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實驗:小金魚需要什麼樣的水
金魚要注意哪些?養金魚的水要採用哪些?
養魚先養水
對於養魚的人來說,水分四種:一是新水,也就是剛剛晾好的自來水或新打的井水水。這種水盡管十分干凈,但卻與自然界中魚生活的環境相差很大。由於水中沒有硝化細菌群落, 魚兒的排泄物、散落的食物殘渣腐敗變質後分解為氨,魚兒極易中毒。二是老水,呈淺綠色或是淡琥珀色,富含腐殖質和有益的微生物及藻類,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經過氮循環,分解為對魚無害的硝酸鹽。這種水對魚的生長極為有利。三是綠水,水中的有機質含量過多,於是藍藻、綠藻及褐藻大量繁殖,細菌微生物的含量暴增,水的呈濃濃的綠色,有時會發出臭味,極易造成整缸的魚死去。四是回清水,又叫咬清水,是綠水中藻類和微生物含量太多,將水族箱里的氧氣消耗殆盡,造成藻類和嗜氧性細菌的死亡,使水變成清澈無比、沒有氧氣而且有大量的厭氧性有害細菌的死水。
由此我們可知並不是所有的水都適合金魚的生活,最適合金魚生長的水是老水,所謂養水就是讓新水轉變成老水的過程。
現在我們用來養魚的水多半是自來水,因此養水第一步就是要去除自來水裡的有毒物質——氯。除氯的方法比較簡單,將水盛好後靜置2-3天,或燥曬1天(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蘇打,即硫代酸鈉即可立刻使用)。
新水曬好後就應入缸打開過濾,讓泵使靜水變成流動的水,然後放入闖缸的魚。「闖缸」即把幾條既便宜又強壯、易養的魚放養入新缸中,養上幾天後魚的糞便就會在水中分解出氨來,這與自來水帶有氨是一樣的,氨太多就會致魚死,因此養水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水中的氨除掉。通常我們會利用硝化細菌來去除水中的氨。硝化細菌可以外加入水中,但它們在水中存活是需要附著物的,如果沒有適合的附著物,加再多的硝化菌也起不到作用,它們會在水中死掉,硝化菌通常會附著在濾棉或者底砂上。其實水流動的水過了幾天自然就會產生硝化菌,這也是我們培育硝化菌最常用的方法。硝化菌的培育就是養水的第二步。
以下簡單向大家介紹一下微妙的氮循環的化學變化,看看硝化菌是怎麼工作的。
魚入缸後,它們就會排出氨和其他廢物到水裡,水中的氨濃度會升高,活水中的硝化菌可以分解氨,(注意:硝化菌的形成需要一周或更長的時間,所以,在這段時間里,魚受害比較嚴重),當硝化菌群落形成,氨的濃度就會降低,直到為零。
但是,事情並不這樣簡單,因為硝化菌只能把氨轉化為亞硝酸鹽,但對魚還有毒害!所以大家要明白,當氨濃度下降的同時亞硝酸鹽的濃度卻在升高。所以不要以為生態建立好後就可高枕無憂了要想減少亞硝酸鹽就要定時定量的換水降底其濃度這樣才能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讓水始終處於老水狀態。
還應告訴大家的是,老水是我們所追求的,綠水對金魚也有許多好處。比如綠水可以讓金魚的體色較深,但這種水中藻類太多,看不見魚,不適合觀賞。而且當藻類過多時魚會缺氧,所以用綠水養金魚要注意控制水中藻類的含量。
一、勤觀察,早治療
一般魚被病原體感染或侵襲後,都有一段過程,有一些徵兆,如病魚活動遲鈍,常緩慢游於水的表面,不聚群,若有驚動,略下沉後,即浮出水面。也有一些魚剛發病時,狂游急竄,或體色灰暗,鱗片脫落等。再如,白鯽出血病發生後,早期魚塘中的野小雜魚死亡等。當發現魚池中出現魚病徵兆時,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治療,可避免病情擴展。
二、正確診斷,對症下葯
首先根據氣候特徵,水源情況,魚種來源,混養比例和密度飼養管理,歷年魚病流行規律,魚群食慾、行動、體色等的情況,進行實地調查分析。然後將瀕於死亡的病魚或死亡而未腐變的魚屍,對其體表、鰓絲、肌肉、內臟等部位進行肉眼檢查或鏡檢。看其體表有無出現大型的寄生蟲中華鰠、錨頭鰠等,或出血點塊、鱗片脫落、爛鰭、肛門紅腫等現象。鰓部,鰓蓋充血腐蝕,鰓絲的顏色、粘液多少,寄生蟲寄生,鰓絲腐爛帶泥。剖開魚腹後,是否有腹水、腸道發炎、充血,肝臟和脾臟等器官的充血。剝開魚皮,肌肉是否出血等。根據檢查的具體症狀,首先診斷出寄生蟲、細菌性、病毒性疾病或並發症,再根據病魚的表現進行綜合分析,作出正確診斷,對症下葯。
三、准確測算,用准葯量
准確測算,用准葯量是治療魚病效果好壞的另一關鍵。對外用葯,全池潑灑,要准確計算池水體積,並應考慮到水質特點及當時水溫等的影響,如有機質多,水質較肥、水溫較低時,用量應多些。池水體積的測算要以實有水面和平均水深計算。平均水深的測算,以池塘幾個深淺不一的深度的平均數為准。內服葯物的劑量以每千克魚體攝食到多少葯物來表示的,具體常有兩種計算方法:按重量計算和按攝食率計算,應靈活運用。當池塘中大多數魚攝食旺盛時,按塘魚的總重量計算較為准確;當池魚病情嚴重或氣候不好,導致食慾減退,應根據估算的攝食率,以較高比例將葯物拌入餌料中,以保證尚能吃食的病魚吃到足夠的葯量。配製葯餌時,還應考慮到葯物在水中丟失的情況。注意估算塘魚的總數重量,要考慮到各階段生長增重的比例,不能以投放魚種計算葯餌的投喂量。
四、掌握葯物特性,科學用葯
魚病常用葯物都各有其理化特性,在保存使用時應注意合理化,避免葯物因保存使用不當而造成失效。如哪些葯物只能外用,哪些葯物內服效果好、哪些葯物不能合用。哪些葯物合用效果會更好,哪些葯物會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等。葯餌應考慮到魚的生活習性,製作浮性、沉性、微粒等不同的葯餌。一般如青、鯉、鯽魚發病應投喂沉性葯餌;草魚發病以投喂浮性的葯餌或拌葯在水草上較好;白鰱發病應投喂微粒葯餌,製作時要拌入一定量的粘合劑,以防葯物在水中散失。葯物潑灑要將葯物充分溶解後均勻潑灑全池,潑灑時間以下午進行比較好,因下午水溫高,葯效高。潑灑葯物時從上風處逐步向下風處潑灑,潑灑後的剩渣殘粒未溶解的葯物,不能潑入池中。否則魚吞食會引起中毒死亡。
五、根據病類,用足療程
療程是治癒魚病的根本保證,沒有足夠療程,就不能徹底消滅病原體,起不到用葯的效果。因此,用足療程是徹底消滅病原體,鞏固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實踐中療程的長短,應根據魚所患疾病的具體類別。如侵襲性疾病,是寄生蟲寄生所引起的,一般使用殺蟲葯物1~2天為一個療程,就可以起到治療的目的;如細菌性、病毒性疾病一般3~5天為一個療程。至於使用的療程多少,則應視病情的輕重和病程的緩急而定。對於病情重、持續時間長的疾病就必需使用兩個至三個療程,否則療效不徹底,有重發感染的可能。
六、幾點注意事項
1.使用葯餌投喂前應停食1天,讓魚處於飢餓狀態,葯餌投喂後,能迅速吃完。
2.在治療期間及剛治好後,不宜大量換水和捕撈,以免給魚帶來刺激,引起應激反應,加重病情或引起復發。
3.治療魚病應採用內服外消相結合的辦法,單純依*內服葯不能起到內外夾攻的作用。
4.治療魚病時,不能單獨多次使用同一種葯物,以免使病原體對該葯產生抗葯性,應交替使用葯物。
5.一旦發病後,無論治療效果好壞,都避免不了損失的發生。因此,平時需堅持"以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治方針。
要將玻璃缸放置在近窗戶通風又有陽光的地方。要注意放養密度,根據容器的大小,合理安排,寧可少養,不可多養。因為室內空氣不大流通,養多了水易渾濁,容易造成金魚缺氧而死亡。如有空氣泵則可多養一些,發現金魚有浮頭現象則需開空氣泵充氧,尤其是在夜間,更需要充氧。
養魚所用的餌料以活魚蟲最為理想,水質不容易壞,喂干魚蟲、人工合成顆粒飼料也可以。現在市場上有活魚蟲出售,不過要天天購買也很麻煩。對市場上賣的干魚蟲,要選比較新鮮的顆粒鬆散的喂魚,不要買陳舊發霉的干魚蟲來喂養。人工顆粒飼料以用營養成分齊全的全價飼料為好,市場上有賣。
為了保持水質清純,投餌量要嚴格定時定量,通常每日投餌1次至2次為宜,每次投餌量以在半小時內吃完為宜,餌料不要喂得太多。喂多了其害處有二:一是魚吃飽了,代謝水平提高,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金魚缺氧窒息而死亡;二是餌料剩下,容易腐敗發酵,使水質變壞,也會造成缺氧。其實金魚是比較耐餓的,一兩周不喂,也不會發生問題。
養金魚保持水質清純至關重要,要經常用乳膠管吸除積渣,把玻璃缸底部的糞便、殘餌連同混濁水吸干凈,然後徐徐地補進已放置一天的新水。倘若操作過程中出現水草浮起或假山被碰倒等情況,要及時恢復原狀。
養魚越久,沉渣積累越多。雖然每天清除,也不能全部清除干凈。如果沉渣增多,影響玻璃缸的清晰度,就要徹底換水洗刷玻璃缸,才能保持水質清純,便於觀賞,也為金魚保持優良的生活環境。
一般所用的長方形玻璃缸因體積較小,不可多養,宜少不宜多。如在長40厘米、寬25厘米、高30厘米的容器內,可飼養5厘米至7厘米長的金魚6尾至8尾。魚體身長超過8厘米的成魚,不宜在小型的玻璃缸中飼養,而需在豪華型的大玻璃缸或陶瓷缸中飼養,並配以小型充氧機備用,以防缺氧。以上放養密度只是參考,還要看水溫的高低、魚體的大小和水質的好壞來決定,不能機械行事。一般說來,魚體大,要少養;冬季可多養,夏季要少養;水溫低時可多養,水溫高時要少養
❷ 金魚適合怎樣的水質
ph值:7-8 氨:0mg/l 亞硝酸鹽:<0.3mg/l 硝酸鹽:<50mg/l 看你打算養多長時間以及心情,如果你有耐心,我告訴你水源,(1)自來水:1涼曬法,將自來水放在露天通風處,藉助於空氣的流通和陽光的照射,使水中殘留的氯氣揮發,同時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涼曬時間夏季24小時以上,春秋季48小時以上,冬季時間更長些。2化學處理法,即用大蘇打(硫代硫酸鈉)中和水中的氯氣,一般每立方米水中需放2-3克或10升水中放5-6粒。大蘇打使用過量或遇高溫天氣,水質經常白濁變質,所以應格外注意。也可以用除氯水(魚店有售)。(2)井水:井水屬地下水,水質較硬,水溫恆定。井水在使用前需曝曬12小時以上,以使水溫與地表水溫平衡,同時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水質保養,(1)清水:清水是指無色、無味、透明的水源,水中溶氧充足,浮游生物極少,可以有效提高魚類的食慾,促進它的生長發育。(2)綠水:綠水中含有許多綠色的藻類,常見的有小球藻、舟形硅藻、葡萄鼓藻等,都是金魚或錦鯉的輔助餌料。綠水的水質穩定,可以促進魚體色澤鮮艷,即可保溫又可供餌,是魚類健康發育的最佳水源。(3)老綠水:它是由綠水發展來的,水中藻類大量死亡,水色由鮮綠變為淡綠。由於缸底有大量死藻,水質有日趨變壞的可能。老綠水多在冬季使用,由於冬季水溫低,藻類生長緩慢,水質可以保持長久。(4)澄清水:澄清水是由清水或淡綠水轉化而來的,水質極軟,透明度較高。水中藻類生長和消耗的速度達到了一種動態平衡,水質穩定,水色澄清,是觀賞魚生長發育的較好水源。(5)褐色水:水中硅藻大量繁殖,有益藻類減少,水質穩定性下降,要及時更換。水質管理,換水:最好每天換水1次,根據水質情況,不確定換水的時間,每天投餌後1-2小時,抽出糞便殘餌,然後補充相同等溫新水,大型水族箱(有過濾系統)和魚池,一般每周部分換水。過濾系統維護:有著過濾系統的水族箱,不必每天更換新水,約1個月左右清洗1次過濾箱內的濾材,活性炭一般三個月左右更換一次即可。
❸ 金魚對水質的要求
金魚對水質的要求有如下幾點:
(1)溶解氧。在幼魚期,或者當天氣悶熱時,溶解氧必須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情況下,溶解氧在4毫克/升以上。患病魚應當置於溶解氧為6毫克/升以上的水中飼養。
(2)pH值。飼養金魚的水pH值應當保持在6.5-7.2。這是因為淡水中這個pH值范圍不會引起氨中毒,而且在這個pH值范圍內單胞藻不會滋生,水的透明度也較高。另外,淡水中的硝化細菌在弱酸性環境下能夠很好地進行水處理工作。在家庭室內飼養金魚,這個水體pH值范圍既不易造成金魚死亡,又能保持最佳的觀賞效果。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千萬別突然曬太陽,否則水中植物強烈的光合作用將引起PH值的驟然上升,分子氨的毒性將會加強兒十倍,最終導致金魚死亡。
(3)硬度。金魚對硬度的要求與一般鯽魚相似,在家庭飼養中不必做特別的硬度調試。一般來講,大多數金魚還是適應在高硬度的水中生長,因為高硬度的水有助於保持金魚的色彩。高硬度的水對珍珠魚尤為重要,它對珍珠鱗的形成和維待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金魚不同階段對硬度的要求分別是:稚魚要求水體硬度在18·.7度以上,幼魚在16.4度以上,成魚在11.7度以上。如果一個水族箱長期不換水時,硬度會逐漸下降,最終會影響金魚顏色發育,一般來講,要維持水體硬度在一個相對高的范圍,每周應換水1/3。
(4)有害物質。在家庭飼養金魚時,硫化氫、氨氮(分子氨)及過多有機物等會導致有害細菌滋生,使金魚活力下降,免疫力降低,最終引起大規模死亡。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害物質的毒性與水體的pH是息息相關的。對分子氨來說,pH在6.5以下時,幾乎不會產生毒性;當pH達到8時,毒性則比pH在6.5時高好幾百倍。而對於硫化氫來說,PH為6.5時是pH為8時毒性的1 000多倍。因此,更應注意pH變化帶來的毒害作用。
❹ 養金魚如何使自來水變為弱鹼性
養魚水調節pH值看似容易,實際比較困難。筆者實踐多年,但因其pH就在7附近,無論用pH試紙或是pH計都不容易測准。較早一直都是按測試數據調整水的pH值,來來回回,費去許多時間,魚還是不領情,該死的照死,該病的照病。後來用向水中充二氧化炭,並配以pH自動測試器才有好轉。再後來就什麼也不做,只是掌握好魚的密度,餵食品種及數量,固定的換水周期,已有近十年左右,情況一直較好。
你的魚水出現不穩定應該是同你養的密太大,換水不夠,甚至餵食不當有關
如果真要調可以這樣:
磷酸二氫鈉可用來降低水的PH值,增大水的酸性;碳酸氫鈉可用來增加水的PH值,增大水的鹼性;方法是將它們先稀釋為1%的溶液,把魚缸的水泵打開把溶液慢慢的攪拌倒入缸里,不時的檢測水中的酸鹼度直到PH值達到理想值.這個過程不能太快,要慢慢的加入,讓魚兒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要注意改變酸鹼度范圍不能太大,一般不要超過0.3,劇烈的變化對魚不利.如果是水質惡化引起的PH值變化,應立即換水而不要簡單的調節.
另外,酸鹼度高,還可以加上沉木、軟水樹脂
酸鹼度太低,可以加上珊瑚沙
❺ 養小金魚對水質要求如何
如何保持金魚四季最佳水質
1
晾水當飼養金魚的水源選定之後,首先將水放在飼養金魚的盆、池等容器內曬晾1~2天(最好在露天環境),北京金魚飼養業中稱此過程為晾水。在陽光較稀少的季節如冬季,可在空氣中晾一段時間,但只晾不曬,需增加0.5~1倍的時間。當新水溫度升高至與陳水或飼養金魚水溫相近時方可使用。晾水過程中還可使水中各種雜質充分沉澱,氯氣充分散發,以利金魚生活。井水、自來水等生水,水溫過低,若突然接觸魚體,常致金魚鱗片豎立反轉(俗稱炸鱗),失去原有美態,也失去鱗片對身體的保護作用,甚至死亡。晾水的時間可依季節及天氣情況適當掌握,一般春夏季晾水1~1.5天;深秋2~3天;冬季3~4天較理想。需依具體情況,由飼養人員靈活掌握。
2
兌水
金魚在人工飼養環境中,對水溫的適應能力較強,夏季烈日之下,水溫高達30℃以上,仍能耐過;北京冬季在短暫的0℃下金魚也能安全過冬。但金魚對水溫突然升降很難適應,常因水溫突變,威脅金魚群的生命,所以飼養金魚,必須隨時備有足夠的晾水,作為兌水或換水之用。一般換水或兌水時,晾水和陳水的溫差,成魚最多不應超過4℃,幼魚不應超過2℃。
END
飼養金魚的換水技術
1
1.春季經過漫長的低溫和缺乏陽光的冬季飼養以後,早春的金魚體質較弱,此時開始移至室外露天環境飼養,魚群的兌換水需格外小心,每天1次,也可酌情隔日1次,兌換水量最好掌握在全部水量的10%左右。這時水溫尚低,水中溶氧量大,金魚食量尚小,魚體耗氧率低,少量兌換晾水,已能滿足金魚群生活之需要。
早春後期,隨氣溫上升金魚的食量開始增加,活動量也隨之增大,魚體耗氧量相應上升,因此魚群中排泄物明顯增多,每日換兌水量逐漸增加。換兌水時間最好在下午4時以後進行,此時金魚已吃飽,換水時清除盆池中剩餘飼料及全部污物,隨後兌入適量曬水。
換水方法是先用紗布網將金魚盆、池內的水面漂浮的臟物和沫子等撈凈,再用紗布網輕輕將金魚盆、池中的水向同一方向轉動3~5圈,以便使水中污物集中一處,再用吸管將污物吸出,並按適宜比例貼著盆(池)的邊沿,徐徐注入晾曬過的熟水。
2
夏季夏季是金魚生長及觀賞的旺盛季節,此時金魚盆、池中水溫增高,金魚食量猛增,金魚群活動頻繁,耗氧量明顯增大,日照時間延長,光照強度增加,可適當增加金魚盆、池中水的深度,以緩解夏日的暑熱,有利金魚群體的生活。除此之外,在烈日曝曬時還可在魚盆上方適當加設葦簾等半遮蔭物,使金魚在烈日下的水中有通風納涼的環境。夏日兌換水量可適當增加,每日換兌水可掌握在盆(池)總水量的40%左右。
夏季天氣暑熱,魚盆中水質易變質,每天黎明時刻及下午2~3時,是一天中最關健的時刻,此時飼養人員必須認真檢查金魚群體的動態,發現異常必須及時採取應急措施,以利挽救整個金魚群體,否則會造成全群死亡的損失。上述兩個時刻是一天中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時刻,下午2~3時檢查,主要防止金魚因水溫高水質突變,造成金魚尾鰭和背鰭燙傷(俗稱燙尾);黎明前檢查,是防止因水質變壞而引起金魚全群死亡(俗稱泛盆)。
酷暑的夏季,天氣突變時最易造成金魚因暑熱缺氧而浮頭叫水,甚至造成大量死亡。在黎明前檢查金魚群時,可在黑暗中走近魚盆,用手輕輕敲擊魚盆的邊沿,金魚若立即沉入盆底,表明水中缺氧並不嚴重,尚無大量死亡的危險,如果魚群因振動受驚而不下沉,繼續浮頭叫水,則是泛盆的先兆,應立即採取措施,可以氣泵增加水體中的氧氣或加水解救。
在暑熱的季節里,金魚常因陽光長時間曝曬或因水質過老,而致使金魚的背鰭及尾鰭出現血斑,或表皮出現氣泡,這是金魚背鰭及尾鰭因環境溫度過高而導致傷爛的先兆,這種傷損多出現在背鰭、尾鰭長大的金魚品種,如龍睛、帽子、丹鳳等。北京俗稱燙尾。及時解救的方法,可將受傷的金魚移入較新而溫度略低的水中,輕者經過3~4天內可痊癒,重者血斑水泡傷爛、致使鰭形缺損而失去觀賞價值,也會引起死亡。同一個體,前次燙傷未愈,再次燙傷,更難恢復。
總之,夏季因天氣炎熱、水溫持續增高,每日兌換水的時間可適當推遲,北京地區可移至下午6時以後為宜,經過撤水和兌水的盆、池,以不存任何污物,不留有魚蟲過夜為最佳。
3
秋季入秋以後,天氣較涼、氣溫開始下降,日照時間減短,飼養金魚盆、池的水溫隨之降低,金魚的活動開始減弱,耗氧量也隨之減少,水中的溶氧量又相對增加、水質因此而不易變壞。秋季金魚的換水量和兌水量可逐漸減少至盆、池容水量的10%~20%,換兌水的時間可以適當提前,北京地區多在下午4時左右進行。
晚秋陽光更少,水溫更低,晴天的午間金魚常表現停留水面以陽光取暖的現象,這時可適當降低盆水深度,有利金魚體表的光照及增溫。
4
冬季我國土地遼闊,冬季各地氣溫相差懸殊,所以為金魚所採取的過冬措施不同,長江以南地區的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等地,冬季較短,最低氣溫1~4℃,金魚的盆(池)在室外略加覆蓋物防寒,即可安全過冬。地處亞熱帶的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冬季氣溫一般不低於5℃,金魚可以不加任何防寒覆蓋物,在室外向陽避風處即可安全過冬。東北、西北及華北地區,冬季結冰期可長達3~5個月之久,氣溫可降低至-10~-25℃,必須為金魚創造適宜的過冬環境,防寒保溫,方可渡過寒冬。一般常以朝陽房舍,保持均衡的低溫通風室溫1~5℃為宜,使金魚處於接近休眠狀態渡過寒冬。
晚秋至初冬時節,我國北方地區的氣溫已降至3~5℃,可將金魚種群適當合並,最好選年齡接近,品種和體質相近的金魚群,每2~3盆、池合並為一處,晚間在盆上加蓋葦簾或布幔保溫,並將騰空的魚盆刷洗後移入室內,晾水備用。
END
注意事項
金魚在北京地區過冬,其房舍要求背風、向陽、通風良好而乾燥便於排水,門窗便於開關。房舍的南面不宜有高大樹木,以利於金魚冬季在室內的光照。北京地區每年霜降(10月24日左右)將金魚移入室內,春分(3月21日左右)移出室外,需在室內約飼養150天。在此期間,金魚盆中的水質能保持良好,爭取盡量不兌或少兌換水,以減少金魚過冬期間的體質消耗。如果金魚群在秋季生活及取食良好,魚體健壯,冬季水溫保持在2~5℃的均衡低溫,金魚的攝食量極少,活動量小而遲緩,相應的排泄物極少,對過冬的水體污染很少,因而可以保持較好的水質。在此環境中的金魚群體所需氧量極低,因此可減少換兌水量,有利金魚群順利過冬。
金魚移入過冬室內,需每天認真觀察其生態活動,作好記錄。此時保持室溫及水溫的均衡極為重要,適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並且接受較多的直射陽光,有利魚群越冬。可依具體情況,每隔3~5天選在中午時清理一次盆水中的污物,冬季金魚游動緩慢,清理工作尤需輕巧細心,盡量減少盆水的波動,只清出盆底及水面污物,然後兌入在室內晾過4~5天的清水。
冬季室溫降至0℃以下時,需設法在室內生火加溫,加溫後使水溫不高於5℃,日夜室內溫差不超過1~2℃。當水溫在4~5℃時,可投喂少量活魚蟲,可供金魚取食,也可以用活魚蟲清理水中部分污物,但以不留存死魚蟲過夜為宜。
我國各地氣溫差異大,飼養金魚所用水質不一,水溫有別,換兌水的方法可靈活掌握。
❻ 怎麼樣才可以養好小金魚水質怎麼處理如何餵食
不光是撐死的你的密度有點大,缸子不行。
以下是自己多年總結的經驗,比較易懂。養金魚首先要從選金魚上說起了金魚分四大類金鯽種,文種,龍種,蛋種。盡量不要混養以免繁殖出觀賞性差的魚。金魚也屬於冷水魚,所謂的冷水魚不是說只能在冷水裡養,而是說它的水溫適應面比較大,它可以在0-38攝氏度任何一個水溫里生存,不會想熱帶魚適應面那麼小。金魚喜歡偏硬的水質,困水時間不需要太長,三天左右就夠了。但是一定要保持金魚水質的清澈。換水沒天換5/1左右就可以了,不是特別混濁不用全換,大換水注意新水和老水的溫度不相差兩攝氏度以上,以免魚得病。養金魚密度不要太大(直徑20厘米的圓魚缸一對為宜,依此類推),投喂不要過多,以每兩天一次為宜,喂到八分飽左右,喂飼料或是速凍魚食,活食雖然魚喜歡吃可是裡面含有大量寄生蟲,魚容易感染疾病。切忌養金魚一定要加鹽(加大鹽不要加食用鹽,食用鹽里含碘,碘對魚來說等於慢性毒葯)百分之一的比例就可以了。盡量不要把金魚放到窗檯上金魚屬中若光魚,有點陽光就可以了。盡量不要讓水溫過高,水溫高魚的耗氧量就越大。以上是金魚的大概屬性,如果選定養什麼類型的金魚,再作詳細介紹
❼ 金魚就測量PH值標准就可以了嗎
魚缸里水的PH值測量方法:
1、ph試紙測量法,化工商店或者水族店有售。取1片ph試紙插入魚缸水中後取出,然後觀察試紙顏色變化並與顏色對照樣板比對即可得到魚缸水的ph數值。
拓展資料:
氫離子濃度指數測試儀氫離子濃度指數,也稱pH值、酸鹼值,是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一種標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溶液酸鹼程度的衡量標准。這個概念是1909年由丹麥生物化學家(SørenPeterLauritzSørensen)提出。
在非水溶液或非標准溫度和壓力的條件下,pH=7可能並不代表溶液呈中性,這需要通過計算該溶劑在這種條件下的電離常數來決定pH為中性的值。如373K(100℃)的溫度下,pH=6為中性溶液。
❽ 怎樣確認養金魚水質的好壞
了解所養觀賞魚的水質水溫的要求,並使水質符合要求,一般是;1、用水要經過選擇,用自來水時須經除氯;2、放養密度適當;3、勤排污、除糞、換水,必要時洗砂、徹底清缸;4、換水時,新、老水的溫差不要超過5度,晝夜溫差大時也要採取措施防止水溫過分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