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說要多做好事多積德,到底該怎麼做
凈空法師---修什麼樣的因才能得吉?佛教我們修十善。十善業歸納起來,就是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凈空法師---十種行善積德的方法
【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
一、「與人為善」,這是講存心,要存一個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眾生。
二、「愛敬存心」,以真誠心愛一切眾生,愛一切人事物;「敬」是恭敬、謹慎、細心,對人、對事、對物,愛敬存心。
三、「成人之美」,人家有好事,我們要幫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壞。此人是惡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們也要幫助他。不能對人要對事,此事對社會有好處,對大眾有好處,就應當幫助。人雖然不善,我們要常常輔導他,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使他的善行能成就。
四、「勸人為善」,特別勸導有能力、有機會的人,他們有能力、有機會行善,錯過非常可惜。沒有機會去創造機會,比較困難;創造機會也必須有創造機會的條件,否則也是做不到。所以認識機會,掌握機會,這是真正的智慧。
五、「救人危急」,人在有急難、危險之時,不論他是好人、惡人,是恩人、冤家,不能見死不救,一定要救援。
六、「興建大利」,所謂大利,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就是大利。自己有能力,自己一個人做;沒有能力,就集合大眾的能力來做。利益社會大眾的事情太多,什麼是真正的大利,真實的大利無過於教育,教育是根本。今天 人心不安,災難頻繁,其原因就是教育的失敗。現前最大的利益,就是宗教教育的落實。現在的學校教育,要回到中國古老的教學宗旨很難;換句話說,縱然他明了,也無法改正過來。所以,今天唯一的辦法,就是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要看我們自己怎樣去推動。說到佛教教育,今天無法推動佛教教育的原因何在?沒有師資,沒有講經說法的人。出家人雖然不少,但出家人沒有忘記自己,沒有放棄自私自利,想推動佛陀教育根本不可能。要想推動佛陀教育,最低限度要將自私自利的念頭舍棄,這就難了。所以當前最大的利益是辦學,培養師資,然後才有一批人來推動,來教化眾生,幫助眾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這個世間孤兒很多,這些小孩從小就失去母愛,失去家庭,他們需要真正有愛心的人來照顧、教導。要如何教導,這都是社會大利之一。現今的社會,年老之人退休後,兒女不孝養,老人的晚年非常孤單、寂寞。我們要如何照顧、教導他們,讓他們回頭,讓他們懺悔,認真學習,使來生比這一生過得更殊勝,這是教育。當然最殊勝的,是幫助他作佛、作菩薩。此目標若達不到,也應當幫助他生天,幫助他來生得到人間富貴,這都是屬於大利。
七、「舍財作福」,世間人不知道財是罪業,你能夠舍財,你就修福了。積財就是罪業,很多人缺乏財用,你把財留在身邊,讓一些人受苦受難,這就是造業。何況財積在身邊,增長貪嗔痴;換句話說,增長你將來墮三惡道的機會。所以財一定要舍,要捨得乾乾凈凈。世間人不肯舍財,就是有顧慮,擔心舍了之後生活沒著落,這是他不懂因果的道理。命里有的決定有,舍都舍不掉;命里沒有的,求也求不來。可是財來的時候,還要趕快舍。
中國從前供的財神是范蠡,很有道理。范蠡非常懂得處理財務,他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之後,就退隱去做生意,沒多久就發財了。發財之後就布施,布施完了,再從小生意做起;沒多久又發財了,發了之後又散,三聚三散。所以他懂得散財,懂得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要散,決定不積財,這是修大福報。不但他這一生當中,財用決定不會匱乏,來生的福報無比殊勝。
八、「護持正法」,世間正法、出世間正法都要維護。今天護持正法以新加坡的李木源居士為榜樣,值得我們學習。他毫無私心,真正是念念為佛法、念念為眾生。但是護法首先要有智慧、有能力,認識正法。特別在現前時代,《楞嚴經》雲∶「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也就是說仿冒的佛法太多了。所以首先要有能力認識正法,然後才發心去護持正法。我們一生全心全力做這樁事情,但是每個人緣分不同,有人很想學佛,很想親近善知識,但是遇不到。真正遇到善知識是大幸,遇到善知識要真正肯學,發心學習弘揚、護持,這是無比的福報。
九、「敬重尊長」,佛教導我們要孝親尊師,要做到。現在世間人不重視孝道、師道,我們要為社會大眾做好榜樣,念念不忘父母師長的恩德,這是存心厚道。不但不忘,還要有行為表現,對父母、師長要盡到孝養的責任。生命得之於父母,慧命得之於老師,對父母、老師之恩怎麼能忘記?我小學的老師已經找不到了,中學時代的老師,現在還有一位。每當逢年過節,我都會送一份供養給老師,禮雖然很微薄,但老師感到很溫暖,學生沒有把老師忘記。
老師對我們有厚恩,如何報答?表揚老師的德行。我跟李老師學佛十年,李老師往生之後,我向台中蓮社建議,在老師的故鄉山東濟南,建立一個紀念堂。韓館長對我有護法之恩,念念不忘。我在她的故鄉買了一棟七層的大樓,做為韓瑛館長的紀念堂,這是不忘本。我還有一個中學校長-周邦道先生, 我在貴州念書,他是我的校長。 我們有緣分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他往生了,我在貴州建立一個中學紀念校長。校長的別號慶光,所以學校名稱為慶光中學。我母親往生了,我用華藏獎學金來紀念她。在大陸有五十個學校,設立這個獎學金。孝親尊師,我們要有行動去表現,要真正做到。這是提倡孝道、師道,提倡知恩報恩,人不能忘本,這是教育的作用。
十、「愛惜物命」,佛家提倡素食,素食是不殺生。戒律里,將「不殺生」列為第一條戒。殺生是大惡,我們要學習愛護一切眾生的生命。
【善行無窮,由此推廣,萬德可備。】
善行真的無量無邊,了凡居士在此地,為我們列出這十條,我們能做到,然後將這十條推廣,才真正是積善、行善。我們這一生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好老師,我們才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這一生應該如何做人,真正依教奉行,這一生過得很充實、很美滿。
2. 積善成德的方法
第一、善法多聞:
現代一些青年學子常常不會讀書,追究原因,不是因為他不聰明、沒有智慧,主要是因為他沒有接受,沒有聽聞,沒有諦聽。好話聽不進去,道理自認為懂了,如此,有再多的好書、再多的善知識,又怎麼會進步呢?所謂:「聞善言而著意」,多聽善法,聽到好話,聽到重點,人生會有智慧。
第二、善念多思:
我們的念頭,不斷的生滅、不斷的起伏,所以佛教教人以念佛、誦經種種方法對治。其實,佛不要我們念他,主要是藉助念佛的正念來幫忙我們;經也不要我們來念,是念經之後,讓我們的心得到安定、善念增長。心有善念、獲得正念,才能有正確的思考,遇到挫折,才會勇於承擔,才會活得光明、自在。所以常言心存善念才會有福報。
第三、善事多做:
人生發展是好是壞,除了外在的因緣條件,還要靠自己積德修福。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不論是對個人、團體、鄉村、城市,乃至社會、國家有所助益的,只要能力所及,甚至救貧濟苦、鋪橋造路,或者救人一命,不妨多做,多做善事,能增長福德。
第四、善行多贊:
別人做善事,要多贊美,不要以為贊美別人作善事沒有什麼意思?他人做善事,你心裡歡喜,這和做善事的功德是一樣的;他做善事,你肯贊美,也等於你做的一樣,這也是一種方便討巧的修行法門。但是,人有劣根性,別人做善事,不但自己不跟著做,甚至還要不歡喜,嫉妒他,打擊他,雙方都沒有獲益,實在可惜。
生命要有所開展、提升,平時不可小覷小小因緣,積少就會成多。好比聚集水滴可以成河流,匯納百川可以成大海,相同的,多聞善法會有大智慧,多思善念能降伏妄想貪念,多做善事可以累增福德,多行贊美會傳播歡喜。如何「積善成德」有以上這四點。
3. 怎麼做好事
事前正確發心: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功德善事呢?最上等的發心是為了利益眾生,為一切如母眾生都能脫離痛苦,為了一切如母眾生都能證得正等正覺(即成佛)而做某件事情,其實我們自己也是屬於一切如母眾生中的一員,如果不放心,可以在發上等願之後,加上諸如為母親疾病痊癒,如在我們無量光齋菜館工作的員工或義工,可以發願今天過來吃飯應供的家人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等等,這樣都是可以的。
事中以清凈心去做任何事:就是我們在做任何功德善事的過程中,沒有雜心,不貪執於世間的財色名食睡,保持清凈的心。比如如果家人生病,我們為家人誦念地藏經,在誦經的過程中,不要記掛生病的家人,而是專一、恭敬地誦經,我們誦經時專心,而在誦經前發心和誦經後迴向時提到生病的家人就可以了。
事後要及時正確迴向:我們完成任何功德善事之後,都要馬上迴向,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自己因為信念不堅定,對很多事情無明,甚至是愚痴的,有時我們做了善事之後,會後悔,後悔之後再迴向,就不圓滿了。
那如何做迴向呢?我們念佛的人,通常將所做善事之功德迴向給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的眾生,願他們都能離苦得樂,都能早日脫離六道輪回,早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象發心一樣,我們也可以在做完上面迴向之後,再加上:如家人生病,就迴向給家人的冤親債主早日蒙佛得度,早生極樂等。做好迴向很重要。
4. 行善積德的方法
一孝順父母
二 行善有些不一定要用金錢,一個人如能勸人改過遷善、啟發別人智慧或良知、擔任義工、照顧病老、善意的鼓勵安慰別人、維護環保
三捐錢給貧困地區;在生活中幫助身邊的殘疾人;當老同學 朋友 同事生病家中經濟困難,力所能及的給予幫助;遇到貧窮飢餓者給予幫助救濟;無償獻血
拾物奉還 拾金不昧
當公司的同事有矛盾時,不挑撥離間,講利於團結的善話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還可以支助孤兒山區貧困兒童上學
四保持善良之心,出言有尺,不說尖酸刻薄的話,提升自己的修養,不要亂發脾氣。
做善事盡量不留名
5. 做善事的方式有哪些
做善事的方式其實是有很多的,可以去幫助一些貧困的人。你可以去做一些積德行善的事情,比如說可以去放鬆一些小動物也可以去。就如一些人,或者是小動物,這些都是善事。
6. 怎麼做善事
只要願意行善就是好的,會有好報。即便抱著你那樣的心態去行善,也會有好報。
至於行善的機會其實很多,這次救災就是很好的機會,錢不在多,發個簡訊,一元、兩元也是善行,放生、幫困也是善行,工作中給同事提供一些幫助也是善行,看到有人做好事,說幾句贊嘆的話,也是善行,吃素也是善行,等等。自己用心體會,慢慢就知道怎麼行善了。
佛教講修三因得三果。是指,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簡單解釋,財布施指用財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你會得到更多財富的好報,法布施是指願意向人傳授方法技巧,你就能等到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是指經常給他人提供安全幫助和保護,你就能健康長壽報,順便說一下,吃素也是無畏布施,因為你不吃肉,就會有動物因你吃素而得免於傷害,這也是無畏布施的一種,能得健康長壽報,現實中,長吃素的人,生病較少,也是事實。總之,因果報應真實不虛,善惡有報,這也是客觀規律,要完全理解其中含義,可慢慢來。
一樓的「香光庄嚴」朋友推薦的「了凡四訓」很值得一看,你可以在網上搜「了凡四訓白話」更容易看懂。
諸功德中,放生功德最大。
7. 怎樣做好事15條
1.自己崗位職責上的事,必須要自己來完成,不要什麼事情都去麻煩上司,公司設定這個崗位目的就是要完成工作。
2.不要裝「酷」,面對任何問題時都說沒有問題,而在工作中卻總是出問題。不懂不是缺點,用心學習、態度端正才是做好工作必需的。
3.不要把領導當傻瓜。做事腳踏實地,不要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不要油頭滑腦得過且過,要知道領導大都有火眼金睛。
4.不要吝嗇把功勞讓給他人。要想讓自己獲得成功,就必須懂得如何讓別人先成功。往往具有決定性的重大成績,都是管理層正確領導和執行層集體努力的結果。
5.不要老是犯同樣的錯誤或不該犯的錯誤。人無完人,只要是人都有可能會出錯,但要學會總結。
6.要勇於承擔責任,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問題,不要推卸。領導是最討厭那些遇事先逃避,明哲保身地把本該擔負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的下屬。
7.善於和他人分擔工作。見到同事一籌莫展時,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冷眼旁觀,而應該主動助人一臂之力,這樣不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會深得領導的認可。
8.做事情時,不要總是討價還價。哪個人會喜歡動不動就和自己討價還價的人呢?領導也不例外。
9.面對額外的工作任務,端正態度,適當考慮,服從第一。如果不得不拒絕,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而不要讓領導覺得你是在找借口逃避工作。
10.有事情要先考慮商討解決,千萬不要越過自己的上級,去反映事情,作為下屬要時刻明白,越級上報是最不妥當的行為。
11.不要老是提問題,應懂得反映問題的方法:提問題時,一定要有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一同拿出來讓領導考慮。
12.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任何一個領導都不可能喜歡那些吹牛皮的人,也不喜歡背後議論他人是非的人,更不可能喜歡作風不良的下屬。
13.領導遇到難題時,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盡管不是自己的工作,也應該主動幫助領導渡過難關。
14.要有創新的理念和作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定要不斷突破,做得比前人好,比別人好,從而更好地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15.擁有穩定的心態,不要心血來潮感情用事,也不要什麼問題與不滿都強壓心頭,要學會時刻調整自己,保持積極上進的心態
遇到困難及時請教
8. 做善事的方式有哪些
1、幫助幾個貧困山區的學生,你心裡一定會覺得舒坦;
2、遇到夜裡擺地攤的,能買就多買一些,別還價,東西都不貴。家境哪怕好一點,誰會大冷天夜裡擺地攤;
3、撿到錢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實在缺錢就把現金留下,打電話告訴失主就說你在廁所里撿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證、駕駛執照還給人家,一般別人也不會在乎錢了。把人家的地址記在你的筆記本上,以後發達了去找人家道個歉,把錢還給人家;
4、遇到問路的,碰巧你又知道那個地址,就主動告訴一聲。別不好意思,沒有人笑話你;
5、如果丟的垃圾里有碎玻璃、大頭針、刀片等,請用膠帶把它們纏裹一下,並盡量多纏幾層。這樣就降低了保潔人員或者撿垃圾者被傷害的概率。他們大都是沒有醫保的弱勢群體,體貼體貼他們吧,好人會有好報的。
6、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頭老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車、送到派出所也行。替老人或小孩打個電話再走,反正你也不缺那兩個電話費;
7、雨雪的時候、天冷的傍晚,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買就全買,不能全買就買一份,反正吃什麼也是吃,買下來讓人早點回家;
8、上車遇到老弱病人、孕婦,讓座的時候別動聲色,也別大張旗鼓。站起來用身體擋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給需要的人,然後裝作下車走遠點。人太多實在走不遠,人家向你表示謝意的時候微笑一下。
9. 怎麼做善事,有哪些善事可以做
利益他人的所有事情都是善事,就是利己,也要建立利益他人的基礎上。這就是善。自私自利就是不善,以此發展出的奸懶饞滑壞,財色名食睡,貪嗔痴都是不善。有十善業: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惡口,五、不兩舌,六、不妄語,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痴。可做參考。
10. 應如何行善
行善對於常人來說,首先應該做到善在心中,只有做到這一點,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不會偏離道德的准線。窮人沒有錢,但是心中有善,就不會去做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事情,因為心中有善,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幫助別人,比如扶老人或盲人過馬路,幫助弱小不受欺凌,對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盡孝心等等,這些都算行善。而富人行善就更好辦了,他們可以捐助慈善機構,也可以對急需資金救助的人以幫助,但是首要的是必須在心裡存善念,如果心裡沒有善,做再多的善事,也都只是沽名釣譽,是一種私念。
其實,積德行善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可以讓孩子們看到社會的美好,可以讓社會風氣更純凈,更和諧。 而具體些則可以是加入青年志願者協會,加入之後積極參加活動就可以了,志願者協會都是做好事的。只要你有奉獻精神,就可以加入,如果可支配的時間比較多的話更好。
讓座、站在扶手電筒梯的右邊、騎車開車經過水坑的時候減慢速度、買東西的時候順便說句謝謝、看見認識的人,只要大家是認得的都打招呼、總是順手做些小東西,如順手關緊水龍頭等都可以算是讓人心靈充滿愛的小動作。每天面帶微笑,也是一種行善方式。 只要憑著自己良心去做 那邊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