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檢測先天性心臟病用什麼方法

檢測先天性心臟病用什麼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13 22:08:37

⑴ 先天性心臟病可以通過B超檢查出來嗎B超不能檢查出哪些胎兒問題

先天性心臟病可以通過B超檢查出來嗎?B超不能檢查出哪些胎兒問題?

孕期B超是必不可少的檢查項目,可以了解胎兒的發育情況,也因此有很多孕婦認為B超檢查正常,胎兒就沒有異常。但有些胎兒問題通過B超並不能檢查出來,就如先天性心臟病,還有以下這些。

什麼先天性心臟病通過B超不能檢查出?

因為胎兒的心臟位於體內,B超只能了解胎兒的四肢發育,對於長在身體內的心臟無法探查到。特別是胎兒在母體中的時候,心房、心室以及靜脈導管還沒有關閉,直到孩子出生離開孕婦子宮後才會關閉。因此先天性心臟病在產前是沒辦法通過B超檢查出來的。

3、了解胎兒的活動狀況

通過B超清楚顯現胎兒在母體中的活動狀況,並且觀察胎兒的張力是否良好。也能判斷胎兒在宮腔內是否有缺氧,從而保證胎兒安危。

溫馨提示

孕期做B超有注意事項,要了解清楚。檢查前不能空腹,空腹會讓胎兒吸收不到營養而沒有精神,不肯配合檢查。此外若是孕早期做檢查要憋尿,憋尿可以讓膀胱充盈,將擋在子宮前的腸子撐開,讓子宮情況完全顯現出來。

⑵ 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指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而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兒最常見的心臟病,一般是無法自行癒合的,需通過手術或者介入的方法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而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兒最常見的心臟病。在1000個出生存活的嬰兒中,發生該病者約6-8名。中國每年大約有15萬新生嬰兒患有各種類型的先天性心臟病。

1、胎兒發育的環境因素:

(1)感染,妊娠前三個月患病毒或細菌感染,尤其是風疹病毒,其次是柯薩奇病毒,其出生的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較高。

(2)其它:如羊膜的病變,胎兒受壓,妊娠早期先兆流產,母體營養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鈣,放射線和細胞毒性葯物在妊娠早期的應用,母親年齡過大等均有使胎兒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

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生異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或者是應該自動關閉的通道沒有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心臟,是小兒最常見的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主要有幾種:心衰、青紫、杵狀指(趾)、紅細胞增多症、蹲踞、肺動脈高壓、發育障礙以及一些其他的症狀。發病率占據出生寶寶的0.8%,其中有60%在寶寶滿1周歲之前死亡。

2、遺傳因素: 先天性心臟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發病趨勢,可能因父母生殖細胞、染色體畸變所引起的。遺傳學研究認為,多數的先天性心臟病是由多個基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3、其它: 有些先天性心臟病在高原地區較多,有些先天性心臟病有顯著的男女性別間發病差異,說明出生地海拔高度和性別也與本病的發生有關。在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極少數,但加強對孕婦的保健,特別是在妊娠早期積極預防風疹、流感等風疹病毒性疾病和避免與發病有關的一切因素,對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具有積極意義。


用心關愛「先心」孩子

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輕者無症狀,檢查身體時才發現,一般情況下,患有嚴懲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兒在嬰兒期(1歲以內)就可表現出症狀。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可有活動後呼吸困難、紫紺、暈厥等,年長兒可有生長發育遲緩。症狀有無與表現還與疾病類型和有無並發症有關。

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有:

1、心衰: 胸悶、心前區疼痛、心慌,特別在活動以後,這些症狀更明顯。患兒面色蒼白,憋氣,呼吸困難和心動過速,心率每分鍾可達160—190次,血壓常偏低。可聽到奔馬律。

2、紫紺: 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眼結膜等處見皮膚粘膜青紫色。

3、發育遲緩、智力低下: 在紫紺出現的同時,患兒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當吃奶或哭鬧後可發生呼吸困難,嚴重者有神志喪失、抽搐。

4、杵狀指(趾)和紅細胞增多症: 肢體末端慢性缺氧、代謝障礙、中毒性損傷。手指或足趾末端軟組織增生、肥厚、呈杵狀膨大,指甲縱橫徑均過渡彎如鸚鵡嘴狀,這是慢性缺氧所致。

5、蹲踞: 嬰幼兒期抱著時雙腿不伸直,而喜屈曲在大人的腹部,坐著時喜將腳抬到凳面上,站著時下肢保持彎曲的姿勢。年長兒走路時,常常因有腦缺氧感覺,走一段時間就蹲下來兩膝緊貼胸部休息片刻,醫學上稱為蹲踞現象。

6、其它: 胸痛、暈厥、猝死。部分人有體循環方面的症狀,例如排汗量異常,大大超出正常人的量。


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方法有兩種: 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

手術治療: 為主要治療方式,實用於各種簡單先天性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及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如:合並肺動脈高壓的先心病、法樂氏四聯征以及其他有紫紺現象的心臟病)。

介入治療: 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治療方法,主要適用於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及部分室間隔缺損不合並其他需手術矯正的畸形患兒可考慮行介入治療。

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手術治療適用范圍較廣,能根治各種簡單、復雜先天性心臟病,但有一定的創傷,術後恢復時間較長,少數病人可能出現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積液等並發症,還會留下手術疤痕影響美觀。而介入治療適用范圍較窄,價格較高,但無創傷,術後恢復快,無手術疤痕。

先天性心臟病最佳治療時間

手術最佳最佳治療時間取決於多種因素,其中包括先天畸形的復雜程度、患兒的年齡及體重、全身發育及營養狀態等。一般簡單先天性心臟,建議1—5歲,因為年齡過小,體重偏低,全身發育及營養狀態較差,會增加手術風險;年齡過大,心臟會代償性增大,有的甚至會出現肺動脈壓力增高,同樣會增加手術難度,術後恢復時間也較長。對於合並肺動脈高壓、先天畸形嚴重且影響生長發育、畸形威脅患兒生命、復雜畸形需分期手術者手術越早越好,不受年齡限制。

先天性心臟病的癒合可能

先心病一般是無法自行癒合的,均需通過手術或者介入的方法治療。但是對於缺損口徑小於0.5cm 的室缺或房缺,可以無需治療,它不會對患兒心臟功能及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但由於孩子存在心臟雜音,對將來升學、就業、婚姻有一定影響,而現在手術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長由於這些社會因素還是選擇手術。還有一些小的缺損,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於靠近主動脈瓣,就是小於0.5cm,也需要積極手術治療。對於缺損口徑大於0.5cm的患兒建議行手術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能活多久

先天性心臟病能治好嗎

我國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高達0.8%,視病情不同,兒童心臟病手術費一般要幾萬元,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兒因此失去救治機會而活不到20歲。如果治療時機得當,先天性心臟病90%以上可以通過手術治療痊癒。

一般先天性心臟病中僅有少數類型的先天性心臟病可以自然恢復,有的則隨著年齡的增大,並發症會漸漸增多,病情也逐漸加重。爸媽要對孩子有信心,不要過多去考慮他能活多久,而是考慮如何呵護他,如何讓他更健康的成長。現在的醫術都和發達,心臟病手術也很成熟,如果情況不理想,隨時准備做手術,如果沒有擴大的趨勢就等孩子大一點再考慮是否做手術。


先天性心臟病檢查

確定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可根據病史、症狀、體征和一些特殊檢查來綜合判斷。

1、病史

(1)母親的妊娠史:妊娠最初3個月有無病毒感染,放射線接觸,服葯史,糖尿病史,營養障礙,環境與遺傳因素等。

(2)常見的症狀:呼吸急促,青紫,尤其注意青紫出現時的年齡、時間,與哭叫、運動等有無關系,是陣發性的還是持續性的。

心力衰竭症狀:心率增快(可達180次/分),呼吸急促(50次/分-100次/分),煩躁不安,吃奶時因呼吸困難和哮喘樣發作而停頓等。反覆發作或遷延不愈的上呼吸道感染,面色蒼白、哭聲低、呻吟、聲音嘶啞等,也提示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

(3)發育情況: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往往營養不良,軀體瘦小,體重不增,發育遲緩等,並可有蹲踞現象。

2、體格檢查

如體格檢查發現有心臟典型的器質性雜音, 心音低鈍,心臟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時,應進一步檢查排除先天性心臟病。

3、特殊檢查

(1)X線檢查:可有肺紋理增加或減少、心臟增大。但是肺紋理正常,心臟大小正常,並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臟病。

(2)超聲檢查:對心臟各腔室和血管大小進行定量測定, 用以診斷心臟解剖上的異常及其嚴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方法之一。

(3)心電圖檢查:能反映心臟位置、心房、心室有無肥厚及心臟傳導系統的情況。

(4)心臟導管檢查:是先天性心臟病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決定手術前的重要檢查方法之一。通過導管檢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壓力變化,明確有無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過導管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而又需考慮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將含碘造影劑通過心導管在機械的高壓下,迅速地注入心臟或大血管,同時進行連續快速攝片,或拍攝電影,觀察造影劑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態、大小、位置以及有無異常通道或狹窄、閉鎖不全等。

(6)色素稀釋曲線測定:將各種染料(如伊文思藍、美藍等),通過心導管注入循環系統的不同部位,然後測定指示劑在動脈或靜脈血中稀釋過程形成的濃度曲線變化,根據此曲線的變化可判斷分流的方向和位置,進一步計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根據以上的病史、體檢及特殊檢查得出的陽性體征,加以綜合分析判斷,以明確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

先天性心臟病預防

1、做好孕期保健

雖然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但為了預防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應注意母親妊娠期特別是在妊娠早期保健,如積極預防風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避免接觸放射線及一些有害物質。

在醫生指導下用葯,避免服用對胎兒發育有影響的葯物,如抗癌葯、甲糖寧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等。注意膳食合理,避免營養缺乏。防止胎兒周圍局部的機械性壓迫。總之,為預防先天性心臟病, 就應避免與發病有關的一切因素。

2、避免強磁場

在懷孕早期(3個月前)盡量別在計算機前微波爐等磁場強的地方坐太長時間因這時的胎兒還不穩定各個器官還正在成形階段很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臟病。

3、避免接觸寵物

不要接觸寵物因寵物身上的細菌及微生物也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臟病。

4、婚檢

先天性心臟病在兒童中的發病率大約為4‰~8‰,可謂常見的先天性疾病。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許多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經手術治療後,生活和正常人無異。但是,所有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人在自己做父母時,都希望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婚前去醫院進行婚前檢查及遺傳咨詢。

因為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目前公認,先天性心臟病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或兩者共同作用而引起,尤以後者為重要,約90%的先天性心臟病是由遺傳加環境相互作用共同造成的。

先天性心臟病會遺傳嗎

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目前公認,先天性心臟病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或兩者共同作用而引起,尤以後者為重要,約90%的先天性心臟病是由遺傳加環境相互作用共同造成的。

要想全面了解先天性心臟病對結婚及生育的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婚前去醫院進行婚前檢查及遺傳咨詢。也可以到心臟病專科去做檢查,如做一下心臟彩色B超,根據自己心臟病的類型,聽一聽醫生的建議,進行遺傳咨詢。

先天性心臟病吃什麼好

1、低脂飲食。

高血脂是血液中的隱形殺手,故應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蛋黃、魚卵、蟹黃或奶油等。肉類宜選用魚類及去皮家禽。不要吃禽皮,因為禽皮含脂肪高。炒菜時,多用含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如豆油、橄欖油),少用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如牛油、豬油)。

2、粗細搭配,多吃蔬果

五穀、蔬菜、水果類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在不提高血脂的情況下,能供給人所需要的全部熱量,故而不妨多吃點糙米雜糧、豆類、胡蘿卜以及綠葉蔬菜和蘋果、梨、香蕉等水果。

3、對心臟有益的食物:

蘋果:富含纖維物質,可補充人體足夠的纖維質,降低心臟病發病率,還可以減肥。

杏:含有豐富的β胡羅卜素,能很好地幫助人攝取維生素A。

香蕉:鉀元素的含量很高,這對人的心臟和肌肉功能很有好處。

黑莓:同等重量黑莓中纖維物質的含量是其他水果的3倍多,毫無疑問對心臟健康有幫助。

藍莓:是種特別的水果,多吃藍莓可減少尿路感染的幾率。

甜瓜:維生素A和C的含量都很高,是補充維生素的理想食品。

櫻桃:能幫助人保護心臟健康;越橘:能幫助減少尿路感染的幾率。

葡萄柚:維生素C的含量很高;紫葡萄:其類黃酮等物質能對心臟提供三重保護。

⑶ 抽血化驗是否能檢測出嬰兒先天性心臟病

您好,抽血不能明確的,需要心臟聽診看有無雜音,做個心臟彩超進一步明確。

⑷ 檢查心臟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年輕的時候不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但是不要不服老,進入中老年時期就要開始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對於中老年皮帶講有三項高發的疾病,那就是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特別是心臟病發病的時候簡直是要人命,如果覺得自己的心臟不舒服,要立刻引起重視,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你知道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得了心臟病嗎?檢查心臟病的有效方法有哪些?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一.去醫院用專業儀器檢查是否患有心臟病。

對於心臟病的判斷,我們不求有效,但求專業。如果覺得自己的心臟不舒服,一定要去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心臟病只是個統稱類型,有很多必須要進行全面的檢查才可以確定到底患了什麼樣類型的心臟病。還有很多專業的設備,比如說心電圖,X射線和心血管造影……這樣檢查出來的結果更具有權威性。

⑸ 檢查心臟病的詳細方法是什麼

有些嚴重心臟疾病,雜音卻不明顯,如大的室間隔缺損伴重度肺動脈高壓,雖然聽不到心臟雜音,如肺動脈第二音亢進,亦可懷疑有先天性心臟病如嬰兒肺動脈第二音亢進也不十分明顯,在沒有其他檢查如心電圖、心臟像及超聲心動圖的情況下,不能武斷地下結論為正常心臟,失掉良好的手術時機。 先天性心臟病。非常簡單易行的常規股動脈觸模即可提示主動脈縮窄的診斷,而且詳細的體檢資料亦可指導其他輔助檢查的方向。心電圖雖是古老而普及的檢查手段,但仍必須重視,一些先天性心臟病有其特有的改變,如房間隔缺損,約70%-80%出現右束支傳導阻滯,室間隔缺損及動脈導管末閉為左心室肥厚,心內膜墊缺損有右心室擴大伴電軸左偏及。 胸部X線檢查發現異常心影及肺血的分布多少,可提示有先天性心臟病,如肺血增多,心影擴大,無青紫,多見於室缺,動脈導管未閉;肺血減少,靴型心,伴青紫,可能有法樂氏四聯症等。 目前超聲心動圖及彩色多普勒的應用,使近90%的先天性心臟病可以得到明確診斷,而免於導管及選擇性心臟病造影的檢查。但僅僅依靠超聲心動圖而忽視體檢及其他資料的綜合分析,亦可造成錯誤診斷。 導管及心臟病造影檢查用於其他診斷手段難以確診的心臟疾病,或伴嚴重並發症如重度肺動脈高壓等為明確診斷及確定手術適應症,亦是必不可少的心臟病檢查。 核磁共振、三維成像等技術亦是目前發展起來的新的心臟病檢查手段。核磁共振對主動脈縮窄及大動脈疾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總之,如發現自己的孩子患了先天性心臟病,或可疑心臟病,在基層醫院未能得到確切診斷,應到心臟病專科醫院就診。小兒心臟內科是專門對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先天性及後天性心臟病進行診治的專業,不但可診斷心臟疾患,且可以指導您的治療,包括外科手術的最佳時間及方法的選擇。

⑹ 先天性心臟病如何診斷

醫生的聽診及查體是第一步重要的檢查,不可忽視。聽到心臟雜音是考慮心臟疾病的一個最重要體征,大多因此而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但有些嚴重心臟疾病,雜音卻不明顯,如大的室間隔缺損伴重度肺動脈高壓,雖然聽不到心臟雜音,如肺動脈第二音亢進,亦可懷疑有先天性心臟病。如嬰兒肺動脈第二音亢進也不十分明顯,在沒有其他檢查如心電圖、心臟像及超聲心動圖的情況下,不能武斷地下結論為正常心臟,失掉良好的手術時機。先天性心臟病。非常簡單易行的常規股動脈觸模即可提示主動脈縮窄的診斷,而且詳細的體檢資料亦可指導其他輔助檢查的方向。心電圖雖是古老而普及的檢查手段,但仍必須重視,一些先天性心臟病有其特有的改變,如房間隔缺損,約70%—80%出現右束支傳導阻滯,室間隔缺損及動脈導管末閉為左心室肥厚,心內膜墊缺損有右心室擴大伴電軸左偏及I。房室傳導阻滯,左冠狀動脈起源於肺動脈出現左側壁心梗,心電圖I、avl、V4-6出現異常Q波等等。 胸部X線檢查發現異常心影及肺血的分布多少,可提示有先天性心臟病,如肺血增多,心影擴大,無青紫,多見於室缺,動脈導管未閉;肺血減少,靴型心,伴青紫,可能有法樂氏四聯症等。 目前超聲心動圖及彩色多普勒的應用,使近90%的先天性心臟病可以得到明確診斷,而免於導管及選擇性心血管造影的檢查。但僅僅依靠超聲心動圖而忽視體檢及其他資料的綜合分析,亦可造成錯誤診斷。 導管及心血管造影檢查用於其他診斷手段難以確診的心臟疾病,或伴嚴重並發症如重度肺動脈高壓等為明確診斷及確定手術適應症,亦是必不可少的檢查。 核磁共振、三維成像等技術亦是目前發展起來的新的檢查手段。核磁共振對主動脈縮窄及大動脈疾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 總之,如發現自己的孩子患了先天性心臟病,或可疑心臟病,在基層醫院未能得到確切診斷,應到心臟病專科醫院就診。小兒心臟內科是專門對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先天性及後天性心臟病進行診治的專業,不但可診斷心臟疾患,且可以指導您的治療,包括外科手術的最佳時間及方法的選擇。

⑺ 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兒最常見的心臟病。其發病率約占出生嬰兒的0.8%,其中60%於<1 歲死亡。發病可能與遺傳尤其是染色體易位與畸變、宮內感染、大劑量放射性接觸和葯物等因素有關。隨著心血管醫學的快速發展,許多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得到准確的診斷和合理的治療,病死率已顯著下降。 先天性心臟病的分類方法有多種,這里介紹三種分類方法。
1.傳統分類方法 主要根據血流動力學變化將先天性心臟病分為三組。
(1)無分流型(無青紫型) 即心臟左右兩側或動靜脈之間無異常通路和分流,不產生紫紺。包括主動脈縮窄、肺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以及肺動脈瓣狹窄、單純性肺動脈擴張、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等。
(2)左向右分流組(潛伏青紫型)此型有心臟左右兩側血流循環途徑之間異常的通道。早期由於心臟左半側體循環的壓力大於右半側肺循環壓力,所以平時血流從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現青紫。當啼哭、屏氣或任何病理情況,致使肺動脈或右心室壓力增高,並超過左心壓力時,則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現暫時性青紫。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主肺動脈隔缺損,以及主動脈竇動脈瘤破入右心或肺動脈等。
(3)右向左分流組(青紫型) 該組所包括的畸形也構成了左右兩側心血管腔內的異常交通。右側心血管腔內的靜脈血,通過異常交通分流入左側心血管腔,大量靜脈血注入體循環,故可出現持續性青紫。如法洛四聯症、 法洛三聯症、右心室雙出口和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永存動脈乾等。
2.遺傳學分類 遺傳病共分五大類,即單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體病、線粒體病和體細胞遺傳病,除體細胞病主要與腫瘤有關外,其餘四種均與心血管病有關。
(1)單基因病 即孟德爾遺傳病,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X連鎖遺傳、Y連鎖遺傳。目前約有120種單基因病伴有心血管系統缺陷性綜合征,其中部分已確定了分子遺傳缺陷的基因定位及基因突變, 如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的馬凡綜合征、Noonan綜合征、Holt-Oram綜合征、不伴耳聾的長Q-T綜合征(LQT)和主動脈瓣上狹窄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方式的Ellis-Van綜合征、伴耳聾的LQT綜合征等。
(2)染色體病即由染色體畸變所致疾病。在人類染色體病中約有50種伴有心血管異常。常見的主要有21-三體綜合征(Down綜合征),該綜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頻率為40%~50%,主要為心內膜墊缺損、室間隔缺損和房間隔缺損,法洛四聯症和大動脈轉位也有報道。18-三體綜合征(Eward綜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頻率接近100%,最常見的為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也很常見,其他心臟異常包括主動脈瓣和/或肺動脈瓣畸形、肺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縮窄、大動脈轉位、法洛四聯症、右位心和血管異常。13-三體綜合征(Patau綜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頻率約為80%,常見的有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狹窄和大動脈轉位等。這三種綜合征的大部分患兒被認為染色體不分離所致也與母親生育年齡有關。
(3)多基因遺傳病 是指與兩對以上基因有關的遺傳病,其發病既與遺傳因素有關,又受環境因素影響,故也稱多因子遺傳。如法洛四聯症等。
(4)線粒體病 是一類由線粒體DNA突變所致,主要累及神經系統、神經肌肉方面的遺傳性疾病,有些心肌病屬於線粒體病。
3.Silber分類法 以病理變化為基礎,同時結合臨床表現和心電圖表現對先天性心臟病進行分組。
(1)單純心血管間交通 包括心房水平分流(如房間隔缺損、Lutembacher綜合征、部分性肺靜脈異位引流、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及單心房、三心房),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及主肺動脈隔缺損。
(2)心臟瓣膜畸形 包括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二瓣化畸形,肺動脈瓣狹窄,肺動脈瓣關閉不全,愛勃斯坦(Ebstein)畸形及二尖瓣關閉不全。
(3)血管畸形 包括主動脈縮窄,假性主動脈縮窄,主動脈弓畸形,永存動脈干,主動脈竇瘤,冠狀動-靜脈瘺,肺動脈畸形起源於主動脈,原發性肺動脈擴張,肺動-靜脈瘺,肺動脈狹窄及永存左上腔靜脈。
(4)復合畸形 包括法洛四聯症,完全性心內膜墊缺損,大血管轉位,單心室,三尖瓣閉鎖及肺動脈瓣閉鎖合並完整室間隔。
(5)立體構相異常(spatial abnormalities) 包括右位心合並內臟轉位(dextrocardia withsinus inversus),單純右位心(isolateddextrocardia),中位心(mesocardia)及左位心(levocardia)。
(6)心律失常 包括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先天性束支傳導阻滯,致命性家族性心律失常及預激綜合征。
(7)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
(8)家族性心肌病。
(9)心包缺失(pericardial defects)。
(10)心臟異位(ectopia cordis)
病因及發病機制
心臟病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等復雜關系相互作用的結果,下列因素可能影響到胎兒的發育而產生先天性性畸形:
1.胎兒發育的環境因素:
(1)感染,妊娠前三個月患病毒或細菌感染,尤其是風疹病毒,其次是柯薩奇病毒,其出生的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較高。
(2)其它:如羊膜的病變,胎兒受壓,妊娠早期先兆流產,母體營養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鈣,放射線和細胞毒性葯物在妊娠早期的應用,母親年齡過大等均有使胎兒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
2.遺傳因素:先天性心臟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發病趨勢,可能因父母生殖細胞、染色體畸變所引起的。遺傳學研究認為,多數的先天性心臟病是由多個基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3.其它:有些先天性心臟病在高原地區較多,有些先天性心臟病有顯著的男女性別間發病差異,說明出生地海拔高度和性別也與本病的發生有關。 在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極少數,但加強對孕婦的保健,特別是在妊娠早期積極預防風疹、流感等風疹病毒性疾病和避免與發病有關的一切因素,對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具有積極意義。
遺傳學
先天性心臟病,只是指在胎兒發育期,由於發育得不是非常理想,導致了先天性的心臟病,
先天性的心臟病,其實遺傳的機率不是很高的出現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主要可能與孕婦高齡懷孕\服用一些不當的葯物\或是受過什麼驚嚇之類\ 生活不安定\休息不佳等等因素有關.而患者的子代則很少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的.
先天性心臟病目前來說主要與母孕期病毒感染、接觸放射線等有關,而與遺傳關系不大。絕大多數患者的親屬都沒有患先天性心臟病。但也有少數報道稱家族聚集性的存在先心病的案例。 [3]?
症狀
1、心衰:新生兒心衰被視為一種急症,通常大多數是由於患兒有較嚴重的心臟缺損。其臨床表現是由於肺循環、體循環充血,心輸出量減少所致。患兒面色蒼白,憋氣,呼吸困難和心動過速,心率每分鍾可達160次-190次,血壓常偏低。可聽到奔馬律。肝大,但外周水腫較少見。
2、紫紺:其產生是由於右向左分流而使動靜脈血混合。 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顯。
3、蹲踞:患有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特別是法樂氏四聯症的患兒,常在活動後出現蹲踞體征,這樣可增加體循環血管阻力從而減少心隔缺損產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時也增加靜脈血迴流到右心,從而改善肺血流。
4、杵狀指(趾)和紅細胞增多症: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幾乎都伴杵狀指(趾)和紅細胞增多症。杵狀指(趾)的機理尚不清楚,但紅細胞增多症是機體對動脈低血氧的一種生理反應。
5、肺動脈高壓:當間隔缺損或動脈導管未閉的病人出現嚴重的肺動脈高壓和紫紺等綜合征時,被稱為艾森曼格氏綜合症。臨床表現為紫紺,紅細胞增多症,杵狀指(趾),右心衰竭徵象,如頸靜脈怒張、肝腫大、周圍組織水腫,這時病人已喪失了手術的機會,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數在40歲以前死亡。
6、發育障礙: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往往發育不正常,表現為瘦弱、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
7.其它:胸痛、暈厥、猝死。
[編輯本段]診斷
確定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可根據病史、症狀、體征和一些特殊檢查來綜合判斷。
1.病史
(1)母親的妊娠史:妊娠最初3個月有無病毒感染,放射線接觸,服葯史,糖尿病史,營養障礙,環境與遺傳因素等。
(2)常見的症狀:呼吸急促,青紫,尤其注意青紫出現時的年齡、時間,與哭叫、運動等有無關系,是陣發性的還是持續性的。心力衰竭症狀:心率增快(可達180次/分),呼吸急促(50次/分-100次/分),煩躁不安,吃奶時因呼吸困難和哮喘樣發作而停頓等。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的上呼吸道感染,面色蒼白、哭聲低、呻吟、聲音嘶啞等,也提示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
(3)發育情況: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往往營養不良,軀體瘦小,體重不增,發育遲緩等,並可有蹲踞現象。
2.體格檢查
如體格檢查發現有心臟典型的器質性雜音, 心音低鈍,心臟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時,應進一步檢查排除先天性心臟病。
3.特殊檢查
(1)X線檢查:可有肺紋理增加或減少、心臟增大。但是肺紋理正常,心臟大小正常,並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臟病。
(2)超聲檢查:對心臟各腔室和血管大小進行定量測定, 用以診斷心臟解剖上的異常及其嚴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方法之一。
(3)心電圖檢查:能反映心臟位置、心房、心室有無肥厚及心臟傳導系統的情況。
(4)心臟導管檢查:是先天性心臟病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決定手術前的重要檢查方法之一。通過導管檢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壓力變化,明確有無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過導管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而又需考慮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將含碘造影劑通過心導管在機械的高壓下,迅速地注入心臟或大血管,同時進行連續快速攝片,或拍攝電影,觀察造影劑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態、大小、位置以及有無異常通道或狹窄、閉鎖不全等。
(6)色素稀釋曲線測定:將各種染料(如伊文思藍、美藍等),通過心導管注入循環系統的不同部位,然後測定指示劑在動脈或靜脈血中稀釋過程形成的濃度曲線變化,根據此曲線的變化可判斷分流的方向和位置,進一步計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
根據以上的病史、體檢及特殊檢查得出的陽性體征,加以綜合分析判斷,以明確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
[編輯本段]預防
(1)雖然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但為了預防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應注意母親妊娠期特別是在妊娠早期保健,如積極預防風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避免接觸放射線及一些有害物質。在醫生指導下用葯,避免服用對胎兒發育有影響的葯物,如抗癌葯、甲糖寧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等。注意膳食合理,避免營養缺乏。防止胎兒周圍局部的機械性壓迫。總之,為預防先天性心臟病, 就應避免與發病有關的一切因素。
(2)在懷孕早期(3個月之前)盡量別在電腦前微波爐等磁場強的地方坐太長時間因這時的胎兒還不穩定各個器官還正在成形階段很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臟病。
(3)不要接觸寵物因寵物身上的細菌及微生物也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臟病。
遺傳
先天性心臟病在兒童中的發病率大約為4‰~8‰,可謂常見的先天性疾病。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許多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經手術治療後,生活得都很好,長大後都成家立業了。
但是,所有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人在自己做父母時,都希望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婚前去醫院進行婚前檢查及遺傳咨詢。
因為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目前公認,先天性心臟病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或兩者共同作用而引起,尤以後者為重要,約90%的先天性心臟病是由遺傳加環境相互作用共同造成的。許多人認為,先天性心臟病人手術後就和正常人一樣了,生孩子沒有危險,這種看法很不全面,他們只注意了心臟的承受能力而忽視了疾病的遺傳性。所以,要想全面了解先天性心臟病對結婚及生育的影響,可以到指定的婚前檢查單位,也可以到心臟病專科去做檢查,如做一下心臟彩色B超,根據自己心臟病的類型.聽一聽醫生的建議,進行遺傳咨詢。
[編輯本段]並發症
一、肺炎
二、心力衰竭
三、肺高壓
四、感染性心內膜炎
五、缺氧發作
六、腦血栓和腦膿腫
[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方法有兩種: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
(1)手術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實用於各種簡單先天性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及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如:合並肺動脈高壓的先心病、法樂氏四聯征以及其他有紫紺現象的心臟病)。
介入治療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治療方法,主要適用於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及部分室間隔缺損不合並其他需手術矯正的畸形患兒可考慮行介入治療。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手術治療適用范圍較廣,能根治各種簡單、復雜先天性心臟病,但有一定的創傷,術後恢復時間較長,少數病人可能出現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積液等並發症,還會留下手術疤痕影響美觀。而介入治療適用范圍較窄,價格較高,但無創傷,術後恢復快,無手術疤痕。
治療時醫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採用大腿根部血管),通過特製的直徑為2—4毫米的鞘管,在X線和超聲的引導下,將大小合適的封堵器送至病變部位封堵缺損或未閉合的動脈導管,以達到治療目的。通過臨床實踐證實,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約1小時)、恢復快(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體外循環、住院周期短(約1周)等優點。只有當病人年齡小、不能配合手術者才需要全身麻醉。該封堵術的適應症很廣,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均可以採用介入方法進行治療。介入治療先心病也有其局限性,不適合於已有右向左分流、嚴重肺動脈高壓、合並需要外科矯正的畸形、邊緣不佳的巨大缺損等。
關於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
自從1967年Portmann採用泡沫塑料封堵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以來,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走過了漫長的道路。隨著病例的增加及經驗的積累,操作技術日益成熟,在大型醫療單位已成為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常規方法。國內近50所醫院開展了此類手術。
動脈導管未閉
目前我國採用進口Ampatzer封堵器已完成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2500餘例,技術成功率98.4%。嚴重並發症發生率為1.6%(其中溶血1.36%,封堵器脫落0.2%,心包填塞0.04%),死亡率僅0.04%。
房間隔缺損
目前我國採用進口Ampatzer封堵器治療房間隔缺損封堵術達3500餘例,技術成功率98.1%。嚴重並發症發生率為0.9%(包括封堵器脫落0.5%,心包堵塞0.4%),死亡率僅0.2%。
室間隔缺損
多年來室間隔缺損封堵術一直是介入治療的難點,其原因除缺損解剖部位特殊外,還缺少理想的封堵器,致使該技術發展緩慢。2002年美國AGA公司開發研製出一種新型自膨脹非對稱性雙盤狀膜部室間隔缺損封堵器,經過國內外近一年的臨床應用,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目前國內採用此技術已完成室間隔缺損封堵術250餘例,成功率達97.3%。由於技術要求高,操作復雜,初期開展缺乏經驗,其並發症發生率相對較高,達2.7%,主要有封堵器脫落、溶血、房室傳導阻滯、主動脈瓣或三尖瓣關閉不全等。因此,未經過嚴格培訓的醫師及不具備相當技術條件的醫院不應盲目開展此技術。
前景
隨著介入器材的不斷改進、介入經驗的積累和操作技術的提高,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范圍將會日趨擴大,如先天性心臟病復合畸形的介入治療、外科術後殘余分流或殘余狹窄的介入治療、介入技術與外科手術聯合治療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等。
不可否認,仍然有一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是無法通過介入技術治療的,因此在治療之前,應該進行全面的檢查,嚴格區分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的適應征,權衡利弊,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方案。
先心病介入治療與外科手術相比有如下優點:[1]
1. 無需在胸背部切口,僅在腹股溝部留下一個針眼(3mm左右)。由於創傷小,痛苦小,術後幾天就能癒合,不留疤痕;也無需打開胸腔,更不需切開心臟。
2. 治療時無需實施全身外循環,深低溫麻醉。患兒僅需不插管的基礎麻醉就能配合,大齡患兒僅需局部麻醉。這樣,可避免體外循環和麻醉意外的發生,也不會對兒童的大腦發育產生影響。
3. 由於介入治療出血少,不需要輸血,從而避免了輸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
4. 相比外科手術,介入治療手術時間較短,住院時間短,術後恢復快。一般在30分鍾至1個小時左右就開始進飲,術後20小時就可下床活動,住院1-3天即可出院,局麻的患兒可在門診完成。
5. 目前,對合適做介入治療的患兒,各種介入治療的成功率在98%以上,術後並發症少於外科手術。它就像外科手術一樣,可起到根治效果。
[編輯本段]最佳治療時間
手術最佳最佳治療時間取決於多種因素,其中包括先天畸形的復雜程度、患兒的年齡及體重、全身發育及營養狀態等。一般簡單先天性心臟,建議1--5歲,因為年齡過小,體重偏低,全身發育及營養狀態較差,會增加手術風險;年齡過大,心臟會代償性增大,有的甚至會出現肺動脈壓力增高,同樣會增加手術難度,術後恢復時間也較長。對於合並肺動脈高壓、先天畸形嚴重且影響生長發育、畸形威脅患兒生命、復雜畸形需分期手術者手術越早越好,不受年齡限制。
癒合可能
先心病一般是無法自行癒合的,均需通過手術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但是對於缺損口徑小於0.5cm 的室缺或房缺,可以無需治療,它不會對患兒心臟功能及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但由於孩子存在心臟雜音,對將來升學、就業、婚姻有一定影響,而現在手術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長由於這些社會因素還是選擇手術。還有一些小的缺損,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於靠近主動脈瓣,就是小於0.5cm,也需要積極手術治療。對於缺損口徑大於0.5cm的患兒建議行手術治療。

⑻ 先天性心臟病需要做哪些檢查

第一種就是心臟聽診,通過心臟聽診發現心臟雜音,初步可以對先天性心臟病進行診斷。第二種方法是心臟三維拍片,通過觀察肺血的增多、減少和心臟外形的改變,對先天性心臟病進行輔助診斷。第三種方法是心臟彩超,通過心臟彩超檢查,基本上可以對先心病作出明確診斷。第四種方法是對於一些復雜的先心病,需要通過胸部多排CT或者心血管造影明確診斷。

閱讀全文

與檢測先天性心臟病用什麼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大全 瀏覽:182
教學研究方法科目答案 瀏覽:84
常用血管活性葯物計算方法 瀏覽:224
tcl電飯煲使用方法 瀏覽:66
中葯對骨折治療方法 瀏覽:891
水電安裝方法及步驟視頻 瀏覽:809
建築含鐵量計算方法 瀏覽:352
原地運動減肥方法視頻 瀏覽:189
數顯萬用表的使用方法 瀏覽:655
韭菜辣椒的種植方法 瀏覽:891
最簡單的頂膝訓練方法 瀏覽:376
寫作的一些方法有哪些 瀏覽:188
在論文寫作中常用的方法 瀏覽:660
貼片電容測量方法 瀏覽:659
生態學研究三大方法的特點 瀏覽:108
肌酸的使用方法 瀏覽:337
維a酸的使用方法 瀏覽:245
怎麼祛痘日常方法 瀏覽:132
6s系統壁紙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0
蘋果手機如何截圖的方法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