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玉石的鑒別方法
顏色純正自然,手感沉重,敲擊聲清脆的玉是好玉。顏色十分艷麗,手感輕飄飄的,敲擊聲沉悶的玉可能是假玉石。玉的鑒別還可以看透明度與其結構,比如和田玉呈半透明狀,具有棉絮狀的獨特結構。
玉的種類很多,但無論是什麼玉石,顏色純正自然的才是好玉,而染色玉石的顏色會顯得十分艷麗,且浮於表面,不夠自然。同時,很多天然玉石的硬度都比較大,用普通的小刀去刮不會留下痕跡。
用手去掂重量,天然玉石通常手感沉重,有壓手的感覺,包括常見的翡翠、和田玉都是如此,而那些假的玉石就是輕飄飄的。還可以看透明度,每種玉石都有其特性,比如和田玉是半透明的,能透光但是看不大清,不能透光的那就不是和田玉。
不同玉石也有其獨特的結構,同樣以和田玉為例,其棉絮狀的結構可以通過強光手電筒或者放大鏡觀察到,結構看不出來的就是假玉石。另外鑒別玉可以聽聲音,用硬物輕敲,天然玉石能發出清脆的響聲,而假玉石很沉悶。
B. 玉石的鑒別方法
玉石鑒別可以看色澤外觀,品質好的玉石色澤亮,其表面非常光滑,而品質較差的玉石色澤暗沉,十分粗糙。其次,在強光下玉石無法看到打磨痕跡,而仿製品則可以看見許多線條狀、片狀的物質。玉石的表面非常的光滑,顏色溫潤,光澤度也很好,品質較差的玉石表面則非常粗糙,沒有光澤感。--引自拍玉網
利用陽光可以鑒定真假。玉石是一種天然礦物質,經過大自然上萬年鬼斧神工打磨成為稀有奢侈品,所以天然玉石身上有天然的味道,在陽光下看不到任何的打磨面及打磨痕跡,無論人工技術多麼高超終究會留下人為痕跡,內部多呈線條狀、片狀,表面還可以看到打磨痕跡,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發達,造假技術也在不斷提高,這種方法鑒定適合一般品質玉石,高端人工玉石同樣看不到任何打磨面。
用手輕輕敲擊玉石能夠聽到一股沁人心脾清脆聲音。如果是人工玉石發出聲音相對悶厚,真正玉石在輕輕在玻璃上劃一下本身不會有任何痕跡,人工玉石會造成一定損傷,會有磨過的痕跡。玉石形制上具備典型玉制器的基本樣式。
常見的假玉有塑膠、著色玻璃、雲石,更加高端的是電色假玉。玉石有很多種類,鑒別方法主要看玉石質地、顏色、造型、聲音等等,當然最准確鑒別方法是專門鑒定機構出具的玉石鑒定證書,具有法律效益,
C. 玉石最簡單的鑒別方法
摘要 玉石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法來辨別:1、聽聲音,真玉石敲擊後聲音清脆、悅耳,假的聲音沉悶暗啞;2、感受手感,真玉石手感冰涼清爽,假的手感溫和;3、掂重量,真玉石放在手上有一定份量感,假的手感較輕。
D. 玉石的鑒別方法
1、看顏色:天然的玉石不管是什麼顏色,其色澤都是渾然天成的,看上去十分純正自然,而染色的玉石則往往過於濃艷,顯得有限浮於表面。
2、觸摸法:都知道玉有瑩潤緻密的特點,且密度相對較大,因此真玉摸上去往往是冰涼潤滑的感覺,用手中掂量很有分量感,其質感不是假貨能夠比擬的。
3、觀察法:就是將玉石放在向光處/燈光處進行觀察,真的玉石往往內部結構排列有序自然,而假玉則可能伴隨人造的痕跡,如市場上常用強酸沖刷加工的B貨翡翠,在強光下就能看到明顯的酸蝕網紋,通過觀察就能進行鑒別。
4、聽聲音:將玉石用線繩懸空掛起,並用物體敲擊,能夠聽到天然玉石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這種聲音有些類似金屬的響聲,余韻悠揚;而如果是假玉石被敲擊,發出的聲音通常很沉悶。
E. 玉石怎麼看真假 鑒別方法
玉石鑒別方法:
1、看光澤:對於玉石而言,光澤度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對玉石的價格造成直接的影響,並且通過觀察玉石的光澤度來判斷玉的真假也是十分可靠的。
在觀察時,需要將玉對著陽光處,或者是燈下,如果看到的玉是十分明亮的,斌且給人一種光盈剔透將玉且水潤的感覺,那麼就是真玉,相反如果在光下,仍然給人一種十分暗沉的感覺,就說明該玉石是假的。
2、看紋理:而觀察紋理則需要藉助放大器,否僅依靠肉眼是無法看到的。如果是真正的玉,在放大器下能夠看到其如同石棉一樣糾纏在一起的紋理,相反如果是看不到說明該玉是假的。再者就觸感而言,真正的玉能夠給人一種溫潤冰涼的感覺,這是假玉所不能的。
3、看結構:不同的玉石都有自己獨特的結構,如和田玉就為棉絮狀結構,一般通過強光手電筒或者放大鏡就可以觀察出來;而假玉石的結構通常非常整齊或者看不出來。一般來說,假冒的玉石都品相非常完美,顏色艷麗,質地干凈,無瑕疵等。
F. 玉石怎麼看真假 鑒別方法
玉石鑒別方法:
1、顏色
看顏色是常見的玉的鑒別方法,不論什麼玉石,都要求顏色純正自然;一般染色玉石的顏色都過於艷麗和規整,浮於表面。
玉石的顏色如果成色均勻,顏色正,深淺一致,那麼則是比較優質的。顏色達到勻、陽、濃、正的玉為上品。其中這里的「陽」指的是顏色鮮明,在鑒別和田玉比較適用。
2、透明度
玉石的肉質越細膩,其光滑程度越高則玉石價值越高。還有則是查看透明度,有的玉石的通透程度猶如玻璃一樣,說的是它的內里縝密程度。
每種玉石都有自己的特性,透明度也不同。比如和田玉為半透明度的玉石,能夠透光但是看不清物象,如果看到一塊玉石不能透光那它肯定不是和田玉。
3、硬度
很多天然玉石的硬度都比較高,用普通的小刀刻、刮,都不會留下痕跡。
4、拈比重
一般天然玉石的手感沉重,因為玉石一般密度都比較高,拿在手上用手掂一下,有下墜感,是有點壓手的,比如翡翠、和田玉,而很多假玉石就會輕飄飄的。如果是上等的玉質,用手撫摸或者蹭下臉頰,還會有冰涼潤滑的感覺。
5、聽聲音
聽聲音是很簡單的玉的鑒別方法。用玉器將線懸空掛起,用硬物敲擊,天然玉石會發出類似金屬般的響聲,清脆悅耳,余韻悠揚;假玉石的敲擊聲一般很沉悶。但是聽聲音只限於老玩家,一般新手很難通過聲音來辨別玉器的真假。
6、看結構
觀察籽料皮下緊挨著的肉,真籽的皮色,在緊挨著肉的地方都會有一點過渡色,這個要觀察截面才能看到。真籽料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毛孔和皮色會像一根根釘子一樣延伸到緊挨著的肉,在截面處可以觀察到一條條釘子紋路。
不同的玉石都有自己獨特的結構,如和田玉就為棉絮狀結構,一般通過強光手電筒或者放大鏡就可以觀察出來;而假玉石的結構通常非常整齊或者看不出來。
G. 玉石怎麼看真假鑒別方法
玉石怎麼看真假鑒別方法有:
1、顏色區分:顏色色澤是渾然天成的,分布均勻自然。而對於染過色的玉,顏色就比較艷麗,看起來不夠自然。
2、手感觸摸:玉石是有密度的,而密度不同,手感也會不一樣,如和田玉,用手推會有油被推開的感覺,還有一些阻力感。
3、對光觀察:內部結構自然有序,看起來是非常舒服的。而人工仿造出來的玉石,是沒有這樣漂亮的排列的,有明顯的人造痕跡,甚至有些內部會有氣泡。
4、看光澤:真玉溫潤光澤,內部有少量雜質或棉絮狀花紋;假玉色澤乾枯,灰暗無靈氣,有的有氣泡。
5、測硬度:用刀刻、刮,真玉器不留痕跡。
6、掂密度:用手掂真玉器手感沉重,假的教輕。
7、聽聲響:玉器懸空,用硬物敲擊,聲音清脆悅耳;假的則相對沉悶干澀。
8、看斷口:用10倍放大鏡可見,真玉器的斷口參差不齊,有較細密的結構;假玉器的斷口整齊發亮的。
H. 玉的鑒別方法
玉的鑒別方法有顏色區分、手感觸摸、對光觀察、形狀比較、看結構、聽聲音、拈比重。
顏色區分:
鑒別一塊玉石的好壞,我們要看它的顏色,顏色要漂亮,目前最討好的顏色是鮮綠色(嬌綠),雖然最上品的顏色是深綠色,但是綠色過深,又讓人覺得太暗沉,因此最上品的深綠色反而在價格上不及鮮綠色來的高。顏色的均勻也與價值成正比。整塊都是綠色的玉與只有部分綠的玉,價格就差了好幾位數字;顏色的分布位置也有很大的關系,顯眼處的一點綠自然比分布在邊緣的綠更加討好。
玉的護理方法:
1.玉器要避免陽光的曝曬因為強烈的陽光,會使玉石分子體積增大,從而影響到玉的質地和色澤。
2.避免與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雖高,但是受碰撞後很容易裂,有時雖然肉眼看不出裂,其實玉表層內的分子結構已受破壞,有暗裂紋,這就大大損害其完美度和經濟價值。
3.忌化學劑隨著社會生活的進步發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學物品越來越多,這些化學劑會給玉石帶來一定的損傷,例如各樣洗潔劑、肥皂、殺蟲劑、化妝品、香水、美發劑等。如若不小心沾上,應及時抹除後清洗,不要讓它對玉石產生損傷。
4.盡可能避免灰塵、油污日常玉器若有灰塵或污垢的話,宜用軟毛刷(牙刷)清潔;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於玉面,應以淡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沖凈。切忌使用化學除油污劑。
5.佩掛件最好用清潔、柔軟的白布抹拭,不宜用染色布、纖維質硬的布料。這樣有助保養和維持原質。
6.新購玉件一般也應在清水中浸泡幾小時後,用軟毛刷(牙刷)清潔,然後用干凈的棉布擦乾再佩戴。
7.玉佩等懸吊飾物,要注意系繩是否牢固。應經常檢查系繩,每1-2年要更換系繩,防止丟失或損傷心愛的寶物。
8.定期清洗玉件一般隔一段時間要進行一次清洗,按上述方法清洗後要干布擦拭至有光澤即可。
玉的發展史:
史前時期。
(1)公元前6000年前興隆窪文化
興隆窪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而得名,距今約8000年,出土了玉玦、玉斧、玉錛等玉器。
(2)公元前5500年前查海文化
查海遺址位於遼寧省阜新市西南約2.5公里處,約現存面積1萬平方米。出土了玉斧等器物。
(3)公元前5000年前中國長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1973年,第一次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該時期出土玉器品種有璜、玦、管、珠、餅、丸、墜等,多系小件裝飾品。由於當時人們製作玉器經驗不足,琢玉工具尚不完備,再加之藝術欣賞能力較低,製作不規整。一般僅採用琢打磨光,器形較簡單,器身多不飾紋飾。
(4)公元前4000年的馬家濱文化
馬家濱文化因浙江嘉興縣馬家浜遺址而得名,與相距不遠的河姆渡文化為截然不同的兩支文化。先民們已製造出玉,呈圓形,周邊有一缺口,用以夾在耳邊作為婦女的裝飾,稍晚又出現了玉璜。玉磺呈半環形,兩端各鑽有小孔,可系繩掛於胸前作為飾品,可以推測,那個時候,先民們已有了一種朦朧的愛美的意識。
(5)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而得名。這個時候的墓葬均有各種玉器發現,多為生產工具和裝飾品。
(6)公元前3800年前崧澤文化
崧澤文化距今約5800-4900年,屬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發現而命名。崧澤文化早期玉器基本延續了馬家浜文化晚期玉器的風格,所見器型仍較單調,以玦、璜為主,但玉鉞等突破裝飾品范疇的新器形也偶有所見。
(7)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良渚文化
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是一支分布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良渚文化玉器,達到了中國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數量之眾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時期中國乃至環太平洋擁有玉傳統的部族中,獨占鰲頭。而其深涵的歷史文化底蘊,更給世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
(8)公元前3000年前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熱河省赤峰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紅山文化出土了批量玉器,而且多以動物造型為主。紅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玉器,是出土於「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紅山文化遺址中的「c」型玉龍,被喻為「中華第一龍」。
(9)公元前3000年前西坡遺址(仰韶文化晚期)
西坡遺址位於靈寶黃帝鑄鼎塬聚落遺址群,這是黃河中游地區時代最早的成批出土玉器。
(10)公元前2600年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文化距今約4600─4000年。因發現於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而得名。石家河文化,以出土小型精緻的玉件而倍受關注。玉人頭、玉鷹、玉虎頭和玉蟬屬於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華部分。這些玉器體積小、重量輕,紋飾簡潔,做工卻很精細。
(11)公元前2200年齊家文化
齊家文化是以中國甘肅為中心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於1924年由考古學家安特生所發現。
先秦時代。
(1)夏代
許多古代文獻反映,夏朝是一個崇尚玉文明的國度。河南偃師二里頭是夏朝晚期的王都,前所知的二里頭文化玉器,就是夏代玉器的代表性形態。玉器主要種類有生產工具有玉斧、玉鏟、玉城;裝飾品有管、珠、錫形器、綠松石飾、嵌綠松石獸面紋鋼飾牌;禮儀器有戈、鈾、圭、刀、牙灣、柄形飾等。
(2)商代
商代玉器,商代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其宗法禮制十分完備,玉器已成為帝王壟斷的珍寶,品種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飾及陳設用玉器。這些品種以禮器、圓雕人物最為珍貴,如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為最上。圓雕動物及容器,僅次於人物玉雕,也很有收藏價值。因為人物、動物圓雕工藝難度大,又具有寫實的藝術特點,能反映當時的一些社會面貌。
(3)周代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時,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琢玉技藝,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大放異彩。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玉器沒有商代玉器活潑多樣,而顯得有點呆板,過於規矩。這與西周嚴格的宗法、禮俗制度也不無關系。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諸侯爭霸,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玉雕藝術光輝燦爛,它可與當時地中海流域的希臘、羅馬石雕藝術相媲美。
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從頭到腳,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飾,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復雜化。所以當時佩玉特別發達。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是大量龍、鳳、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動態美的S形,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飾紋出現了隱起的谷紋,附以鏤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單陰線勾連紋或雙勾陰線葉紋,顯得飽和而又和諧。人首蛇身玉飾、鸚鵡首拱形玉飾,反映了春秋諸侯國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節玉佩,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節玉片組成一完整玉佩,是戰國玉佩中工藝難度最大的。玉帶鉤和玉劍飾(玉具劍),是這時新出現的玉器。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故宮珍藏的勾連紋玉燈,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
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抽繹玉之屬性,賦以哲學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賦以陰陽思想而宗教化;比較玉之尺度,賦以爵位等級而政治化。」(郭寶鈞《古玉新詮》)是當時禮學與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論概括。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秦代出土秦玉寥寥可數。秦玉藝術面貌還有賴於地下考古的新發現。漢代。
漢代玉器繼承戰國玉雕的精華,繼續有所發展,並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漢代玉器可分為禮玉、葬玉、飾玉、陳設玉四大類,最能體現漢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藝水平的,是葬玉和陳設玉。漢代葬玉很多,但工藝不平不高。反映漢代玉器工藝水平的是陳設玉。這些寫實主義的陳設玉有玉奔馬、玉熊、玉鷹、玉辟邪等,多為圓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著漢代渾厚豪放的藝術風格。漢皇室裝飾玉有衰落的趨勢,多見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剛卯、玉??等。近年,偏居嶺南的漢代南越王國出土大批裝飾玉,以龍虎並體玉帶鉤、鏤空龍鳳紋玉套環最為精美,堪稱稀世珍寶。東漢時,陰線刻紋又復甦盛行,繪畫趣味有所加強。
在中國玉器工藝史上,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高度發達的漢唐玉雕間的低潮,出土玉器極少,而且都具漢代遺韻,有所創新者,唯有玉環和玉盞。究其原委,當時不愛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煉丹術的影響下,覓玉、吃玉達到了瘋狂的程度。早期玉器的美術價值的禮儀觀念,這時消失殆盡。
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靜訓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盞,琢磨精細,質地溫潤,光澤柔和,金玉互為襯托,富麗高雅。
唐代玉器數量雖不多,但所見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藝極佳。唐代玉匠從繪畫、雕塑及西域藝術中汲取藝術營養;琢磨出具有盛唐風格的玉器。八瓣花紋玉杯,獸首形瑪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藝術的真實寫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宋代承五代大亂之餘,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宋、遼、金既互相撻伐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繪畫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宋、遼、金玉器實用裝飾玉占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現實生活。南宋的玉荷葉杯,北宋的花形鏤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這一時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時期的藝術風格,採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瀆山大玉海,隨形施藝,海神獸暢游於驚濤駭浪之中,頗具元人雄健豪邁之氣魄。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乾隆皇帝更是不遺餘力地加以提倡,並試圖從理論上為他愛玉如命尋找依據。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璽、清代的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時民間玉肆十分興隆,蘇州專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明清玉器千姿百態,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層出不窮。明清玉器借鑒繪畫、雕刻、工藝的表現手法,汲取傳統的陽線、陰線、平凸、隱起、起突、鏤空、立體、俏色、燒古等多種琢玉工藝,融合貫通,綜合應用,使其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中國玉器經過上萬年的持續發展,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經過歷代統治者和鑒賞家的使用賞玩,經過禮學家的詮釋美化,最後成為一種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託。在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自新石器時代綿萬年經久不衰者,是玉器;與人們生活關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之中,充當著特殊的角色,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品不能替代的作用,並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價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層使人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
I. 玉石怎麼看真假,
方法一:顏色區分
首先,如何鑒別一塊玉石的好壞,我們要看它的顏色,不管是什麼天然的玉石他,的顏色色澤都是渾然天成的,分布均勻自然。而對於染過色的玉,顏色就比較艷麗,看起來不夠自然。
方法二:手感觸摸
玉石是有密度的,而密度不同,手感也會不一樣,如和田玉:和田玉的密度比一般玉石的密度大些,會沉一些。觸摸時會有冰涼滑膩的感覺。
和田玉握在手裡,摸起來是有些油潤的,用手推會有油被推開的感覺,還有一些阻力感。假的玉石是沒有這些特質的,所以小白們一定要多加細心觀察哦。
J. 玉最簡單的鑒定方法
玉石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鹽
①觀光澤:真玉器無論半透明或不透明,都有溫潤光澤,內部夾有少量雜質或呈棉絮狀花紋均屬正常;假玉器色澤乾枯,灰暗呆板無靈氣,有的還有氣泡。
②測硬度:用刀刻、刮,真玉器不留痕跡。
③拈比重:真玉器手感沉重,假的則輕飄。
④聽聲響:把玉器用線懸空掛起,用硬物敲擊,真品的聲音清脆悅耳,余韻悠揚;假的則相對沉悶干澀。
⑤看斷口:用10倍放大鏡觀察,真玉器的斷口參差不齊,可見比較細密的結構;假玉器的斷口整齊發亮的,常為玻璃類仿製品,斷口結構粗糙、無蠟狀光澤的是石質仿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