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一年級學生口算能力
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又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 成部分。口算不僅關繫到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 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年級作為起始年級,學生口算能力的高低將直 接影響以後各年級計算能力的提高,怎樣提高一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我簡單談一下我的看法:
一、加強直觀操作,幫助學生建立表象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是一個從直接感知實物過渡到表象的思維過程。因此,從認識 10 以內的數開始,我就十分注重直觀教學:課前准備好學生平時喜愛的實物、圖片,讓 學生數一數教室里的物品, 數一數每小組的人數, 幫助學生強化數感。 然後進行分一分,合一合的訓練,如:1-10 的分成讓學生每節課上課之前都要練習,幫助學生建立表象。從而使學生在掌握10 以內各數的同時,為口算10 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打好扎實的基礎。再通過分一分、合一合的直觀操作活動建立表象,掌握 10 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熟練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為學習 20 以內的加減法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二、增加練習,形成技能技巧。口算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定數量的口算練習,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每天都利用 2-3 分鍾的口算時間進行口算練習,讓學生在練習當中不斷體會口算技巧,讓口算過程逐漸簡化,推理過程 逐漸簡縮,逐漸形成一些口算的技能技巧,從而提高計算的准確性和 口算速度。
三、注重算理教學,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學中,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徑是 教學生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學時,我十分重視算理教學。如在教學 20 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出示 16-7,不要急於把現成的「破十減」灌 輸給學生,而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問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的學生會擺一擺學具,找出答案「我是這樣 想的,先算 10-7=3,再算 3+6=9。;」「我是這樣想的,先算 16- 6=10,再算 10-1=9。 」有的學生用扳手指數數,「我是這樣想的, 把 16 記在腦子里,伸出 7 個手指頭,從 16 開始,一邊屈指一邊數, 15、14……結果是 9。 」有的用「做減想加」來計算,「因為 9+7=16,所以 16-7=9」 ;通過說理訓練,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四、注重演算法多樣化,實現學生對演算法的自主優化。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教學 20 以內退位減法時,有些學生喜歡用「破十減」 、有些喜歡用「做減想加」 。這時,在體會演算法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實現學生對演算法的「自主優化」,教師切不可「一刀切」 ,不然會適得其反。例如:我班有一個學生,他每次在口算退位減法時, 總喜歡扳手指,我想改掉他這個「毛病」 ,於是利用休息時間個別對他進行「破十減」指導,結果越發糟糕,不但算得更慢而且錯誤率更高,還不如扳手指速度快。由此可見,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同時要引導學生在 眾多的演算法中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方法, 這樣才能更好地促使學生的 發展。
五、細水常流,穩步提高 先抓好基礎,1—10 之內的加減法掌握的基礎上,再進行進位加 法和退位減法的練習。練習一個階段後,要篩選難度比較大或經常出錯的題目,如 17-9,15-8,14-6 等,做成卡片,反復練習,細水常流,穩步提高口算的能力。
六、對症下葯,逐個過關在口算訓練中, 教師要根據小朋友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多使用激勵性評價,特別對哪些口算比較慢或計算有困難的小朋友,首先要 弄清他們的問題所在,是算理不清,還是反應遲鈍,然後針對問題想 辦法,還需要對他們有耐心,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鼓勵,教育周圍的同學尊重他們,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使他們產生成功感,從而樹立信心,不斷進步。
七、爭取家長,共同配合,一節課只有40分鍾的時間,光憑老師埋頭苦幹還不行,要努力爭取家長的配合,充分利用他們的力量來共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在開學初我明確地向家長們提出:這學期的重點之一是讓每一個學生在口算方面都能過關,因此,希望家長在家能堅持每天擠一定時間陪孩子練一練口算、聽算。家長的力量,對老師而言是寶貴的資源,只要我們善於開發,就能被我們所用。
八、互相協作,共同提高 我們班有些孩子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著,他們根本沒有能力 、和精力輔導學生;還有部分小朋友的接受能力差,講了忘,算了錯,怎麼辦?老師又沒有那麼多時間一個個的抓。所以在訓練中,我不斷發現好苗子,於是便讓這些小朋友當小老師,也就是每個組選一個小組長,讓他們在課余時間幫助這些學生慢慢提高,慢慢地縮小了差別。
總之要提高小朋友的口算能力,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我們的不斷努力。只要對你的學生有信心,一定能成功的。
⑵ 如何提高一年級小學生口算能力
口算是一種不用計算工具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法。它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沒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簡單的小數目的計算。用口算方便易行、靈活快速。口算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比如計算496×738=?,在豎式計算當中,這道乘法題一共用了24次基本口算!口算能力差,勢必會影響到估算、筆算的正確和速度,影響計算技能的形式,學生口算時,既要耳聽、又要眼看,既要口說,又要心計,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耳、眼、心、口四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口算不僅促發學生的思維,還發展學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記憶力及表達能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抓好口算這個基礎。 閱讀有關書籍,我獲得了一些提高小學生口算能力的經驗。
1、 培養學生口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口算教學中,我們也要激發學生的口算興趣,使學生樂於口算,從而不斷提高口算的正確率。比如,可以採取游戲、比賽等多種形式,來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口算能力。
2、增強學生學習的毅力
口算本身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有的學生便會產生抵觸情緒。教學中,我們可以給學生介紹中外數學家的故事。比如,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時,就用掉了幾麻袋的草稿紙。通過介紹數學家刻苦學習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數學,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增強學生學習的毅力,培養勤奮學習的良好品質。
3、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口算正確率的保證。所以,教學中盡量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在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仔細分析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時糾正錯誤,有效防止錯誤,並持之以恆地做好口算教學工作,那就一定會逐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4、加強基礎口算。
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退位減,表內乘法和除法,應讓學生達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熟練程度,每天堅持3~5分鍾口算訓練,形式應靈活多樣,並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訓練。
5、重視錯題分析
學生計算出現了錯誤,就一定要及時引導學生認真分析計算錯誤的原因,尋找錯誤的根源,及時改正過來。對於重復犯的某種錯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常見的典型錯例,組織學生一起觀察、思考、分析、交流,通過集體「會診」,既達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平時,
6、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糾正小學生計算中錯誤的途徑。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都會發現學生出現差錯的原因:
(1)、感知不準確
小學生感知事物的特點是籠統、粗糙的,他們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間的聯系。因此,他們對事物的感知缺乏整體性,在看題、讀題、審題、以及抄寫的時候,有時觀察不仔細,因而獲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這時感知的錯誤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學生把題目中的數字、符號抄錯。如把「35」寫成「53」,把「+」寫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
而小學生在注意的廣度、穩定性、轉移、分配上發展都很不完善。比如,學生正在解答計算題時,老師的一句「請大家把字寫認真些」,就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導致計算錯誤。另外由於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暫,常常顧此失彼,丟三落四,所以,容易發生抄錯數字,寫錯符號,漏寫數字等錯誤。
(3)、思維定勢的干擾
計算中,學生往往用習慣的方法去解答性質完全不同的問題,從而出錯。比如,經常在練習小數乘法豎式計算時,就會用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了。面對這種情形應對措施 ②增強學生學習的毅力 。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口算練習做得少。教學實踐證明,一個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和速度的高低,與他口算能力的強弱是成正比的。因此,我們必須扎扎實實地加強口算訓練。
⑶ 怎麼提高一年級的口算
1、 培養口算興趣
一年級孩子初學口算能力,是未來口算的基礎,所以尤其重要。要提高一年級孩子的口算能力,培養興趣是不能少的,如果孩子討厭口算,那就算是有一百種提高方法,對孩子來說還是一點用都沒有。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培養孩子的口算興趣,可以採用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口算游戲形式來進行。
家長和老師們可以試一試這幾個方法:和孩子進行搶答、口算接力賽、口算大比拼等,以獎勵的方式進行鼓勵。形式多樣了,孩子的口算興趣自然更濃了。
例如口算大比拼:媽媽做裁判,孩子和爸爸進行比賽。媽媽快速的念出題目,孩子和爸爸搶答,回答正確者得分,贏了會有獎勵;或者超市購物時,可以讓孩子去算賬;又或者孩子看書的時候問孩子今天從哪頁看到哪頁,共看了多少頁……在這些形式的潛移默化下,讓口算走到了生活中,變成一件孩子覺得是有趣而快樂的事。
另外,可以買一些口算卡片,促進口算練習。
⑷ 小學生口算技巧培養方法
如何培養小學生口算技能 翟小 韓桂芬 口算的正確、合理、迅速、反映了那一個數學素養的高低;口算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筆算、估算和簡算的重要基礎,口算教學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手段,它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因此,教師要十分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實、勤、活、記、巧「五個字是筆者在教學中的點滴積累。 一、實字上打基礎 首先,要想會算而且算得快,算的好,理解算理扎實、講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算理,領會計算方法,其次是低年級的口算達標特別重要。因此,教師一定要扎實推進,必須保證人人過關,達到熟練程度,為學生的後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勤「字上下功夫 口算能力的培養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做到天天練、課課練,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堅持大部分課時中利用3-5分鍾的時間進行口算訓練,使常規教學常規化,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但在口算訓練中要注意題量的適中。 三、「活」字上東腦筋 在口算訓練過程中,方法單一會使學生厭煩的心理,所以訓練的形式一定要靈活多樣,當學生對口算練習產生興趣時,他就會心情愉快、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不會覺得口算練習是一種負擔。例如可以通過這幾種方式:學生相互出題;傳統的撲克牌游戲中經典的算24點的游戲;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限時記時口算;聽算訓練等等。 但無論何種競賽或游戲,教師都要精心組織,恰當評價,讓全班同學都積極主動參與,關注每個學生,讓人人都參與練習的機會,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記」字上做文章 在有些計算內容具有廣泛性、全面性、綜合性。一些常見的運算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遇到,這些運算無特定的口算規律,必須通過強化記憶訓練來解決。同時,還要牢記運算定律和性質,主要有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率、結合律、分配率,商不變性質等等。 一、巧字上深鑽研 在計算中,有些運算有特定的口算規律,教師要引領學生深鑽研、巧運算,找出竅門,提高口算技巧。 在日常計算中還有很多類似的能找到規律的題,教師不僅要留心,還要鼓勵學生做一個有心人,發現竅門,提高巧算能力。 口算是項「細活」,容不得馬馬虎虎。口算技能的習得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緊緊相關,這種技能絕非一日半年之功所能鑄成。所以教師要持之以恆,堅持數年,最終使學生的口算技能得以養成 培養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重視培養學生說算理。要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視培養小學生會說算理,學生能說就能想,這樣有利於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進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學「9+6」的進位加法可以讓學生講出各種思考過程,9+1=10,10+5=15;4+6=10,10+5=15;10+6=16,16-1=15這樣,學生說口算思路的過程也就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就能促進他們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養。 二、加強口算的基本訓練。俗話說:「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須抓好口算的基本訓練,做的多了,反應就快,正確率就高,反之,反應慢,准確率就低。口算訓練中,要注意化繁為簡,突出難點,對於基本的口算如:乘法口決,20以內加減法要反復訓練,達到熟練,而20以內的進位加、退位減的口算是重點訓練內容。 三、按一定速度要求訓練。口算能力表現在正確、迅速上,正確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時也能間接地反映一個人思維是否敏捷、靈活。口算訓練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確的前提下,訓練學生口算的速度,兩者要統一,事實上,一個算得快的學生,正確率一般也比較高,反之亦然,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採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組織口算競賽,瞬時提高等方式。口算能力還表現在持之以恆地訓練。口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需要在教學中長期懈地、有計劃的進行,這就要求教師持之以恆地進行口算訓練,例如:我們中韓小學一年級每天中午訓練口算,當然前20名學生速度比較快,得到金星銀星的同學出去玩兒了,我又會讓剩下的20名學生比一比,誰是第一名,又出來十名,讓最後剩下的10名再比一比誰是第一,這樣,我就發現學生口算速度提高了,當然要結合所學內容,有目的的選擇口算題目,這樣即能訓練學生當天的各種能力,又可以訓練口算能力,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總之,在教學時,凡需要計算的,盡量與口算訓練相結合,能口算的堅持讓學生口算,長期堅持不懈,必能提高口算能力,形成口算習慣。四、適當介紹一些口算方法。好的演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劑,培養小學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學教材中已講過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適當介紹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口算的興趣,提高學習口算的積極性。
⑸ 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如何學會口算
如何培養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藉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新大綱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體會是教師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練(常訓練)」三字經是至關重要的。念好「基」字經「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口算分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類。這三類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內容為主,它是計算的基礎,基本口算必須要求熟練,而熟練的程度是指達到「脫口而出」,其它兩類口算只要求比較熟練或學會。因此,要注意抓好如下幾個方面:
1. 直觀表象助口算
從運算形式看,小學低年級的口算是從直觀感知過渡到表象的運算。如教學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裝有9個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備2個皮球,讓學生想一想,「應該怎樣擺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幾個皮球?」很快有學生說:「我從盒子外面的2個皮球中拿1個皮球放進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個皮球,外面還有一個,一共11個。」我表揚了這個同學說得好,並說明這種方法叫做「湊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幾湊成10。這樣,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確性也就有基礎了。
2. 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學,不在於單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於使學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應重視抓好算理教學,例如教學8+5=13時,要從實際操作入手,讓學生理解:8比10少2,求8與5之和,應把8+5分成2和38+58與2組成102310加3得13。10並畫出口算8+5=13的思維過程圖。在學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礎上,簡縮思維過程,抽象出進位加法的法則:「看大數,分小數,湊成10,再加幾。」最後,再引導學生想一想「5+8」怎樣算。這樣,學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 說理訓練助口算
抓好說理訓練,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如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上課一開始先出示「13-8=?」,問學生「13-8等於幾呢?」「等於5。」又問:「是怎樣想出來的?」「做減法,想加法。」再鼓勵學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學生說出幾種口算方法後,歸納出不同的退位減法,並要求學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強說理訓練,以提高口算的速度念好「教」字經「教」就是教給學生口算方法和規律。
當學生都能熟練基本口算之後,就應轉入拔高訓練,即教給學生口算方法和規律:
(一)用「湊十法」口算
根據式題的特徵,應用定律和性質使運算數據「湊整」:
1. 加數「湊整」
如14+5+6=?啟發學生:幾個數相加,如果有幾個數相加能湊成整十的數,可以調換加數的位置,把幾個數相加。
2. 運用減法性質「湊整」
如50-13-7,啟發學生說出思考過程,說出幾種口算方法並通過比較,讓學生總結出: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幾個數,如果減數的和能湊成整十的數,可以把減數先加後再減。這種口算比較簡便。
3. 連乘中因數「湊整」
如25×1?4×4,25與4的積是100,可直介面算出結果是140。
(二)運用「分解法」口算
就是把題目中的某數「拆開」分別與另一個數運算,如2?5×32,原式變成2?5×4×8=10×8=80。
(三)運用一些速算技巧進行口算
1. 首同尾合10的兩個兩位數相乘的乘法速算
即用其中一個十位上的數加1再乘以另一個數的十位數,所得積作兩個數相乘積的百位、千位,再用兩個數個位上數的積作兩個數相乘的積的個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個位、十位、(1+1)×1=2作百位)。
2. 頭差1尾合10的兩個兩位數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較大的因數的十位數的平方,減去它的個位數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 採用「基準數」速算
如623+595+602+600+588可選擇600為基數,先把每個數與基準數的差累計起來,再加上基數與項數的積。
(四)熟記常用數據
如:1~20各自然數的平方數;念好「練」字經「練」是指口算要經常訓練。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過經常性的訓練才能實現,且訓練要多樣化。
⑹ 一年級口算題20以內加減法有哪些技巧
方法一 :做減法,想加法。利用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關系,用加法來思考。如,12-8,想8+( )=12。
方法二:破十法。如 13-7用「破十法」可以這樣想:10-7+3=6
方法三:連減法(平時法),如13-7用『連減法』可以這樣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方法四:加補法。如13-7還可以這樣想:13-10+3=6
口算方法比較多,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確率的關鍵。練習時可以和學生一起復習多種口算方法,讓學生通過比較,得出最佳的方法。
先易後難
先從十以內的加減法算起。可以與生活中可以用數量概念表達的物體結合。比如蘋果、桔子、荔枝、西紅柿、芒果等,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興趣,也可以讓他知道學習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鞏固成果
只要有個空閑就可以提問,語速要快,這樣給孩子一種緊迫感,可以鍛煉他快速思維提升效率的習慣。家長隨口就可以說出3+2、5+4、9-3等等,只要孩子答對了,就要表揚他,「真棒」「真厲害」「我的孩子(學生)真聰明」等。
十以內的加減法要讓他特別的熟練後再進入二十以內的,同樣非常熟練後過渡到百以內。不要過快,循序漸進,效果最好。
輔導技巧
十以內的加減法,再重申一遍,一定要讓孩子極其熟練才行。要達到脫口而出的效果。萬莫著急。要告訴孩子加減法是一個互補的關系,特別是在十以內加減法時一定要講清楚,這樣有助於孩子的理解。
⑺ 小學一年級數學口算技巧
1.做減法,想加法。利用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關系,用加法來思考。如12-8,想8+( )=12。
2.破十法。用「破十法」可以這樣想:10-7+3=6
3.連減法(平時法),用連減法可以這樣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4.加補法。還可以這樣想:13-10+3=6
5.熟背湊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親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湊成一雙手。
6.趣味計算:
計算是一種枯燥無味的學習活動,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可以補充一些趣味性的計算題目,培養學生對計算的興趣。如:找規律、用簡便計算擺動火柴使等式成立、找夥伴比賽等方法。
口算方法比較多,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確率的關鍵。練習時可以和學生一起復習多種口算方法,讓學生通過比較,得出最佳的方法。
⑻ 一年級口算題如何鍛煉技巧
口算在小學數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口算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記憶力、注意力,提高學習數學興趣。所以必須重視小學階段的口算訓練。
如何做一年級口算題?
從低年級學生口算錯誤的大量反饋信息看,改進口算訓練的根本對策是研究和把握低年級學生進行計算學習的心理過程,使訓練符合兒童認識規律和特點,並不斷發展他們的智能。為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1、口算練習要經常練口算練習一要天天練、課課練。可以在每天回家先安排2~3分鍾,口算20~30道題,日積月累才能形成學生的口算能力。二要視算、聽算結合練。視算有一定的直觀性,聽算在腦中反映題目與計算過程,兩者結合,手、腦、口、眼並用,提高口算能力。三要形式多樣變化練。要針對兒童特點,形式要多樣化,以此激發學生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並盡量讓全體學生參與。
2、加強算理教學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小學生數學要經過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所以,要掌握口算方法,關鍵是理解算理。
以新授9+3=?為例。學生通過操作小棒得出計算過程,並要求學生詳細說出計算過程:因為9加1得10,把小數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2得12,這是具體題目9+3的計算。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計算練習後,師生共同找出規律,讓學生形成一種簡縮思維:9加1得10,把小數3分出1剩2得12,這是從具體到抽象。最後,省略思維過程,直接得9+3=12,又從抽象到具體。這樣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保證初級口算正確,通過以後的練習,就可以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
3、口算訓練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症下葯,並注重演算法指導。
在口算訓練中,應精先習題,有的放矢,邊計算邊讓學生說說如何計算出結果的?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從口算題中你學會了什麼?如:一年級學生對15-4=11與14-5=9兩種類型的題目容易混淆,放在一起對比練,並要求比較兩道題的不同;口算中經常出錯的題如6+3,7+2,4+3,8-2,9-7等反復練;9+4+1=?告訴學生先算9+1得10,再算10加4得14比較簡便;9乘幾的積就等於幾十減幾等等。
一年級20以內口算題技巧
1、加法
20以內進位加法思維訓練的方法很多:有點數法、接數法、湊十法,口決法,推導法、減補法等。
要根據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的不同,由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來實現。這里重點介紹:減補法。我們規定:兩個可以湊成10的數是互為補數,1和9,2和8,3和7等。都是互為補數。方法是:用第一個加數減去第二個加數的補數,再加上10 。比如:9+4=13思考方法:第二個加數的補數是6;第一個加數9減去4的補數6得3;3加上10,得13。即9+4 = 9 - 6+10 = 3+10 = 13這樣的思考途徑,對於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很有好處,但只能符合思維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情況引導。
2、減法
20以內退位減法是以20以內加法為基礎的,方法有:想加法計算減法、破十法、分解減法後連減法、記小數數到大數、推導法、加補法等。
這里重點介紹加補法:方法是:用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加上減數的補數,同時去掉十位上的「1」,比如:13 - 4 = 9
思維方法:被減數個位上的3不夠減;減數4的補數是6;6加上被減數個位上的3,得9,同時去掉十位上的「1」。
一年級口算題訓練技巧就為您介紹到這里了。要學好口算,必須要持之以恆,做到天天練習。
⑼ 如何提高一年級下百以內的聽算練習
口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年級是打好口算基礎的重要時期,它將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後的計算能力。而一年級的小學生由於年齡小,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因此,在計算練習中出現錯誤是常有的事。作為家長必須幫助他們找出錯誤,分析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指導,提高教學效果,用科學的方法提高一年級小學生的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