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庭教育的 想法和做法怎麼寫
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響和幫助孩子養成好思想、好品格、好習慣。
用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正確行動教育引導孩子;不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堅持立德樹人導向,以端正的育兒觀、成才觀、成人觀引導孩子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重視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要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響和幫助孩子養成好思想、好品格、好習慣;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間,不斷創造家庭教育機會,積極主動與學校溝通孩子情況,支持孩子參加適合的社會實踐,推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機融合。
B. 家庭教育情況怎麼寫
家庭教育投入情況,經濟投入:家庭訂閱雜志、報紙一份以上佔61.1%;每月給子女購買課外書3本以上佔32.6%。時間投入:每月經常陪子女去新華書店的的佔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時以上的時間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佔37.5%說明家長對孩子教育比較重視,但經濟的投入明顯高於與孩子共處的時間投入。家長對孩子的關心還是不夠,實質性付出太少。
家庭教育的理念,72.1%的家長認為對子女嚴厲,要求嚴格,孩子聽話;71.4%的家長認為誰對孩子溺愛,孩子就不聽誰的話。
教育子女的途徑,以生活經驗、隨時隨地教育為主的站96.8%,3.2%的家長從書、報、電視中獲取教育方法。
督促子女看課外書的方法,鼓勵的佔28.1%,採用物質獎勵的佔42.7%,引導的佔13.4%,進行陪讀的佔16.8%。在家進行英語、家庭輔導的佔82.7%,在家進行鋼琴、電子琴輔導的佔15.3%。由母親承擔的佔68%,由父母一起承擔的為24%,父親單獨承擔的佔3.6%,祖父母承擔的佔4.4%。
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掃地、擦桌子、整理東西佔58%,93.6%的家長不給孩子零花錢。
C. 如何寫家庭教育
應從心理學、生理學、科學育人、倫理道德、接人待物等方面寫起。
D. 家庭教育策略怎麼寫
面對孩子無理要求,父母如何正確應對呢?
首先,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無禮要求。孩子的無理要求,是在試探家長的底線。
當孩子發現他可以向父母施加壓力,以滿足自己的不合理、不公平的要求時,這會讓他們習慣性地產生負罪感和變得脾氣暴躁。他們感覺到這是不對的,應該對父母表現出更多的尊重,但他們需要界限(正如我們都需要界限)。
成年人知道界限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孩子原本就和母親沒有界限,孩子的界限是要教的。不知界限的時候,孩子會無所適從,不知怎麼做是對,怎麼做是錯,只好進一步施壓,潛意識中希望最終發現父母的一些底線。
總結的幾種對孩子說不的方法吧!
1、用「可以」取代「不行」
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說:「晚飯前不準吃糖」,那麼只會導致孩子怒氣沖天。如果父母說:「可以,飯後我會給你吃糖,現在咱們先吃一個蘋果吧」,這種表達方式,孩子會更樂於接受。
2、耐心解釋說出感受
美國西北大學爭端問題專家雷?湯普森教授建議,要向孩子耐心解釋,家長為什麼不喜歡他的行為。比如,當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敲飯桌的時候,家長可以說:這樣敲會把飯桌敲壞的,這會讓我很傷心。別敲了,好不好?
跟小傢伙講道理似乎是徒勞之舉,但是的確會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他所做的影響了別人,要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3、讓孩子二選一
美國著名非盈利機構育兒資源主管勒納表示,給孩子選擇機會,會讓小傢伙感覺自己有「權力」控制局面。
鼓勵1—3歲的孩子自己做一些簡單的選擇,有助培養其獨立性。但是選項不宜過多,對幼兒及學齡前兒童而言,二選一即可。比如,在家裡只能滾球,在室外可以扔球。你選擇哪個?
4、親自示範並告訴孩子
《不打屁股不溺愛》一書作者,育兒專家克拉里表示,有些孩子不停地做某件惱人的事,其原因就是小傢伙不知道還有啥別的事情可做。
這時,父母最好能給予示範並告訴孩子怎樣做更好。比如,2歲的亨利老是愛戳小妹妹,家長可以告訴亨利,「親親妹妹」或類似的提示,下次小亨利就知道以後怎麼做了。
拒絕孩子無理要求孫子兵法
1、調虎離山。
爸爸應和顏悅色,找個借口,立即帶孩子出門,使孩子暫時脫離情緒對抗的情境,也避免爺爺奶奶的「保護傘」過度的呵護。
2、聲東擊西。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淡化其物質需求。爸爸可以說:「你看,為了保護環境,街上賣羊肉串的都沒有了。你看,那個人那麼胖,走路都喘,咱們吃多了羊肉串,也變得那麼胖,多難看……」
3、暗渡陳倉。
媽媽也可告訴孩子,自己學會了做羊肉串,可在家裡自己做炸羊肉串,既衛生又好吃。家中其他成員都應持同樣觀點,充當不同的角色,共同在孩子眼皮下做戲,以緩解沖突。
4、以逸待勞。
讓孩子盡情發泄,但家長不對他的要求做出任何回應,以冷漠說明自己的反對,沉默是金,巋然不動,家人照樣都吃飯;孩子自己鬧得沒勁了,再給他一個台階下:「你餓了吧,快吃飯,吃完要看精彩的動畫片了!」家長們就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以淡化沖突
E. 家庭教育有待提高的方法怎麼寫
耐心
F. 學生家庭教育情況怎麼寫
一、問題的提出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僅是學校、教師的責任,更是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只有學校與家庭、教師與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本著這樣的初衷,我們對全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旨在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增強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教育的意識,形成育人整體合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
2、調查對象:全校學生家長(家長到會率98%)
3、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採取以班級為單位集中問卷,共發出問卷1000份,收到有效卷987份,無廢卷。
三、結果與分析
(一)家庭狀況:
1、家長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為本科學歷的佔16.7%,大專學歷佔34.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佔48.7%。
2、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條件以中等收入(即父母平均月收入為1000——2000元)為主,貧富兩極也佔一定比例,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佔19.1%,在3000元以上的佔34.3%
(二)家庭教育現狀:
1、家庭教育投入情況:
(1)經濟投入:家庭訂閱雜志、報紙一份以上佔61.1%;每月給子女購買課外書3本以上佔32.6%。
(2)時間投入:每月經常陪子女去新華書店的(不少於2次)的佔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時以上的時間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佔37.5%說明家長對孩子教育比較重視,但經濟的投入明顯高於與孩子共處的時間投入。家長對孩子的關心還是不夠,實質性付出太少。
2、家庭教育方法:
(1)家庭教育的理念:72.1%的家長認為對子女嚴厲,要求嚴格,孩子聽話;71.4%的家長認為誰對孩子溺愛,孩子就不聽誰的話。
(2)教育子女的途徑:以生活經驗、隨時隨地教育為主的站96.8%,3.2%的家長從書、報、電視中獲取教育方法。
(3)督促子女看課外書的方法:鼓勵的佔28.1%,採用物質獎勵的佔42.7%,引導的佔13.4%,進行陪讀的佔16.8%。
(4)在家進行英語、家庭輔導的佔82.7%,在家進行鋼琴、電子琴輔導的佔15.3%。由母親承擔的佔68%,由父母一起承擔的為24%,父親單獨承擔的佔3.6%,祖父母承擔的佔4.4%。
(5)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掃地、擦桌子、整理東西)佔58%。
(6)93.6%的家長不給孩子零花錢。
說明家長對孩子進行素質培養的觀念、方法日漸成熟,普遍認識到正確的教育觀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勵為主,方法越來越多。但仍表現出對孩子智力學習重視的傾向。
3、 特長培養情況:
63.2%的家長讓孩子參加青少年活動活動中心的樂器、書法、英語、繪畫輔導班。
說明家長對培養孩子的興趣專長較為重視,興趣的選擇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家長對孩子特長培養的投入較多。
4、 家校聯系情況:
100%的家長希望每學期與老師溝通1次以上,聯系方式一發簡訊、打電話、利用網路、寫便條、上門家訪為主。
說明家長對子女學習的關心程度較高,對家校合力的重要性認識到位;同時也反映出家長把教育寄希望於老師、學校的心理。
四、措施與對策
1、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家長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建議通過家長學校等途徑,不斷接受新知識,接納新的教育觀念,提高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2、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建議家長多學一些管理孩子的方法,對孩子要尊重,但不是聽之任之;要管教,但不是獨斷專橫。對孩子管理要把握好一個度。細心觀摩孩子,發現有異常要及時想辦法給以處理。
3、身教重於言教。家長是子女教育中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思想、行為、道德愛好、習慣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建議家長改變一些不良習慣,做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多與學校保持聯系,從而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學習。自身也適當地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創造家庭學習的良好氛圍。
4、加強家校聯系。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但學校教育有其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優勢。學校應加大同家長的聯系和溝通,給家長教育提供理論和技術上的支持。形成校——家教育陣地,從而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完善的教育環境。
G. 怎樣寫家庭教育篇
請重視家庭教育
關於家庭教育的作文
請重視家庭教育因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直接表現出父母的品行和教育孩子的能力。比如說為什麼有些人優秀,而有些人很平庸,有些人很自信,而有些人很自卑,那些平庸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傻不啦嘰的選擇了平庸,他們何嘗不想變得優秀,但無奈,他們當中很多人最後都沒有變的優秀,再比如說自卑,那些自卑的人何嘗不想讓自己變得自信,但他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根本動彈不得,根本就自信不起來。兩個問題,一個是人在出生的時候都是張白紙,人的本性都大致相同,為什麼到了後來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另一個是,一種類型的人想要變成另一種類型為什麼會如此艱難?之後的探索過程很長很艱難,當你看過大量有關家庭教育的書籍後,你就會知道,一個人的命運,說白了就是這個人的家庭教育決定的,尤其是早期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