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心得
第一步,做到「未雨綢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事先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強調了「提前」的重要性。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也要有未雨綢繆的思想,及早布置工作,通知家長,讓家長知曉,以此來預防一些節外生枝的事情發生。
很多班主任會說,日常我們都會給家長發通知的,的確是,但擬通知的時候要盡量把事件的前應後果交代清楚,語氣委婉,不宜過長。
例如,案例中的流感事件,班主任可以告知家長以下幾點信息:
1.最近爆發的流感的危害性;
2.學校為預防流感所採取的措施(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退燒後需經過一個穩定期才能復學);
3.溫馨提醒家長和孩子保護身體。
提前傳達起什麼作用呢?有時候家長鬧情緒、發脾氣,是因為他並不了解學校里發生的事情真相。老師和家長所處的環境不同,雙方對學校事情的認知並不是對等的。老師認識到爆發流感的嚴重性;而在有些家長看來,流感如同普通感冒,孩子燒也退了,憑什麼還不讓上學。他會一意孤行,認為是班主任不講道理。
所以及早傳達通知,一是讓家長對流感事件有個認知,明白事態,明白學校所提要求的依據和意圖;二是讓家長對事件及早心裡有數,萬一真碰到,他有思想准備,不會一時過激把氣撒在班主任身上。
第二步,學會「設身處地」
設身處地,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想別人所想,這是溝通的一條重要法則。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被關注,渴望對方的心裡有自己。溝通的時候若學會設身處地,就更容易走近對方,了解對方心理,也更能得到對方的接受和認可。
我們來分析上述案例中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時的兩種說話方式,看看您更認同哪一種方式。
第一種這樣說:「某同學爸爸,孩子還未渡過平穩期,你得把他接走,萬一傳染給其他孩子就不好了。」
第二種這樣說:「某同學爸爸,孩子還未渡過平穩期,體質較弱,學校近階段流感還未平息,萬一再次被感染就不好了,如果傳染給別人也不好。」
老師們肯定發現了這兩種表述方法的不同之處:第一種說法的關注點在其他孩子身上;第二種說法的關注點在他家孩子身上。雖然都是要求家長把孩子接回家,但是第二種說法更容易讓家長接受。
所以「設身處地」,就是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時候,盡量讓家長明白您這樣做是為他家孩子著想,是為了他家孩子好。
第三步,解決「後顧之憂」
第一步「未雨綢繆」,是讓家長事先了解,這是溝通的起點;第二步「設身處地」,是讓家長聽著舒服,這是溝通的要點;第三步解決「後顧之憂」,是讓家長感到安心,這是溝通的關鍵點。
為什麼說第三步是關鍵點?因為第三步是提供解決事情的具體方法,這也是溝通最主要的目的。家長找班主任交流,很多時候是因為碰到困惑了,產生焦慮了。在這種情況下,他一方面很想聽聽老師對問題的分析,另一方面很想得到老師的一些建議,給他提供一些可行的辦法。
前面的分析,更多在於幫家長緩解情緒;後面的建議,則是實質性幫家長解決問題,真正起到幫家長排憂解難的作用。所以說,第三步也最能體現溝通的實效及價值。
如上述案例,引起家長情緒過激最直接的原因是什麼?他急著把孩子送到學校,最擔心的是孩子的課程會落下。老師怎麼幫他解決呢?在交流過程中告訴家長:「第一,這幾天孩子在家,讓她多看看書,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做一些作業,拍照發過來;第二,等孩子回校復學後,我會聯系任課老師,把落下的課程抽時間給孩子補上。這樣不會有太多影響。」解決家長的「後顧之憂」,如同送他一顆定心丸,源頭的擔憂解除了,自然也沒什麼不滿了。
所以,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不僅僅是一種告知,更需要老師有一種解決問題、服務家長的意識,一起協調著把事情處理好,優化事情的發展方向。
❷ 想要幫助孩子成功逆襲中考,父母都該掌握哪些技巧
現實中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有的孩子初中成績很差,但是高中進步很大,甚至進了重點大學。這些孩子如何實現反擊?事實上,父母通過以下方式來提高孩子的成績並不難。找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最好的學校是適合你的學校。家長應從學校管理、學校師資、學校環境、學校文化傳承等方面綜合評價學校
另一方面,與班主任和老師交流也可以鼓勵老師更多地關注孩子,更高的關注會積極地刺激孩子的不斷進步。4.不要總是給孩子壓力;知道的不如開心的。快樂學習和主動學習才是正確的學習理念。如果孩子覺得學習本身是痛苦的,那麼就會有抵觸情緒,不利於成績的提高;建議家長正確對待課外補習,不要盲目從眾,要有針對性。
父母可以從哪些方面盡可能的幫助孩子,不要給孩子壓力,讓孩子在最輕松的狀態下面對中考。這是作為父母應該做的。希望每個中考的學生都能以最好的心態面對考試。
❸ 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①學會與父母溝通,就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對自己的希望,理解父母的煩惱。 ②學會與父母溝通,就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他們的個性,欣賞他們的優點發生矛盾不要迴避、頂撞。 ③學會與父母溝通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❹ 想要提高孩子的成績也需要講究技巧,作為父母該怎麼做呢
想要提高孩子的成績也需要講究技巧,作為父母該怎麼做呢?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孩子專心學習的保障。家長應該為孩子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不要大聲開玩笑,不要看電視或上網,不要在家打麻將或撲克。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在家要准備孩子的課程表,每天要根據孩子的課程表和學習進度,家長要及時督促孩子完成相關作業。第二,檢查孩子們學到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公式的掌握,加強記憶。第三,督促孩子們好好預習要學習的新課程內容。讓孩子們第二天整理並准備必要的學習物品。
選擇正確的方法讓孩子們實習。每年寒暑假,很多父母盲目選擇一個或多個教育機構為孩子們實習,往往不重視實習的效果。在選擇輔導機構之前,要對孩子的學習有深刻的認識:哪個科目不好;這個作業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只有找某個機構或家庭教師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這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直接影響到孩子們用休息日交換的學習效果。孩子的培養要有性格、獨立、堅強、自信、寬容、樂觀等方方面面。培養孩子完美的性格,以後才能得到很多好處。例如,身體健全的人格離不開健全的體格。平時的身體鍛煉需要良好的飲食習慣。
❺ 想要孩子在人生中獲得成功,父母要掌握哪些好技巧
相信對於每個家長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事業和生活中都能夠獲得成功,這也是千百個父母心中共同的心聲。
在面對教育的時候,每個人只是在摸索和探究,在這上面沒有任何的經驗,其實正確的教育孩子,是一個重要的學科。面對下一代有些人會感覺到特別無奈,因為孩子看上去就是非常的叛逆,總是各種的作對,這就需要家長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很可能是方法出現了錯誤,這時候就需要找出來,快速的改正。
6.要保持冷靜的心態
很多家長才是在發脾氣的過程中,會更大聲的斥責著對方,可能在最後孩子只是表面上的屈服,其實這樣達到的教育效果並不是很好,因為在他的內心並不是認可。家長科學的做法是,如果孩子哭泣,家長可以短暫的離開,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平和,然後靜心的把事情處理好,這樣出來的效果會出奇的好。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完美的地方,不管是大人還是這些孩子,都會出現犯錯的行為,這個時候首先就要接受這樣的事實,不要在犯錯之後就選擇放棄,更不能出現長時間的體罰,要採取非常理智的做法,找出其中的原因,才可以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❻ 父母的耐心和教育的方法與技巧相比,哪個才是最重要的
家長越發脾氣,孩子越不聽話,對孩子沒有耐心的父母要如何改善?
我們在對待最親近的人時,一般都是不設防的,一言一行都是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樣子。孩子對父母不會隱瞞,而父母對孩子也一樣。
有的時候面對孩子家長會感到疲憊厭倦,但也有的時候是從內心湧出喜愛和開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失去耐心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心態,比如反復告訴孩子要把臟衣服放到指定的地方,他們卻總是習慣性亂扔,又或者是告訴孩子不要寫作業看手機,他們卻總是手機不離手,小矛盾累積成大爆發,一次次家庭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教育最基本要達到的標准就是有耐心,只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遲早孩子是會達到要求的,教育最缺乏的並非是技巧和方法,也不是知識水平而是耐心。家長似乎也隱約能夠感覺到,自己在對待除了孩子以外人的時候很懂得拿捏分寸,也很有耐心,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只要和孩子有關的事情,什麼冷靜思考全都不見得,一點小事就很容易發脾氣或者心裡不痛快。明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但總也改不了,就是忍不住。
在孩子犯錯之後,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接納當下的錯誤,然後幫助孩子分析原因,通過提問幫助他們思考,引導他們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修正錯誤。
批評的越多孩子就越膽小越自卑,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應該高興,因為這提供了一個能夠幫助孩子進步的機會,更是他們成長的機會,要告訴他們從這次錯誤中學到什麼經驗和教訓。
身為父母不僅要知道怎麼對待孩子是不好的,還有努力尋求適合孩子的最優對待方式,這樣才能在面對孩子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帶給孩子和自己快樂的體會。
愛孩子沒有錯,但是父母要明白怎麼樣對待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愛不是控制和佔有,更不是對孩子高標准嚴要求,而是要幫助孩子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的路。❼ 家長教育孩子的成功方法
鏈接: https://pan..com/s/1O3552w8H8ecl9YJ4ZlEx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