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檢測自己的身體是酸性還是鹼性
酸鹼體質是什麼?
酸鹼體質學說認為:人體體液的pH值應處於7.35~7.45 的弱鹼狀態才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數人由於生活習A及環境的影響,體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們的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被稱為酸性體質。
目前這個理論已被證實為謠言,「人體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羅伯特·歐·楊被美國法庭判處賠償1.05億美元,並承認「酸鹼體質理論」是個騙局。
為什麼這個理論被否定?
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會產生酸性代謝物和鹼性代謝物,人體中有三個系統能夠進行酸鹼調節,使酸鹼度穩定在一定范圍之內。
體液能夠平衡酸鹼,腎臟可以使多餘的有機酸隨尿液排出,呼吸也會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因此,人體體質不可能呈酸性。
雖然在醫學臨床中確實有發生酸中毒的情況,但並不是因「酸」而起,而是由於某些葯物或疾病誘發了酸中毒現象的發生。
『貳』 如何測試人體酸鹼度
科學家已經研究出了人體細胞處於最佳運作狀態時的體液平均酸鹼度應該是7.4,屬於弱鹼性的體液環境。人體細胞在這樣一個弱鹼性的環境中最具備活力和最有生命力.人體正常PH為7.35-7.45,可以通過飲食調節PH,減少疾病的產生. 有資料顯示有醫學方法可正確測試人體PH,是通過測試血液得知的,但本人到市級人民醫院(三級甲等)咨詢過,沒有測試人體酸鹼度的檢測項目,答復我說那隻是書上的說法,實際中沒有測試人體的酸鹼度。 也有網友說可通過測試口腔液,尿液測試得知,但這些是間接的方法,並不正確,應是通過直接測試人體血液的PH才比較正確。 你的這個問題一般不好解決,如果很容易解決的話男女的比例哪還會平衡啊。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強酸性蛋黃、乳酪、白糖、西點、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中酸性火腿、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弱酸性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等。 弱鹼性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鹼性蘿卜干、大豆、胡蘿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檸檬、菠菜等。 強鹼性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天然綠藻類 。自己看看吧。
『叄』 如果是白血病怎麼能檢查出來
血常規檢查1、血象: 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數減少。白細胞總數多少不一,一般在20.0~50.0×109/L,少數高於100×109或低於10.0×109/L。半數以上的病人周圍血象中見到大量(有時高達90%)異常原始白細胞。血細胞化學染色方法可確定急性白血病的類型,約45%的病例有染色體異常,其中包括單倍體、超二倍體和各種標記染色體。
骨髓檢查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躍,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以白血病細胞為主。骨髓中原始細胞>6%為可疑,超過30%診斷較肯定,原始細胞+早(幼)細胞≥50%可確診。全骨髓中,紅系及巨核細胞高度減少。在血象和骨髓象不足以證實急性白血病時,可應用淋巴結穿刺液塗片和特異性皮損印片檢查找到相應的白血病細結合病理印片,有助於診斷。
3、細胞遺傳學檢查:這項白血病的檢查需要抽吸2毫升左右的骨髓,用以了解白血病細胞的本質與染色體有無異常。伴有染色體異常的白血病往往比沒有染色體異常的白血病預後差。這是最主要的白血病的檢查方法。
4、血液生化檢查:①末端脫氧核苷轉移酶(TDT):在ALL時活性增高,而在ANLL中無活性。②鹼性磷酸酶(AKP):在ALL時明顯,AML明顯降低。③乳酸脫氫酶(LDH):ALL時明顯增高。另外血清尿酸濃度增高,尿內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細胞毒yao物治療時更甚。
5、染色體檢查:Ph』染色體見於90%以上慢粒病人。Ph』染色體被認為是慢粒多能幹細胞的腫瘤性標志,少數慢粒病人Ph』染色體為陰性,根據有無Ph』染色體可將慢粒為Ph』陽性和Ph』陰性兩大類,前者預後優於後者。
白血病檢查還有超聲、CT、MRI等輔助檢查,多用於檢測白血病受累器官病灶情況,是白血病治療並發症的主要指標,以上四項檢查在白血病的整個治療期間應該重復檢測,用於評估治療效果與監測白血病的發展,避免白血病惡化。
石家莊紅十字智魁專業治療白血病。
『肆』 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的身體是酸性還是鹼性,聽說得癌症的人都是酸性的身體
身體是酸性的人,尿出的尿液呈現深黃色,如果是鹼性的體質,尿液呈現
很淡
的淺黃色。也可以用試紙測試,一般正常人的酸鹼度是7.3左右,如果早晨檢驗唾液(或尿液)如果低於7以下,就是
酸性體質
,如果高於7.5就是
鹼性體質
。
『伍』 如何檢測自己身體是酸性還是鹼性
酸性體質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身體的影響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酸性不很強時,反應出來的是亞健康狀態,進一步酸化,就會出現各種疾病。這幾乎是所有內源性慢性疾病的患病原因。比如,癌症病人的體液都是酸性的,病情越重,酸性越強。因為癌細胞只能在酸性體液和缺氧的條件下,才會瘋狂的生長,形成腫瘤。糖尿病人、痛風病人、心血管病病人的體液都是酸性的。所以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同理,疾病的治療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酸性體質。 什麼是酸性體質 正常人的體液平均PH值是7.0——7.4,為中性或弱鹼性。低於這個平均值,就是酸性體質。 如何判斷自己是酸性體質第一種辦法是自我感覺,如果長期體力不支、容易疲勞、形容憔悴或有其他亞健康特徵,無疑說明你的體液在酸化。第二種辦法是用PH試紙檢測。最簡單的是連續三天清晨空腹檢測唾液,如PH平均值小於7.0即為酸性體質。需要說明的是,血液的PH值波動范圍極小,為7.35-7.45。小於7.35即為酸性,小於7.0,表明病情極為嚴重。 食物酸鹼一覽表 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甜點、白糖、金槍魚、比目魚。 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 弱酸性食品: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魚、巧克力、空心粉、蔥。 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柑橘類、柿子、黃瓜、胡蘿卜。 中鹼性食品:大豆、蕃茄、 香蕉、草莓、蛋白、梅干、檸檬、菠菜等。 弱鹼性食品:紅豆、蘋果、甘藍菜、豆腐、捲心菜、油菜、梨、馬鈴薯。 大部分人對食物酸鹼性的認識十分模糊,認為吃起來酸酸的檸檬就是酸性的。其實,食物的酸鹼性不是用簡單的味覺來判定的。所謂食物的酸鹼性,是指食物中的無機鹽屬於酸性還是屬於鹼性。食物的酸鹼性取決於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鉀、鈉、鈣、鎂、鐵進入人體之後呈現的是鹼性反應;磷、氯、硫進入人體之後則呈現酸性。鹼性食物主要分為: 一、蔬菜、水果類; 二、海藻類; 三、堅果類; 四、發過芽的谷類、豆類。要避免或減少以下酸性食物的攝取:一、澱粉類;二、動物性食物;三、甜食;四、精製加工食品(如白麵包等); 五、油炸食物或奶油類; 六、豆類(如花生等)
『陸』 什麼是腫瘤四項檢查
血清腫瘤四項標志物(AFP,CEA,r-GT,ALP),聯合檢測多種腫瘤標志物明顯提高了腫瘤診斷的敏感性。尤其對肝、膽、胰腺腫瘤及肺癌、乳腺癌、胃癌、大腸癌等消化道腫瘤診斷靈敏度高。同時,對惡性腫瘤患者的病情進行持續、有效、動態監測與復查,利於早期發現腫瘤的復發、轉移傾向,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和可靠的依據。
即CEA癌胚抗原---,CA199糖類抗原----胰腺癌、膽管癌或其他消化道腫瘤,AFP甲胎蛋白----AFP可以在大約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鹼性磷酸酶---乳腺癌、肺癌、卵巢癌、骨細胞瘤、骨肉瘤等,ALP---鹼性磷酸酶增高時,提示可能有肝臟轉移
望採納
『柒』 檢測某種細胞因子在腫瘤組織中的表達情況需要同時做pcr跟western blot 嗎
大鼠灌注取腦;用途:;1.用於常規HE染色,免疫組化分析;2.冰凍切片可以不做腦組織固定;3.不可用於westernblot和PCR;4.如果觀察腦組織的缺血、損傷或其它病變時,不作;原理:;心臟灌流術能夠快速沖凈血液並在動物死亡前進行組織;必要性:;1.腦組織較軟,且細胞成分不易保留,腦組織是較易;2.經前固定後,取腦操作時,可減少腦組織損傷;3.腦內血液
大鼠灌注取腦
用途:
用於常規HE染色,免疫組化分析。
2.冰凍切片可以不做腦組織固定。
3.不可用於western blot和PCR。
4.如果觀察腦組織的缺血、損傷或其它病變時,不作灌注固定,而是在取出腦組織後作固定,將大大影響效果。
原理:
心臟灌流術能夠快速沖凈血液並在動物死亡前進行組織的前固定,避免了組織的自溶現象,是腦組織切片觀察的常用方法。多聚甲醛使組織蛋白發生交聯,以保持蛋白的原位和表面結構不變,從而能使其對應的抗體准確檢測其表達位置和量。
必要性:
1.腦組織較軟,且細胞成分不易保留,腦組織是較易軟化的組織之一,血供也較為豐富,所以最好是在取腦組織前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
2.經前固定後,取腦操作時,可減少腦組織損傷。
3.腦內血液都在,HE染色後,可去除紅細胞背景影響。
大鼠灌注取腦標准操作規程(SOP):
流程:
1) 麻醉 2)開胸 3)心臟左心室穿針,剪開右心耳 4)生理鹽水沖水 5)4%多基甲醛固定 6)取腦 7)保存或切片.
具體過程:
大鼠經深度麻醉後,固定於自製的木板上,置於解剖盤中,開胸暴露並游離出心臟,經左心室插入灌流針並固定, 切開右心耳,先灌注冰凍無菌生理鹽水(4℃)XmL,直到肝和肺臟顏色轉白及右心房流出液澄清,後再灌注冰凍(4℃)4%多聚甲醛XmL,斷頭取腦,多聚甲醛浸泡固定24小時。
Tips:
1.多聚甲醛的配置:
一般方法為:4%多聚甲醛PBS緩沖液配法:稱取40g PFA溶於裝有500mlDEPC水的玻璃容器(燒杯或燒瓶)中,持續加熱磁力攪拌至60~65℃,使成乳白色懸液。用1.0mol/L的NaOH值至7.4,使呈清亮狀(滴加),再加入約500ml PBS,充分混勻(在冰浴或冷水浴中),可再檢測一下pH,過濾後定容至1000ml,室溫或4℃保存備用。
簡便方法:先配好PBS,稱好相應的多聚甲醛,37℃水浴或溫箱密封放置2天,就能全溶。若是很急,55℃水浴一天,期間不時震盪。注意,4%的多聚甲醛需臨用前配製,配製後需過濾去除小的雜質,避免心臟灌流時造成栓塞影響灌流效果。
2.製作灌注裝置,用兩瓶塑料包裝的輸液瓶裝灌注液。同時配好輸液器備用。
3.10%水合氯醛按4mL/100g的劑量腹腔麻醉動物。
4.沿兩側肋弓剪開皮膚,打開腹腔,用一血管鉗夾持劍突並向上提拉,用彎剪在膈肌與胸骨柄相連處剪一小口,造成人工氣胸,然後向兩側順延,剪斷膈肌及肋骨,夾持劍突的血管鉗將劍突連帶胸廓上翻固定,充分暴露心臟,直視下穿刺針左心室心尖處,用血管鉗固定。
5.快速滴注生理鹽水(室溫),同時剪開右心耳。約注入100~150mL,至流出液體血色較淺基本澄清,停止灌注。肝臟、眼珠、爪子迅速變白是排液的有效觀察指標。
6.繼續用4%多聚甲醛灌流250ml固定。
7.後固定:灌流後的腦組織置於4%PFA置4度冰箱內進行後固定,時間>2h,過夜最好。
補充:
還有一種省時省劑的方法。
夾閉腹主動脈:只灌註上肢及頭腦,固定的好又快,又省試劑。先灌注生理鹽水約100ml,見到老鼠兩前肢及兩肺變白可改灌注多聚甲醛。多聚甲醛用100ml以下即可。
灌注成功的標志:剛開始灌注時老鼠前肢劇烈抽動(下肢不抽動證明腹主動脈夾閉完全);前肢及頸部僵硬;所灌注的腦組織白而硬。
『捌』 癌細胞周圍的ph值是多少
6.5到6.9
『玖』 怎樣測驗身體體液酸鹼性
酸性體質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身體的影響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酸性不很強時,反應出來的是亞健康狀態,進一步酸化,就會出現各種疾病。這幾乎是所有內源性慢性疾病的患病原因。比如,癌症病人的體液都是酸性的,病情越重,酸性越強。因為癌細胞只能在酸性體液和缺氧的條件下,才會瘋狂的生長,形成腫瘤。糖尿病人、痛風病人、心血管病病人的體液都是酸性的。所以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同理,疾病的治療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酸性體質。
什麼是酸性體質
人的身體構成中約有70%是水分,成為體液。體液含有各種人體不可缺少的離子、化合物以及代謝物。生命活動的大多數生化反應都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
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占體液的2/3)和細胞外液(占體液1/3)。細胞外液包括血液、淋巴液、組織液、腦脊液和各種分泌液(如唾液、尿液、眼淚、汗液、胃液、精液、宮頸液等)。
正常人的體液平均PH值是7.0——7.4,為中性或弱鹼性。低於這個平均值,就是酸性體質。
如何判斷自己是酸性體質
第一種辦法是自我感覺,如果長期體力不支、容易疲勞、形容憔悴或有其他亞健康特徵,無疑說明你的體液在酸化。
第二種辦法是用PH試紙檢測。最簡單的是連續三天清晨空腹檢測唾液,如PH平均值小於7.0即為酸性體質。
需要說明的是,血液的PH值波動范圍極小,為7.35-7.45。小於7.35即為酸性,小於7.0,表明病情極為嚴重。
形成酸性體質主要有三個因素:第一,代謝因素。人體體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產生的代謝物是酸性的。第二,飲食因素。絕大多數人的日常飲食都是酸性食物為多,如肉類、蛋類、奶類、酒類、碳酸飲料類等等,這些食物消化後在體內留下硫、氮、磷、氯等酸性物質,在體內形成酸根,這是導致酸性體質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三,環境因素。大環境的被污染同樣影響著體內小環境,破壞了體內酸鹼平衡體系,加速了體液的酸化
『拾』 什麼是ph值,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PH值是酸鹼度的意思。
人體酸鹼度
編輯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酸鹼度是指溶液的酸鹼性強弱程度,一般用PH值來表示。pH值7為中性。 體液,英文Body fluid 或者 Bodily fluid,簡單的說就是身體內的液體,不管人或者是動物都有體液,人體的體液占人體體重的65%以上。ph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適度
目錄
1簡介
▪ 正常范圍
▪ 人酸鹼度
2酸鹼體質
▪ 目的
▪ 駁斥
1簡介編輯
酸鹼度是指溶液的酸鹼性強弱程度,一般用PH值來表示。pH值<7為酸性,pH值=7為中性,pH值>7為鹼性。
體液,英文Body fluid 或者 Bodily fluid,簡單的說就是身體內的液體,不管人或者是動物都有體液,人體的體液占人體體重的65%以上。
人的體液和其他任何液體一樣,都有酸鹼之分。人體的酸鹼度(PH值)是以0—14的數字來表示的。PH是「potential Hydrogen」的縮寫,是表示人體中H的濃度。數字越小,代表酸性越強。7是中性的,大於7是鹼性的,數字越大表示鹼性越大。
高的PH值,說明有較高的吸引H能力。低PH值時,說明有較少的吸引H的能力。人體組織的正常PH值應是在7—7.4。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血液的PH值始終要保持一個較穩定的狀態,如果血液PH值下降0.2,給機體的輸氧量就會減少69.4%,造成整個機體組織缺氧。
正常范圍
血液
7.35~7.45
骨髓液
7.30~7.50
唾液
6.50~7.50
胃液
0.80~1.50
十二指腸液
4.20~8.20
糞便
4.60~8.40
尿液
4.80~8.40
膽汁
7.10~8.50
胰液
8.00~8.30
人酸鹼度
人體由75兆個細胞組成,而細胞就生存於我們的體液中。人體細胞天生在鹼性的體液環境中運作,但也不斷地產生酸,排出酸。細胞在運作過程中會產生酸,但這些是弱酸,是有機酸,與酸性食物產生的酸不同,它們會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由肺部排出。可是,酸性食物所產生的酸是較強的酸(硫酸、磷酸等),會威脅到人體的健康。有充分的科學證據顯示,健康人體的體液大部分才是鹼性的,PH值都在7.0以上。當然在上表也看到那些PH值變化較大的體液,是那些在體內滯留時間比較長的體液。這說明什麼?說明細胞面對各種壓力或食物不得不作出的反應。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尿液PH值會出現從酸性4.8到鹼性8.4的相差甚大的PH值指數呢?什麼又是細胞出自必然的反應呢?
人體細胞在鹼性的體液環境中運作,而產生弱酸。這種弱酸很容易由肺部排出,不會對人造成傷害,這就是細胞對酸的必然的反應。正如人在激烈運動時呼吸加快,氣喘吁吁,就是為了加快把運動所產生的酸排出體外。
人體內酸的第二來源就是酸性食物。前面已經介紹過,一般人的飲食75%~90%都是酸性食物。有些食物好像不是酸性的,但是殘留物,也就是它們所產生的灰則是酸性的。久而久之,你的身體就會偏向酸性。這些大量的酸性物質必須先經體內的緩沖系統中和,再由腎排出。在這個中和排除過程中,將會消耗大量的礦物質。如果這些酸不經中和,在經過消化道或排泄系統時就會灼傷敏感組織。譬如,有的人小便時會感到疼痛或灼熱,為什麼?其實這就是人體的「內在智慧」最聰明的警告:你身體內負責中和酸的礦物質已經入不敷出了,此時身體必須作出調整,才能滿足生命運動的基本需要,因而也就顧不得你的疼痛感了。所以此時,你必須補充含礦物質的食物,加強鹼性資源,否則,情況會更加惡化。為了加強鹼性資源,最好的方式是從植物中攝取礦物質。植物中的礦物質是有機形態的,進入體內,與機體的親和力決定了機體對它的吸收和利用程度。而礦物質補充劑和一般的食鹽,都不是補充礦物質的最好來源。
機體用來作為緩沖體系中和酸的主要礦物質鈉(當然最好不是食鹽中的鈉,而是蔬菜、水果中的鈉)。讓我們來想像:將鹼性資源當作家中的錢罐子。當我們使用這些錢時,如果一下子倒出來,錢罐子馬上就空了;如果每天用一點,那麼可以用長一些的日子。但是根本的問題是,我們必須要不斷地將錢幣放進去,否則,錢終究會使用殆盡的。
2酸鹼體質編輯
網路中關於「酸鹼體質」的健康知識很多。在宣傳「酸鹼體質」理論的通俗讀物中,一本叫做的《找對病源,鹼回命》書可謂集大成者。
在此書開頭一章寫道:「人在一生下來的時候,身體大多屬於健康的弱鹼性環境,但在後天的各種壞習慣的影響下,身體會逐漸變酸,而身體逐漸變酸的直接後果就是滋生各種各樣的疾病……當人體的pH數值處於7—7.35之間時,屬於弱鹼性體質,此時容易受到有小病痛或某些疾病的干擾;當人體的pH數值處於6.9-7之間,屬於強酸性體質,此時人極容易患上如癌症之類的重大疾病。」
所謂壞習慣,就是不注意攝入鹼性食物、熬夜等。書中還提出:「通過研究表明,有超過70%的疾病和人體的酸性化有關,而那些致命的高危疾病患者,有超過90%的人屬於酸性體質。」作者列舉了感冒、精神不振、風濕、皮膚病、氣管炎、骨質疏鬆、糖尿病、高血壓等幾乎所有常見疾病,聲稱這都是酸性體質的表現。
目的
傳播人體「酸鹼體質說」最大的動力來自於利益,這一「理論」反復被提起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推銷自己的商品。農夫山泉,螺旋藻等商品都炒作過自身的「弱鹼性」,聲稱通過飲用或服用就可以平衡體內的酸鹼性。事實上,食物區分酸鹼性毫無意義,人體體液的酸鹼度也不會因為某種食品發生明顯的改變。
駁斥
不同食物的pH值各有不同。可以看出,無論食物本身的酸鹼度如何,均衡膳食、平衡搭配才更有益於健康。
1.不同體液有不同酸鹼度 無一能直接等同於體質酸鹼性
人體體液有很多種,細胞內液、細胞外液(血液、組織液和淋巴液)、分泌的各種消化液(如唾液、胃酸、腸液、膽汁等)、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等都屬於體液。不同體液各有各的酸鹼度,且相差很大。胃酸的pH值在1到2之間,而血液的pH值可以達到7.45。即便是同一種體液,由於環境的不同,自身酸鹼度也會存在一定的浮動范圍。例如正常的尿液pH值就在5.0到7.0之間,其酸鹼度會受到所吃食物的影響,吃肉、蛋、奶時,pH值會偏低一些;吃蔬菜、水果則會相對偏高一些。但尿液的酸鹼度是腎臟「調節」的結果,而且作為被隔離在膀胱中的排泄物,不會影響到人體的機能。
2.科學上沒有「體質酸鹼性」這一說法
以某一種體液在某一時刻的酸鹼度來衡量所謂體質的酸鹼性是不科學的。「酸鹼體質說」傳播過程中,將體液或等同於血液、或等同於尿液、或等同於唾液或不加區分籠統地稱為人體體液,是典型的偽科學言論。國際上常規的人體環境檢測方法主要從靜脈血、尿液、體內鹼貯備和二氧化碳結合率四個方面進行測試,單憑pH值來看人體的酸鹼性同樣不科學。
3.食物酸鹼性劃分是偽科學,同一種食物會分別產生酸、鹼性代謝
「酸鹼體質說」會簡單地將食物區分為「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劃分理由是根據食物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對體液酸鹼度的影響。但實際上一種食物往往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它們經過消化、吸收、代謝之後也會產生多種不同化學性質的代謝產物。這些產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鹼性,還有很多呈中性。隨意指定一種代謝產物來認定原來食物的酸鹼性屬於想當然,這樣的劃分方式有時會自相矛盾,導致同一種食物既被認為是「酸性食物」又被認為是「鹼性食物」, 難以自圓其說。
4.人體內酸鹼永遠處於平衡狀態,無法通過飲食調節
事實上,人體的消化系統、排泄系統和呼吸系統都都能夠精密地控制酸鹼平衡,同時血液中有各類緩沖物質,它們組成了身體內部的酸鹼緩沖系統。在正常人體內,酸和鹼是永遠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比如不論是什麼食物,吃到胃裡都會變成酸性的,因為胃酸是含0.2—0.4%鹽酸的強酸。當食物從胃進入腸道,又會被鹼性的腸液影響,變成鹼性的。酸鹼度不同的食物無法改變人體體液的酸鹼度。
5.所謂的「鹼性食品」能保健並非因為其「鹼性」
被「酸鹼體質說」推崇的蔬菜、水果等「鹼性食品」,之所以對一些慢性疾病有預防作用,主要是因為它們產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而不是所謂鹼性的作用。如果按照「酸鹼體質說」的飲食觀念,糾正「酸性體質」靠每天引用蘇打水就可以解決問題,完全不用大費周折去吃各種「鹼性食品」——事實上,即便是蘇打水對人體體液酸鹼度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健康的飲食應該是均衡的飲食,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素的食物都應該適量地合理地攝取,而不必在意什麼酸鹼性。
6.人體的酸鹼度與疾病發生無關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酸鹼失衡並不容易發生。一味追求人體環境的鹼性反而不可取,很多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環境都是偏鹼性的,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門氏菌。偽科學在傳播過程中常常加入一些誇大其詞的元素,比如酸性體質易致癌的傳言,使得人們本著寧可信其有的心理,放鬆對謠言的戒備,從而大行其道。
7.腫瘤有眾多誘發因素,唯獨不包括「體液變酸」
(1)人體消化系統不同部位的pH值各有不同。
「酸性體質導致腫瘤」是「酸鹼體質說」經常提到的一個觀點,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腫瘤有很多種,每種腫瘤的誘發因素都不同,公認的致癌因素很多,到目前為止,醫學上並沒有人體酸鹼性和腫瘤誘因有關的這個說法。腫瘤是各種綜合因素導致的結果,不是一個酸性食物就能誘發的。
(2)腫瘤可能導致身體周邊微環境變酸,但反之不成立
並不是「酸性體質」這個「惡因」誘發了腫瘤。而需要將因果對倒過來,腫瘤的生長會導致實體瘤周邊的微環境變酸。科學研究發現,實體腫瘤周圍微環境的pH值的確比正常組織和器官要低。這是因為腫瘤細胞在在生長過程中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使得腫瘤組織周邊的組織液pH值降低。此外腫瘤對體液酸鹼度的影響只局限於腫瘤組織周邊的微環境,尚無科學證據表明實體腫瘤會導致整個身體的體液都「變酸」。
(3)其他酸鹼中毒多由疾病導致,非因體液過酸過鹼致病
健康人的血液pH值在7.35到7.45之間。當血液pH值低於7.35,已經屬於酸中毒了,是需要治療的嚴重疾病。酸中毒一般是某種疾病的並發症,病因也復雜多樣。比如代謝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熱、腹 瀉、腸瘺、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則可由腦膜炎、血栓、脊髓灰質炎、支氣管哮喘以及廣泛性肺疾病引起。
反之,如果血液的PH值高於7.45,則是鹼中毒,同樣是需要治療的嚴重疾病。所以並不是「鹼性體質」就是好的。酸鹼中毒多由疾病導致,而非因為體液過酸過鹼導致疾病,也不可能通過進食普通食物改變體液的酸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