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那九類打折促銷方法
第一種:「餐廳吃頓飯,消費達200以上,可享受8折優惠」; 第二種:「若充值1000元,本次消費的200元可免單!」
以上問題經過實驗驗證,大部分人的第一直覺會認為第二種方式比較「劃算」。
但冷靜一想,咦?不對!
細心的你可能發現了——其實這兩種方式的折扣優惠度是一樣的!
第一種:滿200元打折8折,也就是8折的優惠;
第二種:充1000元免200元,200/1200≈8折!(恍然大悟)
那為什麼我們大部分會覺得第二種比較優惠呢?
其實,第二種就是利用了人的判斷錯覺,進行了「隱形打折」,讓人感覺比較劃算。而第一種是「直接粗暴打折」,這種容易對產品產生各種折後的副作用。
這種「隱形打折」的方式,和直接打折方式的優惠力度雖然是差不多的,但兩者的給消費者的感覺卻有很大區別。直接打折容易產生「產品價值被貶低」等副作用,而隱形打折卻讓人感覺佔到了便宜又不容易產生「該產品質量有問題」等等的認知問題。
例如我們常見的雙十一、店鋪周年慶等等的促銷打折,大部分消費者並不會認為這種打折是因為產品有問題。因為這種打折促銷活動就是利用了「隱形打折」的策略—— 「雙十一都是搞優惠的日子「這個正當理由來打折,避免了了產品價值感的貶低 。
你現在明白了「直接打折」就是直接說打幾折的方式,這種方式的副作用太大,盡量少用。而應該用第二種的「隱形打折」方式——採用各種心理錯覺或正當理由等方式去變樣打折,讓消費者感覺佔到了便宜且認為打折是合理的。
▼
如果還覺得「隱形打折」方式有點難以操作,下面怪獸先森給你總結了 「隱形打折」的5個具體操作技巧,供你參考。
1.錯覺折扣
讓消費者看起來更能佔到便宜的打折方式。
比如這兩個做法:
a. 低價高購
一件產品200元,直接說「該商品打7折優惠」,不如說「只需花140元就可以買到店裡價值200元的商品,或只用140元就可以挑選店中任何一件原價的商品」的「低價高購」打折做法。雖然同樣是打折,但後者的「低價高購」做法更能讓消費者有賺到便宜的心理感覺。
b.充值免單
什麼叫充值免單?就是充值多少錢,就可以免費享受當下的消費。
比如文章前面的「充1000元,今天200元飯錢可以免單」例子,就是充值免單的做法,這和「消費200元可以打8折」的本質雖然是一樣的,但是充值免單會讓消費者產生一種心理錯覺,心裡想:「What?還有這么爽的事?」
需注意的是,這種「錯覺折扣」的隱形打折技巧,最好結合一下某個促銷理由,比如說今天是換季或者是感恩節等原因而打折。這樣才會更好地保持產品的價值感,不但能減少消費者對打折的產品質量顧慮又可吸引了更多的購買。
2.單品特價引流
在活動期間,把店裡某款產品進行低價打折,吸引更多用戶流量進店,為其他產品引流。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廣州某家酒店喝茶時,看到想在這家酒店喝茶吃飯的人都需要排隊,甚至排兩個小時都是常事。這樣的客流量相對其他競爭商家來說,是非常羨慕的現象。
❷ 促銷策略都有哪些
促銷策略:
1.臨界價格策略:把10元的商品改成9.9,20元的改成19.9,利用數字帶來的視覺錯誤,降低顧客對價格的敏感度。
2.價格差策略:打出「花100元買200元的商品」的促銷活動,利用原價和折後價的價格區間,刺激顧客的沖動消費。
3.限時折扣策略:「半小時內商品5折」或「折扣只限今日」,讓顧客感受到促銷活動的稀有程度,有一種錯過就是遺憾的感覺。
4.雙重實惠策略:「凡在超市內買滿500再減50,還可享受八折優惠」,利用先降價再折扣的方式,把客單價提高。
5.兌換獎品策略:買滿100即可憑小票抽獎,顧客對獎品要求往往不高,主要討一個彩頭,利用成本較低的小獎品去迎合顧客的滿足感。
6.購物卡策略:購物卡是節日送禮的好選擇,買1000元購物卡內含1100的購物金,不但能帶來廣告效應,還可以讓顧客長期在超市光顧。
7.組合銷售策略:在一打酸奶上捆綁銷售一個正值推廣的酸奶品牌,或快到保質期的酸奶,利用組合售賣,既讓顧客感覺到了實惠,又達到了經營目的。
❸ 如何促銷促銷的技巧
在促銷過程中,促銷內容、促銷方式與促銷活動密不可分,因而它們會隨著促銷活動變化而變化。促銷活動由於各種技巧的組合應用,其變化形式很多。
1、降價式促銷
降價式促銷就是將商品低於正常的定價出售。其運用方式最常見的有庫存大清倉、節慶大優惠、每日特價商品等方式。
(1)庫存大清倉
以大降價的方式促銷換季商品或庫存較久的商品、滯銷品等。
(2)節慶大優惠
新店開張、逢年過節、周年慶時,是折扣售貨的大好時機。
(3)每日特價品
由於競爭日益激烈,為爭取顧客登門,推出每日一物或每周一物的特價品,讓顧客用低價買到既便宜又好的商品。低價促銷如能真正做到物美價廉,極易引起消費者的「搶購」熱潮。
2、有獎式促銷
顧客有時總想試試自己的運氣,所以「抽獎」是一種極有效果的促銷活動。因為,抽獎活動一定會有一大堆獎品,如彩色電視機、洗衣機等,這樣的獎項,是極易激起消費者參與興趣的,可在短期內對促銷產生明確的效果。通常,參加抽獎活動必須具有某一種規定的資格,如購買某特定商品,購買某一商品達到一定的數量,在店內消費達到固定金額,或回答某一特定問題答對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辦抽獎活動時,抽獎活動的日期、獎品或獎金、參加資格、如何評選、發獎方式等務必標示清楚,且抽獎過程需公開化,以增強消費者的參與熱情和信心。
3、打折式優惠
一般在適當的時機,如節慶日、換季時節等打折以低於商品正常價格的售價出售商品,使消費者獲得實惠。
(1)設置特價區
就是在店內設定一個區域或一個陳列台,銷售特價商品。特價商品通常是應季大量銷售的商品或為過多的存貨,或為快過保持期的商品,或為外包裝有損傷的商品。注意不能魚目混珠,把一些變質損壞的商品賣給顧客,否則,會引起顧客的反感,甚至會受到顧客投訴。
(2)節日、周末大優惠
即在新店開業、逢年過節或周末,將部分商品打折銷售,以吸引顧客購買。
(3)優惠卡優惠
即向顧客贈送或出售優惠卡。顧客在店內購物,憑手中的優惠卡可以享受特別折扣。優惠卡發送對象可以是由店方選擇的知名人士,也可以是到店購物次數或數量較多的熟客,出售的優惠卡范圍一般不定,這種促銷目的是為了擴大顧客群。
(4)批量作價優惠
即消費者整箱、整包、整桶或較大批量購買商品時,給予價格上的優惠。這種方法一般用在周轉頻率較高的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上,可以增加顧客一次性購買商品的數量。
4、競賽式促銷
競賽式促銷是融動感性與參與性為一體的促銷活動,由比賽來突顯主題或介紹商品,除了可打響商品的知名度以外,更可以增加銷售量,如喝啤酒比賽等。此外,還可舉辦一些有競賽性質的活動,如卡拉OK比賽等,除了可熱鬧賣場之外,也可藉此增加顧客對零售店的話題,加深顧客對零售店的印象。
5、免費品嘗和試用式促銷
在促銷之時,零售店可以在比較顯眼的位置設專櫃,免費品嘗新包裝、新口味的食品。非食品和其他新商品實行免費贈送、免費試用,鼓勵顧客使用新商品進而產生購買慾望。例如許多連鎖百貨店設有美容專櫃,免費為願意試用新品牌化妝品的顧客做美容。國外零售店的香水櫃台也常常進行免費試用。
6、焦點贈送式促銷
想吸引顧客持續購買,並提高品牌忠誠度,焦點贈送是一個種非常理想的促銷方式。這一促銷活動的特色是消費者要連續購買某商品或連續光顧某零售店數次後,累積到一定積分的點券,可兌換贈品或折價購買。
7、贈送式促銷
贈送促銷便是在店裡設專人對進店的消費者免費贈送某一種或幾種商品,讓顧客現場品嘗、使用。這種促銷方式通常是在零售店統一推出新商品時或老商品改變包裝、品味、性能時使用。目的是迅速向顧客介紹和推廣商品,爭取消費者的認同。
8、展覽和聯合展銷式促銷
這是說在促銷之時,商家可以邀請多家同類商品廠家,在所屬分店內共同舉辦商品展銷會,形成一定聲勢和規模,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也可以組織商品的展銷,比如多種節日套餐銷售等等。在這種活動中,通過各廠商之間相互競爭,促進商品的銷售。
零售感悟
促銷方式多種多樣,但並非每一種對你都適用,這就需要你懂得去選擇一些與你相符的促銷方式。
❹ 銷售人員如何在銷售中給折扣
銷售就是介紹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滿足客戶特定需求的過程。商品當然包括著有形的商品及服務,滿足客戶特定的需求是指客戶特定的慾望被滿足,或者客戶特定的問題被解決。那麼銷售人員如何在銷售中給折扣?
1、折扣越大越好。
很多銷售主管,往往把折扣當成自己的“殺手鐧”,甚至是“救命稻草”,並認為折扣越大越好。這樣做的目的,不外乎:一是把較大的折扣當“權杖”,藉此可以呼風喚雨,“左右”經銷商,讓其乖乖地聽自己擺布。二是自認為企業及產品操作空間很大,多給經銷商點折扣也沒有太大的關系,自己則可以落個人情。三是通過較大的折扣政策,可以偶爾地實施壓貨,刺激 渠道 提升銷量,鼓舞經銷商,從而最終讓自己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取得一箭雙雕的良好效果。
2、折扣就是利潤。
一些銷售主管在給經銷商灌輸折扣政策時,往往誤導經銷商,讓他們進價銷售,將企業給予他們的折扣當成利潤,在折扣較大時,經銷商甚至不惜“倒貼”銷售,以取得更大的折扣,從而讓產品價格出現“倒掛”現象,渠道利潤分配由此失衡。在這種“折扣就是利潤”思想的驅使下,經銷商往往不再加價銷售獲取利潤,而是將利潤的“寶”押在了折扣的身上,造成了渠道鏈條的紊亂和脆弱。
3、折扣即促銷。
一些中小企業的銷售主管,在企業促銷不是甚為規范的情況下,往往為了“圖省事”,而把促銷當成折扣,而全部一股腦地拋給了經銷商,從而犯了一個想當然的錯誤。折扣政策其主要功能是刺激經銷商進貨以及銷售,更多地表現為市場的推力,而促銷則是較多地運用於終端以及消費者,體現的是一種拉力。而把促銷當成折扣給予了經銷商後,促銷往往便喪失了促銷的功能,而變相地成為了經銷商的額外利潤,從而讓促銷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而相反卻有可能會慣壞經銷商。
4、折扣就是掉價。
在現實操作當中,很多企業往往把折扣當成了一種“常規武器”,折扣的力度要麼一成不變,要麼就是在經銷商胃口不斷增大的情況下越來越大,從而讓折扣成為了廠商“欲罷不能”的“燙山芋”。而折扣在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經銷商資金被占壓、被套牢等諸多不平衡的感覺就會表現出來,於是,他們為了減輕資金壓力,會不斷給廠家施壓要求折減價格,從而讓折扣變成了產品降價的“罪魁禍首”。而產品一旦降價,就會影響市場價格體系的穩定,就會引發新一輪的渠道重組,從而最終有可能將使產品從“金牛”衰變成“瘦狗”或“問題產品”。
明白了以上折扣操作當中的諸多誤區,作為廠家或者銷售主管,就可以有的放矢,巧妙而靈活地使用折扣政策。任何折扣政策都是“雙刃劍”,弄不好就會既傷別人,也傷自己,因此,如何巧妙而靈活地給予經銷商折扣政策,讓它發揮積極的市場推動作用,便是作為廠家以及銷售主管需要慎重思考的策
給折扣的技巧與學問
給折扣確實是一門學問,折扣政策給的恰到好處,不僅可以節約企業有限的資源,讓“好鋼用到刀刃上”,而且,還可以加大企業或者銷售主管手中的“籌碼”,從而能夠靈活自如地掌控渠道,巧妙地應對市場競爭,讓折扣成為擠壓競爭對手的有力武器。
1、把折扣變成獎勵。
很多企業的折扣不敢輕易縮減,往往跟企業在操作過程當中,折扣較為固定,給經銷商留下太多的理所當然有關,而折扣要想運用自如,真正地發揮它的作用,一個很有效的 方法 就是把折扣變成獎勵,折扣在經銷商心目當中既然是不能輕易改變的,那麼,作為企業或者銷售主管就不妨在談客戶時,將折扣變成獎勵並給客戶“洗腦”予以明晰。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折扣或許是應該給經銷商的,但獎勵則不然。按照要求達到了營銷目標,可以予以獎勵,完不成或完成不好,則可以縮減獎勵額度,甚至不予獎勵,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折扣的屬性,也增大了折扣靈活運用的力度。
二、折扣變成獎勵後,實質上由原來的固定支出,變成了可以自由掌控的可支配性資源了,可以由原來的“吃大鍋飯”,變成了一種鼓勵提升的“激勵”機制,從而調整了資源使用的方向,從內在改變了資源的使用屬性,讓折扣能夠發揮更好的作用。比如,某啤酒公司06年全部取消了折扣政策,將其變成了月度獎勵評比,設立提升獎、鋪貨獎、陳列獎等,從而既擯棄了經銷商等靠要之思想,又達到了市場激勵的效果,
2、折扣要進行考核。
折扣要想真正發揮它的激勵作用,而不是成為理所當然的所得,那麼,對折扣進行考核尤其關鍵,並且勢在必行。沒有考核的折扣,如同產品降價,雖然幅度很大,但對於經銷商的激勵作用卻可能甚微,並且,如果操作不當,極有可能變成製造竄貨、倒貨的根源。因此,折扣考核很重要。折扣考核的要點有如下幾方面:
一、將折扣與關鍵考核指標掛鉤。比如,將折扣與回款、鋪貨率、終端生動化等聯系起來,通過對關鍵指標進行考核,從而可以注重渠道建設,夯實市場基礎,使企業有一個合理的投入產出比。
二、將折扣與市場表現掛鉤。可以通過“一票否決制”,將竄貨、倒貨的經銷商予以取消折扣,低價傾銷、價格倒掛者,更要嚴懲不貸。通過將折扣進行考核,作為廠家就可以將折扣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從而該出手時就出手,靈活巧妙用折扣。比如,某方便麵公司將其給經銷商每箱0.5元的折扣,按照陳列、終端覆蓋率兩項指標進行考核,根據市場部門的考核結果予以分級兌現,從而讓折扣引領了市場導向。
3、折扣要循序漸進。
在實際的市場操作當中,很多企業往往容易犯一個致命的錯誤,剛開始時折扣的力度非常大,甚至有的產品還會微虧,目的是通過較大力度的渠道折扣政策,快速進入市場,佔領市場,然後,通過逐步降低折扣的幅度,從而達到最終盈利的目的。其實,這是一廂情願的行為,這種做法的結果,必然是力度縮減了,銷量和市場份額也同比減少了,因此,折扣政策的制定和投放要循序漸進。包括如下內容:
一、折扣政策一定要先小後大。也就是說,在制定折扣政策時,剛開始的折扣一定要適中,要先小再大。從而可以慢慢地牽著客戶的鼻子走,實現回款、占倉、壓貨、擠壓競品等市場目的。
二、折扣政策投放,一定要穩步上升。既折扣政策在放開過程中,要堅持穩步上升原則,不要一下子將折扣政策全部拋出來,以免讓客戶誤以為廠家的利潤空間很大,從而獅子大張口,向廠家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政策要求,讓廠家很被動。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政策要慢慢放,堅持循序漸進,讓客戶一點點感覺廠家在重視和拓展市場,而不是折扣政策忽大忽小,讓人摸不著頭腦。
比如,某飲料廠家在制定折扣政策時,剛開始僅僅有3%的力度,後來,隨著市場的全面鋪開,終端推廣、陳列、宣傳依次跟上,廠家開始放開折扣政策,從而讓經銷商一點點嘗到甜頭,一點點投入市場,最終讓市場高潮迭起,產品在終端火了起來。
4、折扣要收放自如。
廠家如果在使用折扣政策時,只能放,不能收,往往意味著市場以及渠道的不成熟,甚至非常脆弱。其實,廠家的折扣政策,只有能夠收放自如,才能真正地做到靈活使用折扣政策,才能讓經銷商圍繞著折扣這根“指揮棒”轉。折扣的收放自如包括:
一、不要把折扣當成一成不變的返利政策。把折扣作為階段性的激勵政策,忽略它的長期性,注重它的短期性、“功利性”,會讓折扣的“刺激”作用更明顯。
二、經常變換折扣的形式。可以變成隨車贈件,也可以變成各種類型的促銷,也可以變成月度或季度返利,甚至可以變成年度折扣等等,折扣政策靈活多變,會極大地激發經銷商的好奇心。
三、折扣要明暗結合。短期激勵性的折扣,可以採取明折扣的方式,實現刺激渠道進貨或加快銷售的目的,而長期性激勵如年折扣,易採用暗折扣的形式,避免由於明折扣而帶來的自相殘殺。因此,通過以上三點,企業可以做到折扣的收放自如,可以有效避免折扣有可能帶來的負面作用,從而藉助折扣,引導和引領渠道以及市場操作。
如何給折扣,是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事情,它涉及到企業營銷戰略戰術的實施與落地,體現出銷售主管使用折扣的水平與能力,作為企業和營銷人員,只有靈活而巧妙地使用折扣,才能讓折扣為企業和市場所用,才能真正地發揮它的指引和激勵作用,從而讓營銷主管不為折扣所累,不為折扣折腰,最終讓折扣真正達到提升市場銷量、擠占競爭對手的戰略目的
❺ 競爭對手促銷如何應對
因為跟進是找死的話,不跟進更是找死,還不如正面對待它,或許能變被動為主動。 十多年營銷生涯,確實也見到過競爭對手進行促銷,企業從容應對,不採取任何的應對式、反撲式促銷,而採用其它的方式來確保銷售不受損失。如可口可樂公司的酷兒在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佔主要優勢時,不降價、不促銷,而是盡快採取「角色行銷」的辦法來親近消費者和購買者(酷兒的消費者與購買者有時不一致),讓消費者一如既往地購買「酷兒」飲料;統一企業在面對競爭對手大量的促銷政策時,由於公司產品線非常之長,原來更多的是推出一些新產品(系列),如來一桶桶面、統一100大面餅方便麵、麥香茶系列等等,來干擾消費者的視線,攪亂對手的促銷;藍帶啤酒由於當時的外資啤酒品牌的稀缺性反而在對手降價時與經銷商協同漲價,讓消費者憑自己對品牌的強烈認知來反擊對手…… 但是這些,都只是一些個案,存在一些特殊的條件,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學得來或者說都能用的,不存在普遍意義。 而從特勞特的「營銷就是一場戰爭」的觀點看來,競爭對手進行促銷時,我們就應該早有心理准備,非常坦然地接受這個事實,同時迎應對手採取更好的促銷。只是這個時候的企業促銷,與對手相比,更應該富含「動銷」的意義,而不是盲目的跟進,不是倉促的下決策,不是毫無想法地去實施。競爭對手促銷,我們不是不做,而是需要透徹地研究對手的促銷政策,從而採取一套有理有序有節的高超的應對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總結為:先定好促銷對策的位,後再採取更高—更高的利益吸引、更快—更快的採取行動、更強—更強的執行能力的「三更」政策。通過這「三更」政策(或者「三更」政策之一),打一場痛痛快快的促銷之戰! 一、定位 後來居上是相當不易的,要想後發制人成功,那就得找對手的軟肋。促銷同樣如此。這里的定位一是能找到市場的真正需要的促銷方式、促銷政策,從而通過自己的後發的促銷反而能搶對手在消費者、渠道成員中的位置,或者比對手的定位更醒目、更有吸引力;一是能找對手的空檔打,這樣不但能找到自己獨有的位置,還能將對手的定位打倒、打偏。 很多企業喜歡在超市裡做促銷活動,招聘大量促銷員、導購員,製造大量的生動化用品,花很多錢做一些漂亮的堆頭,有時還實施「買幾贈一」或者價格折讓。可以說,這是一種司空見慣的企業的促銷做法。但是,畢竟企業做事的時候只能有一個焦點,競爭對手在超市做促銷的時候,可能在街頭零售店的促銷力度就會減弱或者根本就不考慮做,這時,企業迎應的辦法就可以在這些地方下功夫。 當然,我們還可以採取對手做大包裝,我們做小包裝的方式等等。但是,一定是能給渠道或消費者更大的震撼或者搶佔了對手的空檔為主要。 二、更高的利益吸引 這是很多企業的慣招,雖無新意,但在這里還是要提。為什麼?產品本身就是價值的體現,產品要進行促銷,就是在認同產品的價值之外,還要在短時間之內讓渠道成員、讓消費者得到或者感受到更高的價值,所以,用更高的利益吸引肯定是「眾望所歸」。這也符合渠道價值鏈的觀點:渠道各層級、消費者都是讓產品增值的成員,他們得利,能更促銷產品的流通,這也就是「促銷」的內涵啊! 而我們現在的誤區,或者說有的企業對這個觀點反對的原因,是對更高的利益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只用「以其人之道還用其人之身」來解決問題。其實,為避免惡性的競爭,建議用更高的利益,但是還是用一些更絕的辦法或者是稍微錯開的方式更能深得人心一些。如對手在渠道成員上下功夫,用買贈、折扣、高返利、補貼來吸引渠道經銷商,而我們就可在終端上進行更大力的一對一促銷,如冷凍化+陳列+單品獎勵+累計獎勵等等。如果對手買十贈一,我就毫不猶豫地來個買八贈一,這就搞亂了規矩,並不可取,這是一種雙輸的做法。 如果注意到了這一點,那就是渠道是一條鏈,只要在總體上讓產品更增值,或者體現更多的價值或者物超所值,那就是採取了好的促銷政策,這就盡量的避免了「促銷戰爭」。 三、更快的行動 都說現在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這在促銷的實施上更容易得到應證。促銷本來就是短期的促進銷售嘛! 曾聽說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某企業正在秘密討論某節日期間在車站進行方便麵促銷,准備三天後行動,結果這個促銷信息馬上被對手截獲,對手緊鑼密鼓,第二天就採取了與該未實施的促銷政策類似的促銷,結果大獲全勝,也將該企業的促銷計劃胎死腹中,損失慘重。該競爭對手打了一個漂亮的搶時促銷戰。 都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市場變化如此之快,消費者的需求隨時都可得到滿足的時代,這越來越不適用。當促銷產品已經占據了渠道經銷商的倉庫,消費者也已經享用了該促銷品後,新的促銷對他們來說已沒了興趣。當年的飲料市場「再來一瓶」紅極一時,各個企業都爭先效仿,但真正得利的其實只有始作俑者。 最近走訪市場,見到很多行業的競爭已經極度市場化,某一企業正在實施某促銷,競爭對手第二天就能推出。這種「快」法,不是在做促銷,是在賭氣、賭市場、賭企業命運,完全不是在做促銷的概念,相信他們不但不是促銷的受益者,反而是促銷的最受害者。 四、更強的執行能力 競品採取促銷政策,我們除想辦法,用更好的定位、更高的利益吸引、更快的行動之外,很多企業忽略的一點,那就是更加不折不扣的執行。 很多時候,我們的促銷是靠經銷商,希望經銷商在得到更高的利益吸引後,能幫我們促銷。很奇怪,我們經常將自己做的事情寄託在經銷商身上!經銷商會幫我們解決促銷的執行問題。更多的時候,我們覺得,將渠道利益提高了,經銷商就會100%地將促銷做好! 很多企業在做促銷時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促銷政策執行不徹底,促銷資源被截留,促銷用品沒有用到該用的地方,促銷沒有執行到該執行的地方或層級。 有時候企業領導以為業務一線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促銷,可事先花重金印製的大量的促銷海報可能一張也沒貼出去。有時候本來要一天通達所有經銷商、所有終端的信息,卻遲遲緩緩的拖了近半個月!有時候該一周內將促銷合同、促銷堆頭簽訂回來,促銷期都快過去了,卻都簽不回來,還說確實有困難。有時候…… 計劃達成就是5%的計劃,加95%的執行,要想在競爭對手做促銷時,我們除在5%的計劃中可能比對手強之外,最主要在這95%的成功率上下功夫。而我們往往將其本末倒置了! 競爭對手搞促銷,企業如何應對,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因為首先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競爭,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戰爭。作為身在其中的營銷人,我們只能用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來激勵企業在促銷競爭中都獲勝,最終都是成功者。這是一場不會結束的競賽,我們只能美好地願望,同行企業都像在奧運的競技場上,大家都將自己的看家本領拿出來,將這場高水平的比賽推向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 原載:《銷售與管理》 譚長春,十多年營銷和管理經驗。先後礪練於四大第一外資快速消費品牌。多家企業的專業營銷咨詢顧問、管理咨詢顧問和培訓師,營銷和管理的深度實踐者與研究者。
❻ 商場打折促銷的方式有哪些對於企業來說哪種方式更劃算
促銷打折、滿減優惠燈打折方式。對不同企業來說來說,不同的方式會得到不同的效果,但一般來說大部分都採用促銷打折的方式。
折扣是商品買賣中的讓利、減價,是賣方給買方的價格優惠,但買賣雙方給予或者接受折扣都要明示並如實入賬。法律上對折扣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本規定所稱折扣,即商品購銷中的讓利。
是指經營者在銷售商品時,以明示並如實入賬的方式給予對方的價格優惠,包括支付價款時對價款總額按一定比例即時予以扣除和支付價款總額後再按一定比例予以退還兩種形式。
現金折扣總價法是指購買存貨時供貨方給予的現金折扣的一種會計處理方法。對購貨折扣的處理有總價法、凈價法和備換法3種方法,同樣的存貨,同樣的價格,不同的處理方法會得出不同的存貨成本。
1、總價法:購入存貨到,「存貨」或「購貨」賬戶按總價計價,會計只反映享受了的折扣(以「購貨折扣」反映)。
2、凈價法:購入存貨時,「存貨」或「購貨」賬戶按扣除折扣後的凈價計價,會計只反映未享受的折扣(以「喪失的購貨折扣」反映),喪失的折扣作為期間成本。
3、備抵法:購入存貨時,「存貨」或「購貨」賬戶按扣除折扣後的凈價計價,「應付賬款」以總額計價,差額計入備抵賬戶「備抵購貨折扣」。
❼ 淘寶運營秘籍新店促銷如何運用好變相折扣
淘寶開店打折迷人眼,打折低價格可是好東西,消費者的心理是同樣的產品,誰的價格低,就買誰的。但作為一個淘寶賣家來說,打折低價意味著利潤的降低,這是和開店賺錢的目的相悖的。如何既能讓買家覺得物美價廉,又保證利潤呢?那就要用到變相折扣。
變相折扣,其實就是原本就是准備用折扣促銷來提升銷量的,但是只不過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不出現「打折」字樣而已。
那麼下面我們來講4個用的比較多的方案,掌櫃們一定要邊看邊想自己的店可以怎麼去做哦!
一:多買多送——變相的折扣
多買多送的銷售模式,其實就是鼓勵顧客一次多買,當然鼓勵的方式就是送給他一定比例的商品。有時候買家會為了多拿一點贈品而多買你的寶貝。比如在食品類目操作起來就很方便。當然服裝類目也是可以的,比如拿幾件不同價位的基本款或者打底款作為多買的贈品,也是很吸引顧客的。
二:組合銷售——一次性的實惠
組合銷售顧名思義就是將商品組合之後進行銷售。這個方式看似沒有什麼創新之處,但是對於店鋪來說,這種銷售形式,無疑會給你點來更多的生意。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客戶在選購寶貝的時候都帶有隨意性,真正有目的性購物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往往會有這種情況,我本來是要想買件T恤的,進一個店逛啊逛,最後買了一堆東西,看中的T恤配個牛仔背帶裙應該很好看,配好之後覺得應該再買雙板鞋就更配了。從這客戶購物隨意性的心理出發,我們可以組合銷售,加上組合後的優惠力度,擴大我們的銷售。在淘寶上,已經有一些賣家在使用這個方式進行銷售了。
三:加量不加價——給顧客更多一點
加量不加價也是我們在日常的廣告中經常會聽到的促銷方式,特別是快速消費品行業。但其實在我們的網店經營中也一樣可以用。買家之所以喜歡這個促銷方式,就是因為人都很喜歡「貪便宜」,花同樣的價格能買到更多量為什麼不買呢?即使沒有加多少量,買家也會優先考慮。因為「加量」這個詞滿足了他們的「貪便宜」心理,讓他們感覺到了實惠。這個方案在快速消費品類目應該是屢試不爽的。比如30元500g的堅果,現在加量不加價,30元可以買到550g。 但是有一點要提醒給位掌櫃,在實際操作中一定要兌現你的加量,因為買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真正的兌現你的促銷諾言,才會讓新客成為老客。
四:賬款歸整——讓顧客看到實在的實惠
賬款歸整,通俗的講也就是把零頭抹掉。比如說一件寶貝單價56.6,在付款的時候買家只要付50元就可以了。這個方案總體來說是有兩個好處的,第一就是大方,上網購物的買家對價格的敏感程度應該說是蠻高的,只要是有優惠的機會,都還是很吸引買家的。而這種抹掉零頭的方式會讓買家覺得是既得到了優惠,但又不是打折貨,品質沒有掉價。第二是能夠控製成本,對於抹零頭的做法,掌櫃是可以控制的,而且零頭再多也不會超過10元。比如56.6元的東西,你要是打個九折,買家會覺得折扣太少,但是要是打8折,利潤就會少11.3元,而抹掉零頭在買家方顯得既大方又不掉價,賣家又節約了成本。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促銷方法便是變相折扣。變相折扣的具體方法有四種,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五、多買多送
愛貪小便宜是我國群眾的「優良傳統」,當你將實實在在的商品送給顧客的時候,顧客的心理是高興的。這在如今也時常能見到,例如:「買一送一;買二送一之類的」,只要顧客肯多買,你就能多送,反正也是做促銷,打折也好,送商品也罷,怎麼有效怎麼來。
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的是,送的東西比如是「參茸產品」,那麼這個產品可以是「參茸酒」、「參茸膠囊」等與參茸有關的,不一定非得是參茸。
六、賬款規整
很多人在買東西的時候,往往不喜歡收零錢,對於顧客來說零錢的作用不大,尤其是幾毛幾分的。而這時候,你在收取顧客的賬款時,將零抹去,給顧客實惠,將會給顧客留下好印象。
例如:「34.8元的產品,你只收顧客34元」這就讓顧客覺得你「大方」,而且大小也算一點「人情」。其實,這也是打折扣的一種,有時候會收到奇效。
七、組合銷售
將同屬性的貨品進行組合銷售,給顧客一次性的優惠,從而提高銷售利潤。
八、加量不加價
這個就不需要多說了,通過加量不加價的方法,讓顧客看到實惠,讓顧客感受到誠意,自然而然的就會提高銷售利潤。
對此,得自在網路運贏師潘星宇表示,只有肯動腦子,通往成功的路才會少走彎路。
其實這些方案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中也處處存在,超市裡,商場里,電視廣告里。其實做電子商務和做實體一樣,本質是一樣的,當然思路也具有相似性。如果你夠聰明,就不會想不到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