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學好辯論的方法

如何學好辯論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8 02:50:26

㈠ 想要學習辯論,有哪些方法和捷徑呢

這種東西還是熟能生巧,你只要多觀察多模仿多找靈感就可以,論辯天下這個網站還是不錯的,很多人在用

㈡ 辯論的技巧,提高辯論能力的方法是什麼

1、基本的要素:發音清晰,話語流暢,盡可能在聲音條件上占優勢,發揮得好,能起到震懾對方的作用。

2、多用反問語氣,一連串強有力的問句排山倒海壓住對方,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步步緊逼,同時,目光一定要堅定地直視對方,顯出無所畏懼的姿態。這能給你的氣勢加分。

3、抓住對方的發言,找出薄弱細節進行突破,一個人在激動的時候說來說去不可能不出現語言破綻,你就可以抓住這點來個反攻。

4、平時博覽群書,記住好的句子,好的思想,收獲好的知識。日積月累,既開拓視野,又增加內涵,便於你在任何情況下與任何人辯論都能做到旁徵博引,有理有據。

5、主要還是在於膽量吧。敢說,敢爭,多戰幾次,你就會覺得舌戰其實也就那麼回事罷了。許多看似強硬的人其實只不過是玩弄文字游戲,外強中干。你和人說得越多,語言能力會越強的。

此外,多看幾場辯論賽能夠有啟迪思維的作用。古今中外的經典辯論大有參考價值。還有街頭的市民爭吵,潑婦謾罵,酒鬼吵鬧等等其實也值得我們觀察。以上是個人的幾點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㈢ 大學生辯論賽技巧是取勝關鍵該如何辯論

一、辯論賽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 正方一辯的發言時間控制:正方一辯是整場辯論的第一個發言者,他沒有駁斥的對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備好的稿子認認真真地念好。不過,如果能在念出最後一個字時,恰恰時間結束的鈴聲響起,可收到先聲奪人之效。這一點極難,所以不必強求。正方一辯還有一些戰術,如在發言結尾向對方提出好幾個問題,以圖擾亂對方一辯發言,但對方如稍有經驗,一般是避而不答,於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進攻點。一辯還常在結尾時說:「關於***將由我方二辯、三辯作進一步的闡述。」這種做法優點是在配合上顯得連貫,缺點是可能會破壞一辯的整體氣勢。如果時間已到而稿子還未念完,可以把論點重復一遍,然後坐下。
2. 控制駁論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辯外,其餘辯論隊員都面臨著如何在發言中處理駁論與立論的關系,初學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聽到對方漏洞百出,卻不知從何下手,好象武學中的全是空門,竟然成了沒有空門;二是知道應該駁斥哪一點,一站起來就面紅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對方打死,但是由於無法有效地組織語言,說起來吞吞吐吐,觀眾看了都替他著急。駁論應該注意的問題是: ①事先有所准備,對方可能從哪點進攻,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把想到的駁論分點寫在卡片上,對方談到哪一點,就抽出哪張卡片放在稿子開頭; ②首先駁斥對方的常識性錯誤及口誤,如對方背錯了某句詩詞或在某句話中漏掉了一些關鍵字而導致意思截然相反,都應該抓住機會予以痛擊;臨場駁斥要注意對方發言中的開頭一段,因為時間有限,如果駁斥其結尾,往往來不及組織語言; ③反駁的對象不要太過分散,不超過3點; ④最好是針對前一個發言者進行駁斥,如果中間已經隔了幾輪發言,駁斥的效果會減弱。當然,對方的重大漏洞或關鍵的論點、論據例外; ⑤確實覺得反駁有困難可以只立論。
3. 語言通俗化、口語化:初看辯論的人可能會覺得那些辯論稿滿篇都是聽不懂的新名詞的辯手才是高手,其實恰恰相反。前面已經說過,辯手經過准備之後,對辯題的理解往往比評委深刻,這時,既要深得入,又要淺得出,發言時要避免使用專用術語,即使用也要作說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舉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發言中以幽默的語言或大義凜然的陳詞引起觀眾的笑聲和掌聲,對評委會產生較大影響,這一點也同樣適用於自由辯論。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實不光是概念,很多場合都需要模糊的語言讓對方找不到靶子,這似乎和第3點有點矛盾,但第3點指的是一般情況,而這里指的卻是特殊情況。舉個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敗」的訓練賽中,我持正方立場,這時我方面臨的一個難題是怎樣給消除下一個定義,消除的權威定義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這個定義,顯然不利;如果不同意,這個定義又實在太難駁倒,甚至很難防守。最後我方採用了這樣的定義:法治能消除腐敗,指的是法治的懲治、防範、監督、教育幾種功能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實戰效果頗佳,對方沒有什麼好辦法指出我方這個定義錯在何處,結果在枝節問題上作了大量的糾纏。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為了防守,這種概念的本意對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無法定義精確。相反,概念的清晰是為了進攻,如上例中反方當然要旗幟鮮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敗現象為零,這樣才能加強進攻的力度。
5. 煽情:煽情是辯論中的常用戰術,自由辯論中也應用頗多,但由於自由辯論中個人發言時間很短,使這種戰術的應用受到限制。大規模煽情一般出現的規范發言中。煽情時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謂慷慨激昂之時,聲嘶力竭;沉痛哀傷之處,氣若游絲。但也要注意不可過火,以不影響自己發言為度,切不可泣不成聲,拍桌子等等,煽情內容也要注意有邏輯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敗」中,反方在對腐敗問題痛心疾首之後,說「腐敗如此嚴重,單靠法治獨木難支」是有效的。而在「應該鼓勵購買私人小汽車」中,反方大談農村失學嚴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發言稿結尾都比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論點重復一遍,自從《獅城舌戰》出版之後,很多辯手模仿復旦四辯在結尾以一句氣勢宏大的名言、俗語、詩詞來結尾,這值得一試,但要注意這句話必須和論點密切相關,而且一般由一辯和四辯來說。
自由辯論的戰術:自由辯論是整場辯論賽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大多數評委是根據自由辯論的勝負來決定比賽的勝負的。正因為有了自由辯論,辯論和演講也才有著質的區別,這么說是毫不過份的。在兩支勢均力敵的辯論隊之間,自由辯論的隨機應變成分很高,常常會讓人覺得事先准備的東西全用不上,而且,由於氣氛緊張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時也難免氣急敗壞,於是打到哪裡算哪裡,雙方都死鑽牛角尖,過多糾纏細節問題,把戰略戰術忘個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時的自我訓練;一方面要盡力在賽場上保持冷靜,以求成功地運用戰術。

㈣ 怎樣學會辯論的技巧

辯論是語言的藝術,更是思考的藝術。在一場辯論中,你的立意和思想深度,往往比語言組織更能贏得好評。審視辯題,對其中的每一個字反復推敲斟酌,試著從人人都能看到的辯題中找到別人看不到的一面,試著跳出思維的固定模式,要有從立論開始就KO對手的魄力和野心。
辯論的實質是思考,在生活中學會思考,學會思考身邊的每一件事,久而久之,你自然就會辯論了。

㈤ 如何學習辯論已經考完了辯論入門,可是和別人爭辯的時候還是很幼稚

這是由於思維的差異。入門的知識本來就是表層,比較淺顯,想要進一步精進,就要去鑽研。我覺得可以看看哲學方面的書籍,急不來的,辯論所展示出來的都是厚積薄發的成果,也可以分析看看相關人士是如何辯論,從何方面著手,再結合自己,就比較容易看出雙方的差異。

㈥ 因為很喜歡奇葩說,所以想學辯論,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學習辯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拓寬自己的閱讀范圍,建議你上論辯天下論壇,這個論壇有全國各地的人對各種話題的意見

㈦ 請問怎麼才能提高自己的辯論水平啊裡面有那些技巧啊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相異於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觀念,為人處事之道,小至對某人、某事的看法一評論。這些程度不同的差異都會外化成人與人之間的爭執與論辯。留心我們周圍,爭辯幾乎無所不在:一場電影,一部小說,一個特殊事件,某個社會問題都能引起爭辯;甚至連某人的發式與妝飾也能引起爭辯。從某種意義上看,不同見解的爭辯過程玉是尋求真理的過程。辯論,就是為了探求真理,堅持真理,維護真理而相互勸說。然而由於論爭的任何五方都想推翻對方的看法,樹立自己的觀點,故比,辯論和尋常說話不同,它是帶有"敵意"的語言行為,因而有所謂唇槍舌劍之說。於是,大凡爭論留給我們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最容易使我們良好的交際願望落空。如果你能夠在論辯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論辯結尾搞好"善後"工作,就能使你在辯論這種特殊交際場合,既做到個人心情舒暢,探求了真理,又不傷人際和氣。

一、 為爭辯定下一個積極的格調 (一)避免無益的爭辯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意見與人相左時,當你的言行遭人非議時,你的知一本能大概就是奮起辯駁。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往往就在這時發生了。為了避免無益的辯論,此時,你需對如下問題進行冷靜思考: 1.如果你能最終獲得爭辯的勝利,它有什麼意義?沒有什麼積極意義,大可不必動用你的"唇槍舌劍",一笑置之最妙。同樣,你向別人提出"挑戰"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有價值的,通過爭論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啟發和教育的問題,不必在那無關宏旨的細節瑣事上做文章。 2.你的辯論一番的慾望更多的是基於理智還是感情原因?----諸如虛榮心、表現慾望或面子上下不來。如果是感情原因,大可就此打住。同樣,我們向人提出問題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有,就同辯論的實質----探求真理背道而馳了。所以最好別去做這種不積極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無謂爭辯的歧途。 3.對方是充滿敵意的嗎?他對你有深刻成見嗎?如果是,那麼在這種非理性的氛圍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澆油。同樣,如果你是處於這樣一種心境,絕對不要向對方提出論題辯論,因為此時你提不出理性的論點,在辯論伊始,就註定了你失敗的命運。 (二)使爭辯成為一種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換辯論是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們的辯論出自公心、就能採取積極的態度,使用積極、文明、恰當的論辯語言去參加辯論。 1.樹立正確的辯論價值觀,即為追求真、善、美而去積極地爭辯。做到觀點正確,旗幟鮮明。 2.樹立正確的辯論道德觀。把辯論置於科學基礎之上。以理服人,讓事實說話。辯論者要有高深的涵養;不搞詭辯,不揭隱私;不搞人身攻擊;不把觀點的敵對引申為人際的敵對;不靠嗓門壓人,有理不在聲高,如果你能有制有節的音調語氣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亞於如雷貫耳。 3.用真情、善意、美感與人辯論,就能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理與情恰恰是列車通往"積極爭辯"的雙軌,缺一不可。有位詩人說過,全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鋒刃的刀,讓使用它的人滿手流血。在爭辯中,"理"是爭的目的和取勝的保證。然而人又是感情動物,如果你在論辯中既能做到以理制理,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辯論將會成為一種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你們彼此會以這樣的話語來結束論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您讓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爭出了公理,又增進了人際和諧,達到了積極論辯的目的。

二、掌握"解劍息仇"的妙方經過一陣唇舌劍,勝負已成定局。做好辯論的善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生活中,觀點的對立極易產生人際間的隔閡。因此,學習辯論語言既要學會辯論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劍息仇",這是在辯論這種特殊交際場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談有"禮"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達到這最高境界的三個途徑: 1.如果你失敗了,而且敗得其所,必須要有敢向真理低頭的胸懷。向真理低頭並不等於向論辯者本人低頭。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從的是對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說你同他一樣,對下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認識。在人格你們永遠是平等的。所以,當你敗下陣來的時候,應該以坦誠的態度來表達自己在這場爭辯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偉大。在心理上足以彌補因辯論失敗所造成的遺憾。 2.如果你在辯論中已經眼見對方啞口無言,敗勢已定,便應拿出不殺降者的氣魄來,一是主動打住話題,結束對立場面;二是巧妙地對為對方搭個台階,讓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勝負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歸於和平的機會呢? 3.如果你因辯論的需要而已經把對方打得一敗塗地,切不可為了一點點虛榮把旗幟掛在臉上。人在得意時,剋制更是一種美德。爭論結束後,給對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們像孩子一樣,這么認真!"或輕松自如地轉一個話題。請記住:爭論是一回事,人際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軟弱的一面,易被擊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說一兩句得體的話語,便可恢復一個剛剛失去的心理平衡,讓他重返愉快平靜,那又何樂而不為呢?!論辯賽是許多青年同誌喜愛的一項側重於人們言辭表達能力的比賽。然而,不少青年,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學生,雖參賽熱情很高,卻由於缺乏一定的論辯賽知識,或賽前不懂如何正確准備,或賽中不要領,初次上陣便遭受挫折。因此,對初學者來說,掌握一些論辯賽的基本入門知識顯得十分必要。那麼,初次參加論辯賽的參賽隊員在賽前該做好哪些准備呢?主要有四項:認識准備、核對准備、立論准備和試辯准備。 一、認識准備所謂認識准備,是指參賽隊員在賽前對"論辯賽"的性質和特點要有所認識。我們知道屬於口頭論辯的大致有三類:一類是專門場合下進行的有特定議題的論辯,如談判論辯、法庭論辯;一類是由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矛盾引起的人與人之間的爭辯,如鄰里爭辯、同事間爭辯、上下級爭辯;再一類就是各種形式的論辯賽。前兩種論辯,論辯雙方各自有明確的立場和主張,辯論的目的是為了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或爭取第三者支持自己的觀點。於此同時,自己也有被對方說服或作出妥協的心理准備。論辯賽則不同,論辯賽是一咱作為比賽項目來進行的模擬論辯(即論辯演習)。這種論辯往往不問論辯者本人的立場和主張,而側重於人們的論辯技巧的比賽。比賽雙方都不準備說服對方或被對方說服,而以駁倒對方、爭取評委的裁決和聽眾的反響來擊敗對方。因此,這種比賽有以下三個特點: 1.論辯的題目、論辯的程序、發言的時間等,都是由論辯賽的組織者所決定,參賽者必須按規定進行論辯,不能隨意改變。 2.比賽勝負標准包括立論、材料、辭令、風度以及應變技巧等綜合因素、勝負由評委根據標准及主觀印象進行裁定。 3.論辯時只能針對對方的觀點和理由進行攻擊,而不能涉及對方的立場和人品。初賽者了解了論辯賽的這些性質和特點,就不會在比賽中,在思想和方法上與日常爭辯相混淆。 二、核對准備某隊初次參加論辯賽,到正式臨辯時,他們突然發現黑板上寫的辯題為《當今青年一代是否缺乏社會責任感》,而他們事行准備的辯題卻是《當今青年學生是否缺乏社會責任感》。某隊經過初賽、復賽進入了決賽,在決賽開賽前,突然聽到比賽主持人宣布各方允許發言時間比初賽、復賽時增加一倍,而他們事先卻按初賽、復賽規定的時間准備辯詞。更有甚者,進入賽場後,雙方才發現誰為正方誰為反方都未搞清楚。凡此種種,都是由於初賽者缺乏經驗,在事先准備過程中缺少仔細核對有關比賽事項這一環所造成的。前面已經說過,論辯賽是一項新近發展起來的比賽項目,目前雖有"國際雄辯賽"這樣大型的論辯賽,但還沒有統一的比賽規則。事實上,論辯賽的規模有大有小,層次有高有低,各主辦單位的具體要求也會因時因地而不盡相同,所以論辯賽的規則也很難趨於統一。既然目前論辯賽的規則難於統一,這就要求參賽者在接到比賽通知後,不能立即簡單地按照通知上的要求去准備,更不能想當然去准備,而應設法主動地找主辦單位仔細核對一下通知上各項比賽規定和要求是否實無誤,包括辯題的確切的字面樣子,正反方所屬,論辯程序細則,各位隊員的分工和允許發言時間等,這既是為了確保本方准備辯詞時無誤,又是為了防止主辦單位的工作上有可能失誤。一些主辦單位本身也是初次主辦論辯賽,由於缺乏經驗,難免出現疏忽,包括通知傳遞時的差錯,這就要求參賽者每次都要主動認真地核對有關比賽事宜,以使比賽獲勝取得起碼保證。 三、立論准備辯題被明確無誤地確認後,參賽隊員就可以根據辯題,共同商量,研究確立一個最有利於本方論證的具體的總論點。所謂最有利於本方,就是指該總論點不僅觀點正確,旗幟鮮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對方任何的立論,用之守能抵擋對方的任何攻擊。能不能確立這樣一個總論點是一次論辯賽准備的成敗關鍵。為了要確立這樣一個總論點,首先要對辯題進行嚴格的審題,也就是要對辯題字面上的每個詞或片語逐個進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說的"破題"。這種分析要同時站在雙方的立場審視,不能一廂情願。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詞或片語對對方立論具有潛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為雙方首先爭論的焦點,因為一般的論辯賽雙方都會抓住辯題中的某個詞項解釋入手開始辯論,有時會出現整個論辯賽始終圍繞這種解釋來進行。因此,盡量設法站在一定理論高度,對辯題作出有利於本方觀點的界定,以獲得大多數聽眾的"公認",是極為重要的一環。為了典型說明這個問題,下面試舉1990年第三屆亞洲大專辯論會一例。 1990年第三屆亞洲大專辯論會有一辯題為《儒家思想是亞洲四素》。南京大學持反方。為了說明儒家思想不是主要推動因素,南大對"儒家思想""亞洲四小龍經濟快速成長""主要""推動因素"四項片語進行了剖析,發現辯論雙方爭論焦點肯定會在"主要因素有多個,儒家思想是其中之一。"於是,南大把"主要因素 "界定為必須是具有總攬全局功能這一點上。這樣一來,南大總論點的方向便明朗了:儒家思想只是四小龍取得經濟快速成長的背景條件,而並非是一個主要推動因素,推動四小龍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是四小龍做得尤為突出的能總攬全局的正確而靈活的戰略和政策。能攻能守的總論點的確立是論辯賽准備的關鍵,但並不等於說在實際論辯中就一定獲勝。如何使這個總論點在實際的唇槍舌劍中充分發揮好,還要有一定的戰略戰術與之配合。所謂戰略,是指論辯中用以爭取勝利的帶有全局性的總的論戰方法;所謂戰術,則是指論戰中的一些具體的技術方法。上面列舉的南京大學一例,就是制定了"避實就虛"的戰略和設計了一些具體的戰術,才保證了整個論辯賽的成功。由此可見,立論准備包括三個過程:審題、確立總的具體論點、設計相配的戰略戰術。應該說,這三個過程是整個論辯賽准備的靈魂,初學者在這個准備階段應晝找一些有一定理信紙水平又有一定實際論辯能力的人請教一下。此外,不應把立論准備看作是一個孤立的靜止准備看作是一個孤立的靜止准備階段,而應在以後的辯詞撰寫和試辯過程中隨時要審視先前的審題總論點及戰略戰術設計有無不慎之處,以便及時修正。在立論准備停當,各辯手便可分頭撰寫自己分工的辯詞。(初學者如何撰寫辯詞由另文介紹) 四、試辯准備如同其他比賽一樣,論辯隊要想在正式比賽中獲勝,一定要在正式比賽前搞一次嘗試性的比賽,以檢驗自己的賽前准備是否經得起實際的考驗。為了達到檢驗的效果,試辯條件和氣氛要盡量搞得逼真些,這就需要在正式參賽隊員進入准備階段的同時,應有一支與之實力相當的假設"對方"也進入准備階段,並且雙方都應處於 "保密"狀態。不過,為了增加正式隊員的一些難度,正式隊員應故意泄露些立論方面的要點,來吸引"假設對方"作有針對性的進攻准備,用之在試辯中檢驗參賽一方的立論和戰略戰術是否能奏效。試辯的另一個意圖,是讓參賽隊員進入角色。前面已經說過,論辯賽的最大特點就是辯題觀點不一定與論辯者本人最初的觀點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員本身的性格與劇中人的性格不一致一樣,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實踐才能進入角色。論辯賽在比賽過程中不僅有理信紙上的正面交鋒,還辯論風度、情態等方面的表演,通過試辯往往能促使參賽隊員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辯題觀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現出理直氣壯、慷慨激昂、義正辭嚴而又通情達理地維護真理的樣子。對於初賽者來說,試辯還可以先鍛煉一下上場的膽量,培養一下臨場的經驗。試辯一般宜在正式比賽前一兩天舉行,這類似於賽前的熱身賽,使參賽隊員保持最佳競技狀態。試辯的程序應嚴格按照正式比賽的程序進行,不過不管正式比賽是否設有賽後聽眾提問,試辯賽一定要有聽眾提問。這個道理很簡單,不管假設的對方准備得如何充分,總比不上眾多聽眾的眼亮耳明,參賽隊員在試辯中完整地亮出主要觀點和戰略戰術,"假設對方"可能沒有一下子找到"破的"的方法,聽眾賽後提問揭短則可彌補"假設對方"論戰之不得力。試辯結束後,參賽隊員應與假設對方迅速共同進行總結,對原先准備的辯詞和論辯技巧作相應的調整、修正和補充,這樣賽前所有的准備便完備了。孫子曰:"上兵伐謀",高水平的論辯賽首先是認辯雙方在論辯思路與立場上的較量。對於一個已經確定下來的命題,如果能找到一個最佳的思路,確立好自己的立場,那麼就能為整個論辯的勝利奠定基礎。在論辯賽中,論辯命題一般可分為價值命題、事實命題和政策命題三種。價值命題一般是討論某伯事是否較好,如"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這類命題要求論辯員有很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對辯題的背景知識有通盤、深入的了解。事實命題是討論某件事是否真實,如"儒家思想是亞洲四小龍取得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這類命題注重舉例實證,要求論辯者掌握大量材料:政策命題是討論某事該不該做,如"亞太區國家應該成立經濟聯盟"。它要求理信論與實踐的結合,既需邏輯推理,又應有大量材料佐證,所以論辯比賽中政策命題較為常見。對論辯命題分類的意義在於根據不同命題的特點和要法語來確定思路、建立框架、組織材料,最終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立場。在確定思路時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知已知彼。對一個辯題,圍繞正、反方立場,可以有多種理解。這時候就不僅要找出自己論證辯題的各種思路,而且還要找出對方可能出現的各種思路,盡可能地把雙方可能的思路都逐一考慮,並找出應付之策,這樣對已對彼都心中有數,就為我方確立適當的立場找到了根據。 確立立場就是針對對方可能出現的思路,在我方可以選擇的各種思路中找出對本方觀點論證最有利、例證材料最豐富的思路。確立立場的兩個基本原則是:(一)弱化我方命題,強化對方命題。確立立場不僅應確立我方對辯題的理解,還須限定對方對辯題的理解,也就是必須明確指出對方應該論證的內容。盡可能擴大我方立論范圍,從而給我方留下較大的加旋餘地。其主要方法有兩種:一是對辯題中的主要概念作限制性解釋。如在南大隊對台大隊"人類和平共處是一個可能實現的理想"論辯中,正方南大隊一辯開頭就指出:"人類和平共處""是和戰爭相對而言",消除了戰爭也就實現了人類和平共處。這樣就把其他形式的暴力行為排除在外,為本方以後論述打下了較好基礎。另一個方法是對辯題加條作。如1986年亞洲大專辯論會北大隊對香港中文大學隊的比賽中,辯題是"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北大隊是反方,正方中文大學隊舉出許多例子論證許多國家由於具備某些條件,發展旅遊業獲得了成功。北大隊馬上指出,正方的立場並不是"在一定條件下 "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所以中文大學隊跑題了。這實際上是要正方證明"在任何情況下"發展旅遊業都利大於弊,當然使正方無從論證,陷入被動。(二)盡量選擇邏輯性強、不易受攻擊的立場。其主要方法是"高立論"。在任何一個細節上都和對方糾纏不休往往會喪失本方的優勢,到最後仍是"一筆糊塗帳 ";不如乾脆對一些顯而易見的事實、眾所周知的觀點予以承認,接著立即指出:這些僅僅是問題中一個方面,但我們應該討論的是更重要的東西,把爭論上升到更高層次,使對方精心准備的材料無從發揮,在我方熟悉的陣地上與其交鋒,高屋建瓴,勢如破竹。如在北大隊和澳門東亞大學隊的比賽中,辯題是"貿易保護主義可以抑制",北大隊是正方。具備一點經濟學知識的人都知道,當今世界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而新加坡更是飽嘗貿易保護主義之苦。東亞大學隊開始就大談 "貿易保護主義是否嚴重"這一層次上與對方糾纏,顯然要佔下風,而且很可能引起評委和觀眾的反感。所以北大隊經過仔細斟酌,論辯伊始就明確說明,當今世界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確實相當嚴重,在這一點上我們非但不否認,而且還可以舉出比你們多得多的例子。但是,我們應該討論的是貿易保護主義是否可以抑制,而不是貿易保護主義是否存在或是否嚴重。這樣就避開了對方擁有大量材料的事實,把論辯中心提高到對我方有利的"可以抑制"層次上來,避其鋒芒,爭取主動。確立立場時還應該注意的是:立意要新奇,要能夠"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從新的角度來分析問題,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往往會起到很好的場上效果。同時,對手對此准備不足,也會措手不及,倉促應戰。當然不能故作驚人之語,應當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這就要求教練和隊員們對辯題仔細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場既無懈可擊、固若金湯,又新意迭出,令對方猝不及防,從而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反客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比喻變被動為主動。在論辯賽中,被動是賽場上常見的劣勢,也往往是敗北的先兆。論辯中的反客為主,通俗他說,就是在論辯中變被動為主動。下面,本文試以技法理論結合對實際辯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紹幾種反客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武俠小說中有一招數,名叫"借力打力",是說內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對方攻擊之力反擊對方。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到論辯中來。例如,在關於"知難行易"的辯論中,有這么一個回合:正方:對啊!那些人正是因為上了刑場死到臨頭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嚴,可謂"知難"哪,對方辨友!(熱烈掌聲)當對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難"的實例論證於知易行難"時,正方馬上轉而化之從:"知法不易"的角度強化己方觀點,給對方以有力的回擊。扭轉了被動局勢。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證反治其身,是因為他有一系列並沒有表現在口頭上的、重新解釋字詞的理論作為堅強的後盾:辯題中的"知",不僅僅是"知道" 的"知".更應該是建立在人類理性基礎上的"知";守法並不難,作為一個行為過程,殺人也不難,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剋制內心滋生出惡毒的殺人慾望,卻是很難。這樣,正方寬廣、高位定義的"知難"和"行易"借反方狹隘、低位定義的"知易"和"行難…的攻擊之力,有效地回擊了反方,使反方構建在"知"和 "行"表淺層面上的立論框架崩潰了。 二、移花接木剔除對方論據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換上於我方有利的觀點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我們把這一技法喻名為"移花接木"。例如.在《知難行易》的論辯中曾出現過如下一例:反方:古人說"蜀遭難,難於上青天",是說蜀道難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難,孫行者為什麼不叫孫知者?正方:孫大聖的小名是叫孫行者,可對方辯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孫悟空,"悟"是不是"知"?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辯例。反方的例證看似有板有眼,實際上有些牽強附會:以"孫行者為什麼不叫孫知者"為駁難,雖然是一種近乎強詞奪理的主動,但畢竟在氣勢上佔了上風。正方敏銳地發現了對方論據的片面性,果斷地從"孫悟空"這一面著手,以"悟"就是"知"反詰對方,使對方提出關於"孫大聖"的引證成為抱薪救火、惹火燒身。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論辯理論中屬於強攻,它要求辯手勇於接招,勇於反擊,因而它也是一種難度較大、對抗性很高。說服力極強的論辯技巧。誠然,實際臨場上雄辯滔滔,風雲變幻,不是隨時都有"孫行者""孫悟空"這樣現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說,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辯手對對方當時的觀點和我方立場進行精當的歸納或演繹。比如,在關於"治貧比治愚更重要"的論辯中,正方有這樣一段陳詞:"…對方辯友以迫切性來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訴您,我現在肚子餓得很,十萬火急地需要食物來充飢,但我還是要辯下去,因為我意識到論辯比充飢更重要。"話音一落,掌聲四起。這時反方從容辯道:"對方辯友,我認為'有飯不吃'和'無飯可吃' 是兩碼事……"反方的答辯激起了更熱烈的掌聲。正方以"有飯不吃"來論證貧困不足以畏懼和治愚的相對重要性,反方立即從己方觀點中歸納出"無飯可吃"的旨要,鮮明地比較出了兩者本質上的天差地別,有效地扼制了對方偷換概念的傾向。 三、順水推舟表面上認同對方觀點,順應對方的邏輯進行推導,並在推導中根據我方需要,設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礙,使對方觀點在所增設的條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與對方觀點截然相反的結論。 例如,在"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應該搬家"的論辯中:反方:……我們要請教對方辨友,愚公搬家解決了困難,保護了資源,節省了人力、財力,這究竟有什麼不應該?正方:愚公搬家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可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去,家又怎麼搬?……可見,搬家姑且可以考慮,也得在移完山之後再搬呀!神話故事都是誇大其事以顯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絕對不能讓反方迂旋於就事論事之上,否則,反方符合現代價值取向的"方法論"必占上手。從上面的辯詞來看,反方的就事論事,理據充分,根基扎實,正方先順勢肯定"搬家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既而均人"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去 "這一條件,自然而然地導出"家又怎麼搬"的詰問,最後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後搬家"的結論。如此一系列理論環環相扣。節節貫穿,以勢不可當的攻擊力把對方的就事論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謂精彩絕倫! 四、正本清源所謂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義而言,就是指出對方論據與論題的關聯不緊或者背道而馳,從根本上矯正對方論據的立足點,把它拉人我方"勢力范圍",使其恰好為我方觀點服務。較之正向推理的"順水推舟"法,這種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於人才發揮作用"的論辯中,有這樣一節辯詞:正方:張勇,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的冠軍,就是從江蘇跳槽到陝西,對方辯友還說他沒有為陝西人民作出貢獻,真叫人心寒啊!(掌聲)反方:請問到體工隊可能是跳槽去的嗎?這恰恰是我們這里提倡的合理流動啊!(掌聲)對方辨友戴著跳槽眼鏡看問題,當然天下烏鴉一般黑,所有的流動都是跳槽了。(掌聲)正方舉張勇為例,他從江蘇到陝西後,獲得了更好地發展自己的空間,這是事實。反方馬上指出對方具體例證引用失誤:張勇到體工隊,不可能是通過"跳槽"這種不規范的人才流動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下"合理流動"去的,可信度高、說服力強、震撼力大,收到了較為明顯的反客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刁鑽的選擇性提問,是許多辯手慣用的進攻招式之一。通常,這種提問是有預謀的,它能置人於"二難"境地,無論對方作哪種選擇都於己不利。對付這種提問的一個具體技法是,從對方的選擇性提問中,抽出一個預設選項進行強有力的反詰,從根本上挫敗對方的銳氣,這種技法就是釜底抽薪。例如,在"思想道德應該適應(超越)市場經濟"的論辯中,有如下一輪交鋒: 反方:……我問雷鋒精神到底是無私奉獻精神還是等價交換精神?正方:對方辨友這里錯誤地理解了等價交換,等價交換就是說,所有的交換都要等價,但並不是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換,雷鋒還沒有想到交換,當然雷鋒精神談不上等價了。(全場掌聲) 反方:那我還要請問對方辯友,我們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還是求利的精神?正方:為人民服務難道不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嗎?(掌聲)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請君人瓮"之意,有備而來。顯然,如果以定勢思維被動答問,就難以處理反方預設的"二難":選擇前者,則剛好證明了反方"思想道德應該超越市場經濟"的觀點;選擇後者,則有背事實,更是謬之千里。但是,正方辯手卻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設定,反過來單刀直人,從兩個預設選項抽出 "等價交換",以倒樹尋根之勢徹徹底底地推翻了它作為預設選項的正確性,語氣從容,語鋒犀利,其應變之靈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嘆為觀止!當然,辯場上的實際情況十分復雜,要想在論辯中變被動為主動,掌握一些反客為主的技巧還僅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為主還需要仰仗於非常到位的即興發揮,而這一點卻是無章可循的。
(轉載)

㈧ 請問如何學習打辯論賽

要是馬上就要開始的辯論賽,書就沒必要專門去看了,看幾場你類似辯題的辯論賽,看一個級別的,體驗一下氣氛,正反方的材料都要准備,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然後在辯題上做文章,幾個人一起討論,一定要把論據做實,多找眾人皆知的實例,多准備一些問題,作為二辯或三辯,必須不要冷場,准備一些應急問題,在己方冷場時,迴避式的提問,給己方隊員爭取時間。

㈨ 學好辯論的方法有哪些

辯論是有很多技巧的,但是也需要平時的多下功夫,下面是一些我不成熟的個人建議、技巧:
1.銳利柔和的語言。辯論的時候,不能有絲毫的仁慈,但也絕不能失去了君子風度。語言上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要注意:1.不能侮辱、評論對方辯手本人、人品。這並不是正當的手段,也會給自己帶來不利2.不能帶臟話,這個比較簡單。3.用詞細膩,比如說「傻」不能叫傻,要叫「做事不思考,沒有思想」。如果單說「傻」的話是很不禮貌的,而且傻也很抽象.......不說了,一定要注意分寸,內勁傷人。
2.靈活的大小范圍轉換。這是在利弊之間的權衡中需要靈活掌握的東西。一樣東西,如果是你方倡導的,就要會放大縮小,比如說工業發展,支持的話呢,就說工業發展是進步的一面,進步呢是人們都嚮往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是全人類都該支持的......反對呢,就說自然保護、太多工業發展危害了我們的母親地球,這是人類都該反對的.......一件事物是在許多個范圍中,是需要左右互換的。
3.看見事物的兩面性。有很多東西是矛盾的。生命(可貴吧?)、信仰(高尚吧?)、仁義道德(不可侵犯的威嚴吧?)、時代的進步(不能阻擋的改變吧?) 太多太多東西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相反而被認同的東西太多了,是辯論題目就是模糊不清、模稜兩可的,總能找到對你有利的信條。
4.合理的狡辯:就像我上面說的,有對你有利的公理,也必定有對對方有利的,而這正是你的辯題的軟肋。對這些怎麼處理?不能跑,一跑就把後備給對手了,那就死定了,一次躲著了,以後對手追著打,死定了。怎麼辦?狡辯吧。「他是這么想的嗎?表面上是,可是上呢?人心叵測啊!對方辯友,如果他是這么想的呢?」「他這樣做是出於這個目的嗎?」「他這么做是否值得?為什麼不去用相同的代價喚醒更多人?」......只有把這一劫避過去,才能完成致命一擊。
5.語言的陷阱:在辯論時,腦子要飛快的運轉,在發現對手有某種朦朧但不成型的思想時,以一個看似是你方的觀點來印證他,然後他一旦拋出了他的新觀念,就極有可能放棄舊的中的一部分,自相矛盾,完美.......
6.致命一擊:要完美的致命一擊很困難,致命一擊不是一擊,一擊是目的,致命才是過程,要用前面所有的方法靈活運轉,方能將對手引入自己的圈子中,然後一擊,這個一擊很重要,這時候要注意語氣,在恰當的時機,注意,一定要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否則必然橫尷尬,必然會對你不利。大聲、氣定神閑的喊出你方辯題,最好用反問句加強語氣。

㈩ 辯論技巧的方法有哪些

辯論技巧

下文試以技法理論結合對實際辯例的分析,介紹幾種反客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俠小說中有一招數,名叫"借力打力",是說內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對方攻擊之力反擊對方。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到論辯中來。
例如,在關於"知難行易"的辯論中,有這么一個回合:
正方:對啊!那些人正是因為上了刑場死到臨頭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嚴,可謂"知難"哪,對方辨友!(熱烈掌聲)
當對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難"的實例論證於知易行難"時,正方馬上轉而化之從:"知法不易"的角度強化己方觀點,給對方以有力的回擊。扭轉了被動局勢。
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證反治其身,是因為他有一系列並沒有表現在口頭上的、重新解釋字詞的理論作為堅強的後盾:辯題中的"知",不僅僅是"知道"的"知".更應該是建立在人類理性基礎上的"知";守法並不難,作為一個行為過程,殺人也不難,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剋制內心滋生出惡毒的殺人慾望,卻是很難。這樣,正方寬廣、高位定義的"知難"和"行易"借反方狹隘、低位定義的"知易"和"行難…的攻擊之力,有效地回擊了反方,使反方構建在"知"和"行"表淺層面上的立論框架崩潰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對方論據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換上於我方有利的觀點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我們把這一技法喻名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難行易》的論辯中曾出現過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說蜀道難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難,孫行者為什麼不叫孫知者?
正方:孫大聖的小名是叫孫行者,可對方辯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孫悟空,"悟"是不是"知"?
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辯例。反方的例證看似有板有眼,實際上有些牽強附會:以"孫行者為什麼不叫孫知者"為駁難,雖然是一種近乎強詞奪理的主動,但畢竟在氣勢上佔了上風。正方敏銳地發現了對方論據的片面性,果斷地從"孫悟空"這一面著手,以"悟"就是"知"反詰對方,使對方提出關於"孫大聖"的引證成為抱薪救火、惹火燒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論辯理論中屬於強攻,它要求辯手勇於接招,勇於反擊,因而它也是一種難度較大、對抗性很高。說服力極強的論辯技巧。誠然,實際臨場上雄辯滔滔,風雲變幻,不是隨時都有"孫行者""孫悟空"這樣現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說,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辯手對對方當時的觀點和我方立場進行精當的歸納或演繹。
比如,在關於"治貧比治愚更重要"的論辯中,正方有這樣一段陳詞:"…對方辯友以迫切性來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訴您,我現在肚子餓得很,十萬火急地需要食物來充飢,但我還是要辯下去,因為我意識到論辯比充飢更重要。"話音一落,掌聲四起。這時反方從容辯道:"對方辯友,我認為』有飯不吃』和』無飯可吃』是兩碼事……"反方的答辯激起了更熱烈的掌聲。正方以"有飯不吃"來論證貧困不足以畏懼和治愚的相對重要性,反方立即從己方觀點中歸納出"無飯可吃"的旨要,鮮明地比較出了兩者本質上的天差地別,有效地扼制了對方偷換概念的傾向。
(三)順水推舟
表面上認同對方觀點,順應對方的邏輯進行推導,並在推導中根據我方需要,設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礙,使對方觀點在所增設的條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與對方觀點截然相反的結論。
例如,在"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應該搬家"的論辯中:
反方:……我們要請教對方辨友,愚公搬家解決了困難,保護了資源,節省了人力、財力,這究竟有什麼不應該?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可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去,家又怎麼搬?……可見,搬家姑且可以考慮,也得在移完山之後再搬呀!
神話故事都是誇大其事以顯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絕對不能讓反方迂旋於就事論事之上,否則,反方符合現代價值取向的"方法論"必占上手。從上面的辯詞來看,反方的就事論事,理據充分,根基扎實,正方先順勢肯定"搬家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既而均人"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去"這一條件,自然而然地導出"家又怎麼搬"的詰問,最後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後搬家"的結論。如此一系列理論環環相扣。節節貫穿,以勢不可當的攻擊力把對方的就事論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謂精彩絕倫!
(四)正本清源
所謂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義而言,就是指出對方論據與論題的關聯不緊或者背道而馳,從根本上矯正對方論據的立足點,把它拉人我方"勢力范圍",使其恰好為我方觀點服務。較之正向推理的"順水推舟"法,這種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於人才發揮作用"的論辯中,有這樣一節辯詞:
正方:張勇,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的冠軍,就是從江蘇跳槽到陝西,對方辯友還說他沒有為陝西人民作出貢獻,真叫人心寒啊!(掌聲)
反方:請問到體工隊可能是跳槽去的嗎?這恰恰是我們這里提倡的合理流動啊!(掌聲)對方辨友戴著跳槽眼鏡看問題,當然天下烏鴉一般黑,所有的流動都是跳槽了。(掌聲)
正方舉張勇為例,他從江蘇到陝西後,獲得了更好地發展自己的空間,這是事實。反方馬上指出對方具體例證引用失誤:張勇到體工隊,不可能是通過"跳槽"這種不規范的人才流動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下"合理流動"去的,可信度高、說服力強、震撼力大,收到了較為明顯的反客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鑽的選擇性提問,是許多辯手慣用的進攻招式之一。通常,這種提問是有預謀的,它能置人於"二難"境地,無論對方作哪種選擇都於己不利。對付這種提問的一個具體技法是,從對方的選擇性提問中,抽出一個預設選項進行強有力的反詰,從根本上挫敗對方的銳氣,這種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應該適應(超越)市場經濟"的論辯中,有如下一輪交鋒:
反方:…我問雷鋒精神到底是無私奉獻精神還是等價交換精神?
正方:…對方辨友這里錯誤地理解了等價交換,等價交換就是說,所有的交換都要等價,但並不是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換,雷鋒還沒有想到交換,當然雷鋒精神談不上等價了。(全場掌聲)
既然談不上等價,那麼自然不可能是等價精神,反方應該立即打蛇隨棍上,指出這一點,並將問題展開深入
反方:那我還要請問對方辯友,我們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還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為人民服務難道不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嗎?(掌聲)
正方的回答其實很不恰當,而此時反方的知識儲備或者應變能力嚴重不足,如果反問一句「難道毛澤東同志提出為人民服務是為了順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么」,則立刻將正方推至風口浪尖,迫使其選擇迴避。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請君人瓮"之意,有備而來。顯然,如果以定勢思維被動答問,就難以處理反方預設的"二難":選擇前者,則剛好證明了反方"思想道德應該超越市場經濟"的觀點;選擇後者,則有背事實,更是謬之千里。但是,正方辯手卻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設定,反過來單刀直入,從兩個預設選項抽出"等價交換",以倒樹尋根之勢徹徹底底地推翻了它作為預設選項的正確性,語氣從容,語鋒犀利,其應變之靈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嘆為觀止!
當然,辯場上的實際情況十分復雜,要想在論辯中變被動為主動,掌握一些反客為主的技巧還僅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為主還需要仰仗於非常到位的即興發揮,而這一點卻是無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辯論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雙方糾纏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例子或表達上爭論不休,結果,看上去辯得很熱鬧,實際上已離題萬里。這是辯論的大忌。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對方一辯、二辯陳詞後,迅速地判明對方立論中的要害問題,從而抓住這一問題,一 攻到底,以便從理論上徹底地擊敗對方。如「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這一辯題的要害是 :在不溫飽的狀況下,是否能談道德?在辯論中只有始終抓住這個要害問題,才能給對方以致命的打擊。在辯論中,人們常常有「避實就虛」的說法,偶爾使用這種技巧是必要的。比如,當對方提出一個我們無法回答的問題時,假如強不知以為知,勉強去回答,不但會失分 ,甚至可能鬧笑話。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機智地避開對方的問題,另外找對方的弱點攻過去 。然而,在更多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的是「避虛就實」,「避輕就重」,即善於在基本的、 關鍵的問題上打硬仗。如果對方一提問題,我方立即迴避,勢必會給評委和聽眾留下不好的印象,以為我方不敢正視對方的問題。此外,如果我方對對方提出的基本立論和概念打擊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於敏銳地抓住對方要害,猛攻下去,務求必勝,乃是辯論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於辯論雙方各由四位隊員組成,四位隊員在辯論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隊員,在自由辯論中,由於出語很快,也有可能出現矛盾。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應當 馬上抓住,竭力擴大對方的矛盾,使之自顧不暇,無力進攻我方。比如,在與劍橋隊辯論時 ,劍橋隊的三辯認為法律不是道德,二辯則認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這兩種見解顯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機擴大對方兩位辯手之間的觀點裂痕,迫使對方陷入窘境。又如對方一辯起先把「溫飽」看作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狀態,後來在我方的凌厲攻勢下,又大談「飢寒」狀態 ,這就是與先前的見解發生了矛盾,我方「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使對方於急切之中,理屈詞窮,無言以對。
(八)「引蛇出洞」
在辯論中,常常會出現膠著狀態:當對方死死守住其立論,不管我方如何進攻,對方只用幾句話來應付時,如果仍採用正面進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這種情況下,要盡快調整進攻手段,採取迂迴的方法,從看來並不重要的問題入手,誘使對方離開陣地,從而打擊對方,在評委和聽眾的心目中造成轟動效應。 在我方和悉尼隊辯論「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不是社會問題」時,對方死守著「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醫學問題」的見解,不為所動。於是,我方採取了「引蛇出洞」 的戰術,我方二辯突然發問:「請問對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號是什麼?」對方四位辯手面面相覷,為不致於在場上失分太多,對方一辯站起來亂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糾正,指出今年的口號是「時不我待,行動起來」,這就等於在對方的陣地上打開了一個缺口,從而瓦解了對方的堅固的陣線。
(九)「李代桃僵」
當我們碰到一些在邏輯上或理論上都比較難辯的辯題時,不得不採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來化解困難。比如,「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不是社會問題」這一辯題就是很難辯的,因為艾滋病既是醫學問題,又是社會問題,從常識上看,是很難把這兩個問題然分開的。因此,按照我方預先的設想,如果讓我方來辯正方的話,我們就會引入「社會影 響」這一新概念,從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會影響」,但不是「社會問題」,並嚴格地確定「社會影響」的含義,這樣,對方就很難攻進來。後來,我們在抽簽中得到了辯題的反方,即「艾滋病是社會問題,不是醫學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完全否認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也會於理太悖,因此,我們在辯論中引入了「醫學途徑」這一概念,強調要用「社會系統工程」的方法去解決艾滋病,而在這一工程中,「醫學途徑」則是必要的部分之一 。這樣一來,我方的周旋餘地就大了,對方得花很大力氣糾纏在我方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擊力就大大地弱化了。 「李代桃僵」這一戰術之意義就在於引入一個新概念與對方周旋,從而確保我方立論中 的某些關鍵概念隱在後面,不直接受到對方的攻擊。
辯論是一個非常靈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較重要的技巧。 經驗告訴我們,只有使知識積累和辯論技巧珠聯璧合,才可能在辯論賽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十)緩兵之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如下情況:當消防隊接到求救電話時,常會用慢條斯理的口氣來回答,這種和緩的語氣,是為了穩定說話者的情緒,以便對方能正確地說明情況。又如,兩口子爭吵,一方氣急敗壞,一方不焦不躁,結果後者反而佔了上風。再如,政治思想工作者常常採用「冷處理」的方法,緩慢地處理棘手的問題。這些情況都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慢」也是處理問題、解決矛盾的好辦法。論辯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論辯局勢下,快攻速戰是不利的,緩進慢動反而能制勝。
例如,1940年,丘吉爾在張伯倫內閣中擔任海軍大臣,由於他力主對德國宣戰而受到人們的尊重。當時,輿論歡迎丘吉爾取代張伯倫出任英國首相,丘吉爾也認為自己是最恰當的人選。但丘吉爾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採取了「以慢制勝」的策略。他多次公開表示在戰爭爆發的非常時期,他將准備在任何人領導下為自己的祖國服務。
當時,張伯倫和保守黨其他領袖決定推舉擁護綏靖政策的哈利法克斯勛爵作為首相候選人。然而主戰的英國民眾公認在政壇上只有丘吉爾才具備領導這場戰爭的才能。在討論首相人選的會議上,張伯倫問:「丘吉爾先生是否同意參加哈利法克斯領導的政府?」能言善辯的丘吉爾卻一言不發,足足沉默了兩分鍾之久。哈利法克斯和其他人明白,沉默意味著反對。一旦丘吉爾拒絕入閣,新政府就會被憤怒的民眾推翻。哈利法克斯只好首先打破沉默,說自己不宜組織政府。丘吉爾的等待終於換來了英國國王授權他組織新政府。
再舉一例,在某商店裡,一位顧客氣勢洶洶找上門來,喋喋不休地說:「這雙鞋鞋跟太高了,樣式也不好……」商店營業員一聲不吭,耐心地聽他把話說完,一直沒打斷他。等這位顧客不再說了,營業員才冷靜地說:「您的意見很直爽,我很欣賞您的個性。這樣吧,我到裡面去,再另行挑選一雙,好讓您稱心。」「如果您不滿意的話,我願再為您服務。」這位顧客的不滿情緒發泄完了,也覺得自己有些太過分了,又見營業員是如此耐心地回答自己的問題,也很不好意思。結果他來了個180°的大轉彎,稱贊營業員給他新換的實際上並無太大差別的鞋,說:「嘿,這雙鞋好,就像是為我訂做的一樣。」營業員以慢對快,以冷對熱,讓顧客把怒氣宣洩出來,達到了心理平衡,化解了這一場糾紛。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概括出在論辯中要正確使用「以慢制勝」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點:
其一,以慢待機 後發制人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在時機不成熟時倉促行事,往往達不到目的。論辯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必須的。「以慢制勝」法實際上是論辯中的緩兵之計,緩兵之計是延緩對方進兵的謀略。當論辯局勢不宜速戰速決,或時機尚不成熟時,應避免針尖對麥芒式的直接交鋒,而應拖延時間等待戰機的到來。一旦時機成熟,就可後發制人,戰勝論敵。如第一例中,丘吉爾在時機不成熟時,不急於成功,以慢待機。在討論首相人選的關鍵時刻,以沉默表示反對,最終贏得了勝利。
其二,以慢施謀 以弱克強
「以慢制勝」法適用於以劣勢對優勢、以弱小對強大的論辯局勢。它是弱小的一方為了戰勝貌似強大的一方而採取的一種謀略手段。「慢」中有計謀,緩動要巧妙。這里的「慢」並非反應遲鈍,不擅言辭的同義語,而是大智若愚、大辯若訥的雄辯家定計施謀的法寶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爾面對張伯倫的追問,裝聾作啞,拖延時間,實際上是假痴不癲的緩兵之計。在這一種韌性的相持中,張伯倫一方終於沉不住氣了,丘吉爾以慢施謀終於取得了勝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對熱
「慢」在論辯中還是一種很好的「制怒」之術。論辯中唇槍舌劍,自控力較差的人很容易激動。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服過分激動的人,宜用慢動作、慢語調來應付。以慢制怒,以冷對熱,才能使其「降溫減壓」。只有對方心平氣和了,你講的道理他才能順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營業員,就是以冷靜的態度、和緩的語氣,平息了對方的怒氣,化解了矛盾。
總之,論辯中的「快」與「慢」也是一種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兵貴神速,「快」當然好。可是,有時「慢」也有「慢」的妙處。「慢」可待機,「慢」可施謀,「慢」 可制怒。「慢」是一種韌性的戰術,「慢」是一場持久戰,「慢」是舌戰中的緩兵之計。緩動慢進花的時間雖長,繞的彎子雖大,然而在許多時候,它卻往往是取得勝利的捷徑.

閱讀全文

與如何學好辯論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扁平化解鎖方法 瀏覽:713
常用細胞克隆化方法 瀏覽:891
檢測毛囊需要用哪些檢查方法 瀏覽:300
如何學習好日語的方法 瀏覽:84
食鹽除了食用還有什麼方法 瀏覽:181
二苯胺鑒定最簡單方法 瀏覽:64
win10系統界面大小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19
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有效治療方法 瀏覽:866
福建金剛板安裝方法 瀏覽:331
被強力膠粘住要用什麼方法 瀏覽:289
內部鋼筋測量方法 瀏覽:942
ysl唇釉使用方法 瀏覽:110
如何提出想法的方法 瀏覽:437
如何反低俗的正確方法 瀏覽:405
固體壓強綜合性計算方法 瀏覽:427
校本研究的常用方法 瀏覽:695
幼兒測呼吸的方法圖片 瀏覽:800
腳脖子粗有什麼改善方法 瀏覽:1002
二等水準測量計算方法觀測高差 瀏覽:168
鏡子的製作方法怎麼折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