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多動症孩子易激怒怎麼辦
多動症的孩子卻是容易激怒,這是孩子管控不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你要給孩子多一些關愛,多一些耐心,慢慢兒的去糾正。
Ⅱ 激怒孩子寫作業是一種好方式嗎
不是一種好的方式,應培養孩子在學習中發現興趣,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了解知識的重要性,因為這樣不僅使孩子更懂得尊重家長,還能激發孩子個人潛在對學習的認知,是從內心主動開始;而相反方向的激怒,迫使等是被動和消極的,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孩子非但學習的不夠深入,只是為了應付交差,更加阻礙了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和良好的關系,因為孩子並不情願,容易形成對抗和逆反心理和行為,對孩子和家長都沒有益處。 反而多花時間和精力用鼓勵,激勵,引導等手段來敦促和培養孩子更為有效,這不僅是一個功課成績問題還是一個孩子形成良好心理素質最關鍵的細節。
當然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激將法並不適用,應從孩子的內心使他完全理解學習的益處和父母的教誨。
Ⅲ 怎樣才能不沖孩子發火
父母是不是一點兒火都不能對孩子發呢?我並不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他(3歲)調皮時,我也一直壓制著情緒,不對孩子發火,可我今天實在沒忍住,跟他發火了。以前就跟他說好,夏天天氣熱的時候,在家可以打赤腳,但是到了秋天就不可以了,地板太涼了,容易著涼生病。可他就是不聽,還故意冒,又急著去上班,一著急火一上來就沖他吼了幾句,把他吼哭了。後來因為快遲到了,也沒有及時安撫他的情緒。我一整天都在為這件事兒後悔,您能告訴我要怎麼去彌補嗎?
其實,像這位媽媽一樣,平時對孩子很溫柔,偶爾因為一些問題而對孩子發火,之後又自責的爸媽並不少。
我最想說的是,父母是人,不是神,所以會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讓我們永遠不發火,永遠溫和且堅定,永遠冷靜不失態?那做一場父母,是不是也太委屈了?!
其實,育兒方法永遠都是供我們自我提升作參考用的,而非絕對化的條條框框,用來攻擊父母和讓父母內疚的。如果父母為自己做錯的事過於內疚,反而會對親子關系帶去影響。
因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讓父母們怒不可遏的事情一定會存在,幾乎無法避免。同時,父母們也認為憤怒、生氣、讓自己情緒失控是不好的。於是,總在沖孩子發完脾氣後感到非常內疚,擔心自己的盛怒會否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於是痛哭,愧疚,妥協,反悔,甚至懲罰自己。若這一幕總是重復上演,孩子繼續任性,父母繼續崩潰。親子關系就容易陷入僵局。
父母是有權憤怒的。因為憤怒這樣的負面情緒對我們來說是有好處的。憤怒是人類基本情緒之一,是人類進化的產物,是適者生存的一項本領。研究表明,憤怒時流下的眼淚會在5秒鍾讓一隻小白鼠斃命。所以通過憤怒,我們排除體內的毒素身體得到健康;通過憤怒,讓我們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態
所以,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如果你實在被孩子的行為激怒,請這樣做吧:
1、憤怒來了!首先,接受這個事實:我很生氣!我有權生氣,我接受我生氣的現實。不必內疚或者羞愧。要讓孩子知道你對他此時此刻的情緒反應是什麼。
2、其次,客觀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你對孩子的擔心。比如說:我生氣是因為我擔心你;而不是說:你這個孩子怎麼總是這么讓人頭疼!不要翻舊賬、給孩子貼標簽,或是口無遮攔的指責。
3、最後,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我們的期待是什麼,孩子如何做會更好。這樣可以明確給孩子指出一條可以避免「闖禍」,或者能夠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4、若上述3步你發火當下沒有做到,請在意識到不妥、感到內疚的當下(最好在同一天內)
Ⅳ 如何應對脾氣暴躁的孩子
2歲的孩子處於第一逆反期:
暴躁行為一:喜歡打人
心理:這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階段,通常在兩歲左右開始出現。但是,雖然這是正常現象,我們卻不能忽視他們在這種行為中表現出來的攻擊性和侵略性。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並且幫助他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當處理:為了當即制止他的打人行為,我經常對他說:「如果你再打小朋友,我們現在就走,不讓你在這兒玩了!」但是後來我發現,類似的話就相當於告訴他下一次遇上麻煩的時候還是可以這樣做。因為在孩子聽來,我好像再說:「繼續吧,直到你被媽媽帶走為止」,但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更好的處理辦法:首先,決不讓孩子逃脫打人應該受到的懲罰。當他打小夥伴或者是打我的時候,我馬上就把他拉開,並且告訴他:「不許打人!打人很疼!」然後重申關於不許打人的規則,並且帶他離開當時的情境。比如說,如果我們會馬上離開活動場,或者把孩子從這個間領進另一個間——也許是走廊。重要的是,打人的事件到這里並沒有結束。如果他是為了爭搶一個玩具而打小朋友,我就會把那個玩具還給對方。讓孩子明白,打人並不能實現目的。如果他希望玩小朋友的玩具的話,最好通過平和的表達方式。
暴躁行為二:哭哭啼啼
心理:孩子之所以哭哭啼啼,因為這一招確實奏效。因為每個父母都會對孩子的啼哭很緊張,所以孩子也就越發善於使用這個獨門武器——在他們需要的時候,通過啼哭來引起我們的注意。
不當處理:當孩子以普通的音量、平和的方式表示意願的時候,如果我當時很忙、很累,或者必須處理其他更著急的事情,我通常就當聽不見或者索性拒絕他。但是那樣做的後果,基本都是他接下來的大聲啼哭。於是,我只能暫停所有的事情,去看看他到底怎麼了。
更好的處理辦法:簡單地告訴你的孩子:「我不聽哭聲。如果你好好說話,我可以考慮滿足你的要求。」我這樣說,也會真的按照自己說的,好好去聽孩子的需求,然後再好好考慮一下同意或者拒絕他的理由。如果確實應該拒絕,我還會簡要地告訴他為什麼,這樣既能讓他明白原因,也讓他感覺到大人沒有應付他。那樣,雖然他還是會不高興,但是至少不會再啼哭了。
暴躁行為三:發脾氣
心理:兩三歲的小孩子很難用語言表達他們的不滿,所以當他們感覺到憤怒、恐懼或者有什麼令他不滿意的時候,他們就會通過憤怒、喊叫或者其他的過激行為表達自己的感受。等到再長大一些,到了四五歲,孩子們就通常是有所圖謀地使用發脾氣這個手段了,當他們的某種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發脾氣是表達不滿的最淋漓盡致的方式。當然,在孩子累或餓到極點的時候,他們也會借題發揮地鬧一鬧。
不當處理:每到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我經常一下子就被孩子激怒。於是我可能會回饋給他同樣的喊叫、推搡,甚至把他夾在胳膊下面狠狠地在他上打幾巴掌。現在看來,越到這種劍拔弩張的時候,我的反應越應該相反——盡最大可能保持平靜和常態。因為事實是如果在他發脾氣的時候我也跟著大聲吼叫,等於就是在手把手地教給他這種不好的行為。所以到了後來,我基本能夠要求自己發現情緒有些失控的時候,就讓自己深呼吸,默默數數,要求自己冷靜下來。
更好的處理辦法:當孩子死活不願意做某件事,或者是因為被我拒絕而顯得十分沮喪的時候,我總是嘗試著帶上一些感情跟他說話。比如說他因為我不允許他在飯前吃曲奇而暴跳如雷的時候,我會耐心等待他安靜下來,然後溫和地對他說:「媽媽知道你特別想吃,也知道你現在很不高興。但是因為我們馬上就要吃飯了,我曾經說過,飯前半小時之內不可以吃點心。其實媽媽已經在飯後准備了好吃的蛋撻,如果你好好吃飯的話,到時候就能多吃一個。」我發現,這是一種能夠控制情緒的說話方式,表達了我的意思,又帶著對他的充分尊重和愛。
Ⅳ 如何應對孩子的壞脾氣
我經常在小區超市看到這樣的孩子,想買某件東西,家長不同意,他就賴在地上,手舞足蹈,家長在一邊哄勸、呵斥、打罵、教訓等各式各樣的方法去「安撫」或「鎮壓」。
當孩子出現亂發脾氣行為時,應利用當時的周圍環境,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被一些新穎事物所吸引,使孩子放棄無理要求。當他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家長應該堅定地告訴她不行。接下來她開始發脾氣,家長這時候應該堅定地告訴她,她發脾氣的話,不僅不會得到她要的東西,她還將受到懲罰(懲罰內容要具體,比如三天不許出門和小朋友玩)。然後他可能會哭鬧,可能會打人,可能會摔東西。這時候,家長不應該再說話,而是盡量把他與他打的人和摔的東西隔開。然後不理她,等她安靜下來後,家長應該和他談話。父母要經常對孩子說:人的很多願望是無法實現的,有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當孩子放棄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時,父母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的心理產生一種愉快感,促使他產生更多的積極行為。談話結束後應該兌現曾經提到過的懲罰。
Ⅵ 如何控制脾氣不對孩子發火
說起來,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能夠堅持、再堅持,長久地堅持下去,養成一種習慣,也就沒有那麼難做到。
我之前就是個容易沖孩子發脾氣的人,現在正在一步一步克制自己的脾氣,努力改正,分享一下我的方法,同樣的,如果你有好的方法呢,也可以分享給我和大家,大家共勉。
情緒往往是說來就來的,很多時候往往是不受個人所控制,所以首先要找出自己容易被孩子「激怒」的點。
我回想了下,我之前容易在哪些方面沖孩子發火呢?
孩子做錯一件事情,屢教不改,我會沖她發脾氣;孩子在某些方面達不到我的期望值,而且是差之甚遠(不包含能力范圍外的事情),我會忍不住想要惱火;孩子故意跟我對著來,主觀意願上違背我的時候,我也會特別生氣……
這么一想,自己發火的次數還真是相當不少,真的是快要達到「一點就著」的地步。
我們總是自詡愛孩子,其實在很多方面,這種愛都是帶有條件性的自私的禁錮的愛。我們以愛的名義,給孩子的自由加註諸多干涉,想讓孩子按照我們的「心願」成長,最終長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所以,孩子一些超出我們要求的舉止行為,就會挑戰我們的「權威」,激起我們的怒火。並且因為對孩子發火這件事,短時間來看並不需要承擔什麼責任、付出什麼代價,只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就可以高高在上、無所顧忌地沖他們發火。就是這種潛意識里的想法,最終導致我們比較隨意的沖孩子發脾氣。
所以,在想清楚自己容易對孩子的哪些事情和舉動沖動、發火時,要將這些事先列入大腦里的頭號「報備」潛意識里多告訴自己遇到這些事情,要冷靜、先冷靜下來,不要著急發火。
很多時候,發火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激化矛盾。就拿諾寶之前吃飯吃得慢這件事來說,每天早上留給她吃飯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多分鍾,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時間太短了,但是沒有辦法,我想讓她吃飽飯,不至於去了幼兒園餓肚子,就催她趕緊吃。她吃得慢,這就導致了矛盾的爆發。經常是我在吼,她在哭,飯反而更吃不下去了。
後來,我就努力剋制自己,不要沖她吼,而是跟她講著我要和她比賽,看看誰先吃完,這樣就激發孩子的好勝心理,她就能比較配合的吃飯,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發火沒解決的問題,換個方式,就友好解決了。
然後呢,家長發火,大多時候還是把一件事太當事了,所以才失去包容心,怒氣沖沖朝向孩子。其實,很多事情,明明沒有多大的:孩子不愛吃飯,想辦法讓孩子愛吃就好;孩子不聽話,想辦法換種方式讓孩子聽話;孩子磨蹭,想辦法提高孩子的速度,或者多給孩子一些事情;孩子犯錯了,想想又不是聖人,誰還沒有犯錯的時候呢?
只要不把事當事兒來計較,多包容孩子,也就沒有那麼多的火氣撒了。
克制自己不發火的最有效方法,親測有效的就是——在想發火的前一秒,開始數數,數得快就數到五十,數的慢可以數到二十、三十,給自己的心理一個過渡階段。發火是情緒沖動之下做出來的事,隨著數數,人慢慢冷靜下來,很多不必要的火氣,一般來說也就消散了。
Ⅶ 孩子激怒你時該如何反應
我家寶寶小時候 我經常跟他發脾氣 但是現在我了解了育兒知識 就再也沒沖孩子發過脾氣了 因為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
Ⅷ 如何控制自己對孩子的憤怒情緒
父母怎樣控制好情緒? 你今天又跟他急了?你一氣之下又大喊大叫大罵人了?你知道你有理,可事後你也不忍了?父母們學會在緊張忙碌的時刻平息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對自己都是一件好事。 於是,怎樣能讓自己在緊張的時刻盡量保持平靜呢?另外,兒童精神病學家、醫學博士LyndonD.Waugh說:「喊叫、怒吼其實是一種面對挫折的強烈回應。事實上,當父母一時沒有更加有效的辦法去管教和約束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大發脾氣。」那麼,如何讓孩子在這種時刻遠離那些讓人討厭的行為也是父母同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在我最忙亂的時候,哪怕是孩子的一點點小過錯,都會激怒我朝他吼。唉,我怎麼能控制自己的脾氣呢?」 壓力會使你眼中的過錯放大。也許只是因為他拒絕把外衣穿上,你就感覺「怒不可遏」。而事實上,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這種不聽話的卻是他這個年齡能夠被允許的「過錯」。所以關鍵還是在於父母怎樣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這個年齡的孩子也正處在要學會認識情感、控制情緒的階段,父母們榜樣的力量是最有說服力的。如果要發火,就趕緊跑到無人的地方去 在快要發火的時候,與其追問自己為什麼發火,不如快點消掉怒火。當感覺自己控制不住就快發火時,不妨趕緊跑到一個無人的地方。 在家裡,我感覺到自己要發火的時候,就會坦率地對孩子們說:「媽媽要發火了,待會兒再說吧!」然後趕緊走進洗手間。 到洗手間照一下鏡子,看到自己滿臉漲得通紅,於是我就漱漱口,然後坐到馬桶上冷靜情緒。一會兒之後,我就會感覺完全沒有必要這樣發火啊!於是漸漸地情緒也平靜下來了。消了火,再出去面對孩子們,就沒有那種攻擊性的沖動了。去超市或到公園散散步,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在經常發火的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也會表現得沒有自信心,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對別人發火,經常感到憂郁,具有反抗、神經質、冷漠等性格,還會對世上的一切都持否定的態度。 而這些在經常發火,或不會控制自己情緒、行為的父母身邊成長的孩子,是無法獲得幸福的。 怒火來襲時你需要: 幫助自己在這樣時刻制怒,可以採用這樣一個簡單有可行的方法:在你馬上就要爆發的時候,告訴自己「停!停!等會兒!」(如果說出聲音來也許會有點兒傻,但那樣或許更有效果!)然後,深呼吸,它能幫助你的「火山」暫時不要噴發。這時,告訴孩子:「我需要冷靜一下!」哪怕你正處在極其忙亂的情形中,這樣幾十秒鍾的平靜和平息是相當重要的,喝杯水或者洗把臉,在窗口透透氣。等你自己真的冷靜了,你再回來找到一個合理的勸說的方式:「如果你不趕緊穿上外衣,去看木偶劇就會遲到!你就只能更晚看到你喜歡的匹諾曹!」 你還需要知道: 仍然不要忽視你自己對於那些規矩、紀律的嚴肅性。你也可以選擇適當的時候和孩子交流,告訴他:規矩仍然是規矩,因為他總是不聽話,造成了你們之間不斷的矛盾。現在你暫時不約束他,只是為了暫時避免矛盾。但你仍然會堅持貫徹你的要求。 找時間給自己放鬆一下,精神緊張、疲勞的父母常常容易對情勢判斷出現誤差,也不太容易想出高明的對付小東西的辦法。同時,也可以利用出遊、玩耍或者飯後散步的機會幫助孩子理解那些讓他討厭要求,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下與孩子取得溝通。 從別人那轉的,希望能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