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才能寫好鋼筆字
寫好鋼筆字操作方法准備鋼筆
練鋼筆字,一定要買一支順滑好用的鋼筆,不一定是特別貴的,但一定要好用的,有了好的鋼筆,才能寫出流暢漂亮的鋼筆字。
買字帖
練鉛筆字,先買一本正楷的字帖,因為正楷是最規矩整齊的,上手比較快,有了正楷的基礎,再練難度大的字體,就容易得多。
欣賞名家書法
練習一段時間後,可以看看網上的名家書法,寫一篇和名家書法內容想同的字,做一個比較,找找自己的差距在哪裡,加以改正。
勤奮練習
學書法,練習是關鍵,看是看不會的,必須天天堅持練習,邊練邊找差距,只要有恆心,多練習,進步就會飛快。
B. 怎樣才能寫好鋼筆字
(但記住,沒有一下就能寫好的字!!)
※ 寫字姿勢
寫字姿勢非常重要。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能保證書寫自如,充分發揮書寫技能,提高書寫水平,而且還能促進青少年身體的正常發育,預防近視、脊椎彎曲等疾病的發生,有益健康。這也是寫字最基本的要求。
正確的寫字姿勢是:身直、頭正、臂開、足開。身坐端正,兩肩擺平,腰要自然伸直,並略向前傾,胸口離台桌沿一拳左右;頭正、微向前傾,眼睛與紙面的距離應保持一尺左右;兩臂自然向左右張開,小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握筆,使筆桿略斜偏向右側,不是在鼻樑正前方,筆尖要落在鼻樑正前方;兩腳自然平放在地上,與肩同寬。
※ 執筆方法
用右手拇指、食指的指肚和中指的側面分別從三個不同方向捏住筆桿的下端,使之形成合力。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彎曲,手腕輕貼桌面,以形成安穩的「支撐點」。
※ 寫字姿勢要做到三個「一」:
眼睛距書寫紙面一尺,
筆尖距捏筆手指一寸,
胸部距書桌邊緣一拳。
※ 練寫硬筆字書法的要領:
練習硬筆書法這個最重要的是興趣,要想用速成法也不是太好的方法,因從開頭打好基礎持之以恆練字才會扎實。先練習筆畫:點、橫、豎、撇、捺、提、豎鉤、彎鉤、斜鉤、卧鉤、豎彎、豎彎鉤、豎提、橫鉤、橫折、橫折鉤、橫撇、撇折、撇點、等等這些基本筆畫要領。我建議練習龐中華的字都幾好的,要照著字帖模仿他的間架結構,然後用自己學到的基本筆畫去寫,很快就會有很大收獲。每天練習時間,這個一開始的時候如果有時間最少不要低於1個小時,如果有興趣其實不用很長,連續一個月應有成效,這樣堅持一個月,然後自己自然就會自覺每天去寫,不用寫太多時間太長加班加點會太累反而沒效果,後期每天寫15-30分鍾就行。當然是加強興趣,買一本基礎筆劃的字帖,即是闡述怎樣寫偏旁部首的,和結構布勢,龐中華、李放鳴,錢沛雲等的硬筆.可以入中國硬筆書法.持久便能戰勝硬筆書法.那些書法家不是歷經十年數十年而成的.所以選到那位就習慣愛上那位書家的字來練就行了。一、寫字的字體已經成形,能不能改,怎樣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認為:寫字已經成形,年齡已經漸大了,不能改了……,這種看法不對。要知道,寫好字並不是什麼難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極其好學,只要你方法對頭,改正舊的寫字習慣。具體地說,在你練寫的時候,必須端正寫字的姿勢和執筆方法,這是首要條件。
現在列舉先人練字二例,現結合本身體會,談談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中國書聖王羲之,他先從衛鑠學書,之後又多見先代名家鍾繇等名著,遂改變初學。正是他,繼往開來,把古樸的書體變成嬌美流暢的今體,對楷、行、草書均有創造性的貢獻,這就是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歷史功績。
再說顏真卿,他初學褚遂良,後從張旭得法。他參用了篆書筆意,寫出了端莊雄偉的楷書。是他開創了二王以外的新風格。
我本身先從鍾紹京的楷書摹法,後又從歐陽詢、黃自元的楷書得法,在行書上追學黃若舟的筆法,自感距離尚遠,自己仍須努力。但不論你寫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寫鋼筆字摹仿毛筆字帖行嗎?實踐證明,可以,其效果一樣。
寫好鋼筆字和毛筆字,不論年齡大小,不論你寫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當頭,下定決心,認識到對工作對前途有著相關的重要性,經過一番努力,是能寫好的。
起步雖晚猶可追,古往今來,有許多三十而立後學成才的名師。宋朝的梁顥,八十二歲才考上進士,他詠道:「也知少年登科好,爭奪龍頭屬老成。」明朝李贄,棄官就學,立志著書的時候已是五十四歲了,他的名著《焚書》,《藏書》先後在六十四歲和七十三歲時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於年齡大小,關鍵在於志向和恆心。
二、寫字應當從何學起?
答:先要選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慮是否近似你所寫的字形,選好了,先看上幾遍,分析其中字形要點和結構的規律。這叫「意在字先」,然後用透明白紙先描摹,後臨摹,熟記每個字中的關鍵部位。具體步驟分述如下:
寫字的姿勢和執筆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頭部不能歪,更不要低;兩眼距桌面約一尺,前胸距桌沿約三寸。
(2)執筆要正,筆尖應直向前,切忌內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筆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筆尖約一寸。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就寫不好捺,寫不好橫,寫不好鉤,很難順手,甚至每寫一筆,就得挪動一下右手。同時,寫出的線條一無骨氣,二無韻律,字形也就談不到舒展大方。
(3)筆桿的斜度,寫大字拿筆往上些,筆桿斜度要稍大,寫小字往下些,筆桿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應傾斜在食指關節處,超過這個部位,寫出的筆畫,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筆桿斜度不適當,筆速要受到局限的,並且不可能寫出飄然、神韻的字形來,因此不應傾斜「虎口」處。
(4)握筆要輕松,運筆才自如;握筆太緊,寫出的字,不能開闊大方。據在中學講課所見,一個有五十人的班級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大學里也是這樣,正是這個緣故,這些同學寫出的字,鉤不象鉤,捺不象捺,筆畫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說過,寫字好壞,在姿勢和執筆上有絕對關系。如同木工鋸木一樣,如果姿勢和拿鋸不正,即便「線條」畫得再直,你也要鋸歪的。這和寫好字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學書法的步驟應當怎樣安排?
答: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
一個字好比一台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於把「零件」加工好;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等於進入「總裝」。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
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別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一般的規律: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布局。
漢字的「點」畫寫時要加重,如石墜地。什麼樣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點,要做到「意在筆先」。如「宀」上頭的點按鍾紹京、歐陽詢的寫法,用短小豎勢書寫是比較有力的。
四、為什麼說學字必先練楷書?
答:大家知道,幼兒開始走路時,必先學站立,站穩了才能學邁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後跑起來。
這和練字的三部曲一樣,先練楷;再練行;三練草。歷代書家一致主張,只有練好楷書,基礎牢了,再寫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練好楷書,寫出的字,才能筆不浮滑,體不支離。
五、先學楷書需要多久呢?
答:只要你選好字帖,每天堅持寫兩頁,持之以恆,兩個月就可以收效。至於練寫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後臨摹,然後對照找差距。對難寫的字,要分別記下來,專門突破。
當你練有成效的時候,你就自然產生了興趣:越寫越愛寫,越看越高興!這就是你成功的開始。
六、寫行書已經習慣,再練楷書能成嗎?
答:沒問題,而且還快呢。因為你對字形的結構已有一定的印象,在書寫上也有一定的基礎,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養,只要方法改變一下,糾正你原來拿筆和運筆姿勢,按著楷書的基本體系,堅持練下去,那麼,在半年的時間就可收效。
七、要想寫好每個字,其重點應當掌握哪些?
答:第一要掌握筆力,這里指的是該用力的筆畫就要用力;不該用力的就要輕筆過渡。例如寫國、紅、真、鋼等字,輕重分得清,看起來就會給人以美感。
一般來說,寫「丶、一、丨、丶(捺)」等筆畫著筆應用力,其它稍輕些。但一個字中的個個筆畫不能都用力。比如,寫「人、大、天」等字的撇畫應當輕,捺畫應當重。相反,撇畫寫成重,捺畫寫成輕也可以,總之不能平均用力。
八、有人說,基本筆畫好練,間架結構難寫,是這樣嗎?
答:說起來好象很難,實際上只要你方法找准,路子對頭,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練好了基本筆畫之後,就有基礎功底了。所說方法找准,路子對頭,指的是在結構上分清是獨體字,還是合體字。
如果是獨體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獨體字,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橫畫稍長,豎畫稍短,而豎畫必須居中而下(楷書)。
如果是合體字,則要分清是左右結構;還是上下結構;是左中右結構,還是上中下結構,是半包結構,還是全包結構。
弄清這六個區別,再按字的定義和組織規律去掌握。這樣,就可寫出一個完美而秀麗的字形來。
例如:「好」「媽」屬於左右結構;「幸」「素」屬於上下結構;「常」「掌」屬於上中下結構;「匠」「醫」屬於半包結構;區別這些不同的結構定義,就好辦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兩豎,注意居中對齊;常掌二字是個長形體勢,不要寫太長,稍加緊縮;好媽二字是個左右結構,左邊稍小,右邊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當,參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嗎?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當,一寬一窄,線條輕重不分,那就難看了。
九、有人說,要想寫好鋼筆字,必先練好 毛筆字才行,是這樣嗎?
答:不是。實踐證明,那樣要多走彎路。為什麼?道理很清楚:因為漢字的結構規律完全一樣,只是字形大小書寫工具及手法不同,兩先學哪一種都行。
繼承和臨摹古人作品,應力求形似,神似,但不能丟開個人的風格。
有些人對怎樣寫好字過於神秘化,也有的人把寫好字說成是天生的……。事實上,不論寫毛筆字還是寫鋼筆字,都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不客氣地說,毛筆字我只練了兩年。當我把兩年後寫的字聯拿給一位書法編輯看時,所得到第一句評語是:「你的字起碼有十年的功夫」。這位編輯問我:「你都跟誰學過?」我說:「沒跟誰學過」。事過三個月之後,我寫的字聯在一本雜志上選登了。
此事使我聯想到,多少人和書法資料都一再聲稱:要想寫好字,沒有十年以上和更多的年頭是練不成的……。又說,寫好字是天才等等。這些論斷是不符合實際的。事實上,只要字帖選好,方法對頭,下定恆心,用不上一年的時間就可取得成效,請同學們試試看。
有的人提倡寫好鋼筆字必先練好毛筆字,實際不必要,因為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同時掌握兩種筆法。
十、怎樣安排好字形有大小?
答:中國漢字有大有小,形狀各異,不論用毛筆或鋼筆,寫出的大小不能完全一樣,我們管它叫「參差有序」。
具體要求:筆畫多的寫細稍收縮,筆畫少的寫粗稍擴散。要寫得大小勻稱,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例如:「騰」字同「小」字;「口」字同「國」字;「工」字同「騫」字。
十一、寫字講究呼應,這指什麼說的?
答:要想把字寫得生動活潑,就得注意線條的往來和筆勢的呼應。筆畫相間有呼應,句間的開頭和末尾也講究呼應,這樣的寫法是為了避免機械式和堆砌現象。我們經常提到的「筆斷而意連」,使點畫互相間的聲勢具有連貫性,這種聲勢好比幼兒伸手喊媽媽,媽媽伸手接幼兒的那種動作。
《書筏》中說:起筆為呼,收筆為承。反之,如果寫完一筆再考慮下一筆,中斷筆間勢能,那就是《續書譜》所批評的:「圖寫其形,末能涵容,皆支離而不貫,其結果多成珠子,字形當然活不起來」。
所以要使字寫得生動活潑,情趣誘人,呼應二字是不能忽視的。
十二、據說橫豎有原則寫法,是這樣嗎?
答:是的,這是當代書法家鄧散木說的,鄧老講得有道理。寫「橫」要稍斜,左邊低,右邊高,其斜度約在5-7度上下。不要低於5度。不要高於7度。這是因為人的兩眼視覺並不平衡,如果把「橫」畫寫成平直,那麼,由於兩眼的錯覺,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
漢字的「豎」畫比較重要,在一字當中起著棟梁作用。虞世南在《筆隨論釋行》(引王羲之語)說:「為豎必弩,貴戰而雄。」故寫豎畫要剛勁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
十三、練字用什麼樣紙好?應注意些什麼?
答:用方格本較好,因為它有一定的方格,對你練寫的字形在規范上有一定的約束。在練寫時要按行按序進行,每寫完一頁,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每寫完一本,也要留存起來,以鑒別對照,衡量進步的程度。在練寫時,切不能無規律地東寫一個,西寫兩個,這樣的練字會影響你掌握章法和布局。
按著次序練寫,一能練好章法,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更會幫你養成寫好行序的好習慣。如果任意亂寫一通,那你在正式寫作時,雖然字形本身寫得尚好,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規整,這是個大事。
十四、寫字在快慢上有關系嗎?
答:關系很大。寫字在行筆快慢上有極大關系,字形的優美,線條的神韻,大部在快速行筆中體現出來。呼應的連貫筆勢也是在快速運筆中體現。慢筆寫出的字是沒有神韻的。
大家知道,一些快速行筆的人寫出的字形和篇章,不拘泥,不呆板,具有高昂的氣勢!這就是他們運用了「一氣呵成」的良好效果。
要想快速行筆,達到滿意的效果,除了要對字形本身結構具有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執筆要正,並盡量往上些。
書寫每個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義去構思,信指而書,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飾。「筆勁洞達美而韻,書貴瘦硬方有神」。這就是寫字在快慢上應當體現的一面。
十五、書寫基本筆畫時,應注意哪些?
答:(1)寫「點」重如石,形斷而意連;
(2)寫「橫」要稍斜。一字有兩「橫」上「橫」要仰勢,下「橫」寫俯勢;
(3)「豎」畫粗而壯,寫直不要歪;
(4)「撇」之發筆利,「捺」之發筆揚;
(5)「折」的發筆緩,「鉤」之發筆沖。
初練稍慢,循序漸進。要知道,書體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書的基本筆畫練好,它是寫好一切書體的立足點。
十六、學字非得模仿古人的字體嗎?
答:是的,這是一個繼承傳統的問題。但是時代在前進,事物在發展,各種藝術總是要不斷創新,因此也不能一味照搬古人的,應當取其精華。
明代的陳洪綬說:「謂學者,竟言鍾王,顧古人何師?擷諸家法意,自創一體」。蘇軾在「畫論」中也提到:「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王羲之變隸法為行楷後稱「書聖」;張旭變二王草法為今草稱「草聖」。如果照古人一翻再翻,千人一體,千字一面,那就說談不上書法藝術的發展。脫其窠臼,創出新貌,沒有個性創新,就等於失去其生命力了。這是兩種書法在發展上的必然趨勢。
十七、怎樣選擇字帖?
答:這要看你對哪種字體感興趣,也要看你的字近似哪種,然後就可定下來。如果選不到理想的鋼筆字帖,也可選毛筆的字帖。如「靈飛經小楷字帖」,歐陽詢的「三十六法」,黃自元的「九十二法」,這些秀麗端莊,遒媚勁健的楷書雖屬毛筆字帖,但它的字形和大小,都可做學習鋼筆字的範本。
十八、衡量一個字、一篇文章應從哪些方面來評價?
答:第一要看字的「筆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間架結構規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
「筆力」分布怎樣,結構相間的疏密程度是否適當,字間、行間、開頭、結尾等,條理是否分明。
要知道,真正的書法功底還要注重在挺拔雄勁的楷書上面。
十九、 怎樣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
答:書寫文章時,不能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應當看準一句,接連不停地寫下去。這樣的寫法,能使字序整齊,氣韻豐滿。如果看一個寫一個會產生字間、行間以致整個篇幅的不規則現象,這雖然是個小事,但對衡量作品的整個格調是很主要的。
鋼筆字橫寫居多,要邊寫邊向左方看齊,豎寫時邊寫邊向上部看齊。
字的大小,一般在5×8mm的寬高度,字間的距離應佔一個字的一半,行間距離應佔一個字的寬度。
字形寫得雖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當,是要降價三分的。因此必須重視對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寫作時養成好的習慣。
二十、怎樣體現書法藝術美感?這種美感從何而來?
答:書法藝術是運用聯想來喚起人們內心情感的萌發,其中包括「形、神」兩方面。
書法「形」的美主要運用點線、結構、疏密、輕重、行筆的緩急組成形象的「字形」,以這形式的美、力度的美、結構的美喚起人們的情趣和美感!
書法「神」的美,指的是線條組合後總體的外貌。它不是象幾何學里那樣機械式的配合,而是書家以唯物的、運動著的氣勢和本能,發自熱愛生活的審美理想。「壯則雄健以嵑嶫,麗則綺靡以清遒」。這就是書法「神」美的應有體現。
古人說,情之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它體現在書者的廣闊胸懷中。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憤而字險;哀則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書者內心蘊含著生命激發的意念,洋溢於字里行間震撼著欣賞者的心靈,從而引起共鳴。
我國書法藝術「形神」兼備,氣勢生動!正是這種美,中國的書法藝術價值已被世界所重視。一九七七年四月美國耶魯大學舉辦的首屆國際書學史討論會上,就有《中國書法對現代畫家的影響》的論文。
具有典型東方美並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中國書法藝術,其影響之大,可窺一斑了。
二十一、今後在寫字上應注意哪些?
答:要注意「識、簡、連、美」四個方面,這是原副省長,遼寧書法家協會名譽會長朱川同志提倡的,這四個字,對今後硬筆書法規范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識」指的是寫出的字要准確,清晰易辨。既然文字是代表無聲語言的符號,表達一個人的心意和行動,那麼,這個符號寫出來就得叫人認識。如果寫得七扭八歪,誰也不認識,日子久了,連自己也不認識了,這種字還有什麼用處呢?
「簡」指的是按國家規定的簡化字去寫。要知道,漢字由繁向簡發展、不斷輾轉演變已不是現在的事。從秦始皇統一文字並做了規范以後,小篆變隸書,草書變楷書,漢末的草書又變成楷書的草體。字體的不斷簡化是漢字發展的規律。
今天,我們正在建設物資文明和精神文明,人們對漢字書寫效率要求更高。因此簡寫漢字的提法就十分必要了。但提倡寫簡化漢字,不是亂來的。
「連」指的是用連寫的筆勢寫出的字,簡單地說,就是快寫的連筆字。
不論行書或草書,都必須有規范性的約束,不是無規律地亂來。重復地說,寫出的字,必須叫人看得懂,領會其意,不給別人為難才行。
「美」是指一個字寫出後的最高要求。書法美的表現形式是以線條造型美,而不是以象形美。
比如寫個「魚」字,欣賞者如果根據這個「魚」字象不象自然界里的「魚」而判斷它美不美,這就混淆了美的含義。
評價字形美不美,應摒棄漢字古老的原型,而是以其線條造型所體現的「形、神」為依據。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漢字象形性的古老寫法已不被人們所重視。如果有人認為象形性強的甲骨文是美的,那麼,沒有象形性的楷書就不美了,這顯然不符合中國書法史的實際情況。
線條本身的美,來源於造型。毛筆字表現在「筋、骨、血、肉、神、氣、韻、味」(朱川語)上,鋼筆亦如此。
這種美不是牽絲拖沓或牽強做作,而是線條整體自然美,它通過「形、神」的具體化所表現出來的。
C. 怎樣才能練好硬筆書法
「臨帖之餘,還是建議要多看古人的楷書碑帖,看看別人如何在同樣的方格大小內安排不同筆畫的字,保持整體的勻稱和單字的穩重。」
練習書法,特別是練習硬筆書法,最開始是要選擇臨帖,當然是從注意先楷書打好基礎,再改行書。臨帖我建議選擇
田英章田蘊章兄弟、盧中南、顧仲安、吳玉生、司馬彥等人都可以嘗試參考,以上幾位基本都是軟筆書法功底很深的人物,
練習硬筆書法,是要靠下苦功的,若沒用功只有藝術創造欲,也難免墮入野路子,一味自戀兼自娛自樂了。
D. 怎麼樣才能練好硬筆書法字
臨帖是比較重要的一種學習方法。但是必須要懂得臨帖的要領,有這么幾個要點是要知道的:
一、臨帖要用心。用心臨、用眼臨、用手臨可不是一個效果喲!用心臨貼是要求用腦思考字帖上的字是怎麼樣寫的,筆畫是怎麼樣的,組合是怎麼樣的。
二、臨帖要對照。臨第一遍後要返回來對照原帖進行比較,找到缺點後再寫、再比較,反復進行,直到寫好。否則一遍一遍的重復還是在強化自己的錯誤。
三、臨帖要「意在筆先」。意思就是腦子里要有的這個字的形象之後再下筆寫,因此就要求經常看字帖,記住字帖中的字的寫法,看多了也就熟悉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於書法來說依然重要。
還有忘記自己以前的字體,扎扎實實基本練起。對硬筆字來說,還要要糾正結構。無論在硬筆還是軟筆,首先要調整好結構,結體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字的整體效果。
最後一定要堅持!持之以恆,日復一日的堅持!
E. 如何寫好硬筆字
不討論怎麼去練習達到追求藝術的美,單講普通人怎麼寫好一手漂亮的字。我僅根據自己的故事來說說。
我有自學練字,然後進步和成效都還蠻高的一段經歷。
想起練習寫字這件事,自覺不能講究速成,但確實有快速進步的方法。下面我來講講硬筆練習楷書的自己的一點小感悟:
1.從筆畫練習開始,分析基本筆畫特點(點、橫、豎、撇、捺……),特別是起、承、轉、合和停頓處、轉折處,對帖臨寫練習(每天15-20分鍾,練習十天半個月後肯定有變化有進步);
2.練習常用字,運用學到的筆畫知識,注意各筆畫在田字格內的位置布局,把握寫字力度和起承轉合間不同的速度,對帖臨寫(可先用透明白紙描摹);
3.堅持兩個月看看,每天對帖練習30分鍾,平時自己學習工作中寫字時運用所學所記。
下面來談談我的整個寫字歷程。
記得我小學是一個很驕傲的人,可以說驕傲到自大,在寫字這方面表現出來是:寫的字總是不自然地填滿田字格甚至是三格只能寫兩字。後來我意識到,對於寫好字這是一個天然的賞優勢:字寫得夠大的話人潛意識里會分析他的構圖及每個筆畫的分布。
我是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開始有意識地去練字的。想來還是因為我爸的激將法,他某一天看到我田字格里又大又斜的字後,丟給我一本老舊的的字帖,說「字寫得這么丑,該好好練練啦,今年過年的春聯你來寫……」,因為字被鄙視,也因為寫出醜丑的春聯後會被小夥伴和鄰居或者路人嘲笑的壓力,那天,那個暑假,那本字帖,我真的開始好好練字了!
我是從那本字帖里的筆畫部分開始練起的。各種點、橫、豎、撇、捺、橫折、橫折彎勾、豎勾等的練習是我後來字能寫好的一個特別好的保證。記得專注練筆畫(用寫字本照著字帖上的筆畫寫,那時候還沒有現在廣泛使用的臨摹臨寫薄紙)我僅僅堅持了十幾天,每天花時間也不多,二十來分鍾。之後練習字帖後面的常用字,用之前學的筆畫寫法,在強化筆畫的同時也盡量把字寫得跟帖上的一樣。
那個暑假就在練字中度過了,起色很不錯,跟兩個月前比真的有不一樣。
然後我上了初中,新的環境和挑戰,分心了沒有時間去專注練字但是平時寫字時會想到學的筆畫和模仿過的常用字,刻意地去好好寫。
然後初一上學期過去了,我的字又上了台階吧。初一下學期被分到重點班,班主任語文老師第一次看到我的字就誇我了,讓我繼續好好寫,說以後一定會寫得更好看。十二三歲的少年被誇本來就開心啊,特別是被字寫得特別好的語文老師!第一次看到他的板書我就打心眼裡欽佩他了。
後面我好像就完全不怎麼用字帖,而是在語文課上模仿老師的板書,他那時候有時一黑板是正楷,有時又刻意寫一黑板的行楷,偶爾也寫不算太純正的行書。
總的說來我的字主要是那個暑假和整個初中提起來的。
後面高中和大學後當然也會隨著人的經歷性情或者說心態而有些改變。特別是我大學時真正接觸到了書法,軟筆書法,也就是毛筆字,我在學校的書法協會里練了兩年。
因為之前硬筆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而我練硬筆字是從筆畫練起的。後面軟筆書法也正是從筆畫練起,對於我來說,算是將錯就錯,錯對了吧。小朋友練字的話,先軟筆再硬筆會比較符合常規,更容易到達一些。
當時我在協會里邊,是硬筆寫得最好的學生之一,而好多人軟筆比我寫得要好,他們硬筆字可能就挺一般。軟筆字的練字算是對我硬筆字的一種強化(我主要硬筆寫正楷,行楷),是一種印證。雖然後來軟筆字沒有寫得太好,楷書還不錯,特別喜歡魏碑。小楷的話喜歡趙孟孵的《道德經》,大夥兒可以用鋼筆模仿練習,相信堅持會有收獲。
小結一下,對於成人來說,字已經有一些定型了,現在開始練的話,建議:
(1)先分析一下自己的字,字寫得秀氣寫得比較小的人注意了,練字時特別是臨寫時要刻意提醒自己,寫大一點。
(2)寫字的力度很重要,但握筆要放鬆,是字下筆過程中要有力道的輕重,開始時不好把握就都用力一點,沒有力道的字是沒有靈魂的。
(3)寫字過過程中的起承轉合,速度有快慢之分,要注意這個,相信練到一定時候會可以把握。
(4)建議練筆畫,軟毛練筆畫。毛筆字筆畫夠大,更好去理解筆畫、糾正自己之前不好的地方去練好筆畫。
當然年紀越小,開始練字越早,更容易到達一些。因為我們大夥兒現在字有些定型了,所以要在糾正的基礎上練習。
F. 如何寫好鋼筆字技巧
字是人的第二容貌,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對於學習、工作、學業、交友時十分有用處的。
在你練寫的時候,必須要端正執筆方式,執筆要正,筆尖應向前切記內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筆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筆尖約一寸,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傾斜,就寫不好撇,寫不好橫,寫不好鉤,很難順手,甚至每寫一筆,都要挪動一下右手,同時寫出的線條一無骨氣,二無韻律,字形就談不到舒展大方。
握筆要輕松,運筆才自如,握筆太緊寫出的字就不能開闊大方,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一個字好比一台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於把零件加工好,練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好比總裝。也就是說,先學組裝,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學習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希望大家能夠堅持。
G. 怎樣寫硬筆字好看
練字是一種慢功,得勤學苦練,天長日久方能見功夫。
是沒有捷徑可以走的!!
練字是思維活動和感覺器官的一種鍛煉,是眼、腦、手並用形成的一種特殊技巧,從不會到會,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從會到熟,必須經過反復的書寫訓練。在科學的練習方法指導下,在反復的書寫訓練中逐步提高,是學習寫字的成功之路。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激發動機,培弊意志
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動機是激起人去行動或抑制這個行動的願望和意圖,是一種推動人的行為活動的內在原因。動機與需要是緊密聯系的,動機的基礎是人類的各種需要。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練習寫字便是人的一種社會需要。中小學生練習寫字是提高書寫水平,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需要;成年人練習寫字是傳遞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從藝術角度講,練字則是人們對美的追求的需要。
人對練習寫字的需要不是自生的,而是靠實踐的體驗,靠教育者的引導,逐步形成的,並由此產生情感,形成濃厚的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練字的動機。否則,無意練字,勉強對付,定是筆力浮滑,結構鬆散,進步不快;這樣又會反過來影響寫字的興趣。
意志,對練習寫字的人尤為重要。在人們認識到寫字的重要性,產生練字的慾望後,還要根據練字的要求,擬定計劃,選擇練習手段,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這種自覺確定目的、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心理活動,就是錘煉意志的過程。練就一手好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俗話說「字無百日功」。
練字要經歷一個反復訓練,逐步提高和形成書寫技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感到枯燥無味,練習時間難以保證,效果不明顯。這時,如果不具備良好的練字意志品質,就會出現棄筆停練、半途而廢的現象。因此,必須加強練字意志品質的鍛煉,用耐心、恆心、信心克服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做到忙中抽閑,持之以恆。要長計劃、短安排,求質不求量,天天寫、天天練。如果每天能堅持寫好兩、三個字,兩年後,就可把兩干多個最常用字練好了。總之,要做到進步不快不泄氣,成績顯著不驕傲,只要馬不停蹄,勤練不掇,終會達到理想的目的地。
二、循序漸進,規矩練字
循序漸進是人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一個普遍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人的認識能力發展順序進行學習,從而逐步地、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相基本技能。這一原則是由學科知識本身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決定的,也是人們的認識及其能力發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序」可循的客觀要求。
漢字結構以筆畫為最小單位,由筆畫組成獨體字,由筆畫和獨體字演變為部首,再由部首組成合體字,這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邏輯系統。練習寫字就應該遵循這個系統的順序,一步一步地練習。但是,強調循序漸進,並非順序唯一。因為漢字筆畫、部首、結構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比如,字的筆畫與字的結構,按順序講,應先練筆畫,再練結構,因為筆畫是結構的基礎。
但是,在練習筆畫時,單練筆畫還不行,還必須結合字的結構一起練習,因為同一種筆畫在不同字的結構中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只有將筆畫與具體字的結構結合起來練習,才能逐步寫出合格的筆畫。同時,在練習過程中還應根據練習內容確定練習的重點和難點,不能平分時間,不能盲目貪多貪快,要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難寫的字、難練的內容就要多下些工夫,以掌握書寫要領、寫好為原則,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
規矩練字,就是指練字要合乎法度,只有從規矩入,才能從規矩出。除了上面說的循序漸進之外,練字時還要特別強調「認真」二字。練字,必先心定氣和,神入靜界,做到:靜下心來慢慢寫,看帖、看格寫字,意在筆先,寫一個對照一個,一個比一個寫得好。初學寫字的人,為了便於把握字的結構和字的大小,應該在畫有格子的紙上練習,充分利用格線來認識和把握方塊漢字的結構特點和結構類型。練字的途徑,應以摹帖、臨帖方法為主,在臨摹過程中逐步掌握漢字的書寫技巧。
三、臨摹結合,掌握規律
古今學書練字的經驗證明,臨摹字帖是唯一途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較透明的習字紙下,用筆照著字帖上透出來的字一點一畫去描,要求描寫的字筆跡不要越出字帖上字的筆畫軌道。如果摹寫的是毛筆字帖,則描寫的筆畫應走字帖上字的筆畫的中線;如果摹寫的是鋼筆字帖,則描寫的筆畫應與字帖上字的筆畫完全重合。這樣,久而久之,就可以學到字帖上字的行筆軌道和字形結構。
臨帖,就是把字帖放在習字紙旁,照著帖上的字依樣畫「葫蘆」,要求筆畫寫得像,並注意輕重、節奏和粗細的變化。這樣,久而久之,就可學到字帖上字的筆意。由於臨書比摹書難,因此要先摹後臨。由於臨和摹是兩種相輔相成的學書練字的手段,所以要臨摹結合,循序漸進。
在臨摹字帖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要先專一,後博學 剛開始練字的人,在選好一本字帖之後,就要專心致志練下去,不可朝三暮四,隨意更換字帖。這是因為每一本字帖都各有特點,自成體系,如果今天臨這本,明天臨那本,到頭來哪一本也寫不像。只有待一本字帖臨像了,寫熟了,才可再換其他字帖,博採眾長。
第二,要認真讀帖 讀帖是臨摹字帖的前提。讀帖好比讀書,為的是明其道理,而不僅僅是識字或抄書。只有讀得懂、看得細,才會印象深、寫得像、記得牢。對字帖上的字,其筆畫怎樣書寫,結構怎樣安排,章法怎樣布置。都要仔細琢磨,從中找出規律,才能寫得有興趣,寫得像。
第三,要注意練字的效果 在臨摹字帖過程中,不能盲目追求摹的多,臨的快,而應該注重臨摹的實際效果,做到臨寫一遍就有一遍的進步,摹寫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獲。對難寫的字要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反復臨摹,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收獲,才會不斷進步。
第四,要注意掌握規律 在臨摹過程中,不能停留在對每一個具體字的認識和練習上,而應注意歸納總結字與字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去認識和掌握一類字寫法的共同點,以收到舉一反三之效。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練字的進度。這種規律,既可以通過自己臨摹實踐去總結,又可學習別人已經總結出來的經驗。初學寫字的人應注重學習別人練字的經驗,以便少走彎路,節約時間。這實際上是要求練字的人,要讀一些練字技法方面的書或聽一聽課,先明其道理,做到在規律指導下練習,在練習中體驗規律,再用規律更好地指導練習,鞏固和提高書寫技能。
H. 如何自己練好硬筆字
1. 如果可以保證一天1.5個小時,建議從軟筆楷書開始。軟筆可以毫不留情地暴露一個人寫字的所有缺陷,同時也能讓你最明顯地感受到要從哪些地方著手提高。堅持半年以上,你在字體結構、下筆輕重上的感覺就入門了。
2. 半年後,對比一下你現在的鋼筆字和半年前的鋼筆字,應該會有可觀的改變。這時,你可以轉而去買硬筆字帖臨摹,感受一下與軟筆的不同,做出調整;也可以繼續練習軟筆。
3. 養成沒事琢磨如何寫字的習慣,眼閉上時候可以想,在自己的手上也可以多比劃比劃。練字這件事,慢工出細活。思考比量重要,不在乎一天寫多少頁,在乎每天琢磨透了多少字。切記。
4. 不要輕易練行書。不要碰草書。如果有毅力,三五年的楷書一點不為過。
5. 身邊有名家指導一二是最有效率的做法,不過若能認真學習名家名帖也會很棒。
6. 不說什麼貴在堅持的話,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