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幾種貧血的血象、骨髓象的比較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一)血象 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塗片可見紅細胞大小不等,以小細胞為多,中央淡染區擴大。平均紅細胞容積(MCV)<80f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26pg;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0.31。網織紅細胞數正常或輕度減少。白細胞、血小板一般無特殊改變。
(二)骨髓象 幼紅細胞增生活躍,以中、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各期紅細胞均較小,胞漿量少,邊緣不規則,染色偏藍,顯示胞漿成熟程度落後於胞核。粒細胞系和巨核細胞系一般無明顯異常。
營養性巨幼細胞貧血:
(一)血象 呈大細胞性貧血,MCV>94fl,MCH>32pg。血塗片可見紅細胞大小不等,以胞體直徑和厚度較正常為大和中央淡染區不明顯的大紅細胞多見,嗜多色性和嗜鹼性點彩紅細胞易見,可見到巨幼變的有核紅細胞,中性粒細胞變大並有分葉過多現象;網織紅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數和血小板數常減低。
(二)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顯活躍,以紅細胞系統增生為主,粒、紅系統均出現巨幼變。中性粒細胞胞漿空泡形成,核分葉過多。巨核細胞的核有過度分葉現象。
再生障礙性貧血:
急性再障 。
血象:血紅蛋白下降較快之外,須具備下列三項中之二項:①網織紅細胞<0.01,絕對值<15×109/L②白細胞明顯減少,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109/L;③血小板<20×109/L。
骨髓象:①多部位增生減低,三系造血細胞明顯減少,非造血細胞增多,如增生活躍須有淋巴細胞增多;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細胞及脂肪細胞增多。
2.慢性再障
血象:血紅蛋白下降速度較慢,網織紅細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較急性再障為局。
骨髓象:①三系或二系減少,至少一個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紅系中晚幼紅細胞比率增多,巨核細胞明顯減少;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細胞及脂肪細胞增多。
2. 怎麼區分塗片裝片和切片
切片是從一塊組織上切下來的,所以應該是薄膜狀的一層;
而塗片是用工具在玻片上塗抹,肯定不如切片來的整齊啊,比較分散。
還有,切片能看組織的結構,而塗片只能看單個的一小部分,因為結構被弄亂了。
唉,通俗的我自己的都不知道在說什麼了,哈哈
不知道你看懂了沒。
3. 骨髓檢查的配圖
(一)骨髓塗片檢查
⒈低倍鏡檢查
⑴ 判斷標本是否滿意 滿意的骨髓塗片應薄厚適宜,細胞分布均勻、有核細胞著色清晰。
⑵ 判斷骨髓增生程度 通常藉助骨髓塗片中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來判斷骨髓增生情況,並將其分為五級,見下表。
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級。
骨髓增生程度,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常見原因。
增生極度活躍 1:1 白血病、紅白血病等。
增生明顯活躍 10:1 白血病、增生性貧血。
增生活躍 20:1 正常骨髓或某些貧血。
增生減低 50:1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嚴重減低 300:1 典型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⑶ 估計巨核細胞系增生情況 於低倍鏡下逐一視野瀏覽計數全部片膜內的巨核細胞數。
⑷ 注意塗片上、下兩緣及片尾處有無體積較大或成堆出現的特殊細胞,如Gaucher細胞、Niemann-Pick細胞及轉移癌細胞等。
⒉油浸鏡檢查 選有核細胞豐富、分布均勻處,油鏡下分類計數至少2 00個有核細胞,同時注意有無質的變化。
⑴ 計算粒系細胞總百分率及各階段細胞所佔百分率,並描述其細胞形態。
⑵ 計算紅系細胞總百分率及各階段細胞所佔百分率,並描述其細胞形態。
⑶ 計算粒、紅比值 粒細胞系各階段細胞總和與紅系各階段細胞總和之比。
⑷ 分別計算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等的百分率。
⑸ 寫出全片所見巨核細胞數。
⑹ 有無寄生蟲及特殊細胞。
⑺ 描述成熟紅細胞形態學。
(二)血塗片觀察
⒈低倍鏡觀察塗血染色是否滿意。
⒉油鏡下分類計數至少100個白細胞,分別報告各類白細胞所佔百分率,描述其形態染色情況及注意有無幼稚細胞出現。
⒊如外周血塗片出現幼紅細胞則按分類100個白細胞過程中見到多少個來報告,並註明其屬於何階段。
⒋描述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情況。
⒌估計血小板數量並描述其形態大小和分布情況.
⒍注意有無寄生蟲。
(三) 正常骨髓象
由於正常骨髓內各細胞系及其各階段百分率范圍較大,因此凡分類符合下列情況者均可視為正常骨髓象。
⒈骨髓增生活躍。
⒉粒細胞系約佔有核細胞的40%~60%,其中原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 <5%、中、晚幼粒細胞各<15%,桿狀核粒細胞多於分葉核細胞,嗜酸粒細胞一般<5%,嗜鹼粒細胞<1%,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⒊幼紅細胞總百分率約佔有核細胞的20%左右,其中原紅細胞<1%,早幼紅細胞<5%,中、晚助紅細胞約各佔10%,細胞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⒋粒、紅比值 正常約為2~4:1。
⒌淋巴細胞百分率約為20%(小兒可達40%),均為成熟淋巴細胞。
⒍單核細胞一般<4%,漿細胞<3%,均為成熟階段者。
⒎巨核細胞系通常於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多為成熟型。
⒏可見少量網狀細胞、內皮細胞、組織嗜鹼細胞等。雖然它們各佔百分率很低,但卻均為骨髓成分的標志.
⒐核分裂細胞不易見到,僅約為1‰。
⒑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四) 填寫報告單及提出診斷意見 根據檢驗結果,按要求逐項詳細填寫並加以描述,綜合骨髓象、血象所見結合臨床資料提出具體意見供臨床參考。
⒈作出肯定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細胞學特徵和臨床表現均典型即可作出肯定性診斷.如各型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病、骨髓轉移瘤等。
⒉作出支持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改變可以解釋臨床表現時即可提出支持性意見.如支持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診斷。
⒊作出排除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所見與臨床診斷不符時可提出否定性意見以排除某些診斷。
⒋骨髓、血象確有某些改變,但對臨床表現提不出支持或否定性意見時,可描述其特點、並盡可能地提出進一步檢查的建議供臨床參考,必要時迫蹤觀察。
骨髓、血象報告單一式兩份,其中一份發給臨床,另一份隨同骨髓檢查申請單及檢驗標本一並存檔妥善保存以供復查、總結、研究及教學使用。
4. 骨髓塗片檢查簡介
gǔ suǐ tú piàn jiǎn chá
骨髓塗片檢查是一種對骨髓進行細胞學檢查的方法。骨髓塗片檢查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細胞學檢查診斷造血系統疾病。因為骨髓是人體最重要的造血器官,各種血液病往往導致血細胞發生數量與質量的變化,因此骨髓檢查對白血病、貧血、多發性骨髓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的診斷及病情觀察都有重要的甚至決定性意義。此外,某些原發瘤或轉移瘤(如肺癌、胃癌、前列腺癌等)患者可在其骨髓中找到瘤細胞;某些寄生蟲病(如瘧疾、黑熱病)患者可在其骨髓中找到寄生蟲,對於診斷都有意義。具體作法:由骨髓穿刺取得骨髓液,塗於玻片上做成薄膜,用瑞氏染色法做顯微鏡檢查。首先在低倍鏡下觀察採取的骨髓標本是否滿意,判斷骨髓細胞增生程度,估計巨核細胞系統增生情況,觀察有無成堆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等。
再轉用油鏡做下述檢查:
(1)進行有核細胞分類。選擇有核細胞分布豐富、均勻之處,至少要數200個有核細胞,分別計算粒細胞、紅細胞各階段百分比及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的百分比。
(2)計算粒細胞與紅細胞之比值。正常的粒、紅細胞比值約為3∶1。
(3)寫出全片所見巨核細胞數。
(4)記錄有無寄生蟲、特殊細胞及其它特殊情況。
(5)描述紅細胞形態等。在做骨髓塗片檢查時應同時做血塗片檢查。
綜合二者結果提出確定性診斷、支持性診斷或排除某些疾病的意見。骨髓細胞檢查結果是否正確與穿刺部位、取材、塗片制備、染色等有關。應加以注意。由於骨髓穿刺對病人有一定痛苦,故凡是血塗片能解決的問題,就不必再作骨髓塗片檢查。
5. 白血病的檢測方法的原理,試劑,操作,注意事項,臨床意義
首先,要學會看相應的化驗結果。
血常規:看血常規化驗,最主要看三個指標——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血小板計數。一般白血病患者都會存在血常規指標異常。
骨髓塗片:因為白血病細胞產生於骨髓,故骨髓塗片是診斷白血病的主要依據。因此對於白血病患者,骨髓塗片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取0.5ml骨髓塗在玻璃片上,然後在顯微鏡下進行分析。骨穿在門診就可以實施,並不影響日常生活。
血塗片:也可稱為血分類、血百分等。原理和骨髓塗片差不多,只是將骨髓換成外周血而已。不是所有白血病患者此項檢查都是異常的。那為什麼還要做呢?因其快捷、方便,可以讓醫生在第一時間就能判斷疾病的大概種類,作出治療、處理的決定。
其他骨髓檢查:往往血液科患者在做骨穿時,不僅要求做骨髓塗片,還會要做其他骨髓檢查,比如染色體、免疫分型、融合基因等等。
血液生化:這相當於對身體機能如肝、腎功能等做個評估,利於診斷的判斷和治療的選擇。
6. 白血病需要做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首先要做個血常規,看看血象有沒有異常,如果沒有什麼異常,那白血病的可能性極小,那做白血病的相關檢查就沒必要了。
很多人對白血病不理解,白血病是一種癌症,就是「血癌」。打個通俗的比喻就好比種地,地里雜草叢生,正常的秧苗就長不出來了。同樣的道理,骨髓里全是白血病細胞,導致正常的細胞生長受到抑制。
所以白血病的血象常表現為白細胞異常增高(白血病細胞瘋長),紅細胞減低、血小板降低(生長受到抑制)。當然也有少數白血病的血象是白細胞降低的,但多伴有紅細胞減低、血小板降低。
白血病的檢查首先由骨髓穿刺細胞學,必要時需要做骨髓活檢,這個費用大概在300~500元之間,這是細胞學檢查。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檢查就是骨髓流式細胞學免疫分型,也是抽骨髓查,費用1200元,主要是從免疫分型層面上確定是髓系還是淋系白血病。
還有就是染色體核型分析,因為白血病多半有基因突變,查這個可以進一步驗證某些類型的白血病,還可以判斷白血病的預後(某些染色體變異提示預後不良),這個是500元左右吧(價格有點記不清了)。
如果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還要做bcr/abl融合基因檢查以驗證診斷並為以後判斷療效提供參考,這個是500元~700元左右吧(價格有點記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