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錢幣鑒別方法有哪幾種

錢幣鑒別方法有哪幾種

發布時間:2022-07-01 03:08:20

1. 古錢鑒定的方法有哪些

古錢幣鑒定是一門細致的學科,它需要我們日常知識的積累,注重觀察與思考,仔細比較。結合歷代的文獻資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鑒的理論依據,從而歸納總結出古錢鑒定中的一般性規律。本文簡單介紹幾種古錢鑒定的方法。

(1)看銅質

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分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各時代的錢幣銅質是不同的,又由於古代冶煉技術不同,各地區鑄造的古錢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青色。清代、民國時期,新疆、西藏等地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後錢體呈紅色。

漢代至唐宋時期的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明嘉靖以後,開始向黃銅過度,至天啟年間,用黃銅鑄幣成為定製,錢幣色澤較之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例如先秦時期的鑄幣主要是銅錫合金鑄成的,銅質呈青紅色,質地較硬挺;隋代的五銖錢因為錫的成分大,銅質泛白,稱之為白錢;乾隆五年以後,鑄錢加錫,叫做青錢。可見,我國古錢鑄造均有規律可循。

(2)觀銹色

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為發掘品;一為傳世品。發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銹色。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呈黑色或銅色。

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銹。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鹼式碳酸銅等。氧化銅因形成的顆粒大小不同,呈現出黃、橙紅、鮮紅、深棕等不同的顏色,俗稱「棗皮紅」、「栗子殼」等。

出土的發掘品錢幣表面銹色深深漬入錢幣裡面,因為其分子結構穩定、緊密,所以真銹很不容易擦掉。而偽造銹色則不然,偽銹多在錢幣表面,稱作浮銹或粉狀銹,比較輕浮,容易脫落,往往經鹼水一煮,做上的假銹便不堪一擊。發掘品偽銹作法有兩種:

一是將偽品錢幣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銹色;二是將偽品放入鹽囪砂、錫綠、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銅腐蝕成舊色,然後用膠水往錢幣上面粘銹。

傳世品偽銹的作法是把偽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蠟。傳世真品黑得沉著、光滑,而偽品則漂浮、發亮。綠銹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別,地質帶酸性的地區氧化程度也相應嚴重些。北方乾燥,雨水少,不易干,則銹色堅硬。南方多雨水並且潮濕,氧化層較松且多呈藍綠相間兩色。

例如南宋錢幣發行於南方,放出土於南方較多,受地理環境的影響,錢幣一般呈藍綠色。如發現淺綠銹者,則此錢有問題。如果入土區域燥熱,銅銹會呈紅紫色,但這種銹色不會單獨存在於錢體上,必伴有綠銹混雜在一起,稱之為紅斑綠銹。如發現錢體通為紅銹,應屬假錢,它是造假者將偽品放入爐中燒紅。這種仿銹膚淺,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3)看銘文

我國金屬鑄幣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可以說,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徵,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徵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另外,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和特徵可以作為鑒定古錢真偽的依據。

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等金屬鑄幣上的文字是用大篆來書寫的。秦漢時期,錢文書體屬小篆范疇,如半兩、五銖,但已有漢隸風格,其中莽錢為懸針篆。

魏晉南北朝書體復雜。唐代錢幣為八分隸書,唐代以後隸書盛行,五代十國主要為真、篆、隸3種。北宋錢幣則有篆、隸、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紹熙以後至元、明、清,錢文均以楷書為主,間或篆、隸書體。因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鑄幣錢文又有蒙、滿、回、黨項等少數民族文字。

鑒定一枚錢幣書體對不對,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當時的特點;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種的特點。如:「益化」圜錢雖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時有齊文字的特徵,不同於同時期其他各國之圜錢文字;發現有東周、西周的圜錢,若其錢文是小篆書寫,顯然是偽品無疑。

秦半兩在古錢中頗負盛名,其錢體厚重,銅質精良,錢文隆起而雄偉,半兩的「兩」字中「人」字高聳,如發現錢文扁平,一看便知是偽品;如見到清代寶源或寶泉局錢幣中的滿文書寫有錯誤,則應考慮到寶泉、寶源是清代國家級的、最正規的鑄錢局,滿文的書寫絕不會出現錯誤,則所見之錢幣必屬偽品。

(4)聽聲音

現在許多錢幣學家和收藏者喜歡用聽聲音的辦法鑒定古錢。古錢幣由於質地的原因,年代越久遠,火氣盡脫,氧化越嚴重,擲於水泥地面其聲音也越喑啞。

大概來說,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均都是啞音。而明代以後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是清脆、響亮。如果我們把先秦時期的錢幣擲在地上,傳來清脆聲,則此錢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錢幣擲地為啞音,則也必將懷疑。

(5)了解鑄造方法

我國主代鑄幣的鑄造,大概經過了子范、母範、翻砂等幾個發展階段。

無論是真錢還是偽品的各種鑄造方法,都會在錢幣上留下相應的痕跡。這些痕跡就是我們今天鑒定錢幣真偽的一個有力依據。

(6)聞氣味

此種方法是古錢鑒定中最簡單的一種。

因為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這種怪味。

(7)觀版別

從版別上辨別古錢最主要的辦法是除了多看錢譜之外,必須要多接觸實物,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錢幣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種。因為這些普通品很少偽品,能真實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特徵。

如戰國時期刀布形制特殊,造偽者只好用真品翻砂製造贗品,其破綻在於翻砂鑄造後的錢幣偏小,較為厚重,文字膚淺,銅質粗糙,銹色不對容易脫落。而且刀幣在鑄造時其澆口在刀環上,布幣的澆口在首端,出落後基本不做修整,保持自然狀態,而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

再如會昌開元,因揚州已以昌字紀年,如發現背「揚」字,無論傳世品還是出土品均應將其視為偽品。因北宋各代和清咸豐錢幣版別最為復雜,也是造假者競相仿製的對象,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對它們的形制多加分析,掌握特徵,以防上當受騙。

以上幾種鑒定古錢的方法,如果我們加以熟悉和了解,均可以掌握。

2. 如何鑒定錢幣價值和鑒別真偽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玩市場也是一片繁榮,古錢幣作為古玩的一種,一直以來就是各收藏家關注的熱點。在我國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自己獨特的貨幣形式,或多或少都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特色,在古代的皇帝專制統治下,每一任皇帝的更替都伴隨著貨幣的改革,所以在研究古幣的時候也是在認識和了解一段歷史。

我們堅信,有創造就有收藏,中國是一個充滿創造活力的民族,同時也明白收藏與投資現當代藝術的歷史意義與巨大商機。

國內一線拍賣行北京翰海2018春拍藏品徵集//xu156364徐老師//綜合成交率60%~70%,國內成立最早的老牌一線國有拍賣公司,真正代表人民的國企,真正代表民間藏友的徵集。沒有高額的前期費用,鑒定、託管、流拍費全免

3. 怎麼辨別人民幣的真偽,有幾種方法

1. 紙張 真鈔用紙系專用的造幣紙,手感薄,整張幣紙在紫外線下無熒光反應。幣紙中不規則分布著黃藍色熒光纖維,日光下肉眼可見,在紫外線下纖維有熒光反射。 假鈔用紙是普通膠版紙或普通書寫紙,手感較厚,表面平滑,在紫外光下幣紙呈現白色熒光,且無黃藍色熒光纖維。但有時真幣也會在紫外光下呈現白色熒光,這是因為紙幣被含熒光劑的物質(最普遍的就是日用的洗衣粉)污染了。 2. 印刷 真鈔的正背面圖案均為雕刻凹版印刷、人物的頭發根根絲縷清晰可辯,線條光潔凸立。仔細摸索,能夠感覺到人像上每根頭發的紋路。 假鈔系平印印刷、四色套印,所以圖案著墨不勻、紋理不清晰。特別肖像的頭發是由網點油墨堆積成片,因此發絲無法辨認。假鈔紙紋同樣是由網點組成,如藉助8倍左右放大鏡觀察,根根直線或曲線變成一個個小點形成的線,雜亂錯落無序。 3. 磁性安全線 真鈔安全線具有磁性,可用機器輔助識別,肉眼可見安全線內有縮微文字(限於100、50、20元),文字清晰,間隔有序,線條寬窄一致。 假鈔安全線很難做到有磁性,雖也有文字並不齊整,線有寬窄。由於是手工埋設,紙張皺褶不平,加上塑料質的安全線與紙張伸縮率不同,埋設地又不伏貼,致使安全線兩端長出一段,呈銀白色的點狀線頭,由此可以看出蛛絲馬跡。 4. 水印 真鈔水印是造紙過程中趁紙漿未完全吃水、乾燥之前經模具擠壓形成,壓力輕重大小形成圖像的明暗層次,且層次過渡自然,富有神韻,圖像清晰,立體感強。 假鈔水印由手工製作,質量低劣。目前所知的製作方法有揭開紙張的夾層,在其中塗上一層糊狀物,再將兩層紙一並合壓,趁濕把紙墊在刻有圖象的凹版上,經壓而成。手工操作,動作笨拙,致使具有水印一端的假鈔紙張發皺不平。 5. 正背互補對印 真鈔的正背互補對印圖案是印鈔專用設備正背面一次印刷完成。正背面的互補對印圖案,在透視條件下完全吻合,准確無誤。 假鈔分作正背面兩次平印印刷,對印圖案往往不能吻合,如果加上紙張的伸縮原因,對印偏離更大,如對印圖案上下錯位,圖案間距寬窄不一或疊壓等。 6. 無色熒光油墨 真鈔左上角紫外光下顯現出一矩形框「100/50/20/10/5」字樣,發出強亮的桔黃色熒光。 假鈔在紫外光下,同樣在上述真鈔部位有熒光反映,但顏色濃度、熒光強度均相差甚遠,黯淡無色。如發現熒光有異,可與真幣進行對比。 7. 光變油墨 新鈔正面左下角在號碼下面有一「100/50/20/10」字樣,是用光變油墨印製的(新版5元無此設計),正常視角觀察為草綠色,直觀或平視都呈現蘭黑色。視角改變過程中色彩漸變。 假鈔製作時,由於無法得到這種特別的光變油墨,只得用草綠色油墨印刷「100/50/20/10」字樣,不會變色。 8. 隱形數字 新鈔右上角在「100/50/20/10/5」字樣下端團花裝飾內有「100/50/20/10/5」字樣隱形數字,從右端橫向平視鈔票時清晰可見,字樣系由規律性線條組成,用雕刻凹印印刷,直視或平視時產生不同視角效應。 假鈔因是平印印刷,線條由網點組成,全然破壞了設計者構想的視角效應,憑此一點也完全可以判斷鈔票的真偽。平視,沒有「100/50/20/10/5」隱形字樣的鈔票一定是假鈔無疑。 9. 號碼 真鈔的號碼是計量數字。絕對沒有重號,而且字型工整、標准,墨量、顏色、壓力均勻一致,質量好。真鈔號碼是由凸印印刷,號碼部位的背面有壓痕。 假鈔號碼的特點是:號碼數字多相同;字型不標准;顏色深淺不一致;由於是平印印刷,背面無壓力痕跡。 10. 磁性油墨 真鈔正面左下角採用雙色橫號碼(兩位冠字、8位號碼)具有磁性,可用機器輔助鑒別(新版5元無此設計)。 假鈔雙色橫號碼無磁性,但往往製作假鈔時會在該部位塗上磁粉,以欺騙機器,所以有磁性並不代表一定為真幣,但無磁性一定為假幣。 需要強調的是,上述10個防偽方法,系基於第五套人民幣的防偽特徵,因此並不適用於第四套人民幣
採納哦

4. 怎麼辨別古代銅錢的真假

1、看古銅錢銅質,定真偽

古代銅錢的材質有青銅、白銅、紅銅和黃銅四種。明代嘉靖以前鑄錢材質一般都是青銅,少量白銅,紅銅鑄幣遼代較多。青銅容易斷裂,斷裂面無銅色,斷裂面在石頭上摩擦後,銅色即顯。黃銅鑄幣和銅雕母錢始於明代嘉靖。發現明代嘉靖以前的黃銅錢幣或銅雕母錢,可判定是後鑄無疑。

2、聽古銅錢聲音,定真偽

古銅錢年代越久,鈣化越嚴重,鈣化後的銅錢失去銅的原聲,用金屬撞擊聲音沉悶,聲音越小,時間越久。凡是發現聲音尖高的古銅錢,說明沒有鈣化現象,可判定為新彷品。

3、聞古銅錢氣味,定真偽

古銅錢時間越長,其氧化越嚴重,銅錢氧化的時間越久,其銅腥味越小。凡是銅腥味重的古錢幣,皆可判定為假貨。

(4)錢幣鑒別方法有哪幾種擴展閱讀

銅幣保存的方法

一、珍貴的錢幣,都應單枚包裝。金銀幣,質地比較柔軟,相互磨擦,也會受損傷,浮雕最突出的部位是最容易擦傷的,因此金銀幣最好是單枚包裝。珍貴的古錢當然更應該如此。包裝要注意通氣。

二、貴金屬錢幣掉到地下,或是碰著堅硬的器物,都會磕傷,古錢大都通體銹透,掉到地下,便會粉身碎骨。用力過猛亦會造成斷裂破碎,對於這類銹蝕嚴重的古錢,也要給予特別護理。

三、古錢表面一般都形成了保護銹,這種保護銹也叫老銹,銹結堅硬,有綠色的、藍色的、紅色的。能夠起到自身保護作用,最好不要破壞。

四、金銀幣時間長了,常會暗淡影響觀賞,可用布加少量的牙膏,輕輕擦洗,盡量不用刷子。

五、有害銹生了錢體很快就會爛透,而且還會傳染。有害銹呈粉末狀,發現有害銹的錢幣,應予立即隔離。

5. 想了解下古幣怎麼鑒定

古錢幣鑒定,是一門細致的學科,它需要我們日常知識的積累,注重觀察與思考,仔細比較。結合歷代的文獻資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鑒的理論依據,從而歸納總結出古錢鑒定中的一般性規律。本文簡單介紹幾種古錢鑒定的方法。

1、看銅質

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各時代的錢幣銅質是不同的,又由於古代冶煉技術不同,各地區鑄造的古錢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青色。清代、民國時期,新疆、西藏等地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後錢體呈紅色。

漢代至唐宋時期的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明嘉靖以後,開始向黃銅過渡,到天啟年間,用黃銅鑄市成為定製,錢幣色澤較之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例如先秦時期的鑄市主要是銅錫合金鑄成的,銅質呈青紅色,質地較硬挺;隋代的五銖錢因為錫的成份大,銅質泛白,稱之為白錢;乾隆五年以後,鑄錢加錫。叫做青錢。可見,我國古錢鑄造均有規律可循。

2、觀銹色

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為發掘品,一為傳世品。發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銹色。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呈黑色或銅色。

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銹。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鹼式碳酸銅等。氧化銅因形成的顆位大小不同,呈現出黃、橙紅、鮮紅、深棕等不同的顏色,俗稱「棗皮紅」、「栗子殼」等。

出土的發掘品錢幣表面銹色深深漬入錢幣裡面,因為其分子結構穩定、緊密,所以真銹很不容易擦掉。而偽造銹色則不然,偽銹多在錢幣表面,稱作「浮銹」或「粉狀銹」,比較輕浮,容易脫落,往往經鹼水一煮,做上的假銹便不堪一擊。發掘品偽銹作法有兩種:(1)將偽品錢幣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銹色;(2)將偽品放入鹽囪砂(氯化氨)、錫綠(硫酸銅)、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銅腐蝕成舊色,然後用膠水往錢幣上面粘銹。傳世品偽銹的作法是把偽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蠟。傳世真品黑得沉著、光滑,而偽品則漂浮、發亮。

綠銹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別,地質帶酸性的地區氧化程度也相應嚴重些。北方乾燥,雨水少,不易干,則銹色堅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濕,氧化層較松且多呈藍綠相間二色。例如南宋錢幣發行於南方,放出土於南方較多,受地理環境的影響,錢幣一般呈藍綠色。如發現淺綠銹者,則此錢有問題。如果入土區域燥熱,銅銹會呈紅紫色,但這種銹色不會單獨存在於錢體上,必伴有綠銹混雜在一起,稱之為「紅斑綠銹」。如發現錢體通為紅銹,應屬假錢,它是造假者將偽品放入爐中燒紅。這種仿銹膚淺,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以上均為用銹色辨別古錢真偽的方法。

3、看鑄市銘文

我國金屬鑄市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可以說,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徵,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徵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另外,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和特徵可以作為鑒定古錢真偽的依據。

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等金屬鑄幣上的文字是用大篆來書寫的。秦漢時期,錢文書體屬小篆范疇,如半兩、五銖,但已有漢隸風格,其中莽錢為懸針篆。魏晉南北朝書體復雜。唐代錢幣為八分隸書,唐代以後隸書盛行,五代十國主要為真、篆、隸三種。北宋錢幣則有篆、隸、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紹熙以後至元、明、清,錢文均以楷書(真書)為主,間或篆、隸書體。因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鑄市錢文又有蒙、滿、回、黨項(西夏)等少數民族文字。

鑒定一枚錢幣書體對不對,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當時的特點;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種的特點。如:「益化」圜錢雖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時有齊文字的特徵,不同於同時期其它各國之圜錢文字;發現有東周、西周的圜錢,若其錢文是小篆書寫,顯然是偽品無疑;秦半兩在古錢中頗負盛名,其錢體厚重,銅質精良,錢文隆起而雄偉,半兩的「兩」字中「人」字高聳,如發現錢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偽品;如見到清代寶源或寶泉局錢幣中的滿文書寫有錯吳,則應考慮到寶泉、寶源二局是清代國家級的、最正規的鑄錢局,滿文的書寫絕不會出現錯誤,則所見之錢幣必屬偽品。

4、聽聲音

現在許多錢幣學家和收藏者喜歡用聽聲音的辦法鑒定古錢。古錢幣由於質地的原因,年代越久遠,火氣盡脫,氧化越嚴重,擲於水泥地面其聲音也越喑啞。大概來說,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均都是啞音。而明代以後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是清脆、響亮。如果我們把先秦時期的錢幣擲在地上,傳來清脆聲,則此錢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錢幣擲地為啞音,則也必將懷疑。

5、了解鑄造方法

我國主代鑄幣的鑄造,大概經過了子范(土、石,銅)、母範(磚、銅)、翻砂等幾個發展階段。無論是真錢還是偽品的各種鑄造方法,都會在錢幣上留下相應的痕跡。這些痕跡就是我們今天鑒定錢幣真偽的一個有力依據。

6、聞氣味

此種方法是古錢鑒定中最簡單的一種。因為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這種怪味。

7、觀版別

從版別上辨別古錢最主要的辦法是除了多看錢譜之外,必須要多接觸實物,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錢幣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種。因為這些普通品很少偽品,能真實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特徵。如戰國時期刀布形制特殊,造偽者只好用真品翻砂製造贗品,其破綻在於翻砂鑄造後的錢幣偏小,較為厚重,文字膚淺,銅質粗糙,銹色不對且易脫落。而且刀幣在鑄造時其澆口在刀環上,布市的澆口在首端,出落後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狀態,而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再如會昌開元,因揚州已以昌字紀年,放不在再紀地,如發現背「揚」字者,無論傳世品還是出土品均應將其視為偽品。因北宋各代和清咸豐錢幣版別最為復雜,也是造假者競相仿製的對象,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對它們的形制多加分析,掌握特徵,以防上當受騙。

以上幾種鑒定古錢的方法,如果我們加以熟悉和了解,均可以掌握

6. 我們使用的人民幣真假怎麼看有哪些判斷標准

人民幣真假怎麼看?這幾點多看兩眼,不怕有假幣

哈嘍大家好,新版的人民幣發行之後,現在大家手中拿到的更多的還是新版的錢幣,舊版本的越來越少,之前有朋友問這個問題,就是新版的人民幣感覺和以前的差別很大,有時候拿到手裡有點不能分辨是不是真幣,以前的時候錢幣摸的熟悉了,拿到手裡就可以感覺到是不是真的,現在就不行。

7. 真假錢幣的鑒別方法

首先是聲音辨別法,古錢幣年代越久遠,其內所含的錫、鉛等雜質流失越多,聲音聽起來也就越沉悶。相反,年代越近的,聲音聽起來越清脆。

其次是觀察銅色法,一般古幣的材質有青銅、紅銅、黃銅、白銅等之分,青銅幣易斷裂,黃銅幣不易斷裂磨損,白銅多為樣幣用材。明代以前錢幣大多由青銅鑄成,沒有黃銅幣,如果發現明代以前的黃銅錢幣,要多加小心。

第三是沸水燒煮法,古幣上往往附著紅綠銹或傳世的黑色銹,真錢銹是過長時間自然氧化而形成的,附著力比較強。而偽造的假銹經沸水燒煮容易脫落。

第四是鋼針測試法,古錢幣的銹比較堅硬,把縫衣服用的鋼針尖向下豎直下壓,放手後,鋼針會立刻倒下。偽品的銹往往是真銹加入粘合劑之類的東西塗抹而成,有一定的彈性,鋼針就不易倒下。
風格斷定法。每個朝代鑄造錢幣都有自己的風格,可以根據這個特點來鑒別古錢幣是否屬於偽造幣。還有一種比較版別法,早期古錢幣都是由手工鑄造的,即使用來鑄錢的母錢也是由手工雕刻而成的,所以各枚錢幣之間多少會有一些差別。如果發現一批錢幣,它們的版別一模一樣,甚至局部的缺陷也絲毫不差,就應該懷疑有作偽的可能了。
2、形制特徵辨偽
古錢幣的外形厚薄、大小尺寸規格,製作粗精優劣,各形成其不同的形制特徵,為鑒定錢幣的真偽提供了依據。如漢代以前的圓錢為平背,漢以後至明代的古錢多數面深背淺。但西漢三銖為平背。北周三品(布泉、永通萬國、五行大布)、太貨六銖、天策府寶、部分宋徽宗的錢、金朝的錢、大元通寶(巴文)、崇禎與天啟、咸豐大錢等,一般正背兩面均深。六朝五銖錢比兩漢五銖錢面背均淺,文字筆劃較細,輪廓不正者居多,錢形較小。元代錢除至正通寶較精美外,其餘輪廓均較淺,錢肉漫接;至正權鈔背面錯范者多,造成文字和輪廓都傾斜一邊,背文筆劃較繁,含糊不清者居多。天啟(徐)、天定、天佑、大義、龍鳳鑄工精美,但錢背不精;五者相比,又以大義略差,故有「精天定,濫大義」之稱。陳文帝五銖「朱」圓折。高出「金」字旁,外廓略寬,「五」字對頂成上下兩等腰三角形。中國古錢以王莽、宋徽宗、金章宗、北周鑄造的錢最精美,前三者俗稱「三絕」。王莽出的「一刀平五千」,「一刀」二字是鑲嵌上去的金質,與錢肉平,不突出,不內陷。泰和重寶折十篆書錢,其錢肉平整細膩,無砂眼,內外廓對稱,粗細均勻,文字深峻,筆劃之間無粘連,字縫內、內外廓與錢肉的轉角處無雜物,泰和二字與內外廓既靠近,又不粘連,而且文字、內外廓凸出部分均倒圓角。以遼錢、大歷、建中、會昌開元、天福元寶、太平百錢、元代錢(除至正外)等品質最低劣,大多數面背內外廓迷漫不對稱,流銅、砂眼比比皆是。而且天福元寶,太平百錢大小不一,輕薄簡陋。中國古錢最輕薄者,要以六朝的孝建、永光、景和為最,俗稱「能浮於水」,直徑一般在1.5~1.7厘米之間,錢小穿大,錢文筆劃細小。涼造新泉文字瘦小端正,筆劃間常有流銅,錢文不甚清晰。龍鳯通寶有大樣、小樣兩種版,文字略有肥瘦之分,大樣較少見,小樣的「鳯」字內「烏」字下部有斷足點,猶如防偽暗記。……
經錢幣專家鑒定,在我國曾先後出現過一些實際上不存在的錢幣,有的還上了圖譜。現例舉如下:天策府寶背有文字的鐵錢與鉛錢、「齊之化」三字刀、齊九字刀、寶字布、寧字布,漢代的「五鳳」,唐代的「證聖」、「大足」、「寶歷」,五代的「鳳歷」、「廣順」。這些錢幣均屬偽造。
其它方法辨偽
除採用以上幾種主要方法辯偽外,還可以聞其氣、舔其味、聽其聲、衡其重等等。這些辨偽方法對古銅幣來說,一般很有局限性,而且有的難以判定準確。在此也作一簡單介紹。
(1)用鼻嗅其氣味。此法只對有氣味的塗料才有效。如用松香製作粘合劑的塗料作成的偽銹可以嗅出松香味來。一些無味的偽銹直接嗅不出氣味來。只有用火焚燒偽銹後,才能嗅出氣味來.前面已經談到了。
(2)用舌舔其味。此法只能對部分有異味的偽銹才能舔出來。如用鹽鹵溶液浸泡過的偽錢幣呈咸昧。而且真銹、偽銹均有微毒,用舌舔不衛生,不宜採用。
(3)用耳聞其聲。
用錢幣往台板、玻璃板、硬地板上拋擲,聞其聲,別其材質和傳聲性能。此法往往不甚准確:錢幣的大小輕薄不同,銹蝕程度不同,錢體有無損傷等等,都影響錢幣的傳聲性能,難以判定準而且用此法有損錢幣品相。在前面「材質、金屬原色、聲音辨偽」中已經提到,不宜採用。
(4)衡其重。
古錢幣配料不準確,形制大小有差異,銹蝕磨損程度不同,同一品種規格的錢幣其重量也有差異。就算與真錢比存在重量差異,也有可能是以前未見過的異品錢,也很難肯定是偽錢。因此,對古銅幣的鑒別真偽,測其重量差異,難以判斷准確。

8. 怎麼識別錢幣

採用「一看、二摸、三聽、四測」的方法來鑒別。下面以第五套人民幣紙幣為例。
一看:1.看水印。各券別紙幣的固定水印位於票面正面左側的空白處,迎光透視,可以看到立體感很強的水印。100元、50元紙幣的固定水印為毛澤東頭像圖案。20元、10元、5元紙幣的固定水印分別為荷花、月季花和水仙花圖案。

2.看安全線。 在各券別票面正面中間偏左,均有一條安全線。100元、50元紙幣的安全線,迎光透視,分別可以看到縮微文字「RMB100」、「RMB50」微小文字,儀器檢測均有磁性;20元紙幣,迎光透視,是一條明暗相間的安全線;10元、5元紙幣安全線為全息磁性開窗式安全線,即安全線局部埋入紙張中,局部裸露在紙面上,開窗部分分別可以看到由縮微字元「¥10」、「¥5」組成的全息圖案,儀器檢測有磁性。

3.看光變油墨。 100元券和50元券正面左下方的面額數字採用光變油墨印刷。將垂直觀察的票面傾斜到一定角度時,100元券的面額數字會由綠色變為藍色;50元券的面額數字則會由金色變為綠色。4.看票面圖案是否清晰,色彩是否鮮艷,對接圖案是否可以對接上。

紙幣的陰陽互補對印圖案應用於100元、50元和10元券中。這三種券別的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都印有一個圓形局部圖案。迎光透視,兩幅圖案准確對接,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古錢幣圖案。5.用5倍以上放大鏡觀察票面,看圖案線條、縮微文字是否清晰干凈。

紙幣各券別票面圖案中,印有縮微文字。100元縮微文字為「RMB」和「RMB100」;50元為「50」和「RMB50」;20元為「RMB20」;10元為「RMB10」;5元為「RMB5」字樣。 二摸:1.摸人像、盲文點、中國人民銀行行名等處是否有凹凸感。

第五套人民幣紙幣各券別正面主景均為毛澤東頭像,採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形象逼真、傳神,凹凸感強,易於識別。2.摸紙幣是否薄厚適中,挺括度好。 三聽: 通過抖動鈔票使其發出聲響,根據聲音來分辨人民幣真偽。人民幣的紙張,具有挺括、耐折、不易撕裂等特點。

手持鈔票用力抖動、手指輕彈或兩手一張一弛輕輕對稱拉動,能聽到清脆響亮的聲音。 四測: 藉助一些簡單工具和專用儀器來分辨人民幣真偽。如藉助放大鏡可以觀察票面線條清晰度,膠、凹印縮微文字等;用紫外燈光照射鈔票,可以觀察鈔票紙張和油墨有無熒光反應;用磁性檢測儀可以檢測黑色橫號碼的磁性。

第五套人民幣100元券特點一、鈔票特徵主色調為紅色,票幅長155mm、寬77mm。正面主景為毛澤東頭像,左側為橢圓形花卉圖案,票面左上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右下方為盲文面額標記。背面主景為「人民大會堂」圖案,左側為人民大會堂內圓柱圖案,票面右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漢語拼音字母和蒙、藏、維、壯四種民族文字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和面額。

二、防偽特徵1.固定人像水印:位於正面左側空白處,迎光透視,可見與主景人像相同、立體感很強的毛澤東頭像水印。2.紅、藍彩色纖維:在票面的空白處,可看到紙張中有紅色和藍色纖維。3.磁性微文字安全線:鈔票紙中的安全線,迎光觀察,可見「RMB100」微小文字,儀器檢測有磁性。

4.手工雕刻頭像:正面主景毛澤東頭像,採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形象逼真、傳神,凹凸感強,易於識別。5.隱形面額數字:正面右上方有一橢圓形圖案,將鈔票置於與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對光源作平面旋轉45度或90度角,即可看到面額「100」字樣。6.膠印縮微文字:正面上方橢圓形圖案中,多處印有膠印縮微文字,在放大鏡下可看到「RMB」和「RMB100」字樣。

7.光變油墨面額數字:正面左下方「100」字樣,與票面垂直角度觀察為綠色,傾斜一定角度則變為藍色。8.陰陽互補對印圖案:票面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左下方均有圓形局部圖案,迎光觀察,正背圖案重合並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古錢幣圖案。9.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澤東頭像、中國人民銀行行名、盲文及背面主景人民大會堂等均採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觸摸有明顯凹、凸感。

10.橫豎雙號碼:正面採用橫豎雙號碼印刷(均為兩位冠字,八位號碼)。橫號碼為黑色,豎號碼為藍色。第五套人民幣50元券特點一、票面特徵主色調為綠色,票幅長150mm、寬70mm。正面主景為毛澤東頭像,左側為花卉圖像,左上角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右下角為盲文面額標記,票面正面印有橫豎雙號碼。

背面主景為「布達拉宮」圖案,右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漢語拼音和蒙、藏、維、壯四種民族文字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和面額。二、防偽特徵1.固定人像水印:位於正面左側空白處,迎光透視,可以看到與主景人像相同、立體感很強的毛澤東頭像水印。2.紅、藍彩色纖維:在票面上,可以看到紙張中有不規則分布的紅色和藍色纖維。

3.磁性縮微文字安全線:鈔票紙中的安全線,迎光透視,可以看到縮微文字「RMB50」字樣,儀器檢測有磁性。4.手工雕刻頭像:正面主景毛澤東頭像,採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形象逼真、傳神,凹凸感強,易於識別。5.隱形面額數字:正面右上方有一裝飾圖案,將鈔票置於與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對光源作平面旋轉45度或90度角,即可看到面額數字「50」字樣。

6.膠印縮微文字:正面上方圖案中,多處印有膠印縮微文字「50」、「RMB50」字樣。7.光變油墨面額數字:正面左下方面額數字「50」字樣,與票面垂直角度觀察為金色,傾斜一定角度則變為綠色。8.陰陽互補對印圖案:票面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均有一圓形局部圖案,迎光觀察,可以看到正背面圖案合並組成一個完整的古錢幣圖案。

9.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澤東頭像、「中國人民銀行」行名、盲文面額數字、盲文面額標記及背面主景「布達拉宮」圖案等均採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觸摸有明顯凹凸感。10.橫豎雙號碼:正面採用橫豎雙號碼印刷,橫號碼為黑色,豎號碼為紅色。發現假幣如何處理 假人民幣包括偽造幣和變造幣。

偽造幣指仿照真幣原樣,利用各種手段非法重新仿製的各類假票幣。變造幣指在真幣基礎上或以真幣為基本材料,通過挖補、剪接、塗改、揭層等辦法加工處理,使原幣改變數量、形態,以此實現升值的假貨幣。 假幣種類包括機制、拓印、復印、照相、描繪、石、木版以及蠟版、油印假幣等。

其中電子掃描分色製版印刷的機制假幣數量最多,偽造水平較高,危險性最大。

9. 貨幣真假鑒別

如何辨別人民幣真假?
人民幣的真偽鑒定方法還是比較多的,至於鑒定的方法也非常的繁多,我大致簡單的來說一下,比較實用的人民幣鑒定方法。

第1種,藉助於熒光燈來鑒定,這個比較好理解,因為每張紙幣都有特殊的熒光屏幕,只要用熒光燈下觀看熒光油墨就會發出黃色的光芒,這個方法目前來說是最有效的一個,但是很多人都不一定有熒光燈。

第2種,水印鑒定法,紙幣都有水印,假幣的水印是浮於表面的,並不是在紙幣中間形成。

第3種,手感法,現在的紙幣基本上都是使用凹版印刷工藝,在表面都會有凹凸不平的手感,只要用指甲輕輕的劃過,就能感覺到。假幣在印刷上根本達不到這種印刷效果,在摸起來的感覺也是很平整的,不會有凹凸感。

第4種,查看變光油墨,這個方法最好用在2015版100元券和2019年以後發行的人民幣,都可以使用這個方法,05年以前的人民幣最好用前三種方法來鑒定。

總的來說目前在市場上假幣能看到機會也越來越少,這也得益於我們現在連用真幣的機會也是非常的少,而且現在人民幣使用的防偽技術,已經算是非常的高了,在未來10年都不可能有這樣的造假水平。

閱讀全文

與錢幣鑒別方法有哪幾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聲樂專科報志願的方法與技巧 瀏覽:21
早泄用什麼方法有效 瀏覽:899
排雨管連接方法 瀏覽:555
酒仙最佳修煉方法 瀏覽:843
如何鍛煉幼兒快速跑方法 瀏覽:961
時間樣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22
定做封口機安裝方法 瀏覽:247
研究方法部分如何降重 瀏覽:552
工科生常用的科研方法 瀏覽:437
貸款簡單的方法 瀏覽:833
毛衣計算方法 瀏覽:629
測量貨車保險絲好壞的三種方法 瀏覽:257
腳關節囊腫的治療方法 瀏覽:704
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胃痛 瀏覽:322
內部風險控制研究方法 瀏覽:71
銅的新的檢測方法 瀏覽:89
5到6歲數學訓練方法 瀏覽:11
深圳工程預算技巧和方法 瀏覽:973
寶寶白天計算方法 瀏覽:217
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鑒別黃金真假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