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鑒別漢玉
中國從原始社會開始生產玉器,逐步形成了獨立的專業,多集中於畿、都邑。自宋至清,蘇州成為全國性的制玉中心.因玉硬度較高,加工時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過程大體有選料、畫樣、鋸料、做坯、打鑽、做細、光壓、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還要增加「致殘」和「燒古」等工序。玉器造型較為復雜,已能碾琢陰線、陽線、平凸、隱起的幾何形及動物形圖案裝飾,具有樸素稚拙的風格。商周時代的玉器以形象單純、神態突出,多用雙勾隱起的陽線裝飾細部為其特徵,並出現了俏色玉器.秦漢玉器與精雕細刻風格上趨向雄渾豪放。漢玉隱起處常用細如毫發的陰線雕飾,有如古畫上的游絲描一般剛勁有力,以彌補其立體感不強的弱點。這是漢玉技法上的一個特點,對後世玉器有著深刻影響。
鑒賞以玉質優劣為先決條件,其次再視其顏色純雜而定取捨。一件優質玉其質色往往是統一的,如羊脂白玉並非僅指其白度而言,其質地應似羊脂那般肥膩瀅澤,其白度恰似白中微微泛青的羊脂那般特有的白。鑒別玉器要看色澤是否濃(濃郁)、陽(鮮明)、俏(色美)、正(純正)、和(柔和)這五個特點,如兼具之,即為上品。反之,若玉器淡(平淡)、陰(陰暗)、老(色黯)、花(不純)、斜(不協調),則是劣品。購買玉器不要在強燈光下挑選,因燈光照射會使玉器失去原來本色 .常見的假玉有塑膠、玻璃、雲石、電色等幾種。塑膠和雲石質地比玉石輕,硬度差;著色玻璃有氣泡;電色假玉是在劣質玉石上鍍上一層美麗耀目的翠綠色外表,乍看較難識別,但仔細觀察,電色的劣玉往往帶有一些「蜘蛛爪」,即綠中帶藍的小裂紋.
明清時古玉收藏家、鑒賞家陳性著《玉紀 》;晚清金石學者吳大澄以《周禮》等先秦古籍為指導篡成《古玉圖考》被學術界尊為圭臬
『貳』 怎樣辨別玉器
1.從刀工看出土古玉斷代的一般規律
2.看出土古玉色沁斷代的一般規律
3.薄身玉鉞
4.我國傳統的玉石的分類
5.收藏鑒賞玉器六法
從刀工看出土古玉斷代的一般規律
看刀工、斷代只是協助看出土古玉生熟、看色沁斷代。歷代刀工雕法、紋飾器型雖都有創新但也都有模仿,秦漢仿三代刀工,宋仿秦漢直至三代刀工。
夏、尚、周三代刀工的共同特點是器大而無工,器小而滿工,三代刀工很細有時跳刀,稱為牛毛紋昆吾刀工。雕法大部分是雙陰線「勾撒」雕法,紋飾有陰刻重環紋、方格紋、花瓣紋、鳥紋等等,器型大部分為禮器和龍型壁等。但三代刀工也有區別,夏朝刀工紋飾滿工而刻紋刻線精而深,器型表面不平,商朝刀工紋飾滿工而紋飾古樸,器型表面大部分不平。周朝刀工紋飾滿工而器型紋飾文雅,器型薄而表面平。
春秋戰國刀工仿三代刀工但雕法和紋飾增多。有三代的勾撒法、減地雕法、對稱雕法和出廊雕法等。紋飾有雲紋、谷紋、繩紋、「山」形紋和雲雷紋等。
秦漢刀工不但仿前代刀工而且還創新了一種粗獷、厚實、流暢、簡潔的漢八刀。一件玉器或玉佩雕刻八刀左右即成器,漢八刀的典型玉器有漢蟬、握豬、翁仲等。二晉六朝刀工在仿製前代刀工的同時還創新了一種羽翼龜稱騰蛇,騰蛇又名飛龍(無足能飛),此騰蛇鰲頭鴟尾,我想這大概是我國雕刻和繪畫藝術中集兩種動物於一身的創作。
唐宋刀工並無創新,只是宋代螭紋露頸、螭頭圓形的特點。宋徽宗自身嗜玉,仿古玉器甚多。明朝刀工的發展是創新了鏤空層雕法,其雕法刀工細膩精緻、變化多端。清朝刀工精工刻法,刀工細、層次多、琢工好、精而薄。但明(朝)、清(朝)的刀工對鑒定出土古玉已無多大用處,因明、清二代出土古玉已無出土古玉的特徵,如果一件玉器是明清二代的刀工雕法而此玉器生有色沁,那麼這件玉器的刀工雕法和玉器的年紀產生矛盾,所以這件玉器肯定是仿的了。<返回>
看出土古玉色沁斷代的一般規律
出土古玉的色沁除了大坑人工澆灌的水銀沁和土中自然水銀沁使玉器表面形成黑漆古外,還有土斑、石灰沁、地火沁、血沁�不一定紅色、銅銹沁等多種顏色。在生坑時玉肌理的色沁很難看出,經過盤玩先看到玉表面的色沁。一旦盤熟,把玉對著強光才能看到看清此玉肌理受什麼色沁,受幾種色沁,所以看色沁對出土古玉斷理只能看出土古玉表面的色沁,如土斑、黑漆古、石灰沁和地火沁等。本篇主要談如何看黑漆古、石灰沁斷代的一般規律。
三代古玉距今二三千年,如是大坑之玉受水銀浸泡的時間長,全身黑漆古,成片結塊者多,黑漆古深入玉肌,顏色干老深暗如黑石,對著亮光不見質地,盤熟後黑如漆、明如鏡、清光大發。三代古玉受石灰沁絕大部分通體一色,不管是白玉、黃玉還是青玉入土,出土時表面顏色都如同石灰,質如泥土,對著亮光不見質地,盤熟後石灰色將逐漸變紅,俗稱孩兒臉。
秦漢古玉距今二千年左右,大坑水銀沁者較遜於三代,黑漆古雖成片但薄,雖深暗但嫩,玉露質地,把玉對著亮光有可能看到玉的質地,有時還可看到玉器肌理的顏色和色沁。
秦漢古玉受石灰沁通體一色,但石灰沁已有深淡之分,白玉受石灰沁色如雞骨,曰雞骨白,
黃玉受石灰沁色如象牙,曰象牙白,青玉受石灰沁色如魚骨,曰魚骨白,盤熟後各種白色都將變「孩兒臉」。
唐宋古玉距今只有一千年左右,受大坑水銀浸泡時間短,水銀沁吸入未久,玉器表面雖有黑漆古但只是局部薄片,而且是在盤玉過程中也易變色,唐宋古玉露質地,把玉對著亮光已能看見古玉中是否有其它色沁。
唐宋古玉受石灰沁雖也有通體一色,但顏色較淡較薄,已露玉器自然顏色,盤熟後色略變紅。
明代古玉即使受大坑水銀浸泡但由於時間短,黑漆古已不能侵入玉的肌埋,而且黑漆古在玉器的表面也難形成。
明代古玉受石灰沁,玉大部分露質地�易盤。
讀者注意受微量大坑水銀沁形成的微量黑漆古和受大量土中自然水銀沁形成的黑漆古很難辨別,我們只能從玉器的生熟、刀工、雕法、器型、紋飾、玉皮等去全面衡量了。
地火沁是玉器受地下土中的自然熱量即地火蒸燒而成,受地火沁的玉器表面也發白,但地火沁的白是石灰白和石灰沁的白不同。石灰沁的白在玉器的表面有一層白色的包漿,而地火沁的白沒有像石灰沁一樣的包漿。石灰沁盤熟復原脫胎後玉的顏色會變「孩兒臉」,地火沁盤熟復原脫胎後玉的顏色還是白色。不管是白玉、黃玉還是青玉受地火沁處盤熟復原脫胎後都將變白色。石灰沁和地火沁的區別不可不知。<返回>
薄身玉鉞
斧,雖然形制簡單,但卻是一種功能
很廣的手工工具。它自新石器時代至現在不僅在人類生產活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還在人類社會進程中,成了一種重要的文明標志。我國新石器晚期,由斧蛻變而來並作為地位與權力象徵的「鉞」便是突出的代表。前不久,陝西來的一位收藏家送來兩件古玉請求鑒定,其中一件斧形玉器,盡管經濟價值不高,卻有一定的文物價值。通過對其鑒賞,既可補研究資料的不足,又可開拓收藏家的眼界,為此撰文如下。
斧形玉器,通長16.1、最寬5.9、厚0.15厘米。所用質料玉色青灰,體內無規律分布有形狀、大小不一的黑色斑點。玉質細膩溫潤,半透明,硬度較高,局部有綿綹,似為和田之玉。此件玉器外觀,平面視之如鞋形,器身扁薄平整,拋光精良,鑽孔尤為精細。上窄下寬,窄頂稍有殘損,呈弧形。近上端中部一面透鑽一小孔,孔下磨光,豎行琢纖細「乍冊吾」三個甲骨文字。兩側邊中,一側為直邊,另一側邊兩端微弧,一面留有一開刃鋸痕。寬端底部單面磨出斜刃,靠近直邊的一半殘留大小兩個鑽痕。器表有一層很厚的皮殼與蝕出的淺坑點。器的窄端有浸入的肌里的紅色沁痕,越接近頂部色澤越深,過渡非常自然,顯系古玉真品。
斷定此件玉器為古玉真品,所依據的條件是什麼?它的具體年代又在何時?先就器物本身的現狀而言,器身的兩個平面(不包括開刃面與刻字之處)、窄端的弧頂與開刃面的窄邊,土蝕嚴重,皮殼較厚,光澤柔和,它們應是同一個年代的產物。而開刃處的平面、另一直邊的側面、以及下端的弧刃斜面、殘留孔的鑽面,則土蝕明顯稍輕,皮殼較薄,光澤也明亮一些。這些應該是另一個年代的產物,而且晚於前一個年代。再就器形而論,此器雖是斧形,但現有的鞋底之形是二次改制而成。最初的形制如何?有孔的窄端頂部若不殘損,應該是平直的,而有刃的寬端若不改制也應該是平直的,兩側本來就是直邊,這樣就成為細長的梯形。此種器形的實物,在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諸考古中多有發現,根據考古遺跡被定名為鉞,當時作為身份與權力的標志。
具體到這件玉鉞,通過考古材料的比較,與山西陶寺龍山文化同類器最為接近。陶寺龍山文化的玉器特點:用料細膩溫潤,硬度大,半透明。造型多扁薄之器,且器形整,少有紋飾。作工無論開料、磨製拋光,還是鑽孔都十分精緻。此鉞的玉料細膩、灰白色、半透明,黑斑點等特徵,幾乎與山西臨汾下靳村墓地所出0048:3號玉璜標本完全一致。造型、作工上與這一文化玉石鉞器身的長寬比3:1非常接近。至於超薄問題,無論是陶寺還是下靳村墓地都有相類似的玉質器物存在。如陶寺的一件玉鉞、下靳村的0045玉璜,器身厚度也都在0.2厘米左右。在沁色上,陶寺的一座墓中曾發現裝柄玉石鉞的遺跡,木柄雖朽,痕跡尚存,特別是柄上塗有相當的硃砂。此鉞頂端的紅色沁痕,正與當時裝柄吻合。由此我們可以判定該器最初為陶寺龍山文化、具禮儀性質的玉鉞。
至於改制與文字的年代,就藏玉而言,至遲在我國的商代就已經盛行。這一點不僅有大量的文獻為證,在考古工作中也經常有商代所收藏的前代古玉實例出土。從這件玉鉞被改制的工藝來看,切割精確,孔壁光滑,無一點崩痕,表明為手工慢速所為。磨刃規整鋒利,拋光亮可照人,非急功近利所能達到。這些玉表的皮殼雖薄於玉的皮殼,但光澤熟舊感強。這些與商代玉雕風格基本一致,很可能是商代改制的結果。另外,上面所刻「乍冊吾」三字,雖筆劃纖細,卻是手工所刻。在放大鏡下觀察,陰刻線內滿是坑點與來回刻劃的劃痕。同時此三字見於甘肅慶陽縣野林鄉出土的一件商晚期玉戈之上,若與之比較,不但文字相同,筆劃刻法亦同。但我們尚不敢斷定此器上的文字一定也是商晚期所刻,這還有待於文博界取得一致的意見。<返回>
我國傳統的玉石的分類
關於我國傳統的玉石和常見寶石的顏色,我國珠寶工藝美術界多年來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並出現了許多有形象的顏色名稱。如翡翠有寶石綠(色似祖母綠寶石)、艷綠(色翠不黑)、黃陽綠(色翠微黃)、陽俏綠(色翠亮)、玻璃綠(色翠透明)、鸚哥綠(色同鸚哥羽毛)、菠菜綠(色濃但不鮮艷)、淺水綠(翠色淺)、淺陽綠(色淺且亮)、蛙綠(色似青蛙)、瓜皮綠(似西瓜皮)、梅花綠(翠點似梅花狀)、灰綠(綠中帶灰)、藍綠(藍中帶綠)、油綠(綠而暗灰)、藕粉地(淡粉紫色調)、紫羅蘭(紫羅蘭色)、鉻黑(黑綠)、白料(白色)、翡料(全綠色)等顏色。
軟玉有白色(白玉)、脂白(羊脂玉)、青灰或青白(青白玉)、青色(白灰、白綠色青玉)、黃色(黃玉)、綠色(綠玉)、黑色(墨玉)、游彩(台灣省產軟玉貓眼石),此外尚有帶黃褐色表皮的虎皮玉和糖玉及雜色軟玉等。
藍田玉有白中帶綠、白中帶黃綠,顏色不很均勻,常星雲霧狀、斑點狀。
南陽玉有白、綠、紫、黃、翠綠、深翠綠、藍綠、純藍、藍中透白、綠中透白、乳白、紫白色等。據河南地質局統計有30多種顏色。
綠松石有綠、草綠、黃綠、白綠、淺白、淺藍綠、天藍、湖藍、綠中有黑斑和黑線等。
瑪瑙有紅、紫紅、褐紅、土紅、暗紅、白、灰白、灰、綠、草綠、蔥綠、藍、藍白、藍色以及各種顏色組成色紋或色帶等,顏色多而雜。
青金石有藍、藍中帶紫色調、濃藍、深藍、藍中閃金星(含黃鐵礦),藍中帶白(含方解石)等。
孔雀石有綠、孔雀綠、暗綠、淺綠和暗色組成條紋、翠綠、黃綠等色。
硅孔雀石有淺天藍綠色、天藍色、色似綠松石等。
鑽石有無色、白、黑、紫、綠、黃、深黃、褐、黃褐、黃綠、藍綠、藍、灰黑等色。
紅寶石有紅、淺紅、粉紅、暗紅、褐紅、血紅、玫瑰紫紅等顏色。
藍寶石有藍、天藍、淺藍、濃藍、藍紫、紫、褐、黃、黃綠、無色、灰白等。
綠寶石有無色、綠、灰綠、黃綠、黃、金黃、粉紅、翠綠(即祖母綠)、天藍(即海藍)等色。
黃寶石有無色、黃、淡黃、酒黃、藍、天藍、淺綠、綠、黃綠等色。
金綠寶石有無色、黃、淡黃、葵花黃、褐、黃褐、黃綠、褐綠、游彩(貓眼石)、變色(變石)等。
碧聖有紅、深紅(雙桃紅)、淺紅、綠、深綠、墨綠、黃綠、無色、天藍、灰褐、藍綠、藍、紫、紫紅、游彩(電器石貓眼石)等。
紫牙烏有以紅色為主的鐵鋁榴石;以紅色為主,也有玫瑰色、濃紅、黑紅的鎂鋁榴石;有綠、黃、黃綠、翠綠(烏拉爾祖母綠)的鈣鋁榴石;有翠綠的鈣鉻榴石等。
月光石有月白、白、灰白、淺藍、天藍、綠、游彩等色。
水晶有無色、紫(紫晶)、褐(茶晶)、黑(墨晶)、粉紅以及含綠色、黑色、黃色等針狀礦物包裹體(發晶)和含金雲母、赤鐵礦閃亮小片的耀晶。
螢石有無色、淡藍、藍綠、綠、黃、黃綠、紫、粉紅、翠綠以及其它雜色等。
由上述可以看出,許多玉石和寶石的顏色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當顏色區別不開時,就要藉助於礦物學知識和儀器鑒別。比如玉的透明度與光澤,玉石和寶石的發光性,玉的比重和硬度,古五礦物的光學常數,觀察古玉礦物的微觀世界,利用化學分析法來鑒別古玉等等,除了玉石的顏色、光澤和透明度可用肉眼觀察外,必須要靠走石學、礦物學的知識利用各種儀器來測量。尤其是化學分析法和電子顯微鏡測定法,不僅能准確地斷定出玉質,而且還能推測出玉質的產地。只要把玉質確定後,一切假玉皆原形畢露。<返回>
收藏鑒賞玉器六法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昔日王公貴族把玩的高檔玉器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那麼,收藏鑒賞玉順如何著手,本文提供一些路徑。
一看材料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優質玉材對於一件玉器至關重要,如玉質、玉色、光澤、緻密度、綹裂、玷污等等都是玉材等級的要素,不應忽視。
二辨造型
造型是玉器審美的構架,也是決定玉器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狀決定的,其比例權衡要適當。勻稱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穩定的是美的作品。
三鑒紋飾
紋飾是玉器的裝飾,它的美醜容易為人們覺察、感受。一般說它服從於器型的需要,或者它們兩者都取決於社會功能的需要。裝飾要看結構、章法、繁簡、疏密等處理,凡結構章法有條不紊,統一和諧就具鑒賞價值。
四析工藝
玉器工藝是由料變為器的技術條件,它的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被人真正認識,是鑒賞上的一個難題。凡鉈工利落流暢、嫻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較美的,反之,板滯纖弱,拖泥帶水,則是收藏價值銳減的標志,不可貿易集之。
五品藝術
藝術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難做到的。凡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的都是藝術美的表現,反映了豐富的收藏價值,反之,圖具形骸,一味摩古者都是違返藝術美的作品,鑒賞價值就遜色得多了。
六觀創新與仿古
玉器含有的兩大類藝術形態:創新與仿古。從藝術創新的角度看,有新意的玉器,固然值得收藏,但對於受現代化思潮影響的玉器收藏要慎重對待,以免陷入」唯新「的誤區;然而對仿古玉器也不能全盤收羅,應視具體情況而論。
中國的玉按產地來分,有廣東信宣產的「南方玉」,河南產的「河南玉」,山東產的「山東玉」,新疆伊犁、和田產的「羊脂玉」,但以緬甸產的「緬甸玉」為珍貴。
在判斷一塊玉的優劣時,主要是觀其色。看它是否具備濃郁、鮮明、包美、純正、柔和,即「濃、陽、俏、正、和」的五大特點。如果基本具備這五個特點,即為上品,稱之為美玉:反之,若「淡、陰、老、花、斜」的話,則屬劣品。
購買玉器時,切忌在較強的燈光下進行,因為燈光的照射容易使玉失去原色,甚至會掩飾一些瑕疵,所謂「燈下美玉」,就是這個道理。
常見的假玉有塑膠、玻璃、雲石(大理石),電色等。塑膠的質地比玉石輕、硬度差,一般還容易辯認。著色玻璃也容易區別,只要拿到燈光或陽光下檢查,就會看見玻璃裡面有不少氣泡。比較難辨的是電色假玉,它是經過電鍍,給劣質玉鍍上一層美麗的翠綠色外表,很容易誤以為是真玉。這時就要仔細觀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綠中帶藍的小裂紋,就是假玉,因為電鍍時會留下裂紋,行家稱為「蜘蛛爪」。也有人說,將電色假玉放置熱油中,電鍍色就會消退,還其本來面目。
『叄』 漢白玉鑒別最簡單方法是什麼漢白玉的名稱由來是什麼
大家都聽說過漢白玉,而關於漢白玉的辨別人們又了解多少,其實在我們身邊很多人都聽說過漢白玉的存在,不過對於漢白玉人們又了解多少,簡單的鑒別漢白玉就可以讓人們知道自己買到的產品是真的還是假的,漢白玉鑒別最簡單方法是什麼?漢白玉的名稱由來是什麼?
大家都聽說過 漢白玉 ,而關於漢白玉的辨別人們又了解多少,其實在我們身邊很多人都聽說過漢白玉的存在,不過對於漢白玉人們又了解多少,簡單的鑒別漢白玉就可以讓人們知道自己買到的產品是真的還是假的,所以想要利用漢白玉就要深入的了解,那麼漢白玉鑒別最簡單方法是什麼?漢白玉的名稱由來是什麼?
漢白玉鑒別最簡單方法是什麼
漢白玉鑒別最簡單方法可以通過透光性來進行鑒定,其實所謂的漢白玉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玉石,而是屬於一種 大理石 ,所以才叫做漢白玉。漢白玉其實是可以透光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家裡的燈光來進行直射或者是放在陽光下面來進行辨別。一般放在陽光或者是放在燈光下面,經過漢白玉的折射之後,整個光線會變得特別的耀眼,特別的閃亮,真正的漢白玉透光性能其實是非常好的。
可以通過漢白玉表面的紋路來進行鑒定。其實所謂的漢白玉並不是特別的純潔無瑕,漢白玉和大部分天然的玉石是一樣的,在內部其實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或深或淺的紋路。所以我們也可以觀察一下漢白魚的內部是否有這種紋路,不過在內部確實看到了很多紋路,那就證明這就是真的漢白玉。因為一般人工合成的漢白玉是沒有辦法去做這種紋路的,而且即便做出來了,人工做出來的紋路也不會特別的自然。
漢白玉的名稱由來是什麼
1、漢白玉是一種名貴的建築材料,它潔白無瑕,質地堅實而又細膩,非常容易雕刻,古往今來的名貴建築多採用它作原料。據傳,我國從漢代起就用這種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築宮殿,裝飾廟宇,雕刻佛像,點綴堂室。因為是從漢代開始用這種潔白無瑕的美玉來做建築材料的,人們就順口說成了漢白玉。
2、在我國的新疆和田地區,有一種非常好的建築裝飾村料,它大多呈卵石狀。由於這種潔白如雪的白石產在河床中,呈半透明狀態。還帶有晶瑩剔透的水色,人們就把這種白石稱為水白玉。無獨有偶,在北京市的房山區,特別是在南尚樂的石窩村、高庄一帶,也發現一種極好的建築雕刻石料,而且形狀、磨光性、透光性都非常好,幾乎與水白玉一樣,它的顏色也是白而清潤,質地純而細密,因為產於北京西郊的山區,相對於產在河床中的水白玉來說,它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旱白玉”了。由於漢白玉的產地距我國歷朝首都和古城北京的距離,都比水白玉近得多,因此在皇宮和各種神廟殿堂的裝飾建築中,逐漸取代了水白玉的地位;成了中原大地建築材料的主宰。後來,由於長時間的流傳,人們在傳誦中就把旱白玉的“旱”字誤傳成了漢朝的“漢”,成為今天的漢白玉名稱。
以上就是對漢白玉鑒別最簡單方法是什麼和漢白玉的名稱由來是什麼的總結,漢白玉的存在大家都知道,而對於其由來也都非常熟悉了,當然在大家身邊每一個人都該知道漢白玉的真假,市面上有很多假的漢白玉,所以大家在選擇的過程中更加應該知道怎麼挑選。
『肆』 古玉真偽的辨別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所謂古玉,大多是曾經入土而又被挖掘出來的玉器,歷史比較悠久,而且收藏的價值也是十分的高的,那麼對此你知道應該如何鑒別真偽古玉嗎?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古玉真偽的辨別,希望能幫到你。
1、歷代玉器被廣泛使用的玉石材料主要有白玉、青玉、黃玉、碧玉、岫岩玉等,而目前贗品有相當一部分使用的新開發的石料、礦料,或用黃岫岩假冒黃玉。在實踐中必須掌握和分清真偽玉器材料上的差別,分清同一種材料的新舊差別。
2、要認識各種玉器材料的基本結構特徵,並且要知道硬度、密度的不均勻性及玉石材料的可滲透性。當掌握了玉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後就能夠分析古玉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埋藏的時間長短,對玉器本身應該造成的影響,有哪些氧化腐蝕特徵,並掌握其演化過程的各種特徵規律。而贗品不是根據材料的特性,也不根據真品的各種特徵,只是根據真品的表面效果進行模仿,違反了自然氧化和演變的規律,與真品有本質上的差別。
3、要掌握真品玉器材料方面的老化特徵。這種受浸蝕而老化的現象與贗品使用新材料或老舊殘料進行重新切割磨製加工,成形後所暴露出來的新工藝面會產生明顯的色差或破壞原有的氧化皮層。
4、不能把區別玉器材料作為辨別玉器真偽的決定依據,因為從古至今所使用的都是千百萬年形成的同一種材料,在辨偽中只能把識別材料作為單薦辨偽的依據,如果材料上無法有效地確認差別,應該從其他方面繼續搜尋真偽的差別證據。
5、目前贗品所使用的是一些質量極差、價格極低的玉石雜色料或石性嚴重的次料進行偽造,成形以後再進行人為強化腐蝕,造成玉器表面形成極厚的氧化腐蝕皮層。這種皮層容易脫落而且脫落後根本沒有潔凈透潤的質地。這種花地雜色料是歷代古玉不使用的,只是現代騙人用的一種石料。
6、要認識和掌握歷代玉器繪畫風格及表現風格,並掌握各時代玉器造型風格結構特徵。在辨偽中,有些玉器可以從造型結構上確認真與偽,但是有些高仿贗品極難識別。在這種情況下,要從其他方面搜尋真與偽的差別證據,由於民間玉器的風格造型極其古怪復雜,因而不能以器型風格決定其真偽,而只能作為感覺效果判斷的一項參考。
7、玉器藝術的工藝與美術的完美結合體,古玉完美地體現了工藝效果。而贗品在這方面有明顯缺陷和不足,要麼結構造型美而工藝技術磨製卻達不到這種效果,要麼工藝設計有缺陷。
8、我們必須承認,機械化程度的高低必然會對產品的工藝質量和標准造成程度不同的影響。從古至今製造玉器設備工藝和工具材料在不斷地改革發展提高,因此不同的歷史時期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工藝技術特徵。當我們掌握了真品的基本特徵,就會認識到現代贗品哪些部位工藝不對,哪些工藝技術磨製有缺陷。
要認識到玉器的加工方式從古至今始終利用的半手工半機械化的方式,在實踐中必須分析工藝效果,哪些是機械設備本身的性能造成,哪些又是人為手工操作的不穩定性造成,從這方面區別真偽。另一方面要有能力認識玉工磨製水平的差異所造成的某些工藝效果,識破贗品故意製造工藝誤差或某些工藝技術缺陷,對比真偽玉器工藝死角部位的差異。
現代加工工具的材料和研磨材料的組成成分與傳統之間的差別,造成紋飾線條方面的工藝磨製產生明顯不同。這種不同是設備工具及材料造成的,不是現代設備能夠模仿的。古玉器的加工磨製主要採用游離沙式的研磨方式,這與現代贗品的固定磨削式的成形的玉器有明顯的工藝差別。要掌握歷代古玉在工藝磨製程序方面的規律,以及各種工藝技術處理手段方面的特徵規律,對比贗品哪些部位的程序和處理手段有差別。
9、了解贗品的制假手段和技術,掌握贗品用現代的設備和技術進行模仿的各種工藝效果特徵。要分析和掌握真偽玉器的玻璃光效果差別,以及一般光亮玉器差別,並分析出光亮方面的技術和材料差別及造成這種差別的原理,從而區別真偽亮度效果差異。
10、歷代古玉普遍存在著巧色及帶色料玉器的現象,但這種材料在原有的基礎上又經歷長期地下環境的浸蝕,造成局部色料部位被首先氧化腐蝕,必須掌握這方面的特徵規律。
玉器被氧化浸蝕部位大部分是由於某部位的硬度、密度及耐腐蝕性差造成的,特別是由於內部應力造成的玉器裂紋,這種狀態會被首先滲透或浸蝕,它與贗品人為製造的假效果有結構上的差別。現代贗品利用色料、邊角臟料假冒玉器的氧化,特別是利用材料本身的氧化石皮假冒,這種造偽已成為當前最重要的模仿手段。實際上這類贗被假冒的部位其硬度、密度結構和色差,與真品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必須識別哪些是色料雜料和天然氧化皮仿造的贗品,哪些是真正腐蝕受沁。真正的古玉無論受到哪些氧化腐蝕受沁都會產生硬度變化、色差變化、滲透過渡等現象,而贗品人為製造的明顯的滲透現象、硬度變化、色差和過渡等現象。要在廣泛的實踐中掌握真品氧化腐蝕受沁的特徵規律,在此基礎上區別哪些是人為的強化作偽,哪些是玉器的真正腐蝕受沁。
11、掌握生坑玉器的主要特徵。所謂生坑玉器的指出土以後沒有進行過任何清造處理,玉器本身粘附 可靠的辨別方法是:看、聽、測試。 看,主要看晶體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較強,油脂光澤; 聽,真玉聲音清脆,反之聲音悶啞; 測試,真玉從玻璃上劃過,玻璃上留下劃痕,而玉石本身則絲毫無損。 常見的假玉有塑膠、著色玻璃、雲石(大理石)、電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製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鑒別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膠的質地比玉石輕,硬度差,一般還容易辨認。 著色下班也容易區別。只要拿到燈光或陽光下檢查,就會看見玻璃裡面有不少氣泡。 比較難辨的是電色假玉,這旨經過電鍍,給劣質玉鍍上一層美麗的翠綠色外表,很容易誤以為是真玉。這時就需要仔細觀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綠中帶藍的小裂紋,就是假玉。因為電鍍時會留下裂紋,行家稱為“蜘蛛爪”。也有人說,將電色假玉放置熱油中,電鍍色就會消退,還其本來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鑒定方法很簡單,即它們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僅2.8。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即可辨別真假。 用硝子仿製的玉器,看去比玉還潔白瑩潤。古人說:“玉賽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樣,才算是高級的。可見,硝子和玉難以分辨。然而真假終究是不同的。就顏色來說,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純白者極少,硝子則是勻凈潔白的純白色。就玉性來說,玉溫潤細膩,如脂如膏,硝子雖也溫潤,瑩潤之中卻難免有賊光。白玉是天然產物,體質很難全部均勻一致,內中玉筋、玉花等。硝子為人工所制,則無上述表象。白玉質地堅實,無氣泡可尋。硝子加工再好,常有氣泡、氣眼外露。
1、避免與硬物接觸,防止碰撞
玉其實是怕摔的,即使是碰撞後外表沒有出現破隕,但在玉的內部其實已經有了小的裂痕,大大損害了玉的經濟價值和美觀。
2、避免與灰塵和化學物品接觸
避免與灰塵和化學物品接觸。玉是愛“干凈”的,即是蒙塵也需用軟毛刷清潔。且不能和化學物品接觸,避免受到侵蝕破壞玉質。
3、避免陽光直射
受到陽光直 射太久,玉的分子就會受到破壞,玉質必然受到影響。熱源也是如此,所以玉不能呆在太熱的地方。
4、保持一定的濕度
玉內含有水分,這樣的玉看起來很潤澤,要保護玉內的水分,就不能在太乾燥的地方放置玉器。
5、清潔要用白布
如果用有色的布擦玉,布的顏色可能會染上玉。同時還要注意,布要干凈、柔軟的。
感質地品古玉
首先是鑒別高古玉的材質。高古玉器的取材,主要來自新疆的和闐玉(註:古時人們稱和田玉為和闐玉),大都取材於河床中的籽料或山流水料,這兩種玉料因剝離礦床時間長久,在不同的外界環境下,其自身已形成了玉皮和沁全是雜質而將其去掉只保留玉的精華部分,其晶瑩光潔,溫潤純厚的質感,讓高古玉更增添了一份高貴的品質。
如今,和田玉開采艱難,出產漸少,其價格也已非常昂貴,而高古玉的作偽者出於對成本和加工難度的考慮,往往使用青海玉、京白玉或者俄羅斯玉作假。而這些玉要麼缺乏硬度,要麼就是缺少和田玉的溫潤感、油脂感。另外,和田玉比一般玉石密度大,分量重,握在手中有下墜感。
比形態辨古玉
其次是高古玉的形態。由於古代生產力十分低下,雕琢玉器只能用解玉砂來研磨。和田玉的硬度高,不可能用刀刻成,它是用“鉈具”琢出來的,古代玉器都是通過砣機加上解玉砂對玉進行碾琢。所以,每個時代高古玉都有自己的形態特點。比如,紅山文化玉器有動物形玉類和幾何形飾玉類。動物形玉類又可以分為現實動物和幻想動物,現實動物如玉鳥、雙龍首玉璜、獸形玉、玉龜、魚形墜、玉鶚等;幻想動物如獸形玉和玉龍、獸形玦等。幾何形玉飾有:勾雲形玉佩、馬蹄形玉箍、方圓形邊似刃的玉璧、雙聯玉璧、三聯玉璧、棒形玉等等。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玉雕龍,此件玉飾玉質呈白青色,體捲曲,形似“C”字,吻前伸,嘴緊閉,鼻端平齊,雙眼突出,額及顎底皆刻細密的方格網紋,頸脊長鬣上卷,邊緣斜削成銳刃,末端尖銳,尾向內彎曲,末端圓鈍,背有一對穿圓孔,可供穿掛用。而良渚文化玉器種類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鉞、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項飾等。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這些形態都是鑒別高古玉的方式方法
看雕工讀古玉
我國古代玉器的雕刻不外乎陰雕、陽雕、浮雕、圓雕、鏤雕。這些技法在紅山文化已經成熟,但是同樣這些技法,在各個朝代又有自己的個性。由於受當時的生產工具的影響每一個時代對玉器的加工都有一定的辦法,並出現一定的特徵。高古玉時期加工一件精美的玉器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後人很難仿製成神形畢肖的玉器。
比如石家河文化的減地陽線、殷商的雙鉤擬陽線、西周的一面坡陰線、漢代的游絲毛雕、漢八刀的琢工等等。特別是漢八刀工藝,真的“八刀工”,都是下“刀”既准又狠,起刀收刀,干凈利落,而且多為“斜刀”,即一面淺,一面深。而現代工藝是用高速旋轉的雕機,由於轉速不同,肯定在所加工的玉器上留有不同的痕跡,特別是陰刻線等尤為明顯。線條槽口兩側邊上有“爆刀發毛”現象,多數為現代機器工所為。
察包漿認古玉
包漿是一層皮殼,是器物表面因氧化形成的自然保護層。人類撫摸玩賞也能形成包漿,但同自然包漿有本質上的不同。人為包漿是油漬等雜物凝聚而成,再經化合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包漿。自然包漿是一種物質經氧化作用轉化為另一種物質的蛻變現象,是自然質變層,是歲月留下的跡象,是不可偽造的歲痕。真的高古玉都有包漿特徵,具有強烈的年代感、蒼桑感、真實感。
包漿的形成是由於溫度的變化,玉器因“出汗”而產生內分泌現象,長時期周而復始凝結於玉器表面的一層保護膜。凡出土紅山文化古玉器,不管出土於任何年代,不管受沁到何種程度,稍加擦拭包漿即顯露出來,凡無包漿的紅山文化玉器都不能認定為真品。
觀沁色識古玉
高古玉之所以“能動人之心”,就是因為它在地下沉睡了幾千年之後,因地下各種化學物質的影響,從而產生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色彩、質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古人稱之為“沁色”。
高古玉的受沁是一種自然現象,與人為的染色有著本質的區別。天然沁色應當是產生於偶然的,而在這種偶然產生的自然色中,人們發現了一種偶然的色彩構成。沁讓高古玉變得千姿百態,她賦予古玉新的生命。
既然沁色是受“陰陽二氣”、“日月二光”的影響產生的,又是那麼的美不勝收,於是有沁色的高古玉就成了人們刻意追求的目標。往往一塊高古玉因為沁色美而身價驟增百倍,而各種沁色也成了鑒識古玉的重要手段。
『伍』 怎麼辨別漢白玉
辨別真假
假冒的漢白玉不在少數,我們該如何辨別真偽呢?其實只需一道光芒和三字口訣。一道光芒就是最普通的燈光或者陽光,鑒定是不是漢白玉,這是最重要的手法。而三字口訣,正是「漢」、「白」、「玉」這三個字。「玉」字說出了漢白玉的特性,其實漢白玉並不是玉,而是大理石的一種,之所以以玉命名,是因為它瑩潤有光澤,薄的地方都能透過光。「白」字指的是它的白要夠耀眼,夠閃亮,對著陽光一轉,能達到滿眼金星的效果。
而最重要的是這個「漢」字。但這個「漢」竟然是個錯別字。漢白玉的「漢」,原本應該是出汗的「汗」。「汗」字代表了漢白玉最鮮為人知的一個特徵:真正的漢白玉,並不是潔白無瑕的,而是隱含著淺淺的紋路,就像是出汗的印記一樣。用這三條標准,在大晴天,有心人在故宮里走走看看,就會發現符合這些標準的古建,可謂少之又少。
當前科技發達了,有些所謂的漢白玉也符合上述三條標准,但它們也是假的,因為它們是用石粉壓制出來的。那又該如何鑒別呢?漢白玉的一大缺陷是打假的有利武器。觀察漢白玉的雕刻,就會發現一個特點:不論是獅子、華表,還是望柱或欄桿,無論多麼精美,都從來不會出現鏤空的紋飾。這並非漢白玉的雕刻師傅技不如人,而是由於其自身缺陷造成的。
漢白玉雖質地較為堅硬,但卻脆弱易碎,所以漢白玉的雕刻,有一個學名叫「棒槌形」。比如要雕一個舉著青龍偃月刀的關公像,如果是木雕或泥塑,這刀和身體肯定是分開的。要是用漢白玉來雕,這刀柄一定要和身體緊貼,不讓雕刻薄了的漢白玉吃勁。由此,整個人像個棒槌一樣,中間就沒有縫隙了。
如今,市場上不少商家做出的漢白玉雕像用的都是石粉壓制而成的材料,或者是用偏軟的石頭雕成的,冒充漢白玉。這類材質的石料沒有了漢白玉的致命弱點,因此能做出各種復雜的鏤空造型。但就是這些畫蛇添足的把戲,恰恰成了最為明顯的破綻。
具體鑒別
鑒別漢白玉石質的好壞,用等級來劃分,一般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好的,次的石質差異很大,主要檢測它的密度和純度,漢白玉是白色大理石中的精品,它自有礦脈,並不是產白色石頭就產漢白玉,不要誤認產地,漢白玉在質地上,也存在著很大差異,同一個礦脈,不同礦區開采出來的石料都存在很大差別,同一個礦區開採的石料,民分為好的層次,不好的層次,每一個層次石質也都不一樣,都存在硬度,花色,紋理裂痕,鐵塊,鐵線等等不同,可以說是千差萬別.此外還要看風化年限,漢白玉礦床的自然形成對漢白玉雕刻出現障礙,使加工製作存在局限性,這也是在工程設計方面需要考慮的問題.
極好的漢白玉石料質地細致且硬度高能雕刻出好的作品,按建築用料來說可以上千年不風化,次料,普通白色大理石則不同,風化年限較早,長的幾十年,短的幾年,有的甚至當年就風化,還有的剛幾年就存在石層石線開裂現象.特別是普通白色石料,產自很多地方,質量更是千差萬別,做出成品後,更不便鑒別其材質的好壞.
漢白玉在建築裝飾上需求量很大,是國家限量開採的石材,有些工程指定使用一級漢白玉,有些則不必,其它的白石料也有夠更度的,在建築裝飾上也可使用,但一定要選好材料,才可以少花錢也能做出好的工程和好的作品.
『陸』 玉器怎麼鑒別真偽玉器怎麼鑒定年代
1863年[1],法國地質礦物學家德莫爾,根據傳到歐洲的清代乾隆朝玉器,進行物理化學實驗,結果表明,玉材有兩種,即角閃石和輝石類。角閃石亦稱軟玉,包括透閃石和陽起石,硬度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鈣的纖維礦物,屬於角閃石的一種。角閃石的色澤較近於油脂的凝脂美,純者色白,俗稱羊脂玉,細膩溫潤,非常名貴,經濟價值極高。又因角閃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屬離子而呈現青、綠、黑、黃等色或雜色。輝石類亦稱硬玉,因翠綠者質地最佳,在中國又有翡翠之雅稱。硬度為6.75-7度,比重3.2-3.3。輝石類則以硅酸鈉和硅酸鋁為主,有隱約的水晶狀結構,質地堅硬,密度較高,具有玻璃的光澤,清澈晶瑩。翠綠色、蘋果綠、雪花白、嬌嫩的淡紫色,都是輝石類的典型色澤。 輝石類(硬玉,如翡翠)18世紀清代初年吳三桂追擊南明永曆皇帝進入並控制了雲南及緬甸北部盛產翡翠的礦區之後方才正式進入中國並流行起來,方被中國玉匠大量採用。因此,中國古代玉器絕大部分為角閃石(軟玉,如和闐玉)製品。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並含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質,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多數為單色玉,少數有雜色。玉質為半透明,拋光後呈脂狀光澤,硬度為5.5度至6.4度,這是礦物學上的玉。 中華玉器文明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產玉國,不僅開采歷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極廣,蘊量豐富。據《山海經》記載,中國產玉的地點有兩百餘處。經過數千年的開采利用,有的玉礦已枯竭,但一些著名玉礦至今仍在大量開采,為中國玉雕藝術的向前發展,提供源源不盡的原料。例如《山海經》記述的東北地區醫巫閭山產質仡峋,千百年後,這個地名依舊未變,現在遼寧營口,出產滑石。中國最著名的產玉地是新疆和田。和田玉蘊量最富,色澤最艷,品質最優,價格最昂,是中國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來源,歷代皇室都愛用和田玉碾器,古代的絲綢之路最早就是玉石之路,後又向西延伸而成的。除和田玉外,甘肅的酒泉玉,陝西的藍田玉,河南南陽的獨山玉和密縣玉,遼寧的岫岩玉等,也是中國玉器的常用原料 上海漢風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香港漢風國際拍賣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漢風權威鑒定高端交易) 公司主要以藝術品類評估、展覽、拍賣、交易、投資等為經營重點,常年展覽展示交易,不定期舉行全國鑒寶活動,每年定期舉辦春季、秋季等大型藝術品拍賣會類拍賣活動多場藝術品拍賣交易會。
『柒』 怎麼才能變別玉的真假
玉器真假辨別法 玉器價格昂貴,挑選技術要求很高,絕大多數消費者都難以辨別其優劣、真假,稍有不慎就容易購買到劣質品或假貨,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市場上銷售的玉器店家很多,玉器一般分為軟玉和硬玉兩大類。硬玉又叫翡翠。從化學業成分來說,軟玉是含鈣、鎂和鐵的硅酸鹽;硬玉是含鈉和鋁的硅酸鹽。 下面介紹玉器的優劣、真假辨別方法: 水鑒別法→ 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狀久不散開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偽劣貨。 手觸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涼潤滑之感。 視察法→ 將玉器朝向光明處,如陽光、燈光處,如果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澀的感覺。 放大鏡觀看法→ 將選購的玉器放在放大鏡下觀看,主要是有無裂痕,無裂痕者為上乘優質玉,有裂痕者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價值亦大減,裂痕越多越明顯的,價值也就越低。 參考資料: http://info.gift.hc360.com/html/001/013/10841.htm 玉的小知識 玉從地域上分,有新疆的和闐玉,河南的獨山玉,遼寧的岫岩玉等。其中新疆的和闐玉是我國的名特產。 玉可分為硬玉和軟玉。硬玉因其所含的各種金屬元素雜質不同,呈現不同的顏色,含鉻為主的呈綠色(翠色),含鐵為主的呈紅色(翡色),玉還有紫、橙、黃、白黑等顏色。軟玉有白色、(羊脂色)、暗綠色墨色等。軟玉色帶油性光澤,與硬玉的玻璃光澤不同。 軟玉是眾多古董愛好和玉器收藏家的珍品,人格昂貴;而硬玉則是市面上所見的玉器首飾,人格比軟玉便宜得多。 辨別市面上所見的玉器首飾的質量,簡單的方法是:一看顏色、二看質地、三看透明度、四看後天加工。 購買玉器首飾時,要防止人造仿玉的以假亂真。人造仿玉是用玻璃、塑膠等材料染色後製成。 玻璃人造仿玉大多含氣泡,色調鮮艷,帶有很強的光亮,著色與真玉有別。塑膠比真玉輕,透明度級差,色調暗啞,與真玉相關甚遠。 玉璧是一種圓形玉,片狀,中部有孔。 玉琮是中國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帶有神秘色彩的禮器,既用來祭祀大地,也是權威的一種象徵。 葬玉的用途有兩種,隨葬和禮祀。 玉蟬有三種:一是偑蟬,佩帶身上,表示高潔清雅。二是冠蟬,在頭冠上飾蟬。三是含蟬,葬禮之用。死後嘴裡含蟬,期望自己像蟬一樣能蛻化再生。 我國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一件玉製品是:距今8000年前,山西湖縣舊石器時候晚期遺址所出土的用水晶製成的小石刀。 鑒別玉器主要看色澤是否濃(濃郁)、陽(鮮明)、正(純正)、俏(色美)、和(柔和)這五個特點。如兼具之,即為上品。 若玉器淡(平淡)、陰(陰暗)、老(色黯)、花(不純)、斜(不協調),則是劣品。 正確選擇玉手鐲圈口的大小。將玉鐲戴入4個手指(大拇指除外)至「虎口」外,感覺稍緊一些,然後將玉鐲取下,測量一下內徑,假如剛好是55毫米,那麼,這個尺寸就是適合你的圈口了。 玉含有鋅、鎂、銅、硒、鉻、錳、鈷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常佩戴玉石可使其中的微量元素被人體皮膚吸收,有助於人體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 有的玉石具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物理特性,當玉石光點對准人體某個穴位時,可刺激經絡、疏通臟腑,有明顯的保健功能。 老人手腕側有「養老穴」 佩戴玉手鐲,可起到按摩保健功效,不但能改善老人視力模糊症狀,還可蓄元氣、養精神。 市場上滸經營的翡翠種類,按真假等級劃分,主要有以下A、B、C、D四類。A貨翡翠的原料及成品,全為真品,沒有一點人工作偽,貨真價實。既是天然質地,也是天然色澤。B貨翡翠:將有黑斑俗稱「臟」的翡翠,進行物理休學的處理,去掉瑕疵,增加透明度。通過處理己破壞了翡翠的結構,降低了它的質量改變了它的一些光學及物理性能。緬玉中的C貨:完全為人工注色而D貨即仿冒品。 翡翠,礦物學叫硬玉。主要產地是緬甸。翡翠的好壞,最重要的是看它的綠色。優質的翡翠綠色濃艷,優質透明,無雜質黑斑,無石花,勻潤艷美。 鑒別人工處理翡翠的方法之一:點滴法。天然翡翠用濃鹽酸滴之,數秒或幾分鍾內,其表面會出現汗珠現象;人工處理則無這種現象。 鑒別人工處理翡翠的方法之二:敲打法。輕輕敲打天然翡翠,發出的是清脆悅耳聲;敲打人工處理品,發出的是一種低沉的悶啞聲。 鑒別人工處理翡翠的方法之三:酸烤法。用濃酸擦在翡翠上,用燒紅的大頭針蓋烤之,反復進行兩三將可現變黃變焦的斑點是人工處理翡翠,不產生斑點的為天然翡翠。 選購玉鐲要學會區別玉紋和裂紋。玉紋(又叫玉筋)是不足為奇的。裂紋則是玉石開采、運輸、加工或保管過程中,形成的次生裂隙,影響美觀,潛伏著斷裂的危險。 白色玉石不等於白玉。白玉是魄軟玉的特定名稱。其中的猶如煉成的羊脂者。稱為「羊脂玉」,它是軟玉極為名貴的品種。而由其它礦物質為主形成的玉石,絕不能因其色白而稱為白玉。
『捌』 鑒定漢白玉有什麼好的方法
玉器鑒定漢白玉石質的好壞,用等級來劃分,一般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好的,次的石質差異很大,主要檢測它的密度和純度,漢白玉是白色大理石中的精品,它自有礦脈,並不是產白色石頭就產漢白玉,不要誤認產地,漢白玉在質地上,也存在著很大差異,同一個礦脈,不同礦區開采出來的石料都存在很大差別,同一個礦區開採的石料,民分為好的層次,不好的層次,每一個層次石質也都不一樣,都存在硬度,花色,紋理裂痕,鐵塊,鐵線等等不同,可以說是千差萬別。此外還要看風化年限,玉器漢白玉礦床的自然形成對玉器漢白玉雕刻出現障礙,使加工製作存在局限性,這也是在工程設計方面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