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處理孩子拖拉的問題
1. 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遇見孩子寫作業比較拖拉發呆的情況,家長要從小時候就是一年級就要給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家裡有條件的,把孩子寫作業的那個房間,布置得盡量簡單,沒有玩具,在孩子寫作業的桌子上什麼都沒有,除了必要的紙、筆、橡皮,其他都拿走。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教你這么做
2.作業分為三個區
一年級的孩子,在孩子回家後問孩子有哪些作業?然後根據孩子的內容難易程度,分成三個階段,先做簡單的,再做難的,最後是簡單的。你告訴孩子,如果你抓緊時間寫的話,20分鍾就能寫完,如果你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的話,你就可以出來玩耍20分鍾,如果沒有完成就要減少玩耍時間。
3.規劃作業時間
給孩子規劃一下,越快寫完玩耍的時間越多,越慢做完玩耍的時間越少,而且做作業錯誤多的還要減少玩耍的時間。這樣在小學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等孩子有了經驗,到後面孩子長大一點,到孩子上初中、高中,他就可以自己規劃起來。先做簡單的、再做難的、最後做簡單的,這樣他感覺很快就做完了,難的放中間,這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B. 孩子寫作業拖拉怎麼辦小動作多
如果想要解決孩子做作業拖拉的毛病,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樣才能幫助到孩子。比如有的孩子不好好寫作業,是因為他不會,上課不專心,或者是怕家長在安排別的學習任務而產生抵觸,不想寫作業等等,所以家長要去觀察,看自家的孩子屬於哪種,然後再去幫孩子改掉拖拉的毛病。另外,家長要特別注意不要呵斥孩子,你的耐心和溫和是改變孩子最主要的前提。
一、改變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教育的方式
孩子寫作業太慢,家長總喜歡一直的嘮叨孩子,覺得這樣不斷的去強調,孩子會重視起來,然後去改變,其實不然,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心煩,容易導致孩子極則必反,這樣就有點捨本逐末了。還有的家長是怎麼對待孩子呢,非常惱火的催和呵斥,導致孩子變得沉默起來,總為自己達不到爸媽的要求而沮喪和不安。若家長能在孩子拖拉的時候,改變自己說話的語氣,試著有柔和的語氣去鼓勵孩子,不再去強調孩子太慢,只是說讓孩子提高自己的速度就行,相信這樣孩子也會容易接受。
還有就是家長要深思一下教育的方式,通過表揚孩子、鼓舞孩子,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態度,從中獲取學習的動力,相信這樣孩子會更努力的去學習,不要總是批評,這樣反而讓你們的關系產生隔閡。
二、從小讓孩子有時間觀念
可以根據老師預留的作業,估算一下完成需要的時間,告知孩子要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剛開始時,就可以適當的寬餘一點,如果孩子40分鍾能完成,就限定孩子在1小時之內做完,這樣根據孩子每天完成的時間,家長可以去調整,適當的去縮短。完成之後,可以讓孩子去玩,但玩的時間跟他寫作業的時間要緊密相連,完成的早玩的時間久些,完成的晚就只能少玩一會了,這樣孩子就會很踴躍去做。
孩子在有了時間意識之後,就會明白寫作業是快了還是很緩慢,花了多長時間,當孩子有了意識之後,他做作業的效率也會提上來的,對孩子的學習會有頗有益處的。
三、不時去優化學習方式
總是習慣磨蹭,孩子寫作業的速度自然就比別人慢,用的時間還很長,家長一定要觀察孩子,是不是他寫作業有什麼不好的習慣導致了自己總是很慢。有的孩子會因為喜歡完美無瑕疵,所以從不讓自己寫錯字,或者寫的亂,就會用橡皮一直擦,重復的書寫,一次作業,他都能改上六七遍。還有的孩子是因為心不在,總想著玩就不專心,寫一會玩一會,自然浪費掉很多時間,學習的效率也會跟著降低,起不到效果。
所以家長在察覺之後,去優化一下孩子的學習方式,適當的給孩子減少一些壓力,少批評多表揚,讓孩子感受到被認同,給孩子指引好方向,相信孩子會做的很好。因為孩子在學習上也是需要適應的,各種方法都需要進步優化。
C. 孩子上了小學,拖拉、磨蹭怎麼辦試試哪幾種方法改掉這些壞毛病
孩子上了小學,拖拉、磨蹭怎麼辦?試試哪幾種方法改掉這些壞毛病?讓孩子掌握時長的概念,並與事件聯系起來 ,經常鼓勵孩子解決問題,並在他獨立完成後給予表揚,可以促進孩子責任感的培養。通過不斷訓練孩子感知時間和每件事件的對應時長,他就會對時間越來越敏銳。
D. 孩子寫作業磨蹭拖拉散漫怎麼辦 五大妙招送給你
1、幫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學生做作業慢,很大程度上也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因此,培養時間意識對寫作業慢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要盡量讓學生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給孩子講一些古往今來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時間的故事,與孩子一起討論浪費時間的壞處,使孩子明確做事拖拉是有誤終生的壞習慣,一個做事拖拉的人會白白浪費許多時間,這樣的人不僅做事效率不高,而且還會被現代社會所淘汰。
2、多一些鼓勵和獎賞。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受到的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要想讓孩子寫作業時不再那麼慢,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是必須的。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往住會犯「恨鐵不成鋼」的錯誤,批評、嘮叨常會成為這些孩子家常菜。建議能經常對孩子說:「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你現在比過去有進步了」, 「你看你做的多快」,「做的真棒,加油啊」, 「真好,現在用不著老提醒你了」,孩子便會受到正面的教育,而這些真誠的鼓勵是能夠打動孩子的,孩子為了不讓老師失望,下次做事就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兒。當他達到了我們的要求時,還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獎勵,比如給孩子加一個小紅星,集體鼓勵等。用鼓勵和獎賞來「催」孩子提高做作業的效率。
3、讓孩子為不按時交作業付出代價。學生只有在體會到按時交作業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之後,他才能夠自覺地快起來,因此,讓學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讓自己去品嘗這種做法的後果,不失為一個改掉他們壞毛病的好方法。比方說孩子按時完不成作業時,可限制他玩的時間,讓他在失掉最愛的同時,學會有效利用時間。
4、讓學生覺得「快得值」。 學生只有感覺到寫作業快對他自己是有好處的,感覺到寫作業快是值得的,他的動作才能夠「快」得起來。盡量注意不要老對孩子層層加碼,要把孩子節約出來的時間還給孩子,在孩子較快完成了任務之後,就要給孩子自由安排學習活動的權力,孩子可以用省下來的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讀課外書,畫畫等。
5、巧用比賽法在運用比賽法時,讓孩子自己與自己比賽。老師可以針對孩子寫作業時磨蹭毛病,幫孩子設計一張自己與自己「比賽」的成績表,首先記錄下孩子做這件事的最初時間,然後每天記錄實際完成這件事的時間,過幾天總結一次,促使孩子不斷地提高自己。
E. 小孩子老是拖拉又不聽話怎麼教育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解決方法
1、讓孩子學會與時間「賽跑」。家長先幫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讓孩子意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失去了再也找不回來。
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名人珍惜時間最後取得成功的故事,或將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放在孩子的房間里等。
當孩子有了正確的時間觀念之後,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設計一張時間表,或完成任務的成績表了。表上記錄他開始做每一件事的時間和完成的時間,每隔兩三天再總結一次。
發現孩子有進步,做事效率有所提升後,家長要給孩子表揚和肯定;若沒有進步,家長也不要斥責孩子,應該幫孩子找出原因,再考慮用其他方法來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2、讓孩子自己承擔做事拖拉造成的後果。孩子早晨起床磨蹭、穿衣服、整理書包慢,如果這時家長上手去幫孩子做這些事情,還著急八火地送他去學校,孩子會覺得磨蹭沒有什麼不好,反正有爸爸媽媽幫我。
但如果家長鎮定地告訴孩子,「再不快點兒的話就會遲到了,你自己要去跟老師解釋…」之類的話,孩子就可能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加快速度。
即使這一次孩子繼續拖拉,上學遲到挨了批評,他也會對自己拖拉、磨蹭帶來的後果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以後就會盡量自覺去克服這個壞習慣了。
3、充分利用家裡的小鬧鍾。孩子在做某件事情之前,家長可以幫他定上鬧鍾。這樣,在鬧鍾響了以後他還沒有完成任務,孩子就會意識到時間到了我還沒有做完,我要注意再加快些速度了。
F. 如何解決小學生的拖拉問題
找到拖拉的根源:很多孩子不是單純寫作業拖拉,而是做什麼事情都拖拉;有的孩子只是單純寫作業比較費勁,其他方面都還好。
下面我我們就著兩種情況分別說說
第一種,做任何事情都拖拉。孩子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包辦太多,孩子對很多事物都沒有時間概念,而不是家長所說的遺傳等;遇到這種情況,其實已經不是寫作業的問題了,而是孩子的習慣問題。家長首先不要對於孩子的拖拉無端指責,而是讓孩子意識到拖拉是可以帶來很多問題的,比如上課遲到,作業寫不完等。並放心讓孩子去承擔這種後果。其次,即使孩子再慢,也不要代勞,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相信孩子會做的越來越好;第三,多帶孩子運動,讓孩子靈活起來,才是效率提高的關鍵。
不要光催催催,催促不起多大作用。
第二種:單純寫作業比較慢,這種情況其實本身就比較好解決,孩子但凡不是行動力慢,在作業上無盡拖拉,要麼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要麼就是當天所學內容不會。作為家長我們首先明確孩子屬於哪種情況。如果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麼就給孩子創造有人監督的環境,比如說客廳,實驗證明效果真的不錯喲(前提是沒人在看電視聽歌之類)而不單純是讓孩子自己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里。如果是孩子不會的話,家長一定要及時引導,比如先做會的,不會的自己再查閱課本等,保證孩子自己有足夠的方法可以應對.
G. 七個妙招糾正孩子寫作業拖拉的毛病
七個妙招糾正孩子寫作業拖拉的毛病
七個妙招糾正孩子寫作業拖拉的毛病,孩子每天都需要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但很多父母卻發現自己的孩子寫作業時拖拖拉拉的,不知道怎麼去引導孩子。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一起詳細了解下七個妙招糾正孩子寫作業拖拉的毛病。
一、條理性差——缺乏獨立能力
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老師布置了什麼作業,作業登記本沒有抄或者抄漏,只能依賴父母下班回家問好了才匆忙開始寫;有些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文具准備不齊全,要用的時候才慌慌張張去找,一會削鉛筆,一會找橡皮擦,有些甚至還把課本或作業本都漏在學校,光是找課本都要半天,這樣寫作業當然慢啦。以上這些都是條理性差的典型案例,丟三拉四,不懂得規劃和合理安排。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責任全在於父母,可以說孩子的磨蹭都是父母一手包辦出來的。孩子每天穿衣戴帽收拾書包都由媽媽幫著完成,吃什麼喝什麼,根本不用操心,甚至連牙膏也不用擠,坐享其成。這種包辦恰恰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慢慢就養成依賴的習慣,孩子也覺得父母做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反正媽媽會幫我安排,我不用管了。
首先我們要把做事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讓他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掃地、倒垃圾、整理房間等。除了要耐心教導外,我們還要抑制住代勞的沖動,孩子學習做事都是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下子學會,正所謂熟能生巧。另外,我們還要允許孩子做不好、做得慢,孩子有進步後,要及時表揚鼓勵,當他慢慢學會穿衣、吃飯、收拾整理,動手能力得到鍛煉,做其他事也自然會利索起來。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按時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的要求,上課認真聽講做好作業登記,寫完作業後把各科課本用文件袋分類好裝進書包,為第二天上學做好准備,如果孩子做事沒有條理性,我們教他將做的事情列個清單,要按事情的輕重緩急分出先後,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做事有條不紊的習慣。
二、追求完美——橡皮綜合症
有些孩子學習很認真,成績也很好,就是寫作業特別慢,寫生字時如果有一個字沒寫好,就用橡皮擦了重寫,倘若感覺還是不好,就會繼續擦繼續寫,甚至覺得不行,還會撕掉這一頁,重新再寫。原本半小時的作業,經常要寫2個小時,為了追求完美而不停地重復,會浪費很多時間,寫作業變得拖拉起來。
這些追求完美的孩子們,其實都是父母無意中訓練出來的。要糾正孩子的這個毛病,我們自身不要過分追求完美,媽媽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我們自身就要求完美,那麼對孩子的要求也很高,這樣的話,孩子寫作業不是慢就是對學習感到害怕。
有些孩子會苛求自己的學習,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剛接觸作業會格外認真,總覺得自己沒寫好,一遍遍地重復。我們要和孩子交流,了解為什麼不滿意,引導他不要追求完美,等作業完成後,再拿另一個本子反復練習。
還有些孩子喜歡用橡皮不斷地擦來擦去,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症」,原因是孩子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自己要求過高,或者是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造成的。對於這類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強行糾正,可以使用肯定表揚的手段來訓練。在家寫作業盡量少用或不用橡皮,在一定時間內迅速准確寫好就及時表揚和鼓勵,經過一段時間的脫敏訓練,孩子依賴橡皮的壞習慣就會逐漸得到糾正。
三、學習基礎差——學習有困難,對學習不感興趣
有些孩子是因為基礎薄弱,沒有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所以寫作業的時候就會遇到一些難題,這個字不認識,那道題也不理解,速度也自然也就慢了。還有些孩子放學回來,扔下書包就出去玩,或者拿著電視遙控不放,作業能拖就拖,直到不得矣時,才隨便應付,玩得時候動作很快,寫的時候就磨磨蹭蹭。如果您孩子屬於這種類型,那麼真正解決的不是磨蹭的問題,而是怎麼輔導孩子,彌補知識上的缺陷,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我們教孩子先做其他題目,最後再做不會的部分,這樣就可以節省問來問去的時間,也不會打斷孩子寫作業的專注。對於孩子不懂的題目,我們要給孩子指導,指導不是讓父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要弄清楚孩子到底哪裡不會,然後給孩子補上不懂的知識,啟發孩子思考,只有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孩子學習進度跟上了,速度自然也快了。
孩子喜歡玩不願意寫作業,在他看來,學習很難,記不住,弄不懂,但是玩很簡單。這種情況我們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先和孩子交流一下,看看哪裡出問題。如果沒聽懂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我們就針對性的給他補補課;如果記不住我們幫他掌握記憶的方法;如果只是覺得很累,我們幫他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
我們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來調動他的積極性,例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某一項作業,我們就獎勵一個小星星,集齊10個星星,可以滿足孩子一個願望,這個願意可以是看一場電影,買一本喜歡的書,吃一頓麥當勞等等。對於孩子取得的小進步,我們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故意磨蹭——被逼無奈
這是一種主觀性的磨蹭,很多孩子都屬於這種類型。怎麼被逼無奈?被誰逼的呢?當然是爸爸媽媽!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孩子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外,家長迫不及待地又增加了作業,孩子心想:我為什麼要快點寫,反正寫完了還有,都沒時間玩,我還不如慢點寫,邊寫邊玩。父母沒想到吧,磨蹭竟然也成了孩子的一項對策。
這種磨蹭的方式恐怕是最讓我們頭疼的,因為他並不是快不起來,而是根本就不想快。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用大發雷霆,也沒必要用強硬的態度去對待,因為帶有這種思想的孩子,往往已經有了逆反心理,如果我們粗暴對待,反而會適得其反。
建議家長們不要再給孩子額外增加作業了,孩子按時按質完成,要留點時間給孩子去自由支配,玩一下玩具,看一會課外書,出去散散步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否則,孩子開始會有意識的慢,久而久之,漸漸地養成習慣,就真得變成磨蹭的壞習慣了。
五、時間觀念差——不會管理時間
這種情況存在的最多,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對時間也就沒有概念,寫作業、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首先要改掉愛睡懶覺的壞習慣,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然後讓孩子學會合理利用時間,教他制訂學習計劃,《中庸》里提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可見做計劃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有規律地生活和學習。如果能堅持三個月以上,你的孩子一定能成為一個做事有效率的人。
「該寫作業了」「到練琴時間了」「該洗澡了!」您在家裡是不是也經常這樣提醒和催促孩子,如果家長總是習慣什麼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那孩子就很難有時間觀念。因此,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你就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如果你讓孩子成為時間的奴隸,就一分一秒都替他安排好,我想在座的家長一定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我們可以寓教於樂,用游戲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比如以五分鍾為限,用鬧鍾計時,和孩子比賽收拾玩具;或者把作業當成考試,設定考試時間,讓孩子產生一種緊迫感,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體驗到成就感,久而久之,速度也就提高了。
建議家長每天給孩子做一分鍾專項訓練,例如一分鍾口算、一分鍾漢字訓練、一分鍾寫數字等。通過以上的訓練能夠讓孩子了解到時間的寶貴,一分鍾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寫字速度和做題速度。訓練時以1分鍾為一組,每天練二到三組,還要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並進行對比。
六、注意力不集中——無關動作多
有些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因為他的注意力不太集中,任何一件小事、一個毫不相乾的小東西的都吸引他的注意。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東張西望,一會玩橡皮,一會咬手指,一會削鉛筆,這樣的寫法怎麼能快起來?
這個屬於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童注意力的穩定性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延長的,一般來說:2-3歲時,專注時間是10-12分鍾;5-6歲時是12-15分鍾;7-10歲時是20分鍾;10-12歲是25分鍾,12歲以上是30分鍾。低年級的孩子由於年齡較小,他們的注意力時間一般在15—20分鍾左右,如果讓他們連續做作業超過20分鍾,他們就會走神,如果寫一個字走神5分鍾,作業當然就拖拖拉拉了。
面對注意力分散而拖拉的孩子,我們需要幫助他強化自我控制能力,減少外界事物對他的吸引,盡量給他一個安靜簡潔的環境,尤其是書桌,准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這些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孩子學習的.環境還要安靜,不要在孩子學習時,中途為了關心孩子,又為孩子送水果,倒水,這其實也是在干擾孩子。
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量,然後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給予肯定和鼓勵。如果作業太多,可以把作業分成兩個或三個階段。如第一次規定做15分鍾,休息一會,然後再做15分鍾,再休息。當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後,往後所定時間就可以慢慢延長,等養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時就不用再分割時間了。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這是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對於注意不集中的情況,我們將在10月14日和大家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敬請大家關注。
七、協調性差——感統失調
孩子磨蹭的原因除了以上的原因,還有可能是生理方面的。現在的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家長都視孩子為掌上明珠,兒童應有的摸、爬、滾、打、蹦跳等行為,在發育的過程中都被人為破壞。兒童該爬的時候沒爬,日後可能出現協調性、平衡感差、該哭的時候不讓哭,口腔肌肉缺乏鍛煉,心肺功能弱,甚至語言表達差。獨生子女出現感覺統合障礙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運動、缺乏游戲、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有些孩子很聰明,思維很活躍,但是表達和書寫就很慢,經常寫錯字、漏寫等,這些都屬於思維和手不能同步,這些孩子普遍不善於交流,有些說話還會有口吃現象,我們平時多鼓勵孩子跟別人交流,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讀寫能力。
還有些孩子寫字歪歪扭扭,寫字出格,或者看錯字,把朋友寫成明友等,這些屬於手眼不協調,所以寫作業很費勁,總是挨老師和家長的批評,久而久之就會討厭甚至恐懼寫作業,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要互相配合,採用正確的方法指導孩子,不要一味地埋怨批評。
如何改善小孩子寫作業拖拉
首先要找到孩子為什麼做作業拖拉的原因。
把孩子當成朋友,經常跟她溝通,了解她內心的想法,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不要總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這樣會傷孩子的心。
孩子做作業時不要在一旁盯著他,催著他,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很煩躁,我們應該去做自己的事。
做父母的不要做事拖拉,這樣孩子也會學著,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孩子回到家不要馬上就催他去做作業,也不要給他額外在布置作業,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輕松,經常看新聞看到有的小朋友因為家裡人給的壓力太多而選擇自殺,我們也是從孩子哪一步過來的。
H. 小學生做作業拖拉怎麼辦
孩子寫作業拖拉通常有三個原因:
1、不會寫作業;
2、注意力不集中;
3、沒有養成一個好習慣。
解決辦法:
1、為自己的著急負責,給自己和孩子更多耐心
當你能接納孩子和自己時,就可以對這件事更加坦然些,然後才能心平氣和地想辦法面對自己的著急。是的,著急是家長的,不是孩子的。也就只有家長自己來為這份著急負責,並想辦法為自己的著急做點什麼,而不是要孩子來為了你的著急做什麼。
如果你希望孩子早點完成作業你才能安心做自己的事情,那就嘗試先去做自己的事情吧,給孩子一些自由的同時,也給自己一點空間。
2、合作與信任的態度,放手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做作業說到底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需要學習如何為自己的作業負責。在這個學習的過程,孩子最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態度就是:合作與信任。
3、要用鼓勵的方式
不管是在孩子面前,還是在他的同學面前,還是在任何人面前,你都要說:我的孩子寫作業很快,我的孩子學習力很好,我的孩子很熱愛學習……即使他現在學習不好,成績很差,不愛學習,你都要天天在別人面前說,我的孩子很熱愛學習,你說的時間長了,就等於給他一個公式,強化他做到,他慢慢地就按照你說的去做。
I. 怎樣改掉孩子寫作業拖拉的問題
怎樣改掉孩子寫作業拖拉的毛病。
孩子寫作業拖拉的習慣,是平時養成的要想改正,要需要一定的時間,要長期才能培養出一個好的習慣。我覺得應該有下面的方法,對改掉孩子寫作業拖拉的習慣有幫助。
1.給孩子規定寫作業的時間。
鼓勵孩子在規定的寫作業時間內完成作業,可以讓他有看電視的權利,比如說規定時間內完成寫作業,可以讓他看半個小時的電視,在這樣的鼓勵性的條件下孩子可能會積極的去完成作業。
2.家長在旁邊監督。
孩子寫作業拖拉家長可以在旁邊監督,督促他認真完成作業。
3.加強輔導
有的孩子寫作業拖拉可能是因為對於學習沒有什麼樣的興趣或者學習成績有問題這樣的情況家長要加強輔導幫助孩子一起完成作業,並且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4.找小夥伴陪伴。
如果鄰居或者親戚家,正好有孩子一個年級的小孩,就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在一起去寫作業,在有學習習慣,好的孩子的帶領下也能夠幫助孩子改掉寫作業拖拉的問題。
總之,要根據自己家孩子的一些實際情況去採取一些相應有效的措施,並且要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就能夠改掉孩子寫作業拖拉的壞毛病。
J. 小孩做作業拖拉怎麼辦
小孩做作業拖拉怎麼辦
小孩做作業拖拉怎麼辦?孩子每天都需要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但很多父母卻發現自己的孩子寫作業時拖拖拉拉的,不知道怎麼去引導孩子。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一起詳細了解下小孩做作業拖拉怎麼辦。
1、小孩子好玩好動這是天性,大部分孩子很難有特別注意力集中的高效率做作業,所以對於孩子的作業環境,盡量的布置的干凈整潔,避免過於嘈雜和擺設太多裝飾物,盡可能給孩子一個書房,只放學慣用品。
2、孩子做作業時候,家長可以坐到旁邊陪伴,但是不要玩手機,看電視等。較好的方法是可以也看看書或者是練練字,和孩子共同的學習,常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做作業拖拉現象並不是偶然的現象,家長要檢查看自己是不是有拖延症的情況,要從改變自己做起,自己要做和要處理的事情要及時去做和處理。
3、如果是孩子做作業沒有完成就一會去玩,一會又做的情況,要告訴孩子幾點後要睡覺,不許做了,這樣孩子就會害怕做不完作業明天會受到老師批評,也會因為做不完作業會怕同學取笑,這樣就會快點做作業了。
孩子寫作業拖拉的.原因
1、沒有時間觀念
相信很多家長平時都會有這樣的習慣:總是什麼都替孩子想好。「該起床了,該學習了,該洗澡了,該睡覺了」,做父母的無時無刻都在提醒孩子,他們自然就不用操心怎麼安排時間,也就很難培養出時間管理能力了。
2、缺乏獨立意識
有些孩子在做作業這一塊很依賴父母,自我管理能力差。他們根本不知道老師布置了什麼作業,等父母在家長群問好了才匆忙開始寫。寫的時候又不知道先做哪些,等父母告訴他先後順序後才開始動筆。不懂得規劃和合理安排,做作業的速度當然不會快。
3、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孩子人在桌前坐,心思卻遨遊於九天外,老是在想一些與作業無關的事情,比如做完作業玩什麼游戲好?昨天看的電視劇主角有沒有戰勝鬼怪等等。同時身邊發生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吸引他的注意。注意力如此分散,做作業怎麼會快呢?
4、故意磨磨蹭蹭
有些孩子被父母說了一兩句之後,心裡很不舒服,產生逆反心理,故意做很多小動作。一會找橡皮,一會找鉛筆,一會喝水,一會去廁所等等,明明半個小時就能搞定的作業,要花兩個小時甚至更多。
5、學習基礎差
有些孩子是因為基礎薄弱,上課時又沒聽懂,這個字不認識,那道題也不理解,回到家做作業自然費勁,花費的時間也會比較多。
解決孩子寫作業拖拉的方法
了解孩子作業拖拉磨蹭的原因後,我們應該採取應對的辦法,讓孩子慢慢養成好的習慣。
1、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我們可以跟孩子共同制定一個一周時間安排計劃表,把每一天具體時間該做哪些時間都安排好。同時給孩子准備好一個小鬧鍾,督促孩子完成表格內容,少了父母的提醒,更容易讓孩子自己養成時間觀念。孩子在自己定鬧鍾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體驗到了成就感。
2、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父母要明確告訴孩子做作業是自己的事情,每天上課該帶什麼書本,放學後該完成哪些作業,先完成哪個科目等都要自己理清楚。如果發生丟三落四或者不知道作業任務的情況,父母可以選擇不理會,孩子被懲罰了才學會自己去承擔責任,做作業時才不會老是依賴父母。
3、營造學習的氛圍
孩子做作業也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父母可以給孩子設置一個專門供孩子學習的小書房。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不能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這樣有助於讓孩子產生端正的學習態度。
4、耐心陪讀
陪孩子做作業最重要的是耐心!耐心!!耐心!!!當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去打斷他,也不要老是盯著孩子寫作業,這會讓孩子感到不自在。
家長可以在一旁安靜看看書,等孩子完成一門功課的作業後再仔細檢查,發現小錯誤不要張口就是「腦子去哪了,都不想的?」,而是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錯在哪裡了。
最後在檢查完孩子的所有功課後來一個小結,對於完成得好的要適當表揚,對於做錯的題目要分析原因,讓孩子每次做完作業都有所收獲。
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及早的重視起來、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