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推導出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

如何推導出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0 12:10:35

A. 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是什麼,形而上學是什麼意思

1.辯證唯物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哲學理論,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它是唯物主義的高級形式。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的規律,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的規律。 2.形而上學是指哲學中探究宇宙萬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在中國,也稱作玄學,它和我們通常說的孤立、靜止看問題的思維方式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B. 唯物辯證法為什麼是根本方法

1、唯物辯證法的定義

唯物辯證法是繼古代樸素辯證法和近代唯心辯證法之後的辯證法的第三種歷史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辯證法部分。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系和發展的學說,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精神的一般規律的學說。

2、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地位

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根本是相對於枝葉而言的,是指樹木最有用的部分,引申為事物最重要的東西。

①以對立統一規律為基礎的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毛澤東同志指出:「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

②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辯證關系原理也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包括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方法、重視內容兼顧形式的方法、調整結構優化功能的方法、追溯原因預見結果的方法、通過偶然認識必然的方法、有利可能變成美好現實的方法。

③各門具體科學的方法都離不開唯物辯證法所論證的六對基本哲學范疇:

C. 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辯證法總說:唯物辯證法 即「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最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是辯證法思想發展的高級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和不斷運動變化的統一整體;辯證規律是物質世界自己運動的規律;主觀辯證法或辯證的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人類思維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豐富、最深刻的發展學說。它包括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可能與現實、形式與內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疇,而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它是宇宙觀,又是認識論和方法論。(2)唯物辯證法和辯證唯物論的區別:1內涵不同 辯證唯物論是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學說、關於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學說,它採用辯證法的觀點研究世界的本質,所要說明的是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 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思維領域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它在堅持唯物論觀點的基礎上,研究世界的運行狀況、形態和發展規律,進一步回答客觀世界究竟「怎麼樣」的問題。 2二者所對應的哲學范疇不同 唯物論是與唯心論相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二者對立的根源在於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凡主張物質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第一性的觀點都是唯物論的觀點;反之,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識後有物質,意識決定物質,意識第一性的觀點則屬於唯心論。 辯證法是與形而上學相對立的世界觀,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在於對「世界究竟處於怎樣一種狀態」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認矛盾,堅持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的回答屬於辯證法;否認矛盾的存在,主張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的回答則屬於形而上學。 3二者的基本觀點不同 辯證唯物論的基本觀點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主張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同時,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承認世界是物質的,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這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同時又是變化發展的,聯系和發展是辯證法的總特徵。而承認矛盾、運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核心,並由此揭示了萬事萬物發展所包含的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D. 什麼是唯物辯證法中根本的認識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辯證法中根本的認識方法。
唯物辯證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是一種研究自然、社會、歷史和思維的哲學方法;是辯證法的三種基本歷史形式之一;是由馬克思首先提出,經其他馬克思主義者(比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寧、托洛茨基、毛澤東等)發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思想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組成部分。
唯物辯證法指出:「與萬物普遍聯系」和「按自身規律永恆發展」是世界存在的兩個總的基本特徵,從總體上揭示了世界的辯證性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各個范疇,從不同側面揭示了這兩個基本特徵的內涵和外延;矛盾(即對立統一)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
矛盾分析法:
所謂矛盾,在辯證法中是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所謂矛盾分析法,就是運用矛盾的觀點來分析處理問題的哲學方法,是對立統一等基本規律的綜合和延伸。

同一性和斗爭性
唯物辯證法指出: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吸引、相互貫通、或相互滲透的性質和趨勢,表現了矛盾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的內在的統一性;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相互分離或互相批評的性質和趨勢。矛盾斗爭性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有對抗性斗爭,也有非對抗性斗爭。
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相互依存,任何一個矛盾總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爭性,兩者相互制約:一方面,同一性要受斗爭性制約,因為矛盾雙方的共存要靠斗爭來維持,矛盾雙方的轉化也要靠斗爭來實現;另一方面,斗爭性又要受同一性的制約,因為同一性規定製約著斗爭的形式、規模和范圍。
毛澤東曾經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他的意思主要是指同一性是有條件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他認為:矛盾的同一性體現著事物的穩定性、常駐性,而事物的穩定性、常駐性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可變的,因而是相對的;而矛盾斗爭既存在於具體條件之中,受特定條件所限制,同時又能打破這些條件的限制,創造出事物發展所需要的新條件,因而矛盾的斗爭性既存在於事物的相對穩定狀態中,也存在於事物的顯著變動狀態中,是無條件的、絕對的。但是也有人不同意毛澤東的這一看法,認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本身都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因為存在的矛盾的雙方必然同時具有某種同一性和某種斗爭性,而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具體形式又都是有條件的、具體的、歷史的、相對的、暫時的。還有人認為上面兩種看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只是對一個問題不同角度的兩種說法。

普遍性和特殊性
唯物辯證法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存在著矛盾運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這是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本質,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別的根據。矛盾不僅存在於事物內部,而且存在於事物之間。對於任何事物來說都存在著內部矛盾,內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根據內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外因。這是事物自我運動的源泉;它承認外部矛盾在事物變化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矛盾特殊性的具體表現在:每個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運動形式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在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同一過程的不同階段,都有各自的特殊矛盾。由於事物中所包含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不同,由於事物所處的外部矛盾、環境、條件的區別,矛盾的發展過程總是呈現出不同的形式;由於矛盾的性質、地位以及條件的復雜性,矛盾的解決也是又多種多樣的形式,可能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雙方同歸於盡、或矛盾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毛澤東同志說:「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的關系與共性和個性(或一般和個別、普遍和特殊)、絕對和相對等范疇中兩個方面的辯證關系是相對應的。

兩點論和重點論
唯物辯證法指出:所謂「兩點論」就是在處理眾多矛盾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處理某個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兩點兼顧,只注重一方面、忽視另一方面就是一點論。所謂「重點論」就是在處理矛盾時,要重點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矛盾,在處理某一矛盾時,要重點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等量齊觀,要「一分為二」,「合二為一」全面分析,主次分明,否則就會鬍子眉毛一把抓,無重點無主次,犯均衡論的錯誤。
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的辯證統一,是矛盾分析法的一個要主要內容。第一,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統一的兩點,而不可能只有孤立而絕對的一點。第二,兩點的地位和作用並不是同等重要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兩點中重點。第三,兩點以及兩點中的重點,都不是孤立的、僵化的、或固定不變的,都是會隨著內部矛盾的變化和外部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發展的。第四,兩點、兩點中的重點、以及其變化發展,都是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有條件的和有規律的,而不是主觀的、空洞的、任意的或無條件的。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是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都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重點分析具體矛盾的特殊性;其唯物辯證法的哲學依據就在於共性和個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等哲學范疇的辯證關系。
唯物辯證法指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也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與之內涵相類似的提法還有「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等等。與之相對立的包括抽象地空談矛盾,或一刀切、模式化、機械化地處理問題,等等;這些在政治領域往往被稱為「教條主義」。

E. 唯物辯證法的原理和方法論

①對立統一原理

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是始終不可分割的。

方法論:要全面地看問題;要學會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

②相互轉化原理

原理:矛盾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矛盾雙方的轉化是現實的有條件的。

方法論: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轉化。

③普遍性原理

原理: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用全面的觀點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堅持兩分法,兩點論。

④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即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⑤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原理

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系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方法論:學會正確的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要遵循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

⑥主、次矛盾關系原理

原理:主次矛盾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主次矛盾互相依賴、互相聯系。主要矛盾處於支配地位和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也會影響主要矛盾的發展和解決。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既要抓中心、抓重點,又要統籌兼顧,學會「彈鋼琴」。

(5)如何推導出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擴展閱讀:

唯物辯證法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待世界和歷史,指出:世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之中,反對以片面或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唯物辯證法指出: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

·聯系的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聯系的普遍性:聯系包括橫向的與周圍事物的聯系,也包括縱向的與歷史未來的聯系。一切事物、現象和過程,及其內部各要素、部分、環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著相對獨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區別而相對獨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聯系和事物的相對獨立存在是互為前提的。

·聯系的多樣性:從大的方面說,聯系可分為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主要聯系和次要聯系、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等等。

兩極世界理論認為,構成存在的聯系具有三個不可或缺的要件,即存在的外部聯系、外內聯系、內部聯系。

唯物辯證法指出:矛盾(即對立統一)是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所謂矛盾,在辯證法中是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矛盾的雙方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恩格斯認為:「運動本身就是矛盾。」

毛澤東更強調: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的始終。換言之,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礎,也是事物發展的內在根據。從一定意義上說,事物就是矛盾,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體;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或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或世界的發展。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否定之否定原理來自黑格爾的「正-反-合」三階段論:「正」態事物由於內部矛盾的發展,會過渡到反面,成為「反」階段,這是第一個否定;由反階段再過渡到它的反面,是為否定之否定。經過否定之否定後,事物顯然回到「正」態。

唯物辯證法指出: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連著一個過程的,過程的更替要通過否定來實現。在事物發展的長鏈條中,經過兩次否定,三個階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現為一個周期。因此說,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否定之否定後的狀態並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狀態,而是一種更上層樓後的「揚棄」。用俄國哲學家列寧的話說:彷彿是舊東西在高級基礎上的回復,是「內容的前進、形式的復歸」。

唯物辯證法指出: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而道路卻是迂迴曲折的,之所以說總趨勢是前進的,正是因為否定不是「拋棄」,而是「揚棄」,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礎上再發展,是集中了前兩個階段的積極成果後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說發展是曲折的,是因為事物的發展是事物內部矛盾斗爭推動的。

F. 為什麼說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

因為矛盾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對研究社會現象具有普遍適用性。它不僅能說明現在,而且能預測未來。尤其對宏觀的、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研究,有它獨到的作用。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住重點和主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離開矛盾分析方法,會犯片面性和表面性的錯誤,而片面性和表面性也就是主觀性。

(6)如何推導出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擴展閱讀:

運用這種方法,也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出問題,對問題即矛盾的兩個基本方面加以調查研究,了解矛盾的所在;分析問題,對矛盾進行系統的周密的分析,暴露事物的內部聯系;解決問題,要把分析的結果綜合起來,指明矛盾的性質,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法。

正確地運用矛盾分析法,深入地、全面地認識事物,才能貫徹黨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我們講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就是要從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實際出發,深入分析各種矛盾及其相互關系,從中找出它們的規律性,作為行動的依據。離開矛盾分析方法,會犯片面性和表面性的錯誤,而片面性和表面性也就是主觀性。

G. 標題 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是什麼如何理解

比如,唯物辯證法認為是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世界觀,側重強調世界是怎樣的,是認識世界的),要求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方法論,側重強調如何去做,是改造世界)。在處理整體和部自分的關系時,則看到整體是有部分構成,整體處於統帥地位;而部分又是整體中的部分,關鍵部分甚至起決定作用。這就必然要求立足整體的同時,關注部分的發展。
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體現如下:①唯物辯證法是對整個物質世界的本質屬性的高概括,它要解決的問題是世界怎麼樣;
②唯物辯證法認為,萬事萬無都處於普遍度聯系和永恆發展中,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條件性,孤立和靜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們要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題;
③唯物辯證法認為整個世界是一個矛盾是世界,萬事萬物都包含知著矛盾,不包含著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認識矛盾就是發現問題,解決矛盾就是處理問題。要求我們在學習和生活道中要敢於承認矛盾,發現矛盾和處理矛盾。這樣,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
④唯物內辯證法認為,整個世界總體上都是有低級向高級不斷的發展,它的發展是由量的不斷積累,超出度的范圍,達到質的飛躍。這要求我們在學習和生和中要重視容量的積累,以便突破質的飛躍;
⑤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們在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時,要以唯物辯證法作思想導。--

H. 唯物辯證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認識方法是什麼

唯物辯證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認識方法是基於對立統一規律的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具體應用,其理論根據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聯系和發展的四個基本原理:即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內部矛盾(內因)與外部矛盾(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以及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與非主要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

(8)如何推導出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擴展閱讀:

1、矛盾特殊性的具體表現在:每個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運動形式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在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同一過程的不同階段,都有各自的特殊矛盾。

2、由於事物中所包含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不同,由於事物所處的外部矛盾、環境、條件的區別,矛盾的發展過程總是呈現出不同的形式。

3、由於矛盾的性質、地位以及條件的復雜性,矛盾的解決也是又多種多樣的形式,可能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雙方同歸於盡、或矛盾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毛澤東同志說:「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I. 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是

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唯物辯證法即「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最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是辯證法思想發展的高級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和不斷運動變化的統一整體;辯證規律是物質世界自己運動的規律;主觀辯證法或辯證的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人類思維中的反映。

閱讀全文

與如何推導出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芥菜種植時間和方法 瀏覽:972
世界上最簡單的炒股方法 瀏覽:317
男士戴項鏈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39
雞蛋的正確方法 瀏覽:176
大疆無人機鑒別方法 瀏覽:631
化學反應中常用方法 瀏覽:578
失眠做夢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180
液相色譜分析方法通則 瀏覽:795
乾洗衣服的方法和工具技巧 瀏覽:472
食用菌糖製品製作方法 瀏覽:330
如何克服怒氣的方法 瀏覽:945
pro胸肌訓練方法大全集 瀏覽:350
筆記本電腦開機鍵失靈的解決方法 瀏覽:660
如何做爆米花兒童簡單方法 瀏覽:329
嬰兒兩個月不喝奶瓶的解決方法 瀏覽:155
我的世界模組視頻製作方法 瀏覽:767
熱冷交換方法有哪些 瀏覽:898
牛油果柑的種植方法 瀏覽:950
肝多發性治療方法 瀏覽:530
網課培訓的課時計算方法 瀏覽: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