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辨別真假翡翠
翡翠真偽辨別方法:
假皮類 此類做假的原因很多,而欺騙性也較大,其做假的原因總的來說不外乎就是將翡翠的實質蒙蓋掉,以達到欺騙的目的。而做假的方法是把一些翡翠山料的氧化層粉碎,然後用膠將其粘住。因此,質軟、有膠性、沒有細晶粒自然排列的表現是這一類的最大特點,在鑒定時應一看(觀察)二觸(手感)三敲(聽發音的虛實)四刻(松緊)五想(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假像類 原石、成品因為裂紋、黑點、殘損等問題,用製造假象分散注意力或掩蓋住,其方法多為塗黑、寫字、貼膠紙、抹泥、去皮不拋光,大件開小口或擦開一小點等。
假古類 珠寶是我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有識玉、用玉、制玉、賞玉、愛玉之風,源遠流長,發掘古玉,研究古代玉器製品工藝,對研究我國的歷史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故此,假冒行為與方法層出不窮,在鑒別時除應具備必要的珠寶知識外還需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素養,因為它也是一門考古學。
熗綠(俗稱度色)這是一種人工加染的綠色,稍不留意,就可能會與天然的綠色相混淆。這種綠色有因存放過久,或加染過程中化學試劑應用不當,而綠色往往發邪,常有閃藍發黃的感覺,俗話說「冷眼觀熗綠」,對於熗綠的鑒定,有時第一眼的感覺和印象是非常有幫助的。除此之外,認識色形的特點對於鑒定是非常重要的。
熗綠的顏色是由表到里,內淺外深,其綠色是由無數嵌入小裂綹紋內組成的,有綹處綠色深,無綹處綠色淺或無,綠色為細絲狀存在於翡翠中,這是熗綠的最大特點之一。雖然翡翠也有絲狀綠色的情況,但觀察時,可以從有綠色處無綹,綹內無綠色的表現作為區別,通過濾色鏡觀察時也可看到,熗綠在濾色鏡下會變紅,而天然品則不會。有時有的熗綠做假極好,綹紋的表現非常細微,這時就要仔細觀察或藉助於放大鏡,從那微小的螞蚱紋、蛛網紋中認識那綠色的來源。
是否熗綠,除認真仔細的觀察外,還可以通過高溫、酸浸進行鑒定,經過酸的浸泡後熗綠的綠色就會消失,在高溫下的檢驗也一樣,當然溫度不可過高,一般以鐵片不紅為限。這兩種方法都是局限性的,一般不可隨意使用。總工程師之對熗色較差的品種一眼看去相似於豆腐渣的質感。
料石 所謂料石就是一種綠色的代用品,如玻璃燒料、玉類等。這是常見的一種偽製品,大至鐲子、煙嘴,小至戒面、元珠,目前這種假冒品已不再多有,因為它極容易與翡翠區別。
料石製品雖為綠色,但卻呆板,體內常有明顯可見的氣泡,比重輕,手感明顯輕飄。斷口為碴貝殼狀,用細棍滴水珠於拋光面上,玻璃、燒料會立即散開,翡翠則不會,但塑料也不會。 真假混色 這是一種欺騙性極強、分辨較難的人為做假情況,其目的是為了增加綠色的體積或因綠色淺而在綠色部位或間斷處熗染綠色。其特點如粉綠一樣,但在鑒定時因真假混雜並存而難以斷定。
開口貼片 用無色、質地差的翡翠在開口處粘貼一片色正、質地較好、大小相同的薄片,以掩蓋內部劣質部分,鑒定時應注意開口周圍是否有異樣,有否黏合痕跡,敲擊聲音虛實。
掏心塗色 用無色、透明度好的翡翠,從中間不等角形挖一空洞至外表數毫米處,塗上綠色染料,如油漆,並用錫箔紙襯底,然後將口黏好。
這種做假的翡翠,在表現特徵上,非常近似天然的,透明度好,總給人以外淺內深的感覺是,這種表現就像在一塊玻璃的北須被人放入了一張微透明的綠紙,黏合痕跡是鑒定的主要依據。
天窗蓋帽 多以劣質翡翠為主,在一切開後見其劣質色差,便將開口做假皮掩蓋,假皮殼酷似原皮殼的顏色和質地。鑒定時注意觀察皮殼各部位的顏色、沙粒、質地的變化,有無膠合隱痕,在陽光下觀察皮殼各部位色調光澤的變化。
挖孔補洞 對原石情況不明,為了了解內部情況,先打一小孔,見質地低劣或將綠將部分取出後將孔掩蓋,其顏色、質地酷似原石,表現隱蔽。
偽造風化 質劣的翡翠或因其他原因做假皮殼後,為了掩蓋其人工痕跡,將其埋入土中數年,並在周圍放入酸或鹼等腐蝕物侵蝕,其用意是提高透肖率,增強透明度。
新玉假古 玉要指翡翠製品而言。為增加其價值而人為地在圖案、雕磨等方面盡量摹仿古人,或用煙X、火燒、人工偽殘、抹泥腐蝕等。在鑒別的時候應注意表面氧化層是否是自然氧化。
水鑒別法 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狀久不散開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偽劣貨。 手觸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涼潤滑之感。 視察法 將玉器朝向光明處,如陽光、燈光處,如果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澀的感覺。 放大鏡觀看 將選購的玉器放在放大鏡下觀看,主要是有無裂痕,無裂痕者為上乘優質玉,有裂痕者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價值亦大減,裂痕越多越明顯的,價值也就越低。
祝你好運,祝你發財,祝你幸福!
Ⅱ 怎麼鑒別翡翠手鐲的真假和優劣呢
①看顏色。看顏色是否純正、濃艷、均勻,並用聚光手電筒檢查是否有隱藏的雜色。以顏色濃艷、純正、均勻,雜質微小者為佳。翡翠中翠綠色具有較高的價位,其次為紅色、紫色。綠色中又以鮮嫩、略帶黃色調的含三分水的秧苗綠(又稱「楊淼」綠)為最佳,其次為寶石綠、江水綠、油綠,均以綠分布均勻者好。 ②觀察透明度。在強光下觀察,透明度愈高愈好。 ③聽聲音。敲擊聲清脆悅耳者為佳。 ④觀察翠性和石花。對光觀察,翡翠中有其他礦物顆粒的閃光(即翠性),並常有團塊狀白花,稱石花。兩者均以少為好。 ⑤看裂痕和黑斑。裂痕有的是原礦中存在的,也有的是加工造成的,以少為好;黑斑是翡翠中各處的黑色斑點,也以少而小為好。 ⑥看加工水平。以表面平滑、拋光好、形態正為佳。 《翡翠鑒賞小貼士》 一是要看它的質地.要選透明度較好的.翡翠的透過光照可以看到有部分霧狀或斑狀,而玻璃仿製品是沒有這些特徵的,這種仿製品做的再好也會有氣泡的. 二是翡翠硬度很高.翡翠的硬度是其它的玉石類和玻璃都無法與之相比的.翡翠是可以劃玻璃的,如果劃不出任何痕跡就值得懷疑了. 三是翡翠的比重大,掂在手上有沉重感,而玻璃仿製品就顯得輕飄飄的. 四是要看做工.最好是用4倍以上的放大鏡看. 鑒別真假 玉是中國人最喜愛的寶石,自古以來被視為吉祥之物,具有驅邪避凶的魔力。而翡翠又是玉石中最珍稀、最昂貴的品種之一。如今,用翡翠製作的各種飾品、工藝品和首飾受到中國的很多藝術收藏家和消費者的喜愛。但大數人對於翡翠都不了解,近日,鑫德翡翠金壇店向我們提供了這方面的知識,希望通過宣傳讓人們進一步了解翡翠,以便鑒別真假。 翡翠的"種"是指翡翠的結構和構造。是翡翠質量的重要標志。新「種」(也稱新坑新廠等)的翡翠,質地疏鬆,粒度較粗且粗細不均,雜質礦物含量較多,裂隙及微裂隙較發育,但不一定透明度就差,比重硬度均有下降。老「種」(也稱老坑老廠等)的翡翠,結構細膩緻密,粒度微細均勻,微小裂隙不發育,它的硬度比重最高,是質量較好的翡翠。但不一定透明度就好。新老種翡翠介於新種和老種翡翠之間,是殘積在山坡原地的翡翠,未經自然搬運或短距離自然搬運的翡翠。新種翡翠是製作翡翠B貨的原料。 翡翠的「地」的含義是翡翠的綠色部分及綠色以外部分的干凈程度與水(透明度)及色彩之間的協調程度,以「種」、「水」、「色」之間相互映襯關系。民間稱「地」為「地張」或「底障」等。翠與翠外部分要協調,如翠好必須翠及翠外部分水,要好才映襯協調,若翠很好但翠外部分水差雜質臟色多,稱「色好地差」。翠的「水」與「種」要協調,如「種」老色很好,水又好,雜質臟色少,相互襯托,強烈映襯出翡翠的情麗,潤亮及價值來。「地」的結構應細膩,色調應均勻,雜質臟色少,有一定的透明度,互相照應方能稱「地」好。好的「地」稱玻璃地,糯化地,蛋清地。不好的「地」稱石灰地,狗屎地等。水不好的翡翠稱"底干"。 翡翠的「水」是指它的透明度,也稱水頭。翡翠的水與翡翠的結構構造有關,也就是說與「種」有關。還與雜質的含量有關,那些「種」老,雜質少,粒度大小均勻,純凈度高的翡翠水就好。 翡翠的」霧「是指翡翠的皮(己風化或氧化)與翡翠內部(無風化或氧化)或稱肉之間的一種半氧化微風化的硬玉。實質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從風化殼到未風化的肉(翡翠)的一個過渡帶。霧的顏色和存在能說明翡翠內部雜質多少,「種」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壞及其內部的干凈程度等。但它不能說明其內是否有綠,與綠無關。霧分白、黃、紅、灰、黑等。如把外皮磨去,露出淡淺的白色稱白霧,說明其內雜質少「地」干凈,有一定的透度,若白霧之下有綠,就是非常純凈的翠綠,與地互相搭配價值連城。白霧也說明「種」老,一般人都喜歡賭白霧。黃霧顯示其內的鐵元素和其它元素正在漸漸氧化,但還沒有嚴重氧化。若為純凈的淡黃色的霧,顯示雜質元素少,常出現高翠,但有時因鐵離子產生的藍綠色調可能進入翡翠的晶格,也出現微偏藍綠色調的綠。紅霧說明其內所含鐵元素己嚴重氧化,可能翡翠內部出現灰「地」。黑霧主要為大量雜質元素氧化所致,顯示翡翠內部雜質多,透明度差。個別黑霧也會出現高翠,但有時水很差。並非所有翡翠均產生霧,有些玉石場所產翡翠並無霧。一般來講能產生霧的翡翠原料多產在老廠及新老廠的礦山上。 翡翠的」癬「是指翡翠表皮或內部見有黑灰黑色的斑塊、條帶等,癬的形狀大小各異,這些黑色癬的主要礦物為角閃石、蘭閃石片岩、鉻鐵礦及一些氧化物組成,因為這些黑色礦物與致色的鉻離子有親源關系,以及黑色礦物一一一癬內的鉻鐵礦源源不斷地釋放出致色鉻離子,在適當的條件下使翡翠致綠。故癬與綠關系密切。民間稱"黑隨綠走"、"癬吃綠"等。但有癬不一定有綠,有綠不一定有癬,要看癬的生成環境與時間,與癬內是否有鉻元素的存在等因素。故民間又有"死癬"與"活癬"之說。在生成翡翠的過程中及以後的多次地質運動、多次的熱液活動中,有鉻元素釋放的地質環境,可使翡翠致綠。這時不一定有癬,癬與綠關系不大。若癬與翡翠共生,有利於鉻元素釋放的地質條件、熱液活動,癬內的鉻不斷釋放致色,當地質環境改變時不利於鉻元素釋放致色時,終止致色,就會產生黑隨綠走的現象,稱活癬。生成翡翠以後,產生的"癬",沒有鉻元素釋放的地質條件產生的癬稱死"癬"。根據翡翠原料上的綠與癬,小構造與瘤,翡翠礦物與癬的穿插關系,可准確判斷活"癬"與死"癬"。癬與綠之間的關系可分,癬與綠相互包容不易分離,癬與綠逐步過渡或界域分明,綠與癬相隔一段距離、各方單獨存在的三種。有時癬旁有"松花"顯示,這指示其內有綠,但其內綠有多少、形狀實無法判斷。 在翡翠原料的表皮上,見與表皮一樣或深或淺顏色的風化、半風化沙粒呈帶狀環狀塊狀等有規律有方向性的排列現象,說明原石局部受方向性的動力變質與熱液蝕變作用的共同強烈影響,使其內部有可能使鉻元素釋放而致綠。有臍帶的地方不一定有綠,一定要有"松花"的出現,才能說明其內可能有綠。有鱗說明「種」老。蟒帶一般平行綠色的走向,綠的走向(脈)或稱綠的形狀,大多為原生裂隙充填了鉻離子而致色。 翡翠表皮隱約可見的一些像幹了的苔蘚一樣的色塊,斑塊、條帶狀物稱"松花"。是指原來翡翠原料上的綠,經風化己漸失色留下的痕跡。根據松花顏色的深淺、形狀、走向、多寡、疏密程度,可推斷其內綠色的深淺,走向,大小,形狀等。觀察時要上水於原料上仔細研究。 也稱裂綹,裂開的稱裂,復合或充填了物質的稱絡。裂綹分為原生裂綹,即與原石同時生成。後期裂綹,即成岩後生成的。原生裂綹有些已被後期熱液活動修復,有些其內充填了後期礦物。後期裂綹大多肉眼明顯可見,對翡翠原石整體性破壞很大。裂綹可分大裂綹、小綹、井字綹、細綹等。有些裂綹會把綠色條帶切斷,錯位。有些綠色條帶本身就是裂綹,後被綠色充填了的。要根據裂綹的分布頻率估計做什麼來估價。在原石上那些低凹部分就是裂綹存在的部位。 白棉是指翡翠內部見有斑塊狀、條帶狀、絲狀、波紋狀的半透明、微透明的白色礦物。白色礦物的主要成分為納長石,次為霞石,方沸石等及一些氣液態包體組成。是翡翠內的雜質物,嚴重影響翡翠的質量與美觀。它的存在將大大影響翡翠的價格。還有綠與綠之間的白棉。也可能是硬玉本身,這屬於綠色分布不均勻而造成的。 絕大多數翡翠原料均有皮,特級翡翠也有皮。翡翠的皮是翡翠原料在搬運過程中的風化作用而形成。皮的顏色有,黑、灰、黃、褐、淺黃、白等色,皮的顏色的形成是兩種地質作用的綜合,即由翡翠外部氧化作用使鐵的氫氧化物滲透到翡翠皮面的細小微裂隙中,再與表皮下正在氧化的雜質元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據皮的顏色、緻密程度、光潤度、凸凹度大致可估計出翡翠原料內部的色彩、水頭好壞、地的好壞、種的老嫩及裂結的多少。如皮上表現緻密細潤,通常顯示其內部透明度好雜質少,皮表面表現為不明顯之苔狀物,常反映顯示其內可能有綠,皮面凸凹不平粗糙者,顯示其內裂維多,質地疏鬆、水差。再如翡翠皮上顏色變化大,且有黑癬之類的條帶斑塊者,就應注意有綠出現的可能。黑皮烏砂含鐵等雜質很多,即使其內有綠,絕大多數為偏藍的綠。黃白沙皮上水後有手感細沙脫落者、一般水頭足。褐色皮稱之黃鱔皮,一般種很老,若皮細嫩並見苔辭狀及黑色條帶蓋其內水好可能有高翠。翡翠的皮學問很多,要綜合判斷估計其內情況。 翠性也稱"蒼蠅翅膀"。是翡翠的特有標志。是指組成翡翠的礦物晶面及解理面在翠面的片狀閃光。當組成翡翠的礦物顆粒粗大時,特別明顯。這就是翡翠的"翠性"。若翡翠的礦物顆粒顯微粒狀時,少見「翠性」,這是因為雙晶面.及解理太小所致。如玻璃地的翡翠肉眼難見「翠性」。 常見品種 市場中有哪些常見的翡翠品種? (1)老坑種翡翠:商業界俗稱「老坑玻璃種」,通常具玻璃光澤,其質地細膩純凈無瑕疵,顏色為純正、明亮、濃郁、均勻的翠綠色;老坑種翡翠硬玉晶粒很細,因此,憑肉眼極難見到「翠性」;老坑種翡翠在光的照射下呈半透明一透明狀,是翡翠中的上品或極品 。 (2)冰種翡翠:質地與老坑種有相似之處,無色或少色,冰種的特徵是外層表面上光澤很好,半透明至透明,清亮似冰,給人以冰清玉瑩的感覺 。若冰種翡翠中有絮花狀或斷斷續續的脈帶狀的藍顏色,則稱這樣的翡翠為「藍花冰」,是冰種翡翠中的一個常見的品種 。冰種玉料常用來製作手鐲或掛件 。無色的冰種翡翠和「藍花冰」翡翠的價值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其實際價格主要取決於人們的喜好 。冰種是中上檔或中檔層次的翡翠。 (3)水種翡翠:其玉質的結構略粗於老坑玻璃種,光澤、透明度也略低於老坑玻璃種而與冰種相似或相當 。其特點是通透如水但光澤柔和,細觀其內部結構,可見少許的「波紋」,或有少量暗裂和石紋,偶爾還可見極少的雜質、棉柳 。有行家說水種翡翠是色淡或無色的、質量稍差的老坑種翡翠。是翡翠中的中上檔、偶見上檔的一個品種 。 (4)紫羅蘭翡翠:這是一種顏色像紫羅蘭花的紫色翡翠,珠寶界又將紫羅蘭色稱為「椿」或「春色」 。具有「春色」的翡翠有高、中、低各個檔次,並非是只要是紫羅蘭,就一定值錢,一定是上品,還須結合質地、透明度、工藝製作水平等質量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翡翠上的紫色一般不深,翡翠界根據紫色色調深淺的不同,將翡翠中的紫色劃分為粉紫、茄紫和藍紫,粉紫通常質地較細,透明度較好,茄紫次之,藍紫再次之 。 (5)白底青翡翠:白底青的特點是底白如雪,綠色在白色的底子上顯得很鮮艷,白綠分明 。這一品種的翡翠極易識別:綠色在白底上呈斑狀分布,透明度差,為不透明或微透明;玉件具纖維和細粒鑲嵌結構,但以細粒結構為主;在顯微鏡下觀察(須放大30~40倍),其表面常見孔眼或凹凸不平的結構 。 該品種多為中檔翡翠,少數綠白分明、綠色艷麗且色形好,色、底非常協調的,可達中高檔品品級 。 (6)花青翡翠:顏色翠綠呈脈狀分布,極不規則;質地有粗有細,半透明 。其底色為淺綠色或其他顏色 。如淺灰色或豆青色,其結構主要為纖維和細粒一中粒結構。花青翡翠的特點是綠色不均 。有的較密集,有的較為疏落,色有深也有淺 。花青翡翠中還有一種結構只呈粒狀,水感不足,因其結構粗糙,所以透明度往往很差 。花青屬中檔或中低檔品級的翡翠。 (7)紅翡:顏色鮮紅或橙紅的翡翠,在市場中很容易見到 。紅翡的顏色是硬玉晶體生成後才形成的,系赤鐵礦浸染所致 。其特點為亮紅色或深紅色,好的紅翡色佳,具有玻璃光澤,其透明度為半透明狀,紅翡製品常為中檔或中低檔商品,但也有高檔的紅翡:色澤明麗、質地細膩、非常漂亮,是受人們喜愛的,具有吉慶色彩的翡翠。 (8)黃棕翡:顏色從黃到棕黃或褐黃的翡翠,透明程度較低 。這一系列顏色的翡翠製品在市場中隨處可見 。它們的顏色也是硬玉晶體生成後才形成,常常分布於紅色層之上,是由褐鐵礦浸染所致。在市場中,紅翡的價值高於黃翡,黃翡則高於棕黃翡,褐黃翡的價格又次之 。但也有因人的喜愛及飾品別具特色而使其價格有別於常規的情況 。 (9)豆種翡翠:簡稱豆種,是翡翠家族中的一個很常見的品種 。 (10)芙蓉種翡翠:簡稱芙蓉種,這一品種的翡翠一般為淡綠色,不含黃色調,綠得較為清澈、純正,有時其底子略帶粉紅色 。 (11)馬牙種翡翠:其質地雖然較細,但不透明,表面的光澤如同瓷器 。 (12)藕粉種翡翠:其質地細膩如同藕粉,顏色呈淺粉紫紅色(淺春色),是良好的工藝品原料 。 (13)廣片:其特點是在自然光下綠得發暗或發黑,質地較粗水頭較干 。 (14)翠絲種翡翠:這是一種質地、顏色俱佳的翡翠,在市場中屬中高檔次的玉 。 (15)金絲種:在淺底之中含有黃色的、橙黃色的色形呈條狀,絲狀平行排列且定向結構發育明顯的翡翠,除顏色與翠絲種不同外,其他特徵與翠絲種相同 。但通常金絲種翡翠的價格低於翠絲種翡翠。 (16)油青翡翠:簡稱油青種或油浸,其通透度和光澤看起來有油亮感,是市場中隨處可見的中低檔翡翠,常用其製作掛件、手鐲,也有做成戒面的 。油青種的綠色明顯不純,含有灰色、藍色的成分,因此較為沉悶,不夠鮮艷。 (17)巴山玉:「巴山玉」原石是一種晶料粗大、結構疏鬆,水干、底差的「磚頭料」,但其顏色比較豐富,有淡紫、淺綠、綠或藍灰等顏色,是一種品級較低,含有閃石、鈉長石等礦物的特殊翡翠。 (18)干白種翡翠:是質地粗、透明度不佳的白色或淺灰白色翡翠 。翡翠行家對其的評價是:種粗、水干、不潤 。此品種無色或色淺,憑肉眼即可見到晶粒間的界限,故外表結構粗糙,使用及觀賞價值低,是一個低檔次的翡翠品種。 (19)墨翠:初看黑得發亮,很容易使人誤認為是和田玉中的墨玉或其他的黑色寶玉石,但在透射光下觀察,則是呈半透明狀,且黑中透綠,特別是薄片狀的墨翠,在透射光下顏色喜人。緬甸人用「情人的影子」來形容黑色的硬玉,中國人為其取名為「墨翠」 。 (20)鐵龍生:是一種具有鮮艷綠色,但色調深淺不一,透明度差、結構疏鬆、柱狀晶體呈一定方向排列的中檔翡翠,在市場中經常可以看到 。「鐵龍生」取自緬甸語的語音,緬語「鐵龍生」之意為滿綠色 。 [編輯本段]8.翡翠的挑選與估價原則 上等品質的硬玉稱其為翡翠,色、透、勻、形、敲是一般人觀賞或評價玉石的方法,並將玉石分為:玻璃種、深色老坑、老坑、金絲、油清、豆青、花青、瓜青等。其中以玻璃種的翡翠為上品,而「水分」特高、透明度佳的又叫作「冰種」,可說是「玻璃種」中的珍品。大部份購買玉鐲的消費者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那就是商家會當你的面敲玉鐲,聽聽看其聲音是否清脆不含濁,而以清脆悠揚有迴音者為佳。這樣做即是欲證明玉石的結晶緊密質地好且無裂紋。 1.翡翠之綠:愈嬌綠的愈具價值。 2.透明度:硬玉內部結晶組織緊密的質地較好,透明度也跟著高,我們所說的「玻璃種」就是這種透明度高的硬玉,如因玉石本身含鉻豐富則形成了冰種翡翠,價值不菲且難求。 3.色勻:除了顏色嬌綠,透明度高之外,還必須色調均勻才是上品。 4.瑕疵:要注意有無裂紋、斑點等,這些瑕疵都會影響硬玉的品質。 5.形狀:大多數的翡翠戒面是橢圓蛋面形的,至於其它的形狀則有多種,形狀的好壞與美麗對玉石的價格也是有影響的。 6.雕工:雕件的佩飾其工夫的好壞與象徵的意義都對價格有影響。 7.大小、厚度:相同品質的玉石當然是以大而厚的價格較高。 8.光澤:除了上述條件外,光澤還要鮮明,不可陰暗。 綜合以上幾點,請買翡翠的朋友一定要多看多比較,購買一件翡翠是要綜合比較她的特性來評估她的價值。
Ⅲ 如何肉眼辨別翡翠真假,有什麼小竅門嗎
翡翠市場魚龍混雜,如果沒有一雙火眼金睛,很容易上當受騙。下文就將帶來火眼金睛的修煉秘籍,如若練成此功,從此你就可以去任意的翡翠市場游盪了,再也不怕買到除了a貨翡翠玉以外的東西。你就是王者了!
a貨翡翠玉鑒別(一)
觀察有沒雜質 。由於翡翠在大自然中形成,如果是A貨免不了存在一些雜質,如黑色、黃色或灰色體,而處理過的B貨雜質很少,因為被強酸腐蝕掉了。
翡翠A、B、C貨
B貨翡翠,要在順著光看的情況下,轉動翡翠,找到能清晰看到翡翠表面反光的角度,仔細觀察可以看見B貨表面有很多凹坑和麻點,是表面的硅膠經風化磨蝕剝離後形成的。另外,B貨翡翠的光澤與A貨翡翠不同,A貨翡翠結構緻密,外表散發玻璃光澤;B貨翡翠由於注膠,外表散發的是蠟狀光澤。
C貨翡翠,在對著光看的情況下,仔細看翡翠顏色的分布,常能看出顏色是順著裂隙分布的,這種顏色分布得不自然,外觀很像毛細血管,看到這種情況就可以斷定顏色不是天然存在於玉石之中的,而是從外邊進入的。另外,染的顏色沒有色根,常常是飄在翡翠的表面,顏色也「發死」、「發楞」,沒有天然顏色的靈氣。
用肉眼簡單的鑒別方法: ①水鑒別法: 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狀久不散開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就不是A貨。② 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澀的感覺。③視察法: 將玉器朝向光明處,如陽光、燈光處,如果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就是真玉。
Ⅳ 翡翠玉石怎樣辨真假
翡翠的顏色成因
純凈的硬玉礦物是無色或白色,由於致色元素的加入使其呈現各種美麗的顏色。顏色的形成是硬玉岩在長期的地質作用過程中元素相互交代的結果。它對翡翠的品質高低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白色:純凈的硬玉岩為白色,化學成分單一,為純粹的鈉鋁硅酸鹽。
綠色:翡翠的綠色是由於鉻(Cr3+)離子替代了硬玉礦物中的鋁離子(Al3+)的結果。鉻(Cr3+)離子含量越高綠色越深。鉻(Cr3+)離子含量達到極限就形成鈉鉻輝石(NaCrSi2O6)礦物,也就是不透明艷綠色的干青翡翠。如圖86為一件高檔綠色翡翠掛墜。
紅色和黃色:這種翡翠主要產於富含鐵的環境中,是次生條件下鐵的氧化物浸入所致。紅色多呈褐紅色、暗紅色或橙紅色,極少有鮮紅色。黃色也多為黃褐色和黃綠色等。這種彩色的翡翠通常稱為「翡」。優質色正的「翡」極為稀少,亦是翡翠中的上品。如圖87為紅色和黃色翡翠掛墜。
紫色:翡翠紫色的成因目前還沒有定論,一般認為Mn替代硬玉中的Al會導致紫色。如圖88中有一塊正紫色翡翠小雕件。
黑色:黑色翡翠,市場上又稱為墨翠。墨翠實際上並非黑色,多是很深的綠色。常常由綠輝石或鹼性角閃石或者次生的氧化物所致。
翡翠的人工作假
1、注膠硬玉岩仿冒翡翠:注膠硬玉岩常被稱作B貨翡翠。它是將灰、黑、乾和臟的低檔翡翠原料經過強酸、強鹼浸泡,使岩石中易溶的雜質溶解。從而使翡翠的原始結構遭到破壞,岩石變的鬆散易碎,嚴重者象淋過水的石灰。向這種鬆散的岩石中再注入環氧樹脂(或其他膠結物)進行膠結,待凝固後就可以進行切磨加工各種B貨翡翠飾品了。通過這種處理除掉了它的臟,增加了它的透明度,改變了它的光學和物理性質,使原來的綠變的鮮艷。注膠的同時還要加入顏色的硬玉岩常被稱做C貨翡翠。此兩者沒有太大的區別。國標中統稱「翡翠(處理)」。
2、注膠硬玉岩的鑒別特徵:
(1)、密度降低:由於膠結物的加入,注膠硬玉岩的密度要小於天然翡翠。膠結物越多密度越低。
(2)、折射率降低:翡翠的折射率為1.66,注膠硬玉岩折射率低於這個數字。
3)、內部出現空隙:由於強酸的腐蝕,注膠硬玉岩內部形成被膠結物填充了的空隙。敲擊注膠硬玉岩手鐲聲音發悶,不清脆。
(4)、色彩不真實:天然翡翠綠色大方自然,改色的顯得呆板混濁。改色的翡翠火燒後褪色,或變灰變黃。有機色素致色的綠色透過查洱斯濾色鏡變紅。現在,查洱斯濾色鏡對大多數改色翡翠已經不起作用。
以上方法只是現場簡易鑒別真假翡翠的方法。有些注膠硬玉岩與翡翠很難區分,即使有豐富經驗的翡翠商也有失誤的時候。要確定一件有疑問的翡翠真假最好到珠寶檢測站出檢測證書。詳細測定翡翠的折射率、吸收光譜和比重,確定其結構和礦物成分等。
3、其他翡翠仿冒品
(1)、綠色獨山玉仿冒翡翠:獨山玉產於河南省南陽市獨山。其礦物成分是黝簾石化斜長岩,色彩多樣,綠色者極象翡翠。硬度6-6.5,比重2.9;玻璃光澤,不透明或微透明。市場上常見獨山玉用做各種擺件玉雕。
和翡翠相比,獨山玉深綠色者偏藍、偏暗,淺綠色者偏黃。從光澤上看,翡翠多為油脂光澤,而獨山玉更多為玻璃光澤。獨山玉的比重比翡翠輕。獨山玉沒有蒼蠅翅的翠性。
(2)、綠色東陵玉仿冒翡翠:東陵玉又叫東陵石,是一種含鉻雲母的石英岩。淺灰綠至暗綠色,硬度7,比重2.7;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微透明或半透明。粒狀結構,塊狀構造。東陵玉多用來加工小工藝飾品。
(3)、改色石英岩仿冒翡翠:常見的馬來玉多是這種染成綠色的石英岩。其岩石礦物特徵與東陵玉相同,外觀特徵馬來玉更為鮮艷。
(4)、綠色軟玉仿冒翡翠:軟玉的結構構造和物理光學性質與翡翠極為接近。淺綠色軟玉很象翡翠。軟玉的比重2.95,比翡翠低。礦物成分主要為透閃石和陽起石。翡翠的透明度比軟玉高。
(5)、綠色瑪瑙仿冒翡翠:綠色瑪瑙比重2.60,明顯低於翡翠;隱晶質集合體,透明度高於翡翠;斷口貝殼狀,而翡翠為參差狀斷口。折射率1.535-1.539,明顯低於翡翠。常見的澳玉或叫澳洲玉為綠色玉髓,與綠色瑪瑙性質相同。純白色瑪瑙與高檔玻璃地翡翠較難區分,應謹慎辨別。
(6)、改色大理石仿冒翡翠:改成綠色的大理石有點象瓷地的翡翠。但大理石明顯的糖粒狀結構,性脆而質軟,比重2.70,遇鹽酸起泡,較易與翡翠區分。
(7)、鈉長石玉仿冒翡翠:在早期,鈉長石玉常作為低檔翡翠出售而不認為是假冒行為。鈉長石玉常出現在翡翠原生礦床的圍岩中,常與翡翠相伴產出。鈉長石玉透明度高、顆粒細膩、無翠性。
(8)綠玻璃仿冒翡翠:也有的人將綠玻璃稱作馬來玉。綠玻璃做的手鐲常見在旅遊區的市場。玻璃硬度低、比重小、人造痕跡明顯。極易與翡翠相區別。
Ⅳ 如何辨別翡翠的真假
1. 真翡翠:應該是天然產生的翡翠,須符合以下的條件:(1) 它的礦物組成,主要天然硬玉及含鈉輝石的集合體;硬玉的化學成份是NaAISi2O6。並可以含Fe、Cr。(2) 它的顏色是天然形成的。(3) 它的結構和構造,保持天然的狀態。(4) 沒有任何外在物質的加入。這種翡翠專家稱為A貨。2. 假翡翠:—冒充品 它的外表顏色和透明度,可能很像翡翠,但是它的物質組成不是硬玉有及含鈉輝石,它可能是其它天然的礦物,如染色石英岩、綠玉髓……等。也可能是人造的玻璃品等等。3. 部分假的翡翠—人工處理翡翠:它的礦物組成,是天然硬玉的集合體,也就是說,它的玉質本身是真的(天然的),但是它的顏色結構受到人工不同的處理,可分為:(1) 染色翡翠:玉質與天然翡翠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質,只是顏色不是天然形成,而是經人工染色形成的。這種翡翠,行家稱為C貨。(2) 浸酸後樹脂充填的翡翠:天然翡翠,用強酸去污後,再充填樹脂。玉質本身是天然翡翠,保留原生顏色,清除次生顏色,結構受到損害,因有了樹脂的加入,增加了它的透明度。粗看覺得很美觀,因顏色較鮮艷,仔細觀察則呈現蠟狀光澤,這種翡翠,行家稱為B貨。(3) 薄膜包裹翡翠:天然無色或淡色的翡翠,外面用鮮綠色塑料薄膜包裹,呈現鮮綠色,綠色表面純屬假象。(4) 夾層翡翠:天然無色或淡色透明度較好的翡翠。為了偽造假色,將光身戒面沿孤面分成兩半,然後將鮮綠塑料夾在中間再合在一起,使翡翠戒面呈現鮮綠色。B貨鑒定方法: 經測定漂白注膠翡翠的寶石性質,其折光率、光譜(手持光譜儀)兩項與未處理者無顯著之差異,而在比重、紫外線熒光反應、熱針反應、熱針反應測驗及高倍放大的特徵(外觀)等方面有顯著的差別,可據以檢驗漂白注膠產品,而最近開發應用於珠寶鑒定的新儀器紅外線光譜儀,價錢昂貴又需較高的技術,但最具准確性,茲分述如下(1)以純鹽酸滴一小滴在未經過的翡翠上,觀察數分鍾(約1-20分鍾),會有許多(小圓汗珠)圍著小滴處。這種反應是翡翠的結晶粒子與小裂縫及子孔隙及毛細管作用。當以同樣的方法測試漂白注膠翡翠時,則因膠料填滿了子孔隙而沒有這種(小圓汗珠)現象。注意,在乾熱的地方,尤其是在冷氣房作這種測試,因鹽酸會在你看到反應之前蒸發掉,所以必須不斷地滴鹽酸。 (2)以顯微鏡用反射光,可觀察到達表面裂縫中之填充料。光澤差的低品級玉也可能在玉片上發現白色斑;因處理時疏忽所致;在拋光表面的樣品中,有時可看到填充料的料氣泡或棉絮狀纖維物聚物聚集在透明的膠料中,偶也可在雕刻淺溝、凹陷、小坑等看到膠料殘余物。 (3)紫外線熒光反應,大部份天然未經處理翡翠對紫外線輻射沒有反應。在長波紫外線下有些則於白色處顯示淡至中度黃色,對短波紫外線則呈弱或無反應。綠色部份則均無反應。而漂白注膠翡翠均對長波紫外線產生熒光反應。而在短波紫外線照射呈晦暗或無反應。通在在長波紫外線下顯示淡至強的藍白色熒光,有時在白色地方更明顯,這種熒光大致是來自所灌注的膠料。因此,在長波紫外線下顯外藍白色到黃綠色熒光,提供了漂白注膠翡翠有用的指標。但此項檢驗必須在暗房進行,如在明亮處則無法看到熒光,且寶石之熒光反應多作參考用,必須合其它方法才能確定。當然現在很多的高級b貨,此發可能失效。 (4)敲:對翡翠品質及等級之鑒別、古有明訓六字訣:色、透、勻、形、敲、照,為玉器行業常掛在嘴邊的座右銘,其中「敲」在鑒別B貨更能派上用場。大件貨如玉手鐲用硬幣輕輕敲擊,若是天然未經處理的高檔貨則發出清脆悅耳聲音,而B貨則發出陰沈、沈悶的亞音。其理論基礎是翡翠結構內的膠料或斷裂阻斷聲波,而未處理者聲波振動無阻。 (5)紅外線光譜儀:紅外線光譜儀在研究或學術機構才有此項設備,價錢昂貴且操作不易,一般珠寶鑒定實驗室均有具備。然對鑒定翡翠是否經注膠處理,卻最具有準確性。以此儀器檢驗漂白注膠處理者,均可在中一紅外線區發現有強吸收峰約在2900cm-1處。並進一步的測佑所使用的膠(聚合物)主要的有石蠟(wax)、phthalate及opticon等三種聚合物。其中以樹脂No.224最常用C貨一般的鑒定方法是用顯微鏡放大檢查其特徵:(1)表面失去翡翠特有的粗糙面(坑坑凹凹);因被膠膜包裹而光滑(2)可看到膠膜的染色色表成細微點,點狀散生於膠膜與種玉之接合面。尤以底面之藍色表最清楚。(3)將翡翠倒翻過來,底朝天時,可看到顏色集中在玉的周圍。(4)有時可看到膠膜破損之處顯出種玉原來的顏色(如圖六)。也可以用熱針或大頭針刺破膠膜,但此法須謹慎應用。另外也可用分光儀,在紅色區觀察到一條粗的吸收光譜D貨(Dyeing Jadeite)染色處理的鑒定方法:真正精細染色品,外行人是沒辦法用肉眼辨識。必須是行家以科學的方法檢驗,加上專業知識才能鑒別。對染色做工粗糙品,可以肉眼觀察下列特徵:1.外觀顏色暗、沉悶且偏藍,因是由藍色素污著染色。2.顏色僅存在表面層,看起來』浮浮「的。3.顏色的分布是由染色的主脈紋分出細脈染色紋,如同植物主根分出側根而遍布全石。4.染色翡翠將失去光澤而呈「干」或「缺水」(不透明)。 5.顏色偏藍色不自然,即所謂邪色。6.顏色特別「整齊」像穿制服一樣,千篇一律。7.雖然染色翡翠多是單一色,但並不是說多色者就不會是染的,尤其手鐲更有可能染成綠色、紫色及紅色的三色手鐲即所謂褔、祿、壽鐲。應用標准寶石鑒定儀器檢查:1.染綠色者在查爾斯濾色鏡下呈橘紅色或粉紅色;用顯微鏡可觀察到藍色素及根系紋;用手持分光儀觀測,可測得6300A-6700A有一寬而模糊的吸收帶。2.染紫色者,在長波紫外線下呈強度到非常強度橙色熒光反應,對短波紫外線則呈弱橙色熒光反應。3.染料(色素)聚集在表面的裂縫中。
Ⅵ 怎樣用最簡單的方法辨別翡翠的真假
鑒別翡翠玉石其中又分為(一)、造型辨偽(二)、玉質、玉材辨偽(三)、紋飾辨偽(四)、風格辨偽。其來簡嘆色,沁色鑒定重在學習理解古玉長時間在各種存放環境下與所接觸的器物之間的顏色變化,實則是實物現象,它所產生的自然質變到色變。我們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於紅色漆器內,可能受紅色沁,黑漆則可能產生黑色沁,黃土內埋藏,則可能產生黃褐色沁。在強白燈光下觀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觸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綹等部位所產生的。然後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擴大滲透,嚴重的可浸透全器,這叫「滿浸(沁)」,盤玩之後顏色鮮艷,大多沁色顏色由灰白變紅。重要一點是:通常情況下,真品沁色比較單一;顏色較暗,較亂的沁色和鮮艷沁色就值得懷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觸部位,不一定有沁色。採用化學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為滿沁。也有局部沁,特點是沁色較多,火燒偽沁並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處進行的。通過強白燈光下觀察可知這一點。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綹處進行激光偽造沁色的。還有一點就是玉的存放環境乾燥或玉質緻密可以無沁。看顏色:天然翡翠顏色自然,分布不均,綠色走向延長,一般無熒光。看拋光面:天然翡翠的拋光面細膩、光滑,呈帶油脂的強玻璃光澤,如果在拋光面上仔細觀察,通常可見到花斑一樣的變斑晶交織結構,一般情況下,同一塊翡翠的斑晶顆粒大小均勻;同時可見微透明至不透明的白色纖維狀晶體,俗稱「石花」。聽聲音:輕輕敲打天然翡翠,發出的是一種清脆悅耳之聲,如果是人工處理品則發出低沉悶啞的聲音。此外,由於翡翠密度大,用手掂時,有打手的感覺;翡翠的托水性很強,在上面滴水,水珠突起較高。同時,有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價格較高的珠寶玉石時,要選擇正規、有知名度的首飾店或較大型、信譽好的商場選購。還要記得向商家索要寫有「CMA」標志的珠寶玉石鑒定證書,通常,每件較為珍貴的珠寶玉石都有一份證書,確定所購珠寶玉石與證書相符,證書上均附有照片。上等玉滋潤、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溫潤的感覺。真假的主要鑒別方法是藉助放大鏡或顯微鏡,可看到玉的內部呈纖維交織結構,粒度細;而人造玻璃無結構,可以看出氣泡。也可在玉不顯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動的必是假玉,刻不動的才是真玉。常言「黃金有價玉無價」。由於上品的和田玉日趨稀少,每公斤可達數萬至十幾萬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羅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數千元,所以有人將此來混充和田玉。這些玉與和田玉的礦物質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澤較灰暗、不柔和,時間長久會更加黯淡。老玉和新玉可從兩個方面來鑒別,老玉的表面有一層氧化的玉皮,俗稱「包漿」,似秋梨的皮,與玉的天然色有明顯的區別,而新玉是沒有的。再可從雕刻的題材來看,古代玉是等級、權利的象徵,以神話的花鳥、人物為多,如龍、鳳等。而新的一般是吉祥題材為多。自古以來玉便與中華文化結下不解之緣。人們對玉石的愛好,不僅僅在於它是一種晶瑩剔透、色彩艷麗、令人賞心悅目的飾物,因為玉石具有財富效應,是一種硬通貨,具有較大的升值潛力。在寶石學中人們又把它分為兩個大類:玉和狹義的玉石。屬於玉的只有兩種,即翡翠(也稱硬玉)和軟玉,按顏色的不同:又分白玉,白玉、碧玉、墨玉,其他如瑪瑙、卡髓、岫玉、綠松石、青金石等等則均屬於一般的玉石。而最重要的,選購翡翠和軟玉都存在三個層次的鑒別問題。是不是真的翡翠或軟玉要知道在當今的市場上存在有大量的貌似翡翠和軟玉的仿冒品。其中有一些是物質組成完全不同於翡翠和軟玉,但外觀卻有一些相似的天然代用品,如可用於冒充翡翠的澳玉、鈉長石玉(俗稱水沫子)、烏蘭翠馬玉等等;可用於冒充白玉的京白玉、阿富汗白玉、漢白玉等等。這些替代品雖然外貌與真品十分相似,也具有一定的自身價值,但或是由於其品質不及真品,或是由於其在自然界的產量相對豐富,因此它們在市場價格上不能與真品相比,若把它當作天然翡翠或白玉買回去,自然是要吃虧上當。在仿冒中還有一些是完全人工仿製的,如用綠色玻璃仿製的用來冒充翡翠等辨別人工美化的玉石所謂的「B貨翡翠和C貨翡翠」,這兩種翡翠其材質都是真正的天然翡翠,只不過其原始材質相對較差,為了提高它的觀賞性和飾性,人們對它們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美化處理。其中B貨翡翠是把一些原來透明度較低、色澤偏暗的翡翠,用強酸進行清洗,使某些雜質被洗掉,達到提高透明度和使色澤更艷麗的目的。但這樣一來,翡翠的強度受到損傷,就需要在真空條件下把樹脂類固化劑注入翡翠中,以提高它的強度。所以B貨實際上就酸洗性注膠翡翠。這種翡翠盡管具有十分良好的觀賞性和裝飾性,但畢竟其強度受到損害,具有不耐久的缺陷,所以在價格上自然不能與真正的完全天然的A貨翡翠相比。C貨翡翠是更低檔的翡翠,它本來沒有美麗的顏色,現在看到的顏色是後來人工染上去的,所以它具有更低的價格。白玉在這個問題上要比翡翠單純一些。常見的是給它做上局部的糖色(類似赤糖的褐色),以冒充價格更高子料白玉。玉石品質的優劣好環這是一個更加復雜的課題,涉及若干個評價因素。首先是顏色,對翡翠來說以純正的翠綠色為好,綠色越接近濃、正、陽、勻的要求,價值也越高,而白玉則以潔白如羊脂為優。此外還要看它們明度的好壞;質地結構是否緻密細膩;有無雜質瑕疵和裂紋,以及這些雜質、裂紋的大小多少,�塹奈:Τ潭?還要看它們的塊度大小;更要看它們做工的好,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是不是古代遺留下來的文物等等。由於上述這些因素的差別,兩塊同樣大小的完全天然的翡翠或白玉在價格上也會有天壤之別。其實,避免上當受騙最好的辦法,是你在購買玉石時,要求商家提供權威構對該玉石的鑒定證書。如果沒有,那麼你應該要求他在發票上清楚並詳細地寫明所購商品的正確名稱。這樣在你購後,若請鑒定部門進行鑒定,發現與所購的商品名稱不符,可以向商家退貨索賠。如果發票寫得含糊不清,比如籠統地寫上「玉器」兩字,那麼即使你鑒定下來不是你想買的天然A貨翡翠或白玉,而是B貨或C貨翡翠,甚至是岫玉或其他玉石,商家也會振振有詞地說他沒有欺騙你,因為該商品確實用玉石製成的玉器,這時你只好吃啞巴虧了。
Ⅶ 如何鑒別老翡翠的真偽
我們辨識古玉之真贗,一般是從「形、工、沁、漿、質、韻」等六個方面,綜合考察、辯證判斷,對翡翠當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