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6 01:33:59

『壹』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與對策教育論文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與對策教育論文

1、要在以多媒體和網路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實施課程教學活動。

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後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

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讓學生知識重構。

從上面的定義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將對課程的各個組成部分產生影響和作用,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主要是針對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存在的割裂和對立問題,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互動性雙向整合,實現了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變,來促進師生民主合作的課程與教學組織方式的實現,及以人為本學習的新型課程與教學活動樣式的發展。

2、清楚整合的目標

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自主地制定、執行學習計劃,學會控制整個學習過程,並對學習進行自我評估。

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如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對信息內容的選擇和理解能力等。

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如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現的學習,學會利用網路通訊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

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整合並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它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突出學生「主體」的地位。

3、在整合的是實踐中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

整合必須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在此過程中是以建構主義理論作為指導的。之所以強調建構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是因為基礎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任何合作,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育。而建構主義理論是當代一種較新的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對我國教育界的現狀特別有針對性,對於我國學校課堂的傳統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是極大的挑戰;它可以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

4、整合應該是雙向互動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雙向的整合,並不是僅僅把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就可以,還要把信息技術的思想應用到教學中,學科本身也應該在某些方面來適應信息技術。例如,某些高中數學課程中出現了「演算法」的學習,就是雙向互動的好的嘗試。

5、重視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

這里的培訓內容不僅僅包括信息技術的知識、技能,還包括信息素養。教師和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有助於整合的順利實施。

總之,在整合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和誤區,對這些問題和誤區認識是否清晰、理解是否深刻將會影響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成敗。因此,只有及時發現整合過程中的問題,仔細分析原因,總結經驗,發現不足,並做進一步的實踐,這樣,整合才能慢慢前進。

結束語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了便利和好處,但是其中的問題和誤區仍是大量存在的。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這些不足,對整合做進一步的探究,爭取達到正確有效的課程整合。正確有效的整合必然會給課堂教學帶來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上的革命性的變化,為我國的教育發展做出貢獻。

;

『貳』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哪些常見的問題

結合實際列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出現的常見問題(三種以上),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1、學生主體性不強,教師仍為主導.學習效果不好
這種情況表明,備課很不科學,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每節課的時間是固定的,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任務.
3、嘩眾取寵,偏離教學的本質.
發生這種情況,我認為一是課件的設計太花哨,注重感官欣賞而忽視教學效果,有嘩眾取寵的感覺.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教師的引導不是很成功,就像放風箏一樣,注重放,卻沒注重收,這樣教學任務很難完成,還不如沒有信息技術介入,反而更實在一些,教學在於效果,而不是表演.
4、不能濫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多依賴信息技術,不管教學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更不顧信息技術的出現時機是否恰當,學生用於觀看屏幕的時間過長,用於獨立探究、閱讀、實踐的時間太短.
5、不能孤軍奮戰
近幾年來,寬頻、校園網鋪天蓋地,而面對優越的條件,有些人思想認識還不到位,仍舊「不走陽關道,只走獨木橋」,對課程整合理解片面,認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多數是信息技術老師的事,因為信息技術老師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殊不知「眾人劃漿,開大船」,需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信息技術老師可以提供技術上的服務,其他學科的老師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務,這樣才能將整合課上得有聲有色.
6、不能只有公開課、評優課才注重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要達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實現的,有的老師只在要求上整合課、公開課時才想到整合,放著信息技術的優越條件不利用,仍舊「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師,認為自己在從教的多年沒有整合,效果也不錯,殊不知現在提倡的是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使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可以為教學注入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
7、一味依賴信息技術
有的老師發現了一個「好」網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術的課程和相關資源.結合自己所需,找到並下載了一門課程設計以及整合技術的工作表.該單元的工作有兩個技術整合活動:找到並列出有關知識信息網站列表;
8、不重實效,嘩眾取寵
有的老師認為,越是採用高級的技術軟體,就越能體現教學的先進性;教學課件越是新穎,所用圖片、動畫和音響越多,就越能體現信息技術的作用;或者,有老師認為,在教學中使用的技術手段越多,就越能體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力度.在這種誤解下,許多老師大力開發「精品課件」,以便在公開課上「亮相」一回,結果卻導致了學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術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濫用各種技術手段,使得課堂教學變成了新型技術裝置的展覽會.
9、缺乏掌控能力,課堂失控
在許多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於課堂上出現的突發性技術問題束手無策;或者不能對學生的教學進行有效地引導.例如,在讓學生分組完成學習任務時,往往是由一、二個「小能人」包攬一切,其他同學無所事事.又如,在讓學生用技術分組展示學習作品時,各小組通常只關注自己的展示內容,而對其他小組的展示內容一無所知或漠不關心.
10、「作秀」嫌疑太大
目前,盡管有許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公開課,然而它在實際學科教學中卻應用得很少.許多整合行為只是為展示需要而設,沒有深入到日常教學中.公開課「作秀」的背後蘊藏著教學改革面臨的實際困擾:許多一線教師表示,考試的壓力迫使學校和教師傾向於採取填鴨式的口授式教學,而無暇顧及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實踐.這是因為,盡管信息技術對教學效果有促進作用,但當採用技術時,許多教學內容都無法在原先規定的教學課時內完成,即定的教學任務無法落實.在單一課時或課堂教學中,一些精心設計的整合技術的教學活動難以展開.此外,並不是所有的學科內容都適合於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如果強行使用信息技術來開展所有內容的教學,反而適得其反,加重了師生的負擔,效果又不明顯.

『叄』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有哪些常見問題

結合實際列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出現的常見問題(三種以上),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1、學生主體性不強,教師仍為主導。學習效果不好 這種情況表明,備課很不科學,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每節課的時間是固定的,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任務。 3、嘩眾取寵,偏離教學的本質。 發生這種情況,我認為一是課件的設計太花哨,注重感官欣賞而忽視教學效果,有嘩眾取寵的感覺。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教師的引導不是很成功,就像放風箏一樣,注重放,卻沒注重收,這樣教學任務很難完成,還不如沒有信息技術介入,反而更實在一些,教學在於效果,而不是表演。 4、不能濫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多依賴信息技術,不管教學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更不顧信息技術的出現時機是否恰當,學生用於觀看屏幕的時間過長,用於獨立探究、閱讀、實踐的時間太短。 5、不能孤軍奮戰 近幾年來,寬頻、校園網鋪天蓋地,而面對優越的條件,有些人思想認識還不到位,仍舊「不走陽關道,只走獨木橋」,對課程整合理解片面,認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多數是信息技術老師的事,因為信息技術老師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殊不知「眾人劃漿,開大船」,需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信息技術老師可以提供技術上的服務,其他學科的老師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務,這樣才能將整合課上得有聲有色。 6、不能只有公開課、評優課才注重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要達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實現的,有的老師只在要求上整合課、公開課時才想到整合,放著信息技術的優越條件不利用,仍舊「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師,認為自己在從教的多年沒有整合,效果也不錯,殊不知現在提倡的是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使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可以為教學注入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 7、一味依賴信息技術 有的老師發現了一個「好」網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術的課程和相關資源。結合自己所需,找到並下載了一門課程設計以及整合技術的工作表。該單元的工作有兩個技術整合活動:找到並列出有關知識信息網站列表; 8、不重實效,嘩眾取寵 有的老師認為,越是採用高級的技術軟體,就越能體現教學的先進性;教學課件越是新穎,所用圖片、動畫和音響越多,就越能體現信息技術的作用;或者,有老師認為,在教學中使用的技術手段越多,就越能體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力度。在這種誤解下,許多老師大力開發「精品課件」,以便在公開課上「亮相」一回,結果卻導致了學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術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濫用各種技術手段,使得課堂教學變成了新型技術裝置的展覽會。 9、缺乏掌控能力,課堂失控 在許多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於課堂上出現的突發性技術問題束手無策;或者不能對學生的教學進行有效地引導。例如,在讓學生分組完成學習任務時,往往是由一、二個「小能人」包攬一切,其他同學無所事事。又如,在讓學生用技術分組展示學習作品時,各小組通常只關注自己的展示內容,而對其他小組的展示內容一無所知或漠不關心。 10、「作秀」嫌疑太大 目前,盡管有許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公開課,然而它在實際學科教學中卻應用得很少。許多整合行為只是為展示需要而設,沒有深入到日常教學中。公開課「作秀」的背後蘊藏著教學改革面臨的實際困擾:許多一線教師表示,考試的壓力迫使學校和教師傾向於採取填鴨式的口授式教學,而無暇顧及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實踐。這是因為,盡管信息技術對教學效果有促進作用,但當採用技術時,許多教學內容都無法在原先規定的教學課時內完成,即定的教學任務無法落實。在單一課時或課堂教學中,一些精心設計的整合技術的教學活動難以展開。此外,並不是所有的學科內容都適合於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如果強行使用信息技術來開展所有內容的教學,反而適得其反,加重了師生的負擔,效果又不明顯.

『肆』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在廣大中小學教師中(乃至整個教育界)仍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種種片面甚至是錯誤的認識,尚未明確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內涵及方法。目前,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主要存在以下四大誤區。
對技術應用的誤區
誤區一:技術排斥觀。部分人認為目前以中國教育的現行體制及經濟現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根本無法實現,從保護學生、保證教學進度角度看是不宜採用的。
誤區二:唯技術主義,過度依賴技術支持。很多人認為,如果一堂課沒有用到多媒體課件、網路等就不是一堂好課。也有人認為,使用的技術越先進越好。
誤區三:重精品型課件,輕實用型課件。目前很多學校都存在這樣一個現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去准備一個精品課件參加評選活動,而活動一結束就不再使用,對課堂上使用的實用型課件則開發不夠。
誤區四:關注課件,過多地展示多媒體,忽視教學過程。很多教師認為必須把課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較亮麗,但這往往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對學生的觀察產生干擾,不利於看清問題的本質。
教學方法與教學思想上的誤區
誤區一:在教學方法上重視演示現象、傳授知識,忽視揭示過程、培養能力。在多媒體與網路技術的信息技術環境下,應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精心合理地設計教學設計方案;注重對學生認知方法的培養等。
誤區二:錯誤地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媒體與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活動更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有些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理解有偏差,認為學習過程中盡可能讓學生多說多做就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過度弱化教師的作用,過度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的優勢沒有發揮,教學任務完不成;
(2)分組學習是教學中教師常用的一種方式,但很多隻停留在形式上,存在小組任務目標不明晰,小組成員分工不明確等問題,從而導致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
(3)忽視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導致了學習參與度較弱的學生游離在課堂之外,產生了兩極分化的現象。
誤區三: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定位為教學情景的創設者,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指導者,學習工具運用的幫助者,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意義建構的促進者。
對教學資源應用的誤區
誤區一:對網路資源過分信賴,忽視其他教學資源。
誤區二:為使用網路而使用網路,忽視教學目標和效果。
誤區三:過分重視助「教」的資源建設,忽視助「學」的資源建設。
誤區四:重視物質資源,忽視人力資源。
對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誤區
誤區一:校園網建設重形式,輕效果。校園網的建設和應用缺乏全面考慮,造成資源浪費;只重視硬體建設,忽視軟體與應用建設,配套的軟體與資源不足已經嚴重製約了硬體的有效使用。
誤區二:建設資源的比例嚴重失調,忽視教師培訓。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是影響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擁有大批掌握先進教育科學理論並能將其應用到現代信息技術中去的教育工作者,是搞好信息化教育的關鍵。
誤區三:以信息技術課程為核心。很多人錯誤認為,教育信息化就是買計算機、上信息技術課,只是純粹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能。而應將信息技術融入各學科教學中,師生通過利用信息技術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伍』 學校在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師不能主動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目前,部分教師特別是落後地區的教師還是採用粉筆加黑板式的傳統教學方式,缺乏現代教育意識和教育改革的熱情,改革意識不強,使用多媒體計算機及其教學軟體的能力很有限,不能很好地將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方式融入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還未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重要意義和所產生的影響。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經常碰到這樣的事情,學校組織公開課,我們的老師才用現代教育方法來完成公開課,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根本看不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二、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不足。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目前中小學教育技術應用的熱點問題。但許多教師對教育技術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即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通常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分為三種形式,即: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這種認識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技術在在中小學的廣泛應用,但事實上作為解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存在問題的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容不僅僅局限於這三種形式。
三、缺乏高質量的計算機教學軟體。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教學軟體,但其中真正適合且效果好的並不多。有相當一部分教學軟體在應試教育觀念驅動下,比較強調書本知識,出現了書本搬家或電子練習冊的現象。這種教學軟體很明顯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容和作用狹隘化了。
四、硬體條件達不到要求。現在很多的學校都配備了機房,但是有的學校並沒有精心管理,只是當作擺設放在那裡,完全起不到計算機教學的作用。有的學校機房還沒有連接到網際網路,這樣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就受到影響。甚至有的學校機房設備陳舊老化或缺少必要的維修,無法正常使用。這樣現有的學校條件也就無形中使普通教師與計算機在心理上產生了疏離,因此,在一些中小學教師心目中,總認為計算機是高新技術,雖近在眼前,卻距離很遙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學習和使用計算機這一現代教學媒體的積極性。

『陸』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通過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創造生動的信息化學習環境,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及利用信息技術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提高認識,深刻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義和作用
我們要深刻認識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扎實推進素質教育中的意義和作用,增強課程整合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將極大地豐富教育資源和適時更新各類知識,不僅有利於擴大課堂教學信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生活的質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提高辦學效益的根本途徑。
三、構建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的基本出發點,構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真正意義上整合的關鍵措施。由於信息技術是作為教和學的工具,因而教學模式必須建立在"任務驅動性"的課程整合理念上,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構建現代化的教學模式。
1.構建以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技能和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新模式。信息技術課程並不能是簡單地為了學習信息技術本身,還要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教師在任務設計時要靈活創新,對於相同的知識點,在完成所要求的學科目標的前提下,要根據不同的學校環境、教師特長和社會背景等創設不同的情景任務進行教學,不能拘泥於教材或參考書所提供的材料。

『柒』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中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一)、承認教育環節的繼承性
新的教學模式與新的教學方法都是依賴於一定的基礎與條件產生的,沒有憑空出現的。就教學環節而言,舊有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中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可以成為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構件,甚至可以相對獨立地嵌入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對此必須有選擇地加以繼承、改造和利用,決不能喜新厭舊,貽誤教學。決不能無條件地廢棄課堂教學中的導言、小結、過渡、板書等有效環節,要學會古為今用,發揮新舊教育技術在整合課中的合力作用。
(二)、承認教育環節的發展性
伴隨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誕生,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環節在不斷發展。從私塾口授到班級授課,從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到網路多媒體教室,從一般啟發式教學到自主探究式學習,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紛紛發生著改變。以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學環節的演進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教育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必須承認教育環節的發展性,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大力優化教學環節。
(三)、承認教育環節的兼容性
教育環節既有繼承性,又有發展性,由此使得新舊教育環節具有兼容性。換句話說,舊教育環節可以滲透到新教育環節之中,新教育環節包容舊教育環節成分。新舊教育環節的兼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形式是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有效地利用了這一形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教學中,在班級授課形式下,傳統的目標教學與整合課任務驅動教學打包,傳統的課堂分組教學與整合課小組信息交互連接,傳統的課本劇表演與整合課記者采訪、角色扮演融合,由此推動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這些都很好地體現了教學組織形式的兼容。
2、教育技術應用。教育技術涵蓋的范圍很廣,從時間上可分為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育技術。從技術手段上可分為人工技術與電化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中教育技術的應用重點是信息技術,必須指出,任何技術都是為目的服務的。因此,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時,還應力求博採眾長,為我所用,為實現教學目標所用。
3、教學內容呈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尤其是網路環境下的整合課, 徹底改變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這對於有些學科來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些學科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改變後,其教學效果未必比傳統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教學效果好。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不能一概而論,應根據不同學生、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容和不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教師切不可囿於一種方式,並因此在教學策略上喪失主動。
4、教學信息交互。課堂教學信息交互也是一項系統工程。信息交互的形式應是多向的,師生之間的交互,生生之間的交互,人機之間的交互等等。信息也是豐富多彩的,計算機視頻是信息,音頻是信息,教師的語言教學、課堂板書等都是信息。因之,在進行課堂教學信息交互過程中,要使信息交互形式靈活多變,內容豐富多彩,由此活躍課堂氣氛,強化信息發現、採集、優選、分類、綜合、查錯、排序檢索、組織表達、存儲變換、控制傳輸、有效利用的系統信息能力。
5、用好評價杠桿。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心理起著極其重要的調節作用。適當的評價只需片言只語,就能撥動學生的心弦,矯正學生的不良心態(如嫉妒、悔恨等),激發和保持學生向上的心理(如自尊、求進等)。在大力提倡賞識教育的今天,很多老師給學生的課堂評語格外注重誇獎,唯恐照顧不到學生的自尊,語言褒揚、物質刺激,可謂煞費苦心。但這正好犯了矯枉過正的毛病。與以往老師對學生極盡挖苦諷刺之能事相較同樣具有危害性。
教師對學生的評語必須科學、適度。當學生回答問題出現差錯時,教師不能諷刺挖苦,使學生感到冷落和屈辱,但也不能迴避學生回答問題中的過錯,知錯不糾,無異於以訛傳訛,誤人子弟。教師應在熱情鼓勵的同時敢於訂正錯誤,引導學生走上尋找正確答案之路。在這一過程中,傳統評價中的「勘誤」與現代評價中的「激賞」相融合,以教師富有藝術性的教學語言為媒介,調整學生心態,穩定學生情緒。目前,很多年輕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表揚,不注意引導的傾向是值得警惕的。
(四)、為提高教學質量而整合
任何教學改革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與滿足人才培養需求,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終極目的也不例外。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師生角色轉變以及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的轉變,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科水平與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離開了這一目標,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之船勢必迷失航向。
因此,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核心目標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千方百計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中各關鍵環節的整合必須始終不渝地緊緊圍繞這一核心目標進行,惟其如此,才能保證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在正確的軌道上健康發展。

『捌』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化課堂教學

方法有如下: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1、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教學,不是被動地納入,而是主動地適應課程的發展,並與其和諧自然地融為一體。作為課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條件,它的飛速發展,必須引起一場學習的革命,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營造學習環境,完善教學模式,變革評價方法。讓課堂更精彩。

2、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融為一體。正因為信息技術既可以豐富視聽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為具體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圖像、聲音、文字與時代氣息為一體,教師使用這一媒體,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讓自己的課堂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整合中作為重要工具的信息技術,可以提高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知識的分割和學科間的隔離,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識體系統一聯結起來。這種整合是一種和諧,一重互動,而不等於混合,它強調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其基本特徵是它具有學科的交叉性和立足於能力的培養。

二、優化課堂教學:

1、信息技術簡單地應用於教學,而應該創設主動學習的情景,創造條件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習者強大的認知工具,最終達到信息技術改善學習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2、信息技術與其主體是課程,而並非是信息技術。教學中不能為運用信息技術而使用信息技術,甚至不惜犧牲課程目標的實現為代價,應以課程目標為根本出發點,以改善學習者的學習為目的,選擇適用的信息技術。

3、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更新,既要繼承、發揚優秀的傳統經驗,又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和創新精神。在整合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學習管理,加強課外輔導,重視學科基本素養的培養。在使用傳統教學手段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時候,不能否定傳統教學方式,生硬地使用信息技術。

4、信息化時代的教師必須有更高的素質。對教材的處理、學生的特點、教法的變革要能准確把握,同時,要積極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即獲取、選擇、加工信息的能力,由於信息的單一化轉變為多元化,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自由選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樣可能會使部分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使課堂無法調控,完不成教學任務,導致學生成績兩極分化。

5、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中,切忌好高騖遠,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既要勇於創新探索,又要善於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既要學習了解信息技術,又要深刻認識學科教學的真諦。

6、說明: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但整合不等於混合,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並了解學科教學的需求。在整合過程中,教師要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

(2)現代學習理論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教與學的層面上,每一種理論都具有其正確性的一面。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沒有一種理論具有普適性,無論哪一個理論都不能替代其它理論而成為惟一的指導理論。

(3)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對需要機械地記憶知識或具有操練和訓練教學目標的學習中突顯出來。

(4)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作用,則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控制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5)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給學生提供建構理解所需要的環境和廣闊的建構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式地學習。如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適當的內容重復,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通過信息技術設置情景,讓學生便於意義建構。

(8)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但整合不等於混合,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並了解學科教學的需求。在整合過程中,教師要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

2、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實施多樣性、多元化和多層次的整合策略。對於學習類型和思維類型不同的人來說,他們所處的學習環境和所選擇的學習方法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如有的學生不能主動地對外來信息進行加工,喜歡有人際交流的學習環境,需要明確的指導和講授。

『玖』 如何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運用技術

時代在變遷,也使得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也必須具備信息處理能力。世界上的各個國家也在不同程度上重視著對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教育。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也必將會加快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普及作用。校園網內蘊含著大量的網路資源,且每位在校同學都可以免費使用或者是以較低的費用進行使用,因而還是比較經濟的。利用校園網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會使得整合更加的方便、可靠、經濟和實用。
一、信息技術與教學改革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在現代社會里,計算機網路是傳遞信息的一種主要技術,信息技術對教育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漸漸認識到信息技術給教學改革所帶來的契機。從上世紀80 年代起,廣大教師們已經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此外,人們也越來越注
意到,信息技術帶來的絕不僅是教學手段的改變,更是對教學模式、教學理論帶來的變化。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社會的客觀需要性也使得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必須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因此,新的課程內容設置及教學方式等都必須要將信息技術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給考慮進去。基於信息技術的教學改革,需要以信息技術作為基礎,對教學體系進行改革,使得教學內容、方法、形式以及目標等都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些改變將會反映在組織形式、教育學制、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專業設置等方方面面,這一系列的改變都是具有深遠意義的。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含義及實際意義
「整合」的含義不是簡單的將課程與信息技術進行疊加。實際上,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的真正含義就是在課程的教學和學習活動中使用信息技術,以便能夠以更高的質量來完成相應的課程目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整合」是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的有機成分。為了更好的進行整合,教師在備課時要在明白教學需求的基礎上,找出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完成課程目標。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方法就目前形勢來看,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存在著三個問題:其一,老師的計算機水平還不夠高,更別說將計算機應用於教學了;其二,還未找到通過計算機來舉辦課程整合活動的途徑;其三,沒有足夠的教學資源,且老師也缺乏適當的工具型軟體。
為應對上述幾個問題,可採用如下方法:
①為了提高老師們的計算機水平,可以在全校老師中展開計算機培訓課程,提高老師們的計算機理論知識水平和將計算機應用於教學中的水平;
②結合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學校應當要積極建立好各門課程的教學資源庫,以便為老師教學提供充分的教學資源。為了建立好資源庫,應當首先要進行素材收集,由於每門課程的素材不一樣,所以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將所收集到的素材依據課程性質進行分類,最後就可以建立教學資源庫了。為建好資源庫,應當遵循幾個原則:其一,建立資源庫的目的就是促使教師能夠更好的完成課程目標,所以必須要保證資源庫不與教學目的相悖;其二,資源庫必須要實用,並且適用於各門課程的教學和學生的自學;其三,所建立的資源庫必須要及時的更新,人對知識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因此資源庫中的教學資源必須要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要不斷地更新和充實資源庫,以便滿足全校師生的需求;其四,要對資源庫進行管理,否則資源利用率會很低,甚至可能會導致教
學資源的損毀和流失。
四、校園網的優越性及如何利用校園網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校園網是指能夠為全校師生提供教學資源、科研資源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寬頻多媒體網路。因此,校園網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等提供了先進的信息化教學平台。此外,在校園網上還可以運行多媒體教室的軟體開發平台、教室的備課系統、教學資料庫和考試資料庫等。因此,校園網內蘊含了豐富的
網路資源和教學資源。
1. 通過校園網的資源共享這一基本功能為課程的整合提供技術上的支撐校園網上有很多的教學資源庫,而這些庫里的豐富的信
息資源是可以被全校的老師所利用的。為了使這些信息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要做到能夠使所有的老師們都能夠共享這些信息資源,從而可使校園網上的資源能夠分工協作。有兩種共享模式可供選擇:
①類別型共享模式
因為信息的文件類型、目標形式、運行平台和創作方式等不盡相同,使得不同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特徵。因此,可以將資料庫中不同的信息資源按照其所具有的不同的特徵分類別進行處理,即把不同的信息資源以文件的形式放到不同的子目錄中去,這樣做也方便用戶搜索某一特定類別的信息資源。
②雙庫並存共享模式
這一共享模式是針對前一種共享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出的。類別型共享模式的精髓就是對信息進行歸類並按類別存儲下來,但實際中的信息資源是很多的,因此僅按照類別進行搜索是很費事的。採用應用和類別雙庫並存的共享方式就可以彌補類別型共享模式的不足。此種共享模式的主要思想就是在建立信息資源庫時,同時建立應用和類別這兩個資料庫。
2. 通過校園網開發積件,並以組合平台的方式實現課程的整合所謂「積件」,就是指將各門課程的內容分解為獨立的知識點(這種知識點就是積件),然後再將這些知識點存儲在資源庫中。由於實際中的教學課件存在局限性,積件便應運而生。總而言之,積件是一種教學軟體模式。 3. 利用校園網使得整合更加完美利用校園網,不僅可以鏈接到本校的資源庫,還可以鏈接到其他學校的資源庫,甚至是可以直接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校園網可以與其他學校的資源庫進行互訪,各個學校之間的資源可以共享,取長補短,這更是增加了可獲得的信息資源量,使得課程的整合更加的完美。
五、結論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必定會推動現代教育的發展,學生們的自學能力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也必定會大大提高。因此如何進行課程的整合是很關鍵的問題。如今各個學校也基本有了自己的校園網,通過校園網可以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也同時促進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參考文獻
[1]李旭然.淺談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J].青春歲月
[2]王永剛.運用校園網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科技創新
與應用
[3] 喻玲玲,鍾志賢.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誤區及其
對策探析[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作者簡介:顧建華 女 1972.10出生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 副教授 從事計算機應用方面的教學。
本文來自201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項研究課題:基於校園網環境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研究。目前,全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各個學校安裝了完備的現代教育設備。教育教學活動越來越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它能夠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靜止的內容動態化,以便於學生獲取准確深刻的直觀感知,從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但也從認識上存在一定的誤區。作用:
一、利用電教媒體可以更好地激發與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利用電教媒體來展示最新的科技動態,可以將文字、圖像、色彩、聲、樂融合在一起,來展示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展示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以便調動學生的探索熱情,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二、利用電教媒體可以突出物質變化的過程,探索變化的規律化學雖說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但中學實驗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實驗儀器、設備和葯品的限制,顯示出一定的局限性。有了電教媒體的技術,我們就可以使變化過程由「微觀」變為「宏觀」,由「抽象」變為「形象」,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物質變化規律的可尋性,以加深學生對物質變化規律的理解。例如:我們所做的麵粉的爆炸實驗,利用電教媒體的技術我們可以使這樣的爆炸由原來的一秒鍾變為一分鍾,讓其變化過程慢慢地展示在我們的面前,這樣可使學生自己去對實驗中物質的變化規律進行歸納總結,也加深了學生對爆炸這種特殊現象發生條件的理解。
三、利用電教媒體的技術可以突破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教科書中每章節都有若干個教學難點。如何解決這些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難點也是教學的任務之一。我們如能藉助於電教媒體的技術,將這些難點通過實物形象地展示出來。例如在講原子結構時,可以將原子的結構圖製作成動畫形式來展示,為何原子不顯電性?當得、失電子時,又為何變成帶電的微粒?帶何種電荷?離子化合物形成過程如何?這些本來微觀世界的知識在我們藉助於電教媒體的技術使它們成為「宏觀世界」,通過運動展示,可使學生更清晰地掌握電子在這些知識中的重要作用。
四、利用電教媒體的技術可以優化課堂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把很大一部分時間用在板書上,節奏慢,課堂容量小的不足。利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同時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能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增大課堂容量,提前編課件,把必需的板書和習題提前寫好,上課時只需輕輕一點即可達到效果。又可反復再現知識綱點及網路結構,這樣既可節省時間,又
可把更多的時間用來提高學生的能力,或輔導學生,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提高了學習效果。
五、利用電教媒體的技術模擬演示實驗,可以優化實驗,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部分,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課堂上教師做的演示實驗,只有講台前面幾排的學生才看得清楚實驗現象,後面很多學
生都看不清楚。若採用電教媒體,可放大很多倍並能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實驗現象,增強實驗的可見度,強化實驗的演示
效果,從而達到完成教學的目的。
六、弊端及誤區:
1. 僅追求它的「外在美」,忽視它的「內在美」,忽視對教學的干擾. 一些課件背景五顏六色,學生無法看清字幕;
課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樂,似乎是活躍課堂氣氛,實際上是擾亂了學生思維. 化學課必須實在,落到實處,不能只講究
華麗的外表.
2. 重視課堂的「教」,忽視與學生的互動和情感交流.學生上課就會象看電影一樣,只看屏幕,不看老師. 使雙邊的活動更少. 有的化學課件把教案搬上屏幕,以「電子板書」代替「黑板板書」,上課教師只需點擊滑鼠,對其它教
學手段置之不理,使課堂由「人灌」變成「機灌」這些只是簡單應用了計算機的演示功能,教師成了播放員,學生成了
觀眾.
3. 過分追求快節奏
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固然可以節省教師作圖、板書時間,加快課堂節奏,增加課堂知識點,但有時欲速則不達. 當學生正在思考這一頁的問題時,屏幕已經顯示到下一頁的內容. 或者當學生正在解題過程中,屏幕上巳經顯示出標准答
案——解題思路、步驟、結果,反而使學生可能會放棄自己
的思考,不利於學生的獨立思考。
總之,恰當的應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信息量,又優化了教學過程,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效果,但要注意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存在的不足。

『拾』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哪些常見的問題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教育面向現代化不可阻擋的趨勢。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和學校教育信息化環境的形成與不斷完善,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都將利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教學中,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是,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教師不能主動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目前,部分教師特別是蘇北等較落後地區的教師還是採用粉筆加黑板式的傳統教學方式,缺乏現代教育意識和教育改革的熱情,改革意識不強,使用多媒體計算機及其教學軟體的能力很有限,不能很好地將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方式融入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還未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重要意義和所產生的影響。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經常碰到這樣的事情,學校組織公開課,我們的老師才用現代教育方法來完成公開課,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根本看不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二、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不足。「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目前中小學教育技術應用的熱點問題。但許多教師對教育技術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即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通常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分為三種形式,即: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這種認識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技術在在中小學的廣泛應用,但事實上作為解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存在問題的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容不僅僅局限於這三種形式。 三、缺乏高質量的計算機教學軟體。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教學軟體,但其中真正適合且效果好的並不多。有相當一部分教學軟體在應試教育觀念驅動下,比較強調書本知識,出現了「書本搬家」或「電子練習冊」的現象。這種教學軟體很明顯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容和作用狹隘化了。 四、硬體條件達不到要求。現在很多的學校都配備了機房,但是有的學校並沒有精心管理,只是當作擺設放在那裡,完全起不到計算機教學的作用。有的學校機房還沒有連接到網際網路,這樣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就受到影響。甚至有的學校機房設備陳舊老化或缺少必要的維修,無法正常使用。這樣現有的學校條件也就無形中使普通教師與計算機在心理上產生了疏離,因此,在一些中小學教師心目中,總認為計算機是高新技術,雖近在眼前,卻距離很遙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學習和使用計算機這一現代教學媒體的積極性。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同步微信方法 瀏覽:69
邊際效用論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48
pcb掉金的檢測方法 瀏覽:510
鑒別銀元袁大頭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02
磚頭的使用方法 瀏覽:485
320125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469
簡述綜合管廊常用的施工方法 瀏覽:416
大葉將軍菜的食用方法 瀏覽:945
怎麼止腹瀉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249
哪裡有治療扁平苔蘚方法 瀏覽:888
木屑發酵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36
登山手杖使用方法 瀏覽:7
血癌治療方法 瀏覽:482
如何睡前長高的方法 瀏覽:115
山西黃芪食用方法 瀏覽:748
蘋果7鎖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9
車載檯面板連接方法 瀏覽:207
工程退場費計算方法 瀏覽:861
風痹治療方法 瀏覽:62
乒乓球在家自己訓練方法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