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文泰里怎麼把字的筆畫連在一起
在需要連接的兩筆劃之間畫一長條矩形搭接兩筆劃,然後圈選文字和長條矩形做合並(融合)處理即可連接。重復以上步驟再次連接多處。
B. 28個筆畫口訣
硬筆書法28種基本筆畫的書寫口訣:
1、「長橫」的寫法:下筆稍重,然後向右上方行筆,行筆時輕輕提起,收筆時重按一下,讓筆畫變重些,這樣看起來顯得平穩。「橫平豎直」不是說橫要水平,而是看上去要平穩的意思。
2、「短橫」的寫法:短橫有兩種不同的寫法,一種下筆稍按後向右上行筆,粗細變化不大;一種是入筆較輕,向右上行筆時逐漸加重收筆。
3、豎畫要寫垂直,因為豎畫在一個字中往往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豎不垂直,則字不正。豎有垂露、懸針和短豎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下筆稍重,行筆垂直向下較輕,收筆稍重。懸針豎的寫法同垂露,只是收筆時由重到輕,出鋒收筆,筆畫出尖。短豎,寫法同垂露豎,只是筆畫較短,短豎要寫得短粗有力。
4、撇畫在一個字中很有裝飾性,如能寫得自然舒展,會增加字的美感,有時還與捺畫相對稱起著平衡和穩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豎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寫法是,下筆稍重,由重到輕向左下行筆,收筆時出尖。
5、豎撇,下筆稍重,由重到輕向下行筆,行至撇的長度三分之二處,向左下撇出,收筆時出尖。短撇,寫法同斜撇,只是筆畫較短。短撇在字頭出現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干、反、禾、後、丟」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現時,筆畫形態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
6、捺畫粗細分明,書寫難度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筆較輕(輕落筆),向右下由輕到重行筆,行至捺腳處重按筆,然後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輕提筆拖出,收筆要出尖。平捺,寫法同斜捺,但下筆時先要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筆。
7、點畫在—個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樣重要,是一個字的精神體現。點畫有右點、左點、豎點和長點之分。右點,輕下筆,由輕到重向右下行筆,稍按後即收筆,不能重描,一次成畫。寫點關鍵要有行筆過程,萬不可筆尖一著紙就收筆。
左點,寫法基本同右點,但行筆方嚮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筆時要頓筆。如圖 豎點,實際上是右點的變形,當點在字頭居中出現時,人們習慣將點的收筆處與下面筆畫連接起來,因此,這種點形態比較直。長點,是在右點的基礎上變長,行筆應慢一些。
8、提畫寫法是,下筆較重,由重到輕向右上行筆,收筆要出尖。提畫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長短略有不同。書寫時應該注意區別。
9、豎鉤,下筆寫豎.到起鉤處,稍停向左上鉤出,出尖收筆,鉤的尖角約為45度,出鉤的部分要短一些。
10、弧彎鉤。下筆稍輕,由輕到重向右下弧彎行筆,到起鉤處略頓筆向左上鉤出,收筆要出尖。書寫時下筆處和起鉤處上下應在一條垂直線上。
11、戈鉤。下筆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筆,到起鉤處向上鉤出,收筆要出尖。寫戈鉤關鍵是要保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彎都會影響整個字的美感。
12、卧鉤
下筆稍輕,先向右下(筆畫由輕到重),再圓轉向右水平方向行筆,到起鉤處向左上鉤出,鉤要出尖,但不宜過大。
13、豎彎。下筆寫短豎,再圓轉向右水平方向寫短橫,收筆稍重。
14、豎彎鉤。在豎彎的基礎上,收筆時向上方鉤出,筆畫比豎彎要長一些。
15、豎提。下筆寫豎,到適當處略頓筆向右上斜提,一筆寫成,提的收筆處出尖。
16、橫鉤。下筆向右寫橫,行筆至起鉤處頓筆向左下輕快鉤出。注意鉤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筆尖。
17、橫折。下筆從左到右寫橫,到折處稍頓筆再折筆向下寫豎。注意橫要平,豎要直,折要一筆寫成,中間不可間斷。折處不能寫成「尖角」,也不能頓筆過大,形成「兩個角」。
18、橫析鉤。下筆寫短橫,略頓筆後折向下,有時稍稍向左傾斜一點,到起鉤處略頓筆後向左上方鉤出,一筆寫成。
19、橫撇。下筆寫短橫,略頓筆後向左下寫撇。注意橫要稍向右上斜一點,撇要出尖,一筆寫成。
硬筆書法鋼筆字書寫規律:
鋼筆字書寫規律與口訣短橫口訣:寫短橫,不能平,肩稍抬,筆上行。長橫口訣:寫長橫,要看準,零到五度求平穩。
1、短橫的傾斜度是5-8度左右
2、長橫的傾斜度是0-5度左右執筆方法口訣:輕松握鉛筆,上邊一個圓,三指來擠嚴,四指一條線,手握空心拳。詳細講解:捏:用大拇指和食指。
C. 毛筆字筆畫怎麼寫
、顏真卿簡介
唐代是書法藝術的鼎盛時期,對前代的書法既有繼承,又有革新。這一時期,書家輩出。就楷書而言,有初唐四大楷書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在盛唐與中唐之際,由於政治鞏固和經濟繁榮,文化藝術的發展和改革全面展開。顏真卿在學習、總結前人書體的基礎上,創造了富有生機的代表社會風貌又體現盛唐時期繁榮強盛、獨具個性的新書體。顏真卿的這一書風;大氣磅礴,身力豐筋,最具盛唐氣象。這正是顏真卿正直、質朴、倔強與內美外溢的人品風格。
顏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唐京兆萬年人(今陝西省西安市),祖藉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縣)。曾官平原太守,歷任刑部尚書、太子太師、贈司徒,封魯郡開國公,故世稱顏平原、顏魯公。顏真卿為官清正,剛直不阿,不畏權貴,指斥奸佞。德宗時淮寧節度史李希烈叛亂,宰相盧杞懷恨顏真卿,命其前往勸阻,被李希烈拘留羈押。叛臣軟硬兼施威逼利誘,顏真卿大義凜然,威武不屈,被叛軍縊死於獄中,終年77歲。
顏真卿一生寫了很多碑貼,給我們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顏勤禮碑》是顏真卿六十歲時所書,銘文也由顏真卿所撰。顏勤禮字敏,是顏真卿的曾祖父。此碑後被埋於地下,到了1922年重新發現,所以字跡保存基本完好。現在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此碑用筆爽利勁健,結體端莊雄偉,外緊內松,作品氣勢雄邁清奇,雍容寬博,是顏體最典型的風貌。此時他的書法藝術已進入完全成熟階段。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說: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代新書體的創造者。
二、《顏勤禮碑》基本點畫用筆方法
學習書法應該掌握字的筆法(基本的點畫方法)、字法(字的間架結構)、章法(某一書體的組字方法以及一件完整作品的布局安排)。
構成楷書的筆法(基本點畫)主要有點、橫、豎、撇、捺、挑(提)、鉤、折八種。在《顏勤禮碑》中衍變而成的有六十多種。
學習楷書,首先要掌握每一點畫的起、行、收的用筆方法。同樣一個筆畫,在不同的字,不同的部位,它所處的角度、提按的力度,書寫的速度及其長短、粗細等,都不是雷同的。
永字八法中的八個基本筆畫是:(1) 側即點 (2) 勒即橫 (3) 弩即豎(4) 趯即鉤 (5) 策即挑(提) (6) 掠即長撇 (7) 啄即短撇 (8) 磔即捺
永字八法不僅僅是與現在筆畫名稱叫法的不同,而是用一個字點出了這一基本筆畫的本質特徵,這是很了不起的。從後漢以來,對學習、理解書法的用筆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掠和啄同為撇,只是長短不同而已,似乎重復了。橫豎交接處的「折」筆雖然常用,「永」字中也有「橫折豎」和「橫折撇」,卻沒有介紹,這也是美中不足之處。
永字八法
(一)點
點在「永」字八法中稱「側」。有險峻斜側之意。即寫點不宜正,只有斜勢才能寫出力度和動態。點是字的眉目,漢字之根源。漢字的所有筆畫,都是由點延伸而來。點畫不能松垮;「點貴緊而收」(唐太宗)。「側(點)不貴平」(張旭),平則呆板。「點不變謂之布棋」(李陽冰),就是說點畫如無變化,就成了擺棋子了。在《顏勤禮碑》中,點可分為右側點、左側點、瓜子點、長點(反捺)、挑點、撇點、垂點、豎點。有的學者根據右側點收筆形態的變化又分為「圓斜點」、「方斜點」。「元」字上方的左尖橫叫平點。一字中的多點筆畫介紹為:如「弟」字上方的兩點稱為「內合點」。如「爺」字上方的兩點稱為「外分點」。如「火」字的兩點又叫「呼應點」。「三點水」叫「水旁點」。「絲」字下方的三點又叫「開三點」。如「烈」字下方的四點叫做「四點底」。「母」字中間的兩點稱為「豎連點」等等。如果照此分類,其實還不夠。我們只要記住:點畫在字中的形態是根據需要而變化的,相同的字的點畫也不是雷同的。
我們先掌握最基本的四種點的寫法,再由此變化:
(1)半圓點
又叫右側點。這是點的基礎,其他點都是它的變形。
寫法:先作輕的橫切,然後向右下直行,中間最粗,最後部位逆鋒收筆。寫出左邊是直線,右邊既是半圓又略有方形的外形來,即是有「骨」又有「肉」的點了。如果點的收筆呈圓形,也可叫圓斜點。
(2)豎點
寫法:豎點與半圓點的區別在於,半圓點行筆的方向是右下方,最粗的地方在中間部位,而豎點的行筆方向則指向正下方,有的一開始落筆處就粗到位。落筆時做橫切,然後直向下行,到底部提筆有點像豎鉤的方法,但不出鉤。
(3)挑點
在顏書中有兩種寫法:
一是與半圓點的外圓方向相反,即半圓是左邊的,所以用力點也是要著力於左邊,鉤向右邊。出鉤的地方靠上方、中間、下方的都有。
第二種寫法是先向左下方順鋒而下,然後折向右下方做切筆後向右上方慢慢提出。
(4)垂點
有兩種用筆方法:
一種是露鋒向左下入紙,即轉下方行筆,再轉鋒向上作圍提鋒收筆。也叫左側點。
另一種是先逆鋒向上入紙,即轉鋒向下再作圍向上提鋒收筆。
。
D. 行書連筆怎麼連的啊
您寫字不是很好對吧?首先得把您那寫字姿勢改一下。寫字嘛,總得先寫平正,後追險絕,先看楷書的帖子吧!楷書的結構了熟於心了,寫快自然會變成行書,很少有人行書好而楷書不好的!這事急不得,坦白地說最少幾個月。每天幾個字,我相信你這大小夥子會成功的!
E. 請問一下,書法起筆,收筆的技巧
起筆:
1、起筆的角度:入筆後輕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筆畫迅速的由側鋒轉到中鋒來。
2、起筆的藏露:《書譜》的起筆,大都露鋒起筆,顯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個角度方向的轉變,所以不會顯得太過毛刺。
3起筆的輕重:《書譜》的起筆大都較為輕盈,順勢而入,顯得十分順暢流美。但也間或夾雜一些較為重的起筆動作,有一個頓挫和按的動作。
收筆:
1、頓收:這種收筆方法是用筆肚子收筆,給人一種戛然而止的感覺,引發聯想。但是《書譜》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回鋒收筆,這里是到了筆畫末端略提後回鋒,把筆畫包在點畫當中,同樣有含蓄雋永的藝術效果。
3、放收:這種收筆方法在《書譜》中運用的最多。孫過庭一般有一個提的動作,導致出來一個小小的鋒尖。
4、鋒尖送到隨處:收筆時最忌諱用力甩出去,而是應當把鋒尖送到筆畫的末端。這樣字才不會輕浮,顯得沉著一些。
(5)書法筆畫的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初學者練書法的技巧:
1、先練線,每天用三指執筆法在舊報紙或毛邊紙上畫兩尺長的橫線、豎線和直徑為一尺左右的圓線各20個,行筆要慢,起筆要藏鋒,線條一樣粗,剛勁有力,力透紙背為好。堅持15天即可。中鋒運行習慣基本養成。
2、練習點,每天練5鍾不同走勢的點各20個,堅持15天。
3、練字,先從字體或書法大字典中選臨1—2個你比較喜歡的字,看準比例,反復練,練得和字帖對照一模一樣後,再從頭到尾通臨一遍。
多參加一些書畫筆會交流,現場細看每位名家的執筆技巧,只要有興趣真下決心,方法正確,心誠力到,一般經過3到5年的持續努力就會小有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書法家談書法:初學者學書法三技巧
網路-起筆
F. 書法中上下兩字相連的筆劃叫什麼
連筆簡畫。
書法筆畫之間連接的技巧,看似簡單,實際包含很多的技術,書法上的連接,只具備優秀的筆畫,沒有好的連接,寫出的字肯定是僵硬的,沒有生機的。
優秀的筆畫必須加上優秀的連接技術、好的思想,寫出的字肯定是漂亮的,所以書法的連接在書寫的過程中占很重要的地位。連接在書法的專業語言稱之「筆意」,屬技術的范疇,是書法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可忽視。
G. 書法筆畫實接法的含義
例如圖8這種豎筆頭部完全「埋入」橫畫中,此時豎與橫的連接關系就是實接。
希望能幫到你。
H. 書法基本筆畫學習不在難,你掌握了嗎
一、筆畫基礎
楷書由點畫開始,基本點畫包括:橫、豎、撇、捺、鉤、點六種。
1、橫:運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向右「勒筆」,筆桿左傾。
(1)露鋒起筆橫:筆鋒順勢向右下入紙輕頓筆,迅速微提筆鋒調順成向右行趨勢的感覺,同時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可比第一次力度稍重一點,之後,向右中鋒緩行筆,行筆方向向右上微高一點行筆,最後,用筆鋒向右下輕頓筆,然後再用筆鋒向左上回鋒至橫畫中心即可。
(2)藏鋒起筆:欲左先右,筆鋒逆勢向右入紙,隨即向右下以筆鋒輕頓筆,然後微提筆鋒調整成有右行趨勢感覺的筆鋒,再次在原處頓筆,力度可比第一次稍重,之後向右緩行筆,收筆方法與露鋒起筆橫相同。熟練以後,藏鋒起筆,有時可以處理成「意藏」,即筆鋒在落紙同時較快速度的有欲左先右迴旋筆鋒之意。
2、豎 :食指、中指,向下勾筆,大拇指同時慢慢向外彎曲而不可僵直。
(1) 垂露豎:筆鋒向右上逆勢著紙,順即向右下輕頓筆,然後提筆回鋒鋒不離紙面,使筆鋒在提筆時自然聚攏,有調順筆鋒之意,接著第二次頓筆,此次頓筆較之第一次頓筆稍重,然後順勢下行運筆,在下行中慢慢調成中鋒,緩慢沉著行筆,注意力放於筆鋒上,到收筆處時,很快略向右上提筆,然後順即向右下頓筆後回鋒向上自然收筆至豎畫中。
(2) 懸針豎:懸針豎的起筆和行筆與垂露豎筆法相同,只是在快到收筆時保持中鋒行筆、筆鋒下按力度微微加重,然後再慢慢提鋒收筆,收筆時筆鋒不亂,速度不可突然變快,要隨筆鋒自然聚攏,最後出鋒。要強調一點是:懸針下行筆不是力度越來越小,而是在快收筆時反而加重,然後才自然提筆出鋒,使豎的下三分之一部分有魚腹狀的感覺,這樣的懸針顯得圓渾飽滿有力而不是細瘦尖刻,像牛尾狀。
3、 撇:用食指、中指向左下方運筆,保持大拇指關節向外彎曲,而不可僵直。撇的起筆有兩種,一種是藏鋒起筆,一種是露鋒起筆。其中露鋒起筆一般是和其它點畫粘連在一起,所以無須藏鋒。撇的變化較多,根據方向和長短、位置不同而變化,比如:橫撇、斜撇、豎撇、長撇和短撇等。
(1) 長鋒起筆撇:筆鋒向右上或上方逆鋒入紙後,瞬即筆鋒向右下輕頓筆,再起鋒折回,鋒不離紙面,然後第二次頓筆,力度比第一次稍重,接著調成中鋒向下及左下方緩行筆,快收筆時按筆力度可稍加重變側鋒順勢出鋒撇出,注意速度不可太快。如是短橫撇,如「和」字頭撇,則藏鋒頓筆後即向右快速側鋒撇出,速度相對較快,顯得精神。
(2) 露鋒起筆撇:起筆順勢搭在其它點畫上,調整好筆鋒中鋒行筆,收筆方法和上面藏鋒起筆撇相同,如:「木」字撇。
4、捺:捺的起筆也有藏、露之分。根據位置不同,還有反捺或點捺。
(1) 藏鋒起筆捺:筆鋒垂直入紙後,微向左上逆向行筆,提鋒,鋒不離紙面,然後向左下頓筆,順即調整筆鋒向右下中鋒行筆,行至快收筆處,逐漸加力按筆,並調整筆鋒成側鋒行筆,然後再微提筆,逐漸向右出鋒,捺出即可。如:「史」、「更」字捺。
(2) 露鋒起筆捺:露鋒起筆捺往往和其它點畫粘連在一起,所以不用考慮它的起筆是否藏鋒。起筆時,順勢以筆鋒放在與其粘連的點畫中,然後行筆即可,收筆和藏鋒起筆捺想同。
(3) 反捺:反捺是露鋒起筆,向右下中鋒行筆,逐漸下按筆鋒,到收筆時,稍提筆,鋒不離紙面,以鋒向右下頓筆,然後回鋒收筆即可。如:「欠」、「不」、「吳」字捺。
(4) 點捺:點捺是捺變成了點狀,露鋒起筆後,即向右下頓筆, 再回鋒收筆即可。如:「和」字中的點捺。
5、鉤:鉤的變化較多,常見的有:左踢鉤、右踢鉤和「戈」字鉤。三種鉤方向不同,運筆方法基本上一致。
(1) 左踢鉤:運筆下行至踢鉤處,提筆,鋒不離紙面,略有右上行筆之意,然後頓筆向左下,再提筆,回鋒至點畫中,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力度可稍大一點,同時調順向上行筆的筆鋒,以較快速度出鋒,即可。如:木、句兩字勾。
(2) 右踢鉤:運筆下行至踢鉤處時,提筆,鋒不離紙面,略有向上行筆之意,然後向右下頓筆,再提筆,回鋒至點畫中,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力度可稍大一點,同時調順向右上行筆的筆鋒,以較快速度出鋒即可。如:良字勾。
(3) 戈字勾:運筆向右下行至踢勾處時,順勢改變行筆方向右行並同時輕頓筆,然後提筆,調順筆鋒,自然向上出鋒即可。如:成字勾。
6、 點
(1) 側點:①左側點:即向左傾倒的點。起筆向左上方逆鋒入紙後,輕頓筆,瞬即向下行筆,頓筆,緊接著向右下行筆(轉換筆鋒),然後向上回鋒收筆即可。②右側點:即向右傾倒的點,此點是與左側點在方向上不同。起筆時,露鋒順勢入紙向右輕頓筆,隨即向左下行筆、頓筆,然後再向右下輕頓筆,很快向右上回鋒收筆。還有一種左側點是收筆不回鋒,在收筆時自然出鋒收筆即可,如:曾字頭上兩點。
(2) 豎點:豎點可以看作是豎畫的縮短,有時回鋒可以「意收」即可。起筆,向上逆鋒入紙後,向右輕頓筆,再向下行筆,然後提筆很快回鋒收筆即可。
(3) 提點:提點主要是指三點水或二點水最下面的點。露鋒向左下方向起筆後,瞬即向下略左偏一點頓筆,略提筆,再向右下頓筆,同時調好筆鋒,很快向右上出鋒踢出,與右邊的筆畫形成呼應關系。
7、 折:折有右上折和左下折。在折處,根據運筆的不同,也有方折、圓折和斷折多種寫法。
(1) 右上折:中鋒行筆到折處時,向右上提筆,鋒不離紙面,然後向右下頓筆,接著向左略轉筆,然後下行筆即可。如斷折,則是行筆至折筆處時,另起筆,藏鋒起筆後調整筆鋒下行筆,橫豎兩畫相搭。圓折在顏體字中出現較多,在筆意上源自篆書的折法,即行筆至折筆處時,提筆,鋒著紙面即可,順勢輕頓筆,勿使鋒露出,然後調整好筆鋒下行即可。
(2) 左下折:左下折一般是另起筆,將橫畫與豎畫相連即可。但也有一筆寫成的。如:匈、陋二字的左下折筆即是。寫法是中鋒下行至折筆處時,略向右上提筆,然後向右下頓筆,再提筆,調整好筆鋒右行即可。當然這兩個字用斷筆折寫法也可以,就是下行至折筆處時,另起筆寫橫,寫法和橫畫一樣使豎畫和橫畫相搭即可。
以上是楷書點畫的基本寫法,在學習中注意靈活運用。比如:要根據是寫:大楷、中楷還是小楷以及紙張、筆的含墨量等可適當調整筆鋒,有時字比較小時,尤其是中楷和小楷,有些運筆動作意到即可,也一樣能寫出預想的效果,運筆方法只是一種方法,要由生到熟,活學活用即可,如能自己在熟練的基礎上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寫出有自己特色的點線造型及運筆風格來,那是最好不過了。
二、運筆基礎
1、起筆與收筆:
「起筆處:順入者無缺峰,逆入者無漲墨。」無缺峰則形狀完美,無漲墨則筆畫潔凈,起筆時順入成方,逆入成圓。收筆時則需頓或折筆鋒而成方,回鋒而成圓。
2、提筆與頓筆:
「頓」是將筆下壓,屈筆鋒而將力道使於紙上。「提」,則是將筆提起或半提起以繼續行筆。頓筆後需提筆才能行筆,而提筆後又需頓筆,使筆畫成形,或接連著下一筆的筆畫。
3、轉筆與折筆:
「轉」是圓潤筆畫的方法,「折」則是畫方的方法。「真書以點畫成形,以轉折見性」。行筆中停筆不動,變換筆鋒之方向略成ㄟ狀轉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筆意。轉法亦稱絞轉,行筆中「動而轉於下」,意近同於上,只是轉鋒時不停,順勢回轉向下,形亦同於ㄟ,但畫外角成圓,轉動幅度較為大。。
4、方筆與圓筆:
在書寫時放慢速度,使運筆更穩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轉彎處,筆畫中等,將之突顯曲度,使整體架構看起來圓潤,且蕭散超逸。而方筆則是在上述各要點中,突顯筆畫的骨氣,讓整體架構明瞭,直方而不失輕巧,凝整沈著,蒼勁挺拔。
5、藏鋒與露鋒:
偏鋒、正鋒、搭鋒、折鋒、回鋒等。藏鋒即是將筆鋒藏於筆畫中,不露痕跡;露鋒就是筆鋒自然露外。筆鋒不藏,則缺乏含蓄之深韻,也不可偏重一方。兩者得相配合,藏鋒包其氣概,露鋒縱其精神,使字氣勢挺拔,氣韻天成,即得其道。
I. 硬筆書法的用筆方法有哪些
硬筆書法用筆相對毛筆書法而言較為簡單,已經沒有中、側鋒用筆的概念,主要是把握起筆收筆、輕重、快慢、行筆方向、筆勢等因素。
一、起筆收筆
每一個筆畫都有起有止,初學者必須了解每一個筆畫的起收方法,硬筆書法的起收筆種類少、方法簡單,只要學習者稍加留意、歸類,就能掌握自由體對起收筆是毫不在意的,即使有些暗合,也是無意識的。而真正的書法家寫的字貌似平淡自然,實質上是一種從有法到無法的回歸。仔細去分析好的作品,各方面把握都是非常到位的。
二、輕重
在行筆過程中,對輕重力度的把握是很重要的輕重體現的是一種力量的節奏,給人以不同的韻律感受。可以由輕到重、由重到輕,也可輕重不變等,輕重的過渡要協調、和諧。在外形上表現出線條粗細及濃淡的變化,動作上表現為手在三維空間的運動。輕重的變化控制需要一個熟練的過程,才能做到隨心所欲
J. 筆畫順序的正確寫法是什麼
一般規則:
1、先撇後捺 : 人、八、入。
2、先橫後豎:十、王、干。
3、從上到下:三、竟、音。
4、從左到右:理、利、禮、明、湖。
5、先外後里: 問、同、司。
6、先外後里在封口:國、圓、園、圈。
7、先中間後兩邊:小、水。
二、補充規則
1、點在上部或左上,先寫點:衣、立、為。
2、點在右上或在字里,後寫點:發、瓦、我。
3、上右和上左包圍結構的字,先外後里:廳、座、屋。
4、左下包圍結構的字,先里後外:遠、建、廷。
5、左下右包圍結構的字,先里後外:凶、畫。
6、左上右包圍結構的字,先里後外:同、用、風。
7、上左下包圍結構的字,先上後里在左下、醫、巨、匠、區。
(10)書法筆畫的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多數漢字是綜合運用以上兩種或三種方式構成的。如「干、千、天、升」運用了相接、相交兩種方式,「么、虧、乞、億」運用了相接、相離兩種方式,「義、蕊、斗、計」運用了相離、相交兩種方式,「犬、仂、丹、匡」運用了相離、相接、相交三種方式。
有時候筆畫相同,由於組合方式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字。如:刀力、八人。
有時候筆畫相同,組合方式也相同,由於位置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字。如:丄丅、回呂、玉玊。
有時候筆畫相同,組合方式相同,筆順也相同,由於位置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字。如:呂吅、玉玊、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