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七步洗手法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飯前、便後或手臟時要洗手。
2、願意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3、教育孩子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洗手七步法適用於大班的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願意用七步洗手法洗手,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飯前、便後或手臟時要洗手,教育孩子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
(1)如何給小班幼兒講解洗手的方法擴展閱讀
可以設計四個環節讓幼兒更加加深印象
一、讓幼兒示範先前的洗手方式。
二、教師示範洗手。
三、貼圖是圖片帶領幼兒學習七步洗手法。
四讓幼兒嘗試自己洗手。
四個環節層層遞進,條理更加清晰。在教師示範前還可以多多開發一下幼兒的思維,讓幼兒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洗手,然後再教她們七步洗手法的方法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⑵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不用強迫寶寶,不要讓寶寶覺得洗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要讓寶寶覺得洗手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可以買一瓶洗手液給寶寶,選擇可愛一點的外包裝的。拿著洗手液幫寶寶洗手,把洗手液擠到寶寶的手中,教會寶寶洗手的順序,讓寶寶感受洗手液在洗手過程中能洗出泡泡的好玩過程,讓寶寶在好玩中把手洗干凈。
寶寶愛上洗手了,你只需在飯前飯後帶著寶寶洗多幾次手,寶寶之後就會主動要求你要去洗手的。
3-4歲是孩子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期。「飯前便後要洗手」這句話孩子聽得多,但是在生活中卻很難做好,如總是不小心把衣服弄濕、泡沫沒沖干凈,或者洗著洗著就玩水去了。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不穩定,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注意的廣度有限,不能同時關注到多個事物,自律能力不強。所以,當面對孩子不能自主洗手這個問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運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幫助孩子養成飯前便後活動手習慣。
⑶ 淺談小班幼兒如何養成洗手習慣
一、以游戲的口吻教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
二、以通俗易懂的兒歌、歌曲鞏固幼兒的洗手習慣
三、以家園配合的方式進一步鞏固幼兒的洗手習慣
1.放手讓孩子去做
2.在玩中學
⑷ 幼兒園正確洗手的方法有幾個步驟
幼兒園正確洗手的方法,首先把手用自來水打濕,然後抹上洗手皂,洗手心,手背,手指。再用清水沖洗。有寶寶洗手示意圖。
⑸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主動洗手的好習慣
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的養成包括兩方面:首先要讓幼兒理解和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六步法),再通過長時間一貫性的培養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手臟了自覺洗手、飯前便後主動洗手及洗手時節約用水等。 在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之前,我們首先要檢查一下為幼兒洗手創設的環境是否適宜。硬體的設施設備要完善,包括有大小適中的肥皂、兒童專用的毛巾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北方的園所可以在冬天提供溫水洗手。作為教師,我們還要在幼兒洗手的場所創設相應的教育環境,如洗手的步驟圖等。 具備了適宜的環境的同時,我們要讓幼兒理解「為什麼要洗手」、「你的小手干凈嗎」以及「什麼時候要洗手」這些問題。可以開展「觀察洗手水」的活動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到洗手可以洗掉手上的污漬。比如,一次戶外活動後,我們端來一盆清水請一位小朋友在盆里洗手,看看水有什麼變化。孩子們看到洗過手的水驚嘆道:「真臟呀!」再請這位小朋友搓一搓肥皂再洗,水變得更加臟了。此外,還可以通過展示細菌的圖片,讓幼兒了解手上看不見的臟東西。還要告訴幼兒畫畫和戶外活動後、進餐及飲水前、摸了臟的東西後以及如廁前後都要洗手。只有解答了這些問題,才能侈激發幼兒內在的洗手動機和需要。 接下來,在讓幼兒知道了洗手必要性的基礎上,要教會他們正確的洗平方法。我們可以用兒、故事、游戲等形式,引導幼兒掌握正確洗手的步驟。比如,引導小班幼兒一邊說《洗手》一邊練習洗手。通過豐富的活動,幼兒很快就能學會洗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良好的洗手習慣已經養成。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不斷地鼓勵幼兒堅持洗手,可以採取獎勵和競賽的方法。比如,開展「小手真干凈」的活動,選出認真洗手的小朋友並加以獎勵,通過榜樣的作用,鼓勵大家都能認真洗手。還要將活動延伸到家庭中,了解幼兒在家庭中是不是主動、認真地洗手,並爭取家長的支持,做到幼兒園和家庭的要求一致,持之以恆。只有這樣,幼兒才能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⑹ 蒙氏幼兒小班早閱《洗手》詳細教案
活動目的: 1、 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2、 培養幼兒勤洗手的好習慣,讓幼兒懂得洗手的重要性。 活動准備: 1、 1個小手娃娃。 2、 洗手分布圖。 3、 保溫桶、臉盆、毛巾、肥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手娃娃」,引出課題: 1、 教師問。
⑺ 小班教案如何正確洗手
設計意圖:
我們周圍的環境存在著許多看不見的細菌、寄生蟲卵,幼兒好奇的天性使他們去到哪裡都想摸摸、玩玩,小手也在不知不覺中沾上細菌等微生物。如果不注意洗手,幼兒極易將病菌帶入口中。在小班幼兒中開展學習洗手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2、初步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吃東西之前要洗手。
3、願意使用正確的方法洗手,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難點: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活動准備:
視頻、PPT、2個桶、2個大盆、15條毛巾、水果、《洗手歌》、洗手液4瓶。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問題。
幼兒觀看故事視頻《一定要洗手》,思考並回答問題:故事裡發生了什麼事?皮皮想用手拿薯條吃的時候,小女孩對他說了什麼?為什麼要洗手?
(二)學習洗手的方法。
1、觀看視頻,初步感知正確的洗手方法。
2、通過PPT學習正確的的洗手方法,老師引導幼兒一起按照PPT上的步驟圖練習。
3、幼兒自己根據步驟圖,練習洗手的方法,鞏固學習內容。
(三)創設情境,練習洗手。
1、教師出示水果盤,激發幼兒洗手的主動性。
2、幼兒分成兩組,通過實踐練習正確的洗手方法,(屈.老師.教案網出處)教師關注幼兒並給予指導,提醒幼兒使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四)活動小結,分享水果。
小結:手上容易沾上細菌,在吃東西之前我們用剛才的方法洗手,就可以讓我們變得健健康康。
⑻ 怎樣發揮五大領域教育途徑讓幼兒學會洗手
一、以游戲的口吻教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
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的萌芽需要教師正確的指導才會成長,如果單憑說教的方式,幼兒在當時可能記住了,可過不了多久,他們馬上就會遺忘,所以尋找一條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途徑、方法就成了極為重要的事情。游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方式之一,如果將教育引入游戲之中,讓游戲為我們的教育服務,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幼兒學會洗手,首先要教會他們挽袖子。小班幼兒年齡小,身體發育還不完善,挽起袖子來很費勁,尤其是在冬天,孩子們穿得都比較多,挽袖子就成了一件讓人頭疼的事,如果每個孩子都讓老師幫忙挽,那隻此一項就得耽擱一段時間。於是我設計了「小袖子爬山」的游戲,在每次洗手前筆者都會提醒幼兒「咱們一起讓小袖子爬爬山吧」,幼兒馬上會各自低下頭,用心地挽袖子,有的幼兒挽到一半想放棄時,我就鼓勵他們「再加把勁兒,小袖子離『山頂』越來越近了」,讓他們堅持下去。所以每當幼兒挽好袖子,他們都會很高興地說:「老師,我的小袖子已經爬到山頂了」。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與練習後,我們班所有的幼兒不僅學會了挽袖子的方法,還能主動地去做,身體也得到了鍛煉,在整個過程中,幼兒始終表現出積極的興趣,對自己充滿了信心。雖然我只是運用了游戲的口吻和幼兒進行了交流,但卻讓幼兒明白了以後該怎麼做,促使幼兒養成了認真洗手的習慣。
二、以通俗易懂的兒歌、歌曲鞏固幼兒的洗手習慣
兒歌朗朗上口、音韻和諧,生動幽默,富有趣味。小班幼兒喜歡誦讀,易於理解。教師將生活能力的具體要求編進兒歌,配上形象的圖示,幼兒可以邊誦讀邊學習。如,「洗手歌」:「小朋友,來洗手;捲起袖,淋濕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沖沖手;關龍頭,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凈,我們大家拍拍手。」幼兒在誦讀的過程中學會了正確的洗手步驟,也不會忘了關水龍頭或不擦手就跑了。
三、以家園配合的方式進一步鞏固幼兒的洗手習慣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點;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師。為了讓家長們了解班級的培養目標,我向家長介紹了有關洗手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並通過家園之窗讓家長了解幼兒洗手習慣的養成情況,向家長推薦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培養的途徑、方法,讓幼兒在家庭中得到鍛煉,做到家園教育同步化。
1.放手讓孩子去做
2.在玩中學
從研究中可以看出,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辦到的,它是一個不斷反復練習、鞏固、再練習的過程,教師們應該抓住幼兒期這一關鍵時期,充分利用多種手段給幼兒提供鍛煉的機會,為幼兒今後各種習慣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⑼ 幼兒園如何正確洗手教案
一般按照以下七步驟洗手即可有效清潔:
1.開水龍頭沖洗雙手。
2.加入洗液或抹肥皂,用手搓出泡沫。
3.小心地雙手相互擦手心、手背、指甲內外和四周、指尖、虎口位置,最少揉搓10秒鍾才沖水。
4.用流動的水沖洗至少10秒鍾。
5.完全擦乾凈後,才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干凈。
6.用干毛巾或手紙徹底抹乾雙手,或以干手機吹乾雙手。
7.雙手清洗妥當後,別再直接觸摸水龍頭,防止再度臟手。應以抹手巾包裹水龍頭,或在水龍頭上潑水沖洗干凈,才把水龍頭關上。
什麼時候必須洗手?
懂得洗手,也要懂得什麼情況下該洗手,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飯前便後」之外,還有很多情況是必須要洗手的。
從醫院出來:醫院可以算是一個細菌和病毒的「集散地」,醫院的各個角落都存在著超乎你想像的強大致病菌,而你在醫院時肯定會不可避免地會與它們有正面接觸,所以去過醫院之後一定要洗手。
回家後:進家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否則外面的細菌一定會被你帶回家,在樓梯的扶手、門把手、鑰匙、電梯按鈕上也都有數以萬計的細菌,你肯定不想自己的家也變成是公共場所吧!
打噴嚏或咳嗽後:打噴嚏和咳嗽時不可避免地會有無數細小的飛沫,從你的鼻子和嘴裡「噴涌而出」,你也許會下意識地用手去捂,而打噴嚏或咳嗽則代表有呼吸道感染存在,所以你的手在這時就成了「接力」傳染源。
⑽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為什麼要洗手》教案
設計意圖我們周圍的環境存在著許多看不見的細菌、寄生蟲卵,幼兒好奇的天性使他們去到哪裡都想摸摸、玩玩,小手也在不知不覺中沾上細菌等微生物。如果不注意洗手,幼兒極易將病菌帶入口中。在小班幼兒中開展學習洗手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活動目標1、嘗試使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2、初步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吃東西之前要洗手。
3、願意使用正確的方法洗手,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重點: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難點: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活動准備視頻、PPT、2個桶、2個大盆、15條毛巾、水果、《洗手歌》、洗手液4瓶。
活動過程(一)故事導入,引出問題。
幼兒觀看故事視頻《一定要洗手》,思考並回答問題:故事裡發生了什麼事?皮皮想用手拿薯條吃的時候,小女孩對他說了什麼?為什麼要洗手?
(二)學習洗手的方法。
1、觀看視頻,初步感知正確的洗手方法。
2、通過PPT學習正確的的洗手方法,老師引導幼兒一起按照PPT上的步驟圖練習。
3、幼兒自己根據步驟圖,練習洗手的方法,鞏固學習內容。
(三)創設情境,練習洗手。
1、教師出示水果盤,激發幼兒洗手的主動性。
2、幼兒分成兩組,通過實踐練習正確的洗手方法,教師關注幼兒並給予指導,提醒幼兒使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四)活動小結,分享水果。
小結:手上容易沾上細菌,在吃東西之前我們用剛才的方法洗手,就可以讓我們變得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