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一年級學生要養成哪些學習習慣和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一年級學生因為剛剛從幼兒園上來,對校園的生活環境不熟悉,對新學校的行為規則不清楚。再加上低年級學生好動,集中注意力時間不長,所以它們的不良學習習慣必然影響他們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質量。在一年級班級上課,一堂課四十分鍾,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不良的行為,如:上課頭鑽到抽屜里做小動作;老師在上面講課,有的小朋友在下面玩橡皮;還有的小朋友把凳腳翹的老高,坐沒坐象;有的甚至在別人沒有說完一句話就急著回答自己的問題了。以至打斷別人的思路和傾聽人的傾聽效果。都說一年級是習慣培養最好的一年,是學生可塑性最強的一年。因此,如何培養好一年級小朋友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刻不容緩,這將關繫到教師在今後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目標制定
根據上面情況,我制定了「對一年級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教育目標。以研究圍繞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根本目的,以各種實踐活動過程為載體,在培養目標指導下,通過對班級學生各方面習慣的調查和了解,設計各類活動、採取不同措施對學生進行實踐研究,最後找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形成適應新時期一年級小學生的較為規范的學習習慣培養體。
三、具體的實施內容
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矯正他們的不良習慣,使他們在各方面都有個好的開端是非常重要的。我根據教學教材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嘗試著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認真准備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大多隻有六、七歲,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學生在家甚至連飯都要喂呢!當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在全班開展「自己准備學慣用品」、「自己整理書包、課本、文具」的比賽,要求學生根據每天的課表,在家長的幫助下准備好明天所需的學慣用品、每節課所需的學慣用品。培養幾個班幹部在課前檢查督促。經過訓練,學生逐漸能獨立准備好所需的學慣用品。學生在一次次的激勵競爭中慢慢形成了課前准備這一良好的習慣。
2)、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鍾的語文課對於他們來說一時很不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首先是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他們的注意力持久性較差,要他們象高年級學生那樣認真地聽講40分鍾很是困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感變化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教師講課要充滿激情,語言要兒童化。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指導學生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提問,認真思考,作出積極的反應,對於參與得特別認真、積極的小朋友要及時鼓勵,並建立個人紅星榜,開展「誰得的紅星多」等活動,通過一次次的活動、一次次的激勵,學生認真聽講的興趣大大增強了。
其次是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一年級小朋友剛入學時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當別人發表意見時,不懂得如何人認真傾聽。有的一心想表現自己,他高高地站起來,邊舉手邊不停地喊「我來,我來」,有的隨心所欲地看書,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時,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課堂的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而且會滋長某些不良習慣的蔓延。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就示意發言的同學停一下,並說:「還有幾個小朋友沒准備好呢!比比誰聽得最認真!」「比一比,他的說法跟你是不是一樣,歡迎發表不同的意見。」這樣多次及時的提醒與交流評價,學生能逐漸養成認真傾聽教師和同學發言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的注意隨意性強,他們往往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能集中注意,認真觀察,而一些在他們看來乏味的東西則不免會心不在焉。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在課堂上我們應該細心地指導他們參與學習,通過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我自製了燈片和拼音及識字卡片,在課堂隨機出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比較字母、音節、漢字的異同,我在課中這樣對學生說:「比比誰發現得多。」「誰能有順序地把你發現的告訴大家?」「你知道他現在講的在哪裡?比比誰找得快。」特別是當一個小朋友在交流時,就讓其他小朋友用小手指出他講的在哪裡,你找到了嗎?並經常開展小組比賽、個人比賽,在多次的競賽、對比中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觀察、有序觀察、細致觀察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
語文課本是學生無聲的「老師」,要充分發揮它作為「老師」的作用。良好的看書、用書習慣應從一年級起培養。課本根據兒童特點編了朗朗上口的兒歌,從中識字學句,一年級學生學兒歌很快,他們能背出來,但指幾個字給他卻不認識,原因是他們還沒學會閱讀課本。我常用講故事、做游戲的方法引導他們閱讀課本,如從課本中找生字寶寶、比比誰認的字最多。我還常採用先講後看書的方法,教學時先把書上的插圖演示在投影上,讓學生來看圖說話,講完後讓學生翻開書讀課文,使小朋友看到,老師課堂上用的這些「圖畫」
② 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方法
【篇一】
高效聽課方法: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傾聽很容易放鬆,能記住幾點,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快速整理記憶。
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否則,問題會積累得越來越多,最終我們將不得不等待迎接「三不四」的考試分數。
【篇二】
高效記憶方法:
會記憶: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比如:把需要記憶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這樣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學會將新知識與你所學到的知識聯系起來,不斷地融合和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具體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有助於激活我們的「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後,在閱讀文章中,可以快速提取材料的關鍵點,促進整理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閱讀速度快,還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便於做其他事情。具體學習可以: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映射,思維映射是放射性思維具體化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高效整理和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然而,學習思維圖並靈活運用並不容易。這需要很長時間。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學習。
【篇三】
總結提升方法:
4、學會總結。①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當你正確地看待成績時,你才不會被他們蒙住眼睛,而是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和背後的秘密。
二是總結考試的成功與失敗,找出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這是考試結束後總結的中心任務。當然,學習取決於努力的過程,但分數是知識和技能的象徵之一。辛勤工作的過程是否合理經常反映在分數上。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
三是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③ 小學一年級語文怎麼學有什麼小技巧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其實非常的簡單,多半都是一些小故事或者是簡單的詩詞。這些對於孩子來講是很容易掌握的,但是家長和老師也應該認真負責,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學習語文的時候變得更容易一些。在教學語文的時候可以讓小孩子多看一些繪本,這樣就可以加快小孩子識字的速度。
學習是沒有捷徑的,如果想要學好語文的話,那麼平時就要多多的鞏固基礎,並且還要多復習學過的知識,除此之外一定要有計劃的學習語文,對於一些非常好的句子也要積累下來,只有這樣才能夠永遠的記住。不懂的話要敢問老師,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心理特徵,用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感知到學習的方式方法。只要選對了方式,學習便不會枯燥無味。而是成為了一種享受,把學習當成了享受和習慣,想學好也就不難了。
④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方法
1、計劃管理:要讓孩子制定好整個學習計劃(什麼時間學什麼的計劃表)。
2、預習管理:要讓孩子進行課前預習,找到不明白的,並在預習筆記本上記下重點和難點,上課時重點解決這些重點和難點。預習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只需7-10分鍾找到重點和難點,並記錄下來就行了。
3、聽課管理:家長要同孩子溝通,不要討厭某某老師,喜歡某某老師,導致偏科。聽課要跟著老師思路走,將自己預習記錄本上所記的重點和難點聽懂並記憶在腦子里。
4、復習管理:一是讓孩子閉目回想老師當天講了些什麼。二是看書本復習。三是讓孩子復述課文(閱讀課文和講課文自己講給自己聽)。每隔一段時間(20天左右)要復習才能記牢固。
5、作業管理:在做作業之前必須要孩子先復習後再做作業。
要做到:⑴不復習不作業:做作業前必須先復習。
⑵不計時不作業:做作業用了多少時間一定要讓孩子記下來。
⑶不作業:作業做完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有無借漏。
⑷結不作業:作業做完一定要讓孩子寫小結,學到了什麼。在孩子做完作業之後在叫孩子將做作業用了多少時間記錄下來。並要學習,學習時間不要太長。
6、錯題管理:要讓孩子准備一個「錯題管理本」將做錯了的題,錯的記錄上後,寫明錯的原因,再將正確的解答記錄下來,並將舉一反三的解題方法都記上,並歸納提醒。
7、難題管理:要讓孩子准備一個「難題管理本」將難題解答方法記錄下來,以及舉一反三的解題方法都記上,並歸納提醒。在解難題時要讓孩子先做,在20多分鍾都解不了的題,允許孩子可以問其他人,弄懂其解答原理。
8、考試管理:除學校考試外,並在20天左右再讓孩子做一次其考試題
⑤ 現在的一年級小學生該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有什麼好的辦法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應該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對今後的發展會有著很大的作用。要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需要孩子學會自己動手動腦,這樣才能發現知識點能夠鍛煉能力掌握方法。特別是小學階段一定要培養孩子有一個好的時間規律,特別是低齡的學生,一定要專心聽講,還要主動去提問,認真閱讀,嚴守紀律,獨立思考,還要按時完成作業。
持之以恆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家長時刻的鼓勵孩子和激勵孩子,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之後,孩子各方面都會得到提升。現在是一個科技比較發達的世界,不要讓孩子整天沉迷於游戲之中,這樣很容易毀掉孩子的前程。
⑥ 一年級孩子學習方法
一、什麼叫習慣?
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比如,兒童飯前便後洗手,睡覺前刷牙等。
二、習慣的特徵
1.簡單。習慣並不深奧,常常很簡單,但難堅持。
2.自然。習慣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為。
3.後天性。習慣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在後天的環境中習得的。
4.可變。習慣雖然是定型性行為,但只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強化訓練和影響,也能發生改變(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習慣堅持21天便能養成)。
5.情境性。習慣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現的相同反應。
三、一年級小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從家長反映情況來看,一年級小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往往邊做邊玩,不夠專心,大部分家長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2.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
3.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小學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小學生回答時候,他站起來後又不知道要說什麼;有的孩子站起來後,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內容的完全和題目的要求無關。
4.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觀察發現,大部分一年級小學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寫作業的姿勢,做作業時候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復提醒。個別小學生做作業時隨意塗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5.記憶能力發展不足。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以及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不足,一次記不住很多東西,往往丟三落四。
6.好動貪玩。一年級的孩子心性還沒靜下來,規矩意識也沒怎麼形成,加上幼兒園里相對比較自由,所以到了一年級的教室里,他們的心性仍未定下里,好動貪玩是他們的特性之一。
四、必須培養的幾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孩子的聆聽習慣。學會聆聽可以說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最關鍵之處。由於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被外界的聲色形干擾。因此,家長一定要加強孩子聆聽習慣的培養。方法有:睡前給孩子讀故事書,選情節引人又很溫暖的內容,要求孩子不講話,不打岔,安靜地聆聽,聽完,讓孩子復述。其次是可以坐下來與孩子交談,孩子講,家長一定要認真聽,不打岔,不做其他事,等孩子說完,家長復述。反之,家長講,孩子聽,聽完,復述。反復訓練之下,孩子就養成了聆聽的習慣。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就特別會聽課,學習效率很高,中學里的學霸,基本上都是很會聽課的孩子。
2.培養孩子清晰有序的表達習慣。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具備,但容易顛三倒四。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清晰有序的表達習慣。通常做法是,帶著孩子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大人先有序地表達一遍,再讓孩子按照「先,接著,最後」的模式說出對人和事的觀察結果。說得不夠清晰的,家長要及時指出來。反復之下,孩子的表達就會很清晰了。
3.培養孩子回家先做作業後玩耍的習慣。多數孩子放學回家都是先猛玩,玩夠了再寫作業,然後發現時間不多了,於是作業寫得相當的潦草。長此下去,孩子的學業成績受到影響。孩子到中學,為何成了學渣?多數是因為小學階段養成了極壞的學習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不論中學老師如何抓,都很難抓起來。
4.培養孩子正確握筆的習慣。小學一年的孩子,指力不足,因此握筆的姿勢非常難看。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握筆姿勢,然後不厭其煩地培養孩子正確握筆的姿勢。姿勢正確,書寫就相對工整漂亮。網路一下,網上有很多正確握筆的圖片,照著做就可以了。
5.培養孩子喜歡閱讀的習慣。要想孩子喜歡閱讀,家長本身就要閱讀才行。有些孩子家裡連一本繪本都找不到,家長卻希望孩子成為人人稱羨的學霸。現在有很多繪本都是依照孩子的年齡階段或者是學段來編制的。一年級的孩子,在當當網一搜,自然就有與之匹配的閱讀繪本。建議家長不論家有多小,都建一個小小的閱讀書吧,讓孩子的閑余時間泡在書吧里,喜歡閱讀的習慣就養成了。
6.培養孩子定時看動畫片的習慣。動畫片當然是可以看的。但一定要給孩子約定好固定時間,一旦時間到了,就要果斷地關掉電視。
7.培養孩子認真書寫的習慣。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書寫難免潦草。但如果家長能細心地指導,反復地糾正,耐心地指導,孩子就會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對他後續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
8.培養孩子整理作業的習慣。很多孩子做完作業就地一甩,就一邊玩去了。建議家長看著孩子把作業做完了,不要急著去玩。而是用一兩分鍾的時間,按照學科順序(比如語文、數學、英語)整理,然後疊好放在書包里。
9.培養孩子整理書包的習慣。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還沒有整理的概念,但一定要教。建議定期指導孩子整理自己的書包。有用的,整齊有序地放在書包里,沒有用的,要及時清理,最好一周整理三次(二四六)。孩子養成整理的習慣,對他今後的學習以及職場人生都有很大的幫助。
10.培養孩子遠離手機的習慣。現在有很多家長為了自己更灑脫地玩,更為了擺脫孩子對自己的糾纏,乾脆把手機給孩子,讓他一邊玩去。殊不知這種做法完全是在害孩子。小孩子最容易沉迷手機里那些花花綠綠的游戲,一旦上癮很難糾正,大一點很容易陷入網癮,那時再來挽救,成本相當大!
11.培養孩子看高質量動漫的習慣。孩子喜歡看動畫片,這已經毋庸置疑了。但不是所有動畫都值得讓孩子看。如果孩子看了一些三觀不正的動畫,對孩子的成長反而有害。因此,家長在指導孩子看動漫的時候,要事先進行甄別,要選那種符合普世價值觀的內容給孩子看。比如幾米的漫畫繪本,比如宮崎駿的動漫。孩子最初看的就是高質量的動漫作品,今後遇到那些低劣的東西就不會入他法眼。
五、培養過程中需要把握的幾個方法
1.及時提醒。在培養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家長不僅要從孩子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孩子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孩子的注意。
2.樹立榜樣。在孩子們的眼裡,家長是完美無缺的榜樣,孩子的許多習慣都能從家長身上找到影子。有句話不是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嗎?因此,家長的一言一行必須要給孩子一個榜樣示範的作用。記得,千萬不要當孩子面干壞事哦。
3.恰當評價。小孩子對大人的認可非常在乎。因此,孩子每取得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一句表揚,一個親吻,一個擁抱,或者小紅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生命在場的陪伴。這是非常重要的。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孩子在一個缺乏父母關愛和關注的環境下長大,通常是習慣不好,自信心不足。我現在遇到許多的家長指責自己的孩子這不好那不好,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家長不好!因為當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你什麼都沒給他,甚至還給了他污濁的東西,現在又來抱怨人家這不好那不好,說得過去嗎?
⑦ 一年級小孩該如何打好基礎有什麼簡單的辦法
引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而且有一些家長會覺得如果孩子的學習不能夠開一個好頭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導致之後的學習會越來越差勁。所以大部分的家長還是非常重視孩子一年級的學習狀態的,如果說一年級的學習狀態好的話,就證明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接受能力是比較強的,能夠快速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一年級的學習也受到了很多家長的重視,那麼如何讓一年級的小孩打好基礎呢?有哪些簡單的方法呢?
⑧ 一年級的小學生怎麼培養學習習慣
一年級小學生學習中的三個重要習慣:傾聽表達的習慣、閱讀思考的習慣、自主獨立學習的習慣。
1、傾聽表達的習慣
用心聽講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是容易活躍、興奮、疲勞和分心的,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在實踐設計中,要注重實踐設計的趣味性、多樣性和科學性思維,注重實踐的循序漸進和層次性安排,通過訓練和促進說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討論中,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口頭發言、擺動雙手、練習寫作,穿插一些生動活潑的數學游戲,讓學生置身於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注意保持時長。
⑨ 教育一年級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有哪些
1、 讓孩子在情感上接受小學。
2、帶孩子熟悉小學環境。讓孩子容易產生歸屬感,較快適應學校這一新環境。
3、 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和紀律意識。讓孩子適應小學相對緊張的學習環境。
4、 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擺脫依賴老師、家長照顧的生活模式。
5、 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身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讓孩子能夠以較平穩的心態去面對可惜生活中的困難,面對老師和家長的各種嚴厲批評。
6、 一年級的孩子喜歡玩,不喜歡學習。因此老師和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
7、構建一個和睦的家庭,幫助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8、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9、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地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裡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10、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同樣的,「上樑不正下樑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復製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⑩ 如何輔導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數學
輔導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數學,要對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育內容,作一番認真地學習與分析,並要根據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採用與學校老師大體一致的方法,方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1、擺學具學:
如5的組成,先拿出5個圓片,然後有規律的分擺圓片 ,後2個是前2個交換位置得到的只要記住前2個就可以了,因此,10以內各數的組成與分解的學習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有規律的分擺,有規律的記憶。
2、用游戲記:
在孩子通過擺學具得出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後,可採用一些游戲的方法,讓孩子加深印象,達到熟練的目的。如對手指、對口令、拍手等。這些方法,可在平時走路、睡覺前夕,經常化的練習,使孩子達到脫口而出的目的。
一年級數學的內容及要求
1、1—10各數的認識,寫法和加減法:包括實物圖,數10以內的數,1—5各數的認識和寫法,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0的認識和寫法,加0減0和得數是0的減法,6至10各數的認識和寫法,10以內的加法、連加、連減式題。
2、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1—20各數,十和幾組成十幾,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鍾面整點的認識。
3、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減法。
4、認識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初步認識及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