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解方程如何檢驗
解方程寫出驗算過程:
1、把未知數的值代入原方程
2、左邊等於多少,是否等於右邊
3、判斷未知數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例如:4.6x=23
解:x=23÷4.6
x=5
檢驗:
把×=5代入方程得:
左邊=4.6×5
=23=右邊
所以,x=5是原方程的解。
整數的除法法則
(1)從被除數的高位起,先看除數有幾位,再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多一位數;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上商;
(3)每次除後餘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
(1)認真審題,弄清題意,找出未知量,設為未知數。
(2)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3)正確解方程。
(4)檢驗。
❷ 怎麼判斷方程有沒有實數解
一般地,式子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別式,通常用希臘字母「Δ」表示它,即Δ=b^2-4ac.
1、當Δ>0時,方程ax^2+bx+c=0(a≠0)有兩個不等的實數根;
2、當Δ=0時,方程ax^2+bx+c=0(a≠0)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
3、當Δ<0時,方程ax^2+bx+c=0(a≠0)無實數根。
(2)如何判斷方程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一、直接開平方法
形如(x+a)^2=b,當b大於或等於0時,x+a=正負根號b,x=-a加減根號b;當b小於0時。方程無實數根。
二、配方法
1.二次項系數化為1
2.移項,左邊為二次項和一次項,右邊為常數項。
3.配方,兩邊都加上一次項系數一半的平方,化成(x=a)^2=b的形式。
4.利用直接開平方法求出方程的解。
三、公式法
現將方程整理成:ax^2+bx+c=0的一般形式。再將abc代入公式x=(-b±√(b^2-4ac))/2a,(b^2-4ac大於或等於0)即可。
四、因式分解法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等號左邊的代數式容易分解,那麼優先選用因式分解法。
❸ 如何判斷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是這樣定義的: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元),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且等式兩邊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應注意一個一元一次方程應具備以下幾個要點:
1.只含有一個未知數;
2.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1次;
3.未知數的系數不為0;
4.一元一次方程是整式方程。一個整式方程的「元數」和「次數」都是將這個整式方程化成最簡形式後才能判斷。整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數,即方程的兩邊都是整式。與判斷整式方程是幾元幾次方程不同,判斷是否是整式方程是不能先將它化簡的。
❹ 什麼是線性方程,如何判斷一個方程是否是線性方程
線性方程也稱一次方程式。指未知數都是一次的方程。其一般的形式是ax+by+...+cz+d=0。線性方程的本質是等式兩邊乘以任何相同的非零數,方程的本質都不受影響。
因為在笛卡爾坐標繫上任何一個一次方程的表示都是一條直線。組成一次方程的每個項必須是常數或者是一個常數和一個變數的乘積。且方程中必須包含一個變數,因為如果沒有變數只有常數的式子是代數式而非方程式。
線性方程形式
加減消去法就是將兩個方程加或相減,從而消去其中一個未知數的方法。
通常,我們先將其中一個方程的兩邊同時乘以一個不是0的數,使其中的一個系數與另外一個方程的對應系數相同。再將兩個方程相加或相減。
形為 ax+by+...+cz+d=0 ,關於x、y的線性方程,是指經過整理後能變形為ax+by+c=0的方程(其中a、b、c為已知數)。一元線性方程是最簡單的方程,其形式為ax=b。因為把一次方程在坐標系中表示出來的圖形是一條直線,故稱其為線性方程。
❺ 誰知道怎樣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
周 瑩 六年級(2)班
a+a+a=3a究竟是不是方程呢?我思索著: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方程呢?這是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中的知識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其次,要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根據方程的意義,它需要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即式子里要含有未知數,再就是是等式。而a+a+a=3a這個式子,它是用=(等號)連接的,說明它是一個等式,再就是式子里含有未知數a,這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所以它是一個方程。只不過問題是,這個式子的左邊含有3個未知數a,式子的右邊又有一個未知數a,那麼,這樣的式子算不算方程呢?我對照著方程的意義再理解了一遍,突然間想到,方程的意義強調了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未知數,和它沒要求未知數的個數呀!所以,我認為,a+a+a=3a這個式子就是一個方程!
就在我沉浸在解答了這個問題的快樂時,班上有著數學天才之稱的小超卻認為a+a+a=3a不是方程。他認為,這個式子雖然是等式,但是式子的左右兩邊一共含有4個未知數a,沒見過有這么多個未知數的方程,再說,課本上也沒見過這樣的方程。隨聲附和他的意見的同學有很多,而認為a+a+a=3a是方程的同學只有7位!我當即表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只要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它就是一個方程。根據方程的意義,它並沒有限制等式里所含的未知數的個數,我們更不能以課本里沒見到這樣的方程為理由,就認定a+a+a=3a不是個方程。最後,老師表揚我很有智慧!
這讓我深深地懂得了:學習數學,要有動腦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獲得對數學的正確看法,才能提高自己的思考判斷能力。
(余老師評注):周瑩同學在本篇小論文中對自己探究問題的思路分析很合理,對小超同學的反駁也很在理。對於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就看該式子是否能同時滿足既含有未知數又是等式的條件,缺一不可。老師很贊同小作者的觀點,數學學習要敢於不唯課本,根據自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學會動腦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思考判斷能力。老師鼓勵同學們撰寫數學小論文,目的是要培養大家的思維能力、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大家思維的謹慎、周密程度,讓同學們都意識到解決數學問題還可能涉及到其他知識與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思維活動。希望同學們要努力發展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促進自己素質的全面發展。
❻ 怎樣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
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必須含有未知數。
二、必須是等式。
❼ 如何判斷方程解得是否正確
解出其未知數 然後將它帶入原方程 再算出等號兩邊的值 進行比較 若是一樣那便對了 若是不一樣 就是錯了
❽ 如何判斷方程的解是否正確在解方程時要注意什麼
有未知數等式叫做方程。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解方程
解方程時注意事項: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過去分母,去括弧,移項,合並同類項,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等步驟;
去分母時注意不要漏乘,再者分母去掉了,分數線變成了括弧;
去括弧要注意不要漏乘,再者注意符號變化問題,
移項注意變號;
合並同類項注意每一項都包括它前面的符號;
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注意未知數的系數做分母,而不是做分子.
1.注意符號的改變解不等式:1.注意符號的改變
2.當除數為負數時,注意變號
3.解實際問題時注意取值范圍
步驟有:一看,二想,三求,四檢.
或:小學階段解方程應根據等式的性質來解,即方程的兩端同時加上或減去相同的數,方程仍成立(相等);方程的兩端同時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方程仍成立。
注意的問題:先寫(解:)表示開始解方程,解方程時就是根據上面的性質,方程兩邊通過加、減、乘或除以某數,使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即X=?,求出解。注意「=」號上下要對齊,解完方程後要驗算。
❾ 如何判斷解一元二次方程時該選擇什麼適當的方法
這得需要一定的解題後才能形成經驗。
一般來說,如果方程一邊是含未知數的平方,另一邊是一個正數,那麼就直接開平方;如果不是,可以考慮用配方法和公式法來解。當然如果能夠因式分解,那麼就用因式分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