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伺服器與磁碟陣列櫃有哪些連接方式
一共三種連接方式:SAS、iSCSI、FC(光纖),都需要安裝在伺服器上HBA(連接主機I/O匯流排和計算機內存系統的I/O適配器)卡,通過相對應的線纜連接盤櫃。
SAS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SAS HBA卡,通過SAS線連接到盤櫃上的SAS介面。速率3Gb/S,可以通過SAS交換機(此類SAN交換機相對其它SAN交換機較少)擴展成SAS SAN存儲區域網路
iSCSI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iSCSI HBA卡,通過乙太網線連接盤櫃上的iSCSI介面,速率1Gb/S,可以通過乙太網交換機擴展成iSCSI(IP) SAN存儲區域網路
FC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FC HBA卡,通過FC線連接到盤櫃上的FC介面(介面上必須安裝短波光模塊)。速率4/8/10Gb/S,可以通過FC交換機(需要安裝短波光模塊)擴展成FC SAN存儲區域網路
目前企業數據存儲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後者經濟實惠、擴展方便。
SAS介面的存儲一般都用於入門級直連存儲,少有擴展成SAS SAN的。
2. 磁碟陣列之間如何連接
(1)有兩個磁碟陣列,如圖,DELL PowerVault MD3,每台屁股上有四個光纖口,和一個叫「SAS OUT」的口,還有一個可以接網線的口(MGMT)
(2)兩個磁碟要連到同一台伺服器上
(3)目前在主機上插了兩塊光纖卡,分別連接兩個磁碟陣列(如圖,橙色線為光纖線)
(4)兩個磁碟陣列之間目前沒有直接連接
目標
把兩個磁碟陣列之間聯系來,然後只用一根光纖連接,像附圖示意的那樣
3. 磁碟存儲陣列櫃有幾種連接方式
磁碟十面埋伏:全面認識磁碟陣列櫃
一般磁碟陣列櫃之設計,在每個磁碟驅動器載具上加裝小風扇,整個系統再裝數個大風扇,用邊吸邊吹的方式散熱,不但散熱效果不好,而且是產生磁碟驅動器故障的潛在因素:它帶來的危害有以下這些:
1,產生大量氣流將粉塵吹入系統,污染磁碟驅動器及風扇本身造成故障。
2,採用一般PC用小風扇,且數量多〈轉動機械零件越多,故障機率越高〉,系統可靠度因而巨幅降低。
3,一旦有一個小風扇故障,相關磁碟驅動器便無法獲得足夠散熱而故障。
一個優質磁碟陣列櫃之冷卻系統的設計,必須完全符合熱力學理論之全方位冷卻:熱傳導、熱對流及熱輻射之三相散熱方式,才能更有效率、可靠度更高:
1,磁碟驅動器載盒必須採用黑色、高導熱系數之金屬〈如鋁合金〉,並與載盒緊密接觸固定,如此可以最快最有效地將磁碟驅動器之熱能傳導至整個載盒,然後以最大輻射面積與最佳輻射顏色〈黑色〉,將熱能輻射至機體內空氣中,再以中央系統渦輪抽風機將熱空氣以對流方式排出。
2,磁碟驅動器載盒不能使用風扇,及其它任何主動組件,以免本身故障而損及磁碟驅動器。
3,系統採用中央抽風排熱設計,須使用兩個以上之工業用渦輪抽風機〈不可用一般PC用風扇〉,以提高可靠度與排熱效率。由於工業用渦輪抽風機本身可以防止軸承被粉塵污染,且抽氣效率極高,可將機體內熱空氣抽出,並在機體內產生很大的相對低壓,冷空氣便可由經過精密設計之對流孔,均勻地進入機體內,達到最佳對流散熱效果。
4,中央系統渦輪抽風機必須具備熱抽換功能,且能夠自動溫控轉速,以達到最佳之排熱性能與能源使用效率只需一部渦輪抽風機就足以維持系統散熱之最低限度。工業用渦輪抽風機之出氣口面積只有一般PC用風扇1/10,因此即使有任何風扇因故停止運轉,也不致影響整個系統之熱對流結構。
防震機械結構
由於磁碟陣列的特性,當存取陣列中的數據時,陣列中所有的磁碟驅動器的磁頭,都幾乎在同時,往同一個方向SEEK,又幾乎同時在相同的位置煞車,其慣性動量非常之大。因此造成很大的震動問題。如果磁碟陣列櫃的機械結構不能克服這些震動問題,輕則造成Re-Seek,嚴重的話,會導致碟面受損,數據遺失。
一個好的磁碟陣列櫃的機械結構設計,必須達到以下要求:
1,磁碟驅動器以剛性方式固定於磁碟驅動器載盒〈不使用任何塑料或其它韌性支柱〉:塑料或其它韌性支柱會變成震動的放大器,讓磁碟驅動器震得更厲害。剛性方式固定,可以透過經由模態分析〈Model Analysis〉設計之陣列櫃,避開自然共振頻率〈Natural Resonance Frequency〉以及強迫共振頻率〈Forced Resonance Frequency〉,將系統震動降至最低,得到最佳性能,不會因震動造成磁頭偏移而需重新尋軌定位 (re-seek)。
2,磁碟驅動器載盒必須為一體成型之剛性合金製造,且緊密穩固地固定在機箱內。如果是以卡榫或螺絲方式接合,其防震效果可想而知,非常不理想。
支持SCA2介面的被動背板
前面提到,磁碟陣列系統最重要的是可靠度,因此所有具備主動組件〈包含電子組件和機械組件〉都必須安裝在可熱抽換的模塊上,以便發生故障時可以隨時更換。一般來說,被動組件是不會壞的,除非暴力相向。
4. 磁碟陣列卡與磁碟陣列櫃怎麼連接
磁碟陣列卡一般是接在主板PCI插槽上,也有pci-e 1x的。
主板在哪裡,陣列卡在哪裡。
5. 請問磁碟陣列櫃 SAS/ISCSI/FC 這三種連接方式讀和寫數據的實際應用速度都是多少
RAID,英文全稱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磁碟冗餘陣列,說簡單點,只要用戶組建了它,那麼這個技術就可以讓多塊硬碟協同工作,硬碟的速度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RAID很成熟
RAID成熟,主要是從技術上談。以前組建RAID雖然成本很高,要購買RAID卡(圖1),但技術確實很成熟,這主要還是因為進入普通台式機市場之前,RAID技術就在伺服器行業已經「服役」多年。RAID只是一個家族的名字,它還按照不同的特點分為RAID0、RAID1、RAID0+1、RAID5、JBOD等幾種模式。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偏向速度的RAID0、偏向安全的RAID1和安全、速度兩手抓的RAID5。
RAID0模式:速度萬歲!
理解RAID0並不難,同學們只需要一邊看著圖2,一邊讀完下面這些文字就可以了。圖2最上面的框裝有6個球,我們可以認為它們是等待寫入硬碟的6個數據,分別用數字1到6表示。組建RAID0之後,這些數據就開始寫入硬碟,寫入時RAID控制器就會對它們進行分配,把數據1、數據3、數據5放入硬碟A,把數據2、數據4、數據6放入硬碟B,由於硬碟是同時工作,所以此時讀寫的速度可以看作是翻倍了。容量方面,如果是兩塊硬碟組建RAID0,硬碟總容量也會是較低容量硬碟的兩倍。比如160GB和250GB的硬碟搭配,總容量為320GB(160GB×2)。速度提升、容量不減這對於喜歡玩游戲、看高清視頻等的同學來說,誘惑太大了。而實際測試數據也證明了RAID0速度提升明顯,比如用Photoshop打開一張1.7GB的TIFF圖片時,組建RAID0模式的電腦,幾乎比相同配置單硬碟的電腦速度快了一倍。
別看RAID0速度快了不少,但它安全性不敢恭維。仍然以圖2為例,同學們可以看見組建RAID0後的兩個硬碟,各自都存儲著對方沒有的數據。也就是說,一旦硬碟A壞掉,那麼原來由6個「數據球」組成的照片就會因為少了其中的3個而無法找回,這時放在硬碟B中的3個球也就完全無用了。所以RAID0適合一些不會在自己電腦中存放重要數據的人。
小貼士:組建RAID0,至少也得兩塊硬碟,但過多硬碟組建RAID0,會產生安全隱患,畢竟多一塊硬碟,壞掉的幾率就
大一些。
RAID1模式:安全第一!
RAID0的速度的確可以讓電腦的磁碟性能提升一大塊,但安全性不高。還好RAID家族有一個把數據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成員——RAID1。如圖3,同樣是等待寫入的6個「數據球」,由RAID控制器進行分配。大家可以看見,進入兩個硬碟的數據球都是6個,和寫入前一致,這相當於為數據配備了雙保險,一旦硬碟A壞掉,由於硬碟B裡面仍然還有完整的數據,那麼就可以把這些數據找回來。只不過,RAID1的數據傳輸速度就和單硬碟時幾乎相同,只是安全性提高了。和RAID0一樣,RAID1同樣要兩塊硬碟才能組建。以兩塊硬碟為例,組建RAID1後的容量等於較低容量硬碟的容量,比如160GB和250GB搭配,最後的容量就是160GB。
從RAID1的特點來看,大家也能判斷出它適合的人群是那些對數據安全性有較高要求的人。
RAID5模式:安全、速度兩手抓!
看了上面關於RAID0、RAID1的描述,不少同學們肯定會覺得兩種RAID模式太偏激了。有兩種模式的特點都具備的嗎?那就是RAID5了。RAID5和前兩種模式不同的是,它至少需要3塊硬碟才能組建。
有了前面兩種模式的基礎,理解RAID5並不難。如圖4,還是那6個「數據球」,當數據1和數據2分別寫入硬碟A和硬碟B時,硬碟C就會寫入一個起著備份作用的紅色球A,大家可以認為紅色球A是球1和球2的組合體。以這樣的規律繼續寫入數據,球3寫入硬碟C,球4寫入硬碟A,在硬碟B中寫入一個紅色球B備份。當硬碟A壞掉,那麼數據1和數據4就會丟失。而這時,原來含有數據1的紅球A和含有數據4的紅球B,就會幫助恢復數據,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
RAID熟透了
技術成熟還不夠,同學們最在乎的就是組建RAID的成本。大家不妨和琪琪老師一起來算筆賬,以組建RAID0為例,一塊160GB的硬碟花費300多元,兩塊硬碟也就600多元。而多出來的300多元足以讓你的硬碟速度、容量翻倍。而300多元在現在也就是加3GB的DDR2內存的錢,要知道幾個GB內存組成雙通道的性能提升在很多時候遠遠趕不上組建RAID0帶來的性能提升。所以RAID技術到現在才能算是熟透了。
6. 普通PC可不可以連接磁碟櫃怎麼連接
一:普通PC可以連接磁碟櫃。連接方式看磁碟陣列的對外介面是什麼,如SAS\SCSI\FC\iSCSI\eSATA\USB,可以根據介面電腦上配塊相應的適配卡即可。
二: 磁碟陣列有「價格便宜且多餘的磁碟陣列」之意。其原理是利用數組方式來作磁碟組,配合數據分散排列的設計,提升數據的安全性。磁碟陣列主要針對硬碟,在容量及速度上,無法跟上CPU及內存的發展,提出改善方法。磁碟陣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較小、穩定性較高、速度較慢磁碟,組合成一個大型的磁碟組,利用個別磁碟提供數據所產生的加成效果來提升整個磁碟系統的效能。同時,在儲存數據時,利用這項技術,將數據切割成許多區段,分別存放在各個硬碟上的。
三:磁碟陣列還能利用同位檢查(ParitypCheck)的觀念,在數組中任一顆硬碟故障時,仍可讀出數據,在數據重構時,將故障硬碟內的數據,經計算後重新置入新硬碟中。
7. 磁碟陣列如何與伺服器連接
一共三種連接方式:SAS、iSCSI、FC(光纖),都需要安裝在伺服器上HBA(連接主機I/O匯流排和計算機內存系統的I/O適配器)卡,通過相對應的線纜連接盤櫃。
1、SAS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SASHBA卡,通過SAS線連接到盤櫃上的SAS介面。速率3Gb/S,可以通過SAS交換機(此類SAN交換機相對其它SAN交換機較少)擴展成SAS SAN存儲區域網路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連接方式
2、iSCSI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iSCSIHBA卡,通過乙太網線連接盤櫃上的iSCSI介面,速率1Gb/S,可以通過乙太網交換機擴展成iSCSI(IP) SAN存儲區域網路 如:Powervault MD3000 i
3、FC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FCHBA卡,通過FC線連接到盤櫃上的FC介面(介面上必須安裝短波光模塊)。速率4/8/10Gb/S,可以通過FC交換機(需要安裝短波光模塊)擴展成FC SAN存儲區域網路
目前企業數據存儲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後者經濟實惠、擴展方便。SAS介面的存儲一般都用於入門級直連存儲,少有擴展成SAS SAN的。傳輸速率ISCSI < SAS < FC
(7)磁碟櫃連接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磁碟陣列(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RAID),有「獨立磁碟構成的具有冗餘能力的陣列」之意。
磁碟陣列是由很多價格較便宜的磁碟,組合成一個容量巨大的磁碟組,利用個別磁碟提供數據所產生加成效果提升整個磁碟系統效能。利用這項技術,將數據切割成許多區段,分別存放在各個硬碟上。
磁碟陣列還能利用同位檢查(Parity Check)的觀念,在數組中任意一個硬碟故障時,仍可讀出數據,在數據重構時,將數據經計算後重新置入新硬碟中。
由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在1988年,發表的文章:「A Case for Re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文章中,談到了RAID這個詞彙,而且定義了RAID的5層級。伯克利大學研究目的是反映當時CPU快速的性能。
CPU效能每年大約成長30~50%,而硬磁機只能成長約7%。研究小組希望能找出一種新的技術,在短期內,立即提升效能來平衡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在當時,柏克萊研究小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效能與成本。
另外,研究小組也設計出容錯(fault-tolerance),邏輯數據備份(logical data rendancy),而產生了RAID理論。研究初期,便宜(Inexpensive)的磁碟也是主要的重點,但後來發現,大量便宜磁碟組合並不能適用於現實的生產環境,後來Inexpensive被改為independent,許多獨立的磁碟組。
獨立磁碟冗餘陣列(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把相同的數據存儲在多個硬碟的不同的地方(因此,冗餘地)的方法。通過把數據放在多個硬碟上,輸入輸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疊,改良性能。因為多個硬碟增加了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儲存冗餘數據也增加了容錯。
(資料來源:網路:磁碟陣列)
8. 磁碟陣列櫃如何與伺服器連接起來
一共三種連接方式:SAS、iSCSI、FC(光纖),都需要安裝在伺服器上HBA(連接主機I/O匯流排和計算機內存系統的I/O適配器)卡,通過相對應的線纜連接盤櫃。
1、SAS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SAS
HBA卡,通過SAS線連接到盤櫃上的SAS介面。速率3Gb/S,可以通過SAS交換機(此類SAN交換機相對其它SAN交換機較少)擴展成SAS
SAN存儲區域網路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連接方式
2、iSCSI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iSCSI
HBA卡,通過乙太網線連接盤櫃上的iSCSI介面,速率1Gb/S,可以通過乙太網交換機擴展成iSCSI(IP)
SAN存儲區域網路
如:Powervault
MD3000
i
3、FC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FC
HBA卡,通過FC線連接到盤櫃上的FC介面(介面上必須安裝短波光模塊)。速率4/8/10Gb/S,可以通過FC交換機(需要安裝短波光模塊)擴展成FC
SAN存儲區域網路
目前企業數據存儲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後者經濟實惠、擴展方便。
SAS介面的存儲一般都用於入門級直連存儲,少有擴展成SAS
SAN的。
傳輸速率ISCSI
<
SAS
<
FC
9. 伺服器連接磁碟陣列該怎麼連
伺服器連接磁碟陣列連接方式:
SAS、iSCSI、FC(光纖),都需要安裝在伺服器上HBA(連接主機I/O匯流排和計算機內存系統的I/O適配器)卡,通過相對應的線纜連接盤櫃。
一、SAS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SAS HBA卡,通過SAS線連接到盤櫃上的SAS介面。速率3Gb/S,可以通過SAS交換機(此類SAN交換機相對其它SAN交換機較少)擴展成SAS SAN存儲區域網路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連接方式
二、iSCSI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iSCSI HBA卡,通過乙太網線連接盤櫃上的iSCSI介面,速率1Gb/S,可以通過乙太網交換機擴展成iSCSI(IP) SAN存儲區域網路 如:Powervault MD3000 i
三、FC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FC HBA卡,通過FC線連接到盤櫃上的FC介面(介面上必須安裝短波光模塊)。速率4/8/10Gb/S,可以通過FC交換機(需要安裝短波光模塊)擴展成FC SAN存儲區域網路
目前企業數據存儲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後者經濟實惠、擴展方便。
SAS介面的存儲一般都用於入門級直連存儲,少有擴展成SAS SAN的。
傳輸速率ISCSI < SAS < FC
10. DELL伺服器如何連接磁碟陣列櫃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關於設置Dell伺服器磁碟陣列的操作步驟如下:
1、啟動伺服器,看到此頁面按「ctrl+R」鍵打開RAID配置
2、在RAID頁面中我們會看到系統默認創建的Raid陣列
3、選中默認的Raid陣列按F2,在出現的選項裡面選擇「delete VD
4、在彈出的對話框提示是否繼續刪除陣列,點擊YES即可
5、刪除默認的Raid 陣列後繼續按F2鍵,在彈出的選項中選擇 create new VD
6、開始配置raid陣列參數
(1)選擇Raid類型
(2)選擇需要加入此整理的磁碟,按空格添加
(3)此處可以看到配置陣列後磁碟可以的空間總數
(4)確認信息後點擊ok完成即可
7、初始化新創建的陣列,虛擬磁碟陣列按F2,在彈出的選項中選擇initialization——fast init
8、問你是否確認初始化此虛擬磁碟,選擇ok即可
9、確認信息,告訴你虛擬磁碟0已初始化完成,點擊ok確認
按照以上的步驟我們已經完成了陣列的配置,此時按ctrl +alt+delete鍵重啟就可以了
希望以上的操作步驟能夠幫助的到您!更多精彩回答,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