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觀察動物有哪些方法
觀察分析動物特點
1、觀察:從各種角度仔細地觀察各類動物的外形特徵,並加以比較與鑒別。如牛、羊、鹿有堅硬的角,大象有很長的鼻子和高大的身軀,駱駝有突起的駝峰,長頸鹿有很長的頸子等。禽鳥嘴的形狀及長短因食性不同差異很大;翅膀的大小和形狀等因種類不同差異很大;禽鳥的腿因取食方式和生活環境的不同,其差異也很大等。
由於畜獸、禽鳥和魚蟲的種類很多,差異很大。要畫好簡筆畫就必須熟悉各種動物的結構特點,深入觀察,細心揣摩,找出其各自的規律和共同規律,總結出圖形特徵,再去大膽概括、反復練習,達到隨心所欲。
2、了解動物的習性和生活環境:各種動物有不同的習性和生活環境。如金絲猴,在海拔1400米~3000米的闊葉林和外闊混交林中以家族結群方式生活。它們的主食有樹葉、嫩葉枝、花果,也吃樹皮和草根等,愛吃昆蟲、鳥和鳥蛋。它們長年生活在樹上,因此練就了一套攀樹爬岩的好本領。知道金絲猴的生態習性和活動規律後,就能更好地表現它的特點。
3、抓住動物的形體特徵:動物的特徵主要表現在頭、身子、四肢、尾巴、脖子、耳朵、毛色及斑紋上。為了突出動物的特徵,可採用誇張手法進行藝術處理。如狐狸尾巴可畫得長一些,兔子耳朵畫得大一些。又如畫金魚時,要突出其尾大、眼大、身軀圓短的特點。
4、把握動物的動態特點:抓住主要矛盾,畫出動物動態中關鍵的部分。先畫表現動物頭、頸、軀體關系的動態線;再根據對動物結構和運動規律的理解,將其餘部分畫上;畫好後,再修正那些畫得不夠准確的地方,這樣才能把生動、活潑、動態中的動物畫好。
② 如何學好初一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初一生物的七大學習方法
一、課前預習的方法
課前預習是上課的基礎和准備,有利於學生主動學好課程和自學能力的提高,特別是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課前預習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閱讀教材,理解教材的含義,對重點內容、名詞概念要畫出來,進行比較、分析。例如:《細胞的結構》中,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雖然字面比較接近,但各指不同的結構,各自作用不同,應通過預習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區別與聯系。
預習是將下次課要學的內容事先熟悉一下,做到心中有數即可,不必花費大量時間,遇到難於理解、理論性比較強的問題,可在書上做一記號,以便上課時注意聽老師的講解、分析。例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遺傳和變異等這些都是比較難於理解的問題,可以等待課堂上注意聽教師講解。
預習時可以寫預習筆記,可以把書上的內容歸納成幾個問題。如對《顯微鏡使用方法》一節預習時可以歸納成:顯微鏡由哪幾部分組成,每個部件的名稱及作用,每個部件的位置,能夠區別目鏡和物鏡。預習後,看書後面的習題是否會做,檢驗一下預習的效果。實際上對生物課感興趣的學生在上課前五分鍾左右就能把上述內容預習完。
二、如何提高聽課效率
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上課佔了大部分的時間,無論哪個學生要想學習好,都要寄希望於課堂。怎樣提高聽課的效率呢?
上課的目的性要明確,要帶著預習時不懂的問題聽講;聽課時精力一定要集中,跟上老師的思路,特別要注意老師的語氣和所強調的關鍵內容;認真記筆記,筆記要記重點、要點。板書既能反映知識的要點,又能體現知識的內在聯系,是應該記錄的。如果聽課與記筆記發生矛盾,應該先以聽懂為目的,可以暫時不記,課後再回憶、補充、整理;上課要動腦筋、想問題,特別是老師提問,要積極思考,舉手回答,一個經常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靈敏性、流暢性,都比不舉手回答的同學強得多;聽課要抓住重點,一節課講的知識太多,但對每個知識點要求不同,老師會教給學生區分重點和非重點的方法,對於重點內容學生要很好掌握,學好教材最基本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時掌握基本觀點和原理,比如"進化"的原理:進化規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統一的原理:生物與環境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結構與功能的統一;矛盾的原理: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等。
三、課上注意鞏固
教師授課如果用15~20分鍾,剩下的時間留給學生鞏固復習。鞏固內容可以由教師帶領,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復習。學生自己復習時,對教材內容要先理解,再嘗試記憶。學會識圖,對圖是否理解,是否會畫,各部分名稱是否記住了。覺得自己對教材問題不大,可以做題檢驗效果。
四、要注重觀察和實驗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沒有觀察和實驗,生物學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同樣,不重視觀察和實驗,也不可能真正學好生物課。在做每個實驗之前,要認真閱讀實驗指導。在做每個實驗時,要仔細觀察、如實記錄,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五、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科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將生物知識跟實際生活相聯系。例如,我們在學習食物鏈的時,首先要搞清楚「食物鏈」的定義是什麼?誰是被食者?誰是捕食者?他們之間是怎麼樣構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的?然後再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列舉出2個簡單的食物鏈。如果忘記了,你便可以及時地看書回憶,這樣又就鞏固了知識。 學習生物科學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義是事情。
③ 描寫動物的方法有哪些
描寫動物的方法有哪些
想要把動物寫的活靈活現,有靈性,通常都是用比喻和擬人這兩種手法。
比如:
1、松鼠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機靈.只需要有人觸動一次樹干,它們就躲在數枝底下,或連蹦帶跳地逃到其他樹上.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樹上高興的跳著叫著,互相追逐嬉戲.它們貌似怕強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窩里歇涼;只在樹枝被風颳得亂搖晃的時候,它們才到地面上來.然而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
2、小白兔很可愛,胖乎乎的小白臉上鑲嵌著一雙紅寶石似的眼睛,三瓣嘴上還長著小貓一樣的鬍子,特別是它總把那兩只長長的大耳朵豎得直直的,顯得十分神氣。
3、刺蝟身體胖胖的,四腳短小,長著銳利的爪,適合於掘土,尖紅的長嘴很便於捕捉小蟲。
4、狐狸的尾巴像深紅的火焰的舌頭一樣,鬆弛、柔軟地拖 在雪地上。
5、羊群聚集在一起,像一片白雲;羊兒散開去,又像只只白蝴蝶。
等等
④ 寫一種觀察動物的方法,有懸賞
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可分為兩類:觀察法和實驗法。
觀察法
要求觀察者精確、真實、詳盡、客觀地反復觀察,並作好觀察記錄。也就是說要求觀察者在觀察某種動物時,將這種動物的所作所為不加渲染的如實記錄,即見到什麼就記下什麼。在研究動物行為的初期,這種觀察、記錄工作幾乎全部由觀察者去做。如:19世紀著名的法國昆蟲學家亨利·法布爾(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是用觀察法研究昆蟲生活的第一位科學家,他被稱為「昆蟲世界的荷馬」。偉大的進比論創始人查理·達爾文說法布爾是一個「卓越的觀察家」,他研究的是活著的動物,他是在「藍色的天空下、蟬兒的歌聲中」觀察和研究它們本能的最高表現。只要天氣晴好,法布爾就帶上一把洋傘、一個放大鏡、一支筆、一個記錄本、一塊麵包和一個蘋果,一大早就出發去觀察,天黑時才返回家。他就是這樣辛辛苦苦地工作著、探查著。他觀察每一種昆蟲都花去大量的時間,如觀察土蜂20年、地膽過渡變態25年、隧蜂30年、蜣螂(屎克螂)40年,最後才寫成一篇材料。他是如此的認真負責,怕觀察中出現漏洞。對當時不理解他的科學家們的議論,他採用了一種很別致的方法加以答辯。他對他的昆蟲朋友們說「來,你們一齊來,你,帶刺的,還有你,長著鞘翅和甲胄的,你們都來幫我答辯解釋。告訴他們,我是怎樣密切地和你們生活在一起,告訴他們我是用了怎樣的耐心來觀察的,以及怎樣謹慎地記載你們的敘述,不任意增減;無論誰,他們願意來研究你們的話,一定會得到同樣的結果。」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藉助於攝影機、錄音機、攝像機等現代化手段去記錄觀察對象的一切,必要時可以重放、再現當時的場景,以利進一步觀察研究。
實驗法
這是運用各種手段將行為的主體(動物)或行為的環境條件(各種有關刺激)加以改變,來分析研究動物行為的一種辦法。如:有一種泥蜂科昆蟲在砂地上掘穴產卵後就將洞門封住,此後雌泥蜂會定期將幼蟲所需要的食物──小毛蟲,運到洞內供其食用,離開時泥蜂會將洞口再封好。有位行為專家採用了一個很巧妙的實驗法對泥蜂的這種撫幼行為進行研究:他在清晨當雌泥蜂「察看」每個洞穴之前,將一個洞穴中的泥蜂幼蟲取出,放入另一個洞穴中,這樣一來,有的洞穴中幼蟲數量增加了,而另一個洞穴中卻沒有了幼蟲。雌泥蜂發現這種新情況後,會很快地加以適應,於是運到洞穴中的食物量也會隨著改變。由此可以看出雌泥蜂並不是盲目的單憑「記憶」來飼喂每個洞穴中的幼蟲的,而是根據每次「察看」洞穴後,所收集到的信息來決定當天應該向每個洞穴中的幼蟲提供多少小毛蟲。假如你在雌泥蜂清晨「察看」洞穴之後,移走它的幼蟲,那麼它仍會將小毛蟲運入空洞穴,它的撫幼行為也不會改變。
動物行為學家們,通常都是將上述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這就是平常說的綜合法。
⑤ 用觀察和描寫動物的方法,寫寫小動物,要寫得生動具體。(給我寫一個例子)
仔細觀察,寫外貌
寫小動物,一般都先從外貌下手。經過認真觀察,再動筆。先看看那小傢伙長得什麼樣,渾身上下有幾種顏色,再按照順序寫下來。可以從頭寫到尾,也可以先寫主要部位,後寫次要部位。
觀察的時候,不單要認認真真地看,有些動物還可以動手摸摸,用鼻子聞聞,聽聽動靜……在觀察的同時還要開動腦筋,想想用什麼詞語最恰當;用什麼比喻才能把小動物寫得生動、活潑。下面這篇"寫話"字雖不多,卻寫得有模有樣。
小烏龜
去年寒假的一天,爸爸帶我去花鳥魚蟲市場,看見一位叔叔正賣烏龜。缸里的烏龜特別可愛,它們的背上都背著堅硬的鎧甲,一隻只小腦袋偷偷地從殼里探出來,露出兩粒黑芝麻一樣的小眼睛。殼後的小尾巴搖著,真逗人。我用手輕輕地碰了一下,沒想到那隻烏龜的頭馬上就縮進了殼里,半天也不出來……
(雙橋河一小二年級 吳曉瑫)
抓住特點,寫習性
公雞打鳴,母雞下蛋,小狗啃骨頭,小貓睡懶覺……這些,都是它們的
習性。練習寫小動物,只有抓住它們的特點,才能寫得准確無誤。所謂特點,就是與眾不同的地方。看完下面這篇小文章,你一定會受到啟發。
蟈蟈
一天放學回家,我看見暖氣邊放著好幾個小葫蘆。我好奇,拿起來一瞧,發現裡面趴著一條深綠色大肚子的蟲子。爸爸說,這是蟈蟈。
爸爸每天精心地照顧它們。只見他拿起葫蘆,打開蓋,輕輕地轉幾下,蟈蟈就探出頭來了。爸爸順勢把它放在桌子上,將准備好的小黃蟲子放到它嘴邊。蟈蟈猛地叼住蟲子,嚼碎後咽了下去。吃完了蟲子,爸爸還要幫助蟈蟈做健身運動——等蟈蟈爬到葫蘆口外沿上,爸爸就把葫蘆橫過來,慢慢地轉。蟈蟈也隨著爸爸轉動的節奏,不斷地往前爬,那樣子真像站在跑步機上慢悠悠地散步。
慢慢地蟈蟈長大了,每天"嘟嘟"地叫個不停,為冬天裡的我家增添了樂趣。
(雙橋河一小二年級 王宣予)
字里行間,顯愛心
寫小動物要挑喜歡的寫。你愛它,對它有感情,恨不得把全部的喜愛之情都傾倒出來。有了這種激情,寫出來才感人。
可愛的小白兔
表哥家養了只小白兔,長長的絨毛,紅紅的眼睛,又尖又長的耳朵,走起路來總是蹦蹦跳跳的。有一次,我學著它的樣子往前蹦,逗得家裡人直樂。
我特別喜歡小傢伙那溫順的性格。每當抱起它的時候,小白兔總是乖乖地依偎在我的懷里,有時候還伸出舌頭來舔我的手心,舔得我心裡癢癢的。
小白兔吃起東西來可就不一樣了,它那三瓣嘴一動一動的,利索極了。長長的鬍子也跟著晃動,兩只大門牙呲著,好像怕誰把它的食物搶走似的。
表哥家的小白兔,我可喜歡它了。
⑥ 小學生寫動物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1.寫外形
首先,觀察小動物(包括昆蟲)的外形,一般是寫小動物的靜態。在觀察時,包括顏色、長相、個頭都要如實寫出來。其次,要抓住特點,不能面面俱到什麼都寫。三是按順序:先整體一再局部一最後整體。概括寫整體,具體寫局部,用總分關系的句群。最後,為使描寫更形象、具體,要展開豐富的想像,恰當地運用比喻。特別要注意提醒小學生「像——」、「猶如——」、「彷彿——」等喻詞的使用。
2.寫習性
寫小動物,還要細心觀察它們的動作、靜態和生活習性,這些是小動物的動態方面。例如寫它們吃食物、嬉戲的樣子,相互追逐爭斗的情形,如何築巢、休息的情況,等等。
小動物也有感情、情緒,這要靠小學生從它們的叫聲和動作中,用擬人的方法去體會和想像,這樣就能寫出小動物的性格,顯示出它們的活潑和可愛,實際上也就寫出了小學生自己的感情。
⑦ 你還知道哪一些動物的生存技巧
動物的保護色,警告色,偽裝術,模仿術等等。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漫長的進化中,人類的36計在動物中都能找到體現。
⑧ 欲錢看有技巧的動物十二生肖
猴,能耍大把戲,
⑨ 描寫動物的方法
想要把動物寫的活靈活現,有靈性,通常都是用比喻和擬人這兩種手法。
比如:
1、松鼠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機靈.只需要有人觸動一次樹干,它們就躲在數枝底下,或連蹦帶跳地逃到其他樹上.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樹上高興的跳著叫著,互相追逐嬉戲.它們貌似怕強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窩里歇涼;只在樹枝被風颳得亂搖晃的時候,它們才到地面上來.然而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
2、小白兔很可愛,胖乎乎的小白臉上鑲嵌著一雙紅寶石似的眼睛,三瓣嘴上還長著小貓一樣的鬍子,特別是它總把那兩只長長的大耳朵豎得直直的,顯得十分神氣。
3、刺蝟身體胖胖的,四腳短小,長著銳利的爪,適合於掘土,尖紅的長嘴很便於捕捉小蟲。
4、狐狸的尾巴像深紅的火焰的舌頭一樣,鬆弛、柔軟地拖 在雪地上。
5、羊群聚集在一起,像一片白雲;羊兒散開去,又像只只白蝴蝶。
等等
⑩ 寫出五種觀察小動物的方法
可以通過眼睛來進行觀察,動物有近距離觀察,遠距離觀察,或者通過耳朵來聽動物的聲音,這也算是一種觀察方式,用嗅覺來秀動物的味道,這也算是一種觀察動物的方式,或者用觸感,用手去觸摸,也算是觀察小動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