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都有哪些比較好的方法
讓孩子看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如何自理和獨立做事的。然後,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完成力所能及的生活內容。對於正確的行為及時肯定和鼓勵,對於錯誤的行為給予包容,讓孩子在試錯中積累經驗。不要急於給出答案。當孩子面對困難,向家長尋求幫助時,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給出指示,引導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探索。
『貳』 怎樣才自立
依賴是一種行為習慣。有時是因為你周圍的人的確比較強,他們的判斷准確概率較高,所以在遇到問題時會下意識的想讓他們拿主要和指導方向,從而獲得安全感。這是出於對自己的不自信而產生的。自立有很多方法,比如:
1、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自己先想想解決辦法,然後對照他們的意見進行比較和參考。如果他們的好就學習過來,如果都差不多就自己多誇誇自己,這樣慢慢培養自己的自信心,慢慢的就會自立起來。
2、增加與情緒正面傾向(樂觀的、自信的、開朗的)類型人的接觸,從而從他們是身上學習如何正面看待問題的行為方式,從而慢慢建立自信。
3、看看不如你的人。說的好聽點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比較從而立建自信,說的難聽點就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但無論怎麼說都是:世界很大,不如你的人多得多了。他們都能快樂的好好的活,為什麼你不能呢?你在行為能力上、智力上、體能上或是情商上……總會有比他們強好多的,那麼你還有什麼好不自信的呢?
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要奢望一口吃個胖子,任何人的自立是一點點建立起來的。突然的自立不是沒有哦,但那是建立在巨~大~的打擊下的,而且是挺過來的就自立了,沒挺過來的就徹底趴下了。所以,不用著急,多想想你的優點和長處;多與開朗、快樂的人交往;多學習別人的長處;在做任何事時都事前都多思考、事後總結,這樣你就會站在能力與自信搭建的平台上展現你的自立了。
『叄』 怎麼樣培養女性新時代獨立自主意識
培養女性新時代獨立自主意識的方法:
1、樹立經濟獨立的意識。經濟獨立是達成女性尊重獨立的先決條件,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一個女人在生活上必須依附於別人伸手要錢才能生活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她們精神上想獨立也會變得非常難。
2、培養精神獨立。有很多經濟上非常獨立的女人,精神上卻對男人有依賴,所謂好女總是遇渣男,其實就是自己的精神不夠獨立造成的。
3、女性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從未停止成長和進步。真正不粘人獨立的女性有自己的事業和要做的事情,每天不會把所有的全部精神全都放在男人身上。
4、樹立自強自信的意識。自強自立。心裡不要總想著依靠男人。告訴自己我可以。要有自己的事業或是工作,經濟自立,有自己的愛好興趣,生活自然有滋有味。
5、要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在封建社會中自怨自艾的舊社會女青年已經不多見了。但是還有一些人局限於自己的眼光,凡事都非常悲觀,讓這種情緒不但影響了自己,也影響了別人。
『肆』 大學生怎樣做到獨立自主
1、學會自主學習。
想要做到自主學習,首先要學會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具體明確的目標可以產生具體結果,我們只有很清楚的知道了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我們大腦才會提前做好准備,調整好狀態、心態去面對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目標不能是長期目標(如果是,還要把它細分),它的時間間隔一定要合適,因為我們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會隨著時間的間隔產生松動和減弱。
其次要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大學的自學更多的是靠自己去閱讀學習,所以提高學習能力基本是要先「學會閱讀」。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如: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快速閱讀是一種相對科學的閱讀學習方法。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要點,幫助整理歸納分析,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
2、學會管理時間。
管理時間的時候,基本的要知道自己的時間利用效率。可以先「預估」完成某項任務(讀書、作業、工作等)的所需時間,然後再和「實際」所需時間做比較分析。如此經常練習,就能幫助你了解不同任務所需的時間長短,進而預留足夠的時間,完成各項任務。其次,制定確實可行的作息表,制定作息表的關鍵在於: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時間規則,「自己做得來」的內在意識會比較樂意遵守。只要堅持一段時間,你的時間管理能力自然會提高。
3、學會自我監視。
人總是有惰性的,所以要學會檢視自己。定期做記錄並檢視,寫下自己想要改進的問題、列出錯誤的地方、檢討學習心得:「我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什麼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在解題中有沒有什麼遺漏或錯誤?將來如何避免?在日後的學習中要怎樣做比較好?」這些自我評價的過程,會使我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優、弱點,找到出現具體問題的具體原因原因。
『伍』 培養自立的方法有哪些
(1)克服依賴習慣
分析一下自己的行為中哪些應當依靠別人,哪些應由自己決定把握,從而自覺減少習慣性依賴心理,增強自己作出正確主張的能力。如自己決定有益的業余愛好,自己安排和制訂學習計劃等,由依賴轉變為自主。
(2)在思想上自立
我們要自立,就要樹立自立的觀念,為自己定一個可行的自立目標,這樣我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實現自己的真正自立。
(3)要從小事做起
我們要立足於當前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首先把自己的基本日常生活料理好。
(4)堅持不斷實踐
同時,我們要大膽的投身到社會實踐。因為只有在社會生活中反復的鍛煉、不斷實踐,才能逐步提高我們的自立的能力。
(5)盡快增強自信
有依賴心理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識低下,這往往與童年時期的不良教育有關。如有的父母、長輩、朋友往往說些「你真笨,什麼也不會做」、「瞧你笨手笨腳的,讓我來幫你做」等。對這些話首先要有正確的心態,然後一條一條加以認知重構,逐漸培養和增強自信心。
(6)樹立自強精神
常言說,溫室中長不出參天大樹。當今社會是開放競爭的社會,我們每個人都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因此,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時代變革,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要自覺地在艱苦環境中磨練自己,在激烈競爭中摔打自己,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
(7)培養獨立人格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但是接受別人的幫助也必須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很難設想,一個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他人身上,時時事事靠別人指點才能過日子的人,會有什麼大的作為。
俗話說的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我們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朋友,驅走我們的依賴心理,讓我們用輕松的腳步走向自立的世界,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世界,讓我們以後的人生更加燦爛和美好。
讓我們全面地看待自己,讓我們的人生充滿自立意識,讓我們的生活從此與眾不同,讓我們一起享受自立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吧!
『陸』 培養幼兒獨立自主能力,有哪些好方法
引言:家長如果想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鍛煉孩子。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家務,孩子有了做家務的能力,就能鍛煉孩子的獨立自主。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有哪些好的辦法?
『柒』 如何教育孩子獨立自主有哪些方法
1.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
嬰兒最初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里,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家長[微博]應該離職地逐漸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才能有利於他的健康成長。
2.給孩子一段時間,讓他自由支配
有一位聰明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有時是玩,有時去讀自己喜愛的一本書,有時是畫畫,當然,有時忙來忙去什麼也沒干成,但是孩子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做計劃。
3.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
一年紀的小學生要不要自己洗碗?不少家長是拿不定主意的。有位家長卻特意為孩子准備了一個小板凳,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特別愛幹活,想自己刷碗,可是水龍頭太高,你夠不到,媽媽給你准備了小板凳…。.孩子興奮地喊著:謝謝媽媽!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興地學著大人的樣子去洗碗了。
4.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
每個孩子都會無休止地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但是問題的答案如何去得到呢?經驗告訴我們:孩子愛不愛提問題,是關繫到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則是關系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
5.給孩子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困難家庭的生存環境,為孩子創造了艱苦鍛煉的條件。但是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順境下如何成功的教育孩子,的確是當前急需探討的問題。有經驗的家長多是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而且不限於生活方面的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從而培養孩子的能力和優秀品質。
6.給孩子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生活中常常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機遇,問題是往往是成人替孩子去捕捉,這樣孩子永遠學不會走向成功,所以家長的任務應該是只提供或指出各種機遇,啟發孩子自己去抓住。
7.給孩子一個沖突,讓他自己去討論
孩子在一起難免有矛盾,這個解決矛盾的過程,正式孩子健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如在排黑板報、排練節目時,自然會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爭論,在孩子平等的爭論和探索當中,得出的最後的正確結論,必然是十分寶貴的。
8.給孩子一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
有一個學生學習差,有一個階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數第一名,但是他的家長悄悄地告訴他,要把失敗作為成功之母,要敢於和別人競爭,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點的孩子比,在孩子進取勝利之後,家長又啟發他尋找新的競爭對手,開始新一輪競爭。
9.給孩子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把有些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但是要在事前為他提供有關情況,幫他分析各種可能,並且還要教育他,如果是自己選擇了,自己就要負責任。如果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可先讓她看看小組活動,本來家長的意願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發現她在舞蹈組門口看得出了神再也不走了。此時,家長可尊重孩子的選擇,但要求她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一定要堅持一個階段,把舞蹈學好。
10.給孩子一個題目,讓他自己去創造
創造是自主性最高層次的表現。孩子的創造性需要成人的積極引導和巧妙激發。有一位家長是這樣做的:他的孩子特別愛玩泥,開始家長覺得孩子沒出息,可後來發現孩子捏泥人捏的活靈活現……於是對孩子說:「你要玩就好好捏,這叫泥塑,好好練,出點自己的新點子。」孩子在家長的鼓勵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在初中畢業時,捏出栩栩如生各有特色的《水滸傳》中的108將,並以此成績考上了工藝美術學校。給孩子創造一個條件,只是有利於發展他的自主性,在孩子做的過程中,家長還要不斷和孩子進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勵孩子,評價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務,使他的進步永不停歇。
『捌』 父母可用哪四種方法讓孩子學會自立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漁”,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自主。因此,我們要教孩子學會處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事情,這樣,才能讓孩子快速成長。
四種方法讓孩子學會自立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與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卡卡媽建議,各位父母不妨從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
一、孩子想做的事情,讓他去做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平時,他會細心地觀察大人遇到事情是怎樣處理的,等他覺得自己學會後,便會想自己動手去做了。不過,很多父母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會拒絕孩子,不讓他去做。
隨著時代的發展,衡量自立的標准也越來越高了,為了適應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環境,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學會自立。畢竟,我們能幫得了孩子一時,卻幫不了他一世。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玖』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有哪些好方法
孩子雖小,但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涉及到孩子的事情時,家長也要尊重他的意見,至少讓孩子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最後再由家長權衡定奪。甚至在討論家裡的事情時,也讓孩子參與進來,讓他形成一個能夠發表自己見解的意識。
讓孩子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概念,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自己做主的習慣。不要要求孩子事事都聽話,什麼是事情都問媽媽,在不太離譜的前提下,孩子的事讓他自己做主。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對很多新鮮的事物感到好奇,往往玩著這個,想著那個,想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是件很難的事情,可是我們仍要不停的叮囑孩子要有耐心,不能輕言放棄,半途而廢。
『拾』 如何做到獨立自主
要養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從現在開始讓自己去解決自己的事務,讓自己明白,不要任何人推卸責任,讓別人替你收拾殘局。經過失敗學習,不要什麼都想別人幫做。可以幫助分析自省,可以告訴自己別人會怎麼做,以幫助增加自己的判斷力。
要把選擇權給自己,讓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確定你該怎麼做,讓自己學習獨立決定。從自己錯誤中學習。
要培養自己的負責心。讓有能者或父母多指導,少批評。劉墉說:「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後來我發現這其實培養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而且父母的過度包辦,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珍惜。」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有大方面的溝通和同意(例如:「你的責任是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干凈」,而不是「你房間又亂七八糟樂」)。當孩子沒做到時,讓他自己理解自己負責的重要性。
要培養自己的好奇心,不要什麼都讓別人教。讓自己去試,失敗也沒關系。
要信任自己。同時盡可能得到別人的相信,信任比懲罰更能夠激起責任心。童欣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中以負責著名。他小時在學校犯錯後,媽媽甚至沒有一句責備。「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她看著兒子驚恐的眼睛,語氣溫和:「你過去是一個好孩子,以後還會是一個好孩子。」 童欣說:「那個晚上,媽媽給了我最好的禮物。讓我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不要用太多規矩限制自己的自由。要讓自己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有一片發揮的天地。如果你有顧慮,用「共同決定」的方法誘導:例如自己喜歡玩電腦,不要跟自己說「不準玩」,告訴自己,如果你的成績夠好了,或是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至能玩兩個小時。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轉移到自己身上。這樣不但能培養獨立能力,而且自己還會為了自己的興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須做」的事。
不要懲罰失敗。可以懲罰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讓人進步的學習過程,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自己創造的動力,要鼓勵自己在失敗中成長、堅強。
不要相信別人的說教:如果自己相信了別人的說教,則可能失去判斷力。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放手讓自己去做。這樣,除了培養獨立能力,也可以增加責任感和自信。
不要什麼事情都說「不」,給自己一個機會。培養自信積極的自己。
自信心是自己的潛力的「放大鏡」。正如范德比爾特所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
成長在一個期望高,只有批評沒有誇獎的環境的人很難得到自信。相對來說,一個積極誇獎、正面回饋的環境會激發自己的自信。
自信是需要逐步培養的,所以你可以幫助你做一個長期的可衡量的計劃。制定了一個可衡量的、實際的目標:如在課堂上讓自己每天舉一次手,如果堅持一個月就有獎勵。然後,我們慢慢增加舉手的次數。一年後,老師會注意到,你對課堂發言有了足夠的自信。
首先,你要先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在美國小學做過一個針對18個學生的試驗,讓老師先入為主地認為一個孩子是有「最佳發展前途」的(雖然孩子是隨機挑的)。因為相信孩子出色,老師常給孩子正面評價。結果真的激發了他的自信,讓這18個學生表現得比原來的期望高。所以,你如果希望自己有自信,首先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其次,如果你想培養自信的自己,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一言一行,多對自己做肯定性評價:「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對你有信心」、「你做得真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