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健脾祛濕食療有哪些方法
豬肝具有祛濕健脾的作用,能夠將人體內的濕氣排出體外,能有效緩解腰肌勞損的問題,並且還可以改善身體虛弱的狀況,不少人會出現身體虛弱的情況,豬肚可以起到改善身體虛弱的狀況,豬肚具有祛濕健脾的功效,並且能緩解小兒厭食症,豬肚祛濕健脾胃效果佳,推薦六個食療方。
推薦六個食療方
1、祛濕健脾:將豬肚洗凈焯水去味,並加入陳皮、白術、砂仁、生薑和適量的清水,煲滾後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然後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內再煲30分鍾,調味即可。可以起到祛濕健脾胃的功效,對於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效果尤其好。
2、調理小兒厭食:豬肚洗凈切成小塊,加入淮山、芡實和清水煲兩小時調味即可食用。此湯有益氣健脾開胃的功效,適合肺脾氣虛、易患感冒、食慾不振、大便不調的小兒調理身體。
3、治療胃寒:將老生薑切片豬肚內,燉熟或蒸熟,分2~4次吃完,可以起到暖胃驅寒的功效。
4、增強食慾:首先將白術、檳榔、生薑洗凈煎水200毫升。然後把豬肚洗凈焯水切成小塊與洗凈的大米、葯湯放進砂鍋內,加入清水1000毫升煮粥,可以起到健脾和胃,補中益氣的功效。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腹部脹滿的人士可早晚溫熱食用增強食慾。
5、清肝潤肺:將五指毛桃、土茯苓、蓮子洗凈,豬肚洗凈切成小塊並焯水備用。最後將所有材料加水武火煮20分鍾,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調味即可食用。此湯具有清熱祛濕,益氣健脾,清肝潤肺等功效,適用於濕濁困脾,脾胃氣虛,肢倦無力,水腫,濕毒帶下等症。
6、散寒暖胃:將白鬍椒碾碎放入洗凈的豬肚內紮好,加適量水,用中火至文火煲1小時,調味後飲湯食肉,可以起到溫中暖胃,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健康人群而言食用也能起到驅寒暖胃的作用。
豬肚祛濕健脾胃效果佳,推薦六個食療方,豬肚具有健脾養胃的作用,能夠緩解身體虛弱的狀況,能有效緩解胃部疼痛的問題,可以改善胃下垂的現象,孤獨適合體弱多病的人群,豬肚湯具有益氣健脾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身體水腫的問題。
Ⅱ 脾虛、濕氣重,怎樣通過食療改善呢
脾虛、濕氣重,怎樣通過食療改善呢?
一、脾虛在治療上用溫中健脾,補中益氣,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脾氣虛和脾陽虛。對於脾陽虛者,溫中健脾常用的有理中湯,溫中祛寒補氣健脾,用於脾陽虛而運化失健的病證,常用的葯物有乾薑溫中祛寒,黨參補脾益氣,白術、茯苓健脾祛濕,甘草益氣和中,形寒肢冷者可加附子,腹瀉日久出現心煩少寐者可加黃連、肉桂,腹部脹滿者可加枳實。對於脾氣虛者,以補中益氣湯,健補脾胃升陽益氣,用於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引起的病證,其中黃芪、黨參、甘草補氣培中,白術健脾,當歸養血,陳皮理氣等,具體的臨床用葯應結合患者自身的體質加減治療。
Ⅲ 濕氣重的人如何食療
介紹幾款去濕食療方: 1.薏米紅豆粥:人人皆宜的去濕佳品,薏米,在中葯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葯里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注意:不放米效果特好) 2.清熱祛濕粥 :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製作: 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溫熱服食。
療效: 清熱祛濕。適用於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症。 但 大便干結者不宜用。 3.消暑健脾祛濕湯:蜜棗、赤小豆、生薑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陳皮。
功能:清熱解暑、鞏固排泄及消化系統功能。 4.健脾祛濕茶:白術50克、茯苓50克,甘草50,枸杞50克,貢菊50克,香櫞50克(如是男性不加此葯)
5.和中化濕湯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6. 清熱祛濕湯
材料:土茯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祛濕,清熱毒。
7.鵪鶉祛濕湯
材料:鵪鶉4隻,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祛濕,潤肺化痰。
8. 橫脷祛濕湯
材料:豬橫脷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薑2片。
做法:把豬橫脷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祛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9.草龜祛濕湯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克,新鮮土茯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茯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祛濕及解毒功效。
另外,還有土茯苓赤小豆鯽魚湯、綿茵陳煲鯽魚、赤小豆煲鯉魚、豬肚粥、冬瓜煲老鴨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濕功效。
Ⅳ 健脾祛濕的食物有哪些
健脾祛濕的食物:
1.薏米:薏米的祛濕效果非常好,比較常見的食用方法是和紅豆一起熬粥,也可以將薏米炒熟泡茶喝,或打成粉,沖泡來飲用,都是不錯的方法。
2.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3.紅豆:紅豆有利尿解毒、強心健脾的功效,可有效消除水腫,排出毒素,祛除濕氣,因此在夏季可以多喝點紅豆湯,或和薏米一起熬制,還可加些紅棗、百合等,但是注意不要加大米,會影響祛濕效果。
4.綠豆:綠豆具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是夏天祛暑的良葯,也可以有效去除體內的濕邪,可以熬綠豆湯,當做解暑飲品。
5.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於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4)如何用食療方法祛濕健脾擴展閱讀:
祛濕健脾的方法
1.少吹空調少吃冷飲
冷飲最傷脾胃了,另外請喝溫水,不要喝太多的茶咖啡什麼的。
2.多運動曬曬太陽
如果體內濕氣重,先祛濕比單純鍛煉效果好。
3.選擇陽面的小房間
經常睡陰面的房間或者房間過大都會引起體內濕氣加重。
Ⅳ 如何健脾祛濕
怎麼樣可以健脾祛濕呢?
濕氣是一個中醫概念,分為外濕和內濕,多指因環境潮濕(外濕)、喜食生冷寒涼及油膩食物(內濕)等原因導致脾失健運,身體水分無法排出,化為濁濕所出現的各種症狀。濕氣重主要表現為身體沉重乏力、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睡不醒、脘腹脹滿等症狀。西醫中沒有「濕氣」這個說法,常將中醫里「內濕」帶來的一系列症狀稱為腸胃功能紊亂。人體長期濕氣重可能會導致多種慢性疾病,所以,祛濕也是時下熱門養生話題之一。
脾是我們身體內運化水濕的器官,如果脾胃功能不好,人體就容易聚集濕氣,因此,想要去除體內的濕氣,首先要健脾。
巧用以下的食物,或許有幫助
巧用三豆
這三豆就是我們尋常所見的赤小豆、綠豆以及白扁豆。用這三種豆子配合適量的水熬成粥,可以作為晚餐來喝,也可以作為飲品,有不錯的健脾祛濕的功效。其中的綠豆還有利尿消腫的價值,對於脾虛引起的水腫情況,有一定的作用。
巧用紅薯
紅薯不僅價格便宜,而且健脾祛濕的作用也是不錯的。可以將直接將紅薯洗凈,削皮切丁,加入小米熬成粥就可以了,比起烤著吃更有營養,也利於消化。
巧用鯽魚和海帶
鯽魚和海帶都是能夠祛濕的食材,而且有健脾的效果。海帶配合鯽魚熬成湯,也可以加點冬瓜,味道不錯,適合脾虛濕氣重的人常吃,相信這種吃法的人也不多。
巧用山葯
山葯可以配合薏米仁熬成山葯羹,這種吃法也比簡單的炒更有營養。脾虛的人,經常這樣吃山葯,也能讓脾胃逐漸的恢復健康。當脾胃好了,濕氣也就不再敢來了。
貼士:脾虛的人飲食宜清淡,盡量選擇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採用湯、羹、膏、粥等烹煮方式,避免進食過於油膩的食物。同時還要注意飲食有節,吃不過飽餓不過飢。生冷寒涼食物容易損傷脾氣,要少吃。
Ⅵ 去濕氣最好的食療方法是什麼
現在正值夏天,而在這個有點潮濕的時節,帶給我們身體的都是濕氣。然後到了秋燥橫行的初秋時,這些濕氣還深埋在我們的身體之中,如果身上濕氣過重的人更是感覺非常難受。那麼身體有濕氣,怎麼辦呢?作為一枚吃貨,當然可以選擇既有效,又健康的食療啦。到底有哪些食物可以幫助身體祛除濕氣呢?一起來看看吧。
1、赤小豆薏仁茶。薏仁是一款葯食兼備的食物,與赤小豆、芡實,馬齒莧,槐米,淡竹葉,綠茶等一起,製成赤小豆薏仁茶包,泡水喝,喝起來口味醇厚,有股淡淡的清香味,讓人非常舒服。經常飲用可以起到清熱祛濕,利水消腫,健脾胃,祛濕,下火等功效。
5、薏米紅豆小米粥。用薏米和紅豆,還有適量的小米,放入鍋中一起熬,熬煮大概40分鍾即可。
以上這些都是食療的方法,大家不妨試一下。看一下哪一種比較適合自己,相信多服用這種食療,是有效可以祛除體內的濕氣的。
Ⅶ 美食健脾祛濕最有效,有哪些健脾祛濕的方法
茯苓的味非常的淡,同時它對於人的肝腎,脾等都有非常不錯的功效,具有健脾養胃健身補腦的作用,同時對於一些濕氣比較重的人來說,也可以多多飲用,它是健脾祛濕一個不可多得的葯材,中成葯是一個很好的手段來調養我們的脾胃,但是不選對葯那麼就會加重病情,導致我們脾胃更加虛弱,甚至濕氣更旺盛。
,尤其是水果,冷飲大多數都是偏陰寒,吃水果最傷陽氣,吃的越多,我們的陽氣則傷的越多。長期下來脾胃虛弱的,體質更容易陽虛有寒,所以我們體內水濕旺盛,寒濕加重。通過溫陽的方法也能促進胃腸的動力,脾胃功能強壯,也有利陽氣的恢復,消除寒濕。容易表現為胃寒冷痛、大便溏瀉、四肢冰涼、怕冷;治療方如附子理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