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生活中,提高一個人為人處世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這年頭,生不容易,生活更不容易。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不一樣的經歷。大倒苦水的人多了,眉開眼笑的人少了;坦誠相待的人少了,勾心鬥角的人多了;互相埋怨的時候多了,好好說話的時候少了。
越來越多的人,不合群,喜歡獨處。其實,每個人都需要加入合適的圈子,需要別人的幫助,不能一輩子獨來獨往。
做人,要懂得將心比心,用心換心。當你不理解別人的時候,那就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結局就大不一樣了。
真正聰明的人,總能夠在社會的夾縫中找到立足之地,也能夠從繁雜的社會里抽身而退。進一步與人交朋友,退一步各自安好。
以下例舉了幾種提高為人處世能力的方法,希望你能夠學會,以後在社會上混得如魚得水,人緣越來越好。
07
第七種方法:自己三觀要正,還要遠離三觀不正的人。
你是誰,就會遇見誰。如果你是一個小偷,你就會遇見小偷,還會加入小偷群。如果你喜歡抱怨人生,你就會加入一些負能量很重的群,然後變成一個負能量爆棚的人。如果你是一個熱心的人,你就會遇見善良的人。
做人,三觀要正,才能夠與別人好好相處。如果你首先就想到算計別人,那麼你註定沒有朋友;如果你看不起親戚,那麼親戚就會疏遠你。擺正自己的三觀,然後遠離三觀不正的人,你就會人緣越來越好。
08
第八種方法:做人,合群不合群,都沒有關系,別強求。
做人,需要人脈,但不需要強行融入不喜歡的圈子,不要加入到一些為非作歹的群。“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選擇性地與人交往,你就不會被社交圈所累。
無用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朋友不在乎多少,在乎真誠。合群是因為你做人隨和,為人正直善良;不合群是因為你有個性,沒有在社會上迷失自己。
人在社會上,不要刻意去討好誰,你只要關注別人,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情,不說令人寒心的話,不卑微到塵埃里,就好了。
學會取悅自己,但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凌駕於別人的痛苦之上;學會關心別人,但不代替別人去奮斗,更不要代人受過。
❷ 家庭環境不好的孩子如何才能成長為一個好人
調整心態最重要,建議多讀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正視自己,接納自己,改變自己。即使是家庭環境和諧的家庭走出來的人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心理缺陷,不必把自己看的太低,也不要害怕自己身上原生家庭的痕跡太重,有時候越刻意越反彈。以前看印度電影《流浪者》,裡面有句台詞:「難道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賊的兒子永遠是賊嗎?」把這句話送給題主共勉。
人都有理性頭腦,往往看清別人容易,卻看不清自己。其實,看明白了父母,也就看清楚了自己。原生態家庭告訴我們的,改變不良習慣,進一步完善自己。畢竟,我們終其一生,都是要為自己負責的。所以就算在不好的原生家庭中成長,也要正視自己,人性本善,相信自己,向著自己覺得正確的方向成長就好。
❸ 做人的最好方法怎樣做才做好人
做真實的自已。做你認為是對的你就要堅持,即使當時有誤會有不快,但等事情明了之後誤會能解除的。。。這樣人家才會認為你是真實可靠的,是好人。。。
❹ 怎麼樣才能做一個好人
1:沒有所謂完美的人,因為再美好的事物都會有她的缺點.鑽石雖好,也有暇絲.正因為這樣,她完美了!
2:沒有一定的好人.再壞的人也會做一件讓你想不到他會去做的好事!好人壞人沒有絕對的定義.凡事因人因事而定.在不同有人眼裡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做人做事能做到問心無愧,也不怕別人說你是壞人了,因為說你是好人的會更多!
3:人際關系是比較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系.怎麼樣才可以做到很好的和別人相處而又不會讓別人走得太近你而對你的利益受到威脅!而你又要讓二者間的合作得到共利.從這些可以看出,你不可能不去接近你的同事或者你的合作夥伴對吧!而人與人的交往也不會是一兩句話就能概括好的.對此,我給你的意見是,你可以去找一本叫<<方與圓>>這本書看看.而對於我個人,與人相處的准則,則是以誠待人,和同事朋友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而這個安全距離我分為兩個種情況.一是比較片面的,人與人相處時的交談共事時應該保持的距離.二是心靈上的,不讓他人過於進入自己的空間,更不要隨意竄入他人的空間的距離!
4:給你講個故事,有一人叫阿王,在公司有兩個很好的朋友老陳和老李.一次他的一個很久沒聯系的朋友阿風找到他,說出了點小事要用到錢.要二千元才能過得了這一關......還說好半個月內一定能還上!這時阿王身上也沒那麼錢能借給他.他就想到了公司里的兩個好朋友,於是就到一個人到了老陳家裡.說明了來意,老陳說:錢可以借你,不過公還公私還私.這錢要算息!最後,阿王只好去找老李,老李只是想了想,說,這錢我不能不明白事就借給你,可能還會害了你!還叫阿王打個電話給家鄉的朋友探下情況!阿王自覺得沒必要但也聽了老李的話探了一下阿風的情況,結果探到阿風已經染上毒癮多年.還把家裡的錢財都"燒"光了,現在到處找親戚朋友借錢騙錢,都是有去無返的.最後阿王跟阿風說,借不到錢給他,和阿風吃了頓飯就打發他走了.
這個故事說了阿王的三個朋友.三個朋友的內心都不一樣!而你也知道那個才會是阿王的真心朋友了吧?交友能交到交心的朋友是一大興事!
5:正所謂聖人都有錯,你那能保證自己一定不會做錯事呢?你大可不為此煩惱,失敗乃成功之母嘛,也只相信自己才能做得更好.
6:至於什麼樣的地位,我也看不懂!要別人更看重自己,也只能自己看重了自己,才會得到別人的肯定,這是不可否認的!
7:要有高貴的品德,就不要太看重外表,心靈美才是最美的.而如果說,你想要的那種高貴是給人於高高在上的,不敢恭維的氣質.那就很不好說了!因為如果我能教會別人怎樣才能擁有"氣質"那我就不是凡人了!不過以我認識很多有氣質的男女朋友來說,他們都是很的素質修養的.我想,這氣質跟一個人的素質會有離不開的關系吧.
❺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行為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行為
品德,又叫道德品質,是指一個人的道德面貌。一所學校培養出來的人如何,可以從學生的品德來進行評價判斷。學生的品德好壞是一所學校辦得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准。故此學校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的培養是學校教書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學生是二十一世紀對學校教育的要求,是社會發展和競爭對人才的要求。那麼,一所學校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呢?
一、重視從小培養從小抓起。
鄧小平同志曾說過:「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一個人的良好品德也應該從小培養、從小抓起,因為良好的品德並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的,它是需要一個較漫長的時間才培養出來的,是要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磨練和熏陶下形成的。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形成某種品德行為習慣,就很難改,並隨時隨地都顯示出來。如:小偷就難改「偷」的動作習慣。我校全體教育工作者都知道這個道理,就決定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和遵循小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對小學生進行從小培養良好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從學前班、一年級學生抓起,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如:讓學生認識怎樣是講衛生、怎樣是尊敬師長、怎樣是團結友愛、怎樣的行為是好的是道德的等等。一、二年級,主要是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堅強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情感,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如:形成尊師友愛、愛護公物、熱愛集體、勤奮學習、互相幫助等優秀品德。三、四年級,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初步具有辨析是非好壞、善美惡羞的能力。五、六年級,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具有較高的辨析能力,能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的入侵,敢與壞人壞事作斗爭。就這樣通過分階段班班把關,級級抓落實,又通過道德品質的知識競賽、辨析現實生活的事例和爭做「三好學生、優秀隊員」等形式,促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校園里拾金不昧、為同學修理課桌、幫同學補課、主動打掃校園等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數不勝數。正所謂:「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
二、加強《守則》、《規范》等規章制度的學習和貫徹落實。
俗語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要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就必須要有行為的准則。知道應該怎樣做,知道什麼不應該做等等。這樣,老師就必須對學生加強《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規章制度的學習,讓學生逐條明白理解領悟。學生就會「行」有標准,「辨」有依據。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就會運用《守則》、《規范》來判斷同學之間的行為,自然就會互相督促,互相指正,互相學習幫助,互相進步。做事就會謹慎、認真。在平時,老師以《守則》、《規范》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做到心靈美,行為正派。長此下去,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推行制度,促良好品德的形成。
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良好品德呢?我們要有計劃,要有制度,要按部就班。計劃完成得怎樣,要有制度來推動實施。如,我校本學期針對在集會、早操時,學生紀律散漫、隊列不整齊,開小會等不良的現象。我校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並推行了早操、集會班級評分評比獎勵制度,每一周對每一班級進行評比,對表現好、分數高的六個班頒發流動紅旗。又把它作為評先進文明班的一個重要條件。結果這個制度的推行,得到班主任的重視,班主任不甘落後,就嚴格督促學生按照集會、早操要求去做好,毫不放鬆。而每一班學生為了集體的榮譽,為了取得流動紅旗,同學之間就會互相監督,認真做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全校同學就養成自覺守紀、團結一致、奮發向上、熱愛集體榮譽、尊重他人等良好品德。
四、在活動中培養良好品德。
活動是培養人的重要手段,活動場所是培養人良好道德品質的最好的地方。一間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往往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頑強拼搏的精神,培養出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培養學生臨危不懼的勇氣等良好的品德。如,我校結合第十二冊語文課要求學生走出去調查各地廠家、商店招牌寫錯字的情況,並讓學生找各行業的老闆、工人談讀書無用的看法。結果通過這次活動,培養了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讓學生了解了各行工作的困難情況,了解了知識在各行各業的重要意義,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學習的思想感情。又如,在三月份,我校開展了「學雷鋒,樹新風」的活動,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培養學生樂於助人、關心他人、刻苦學習、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等良好的品德。五月一日,開展「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活動;六月一日,開展「珍惜幸福生活」的活動;七月一日,開展「熱愛偉大的黨」、歌頌黨的徵文、談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家鄉變化的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榜樣激勵,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在教育學生時除了講古今中外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勵學生外,還要把本校工作突出、成績優秀的老師、學生樹為榜樣,充分利用他們的先進事跡來教育學生,鼓勵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工作勤奮、刻苦鑽研、遵守紀律、無私奉獻的精神。由於這此人和事都是在學生身邊的,都是活生生的事實,學生學起來學得真切,學得實在自然,就更能激勵學生。如,在「樹目標,立理想,勇往直前」的專題校會上,我們以近幾年我校的先進教育工作者和考進鄧發紀念中學、雲浮中學的優秀學生為榜樣,用他們的先進事跡進行教育,很好地激發了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奮發學習,艱苦拼搏的精神。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方法、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真誠地關心、愛護學生,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多想一些教育管理的方法,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地工作就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培養出社會主義「四化」需要的「四有」新人。
❻ 如何教小學生做一個好人
林雪燕山東省棲霞市桃村中心小學265300
古人雲:「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在人生歷程中遭遇失敗、出現挫折是正常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正確對待挫折。只有在逆境中不氣餒、不放棄,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才能走出困境。而現在的孩子,家長都非常寵愛,事事以孩子為中心,甚至於有的家長寧可苦了自己,也不願意苦了孩子,千方百計地為孩子的未來鋪平道路。然而,未來的道路還是一個未知數,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終充滿了競爭與挑戰、崎嶇與坎坷,孩子如果只會在父母為其鋪好的道路上順利前進,那麼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會難以承受,敗下陣來。如果一點點小小的失敗都承受不了,將來該怎樣適應這個社會呢?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貫徹思想,培養學生對待挫折的正確態度。
在現實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給學生貫徹遭受挫折的思想,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備,不致於遭到挫折便束手無策。老師要教育學生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敢於面對現實的勇氣,在逆境中也能夠順利走出來,滿懷激情地擁抱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給學生講解那些身處逆境仍然自強不息、奮力拚搏的人生經歷。如:在一個漆黑的山洞中,在沒有任何亮光可以憑借的情況下,意志頑強的人是如何走出這個山洞的;在地震過後的廢墟中,沒有水,缺乏氧氣,無助且堅強的人是怎樣堅持直到獲救的等等。這對於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是有幫助的,並且會讓學生終生受益。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樹立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和信心,提高克服困難和抗挫折的能力。
二、創設挫折情境,在困難中鍛煉學生。
挫折情境即為了培養孩子耐挫折的能力而創設的一些困難的「情景」、「境地」。「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困難和挫折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培養自強精神。提供智謀的挫折情境以鍛煉孩子的挫折耐受力,對於青少年學生鍛煉性格、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都是有重大意義的。許多挫折是現實生活中不常遇到的,主動創設挫折情境更具有預防性和針對性,能彌補自然挫折情境的不足。為了提高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我們老師可以設置難度不等的情境,讓學生逐步經受磨練,有目的地去培養學生的耐挫力。一些發達國家早已意識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並設計了各種方法來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日本孩子兩歲就開始意志鍛煉,自幼兒園到小學,即使在大雪紛飛的冬天,男孩也只穿單褲,女孩穿短裙,磨練與嚴寒作斗爭的意志和毅力;在韓國,家長會給孩子穿上羽絨服,讓他們在冰窟窿里呆上一陣後再出來,讓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
來源:《素質教育》2012年11月總第101期供稿 作者:林雪燕
❼ 如何做到選好人,用好人,留住人,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
選擇員工——成功的起點 如果想把員工導向做到極至,那麼,和挑選客戶一樣,你必須做和必須做好的第一件事情是選擇正確的員工。請先不要說你的公司多麼小,多麼沒有影響,多麼沒有可能選擇員工。沒有人沒有選擇,只不過是空間大小而已,重要的是你對這件事情敏感的程度!所有重視服務的公司都極為重視服務的起點——員工的選擇。而選擇的標准最重要的是態度。重視服務的公司會用各種方式試探和選擇合適的員工: 海航選擇空服人員的標準是「慈善」。盡管沒人能給這兩個字下一個確切的定義,但我相信誰都能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Scndlerhof找的是「把服務當作快樂的人」。同樣,雖然你無法下一個科學的定義,但每一個普通人都知道什麼樣的人是這一類人。國外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流行根據一個人的介值觀生活風選擇員工。這樣做的道理是:你可以改變一個人外在的一切,但改變一個人的介值觀是極為困難的。我的一個中科院研究文化和心理學的教授朋友說,一個人的介值觀基本上在學校就已經形成,之後幾乎無法改變。作為老總,你能做的僅僅是挑選。「無敵服務公司」故意強調自己公司工作的負面(臟、累、要求極高等),以期把不適合的人嚇走,而只留下那些以「苦」為「樂」的人。「無敵服務公司」的另外一個做法是:鼓勵自己的員工推薦員工。每個推薦成功(標准:新員工能過試用期)的老員工可以得到數千元的獎勵。這樣做的好處可想而知:自己的員工最知道自己的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由於這些被推薦者將來是自己的同事,他們也不得不十分小心。重要的是,找到你自己的標准和做法,從眾多的應聘者中篩選適合你的員工。你面臨的選擇通常是一個員工的素質態度和工作能力技能。你會碰上四類人:素質態度好,能力技能也高的人。這樣的人不用說,你要張開雙臂擁抱 素質態度不好,能力技能也不高的人。這樣的人也毫無疑問要放棄。問題是如何在第三、第四類中做抉擇:素質態度很好,但能力技能(暫時)不高。素質態度不怎麼樣,但能力可能很強,也許能在短期內給你帶來效益。我(和所有信奉服務至上的人)的忠告是:不要第四種人,哪怕是你從他身上短時間內能掙!做人、做事第一重要的是態度。一個人如果有良好的心態和一定的素質,其餘的能力和技能都是可以學習的。但一個人如果態度有問題,親愛的老總,你使用他的後果是後患無窮。
❽ 如何培養小學生做一個善良的好人
培養小學生做一個善良的人,首先父母長輩就要以身做則,比如,平時看到有乞丐可以拿出些零錢交給孩子去贈與乞丐,告訴孩子:能幫助他人就去助人!在平時校園中也一樣,教育孩子助人為樂,不要嘲笑他人,等等!
❾ 怎樣才能做一個好人
首先,你得知道怎麼做一個壞人,並且有選擇做好人還是壞人的實力,以及不去測試別人是好還是壞的自控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我講的不是如何做一個老好人——忠厚老實,天真浪漫等等。這些利他的品質會被人稱贊,大概是因為雞賊的人覺得這樣的人多了比較好佔便宜吧。有些老好人最終會疑惑,為什麼做好人沒有好報?對不起,因為你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你只是不是壞人而已。
壞人的對立面並不是好人,而是「不是壞人」。其中包括:好人,有好人潛質的人,有壞人潛質的人,還有沒有實力選擇是做好人還是壞人的人。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最後一種人。因為沒有選擇的實力而走最安全的路,比如退讓,不計較,並不能說明一個人的品質。
做好人的基礎是明確的知道在特定的情況下如何做壞人,缺了這點的「好」是無源之水,因為你無法處理可能的最壞情況。舉個例子,你專心工作成績突出,面對一個提拔的機會,你的競爭對手散布謠言四處活動,你知道怎麼應對嗎?如果你只知道繼續用功努力工作,而不知道你還可以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甚至設局掌握對方把柄,這就是不靠譜了。我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去做,但必須要知道怎麼做。如何知道呢?多經歷不同的事,多結交不同的人便是。
第二個就是選擇的實力。知道怎麼做是基礎,有沒有選擇的實力是另一回事了。選擇做好人的基礎不是「好人最終有好報」,而是「我樂意「——不管有沒有好報,我有實力選擇可能對我並不利的方法。還是上面那個例子,如果你沒有能力聯絡他人籠絡人心,或者沒有能力善後你設的局,你只能選擇繼續用功努力工作了,但你並不能說你是一個好人。
第三是不去測試別人的品質,因為做一個好人只能是對自己的要求,不能要求別人也一定要做好人。你能做的只有準備好萬一其人不是好人的alternative。人類本來就是脆弱,懦弱,而且自私的生物(不然不會生存到今天),偶爾會有無私神聖的瞬間,但指望這些瞬間永遠存在是不靠譜的。測試別人的努力一定是會失敗的——如果你希望證明他/她是好人而測試,他/她沒通過,你只是證明了一個原本你就知道的事實而已;如果他/她抵擋住了誘惑,你也許又會懷疑是不是誘惑不夠大,要不要再試試。還是上面的例子,有人也許說我才看不上那個提拔的機會,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但如那個職位是常委/美國總統呢?
做一個好人從來不是容易的事,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要以好人的標准要求/測試別人,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