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絲繩繩扣正確施工方法
(1)鋼絲繩卡扣連接法一般常用夾頭固定法。通常用的鋼絲繩夾頭,有騎馬式、壓板式和握拳式三種,其中騎馬式連接力最強,應用也最廣,壓板式其次,握拳式由於沒有底座,容易損壞鋼絲繩,連接力也差,因此,只用於次要的地方。
(2)鋼絲繩夾頭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a)選用夾頭時,應是其U形環的內側凈距比鋼絲繩直徑大1~3mm,太大了卡扣連接卡不緊,容易發生事故。
b)上夾頭時一定要將螺栓擰緊,直到繩被壓扁1/3~1/4直徑時為止,並在繩受力後,再將夾頭螺栓擰緊一次,以保證接頭牢固可靠。
c)夾頭要一順排列,U形部分與繩頭接觸,不能與主繩接觸,如圖a所示。如果U形部分與主繩接觸,則主繩被壓扁後,受力時容易斷絲。
d)為了便於檢查接頭是否可靠和發現鋼絲繩是否滑動,可在最好一個夾頭後面大約500mm處再安一個夾頭,並將繩頭放出一個「安全彎」,如圖b所示。這樣,當接頭的鋼絲繩發生活動時,「安全彎」首先被拉直,這時就應該立即採取措施處理。
❷ 蛇頭扣怎麼打
一個正結,一個反結
❸ 系扣子的方法
穿衣服是孩子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系扣子更是習以為見。穿衣服避免不了要學系扣子,2歲的寶寶完全可以學會系扣子。很少有什麼事情能夠像自己選衣服、穿衣服那樣更能讓你的孩子覺得他是一個大孩子。學習系扣子會是他的一大進步。從動作發育過程來看,大多數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都能學會系扣子。而解扣子,多半你已經觀察到了,比這個時間要早得多。而且,練習解、系扣子一方面可以讓寶寶早日學會自己穿衣,同時也練習了寶寶的手眼協調,使手的技巧得到長進,是一種鍛煉手的靈活性的好途徑。同時,寶寶學會自己系扣子,也很有成就感!所以,不要小看系扣子這一活動喔!
Ps:系扣子的具體步驟:
1、對齊前襟——兩手分別抓住衣服前襟底部的兩個角,對齊,並在之後始終保持底邊對齊;
2、找到最下面的扣子——左手找到衣服最下面的扣子,右手找到衣服最下面的扣眼;
3、抓住扣子——讓孩子左手大拇指放在扣子背面,食指尖放在扣子正面,右手抓住靠近扣眼的衣服邊,輕輕拽起,促使扣眼微張,方便扣子塞進去;
4、將扣子穿進去;
5、一路向上,扣上所有扣子——重復前面的步驟,從下到上逐一扣好。只要下面的扣子扣對,上面的扣子也能扣到正確位置。
兩到三歲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關鍵期,像系扣子這樣的事情應該及時劃入他們的責任范圍。不過,一定要遵循言傳身教的原則,一邊進行語言描述,一邊又做好親身示範。事實上,只要家長用心教,孩子就一定會用心學。而當孩子真正學會這項新本領之後,一定會覺得特別有成就感,而且也會更願意嘗試學習其他新的項目。
❹ 繩子打結方法
1、首先把繩子的右端從底下向左繞,如下圖所示:
❺ 鋼絲繩扣的編法圖解
手工編扣
用交互捻纖維繩芯或金屬繩芯的六股鋼絲繩手工插編製作裝有套環的吊索索扣的方法,也適用於沒有套環的索扣。
方法
1
經五次穿插製成插接頭,五次穿插可由三次整根股穿插和二次減少的股穿插組成。所有插接頭都應與鋼絲繩的捻向相反;除第一組穿插外,其他組穿插所有股繩的尾端都應與鋼絲繩的捻向相反。
2 穿插應採取一股上、一股下的方式進行。
3如果鋼絲繩有纖維主芯,繩芯應隨第一組穿插的第一個尾端完全穿過去,然後將外露的繩芯剪掉。如果繩股有纖維芯,則股芯應留在原來的股繩內。
4如果鋼絲繩有獨立的金屬絲繩芯,應將該芯分成三部分,即:
—兩個股;
—兩個股;
—兩個股加其芯。
應用三根交錯的尾端插編這三部分,並僅從三個完整的插接處穿過去。
5如果鋼絲繩具有獨立的金屬絲股芯,此芯應在第一組穿插時向里折,再向上完全插進五次完整穿插的插編頭中心。
6所有的穿插應牢牢拉緊到與被插鋼絲繩的中心線相一致為止。為了使插編的部位平滑和圓整,應使用適當的工具進行整形,使它們進入合適的位置。
准備
1 應在虎鉗上夾緊套環,並讓鋼絲繩穿過套環,以便使得鋼絲繩的主體部分在右邊和自由端在左邊。
2應在環頂和套環兩側部位將鋼絲繩捆紮在套環上,或者用套環卡夾固定它們。
3 解開鋼絲繩的各股。未預變形的鋼絲繩的股端應牢固地綁扎。
❻ 鋼絲繩卡扣的正確扣法
你好,1. 選用繩夾時,U型環的內側凈距應比鋼絲繩直徑大1~3mm左右,凈距偏大會使卡扣連接卡不緊鋼絲繩,造成滑動而發生事故。
2. 卡扣的螺栓必須擰緊,一般以鋼絲繩被壓扁 ~ 直徑為准;
3. U型部分應與鋼絲繩頭接觸,不能與主繩顛倒(壓板要壓在受力鋼絲繩側);繩夾安裝要一順、等距排列;繩卡間距應為鋼絲繩直徑的6-7倍;
4. 為便於檢查繩夾接頭是否安全可靠或及時發現鋼絲繩接頭部位是否滑動,一般在最後一個繩夾後面約500mm處再增設一個繩夾,並將鋼絲繩頭放出一個"安全彎";若鋼絲繩接頭發生滑動時,可直觀顯現 "安全彎"被拉直的現象,此時則應及時採取處理措施。
更新於 2017-05-05
鋼絲繩夾頭又叫鋼絲繩卡扣。鋼絲繩夾頭主要用於鋼絲繩的臨時連接和鋼絲繩穿繞滑車組時後手繩的固定,以及扒桿上纜風繩繩頭的固定等,包括磷化塗層鋼絲繩、鍍鋅鋼絲繩、不銹鋼絲繩及光面鋼絲繩。它是起重吊裝作業中用的較廣的鋼絲繩夾具。
中文名
鋼絲繩夾頭
別名
鋼絲夾頭
又名
鋼絲繩卡扣
實質
鋼絲繩夾具
領域
工程技術
快速
導航
連接法鋼絲繩卡頭用途使用注意事項
簡介
鋼絲繩夾頭又叫鋼絲繩卡口。鋼絲繩夾頭主要用於鋼絲繩的臨時連接和鋼絲繩穿繞滑車組時後手繩的固定,以及扒桿上纜風繩繩頭的固定等,包括磷化塗層鋼絲繩、鍍鋅鋼絲繩、不銹鋼絲繩及光面鋼絲繩。它是起重吊裝作業中用的較廣的鋼絲繩夾具[1]。
連接法
鋼絲繩卡扣連接法一般常用夾頭固定法。通常用的鋼絲繩夾頭,有騎馬式、壓板式和拳握式三種,其中騎馬式連接力最強;應用也最廣,壓板式其次,拳握式由於沒有底座,容易損壞鋼絲繩,連接力也差,因此,只用於次要的地方。
鋼絲繩夾頭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a)選用夾頭時,應使其U形環的內側凈距比鋼絲繩直徑大1~3mm,太大了卡扣連接卡不緊,容易發生事故。
b)上夾頭時一定要將螺栓擰緊,直到繩被壓扁1/3~1/4直徑時為止,並在繩受力後,再將夾頭螺栓擰緊一次,以保證接頭牢固可靠[2]。
c)夾頭要一順排列,U形部分與繩頭接觸,不能與主繩接觸。如果U形部分與主繩接觸,則主繩被壓扁後,受力時容易斷絲。
d)為了便於檢查接頭是否可靠和發現鋼絲繩是否滑動,可在最後一個夾頭後面大約500mm處再安一個夾頭,並將繩頭放出一個「安全彎」。這樣,當接頭的鋼絲繩發生滑動時,「安全彎」首先被拉直,這時就應該立即採取措施處理。僅供參考
❼ 繩的各種結法
各種水手結的打法(圖解) 一、固定繩結 將繩索一端直接固定在自然物體上的結繩方法 1、布林結(single bowling):又稱稱人結、織布結、共同結、套結等。有兩種結法,易結易解,但繩結也易松動。另還有雙布林結(double bowling),又稱雙稱人結、坐下結。 2、8字通過結(figure 8 loop) 3、簡單通過結(overhand loop):又稱單結繩環 4、8字環結(rewoven figure 8):主要用於主繩與安全帶的連接。 5、活結:又稱拉脫結。越拉越緊。 6、防脫結 7、卷結:又稱墨水結。在兩方向負荷相同時使用。組合木材固定的時候用。 8、雙套結(clove hitch):又稱丁香結。可用於固定,也用於攀登和下降。 9、繩頭結:又稱艾曼斯結。結組第一人與最後一人用於繩索與安全帶連接處。也可用於保護繩的支點上。 10、帳篷固定結 二、接繩繩結 將短繩接成長繩使用的繩結 1、平結(square knot):又稱連結結、本結、陀螺結。用於直徑相同繩索之間的連接。 2、混合結:又稱單衣結。用於不同直徑繩索之間的連接。可分為混合結和雙混合結。 3、交織結(fisherman's knot):又稱漁翁結、水手結、緊密結、天蠶結。用於直徑相同繩索之間的連接。雙交織結(double fisherman's knot), 又稱葡萄藤結(grapevine knot)。 4、防脫結(water knot):又稱水結、ring bend,可將兩條扁帶連接在一起。 5、8字結:用於直徑相同繩索之間的連接。 三、保護繩結 使繩索之間或繩索與鐵鎖之間能夠產生摩擦和滑動的繩結 1、單環結(munter hitch):又稱義大利半扣(Italian hitch)。用於沿主繩快速下降時的速度控制。 2、抓結(prusik knot):又稱普魯士結、移動結。用於行進、上升中的自我保護。抓結不受力時可沿主繩滑動,受力時在主繩上卡住不動。圖中依次為單抓結打法、雙抓結打法、打好抓結之後的形狀和變形抓結。 四、操作繩結 用於特殊的攀登和下降技術中所採用的結法 1、雙套結(clove hitch) 2、中間結(butterfly knot):又稱蝴蝶結。結組時可用中間結直接套在中間隊員安全帶上作保護作用。 3、牽引結:繩索回收法之一。在上方固定時利用凸出的岩石或樹木作固定點,將主繩繞其一圈後,作牽引結固定。繩索的長端扔至崖下,短的一頭與一輔助繩相連結,連接方法是打混合結。只要將輔助繩拉動,即可解開繩結將主繩拉下。 五、收繩繩結 繩索用過之後必須收攏好,以便下次再用。收攏後繩頭的固定方法一般有三種。 二、登山者繩盤(mountaineer's coil),三、蝴蝶繩盤(butterfly coil)。六、其它繩結 1、杠桿結:用於製作繩梯。木棒抽出,繩結即解開。 2、椅結:主要用途是用來把傷病員從高處吊落到地面。此繩結是在繩身部分捆紮的,繩的兩頭分別由高處和地面的人員控制。參考資料: http://www.blog.sh/user1/938/2007212125421.html
❽ 手鏈扣頭和繩怎麼連接
手鏈扣頭和繩連接方法如下:
1、首先把一邊的連介面先穿過繩子,注意是開口向右邊,別穿反了。
編法
先將兩根繩對折,左手拿住中點,用右手拇指食指捏住兩根繩(兩根繩不能碰到一起,留出1cm左右的距離),同時向上或者向下撮繩,然後松開左手繩就擰到一起了,然後左右手分別向右移動反復按前面操作。
第二種方法是用單繩,左右手分別捏住繩子兩頭朝相反方向擰繩,擰到所需的緊度將繩對折即可。我覺得第一種方法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