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如何破解缺芯之痛
北京4月20日,針對美國向中興通訊發出出口許可權禁止令,中興通訊公司20日發布聲明稱,美國商務部在相關調查尚未結束之前,執意對公司施以最嚴厲的制裁,對中興通訊極不公平,中興不能接受。
美方「禁售令」是否僅針對一家企業的「不合規」經營?中國晶元產業發展差距到底有多大?未來如何破解「缺芯」之痛?為此進行多方采訪。
三問:未來中國如何破解「缺芯」之痛?
未來中國能否破解「缺芯」之痛?專家指出,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掉以輕心。要堅定自主化發展決心、保持戰略定力,在不斷創新同時加大開放合作,實現晶元等多領域邁向產業發展高端。
在葉甜春看來,中興事件給中國敲響了一記警鍾。現在必須統一思想,摒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做法,痛下決心、堅持不懈把關鍵技術設備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則會持續受制於人。
「中國有自己的顯著優勢,比如正在大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擁有龐大的市場等。中國在半導體等領域發展速度極快,未來10年到20年,將有望補齊短板,進入第一梯隊。」張平對此信心十足。
得益於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資金優勢和市場優勢,一些晶元製造、設計公司正逐漸轉向中國,半導體行業高端人才也不斷向中國匯聚。
「這些無疑都成為行業發展的加速器。」一位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感慨地說,過去「缺芯少屏」中的顯示屏,經過十幾年發展已從完全依賴進口到規模世界第一、引領全球技術演進,芯的問題也一定能破解。
高科技發展需要更多耐心和信心。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背景下,躍升之路註定不平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表示:「不管遇到什麼干擾,我們都要保持戰略定力,按照預先設定的目標和節奏,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作為一個堅持市場主導、開放包容的戰略規劃,也歡迎國外企業參與其中,實現合作共贏。」
以上內容來自:新華通訊社
㈡ 專家給華為指出一條光明大道,收購中芯國際,可快速解決晶元問題,真的嗎
華為如果收購了中芯國際,在較長時間內,照樣連成熟製程晶元的出貨問題都不能解決,還是不能獲得最急需的高端麒麟晶元,和收購台積電一個樣。
中芯國際自己通過自研已經連7納米的晶元製造技術都掌握了,美國企業的最高水平不過才14納米,光刻機也是使用荷蘭ASML的。也就是,中芯國際不能給華為解決晶元出貨問題,包括高端麒麟晶元的出貨,責任不在自己,如果國內配套企業連最難的EUV光刻機都已經或者即將造出來了,中芯國際就連5、3納米的晶元製造技術都能掌握,說到底,中芯國際和華為的當前困境都是由我們國內基礎製造水平還不高造成的,我們國家當前的最大問題仍然是底層和基礎的技術水平明顯低於美歐日。
㈢ 全球陷入「晶元荒」,各國都有何應對的辦法
全國進入晶元礦荒主要有以下幾個不同應對的方法,但是各各國的方法不同,我大體上是分為大體兩個方面。
首先,被美國”制裁“的國家。對於像中國這樣受資本主義國家所謂的制裁的國家。例如就像華為,主要是缺手機晶元,但是華為在美國對中國制裁之前,華為應該知道了。所以對華為制裁之前已經有一定的存量,只是說這種存量是只能夠支持手機正常產出。對於這兩年來說,華為最多就是出貨量變少而已。華為這幾年作為國家品牌很痛苦。但是華為這兩年也是憑自己的實力硬扛過來,只是輸出量變少了而已,
像這情況因為受到外國資本主義或者是資本國家的制約,要麼是直接扛過去,要麼是花更高的價格來購買晶元,但是中國已經已經開始花重金研發中國自己的晶元和購買或者是研發自己的光刻機,據有關新聞,中國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光刻機,雖然基礎和美國差距很大,但是畢竟從零到有很關鍵
㈣ 全球手機缺芯至少影響未來一年,如何才能擺脫晶元短缺的困境
由於各個國家生產晶元的數量和質量不盡相同,絕大部分優質的手機製造廠商會和國際上先進的晶元製造廠商進行合作,從而保障手機功能的性價比極高。然而,各大手機廠商需求的晶元量越來越大,而生產廠商生產的晶元數量完全達不到預期。
全球手機缺少晶元至少影響未來一年,我們要從根本上解決手機缺少晶元的問題,就應該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出發。既然各大生產廠商生產的晶元數量達不到晶元需求量,那麼晶元製造廠商可以加大力度生產晶元,從而滿足晶元市場的需求。除此之外,各大手機廠商更新換代的速度較快,這也會影響手機晶元的缺貨量,不妨各大廠商減少研發新手機的速度,從而避免缺少晶元現象日益加重。
總的來說,全球手機缺少晶元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短期內,並沒有特別好的解決方案。更何況各大手機製造廠商依舊馬不停蹄製作和升級新手機,這也會加重手機市場缺少晶元的程度。
㈤ 晶元缺貨漲價潮持續,如何打破這種困境
IT之家1月20日消息今日,據央視財經報道,進入 2021 年,晶元行業的缺貨潮似乎還沒有緩解的跡象。
業內人士稱,由於人們居家辦公,市場對智能手機和電腦所使用晶元的需求增加,半導體晶元公司於是紛紛將生產重心轉向了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當汽車製造商陸續開始恢復生產後,半導體晶元卻無法保障充足的供應。中泰證券指出,下游如5G、物聯網的發展推動8英寸晶圓需求爆發。而8英寸投資不足和生產設備短缺抑制了產能的上漲,多年來未大規模投資,總規模無明顯擴張,需求和供給的矛盾帶來新一輪漲價潮,預計新增產能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供需矛盾,但需求成長率將大於產能增速,8寸片緊缺將至少持續至2021下半年甚至2022年。
㈥ 中國晶元與美國差距15年,中國有何應對措施
首先明確一點中國晶元技術是落後一點。
封閉使國家落後開放是國家進步。大家記住晶元落後是光刻機。
晶元被打壓這件事情我們感到非常遺憾,但是我們想一想之前華為被打壓也是一樣的,華為決定做出自己的系統,那麼晶元這個行業,我們終有一天也會做出屬於自己的晶元的。
㈦ 中國的晶元製造遇到了哪些技術瓶頸呢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相較於各國軍事與經濟上的競爭,現代社會更重視的是科技實力的比較。科技強國,正是因為在科技方面的飛速發展,所以美國在世界的地位上不可小覷。落後使人挨打,因此為了強國富民,國家在最近幾年也更專注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不負眾望,近些年取得了非常可觀的發展,但同時也遇到一些瓶頸。
即使技術的發展中仍然有很多的攔路虎,但是據相關媒體報道華為已經掌握了14nm的晶元設計工藝,這無疑給了國家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信心,雖然仍有差距,但是我們擁有強大的民族自信心,相信我國的晶元製造會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在科技發展技術前沿擁有更高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