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技巧之找水、收集水
生命離不開水,沒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沒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優先考慮,幾點小提示,希望幫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1.找水源首選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區,高山地區尋水,應沿著岩石裂縫去找,乾涸河床沙石地帶往往會挖到泉眼。
2.在海岸邊,應在最高水線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層厚約5厘米的沉濾水浮在密度較大的海水層上。
3.飲用凹地積水處的水時,必須做到先消毒、沉澱後煮沸飲用。
4.收集雨水:在地上挖個洞,鋪上一層塑料,四周用粘土圍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5.凝結水:在一段樹葉濃密的嫩枝上套一隻塑料袋,葉面蒸騰作用會產生凝結水。
6.跟蹤動物、鳥類、昆蟲、或人類蹤跡可以找到水源。
7.植物中取水:竹類等中空植物的節間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飲用的汁液,棕櫚類、仙人掌類植物的果實和莖干都含有豐富的水分。
8.日光蒸餾器:在乾旱沙漠地區利用下述方法能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對潮濕的地面挖一大約寬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懸一條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內潮濕土壤和空氣的溫度,蒸發產生水汽,水汽與塑料膜接觸遇冷凝結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野外生存技巧之野外生火
火可以幹嘛?將食物煮熟。答對了!它還有很多用途:火苗釋放熱量產生暖意,會節省體內熱量散失;可以烘乾衣服;薰過的肉食可以較長時間保鮮;可以嚇跑危險的野獸;它的煙霧可以驅走害蟲,還可以鍛燒金屬打制工具……,厲害吧,教你幾招,讓你學會如何在野外生火。
首先是要尋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干樹葉、樺樹皮、松針、松脂、細樹枝、紙、棉花等等。
其次是撿拾乾柴:乾柴要選擇乾燥、未腐朽的樹干或枝條。要盡可能選擇松樹、櫟樹、柞樹、樺樹、槐樹、山櫻桃、山杏之類的硬木,燃燒時間長,火勢大,木炭多。不要撿拾貼近地面的木柴,貼近地面的木柴濕度大,不易燃燒,且煙多熏人。
接下來是要清理出一塊避風、平坦、遠離枯草和乾柴的空地。將引火物放置中間,上面輕輕放上細松枝、細乾柴等,再架起較大較長的木柴,然後點燃引火物。火堆的設置要因地制宜,可設計成錐形、星形、「並」字形、並排形、屋頂形、牧場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塊支起乾柴或在岩石壁下面,把乾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人物後點燃即可。一般情況下,在避風處挖一個直徑1米左右,深約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堅硬無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塊壘成一個圓圈,圓圈的大小根據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後將引人物放在圓圈中間,上面架些乾柴後,點燃引人物引燃乾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將要燃盡時乾柴還未燃起,則應從乾柴的縫隙中繼續添入引火物,直到把乾柴燃燒起來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點火。
最後,點篝火最好選在近水處,或在篝火旁預備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於及時滅火。
野外生存技巧之睡袋使用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會「睡」的人即使用高寒睡袋(零下35度)在一般低溫下(零下5度)也會感到冷,那麼怎樣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時,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並不發熱,它只是有效地將體溫流失減低,下面的條件會幫助你睡得更暖些。
1、避風防潮
在野外,一個擋風的帳篷能提供一個溫暖的睡眠環境。在選擇營地時,不要選擇谷底,那裡是冷空氣的聚集地,也要盡量避開承受強風的山脊或山凹。一張好的防潮墊能有效地將睡袋與冰冷潮濕地面分開,充氣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兩張普通防潮墊。
2、保持睡袋乾爽
睡袋吸收的水分並非主要來自外界,而是人體,即使在極寒冷的情況下,人體在睡眠時仍會排出起碼一小杯的水分。保溫棉在受潮後會粘結而失去彈性,保溫能力下降。如睡袋連續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陽下晾曬。經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溫棉保持彈性。
3、多穿衣服
一些較松軟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將人與睡袋之間的空隙充填滿,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強。
4、睡前熱身
人體就是睡袋的熱量來源,如臨睡前先做一小段熱身運動或喝一杯熱飲,會將體溫略為提高並有助於縮短睡袋的變暖的時間。
野外生存技巧之常備急救箱
在野外,沒有人能夠預料發生什麼事情。一個急救箱可以延長你的生命,務必隨身攜帶。
急救箱存放著以下各項物品,以備基本急救之用∶
①綳帶
不同的闊度及質料,以處理不同面積及種類的損傷。
一般有:
紗布滾動條綳帶:適用於處理一般傷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
彈性滾動條綳帶:具彈性,除應用於處理傷口外,更可應用於處理一般拉傷、扭傷、靜脈曲張等傷症,以固定傷肢及減少腫脹。
三角綳帶:三角綳帶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闊窄不同的綳帶。通常作手掛使用,承托上肢。
②敷料
由數層紗布製成,質地柔韌。主要用作覆蓋傷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較多的傷口,可加厚覆蓋。
③敷料包
敷料包由棉墊和滾動條綳帶組成。用棉墊〔即敷料〕覆蓋傷口,然後用附帶的滾動條綳帶加以固定。
④消毒葯水
介紹幾種常用消毒葯水的用途:
1.龍膽紫(紫葯水):加快傷口結痂,加快傷口癒合。
2.紅汞(紅葯水):保護傷口並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傷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於破損傷口的消毒。
4.雙氧水:用於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損傷口的基本消毒。
⑤潔凈的棉花球
用於清潔傷口,使用時蘸透消毒葯水。
⑥消毒膠布
通常用來處理面積較小的傷口。貼上膠布前,必須確保傷口周圍的皮膚乾爽清潔,否則不能貼得牢固。
⑦膠布
用來固定敷料、滾動條綳帶或三角綳帶。
⑧各種葯丸
如康泰克、感冒通、黃連素、牛黃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氣丸、胃葯等。
⑨蛇葯
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葯、季德勝蛇葯。
⑩其它
眼葯水、萬花油、止血貼、清涼油、驅風油等。
野外生存技巧--如何尋找正確路程
尋找正確路程的技巧必須通過平時的野外活動去積累。例如:平時就養成隨時參考地圖和指南針的習慣,同時積極地觀察周圍的地形以及身邊的植物來判斷正確的位置。
太陽從東方出,西方落,這是最基本的辨識方向的方法。還可用木棒成影法來測量,在太陽足以成影的時候,在平地上豎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頂端放一塊石頭(或作其他標記),木棍的影子會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移動。30--60分鍾後,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頂端放另一塊石頭。然後在兩個石頭之間劃一條直線,在這條線的中間劃一條與之垂直相交的直線。然後左腳踩在第一標記點上,右腳踩在第二標記點上。這時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為正南方,右手是東方,左手為西面。
若在陰天迷了路,可以靠樹木或石頭上的苔蘚的生長狀態來獲知方位。在北半球以樹木而言,樹葉生長茂盛的一方即是南方。若切開樹木,年輪幅度較寬的一方濕長著苔蘚的一方即是北方。
利用星宿: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極星為目標。夜晚利用北極星辨認方向的關鍵在於在茫茫星海中,准確地找到北極星。認識北極星的方法有許多種,這里介紹簡單且有效的一種:
首先找尋杓狀的北斗七星,以杓柄上的兩顆星的間隔延長五倍,就能在此直線上找到北極星。一般特別地稱呼此兩顆構柄上的星為要點星球。如看不到北斗七星時,就找尋相反方向的仙後星座,仙後星座由五顆星形成,它們看起來像英文字母的M或W傾向一方的形狀。從仙後星座中的一顆星畫直線,就在幾乎和北斗七星到北極星的同樣距離處就可找到北極星。北極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以手錶看方位:想獲知方位手上卻沒有指南針。遇此情況,只要有太陽就可使用手錶探知方位。
將火柴棒豎立在地面,接著把手錶水平地放在地面,將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針重疊起來,表面十二點的方向和短針所指刻度的中間是南方,相反的一邊是北方。
若身上沒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樹枝,盡量使影子更准確。若從事挑戰性的生存活動,記住戴上手錶,這時普通表比數字表就更有價值。因普通表上的時針分針,在必要時會成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㈡ 在野外,如何准確檢測水質是否達到可以使用的標准
在野外,難以准確檢測水質是否達到可以使用的標准。只能通過目測水質是否清澈來判斷。
野外獲得干凈的飲用水方法:
1.軍工版:
Aquamira「前線」軍版凈水器對部分水中的元素凈化要求提高了一倍而且可以過濾更多的細菌與真菌,超過99%的細菌,一經過濾,再無隱身之所。軍工材質的外殼抗高壓沖擊確保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可以長期使用。
Aquamira生產的增強型超強隨身凈水器是美國戶外運動愛好者以及政府部門進行災難救援時的必要隨身裝備,也是美國居民家庭防災貯備的必要裝備。
經過Aquami公司精心研發、生產的增強型超強凈水器也叫「生命吸管」,它具有重量輕,體積小的優點,可放置在挎包、衣服口袋和旅行包內攜行。可有效過濾水中懸浮物和雜質,可除去水中99.9%的有害微生物。一支Aquami公司出品的超強凈水器可提供近190升飲用水,同時還可以有效改善水的味道,宜於飲用。
2.戶外版:
OKO過濾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凈水系統之一,源自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技術。OKO過濾水杯廣泛適用於家庭、運動、旅行、探險、災備等多種場合,隨時隨地保障飲水安全。
OKO濾芯過濾等級介紹
1級濾芯(Level-1):一級過濾基於碳吸附技術,旨在過濾水中的余氯及異味,主要過濾水源是自來水
2級濾芯(Level-2):
二級濾芯技術源於美國NASA,最初是為宇宙空間站而設計開發。
簡單來說,這是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水過濾技術。二級濾芯的過濾材料被製作成2微米的過濾孔,並具有電吸附能力。在水源接觸到過濾層後,電荷場就會作用於每一個過濾孔用內置的銀離子殺死細菌並過濾有害物質。在濾芯內,每0.8mm厚的濾芯種就有400個這樣的過濾孔,並且被設計成水源必須經過的迴路,保證每一滴水都經過嚴格的過濾而成為可以飲用的干凈的水。
實驗室測試反映該級濾芯可以去除99.94%的大腸桿菌,隱孢子蟲的99.997%和99.9999%的藍氏賈第鞭毛蟲等水源中最常見的細菌。
3級濾芯(Level-3):三級濾芯也叫特級定製濾芯,只能根據國家水質情況特別定製,並不常規生產。除了擁有2級濾芯全部功能外,還包括額外的媒體增強功能,適用於較為極端的環境。
在國內,我們代理銷售的OKO水杯既使用Level-cn濾芯(或者叫中國版定製濾芯)專門針對中國某些地區不安全水質設計,旨在凈化極端環境下的水質,並且特別突出了對重金屬的吸附和過濾,使得中國地區的飲水有了更為安全的保障。
3.普通版:
凈水葯片
使用凈水葯品來處理水是一種經濟實用高效的方法,據說全球各國的軍方大都採用這種方式來處理飲用水。它的處理水量大,能適合很多人的需要,因為葯品的不同可以處理不同的水源。現在國內很多戶外店都有凈水葯片出售,價格又不貴,是很多節儉的背包客的理想選擇。但是作為代價,你必須忍受經過凈水葯片處理過的水的「附加味道」。不過你可以添加泡騰片或其他果汁粉末來中和味道。
將凈水葯片放入水容器中搖晃,然後靜置,幾分鍾就可以。一般情況下,一片凈水葯片可消毒1升的水,如果遇到水質較混濁可用兩片。
醫用碘酒
在己初凈化的水中,每一升水滴人3、4滴碘酒,如果水質混濁,則在每升水中放入的碘酒要加倍。搖晃勻後,靜置的時間也應長一些, 20~30分鍾後,即可飲用或備用。
漂白劑
在初凈化的水中,每升水滴人漂白劑3、4滴,水質混濁則加倍,搖晃勻後,靜置30分鍾,即可飲用或備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劑的味。
注意:去除沉澱物。
食醋
如果沒有消毒葯物,食醋也可以。在初凈化過的水中倒人一些醋,搖晃勻後,靜置30分鍾後便可飲用。只是水中飄盪著醋的酸味。
煮沸
在海拔高度不超過3000米,並且「火苗」充足,水質較好,把水煮開是比較「保險」的方法,缺點是以時間作代價,可能不適合一些自虐級背包客的急行軍要求。還有一點需要提示的是,如果採用這種方式處理水一定要讓其沸騰10分鍾以上,這樣能幾乎能殺死全部的病菌和寄生蟲卵。煮沸的水最好讓它沉澱幾分鍾再飲用或裝入容器,這樣水中一些雜質也能沉澱下來。
4.自然版:
巧用沙石(滲透法)
水源的水質混濁或有異物漂浮,可以在離它3~5米遠的地方挖一個大約50~80厘米深、約1米大小的坑,水會從砂、石、土的縫隙中自然滲出,然後,將已滲出的水取出,存入容器中備用。
注意:不要攪起坑底的渾濁泥沙。
孔的妙用(過濾法)
水源里有異物、泥沙或有微生物等,周圍的環境又不能夠挖坑滲透,可找一個塑料袋將底部多刺些小眼兒,或者用棉製織物進行粗過濾。然後,再用底部有小孔的容器(可自治)、細沙、木炭粉再過濾。以一個可口可樂瓶為例,操作如下:用刀尖把瓶蓋扎出一些小孔,然後用刀(小心你的巧手)去掉瓶底後倒放,自下向上依次填入2、3厘米厚的無土的干凈細砂、木炭粉、細沙、木炭粉、細沙5、6層,壓緊按實,將水自上慢慢倒入,你只需用容器在下面等待。
搖一搖也有效(沉澱法)
將所找到的水收集到容器中,放入少量的明礬或搗爛的木棉枝葉、搗爛的仙人掌、搗爛的榆樹皮,在水中攪勻後沉澱30分鍾,然後輕輕舀起上層的清水,裝入容器。
㈢ 如何識別水質的好壞
水是人類生存一刻也不能缺少的。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人體健康。對生活在農村或長期從事野外作業或外出旅遊的人來說,學會鑒別水質的好壞尤為重要。其鑒別的簡單方法是:
1.看水色:清潔的水透明無色。如水呈棕黃色,多含有腐植物質;呈黃褐色,則含有較多鐵和錳;呈黃綠色,則受藻類物質的污染;呈藍色,則含硫化氫。檢查時,應用白瓷碗盛水,便於觀察。
2.嗅水氣味:用一支幹凈的小口瓶裝入半瓶水,加蓋振盪,然後立即開蓋嗅其氣味。無氣味,證明水是清潔的。
3.嘗水味:水的味道可用舌頭嘗試。清潔的水是無味的。水中含大量有機質帶甜味;含氯化鈉帶鹹味;含硫酸鈣多的帶有澀味,含硫酸鎂多的水有苦味;含鐵多的有金屬味;含硫化氫的帶臭蛋味。但這種方法不常被人們採用。
4.量水溫:地面水的水溫常會隨氣溫變化而改變,但波動范圍並不很大。如水溫突然升高,則可能受到污染。
5.觀察沉澱物:沉澱物是水中部分可沉澱的固體。將水盛放在透明的玻璃瓶中靜置後觀察。沉澱物越少,水質越好。
6.查酸鹼度(pH值):一般地面水pH值在6.5~9之間。pH值升高時,說明水受到鹼性物質污染;降低時說明水受酸性物質污染。
7.用紙試驗:將水滴在白紙上,干後留下的斑跡越少,說明水中雜質越少。
㈣ 簡答題 1,野外辨別水質有哪些技巧
地下水或者雨水,還有可以用雨披晚上攤在地上。次日早上就會有露水。除了這些,如果是河水一定要看周圍的植物。如果不能判斷還是不要喝。一定要煮開再喝 這樣比較安全
獲取
的途徑通常有兩條:一條是挖掘
,另一種是凈化地面水。我們只介紹一下從
獲取
的方法。
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飲用。下雨時,可用雨布、
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頭盒、杯子、
等容器收接雨水。
當沒有可靠的
又無檢驗設備時,可以根據水的色、味、溫度、水跡,概略鑒別水質的好壞。
的在水層淺時無色透明,深時呈
。可以用
或
盛水觀察。通常水越清水質越好,水越渾則說明雜質多。一般清潔的水是無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則時常帶有一些異味。地面水的水溫,因氣溫變化而變化,淺層地下受氣溫影響較小,
水溫低而恆定。如果所取樣的水不符合這些規律,則水質一般都有問題。此外還可以用一張白紙,將水滴在上面晾乾後觀察水跡。清潔的水無斑跡,如有斑跡則說
中有雜質,水質差。
在野外最好不要飲用從
中流出的水,而以從斷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為佳。飲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時,可在離水邊1~2米的沙地上挖個小坑,坑裡滲出的水較之直接從河湖中提取的水清潔。
在野外,可以用飲水
、
精片以及明礬等葯品
。在
下,還可用一些含有
。切記,不論多麼口喝,都不要飲用不潔凈的水,萬不得已時,也要把水煮開再喝。
㈤ 在野外哪些水源可以喝如何判斷
戶外旅行,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水源問題.沒有充足的、干凈的水源補給,會對驢友們的戶外行程增添不必要的困難.
1、水質辨別:
通常除了雨水可直接飲用外,在野外基本沒有可靠地飲用水.我們可以根據誰的色、味、水跡大略地鑒別水質的好壞.
色:通常水越清水質越好;水越渾則說明水裡含雜質多.
味:一般清潔的水是無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則常有一些異味.
為了准確地辨別水的氣味,可以用一隻干凈的小瓶,裝半瓶水,搖盪數下,打開瓶塞後立即用鼻子聞.也可把盛水的瓶子放在熱水裡,聞到水裡有怪味,就不能飲用.
水跡:可以用一張白紙,將水滴在上面晾乾後觀察水跡.清潔的水是無斑跡的;有斑跡,則說明水中雜質多,水質差.
2、選擇水源:
大部分情況下是找比較清澈里邊能看到蝌蚪和魚的活水煮沸了再喝,但是需要時間長又很費事.
有些旅行的地方會有村民在活動,這樣就方便多了.他們在好多地方為了自己看管果樹方便會挖一些水窖,水都是從山上通過石頭縫隙流下來的,經過了沙子的過濾很乾凈,直接拿水壺灌了就可以直接喝,而且味道還相當甘甜.
3、自建水源:
沒有水窖時,可以在山腰或者山腳自己造一個水窖.
找到特別潮濕的石頭,搬開幾塊往往就能發現小的水窪,挖深一些不一會就能冒出很多的水來,水也是很乾凈的,如果要是不放心可以再放一片凈水片,雙保險,保證喝著一點問題都沒有.
另一個比較傳統的做法是,在離水源半米處挖一個淺坑,過一些時間,坑內就會滲出清澈干凈的水來.
但是這樣的水由於離本來的水源比較近各種動物也會光顧,所以水中也可能含有一些病菌,建議也要放一片凈水片,如果實在沒有那東西的話放一點食醋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會有一點點的酸味.
4、注意事項:
在野外,最好不要飲用從雜草中流出的水,而從岩石中流出的水是基本可以直接喝的.
出行最好要帶做簡單凈水設備的一些東西,還有凈水片,水容器當然也是必要的東西.
很多旅行的愛好者都有能判斷水源有無問題的能力,要當心哦,這個非常重要!
㈥ 簡述野外覓水時如何鑒定水質的好與壞
下面介紹一些野外覓水的方法:
(1)海島覓水
在海島迎風坡一側,往往有水也有食物;還可以在岩石的洞穴里找到淡水;挖掘海岸「井」取水時,水坑要挖在潮汐標志以上的安全地帶,其深度要能使水匯集在坑底。要撇去表面水,待沉澱後用上面水,當然煮開以後會更加安全。
(2)植物取水
許多植物的綠色堅果,由於味酸可以迅速止渴;發黃的竹莖空節、海岸邊灌木根,以及15~20cm高的嫩植物等都有水。
(3)動物取水
水分佔魚體重量的50%~80%,只要每天獲取3kg魚,即可以滿足一個成年人一天對淡水的需要。其方法是把魚切成小塊,或在魚背上用刀劃出十字口子,然後,用力擠出水來;或取出大魚內臟,飲用魚內流汁。
(4)冷凝制水
如果在海上漂流,可以在船上撐起一個「雨篷」,這樣空氣中的水蒸氣會上升到雨篷頂部,經冷卻會變成水珠流到船底,收集起來以備應急之需;挑選健壯、枝葉濃密的嫩枝條,套上塑料袋,袋口朝上,袋的一角朝下,能收集到凝結水;或將剛砍斷的新鮮植物枝葉放在大塑料袋裡,溫度升高時會產生凝結水;在沙漠中,選擇潮濕地方可以利用太陽熱能蒸餾造水(圖10-1),24小時能收集50mL左右的水;海水和尿液通過蒸餾,也可以飲用。
(5)找水與凈化水的方法
可以到河流上游找水;沿著鳥類的飛行方向找水;干河床下找水;河道轉彎處外側最低處找水;山腳下在植物茂盛的地方找水;在峽谷底和斜坡下尋找泉水;跟蹤人或動物足跡可以找到水(例如,蜜蜂離開蜂巢不超過6.5km,大多數昆蟲會在水源半徑90m的范圍內飛行);要凈化水,可以把水煮沸,加少許鹽,或家用漂白劑、凈化水葯片(1~2片)並搖晃均勻,在沉澱半小時以後可以飲用。
在嚴重缺水的環境下,要減少消耗、減少運動。例如,少說話,不吸煙,鼻尖相碰多人近面呼吸;不要用舌頭舔自己嘴唇,可以抹防裂油、動物油,或在嘴中含小卵石或硬幣,可以緩解渴感;或在沙地里挖一個坑藏進去,藏到齊脖子深,可以擋住熱量對人體水分的蒸發,把挖出的沙土堆在坑旁,能夠提供陰涼。
注意:在萬般無奈、口渴難忍的情況下也不能喝白酒(非洲土人稱其為「老虎奶」)。
㈦ 水質環境監測方法有哪些
1
顏色與透明度
水體根據污染物成分不同顯示出各種顏色。常規水質檢測主要根據水質顏色來推測出水中雜質的種類與數量。比如:粘土使水成黃色,硫化氫氧化析出的硫可以使水呈藍色,各種水藻分別呈現出黃綠色以及褐色等。而水質的透明度表明水中雜質對透明光線的阻礙程度。如果透過水層腐蝕一方面白色或者黑色相見的圓盤,並調節圓盤深度直到能看到為止,這個時候圓盤所在的深度與位置標明其透明度。因此,可以通過標明的透明度來判斷水質的狀況。
2
微量成分
水質的微量成分主要以水質檢測儀器來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譜法,氣、液相色普法等離子發射光譜法。系統了解各種水質指標的含義具有非常關鍵性意義。對於任何水生生態系統環境都是通過嚴格選擇的指標進行檢測分析結果的。總之,水質的微量成分必須通過這些儀器進行檢測。
3
氧化還原與電化學法
常規水質檢測方法中最典型的就是氧化還原與電化學方法。有水的電導率,氧化與還原電位以及包括PH在內的離子選擇電極的各種指標,比如許多金屬離子等。多為溶解量以及氯離子含量為指標。
4
加熱與氧化劑分解方法
該方法主要將含有生物體在內的有機化合物以及分解時候產生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或者分解時候消耗氧氣的含量等作為水質檢測的指標。
5
溫度與中和方法
其中溫度是最常用的水質檢測方法之一。因為水的許多物理特徵以及水中進行的化學過程中與溫度都息息相關。水源不同,其溫度也不同,但是地表的溫度與當地氣候條件有關,其變化范圍在1—30℃,而海水的溫度變化范圍在2—30℃;中和方法主要包括水體的酸度或者鹼度進行水質檢測。
6
固體含量
天然水中所含物質大部分屬於固體物質,經常有必要測定器含量作為直接的水質檢測標准,各種固體含量標准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懸浮性固體。將水樣過濾之後殘留物烘乾之後殘存的固體物質量,也就是懸浮物質的含量。其二,總固體。水樣在一定溫度下可以蒸發乾燥殘存的固體物質總量,這可以作為常規水質檢測標准之一。其三,統計性固體。溶解性固體主要包括榮譽水的有機物質以及無機鹽,總固體含量是懸浮固體與溶解性固體之和。另外,各種固體含量的測定都是以重量進行的,測定的之後蒸干溫度對結果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不能得到滿意水質檢測結果,該水質檢測方法的結果不夠精確。
㈧ 簡易鑒別水質方法
查水溫、觀顏色、嗅味、看渾濁度是辨別水質好壞最簡便的方法。
地下水溫度一般情況下較穩定,如果水溫變化異常,有可能是受到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污染,大量的地面水滲入地下時水溫也會發生變化。
清潔的水是無色的,一旦水出現顏色則說明水質受到污染。比如,水出現紅色,有可能是由於鐵銹或藻類造成的;水體出現黑色多由於金屬的污染造成;而出現黃色或棕黃色有可能是由於加入的凈水劑過量或由於鉻或腐殖質的污染所致。
清潔的水是無味的。若水出現芳香臭或類似黃瓜腐爛的臭味,有可能是由於藻硅類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發生的場所主要是湖泊和水庫;若水出現金屬臭多由於銅鋅管道老化或因鐵管生銹造成,這種水主要出現在自來水管道中;若水中出現腐臭,有可能是由於下水道污水污染造成的,它主要發生在有下水道破損污水流入的地方。但有的高層儲水罐的溢水口直接同下水道相連,一旦下水道阻塞也有可能造成污水上溯而污染整個儲水罐水質。
另外,如果水中出現異味說明有污染。如,水中氯化物污染每升超過300毫克,水會有鹹味;水中的硫酸鹽過多時,呈苦澀味;鐵鹽過多時也有澀味。受生活污染、工業廢水污染後,水可呈現各種異味。
水體渾濁度超過10度時,肉眼可明顯看到水質渾濁,這一般是由於水體中泥土、有機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增加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