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中為什麼要乾燥三小時
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中為什麼要乾燥三小時
測定用的供試品須粉碎,使能通過二號篩,並混合均勻. 冷浸法取供試品約4g,稱定重量(准確至0.01g),置250~300ml的錐形瓶中,精密加入水100ml,塞緊,冷浸,前6小時內時時振搖,再靜置18小時,用乾燥濾器迅速濾過,精密量取濾液20ml,置已乾燥至恆重的蒸發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後,於105℃乾燥3小時,移置乾燥器中,冷卻30分鍾,迅速精密稱定重量,除另有規定外,以乾燥品計算供試品中含水溶性浸出物的百分數. 熱浸法取供試品約2~4g,稱定重量(准確至0.01g),置100~250ml的錐形瓶中,精密加入水50~100ml,塞緊,稱定重量,靜置1小時後,連接迴流冷凝管,加熱至沸騰,並保持微沸1小時.放冷後,取下錐形瓶,密塞,稱定重量,用水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用乾燥濾器濾過.精密量取濾液25ml,置已乾燥至恆重的蒸發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後,於105℃乾燥3小時,移置乾燥器中,冷卻30分鍾,迅速精密稱定重量,除另有規定外,以乾燥品計算供試品中含水溶性浸出物的百分數. 【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測定(熱浸法須在水浴上加熱).以各該品種項下規定濃度的乙醇或甲醇代替水為溶劑.
㈡ [求助]豆粕水溶性蛋白的檢測方法
如果評定真假的話,你可以做真蛋白 一、測定原理 硫酸銅在鹼性溶液中,可將蛋白質沉澱,且不溶於熱水,過濾和洗滌後,可將純蛋白質和非蛋白質含氮物分離,再用凱氏定氮法測定沉澱中的蛋白質含量。 二、儀器設備 (1)燒杯:200mL。 (2)定性濾紙。 (3)其它設備與粗蛋白質測定性相同。 三、試劑及配製 (1) 100g/L硫酸銅溶液:分析純硫酸銅(CuSO4 5H2O)10g溶於100mL水中。 (2) 25g/L氫氧化鈉溶液:將2.5g分析純氫氧化鈉溶於100mL水中。 (3) 10g/L氯化鋇溶液:1g氯化鋇(BaCl2 H2O)溶於100mL水中。 (4) 2mol/L鹽酸溶液。 (5) 其它試劑與一般粗蛋白質測定法相同。 四、測定步驟 准確稱取試樣1g左右(精確至0.0001g),置於200mL燒杯中,加50mL水,加熱至沸,加入20mL硫酸銅溶液,20mL氫氧化鈉溶液,用玻璃棒充分攪拌,放置1小時以上,用傾斜過濾(用定性濾紙),然後用60-80℃熱水洗滌沉澱5-6次,用氯化鋇溶液5滴和鹽酸溶液1滴檢查濾液,直到不生成白色硫酸鋇沉澱為止。將沉澱和濾紙放在65℃烘箱乾燥2小時,然後全部轉移到凱氏燒瓶中,消化後進行氮測定。 五、結果計算 同粗蛋白質測定。
㈢ 滑石粉水溶物、酸溶物怎麼測希望具體點兒
滑石粉鹽酸不溶物就是通俗說的滑石粉的硅含量的多少。
具體測試:取待測滑石樣品100克,放入高溫爐灼燒(800度2小時或1000度1小時),秤量後記下數值,取適量稀鹽酸秤量後再放入灼燒後的滑石粉,待反應完全後秤其總份量。剩下的公式就不用說了吧(好像是高中學習的知識)。且要重復做幾次,取平均值。
您若是嫌麻煩,我介紹一家免費做滑石性能檢驗的廠家給您:
上海誠致化工製品有限公司
您可以網上搜索誠致化工官網查詢。
或電話咨詢誠致化工技術部。
具體待測指標您可以和誠致技術商談。
㈣ 水溶肥檢測項目和標准有哪些
水溶肥檢測項目:
鉛,硫,氯,鈉,微量元素檢測,有機質檢測,氮磷鉀檢測,硼含量檢測,不溶物檢測、有效活菌數、游離氨基酸,中量元素、小鼠急性經口毒性試驗等。
水溶肥檢測標准:
1DB37/T 2618-2014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中硒含量的測定
2NY 1106-2010含腐殖酸水溶肥料
3NY 1107-2010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4NY 1110-2010水溶肥料汞、砷、鎘、鉛、鉻的限量要求
5NY/T 1117-2010水溶肥料鈣、鎂、硫、氯含量的測定
6NY 1428-2010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7NY 1429-2010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8NY/T 1971-2010水溶肥料腐植酸含量的測定
㈤ 水溶物的檢驗標准依據是什麼
按照國家標准來作為依據,GB 29215。
㈥ 土壤水溶性有機碳的具體測定方法
土壤水溶性有機碳的具體測定方法:
1.稱過2mm篩的風干土樣10g,
2.按水土比2:1添加蒸餾水,
3.在25℃下恆溫振盪30min後,用0.45μm濾膜抽濾,
4.濾液直接在TOC-1020A有機碳分析儀測定。
各種有機質的測定方法
(1)活性有機碳(CL):高錳酸鉀氧化法。秤取過0.25mm篩的風干土樣1.59於l00ml離心管中,加入333mM(或167mM、33mM)高錳酸鉀25ml(易氧化態碳),振盪1小時,離心5分鍾(轉速2000次/min),取上清液用去離子水按1:250稀釋,然後將稀釋液在565nm比色。根據高錳酸鉀濃度的變化求出樣品的活性有機碳。
(2)總有機碳:重鉻酸鉀氧化法。
(3)非活性有機碳(CNL):總有機碳與活性有機碳的差值為非活性有機碳(CNL)
(4)碳庫活度(L):土壤碳的不穩定性,即碳庫活度(L)等於土壤中的CL與CNL之比:L=樣本中的活性有機碳CL/樣本中的非活性有機碳CNL。
(5)碳庫指數(CPI)=樣品總有機碳含量(mg/g)/參考土壤總有機碳含量(mg/g) (6)活度指數(LI):碳損失及其對穩定性的影響,LI=樣本的不穩定性(L)/對照的不穩定性(L)
(7)基於以上指標可以得到碳庫管理指數(CMI):CMI=CPI*LI*100
土壤活性有機質是土壤有機質的活性部分,是指土壤中有效性較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對植物養分供應有最直接作用的那部分有機質。土壤活性有機質在指示土壤質量和土壤肥力的變化時比總有機質更靈敏,能夠更准確、更實際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物理性質的變化、綜合評價各種管理措施對土壤質量的影響。土壤活性有機質還可以表徵土壤物質循環特徵,作為土壤潛在生產力和由土壤管理措施變化而引起土壤有機質變化的早期預測指標。
碳水化合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易降解的有機成分之一,其對氣候變化、耕作、生物處理等外界影響的敏感程度高於有機質總量。而且作為土壤微生物細胞必需的組成物質和主要能源,碳水化合物與土壤微生物存在密切的關系。
按Grandy 等的方法測定,操作過程為:稱取一定量的風干土(根據有機質含量而定) 加入去離子水(水土比為10:1) ,在85℃下培養24 h 後用孔徑為0.45μm的玻璃纖維濾紙過濾,將慮液按1:4的比例進行稀釋,然後吸取5 ml 稀釋液放入比色管中,再加入10 ml 蒽酮溶液,最後在625 nm 處進行比色測定,其含量用葡萄糖表示。
㈦ 如何檢測一種液體是脂溶性的還是水溶性的
最簡單的方法:用玻璃棒接觸,附著均勻的是脂溶性,不附著的是水溶性。
原理:脂溶性液體表面張力較低,水溶性液體表面張力教高。如果液體附著後逐漸褪去,那麼這種液體既可以溶於油脂也可以溶於水。
㈧ 如何測水中懸浮物
水和廢水中的懸浮物( SS)即總不可濾殘渣,系指水樣通過一定的過濾器截留在濾器上並於103~105℃烘乾至恆重的固體物質, SS是水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環境監測的一項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綜合反映水體的水質特徵和水體化學元素遷移、轉化、歸宿的特徵和規律。因此,在水和廢水處理中具有特定意義。
測定水中 SS的方法很多,目前多採用重量法,該方法測量准確,操作不復雜。常用的濾料有 0.45 um孔徑濾膜,中速定量濾紙、石棉坩堝、玻璃砂芯坩堝以及標准玻璃纖維濾片等,過濾方法也分為真空抽濾和自然過濾。因此,SS測定受過濾時樣品的狀態或過濾器的影響,不同的過濾方法以及濾料孔徑的大小使 SS測定結果差別很大。以下對水中 SS測定結果的影響因素做一簡要分析。
1 懸浮物樣品採集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懸浮物( SS)是懸浮在水中的顆粒物質,在廢水排放過程中,它們隨時間的推移容易沉降下去,在沉降過程中會出現粗顆粒在上細顆粒在下的粒徑分層現象,同時還有隨著離排放口距離的增加顆粒逐漸變細變小的趨勢。這些現象如果在采樣過程中不加以考慮的話,勢必對樣品的代表性產生影響,從而影響監測分析結果的准確性。因此,采樣位置和采樣深度的合理設定,以及防止采樣時丟失大粒徑不溶物和樣品的均勻性仍是非常重要的。
測定 SS的水樣應避免沉積或凝聚,因為一旦發生沉積和凝聚,常難以用一般手段使其恢復原狀而影響測定的准確性和精密性。在采樣時,為取得有代表性的樣品,採集 SS樣品時,必須在充分振搖的情況下迅速傾入樣品容器中,含 SS水樣應單獨定容采樣,並全部用於分析測試,避免分裝樣品和采混合樣。
注意 SS顆粒不均勻對測定結果的影響。水樣中顆粒物不均勻是造成室內分析測試時取樣量准確與否的重要因素, SS含量較高的工業廢水,分析測試所需水樣在100ml以下時,采樣容器最好使用具塞量筒或者比色管定量采樣, SS濃度很高,分析測試所需水樣在 50 ml以下時,也不能用移液管分取樣品,因為用移液管取樣易造成大顆粒 SS損失,分取樣品不能保證測定結果的代表性,必須定容采樣並將所采樣品全部用於分析測試。
多數情況下水樣會隨時間的推移而產生氫氧化物沉澱,有些樣品(如選礦廢水)會沉積在樣品容器底部,難以搖勻或者無法全部轉移出來而使水樣變得無法測定或測定結果不準確。因此,測定水中 SS必須使用新鮮水樣,采樣後應盡快完成分析測試,避免存放時間過長。水樣測試前不能加任何試劑,以免影響水樣化學成份和組成。
2 取樣量對懸浮物測定結果的影響
2.1 最小取樣量。濾料上截留過多的 SS可能夾帶過多的水份,除延長乾燥時間外,還可能造成過濾困難;濾料上 SS過少,則會增大稱量誤差。當 SS含量很低(如清潔地表水)時,所取水樣 SS重量測定值在 5.0mg以上為宜,即使取這樣數量的水樣,稱量誤差也偏大。
2.2 最大取樣量。一般水樣中,測定 SS的最佳含量為 10~100mg,無機物性質的 SS(如河流泥砂等)可多些,顆粒大,粘度高的工業廢水(如釀造、食品廢水)應小於 50 mg,但取樣體積一般也不應少於 10 ml,觀察過濾後濕基懸浮物,固體顆粒物體積應低於濾紙圓錐形上邊緣 3 cm(φ 11 cm濾紙),SS量太多,截留的水份也多,乾燥、過濾都將變得困難,延長了分析時間。
林小鳴②試驗了六組取樣量分別為 2000、1000、500、250、100、 50 ml的水樣測定 SS含量,每組試驗重復做了三次,所得總不可濾殘渣重量分析,同一重復間的渣重差在 0.6~ 2.2mg之間,據此按取樣量從 2000 ml到 50 ml順序排列,其測定值重復間的最大相對偏差分別為 2.7%, 5.1%、9.6%、 15.4%、 28.9%和 45.5%,證明取樣量是造成測定精度高低的主要因素。當偶然誤差在一定條件下存在時,如果平行樣的差值為2.2mg,即 X1-X2= 2.2mg,按《水質監測實驗室質量控制指標(試行)》中要求總懸浮物含量在 5~100mg/L時相對偏差應≤ 20%,100mg/L以上時相對偏差應≤ 15%。通過計算得出 X2≥ 4.4mg時符合相對偏差≤ 20%的要求, X2≥ 6.2 mg時符合相對偏差≤ 15%的要求。測定 SS的取樣量應在不增加工作難度和較易過濾的前提下,以其中的總不可濾殘渣在 6.2mg以上或達到 10 mg(此時的相對偏差≤ 10%)時,則可獲得較准確的監測結果。
3 測定條件對懸浮物測定結果的影響
3.1 濾器、濾料與過濾洗滌。重量法測定水中懸浮物( SS)實際上是一種條件試驗③,測試操作不復雜但測定條件要求嚴格,過濾水樣所用的濾料不同則 SS的測定結果也不同,有時結果會相差很大。測定水中 SS有多種濾料可供選擇,可根據實際條件和水樣性質選擇不同濾料和過濾方法。應注意過濾器、濾料各有利弊。中速定量濾紙法操作簡單,儀器也不復雜,但應注意隨著過濾沖洗水量的增加,會使濾紙質密度降低,濾紙失重明顯增加。濾紙使用前還須先用蒸餾水沖洗,除去可溶性物質,再烘乾至恆重,增加了工作量。如測定 SS不預先沖洗濾紙,則必須對中速定量濾紙水溶物干擾 SS測定的校正,否則在測定 SS含量低的水樣將引入很大誤差,甚至造成水樣中 SS的未檢出。孫廷春④研究了取樣量與濾紙減重的關系,當水樣取樣量在 50 ml至200ml時,濾紙平均失重為 0.58%,基本介於 0.50%至 0.60%之間,當取樣量超過200ml時,濾紙失重明顯增加,一般為濾紙重量的 0.80%左右。經蒸餾水沖洗的濾紙測定某水樣 SS含量平均為 48 mg/L,而同一水樣用未經蒸餾水洗滌的濾紙做出的結果為未檢出,經校正濾紙測定結果平均值為 54 mg/L。用中速 定量濾紙做測試水中 SS的濾料時,僅適宜 SS含量較高的水樣,低 SS水樣因過濾水量太多造成濾紙失重嚴重而不適用。
用孔徑為 0.45 um濾膜過濾水樣,時間較長,特別是粘度大的樣品,有時要過濾數小時甚至幾天,不能及時提報監測結果,在過濾洗滌時,還須注意防止灰塵污染或損失。按資料〔 5〕方法測定水中 SS,用孔徑 0.45 um濾膜做濾料抽吸過濾,對有些水樣(如海藻酸鈉生產廢水)過濾也是很困難的,且操作過程較復雜。
石棉坩堝真空抽濾法。由於石棉含有較多的雜質,必須經過特殊處理並且相當麻煩。在鋪石棉的過程中很費事,過細的石棉在真空抽濾水樣時也有穿過古氏坩堝的可能性,影響測定結果。此法操作過程繁復,效率太低,故不實用。另外,石棉也是一種較難處理的環境污染物質。
標准玻璃纖維濾片放在濾膜器上或者放在適當的古氏坩堝內真空抽濾法,據稱效果較好,但由於玻璃纖維濾片在國內很少見到,因此很少使用。
過濾水樣要防止 SS穿濾現象,某些污水對濾紙有反應,使濾紙化學成份改變,引起重量變化帶入誤差。濾料本身都會吸附一些濾液,特別是一些粘度大的樣品,有時會很嚴重,經烘乾後會增加 SS的量。為解決濾紙吸附和腐蝕問題,可採用雙紙過濾法,即用兩張恆重分別稱重的濾紙雙層過濾,烘乾恆重後分別稱重,以校正因濾紙化學成份改變或吸附濾液引入的誤差。
過濾洗滌要仔細,避免樣品損失。某些樣品具有溶解性,洗滌與否對測定結果影響很大。如果測定方法規定要洗滌就應該洗滌,因為要統一測定方法,不能因為樣品有溶解性,就有的人操作洗滌,有的不洗;有的樣品洗滌,有的樣品不洗,因為是條件試驗,要使測定結果有可比性。試樣洗滌的水量、次數在滿足測定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防止某些水溶性物質溶解。洗滌水量與次數應控制一致,提高可比性。一般每次洗滌用蒸餾水 5~ 10 ml,洗滌 2~ 3 次為宜。
3.2 烘乾溫度與時間。 SS測定是在103~105℃烘乾恆重,實際上該溫度烘乾樣品不易趕盡濾紙和試樣上的吸著水,故恆重較慢。在加熱狀態下,由於某些物質的分解、氧化,吸著水、結晶水的變化,氣體揮發以及濾紙或試樣乾燥程度的不同都會帶來正、負誤差。例如氣體,低沸點的物質,加熱即分解的物質(如重碳酸鹽),在空氣中容易氧化的物質(如脂肪酸),烘乾後帶有結晶水的物質(如硫酸鹽),還有由氫氧化物等可溶性成份生成沉澱的物質等,這些都是加熱就發生變化的物質。
在SS的測定條件中,最需注意的是乾燥溫度。在105℃時水合性強的結晶水大部分都可能保留下來,一部分重碳酸鹽放出CO2成為碳酸鹽,而有機物的逸散一般認為是極少的。烘乾 時間過長,濾紙會被烤焦,濾紙成分發生變化,引起重量的改變,廢水的腐蝕性,加劇了變化的程度。第一次烘 2小時,冷卻至室溫(冷卻時間視環境溫度和樣品多少不同,一般約需 30~ 40分鍾)稱量,再烘 1小時,冷卻、稱量直至恆重。要避免連續長時間的烘烤,這樣雖易達到恆重,操作也較簡便,但易引起正誤差或負誤差。
3.3 稱量。稱量瓶(濾紙、試樣)放入乾燥器應冷卻至室溫後及時、快速稱量。因為稱量瓶溫度過高,會引起天平橫梁臂長的變化,在溫度高的一盤有上升的氣流,使稱量結果小於真實值,隨著稱量時間的延長,後稱的溫度會逐漸降低,會使前後稱量結果不一致,造成稱量誤差。同一樣品的多次稱量,應設法使稱量瓶 +濾紙和稱量瓶 +濾紙 +試樣在烘乾、冷卻和稱量所用的時間均一致,盡量縮短稱量時間。因此,將稱量瓶編號,預測稱量瓶 +濾紙重量(稱量瓶重量已知後,濾紙重量就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波動,可預測一盒濾紙的重量),每次烘乾、冷卻後按順序稱量。乾燥器內也是一個小環境,乾燥劑也會逐漸吸收水分,由於乾燥的試樣含有吸濕性物質,乾燥的濾紙也會吸濕,應將稱量瓶閉蓋冷卻、稱量,並在稱量時動作應迅速。
測定 SS的稱量一般都較重,稱量用到的砝碼也多,質量越大的砝碼其允許誤差也越大。在稱量時,如果要變更較大克組砝碼,而稱量的試樣重量又較輕,帶進的誤差就較大。利用砝碼誤差可以相互抵消原理,同一樣品的多次稱量時,稱量瓶 +濾紙和稱量瓶 +濾紙 +試樣的稱量必須設法使用同一套(組)砝碼,並且使含試樣的稱量過程不更換質量較大的砝碼,只變動質量較小的砝碼,以減小可能存在的稱量誤差。
4 測定懸浮物的質量控制
測定水中SS也可以使用質控樣品控制被測水樣的測定條件。一般情況下,完成 SS測定的樣品都可以保存起來,作為室內分析測試的質控樣品使用。質控樣品應連同稱量瓶一起貯存於乾燥器中,由於日常測定 SS的成分性質復雜,不同成分的 SS,在相同重量、相同條件下烘乾至恆重的時間往往不一致,因此在使用質控樣時,應選擇懸浮物的量相當,成分相同的已恆重過的質控樣品。測定時,根據測定樣品的多少,選擇規定數量的質控樣,在稱量瓶里將質控樣濾紙和試樣用蒸餾水潤濕,隨機分散放入樣品中,以相同的條件烘乾、冷卻、稱量,分析樣品是否處於受控狀態下測試,比較測定結果的准確性和精密性。
重量法測定水中 SS,要嚴格按照實驗規程操作,控制實驗條件。提報監測結果時應註明分析方法,使 SS測定結果符合準確性、精密性和可比性的要求。
㈨ 有誰知道水溶性維生素的測定用什麼方法
水溶性維生素的測定 一、維生素B,的測定 維生素B1又名硫胺素、抗神經炎素,通常以游離態,或以焦磷酸酯形式存在於自然界。在酵母、米糠、麥胚、花生、黃豆以及綠色蔬菜和牛乳、蛋黃中含量較為豐富。測定維生素B1的方法有熒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目前大多採用熒光法。這里介紹熒光計法。 1.原理 硫胺素在鹼性鐵氰化鉀溶液中,能被氧化成硫色素,在紫外光照射下產生藍色熒光。在給定條件下和沒有其他熒光物質干擾時,此熒光的強度與硫色素含量成正比,即與溶液中硫胺素含量成正比.如樣品中所含雜質較多,應經過離子交換劑處理、使硫胺素與雜質分離,然後測定純化液中硫胺素的含量. 2.儀器, www.rmhot.com 熒光分光光度計。鹽基交換管。 3.試劑 ①正丁醇。 ②無水硫酸鈉。 ③澱粉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