5)
所以,與時俱進的變革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固步自封是教育所唾棄的。充分順應和整合新媒體對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要以開放和進取姿態,以強烈的責任感去接納、研究、實踐並推進新課堂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樹德中學2012年舉行的第26屆教學研討會的主題就是「創新——追求卓越教育的不竭動力」,其主旨就是鼓勵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從而引領教育,廣育英才,造福社會。
二、發展性策略
新媒體不僅僅是技術層面或者物質層面的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承載著豐富的教育理念。所以,推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使用新媒體,表面上是教學手段的變化,實質上是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發展,從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因此,關注教師課堂教學不要停留在關注教師是否使用多媒體教學,而是要關注教師是如何使用多媒體實施教學,以及背後蘊藏的教育理念。例如,把電子白板當作不需要檫的「黑板」,把PPT當作代替「語音灌輸」的「電子灌輸」等等。這種「新瓶裝舊酒」的行為不但不利於推進新課程實施,反而是阻礙新課程推進。
應該說,一線的教師基本上認同不僅是從教育理念上要跟上教育的發展,還要從技術和手段上跟上教育的發展,因為這兩者在教育的本質特徵上是一致的,那就是「育人」和「發展」。但是,要幫助教師從實踐層面上在有效整合新媒體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實現教師專業發展,我們還有比較長的一段路需要走。路徑其實很多,如專家講學、交流考察、課堂展示、專題培訓等等,但是最根本最核心的還是「聚焦課堂」,也就是說立足於教師專業生活的現場去進行校本培訓,推進新課程的實施。樹德中學「聚焦課堂」的措施主要有:
1、近10年的學校教育教學研討會的核心主題均是圍繞「聚焦課堂」。
2、構建全員覆蓋、立體式的觀課議課體系,包括名師展示課、中青年教師研究課、青年教師優質課、青年教師匯報課、主題教研課、交流課等等。
3、實行「開門辦學,推門聽課」的開放式辦學,讓課堂隨時處於展示狀態,上好每一節課。
4、提高教學管理幹部的課程領導力,堅持好聽課制度。我每學期聽課50節以上,並對教師進行個體即時性反饋和群體階段性反饋。
5、鼓勵教師研課磨課,在磨課中提升教學能力,優化教學藝術。
三、有效性策略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所以,判斷新媒體與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整合有一個基準點,那就是是否基於學生發展。也就是講,如何使用教學媒介,取決於學生特點、教材特點、教學媒介、教師風格、教學情境等,不宜模式化。在這里交流一下個人看法。
1、基於取長補短的和諧共存
就正如無論照相技術多麼發達,依然代替不了藝術家的寫生一樣,無論多媒體多麼發達,都無法也不應該代替板書,因為多媒體輔助教學和板書各有所長,相輔相成,優勢互補,而不是「你進我退」的關系。板書至少具有四重功能:1、構建知識框架,強化知識要點;2、逐步呈現過程,促進內化頓悟;3、及時反饋信息,展示動態生成;4、藝術表達書寫,實施文化熏陶。所以,我曾在《教育導報》上呼籲「『滑鼠』來了,『粉筆』不能走」。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電子白板、網路等新媒體在應用課堂動態生成性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呈現真實性生活情境、及時溝通反饋方面的優勢。
2、基於個體內化的資源共享
很顯然,不管是技術水平,還是時間精力,還是教育理解,個人是無法獨立承擔新媒體課件或資源的製作。囿於此,各個學校都重視多媒體資源共享的建設工作,如購買教育資源網的使用權、建立本校的教育資源庫、教研組內相互交流、課件展評等等。但是,僅僅是這樣做會有三個問題,一是教師容易產生惰性,二是教師容易封閉保守,三是教師容易運用不當。為此,樹德中學認為要「資源共建共享,但必須個體內化」。首先,樹德中學形成「彼此尊重,相互學習;和諧競爭,共同引領;智慧碰撞、資料分享」的團隊文化,樹德教師形成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開放互助、團結共進的觀念。其次,引導教師認識到遵循揚棄之道的「拿來主義」,而不是全盤接受的「照搬主義」,必須內化為自己的教育認識,必須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解,必須與本班的學情和自己的教學風格相結合。第三,不能忽視教師以富有情感的啟發式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不能忽視教師以表情、姿態、板書、演示、實物等對教學產生很好的影響。
3、基於學生發展的以學定教
著名的媒體技術專家克拉克曾說 :「是教學設計而不是用來傳遞教學的媒體,決定了學習者的學習。」很顯然,無論採取何種教學方法,使用何種教學媒介,最終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也就是講,使用教學媒介是手段,促進學生發展是目的,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出現為了使用新媒體而使用新媒體。對此,樹德中學的老師總結出以下經驗供大家分享。
①製作PPT:使用遙控器而不是依靠滑鼠點擊,以免教師被局限在講台上;注意色彩、字型大小等,突出視覺效果;幻燈片切換時盡量不要有音效;把PPT設計成板塊式而不是流線型,確保教學的生成性;內容不宜過多,切換不宜過快,要給足學生理解和內化的時間。
②實物投影儀:可以讓實驗現象更明顯;展評學生練習,可以及時反饋評價,可以當天指導學生書寫,可以提高學生元認知能力。
③教師個人網頁:可以突出教學的生成性;可以實現遠程交流。
④電子白板:有利於突出教學的生成性和互動性;可以培養學生使用現代技術的能力;有利於情景設置;有利於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有利於教師對教學節奏和教學時間的控制;有利於教師的教學反思等等。但是,千萬不要把電子白板當作是「黑板的電子化」,而停留在簡單代替黑板的層面。
當然,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可以用於教學的新媒體還有網路電視、虛擬社區、博客、微博、播客、手機簡訊、IPOD等,盡管目前運用還不廣泛,但大勢所趨,已提上議事日程,亟待我們去研究。

Ⅳ 教育要踐行| 李佩寧:什麼是真正的跨學科整合——從幾個案例說起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科過於割裂,學生則通常難以理解各個學科之間是如何聯系的。比如,初中生學完二次函數,可能要到高中後才能從物理學科中找到二次函數的實際用途;高中生學完虛數,只有將來上大學學習電子專業時才能發現虛數的實際功用。學習短期內看不到實際意義的知識,會明顯降低學生的興趣,也會讓知識變得更加抽象而難以理解。這時,跨學科學習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多學科是不是跨學科

在我們深入思考跨學科整合的課程和教學前,需要釐清一些關於跨學科的概念與認知,避免走彎路。

什麼是跨學科?筆者選出四種學界廣泛認同的跨學科定義,我們可以從中正確理解跨學科的概念。

第一個定義是由黛安娜·羅頓、馬克·秦等人提出的,他們將跨學科教育定義為:一種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由單個教師或教師團隊對兩門及以上的學科知識、資料、技術、工具、觀點、概念或理論進行辨識、評價與整合,以提高學生理解問題、處理問題、創造性地使用多學科的新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個定義由維羅妮卡·曼西拉提出:整合兩門及兩門以上的學科知識與思維模式以推動學生認知進步的能力,例如解釋現象、解決問題、創造產品或提出新問題。

第三個定義是由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促進跨學科研究》中提出:由個人或團體對兩門及以上學科的信息、資料、技術、工具、觀點及理論進行整合的研究模式,為了提升基本認識或解決問題,而那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通常超出了單學科或單個研究實踐領域的范疇。

第四個定義是最權威的,由艾倫·雷普克在《如何進行跨學科研究》中提出:跨學科研究是回答問題、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進程,這些問題太寬泛、太復雜,靠單門學科不足以解決;它以學科為依託,以整合見解、構建更全面認識為目的。

從以上定義中,我們不難抽取跨學科概念的幾大要素:跨學科要以現實問題的研究和解決為依託;跨學科要以學科為依託,但要超出單學科研究的視野,關注復雜問題或課題的全面認識與解決;跨學科要有明確的、整合的研究方法與思維模式;跨學科還旨在推動新認知、新產品的出現,鼓勵在跨學科基礎上完成創新與創造。

在操作過程中,很多人把多學科與跨學科混為一談。多學科通常指兩門及以上學科的見解並置於一起。比如,針對「水」的主題課程,語文教師介紹與水有關的詩詞、文化,物理教師介紹水的三態變化,生物教師介紹水對於生物體的巨大作用,地理教師介紹水在地球系統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課程到此為止,不進行整合,學科間是相鄰關系。多學科課程好比一盤水果沙拉,不同種類的水果只是被沙拉醬混合在一起而已。而跨學科恰恰要求有真正意義上的整合,並且選題更加具體。美國國家科學院專門指出:只要不是僅僅把兩門學科粘在一起創造一個新產品,而是思想和方法的整合、綜合,那就是真正的跨學科。

真正的跨學科主題學習需要從現實情境中提煉出更多的跨學科課程研究的視角,進而整合生成全新的課程。比如,圍繞水這個主題,可以研究水的物理、化學性質與生產生活;水與生命的關系(動物、植物、微生物);水與地球的各個系統(大氣、生態、地質、氣候、土壤、熱力);水資源研究(淡水、污水處理、灌溉、凈化、污染、再利用);水資源管理(水壩、節水、發電、引水、現代農業、雨水收集);水與社會、經濟的相互作用(價值觀、城市、運動、信仰、治水、航行、運輸、運河、起源、一帶一路、國家邊界、遷徙、戰爭);水與文化的共生(藝術、語言、風俗、音樂、茶藝、慶祝活動、詩歌、攝影)。

設計跨學科課程要注重三方面內容

搞清楚「什麼是跨學科」後,「如何設計一個好的跨學科課程」這個問題就擺在了我們面前。根據跨學科概念的幾大要素,筆者認為要重點關注以下三方面內容:

1.選題上要注重現實情境下真實問題的研究與解決

真實合理的情境是學習的重要一環,在情境中解決真實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明晰學習目的,進而提高學習興趣。在跨學科課程設計實踐中,很多教師都覺得現實情境中的真實問題難以尋找。筆者根據幫助國內學校構建跨學科課程的經驗,在這里給出幾種常見角度供選擇:

一是有效利用國家課程標准或重要知識點。課標呈現的是各個學科下重要的能力范疇,會涉及項目實施操作中的相關知識、技能、方法、策略的目標要求。比如開展語文與其他學科結合的跨學科寫作課程,寫各種主題、話題的研究報告或者小論文。

二是利用網路搜索。目前,許多網站有針對各個年級、各個學科開展得十分成熟的項目介紹,可以藉此激發靈感,形成自己的跨學科研究選題。比如,研究水果電池、太陽能應用、3D列印、Arino、感測器與物聯網等。

三是聯系人們的日常工作。跨學科學習的核心目標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最實際的問題為出發點,所以要把關注點聚焦到校園外的社會環境下,尋找人們在各行各業工作時遇到的實際問題並給予解決辦法。比如,橋梁的設計與搭建、能源的生產與使用等問題。

四是結合當地或國家大事。跨學科的項目學習,要培養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城市大事、身邊大事。比如,如何更好地向北京市民宣傳南水北調工程進而影響市民的節水行為?如何實現校園內的垃圾分類與回收?

五是結合服務於社區的理念,調研一些非營利機構、公司、政府、高校,從他們現階段的需求中尋找跨學科項目靈感。比如,從身邊人的健康問題想到如何尋找並引導人們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是充分調動其他可利用的資源。比如,又霧霾了,我爸爸今天開車走西直門橋又繞暈了,我們學校有一半的同學戴眼鏡,科學家發現了引力波,等等。這些真實的事件都可以提煉出非常好的研究主題作為課程選題。

2.內容上要注重學科核心概念及學科間的大概念

學科不扎實,跨學科也就無從談起。學科之所以自成體系是因為其具備完整的知識架構和研究方法,這是完成跨學科的基礎。因此,即便是跨學科課程,其涉及的學科核心概念與研究方法也必須是嚴謹的、經得住推敲的。

對於跨學科課程而言,除了學科內容精準、選題真實外,還要利用學科間的大概念來支撐。大概念一詞伴隨STEM教育的興起而進入公眾視野,是指能夠用於解釋和預測較大范圍自然界現象的概念。溫·哈倫在《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一書中就明確提出了科學教育的14個大概念,例如「科學的應用經常會對倫理、社會、經濟和政治產生影響」就是一個大概念,與此相對應,我們很容易在美國的初高中學校發現學生在研究《尋找替代能源》《醫學發展和立法以及社會倫理的關系》等研究課題。

3.設計上要注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

伊萬尼特斯卡雅、克拉克等人在《跨學科學習:過程與結果》中提出,跨學科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強化高階思維技能,也可以幫助學生在不同學科領域之間建立更完善的知識體系和更有意義的研究。所謂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它在教學目標分類中表現為分析、綜合、評價和創造。

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1956)及其修訂版(2001)對高階思維有詳細的闡述,很多教師對此並不陌生,但是難點在於理論如何應用於實踐?因篇幅有限,筆者會在後面的典型案例中給出一種美國教師經常使用的方式,幫助教師探究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個問題,即跨學科課程中問題的設定。

從三個典型案例看跨學科課程的設計與教學

課例觀察一:《我是勤勞的勞動者》

這是小學高年級的視覺藝術語文課,即語文與美術整合課程,需要3課時180分鍾完成,我們只看其教學目標:

●學生要學會分析讓·弗朗索瓦·米勒的名畫《扶鋤的男子》;

●學生學習畫家怎樣用線條與空間強調主題;

●學生將就怎樣理解油畫、如何使用視覺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等問題展開討論;

●學生對畫中人物進行情感揣測,並寫一首小詩表達自己的觀點;

●學生通過為一位辛苦工作的家庭成員作畫,來證明自己已經理解如何使用線條及空間強調主題。

從這份教學目標中,我們可以看到有歷史、美術知識與創作、討論、詩的寫作、德育等要素。很多老師都好奇,這些內容是怎麼有機整合到一起的呢?我們看這張藝術與其他學科整合模型(見圖1),想必大家一定有所收獲。

​在本課中,學生要了解藝術史方面的內容,不但要學會從作品當時的社會、宗教、物質、事件等多個角度對名作《扶鋤的男子》進行分析,還要了解藝術家的生平與作品特點;學生學習審美,練習美術方面的基本功,通過觀察畫家對於空間和線條的把握來學習怎樣用線條與空間強調主題;學生還需要猜測畫中人物的內心與情感,但這種猜測要建立在豐富細節的基礎上,包括成畫的年代、畫作的主題、畫作中的矛盾與沖突、畫作中的遠近虛實對比等,學生要用細節作為論據證明自己對於畫中人的情感揣測並與他人分享、討論乃至辯論,這就是分析、評價與綜合,展示了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學生要寫一首小詩描寫畫中人物;最後,通過要求學生為一位辛苦工作的家庭成員作畫,又巧妙地將創作與德育進行了融合。這個課程非常經典,它告訴我們,通過教師的有效合作,傳統的課程也可以改良成跨學科課程。

課例觀察二:《橋梁中的懸臂》

這是一個5-6年級混齡教學的STEM課程,取自學校橋梁項目課程。本課需要3課時完成。我們用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分析教師在本課程中預置的全部問題分別屬於哪一層次。

●塔吊的結構為什麼能夠吊起重物?(理解)

●吊起重物時有沒有最大重量限制?(應用)

●吊臂遠端還是近端更能吊起重物?為什麼?(應用)

●用自己的話說出什麼是懸臂?對照塔吊尋找什麼是梁,哪裡是固定點?(理解)

●說說塔吊的結構原理是什麼?(應用)

●[高年級拓展問題]塔吊的原理和杠桿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分析)

●給出一部分懸臂結構的圖片,讓學生辨認。(應用)

●進一步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到了懸臂結構,並闡述。(應用)

●思考塔吊的吊臂為何有那麼多三角形?起什麼作用?(分析)

●吸管之間有哪些連接方式?(分析與創造)

●吸管的哪個部位受力最大?如何將受力分散?(分析)

●吸管搭建的懸臂結構受到哪些方面的力?(應用)

●參考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除了受力,懸臂還會受哪些方面的擾動?(應用與分析)

●怎麼克服這些各個方向的擾動?(評價與創造)

●懸臂結構可以下垂嗎?(分析)

●下垂幅度大好還是小好?(分析)

●下垂是否有利於整體的結構穩定?(評價)

●你們組怎麼分工的,每個人的職責是什麼?(應用)

●你們組的懸臂包含了哪些結構元素?(應用)

●實驗中出現了哪些問題?怎麼解決的?(分析、綜合與評價)

●怎樣盡量少使用吸管以節省材料?(評價與創造)

●你們圖紙上的計劃行得通嗎?(分析與綜合)

●是否應該在搭建過程中不斷測試承重情況?(應用)

●搭建中做了哪些改變和調整?(分析與綜合)

●務必記得把你們組在進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記憶與理解)

●遇到問題後,你們是如何解決的,說說流程?(應用)

●你從別的組的結構中學到了什麼?(評價)

●哪些組的結構好用?什麼使懸臂承重更大?更小?(評價)

●哪個組的設計你認為最好?為什麼?(綜合與評價)

●你認為你們的結構過一段時間後還能完好無損嗎?(評價)

●下次再做懸臂結構你們會有哪些改變?試著通過寫作說明一下。(綜合與評價)

從預置的問題中可以看到大量的鍛煉高階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評價與創造)的問題,這些能力靠傳統的做題方式是難以獲得的。最為關鍵的是,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就要思考問題如何設定,而不是結束後思考。這個課例同樣經典,它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問出高質量的問題,同時還告訴我們,好的課程需要成為學校課程的一部分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課例觀察三:項目式學習課程

以北京市廣渠門中學項目式學習課程——《如何更好地向北京市民宣傳南水北調工程進而影響市民的節水行為項目》為例,通過本項目課程的學習和推進,學生深入了解了南水北調的科學知識(北京水資源動態統計、北京地理和人口情況對水資源的影響、水輸送過程中的三態變化問題、水的指標和凈化問題、連通器、動能勢能能量轉化、對照實驗設計等)、工程知識(三線工程施工難點、泵站提水、暗涵送水、倒虹吸結構等),社會研究(移民搬遷、民眾對工程的了解情況,問卷設計與調查,數學分析、數據交叉分析等)。學生們在研究中發現:如此利國利民的工程許多北京市民竟然知者寥寥,於是學生們將最終的視角定位於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做好宣傳並手機推廣家庭節水方法,並製作了微信公眾號南水北調與北京(微信號:nsbdybj),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下一步的課程設計中,教師將逐步引導學生,嘗試設計改造方案和預算,說服校領導,爭取經費真實地、試驗性地改造學校的一部分設施來節水,並向學校各年級推廣節水方法,以達成節水的目的。該課程讓學生參與研究過程,使學生參與最大化,讓學生利用對照實驗和證據提高思維能力,為學生創造機會分享想法、使用各種方式和工具陳述數據、口頭介紹,並利用互聯網進行傳播。課程打破了學科界限,將分析思維應用於項目研究,讓學生從更高的視角去綜合信息,建立聯系,得出結論,鼓勵學生分析歷史和時事,培養學生研究、寫作與展示意願。

這個項目式學習課程不但很好地詮釋了「科學的應用經常會對倫理、社會、經濟和政治產生影響」這個大概念,還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文理兼修,全面發展。

學校落實跨學科課程的路徑建議

學校落實任何類型的校本課程,本質上都是學生學習時間的再分配,更何況跨學科課程本身研發設計技術含量較高,這對教師隊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學校落實跨學科課程在教師發展、課程體系建設、學生時間分配上存在不少難點,因此在本文的最後,就學校如何落實跨學科課程問題,筆者給出一些實施上的建議,這也是近年來國內眾多學校在摸索過程中得出的經驗,與讀者分享。

1.教師觀念更新、加深跨學科合作與提升跨學科能力是重中之重

跨學科課程實施需要加深不同學科間的教師合作。目前,很多學校教師是按照年級組辦公,但是這不代表跨學科整合,仍是前文所說的那盤「水果沙拉」。我們需要用多種形式促進不同學科的教師合作起來設計課程,讓教師在設計課程中發展提升,打造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在全新的理念面前,教師能夠保持空杯心態並投入精力研究合作是至關重要的。

跨學科課程需要創造性地實施。一方面,可以針對現有學科課程升級改造。文中課例一給我們的啟示就在於此,教師可以先從國家課程的內容開始嘗試,逐步進化到自選課程主題設計。另一方面,可以對國外成熟課程消化吸收,並進行新的創造。

2.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是跨學科課程順利落實的基本保障

學校的課程體系要給跨學科整合課程留有一席之地至關重要。綜合而言,有以下方式可供選擇:學校可以將跨學科課程納入校本課程,以北京市為例,可以根據《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計劃(修訂)》的要求,綜合利用規定的10%課時加以落實;學校還可以利用每天的「三點半」時間落實跨學科課程;學校可以與專業機構合作,利用寒暑假開展跨學科研學旅行課程;學校可以在學生社團開展跨學科課程。

如有使用不當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系。

閱讀全文

與克拉克現象解決方法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線尾纖連接方法 瀏覽:247
36乘100加5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612
多酚氧化酶的食用方法 瀏覽:761
拍立得正確拍照方法 瀏覽:245
戶外led屏安裝方法 瀏覽:345
高清線頭連接方法 瀏覽:165
機件常用的表達方法三視圖 瀏覽:300
蕁麻疹痕跡快速消退方法 瀏覽:801
礦物泥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56
緩解痛經的有什麼方法 瀏覽:331
卵巢囊腫保守治療方法 瀏覽:835
中葯學鑒別的常用方法及特點 瀏覽:460
重度脫水小兒補液量的計算方法 瀏覽:728
水泥的實驗檢測方法 瀏覽:681
牙痛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568
野釣鯽魚調漂上鉤掛鉛最佳方法 瀏覽:40
現代教學方法的變革 瀏覽:795
貓屎除臭用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865
環保酵素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3
體操運動員二頭鍛煉方法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