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沙門氏菌的檢測
沙門氏菌屬腸道細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導致腸胃炎、傷寒和副傷寒的細菌。能引起食物傳播性疾病,近年來,已經成為最常見的食物中毒原因。腸炎沙門氏菌感染通常源於奶製品、禽產品和肉產品;雞肉和雞蛋尤其是高風險食品。沙門氏菌感染的症狀通常是腸胃出現問題,包括惡心、腹部絞痛、嘔吐和腹瀉,一般最多持續7天。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如果不及時服用抗生素類葯品,沙門氏菌感染將導致生命危險。沙門氏菌測試片(FilmplateTM Salmonella BS205)含有選擇性培養基、沙門氏菌特有辛酯酶的顯色指示劑和高分子吸水凝膠,運用微生物測試片專有技術,做成一次性快速檢驗產品,一步培養15~24h就可確認是否帶有沙門氏菌,非常適合各級檢驗部門和食品企業使用。本產品適用於肉和肉產品、蛋及蛋製品、冷飲等的快速檢測。
三方圓沙門氏菌測試片操作方法:
1、樣品處理:取樣品25mL(g)放入含有225mL滅菌磷酸緩沖液稀釋液(或生理鹽水)的取樣罐或均質杯內,製成1:10的樣品勻液。
2、接種:將沙門氏菌測試片(BS205)置於平坦實驗檯面,揭開上層膜,用無菌吸管吸取1mL樣品勻液慢慢均勻地滴加到紙片上,然後再將上層膜緩慢蓋下,靜置10s左右,使培養基凝固,每個樣品接種兩片。同時做一片空白陰性對照。
3、培養: 將測試片疊在一起放回原自封袋中並封口。透明面朝上水平置於恆溫培養箱內,堆疊片數不超過12片。培養溫度為36℃±1℃,培養15~24h。
結果判讀:
對測試片進行觀察,呈紫紅色的菌落為沙門氏菌;呈藍色的菌落為其他菌群。出現陽性菌落的樣本,最好用其他更為可靠的方法進行驗證,沒有條件的至少要再取樣重復檢驗一次。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1985年以來,在世界范圍內,由沙門氏菌引起的已確診的人類患病人數顯著增加,在一些歐洲國家已增加五倍以上。在我國內陸地區,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屢居首位。據資料統計,在我國細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門氏菌引起,而在引起沙門氏菌中毒的食品中,90%以上是肉類等動物性產品。動物性產品中含有多種豐富的營養成分,非常適宜於沙門氏菌的生長繁殖,人們一旦攝入了含有大量沙門氏菌(10E5~10E6個/g)的動物性產品,就會引起細菌性感染,進而在毒素的作用下發生食物中毒。
沙門菌的快速檢驗手段有哪些?
PCR方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好,是目前最精準的基因診斷方法。然而PCR方法操作起來較復雜,對儀器和人員要求比較高,不適合基層或現場快速診斷,因此在國內的推廣速度並不是很快。
恆溫PCR方法的優勢除了高特異性、高靈敏度外,操作十分簡單,對儀器設備要求低,一台恆溫熒光檢測儀,直接通過擴增曲線來判斷,簡便快捷,適合基層快速診斷。
C. 沙門氏菌的培養方法
用於沙門氏菌分析的傳統方法是食物樣品分步增菌,以增加病原的可檢出率,這種培養方法總體可分4個不同階段或步驟。第一步(預增菌),將樣品加到一種高營養、無選擇性的培養基中,溫度37℃,使那些「致傷」的細菌復甦及使所有微生物生長。雖然緩沖腖水被建議常規使用(由於其可保持溶液pH值穩定),但對培養基的選擇仍存有爭論。第二,是選擇性增菌步驟,它使沙門氏菌生長而使肉湯中同時存在的微生物數量減少,與預增菌培養基相似,對選擇性培養基的選擇,也存在許多不同的觀點。應用主要有如下3種類型:連四硫基鹽肉湯(Tetrathionatebroth)、硒酸鹽胱氨酸肉湯(Selenitecystinebroth)和RV(Rappaport-Vassiliadis)培養基。由於沒有任何一種培養基可以全面地保持所有食品基質或各種沙門氏菌血清型,所以,較適當的做法就是使用兩種培養基平行地進行試驗。第三步是分離步驟,即選擇性培養物在含一種或多種抑制非沙門氏菌生長制劑的瓊脂平板上劃線培養,然後對平板上肉眼可見的特徵性菌落進行確認,並對該菌落分離物進行一系列生化和血清學檢測,以作出鑒定。傳統沙門氏菌檢測法全過程需時至少4~7天,才能得出明確的診斷結果。
而血清學鑒定推薦使用權威的丹麥SSI的沙門氏菌血清。
D. 狗狗沙門氏菌病診斷和治療方法
建議進行下列檢查以確認診斷:
1、所有腹瀉患者都應進行糞便檢查(浮選、塗片和硫酸鋅檢查賈第鞭毛蟲),因為腸道寄生是小動物患者腹瀉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有時需要進行多次糞便檢查,因為有些寄生蟲很難診斷。
2、沙門氏菌病下的全血細胞計數(CBC)結果可能在正常范圍內,盡管它可能顯示貧血(紅細胞計數低)。根據疾病的階段,白細胞計數會減少或升高。
3、生化分析有助於評估腎臟、肝臟、蛋白質和電解質狀態。雖然這一檢測的結果通常在正常范圍內,但它有助於排除其他類似於沙門氏菌病的疾病。比如:敗血症患者在這項檢測中,可能會篩查出低血糖的問題。
4、尿液分析有助於評估腎臟和水合水平。
5、腹部x光片有助於評估腹部器官、異物或腫瘤的存在。但在大多數沙門氏菌病例中,這一檢查通常發現不了什麼異常。
6、強烈建議在糞便上進行細菌培養,這是確認感染的唯一已知方法。要知道沙門氏菌也可以從正常動物的糞便中培養出來,這一點很重要,所以必須根據特定的個體和它們的臨床症狀來解釋陽性的培養結果。
你的獸醫可能會推薦額外的檢查,以確保最佳的醫療護理。這些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的:
1、對懷疑有全身感染的狗進行血液培養。
2、糞便血清學,ELI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可能有助於診斷某些疾病,如:細小病毒。
3、如果之前的診斷不確定,可以使用腹部超聲檢查。它有助於評估腹部器官的大小、形狀和完整性,尤其有助於評估腸套疊或胰腺炎。這是一種非侵入性手段,但可能需要轉診到專門做超聲檢測的機構里去做。
4、血清胰蛋白酶樣免疫反應性(TLI)是一種簡單的血液測試,如果以前的測試不能很好診斷,那麼可以推薦把TLI用於那些患有慢性腹瀉和體重減輕的狗身上。
5、血清葉酸和鈷胺分析也是一種血液檢測手段,在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情況下,這兩項檢測的結果通常分別升高和降低。
6、還可以考慮上消化道(GI)鋇劑造影,特別是當伴有嘔吐症狀時。它將有助於排除X光檢查出的異物,以及急性腹瀉的其他阻塞性病因。它還有助於評估腸潰瘍,可以評估腸壁厚度。它在排除腸胃炎病因方面比診斷沙門氏菌更有幫助。一般是將一種安全的染料通過口腔注入寵物體內,然後觀察它通過胃腸道的過程。它是非侵入性的,通常可以由你的獸醫安全地進行,雖然有時可能需要轉診到專業的醫療機構中去。
7、十二指腸鏡檢查或結腸鏡檢查。這兩項檢查主要是利用適當的器械來評估部分小腸和結腸,可用於部分患者。活檢可以與顯微鏡檢查和培養同時進行。
8、對於那些准備去獸醫診所里做流產手術的病寵來說,需要檢查其身體里有無布魯氏菌、弓形蟲和皰疹病毒。
對於以發熱為主要臨床症狀的患者,可能需要額外的診斷。這些包括:
1、關節穿刺術以排除多關節炎
2、肌酸激酶,肌電圖或肌肉活檢,以排除多發性肌炎。
3、腦脊液(CSF)檢測,以排除腦脊髓炎。
治療的深入信息
犬沙門氏菌病的治療因臨床疾病的類型和嚴重程度而異。根據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或疾病所處的階段,可能建議住院治療。敗血症、嚴重嘔吐或腹瀉、發燒和或脫水的患者應住院接受積極治療並保持體征穩定。體征穩定的病寵可以作為門診病人治療,只要對它們的治療反應進行密切監測,並妥善處理,保持它們安靜、舒適即可,另外,要記住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隔離。通過適當的治療,大多數病狗都表現得很好。
非常重要的是,要嚴格遵守獸醫的所有建議,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或擔憂都要立即解決。
1、飲食管理。通過飲食限制使腸道處於生理休止狀態是治療急性腹瀉伴沙門氏菌病的最重要的方法。完全限制食物攝入幾個小時可以讓腸道內壁更好地癒合。
2、應逐步重新引入食物,從清淡、易消化、低脂肪的飲食開始,少食多餐。相關食物包括:水煮雞肉或牛肉、作為蛋白質來源的白乾酪、混合米飯或土豆,以及碳水化合物。
3、如果腹瀉有所改善,可以在2-3天的時間內逐漸恢復原來的飲食。
4、一些急性腹瀉患者可能需要液體治療,其目的是糾正脫水和酸鹼紊亂,補充電解質不足,並為持續的損失提供保障。
5、抗生素治療沙門氏菌病是有爭議的。在那些健康的或有急性腹瀉的狗狗身上,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會促進載體狀態,這是一大禁忌。然而,它們可能對有出血性腹瀉、休克、發燒或患敗血症的動物有益。總之,應根據培養和敏感性結果來選擇特定的抗生素。恩諾沙星(Baytril_)、氯黴素和磺胺三甲氧嘧啶通常是對抗沙門氏菌最有效的抗生素。
6、輸血對敗血症的危重病寵可能有好處。
7、腸道保護劑和吸附劑是一種覆蓋、潤滑和保護腸道的葯物,可以幫助刺激腸道內壁。
後續護理
最佳治療通常需要把家庭照顧和專業的獸醫護理結合起來。後續跟進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如果你的寵物不能迅速改善病情。
1、按醫囑給葯。如果你在治療寵物方面遇到問題,請及時通知你的獸醫。
2、重復糞便培養數個月,以評估病情的發展狀態。
3、保持寵物健康、提供適當的營養、定期清潔消毒你的寵物環境等。
4、觀察你的寵物的一般活動水平、食慾,和一般行為,監測任何復發的跡象,以防再次感染。
5、記住,沙門氏菌是高度傳染性的。
E. 沙門氏菌的檢測標准
太多,DB標准設有列出,只列了國標和部分部標
GB/T 13091-2018 飼料中沙門氏菌的測定
GB/T 14926.1-2001 實驗動物 沙門菌檢測方法
GB/T 17999.8-2008 SPF雞 微生物學監測 第8部分:SPF雞 雞白痢沙門氏菌檢驗
GB/T 22429-2008 食品中沙門氏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氏菌O157及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快速篩選檢驗 酶聯免疫法
GB/T 28642-2012 飼料中沙門氏菌的快速檢測方法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
GB 4789.31-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的腸桿菌科噬菌體診斷檢驗
GB 4789.4-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沙門氏菌檢驗
GSB 11-2275-2017 奶粉中沙門氏菌定性標准樣品
GSB 11-3354-2016 腸沙門氏菌腸亞種標准樣品
NY/T 550-2002 動物和動物產品沙門氏菌檢測方法
SN/T 1059.6-2016 出口食品中沙門氏菌屬檢測方法 第6部分:垂直膜過濾法
SN/T 1059.7-2010 進出口食品中沙門氏菌檢測方法 實時熒光PCR法
SN/T 1169-2002 猴沙門氏菌檢驗操作規程
SN/T 1382-2011 馬流產沙門氏菌凝集試驗方法
SN/T 2206.1-2016 化妝品微生物檢驗方法 第1部分:沙門氏菌
SN/T 3306.15-2018 國境口岸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第15部分:沙門氏菌
SN/T 4274-2015 國境口岸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大腸桿菌O157:H7的三重熒光PCR檢測方法
SN/T 4525.1-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1部分:沙門氏菌
SN/T 4545.1-2016 商品化試劑盒檢測方法 沙門氏菌 方法一
SN/T 4545.2-2016 商品化試劑盒檢測方法 沙門氏菌 方法二
SN/T 4624.7-2016 入境環保用微生物菌劑檢測方法 第7部分:沙門氏菌
F. 如何實現快速檢測及有效控制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Salmonella)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腸桿菌, 也是腸桿菌科中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據有關資料統計由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病例在病原菌食源性疾病病例中所佔比例已超過三分之二,2007年發生的「 花生醬事件」以及 2008 年發生的「 西紅柿 事件」等[1]沙門氏菌中毒事件的發生也使得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本文主要是對食品中沙門氏菌的傳統檢測方法以及後續建立的以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生物感測器和電化學為基礎的快速檢測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綜述,旨在為該致病菌的檢測方法的研究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傳統的檢測方法(國標法)
目前, 我國對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大多採用GB 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沙門氏菌檢驗》對食品樣品進行檢測,這種傳統的培養方法可分為前增菌、增菌、分離培養、生化試驗和血清學鑒定等步驟進行。雖然傳統培養法可靠性高,但是其操作繁瑣且耗時費力,並不能滿足食品快速檢測的要求。
2、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2.1聚合酶鏈反應技術
PCR技術是一項敏感性高、特異性強且快速准確的微生物檢測技術,也被許多學者用於對食品中沙門氏菌進行檢測和研究。汪琦等[2]就採用傳統培養方法 、BAX(r)方法和PCR 方法 3 種方法對沙門氏菌進行檢測。在常規PCR的基礎上宋東曉[3]建立了檢測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新的PCR方法——多重PCR。此外其他新的PCR技術也運用於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鍾偉軍[4]通過對熒光定量PCR反應體系和反應條件的摸索,建立了檢測沙門氏菌的核酸熒光定量PCR方法,此研究為食品中沙門氏菌快速檢測試劑盒的研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核酸探針技術
核酸探針技術是根據核苷酸鹼基互補的原理,在已變異的DNA樣品中加入用同位素等標記的DNA特異片段,在一定條件下兩片段進行雜交從而達到檢測DNA的目的。此技術不僅簡便、快速而且敏感性高、特異性強,已用於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Almeida等[5]通過建立一種新穎的肽核酸探針結合熒光原位雜交方法對血液、糞便、水以及嬰兒奶粉樣品中沙門氏菌進行了檢測,准確度高達 100%。
2.3基因晶元技術
基因晶元技術是利用已知核酸序列的探針與靶核苷酸序列雜交,然後通過信號檢測對其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在沙門氏菌等各種致病菌的分析檢測中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饒寶等[6]通過建立檢測致病菌的基因晶元檢測方法,設計了通用引物和特異性探針: 沙門氏菌探針、大腸桿菌探針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探針,實現了同時檢測並區分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目的。祝儒剛等[7]運用多重 PCR 結合基因晶元技術建立了檢測肉及肉製品中的大腸埃希氏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等5種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檢驗方法。
2.4噬菌體裂解技術
噬菌體有特異性裂解細菌的作用。張碧波等學者利用此技術進行沙門氏菌
快速檢測,結果和其他學者相同,據此得出特異性噬菌體可以檢測出沙門氏菌,此法方便可行。姜琴等[8]利用噬菌體裂解對150份食品樣品進行快速檢測,結果說明腸桿菌科噬菌體組合對培養10h的沙門氏菌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這對實現沙門氏菌實時、快速而准確的檢測有重要意義。
2.5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AMP)
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是2000年Notomi等開發的一種新的恆溫核酸擴增方法,此方法的特點是特異性強、靈敏度高且簡單、快速,適合對大規模樣品的快速檢測[9]。李佳桐[10]通過實驗建立了沙門氏菌的LAMP檢測方法,並將此方法與常規PCR進行比較,結果顯示:LAMP方法對沙門氏菌的檢測恆溫65℃下只需要40min,只擴增沙門氏菌,不會擴增其他革蘭氏陰性菌,最低可檢出濃度10cfu/mL,比常規PCR的最低檢出濃度高1個數量級,通過添加熒光染料SYBR Green Ⅰ,能夠快速簡便的觀察檢測出綠色的陽性結果十分明顯的區別於橙色的陰性結果。
3、免疫學方法
3.1酶聯免疫吸附技術
酶聯免疫吸附法簡稱 ELISA, ,此技術敏感性高 ,不需特殊設備 ,結果觀察簡便,早在1977年就有報道將酶聯免疫吸附法用於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伍燕華等[11]設計捕獲抗體和檢測抗體,建立快速檢測沙門氏菌雙抗夾心ELISA方法對食品中的沙門氏菌進行檢測。張帥等[12]建立雙抗夾心ELISA體系,檢測模擬污染肉樣中沙門氏菌,其檢測限為800CFU/g,等均並與其他血清型沙門氏菌、單增李斯特菌等菌均無交叉反應,特異性良好。
3.2免疫熒游標記技術
免疫熒游標記技術是根據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將熒光素標記在已知抗原(或抗體)上,與特異抗體(或抗原)結合後產生熒光,可用來定位抗原或抗體、並通過定量分析,確定測定含量。葉明強[13]基於納米免疫磁珠富集,免疫量子點標記,建立了一種食品中沙門氏菌的含量進行快速檢測的方法,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的免疫熒光食源性致病菌檢測技術。
3.3斑點免疫金滲濾法
免疫膠體金技術是以膠體金作為標記物結合免疫原理的一種應用於抗原抗體的新型技術,該技術運用最廣泛的就是斑點免疫金滲濾法(DIGFA)。孔繁德等及曹春梅等都利用此技術對沙門氏菌的快速檢測進行了研究,曹春梅等[14]是利用斑點免疫金滲濾法對沙門氏菌O9抗原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此法簡單、快速,適合推廣運用;孔繁德等[15]是通過建立直接檢測沙門氏菌的斑點免疫金滲濾法檢測試紙盒對該菌進行了研究。
3.4免疫磁性分離技術
免疫磁珠分離技術是將特定病原體的單抗或多抗與磁珠微球偶聯,並通過抗原抗體反應形成磁珠,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磁珠會發生定向移動,從而達到分離目標病原體的作用。食品樣品中致病菌含量很少,常規的方法是很難從中分離出來的,藉助免疫磁性分離技術可以達到快速分離的目的。王海明等[16]應用磁免疫技術建立快速檢測食源性沙門氏菌的方法,結果表明此方法能對食品基質中的目標菌進行快速有效的富集,其檢測限<10cfu/25g,檢測周期約為40小時。胡霏[17]也通過實驗針對鼠傷寒沙門氏菌建立免疫磁分離技術結合熒光層析技術的快速檢測方法。
4、生物感測器技術
生物感測器是利用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如酶 、多酶體系 、抗體等做為敏感器件,然後配以適當的信號傳導器所構成的分析檢測的工具。我國學者已採用此法對沙門氏菌的抗原、抗體的免疫吸附進行檢測,並已用於快速檢測食品中致病的沙門氏菌,而僅需 1h 完成,達到了快速的檢測目的。寧毅[18]在對碳納米管性質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分子探針構建了碳納米管生物感測器,並將其用於沙門氏菌的檢測,結果顯示所構建的感測器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穩定性好。
5、電阻抗技術
電阻抗法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項生物學技術,因為具有檢測速度快、靈敏度高、准確性好等優點,目前此法已用於食品中沙門氏菌檢測檢驗並已通過美國公職分析化學協會(AOAC)認可。陳廣全等[19]建立了電阻抗法快速檢測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方法,並將其與常規培養法進行比較,對食品中的沙門氏菌屬進行檢測,結果表明電阻抗法比傳統培養法更加快速、可靠。
6、總結
綜上所述,沙門氏菌檢驗技術正從傳統的培養方法向分子檢測方法改進,並向儀器化、標准化、自動化方向發展,並且食品安全、致病菌等問題對人類健康以及生活環境都造成了嚴重威脅,加強沙門氏菌檢測勢在必行。目前沙門氏菌快速檢測技術大多具有檢測迅速、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等特點,此外這些方法還具有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性,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改進和創新,建立更成熟可靠、方便快捷的沙門氏菌快速檢測技術。
G. 美正生物的沙門氏菌血清型分子鑒定試劑盒的檢測步驟
美正生物的沙門氏菌血清型分子鑒定試劑盒的檢測步驟:
1、核酸提取
加熱法:刮取至少10個菌落,懸浮於100μL的無菌水中,漩渦震盪10s(如果菌落未能均勻分散,可適當延長震盪時間),95℃或沸水浴5min,冷卻至室溫,12000rpm離心5min,吸取上清。
試劑盒法:可使用商品化的試劑盒提取沙門氏菌的基因組DNA。
2、反應體系配置
從試劑盒中取出預混液,充分融化,渦旋後短暫離心,取22.5μL置於PCR管或PCR板中,然後各取模板2.5μL分別加入PCR管或PCR板中(每種模板要使用十二種預混液),蓋好管蓋或板膜,短暫離心,立即進行PCR擴增反應。
3、PCR擴增
PCR管或PCR板置於PCR儀上,推薦反應程序設定如下:反應體系為25μL,在第二步每個循環60℃時檢測熒光信號,檢測通道選擇FAM、HEX(VIC)、CY5。
H. 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
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
利用抗原-抗體反應的顯著特異性,來進行細菌的鑒別和血清學定型,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細菌菌體或鞭毛抗原的特異性抗體的存在,使得人們可以建立一些快速方法來檢測以食品為載體的病原。已經建立的沙門氏菌免疫學檢測方法有許多種,大致可分為以酶標抗體(ELISA),熒光抗體染色(免疫熒光法),同位素標記抗體(放射免疫試驗)為基礎的方法及其它多種以抗體為基礎,利用乳膠凝集、免疫感測器、免疫擴散及免疫色譜技術的方法。但常規中最廣泛採用的是以雙位點ELISA技術即夾心ELISA為基礎的方法。此法改進後用有放射活性的同位素替代標記抗體,概括地說,是指以固定在固體基質上的「捕捉」抗體來捕捉目標抗原,經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成分,加入第二種酶標抗體,此者結合在捕捉到的抗原的不同位點上,第二次洗滌後加入酶作用基質,並令其與顏色成分反應,然後用分光光度法即很容易檢測到目標抗原。採用微量滴定板作為固態基質使反應形式標准化,並促成其自動化。
I. 沙門氏菌快速檢測
用沙門氏菌顯色培養基,檢測原理:蛋白腖和酵母膏粉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氯化鈉可維持均衡的滲透壓;瓊脂是培養基的凝固劑;膽鹽抑製革蘭氏陽性菌;選擇性添加劑增強培養基的抑制雜菌的能力;混合色素分別與沙門氏菌和大腸菌群所對應的酶發生特異性反應,水解底物,釋放出顯色基團,在淡黃色平板上沙門氏菌產生品紅色的菌落。資料來自環凱官網,可以上去具體了解一下。
J. 沙門氏菌檢驗中的生化試驗和血清學分型鑒定
(一)標本:腸熱症隨病情的進展,細菌出現的主要部位不同,因而應根據不同的病程採取不同的標本。第一周取外周血,第二周起取糞便,第三周起還可取尿液,從第一周到第三周均可去骨髓液
(二)分離培養和鑒定
血液和骨髓液需要增菌,然後再劃種於腸道選擇培養基;糞便和經離心的尿沉澱物等直接接種於SS選擇培養基或其他腸道鑒別培養基。37°C孵育24小時後,挑取無色半透明的乳糖不發酵菌落接種於雙糖或三糖鐵培養基。若疑為沙門菌,再繼續做生化反應,並用沙門菌多價抗血清做玻片凝集試驗予以確定。
近有學者採用SPA協同凝集試驗,對流免疫電泳,膠乳凝集試驗和ELISA法等,來快速早起診斷糞便,血清或尿中的沙門菌等可溶性抗原。
(三)血清學診斷:肥達試驗室是用已知傷寒沙門菌菌體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傷寒的甲型副傷寒沙門菌,肖氏沙門菌和希氏沙門菌鞭毛H抗原的診斷菌液與受檢血清做試管或為空板定量凝集試驗,測定受檢血清忠告有無相應抗體及其效價的試驗。
正常值。。。(先省略,有需要我可以加上去哦)
(哎,我打的手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