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教育孩子認識數字
通過小游戲認數字 1.分配樹葉認識數字 帶寶寶去公園玩,讓他收集一些喜歡的樹葉,然後媽媽在地上寫下1-10這10個數字,並讓寶寶把揀來的樹葉按照數字1放1片,數字2放2片的規律一直放到數字10。這樣寶寶就在樹葉的幫助下,直觀地學會了1—10這10個數字,並了解了數名、數字、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 2.打電話 讓寶寶給動物、植物、玩具打電話,媽媽把它們的電話號碼都告訴寶寶,讓寶寶自己撥。一開始可以是1個數,慢慢增加到6個左右。媽媽要模仿這些事物接寶寶的電話和寶寶聊天。這樣寶寶就能在撥號碼時認識了數字,又能在聊天時加強了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 3、舉一反三 對孩子而言,要告訴他們「同樣的數目」這個概念是非常困難的,三歲的孩子雖然已有數的概念,但是還是別勉強他們學習。當孩子對數的理解能力增強時,媽媽可以示範地說:「這是3,那也是3,兩個是相同的。」不久之後,孩子就能夠自己去數了。
㈡ 幼兒數字1到10怎麼容易的認識
數數最好和實物聯系起來,比如上樓梯,一級、二級,分餅乾等,一塊兩塊,這樣孩子不就知道了,我記得自己教女兒2+2等於幾的時候,她老是回答不出來,可是給她2塊餅干,再拿來2塊,她就知道一共有4塊了。所以,知識是學來用的,千萬別教枯燥了!
有不少孩子厭學,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甚至優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而追求快樂又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因為求知而被剝奪了快樂,在苦學的狀態下學習,缺乏認知的需要,那麼,他們便會產生厭學情緒。
首先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擅長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平盟劉老師告訴我,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可以從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讓他自暴自棄。 其次鼓勵孩子自我激勵。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的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 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而產生恐懼,重要的是告訴孩子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
㈢ 怎麼教孩子認識數字是最好的方法
.首先可以背一下數字兒歌: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買菜,6像哨子吹一吹,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扭一遭,9像勺子來盛飯,10像筷子加雞蛋.
讓孩子背過兒歌以後,你把1旁邊畫上個鉛筆,把2旁邊畫上個小鴨,讓孩子形象的認識.一般大約1周左右就可以讓孩子認識了.
㈣ 怎麼能讓孩子快速的認識數字
兒童教育宜寓教於樂,游戲是教育的最好方法。可以在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通過游戲讓孩子先知道多與少的初步概念,再逐步讓孩子認識數字,比如購買一些認字卡片。幼兒學習不要急功近利,以免造成孩子的厭學心裡。當孩子興趣轉移後就不要逼著孩子學。
㈤ 怎樣教孩子認1到20
數字是枯燥的。在交我我兒子認識數字時,一開始覺得難,過了幾天,找到方法舊覺得輕鬆了。 方法一:彩色面人,數字。活面把面用水粉的顏色染好。與孩子一起捏1。。。10。一捏的象鉛筆,二捏好後,給放兩個小腳,嘴巴扁扁的,3捏的象耳朵。4用紅色捏成紅旗樣子,5捏好後在勾勾處捏小魚,6捏的象個口哨,7一把刀,8一個葫蘆娃,9是個小蝌蚪。10是個棒棒加氣球。 方法二:火柴擺法。用火柴跟兒子一起擺擺。 方法三。積木分類。把積木里的各種形狀顏色一樣的分開,數數,然後把數字卡放上,比如紅色的積木4個舊告訴他:「紅積木寶寶住四號樓。」 方法四,火車游戲。兒子喜歡火車。我在超市找了10個小盒子,每個小盒寫了一個數字,然後用線連好,作成火車,開著,玩下車的游戲。:「咕咚咕咚。。。大家好,濟南站到了,有下車的旅客請抓緊時間下車,3號下車。。。咕咚。。。」 方法5 ,用鉛筆畫一副簡單的動物或事物的簡筆畫,用圓珠筆分散的合理的寫上1到10,然後擦掉鉛筆樣,讓孩子自己連線。這種連連數字的書,超市也有的賣。1--20時我都是自己畫的。現在學20---50了我才給他買了一本。教育有時也要講究經濟的。省得錢可以告訴孩子省了十元錢這個月可以給你多買2本圖書。讓他養成好的理財觀念。 方法六,認識樓道里的數字。上樓數。 方法7,作個盒子,有20個眼,每個小眼都能看見有一個糖的樣子,把盒子用膠帶粘好。一般孩子打不開。告訴孩子盒子會變魔術,你吹一口氣,只要再能從1數到20,盒子自己舊會開,裡面有20顆糖就屬於你。孩子很樂意的數,認真的數。 方法8。數數孩子的玩具,有多少跑車,「數對哦,要是數不對,跑車就會生氣,以後就沒有勁跑了,也跑不快了」孩子會認真的數的。
㈥ 怎樣教孩子認識1到100數字
首先,教幼兒數1-100,我們可以分步教學。第一步就是教學1-10的數法。這一時期,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數的概念,比如1是代表什麼意思,一個蘋果可以稱為1,一個玩具也可以稱為1,它代表著許多的單個物體,而不是特定指某樣東西。然後再藉助實物教孩子數剩餘的九個數字。但是教學的時候也要注意,一次最好只使用同一種實物。比如這次數就只用手指,下一次數就只用卡片等等。
幼兒數數1-100的教學,到了第二階段就是10-20的教學了。因為這是一個轉折點,當孩子能夠掌握這一組數字的數數方法的時候,剩下的都是有規律可循的了。這一時期的教學同樣是要藉助實物,同時要給孩子講解十進制,這可以通過一定的小故事來教學。
比如:我們的祖先在最開始的時候,每次打到的獵物都很少,所以只要扳扳手指就可以數完了。可是,後來人多了,打的獵物也多了,十個手指頭就不夠用了(這時也可以讓孩子思考一下),怎麼辦呢?然後我們的祖先就想到了一個好方法,每次數到十個的時候,就在地上放一個石子,代表有十個,然後再接著伸出手指數,這樣就可以很好的記錄啦。
幼兒數數1-100的第三階段就是在10-20的基礎上,給孩子講解數的形式規律,這樣就方便他們記憶了。而此時也要利用各種實物的操作來提高孩子對十進制的認知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地學會數數,並且知道每個數代表的含義。
此外,因為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占據優勢,所以在教數數時,一定要採用豐富的教具,可以是采購的,也可以是自己和孩子一起動手製作的。只有藉助具體形象的事物,才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哦。
㈦ 怎樣教孩子快速認識數字
不一定刻意去教,
生活中
隨處可見的
數字
的
概念
可以隨時引導孩子,比如一隻小勺,一輛小汽車,2個
蘋果
,3塊糖,四塊蛋糕,
一個雞蛋
,可以把數字的概念
給孩子
,那麼數字的形象你可以用兒歌,來和
實物
對比,比如1象鉛筆細又長
2象小鴨水上漂
3象耳朵聽聲音
4象小旗隨風搖
5象秤鉤稱東西
6象豆芽咧嘴笑
7象鐮刀割青草
8象麻花擰一道
9象勺子能盛飯
0象雞蛋
做蛋糕
,這樣可以拿一個實物的同時拿一個數字字卡做對比就可以輕松認字了
㈧ 怎麼才能讓三歲小孩快速認識1-10這幾個數字
自從被專家證實,孩子在幼兒時期受到的教育,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命運,導致幼兒時期的孩子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各類機構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而家長也費盡心思,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近日,在一個學齡前的媽媽群里,和別的家長聊天,有的家長反饋:她的孩子數數能從1數到100,但卻連簡單的計算都不會,比如給孩子出了一道題,羊圈原本有2隻羊,又關進去2隻羊,農夫又牽走了1隻,現在還有幾只?結果孩子一頭霧水,解釋了很多遍,孩子就是聽不懂。
其它人也紛紛發表觀點,甚至有人提出,教了孩子數數以後,孩子反而顯得很笨,在計算的時候,經常是數啊數,還經常漏掉數字。
事實上這些家長在教孩子數數的時候,多數是利用孩子的機械記憶,甚至會把數數變成順口溜,孩子只是記住了數字的順序,並沒有形成數學思維,學習力也沒有獲得提升,而且還非常容易讓孩子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那我們該怎麼教孩子數數,才能讓孩子學會數字,愛上數學呢?這里分享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
教孩子數數
一、生活中的數字
傳統教育里,家長都是一句一句的教孩子數數,甚至會用一些順口溜幫助孩子記憶,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從1數到100,這事實上並不能說明什麼,更不能表明孩子聰明。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學齡前的兒童的思維能力達不到復雜運算的程度,不斷的重復的確能讓孩子記住,卻不能理解本質,所以才會出現會數不會算的現象,甚至也會出現變的更「笨」的感覺。
教孩子數數,我們要注重利用生活,利用孩子經常經歷的一些場景,比如孩子喜歡吃草莓,我們用草莓擺成一排,讓孩子去數;比如孩子的積木玩具,我們也可以摞成一摞,讓孩子去數....這樣教孩子數數,孩子會感覺有趣,同樣也能理解數字的含義。
二、數與量的對應
很多家長在用實物教孩子數數的時候,為了便於孩子理解,經常用「個」這個單位,比如1個餅干沒錯,1個狗也勉強聽聽,但所有的物品,都用「個」,卻會阻礙孩子對數字的理解,比如1雙筷子,1把香蕉,1盤葡萄,孩子該怎麼理解?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圖省事,而是多方面帶孩子理解不同的量詞,讓孩子把數與量對應起來,理解數與量的關系,才有利於孩子形成數學思維。
三、循序漸進
教孩子數數,不能貪多,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認知規律來進行,比如2歲的孩子,基本上是理解不了100以上的數字的,我們跨越階段去教孩子,只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里整理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數字認知水平,供大家參考。
1-2歲:教孩子5以內的數字,但不要對孩子強調數字,因為孩子不理解,我們可以讓孩子體驗量的變化,比如餅干,一個一個的給孩子,吃飯一口一口的喂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數量的變化,能不能說出數字並不重要。
2-3歲:這個階段,也不建議讓孩子唱數,而是建議用孩子經常玩的玩具去引導孩子認識數字,同樣建議限定5以內的數字,比如孩子的積木、車、玩偶等,讓孩子數一數,有幾個,或者建立一個停車場,或者摞一下積木等,方式要多變,讓孩子多角度理解數與量。
3-4歲:建議讓孩子理解1-10的數字,並建立系統化的數與量的對應,能說出數字,也能說出對應的量,拿出對應數量的物品,比如要2個餅干,孩子能說出來,也能拿對。
再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教一些簡單計算了,計算的教育,也要用實物演示,讓孩子從不同角度理解加減法的概念,比如一堆糖,增加一塊是加,把2堆合並也是加。但需要注意的是,減法放在後面再教,因為孩子的心理上,不願意自己喜歡的東西被剝奪。
㈨ 怎樣快捷的教會小朋友1——10的數字
1、初次教導時,家長只需要和孩子數一次到兩次。家長可以每天和孩子練習,不過必須轉換一 下教具。在未能掌握一對一對應概念時,孩子很多時候連沒有擺放藍莓的位置也會數。
2、如孩子表現如此;建議家長繼續引領孩子旨著數。其實;教導孩子數數可以是非常愉快 和活動化的,而且練習的時間也不超過五分鍾。家長用這種方法,孩子能學習數數之餘,也提升 學習動機,更能加強親子^ ,可以說是一石三鳥。
3、兒歌識數。朗朗上口的兒歌、詩歌,是孩子喜歡並容易接受的。父母可以先教孩子念兒歌, 讓孩子把他喜歡的兒歌背出來;再慢慢地一個一個把兒歌里的數字教給寶寶。
幼兒思維方式:
幼兒思維結構的材料主要是具體形象或表象,直覺行動思維還佔有一定地位,但與嬰兒期相比,概括性日益提高,抽象邏輯性開始萌芽。幼兒的思維帶有極大的具體形象性,但隨著經驗的積累,特別是第二信號系統的發展,到幼兒晚期,在其經驗所及事物的范圍內,
開始初步進行抽象邏輯思維。言語在幼兒思維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幼兒句法結構的改善促使幼兒思維的概括性、邏輯性和完整性不斷增強。4.5歲~6歲是幼兒思維活動水平發展的關鍵年齡。此後,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較迅速地發展起來。
㈩ 怎麼教孩子認識1到10數
一、藉助實物幫寶寶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家長用扣子排成10行,如寶寶數一數每行扣子的數量,並在每行的下邊擺上相應的數卡:叫寶寶將每行的扣子兩個一對兩個一對地擺在一起,然後引導寶寶觀察,是不是每行扣子都能兩個成對地擺在一起。家長用手指啟發寶寶:1、3、5、7、9兩個一對兩個一對排到最後,總是剩下一個不成對,這些數就是單數:2、4、6、8、10兩個一對排到最後正好沒有剩餘的,這些數就是雙數,雙數就是能成雙成對的數。
二、教寶寶尋找單、雙數
家長先叫寶寶找找自己身體的器官哪些是雙數、哪些是單數(如眼睛、耳朵、手、腳是雙數;頭、鼻子、嘴巴是單數),再叫寶寶找找身上的穿戴中哪些是單數、哪些是雙數(如襪子、鞋子、手套等是雙數、帽子、圍巾、腰帶等是單數),也可以叫寶寶說一說家中哪些物品是單數,哪些是雙數,鞏固對單雙數的認識。
三、讓寶寶操作練習
(1)摸數:家長在小布袋裡放若干扣子,讓寶寶摸摸是單數還是雙數,然後倒在桌上看是否正確。寶寶每摸對一次,家長便獎勵一下(親寶寶一下、抱寶寶轉一圈等),以激起寶寶的學習興趣。
(2)數卡分類:家長將寫有1-10倍的若干數卡放在一起,叫寶寶按單、雙數把數卡分別排成兩排。
(3)聽數說單、雙數:家長報出一個數,讓寶寶立即回答是單數還是雙數。倒著數是指按與自然數列的順序相反的方向數數。教寶寶學習倒數,可以使寶寶從相反的方向掌握自然數的順序,發展寶寶的逆向思維,有利於寶寶學習加減運算。
(10)如何讓孩子認識數字簡便方法擴展閱讀:
認讀數字游戲:跳格子
在地上畫格子組,從孩子的年齡出發,一開始3-4個為宜。
每個格子里寫上數字,剛開始可以按順序,有重復,由易到難,孩子易認錯的可重復。
可以讓孩子扮演小兔、小青蛙等會跳躍的小動物,站到格子前,剪刀石頭布,贏家給輸家出數字線路,如3142。
然後聽口令,讓孩子開始跳,跳錯必須回到起點重跳。如果玩的人多,還可以接力賽,跳完者跑回來輕輕擊本組下一位的手心,下一位開始行動,先跳完的一組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