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橫頓筆練字方法技巧

橫頓筆練字方法技巧

發布時間:2022-06-07 19:33:52

『壹』 寫字如何頓筆

頓筆顧名思義就是筆鋒停頓,頓筆是書法用筆法之一,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筆的動作。
「頓筆」向下的力度比「按筆」、 「蹲鋒」要重。「力透紙背者為頓。」能在紙的反面看到正面的筆跡。 所謂「頓」就是筆鋒著紙後輕輕地上下攔動幾下,其目的就是將外露於線條之外的筆鋒調整到線條中。
頓筆是不可缺少的練字方法,頓筆你就當做是把筆畫壓下來再往回帶一點, 剛開始可能會顯得很生硬,但是寫的多了就會自然流暢了。

(1)橫頓筆練字方法技巧擴展閱讀:
小學生硬筆書法練字技巧
1、常規性指導。常規性指導包括坐姿要領、執筆姿勢、運筆技巧以及漢字的筆順、間架結構等。
2、執筆姿勢和漢字結構的指導尤為重要,坐姿,只要強調孩子上身直立,眼睛和紙面的距離。
3、關鍵筆畫是我們總說的主筆,比如一個字中有長橫的筆畫,一般的時候這個長橫就是主筆,再比如「我」字或者「成」字的斜勾,就是主筆。
4、在練習鋼筆字時,不應該以摹為主,而是應該以臨為主。描摹只是附透明紙在字帖上書寫,他注重的是筆畫的書寫而容易忘記了字的整體結構,臨寫是指在分析完字帖上的結構後自己寫出。

『貳』 小學生練字如何頓筆

一、教給孩子頓筆的順口溜。
我在教學中,首先要教給孩子寫字頓筆的方法和技巧,空洞的講解會讓孩子覺得乏味,所以我根據漢字書寫的運筆特點,編了一個順口溜。如下:
橫:倒一倒、頓一頓、橫、頓一頓、倒一倒。
豎:倒一倒、頓一頓、豎、倒一倒。(懸針豎不用倒)
點:點、倒一倒
撇:倒一倒、頓一頓、撇
捺:捺、頓一頓、飄起來
折:拐彎處、頓一頓。
這些順口溜易學上口,學生一邊念一邊寫,經過反復的練習,就能很容易的掌握寫字運筆的技巧。改變了過去傳統教學,教師講解,學生聽的模式,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二、注意培養學生觀察。
在寫字前,我會先讓孩子用心觀察,比比誰的眼睛亮。有什麼發現?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首先主要觀察字每一筆的起筆和收筆的位置在田字格中什麼地方。特別要注意觀察壓線筆的位置。哪一筆壓了橫中線,哪一筆壓了豎中線。通過觀察,發現了垂露豎與懸針豎的區別;橫畫中哪筆最短,哪筆最長;哪筆有斜勢。也觀察到了小口往裡收,大口和同字框的豎與豎中線平行等等。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能逐步觀察到字的結構,看這個字由哪幾部分組成,筆畫順序及位置,並進行書寫練習,做到能正確書寫。觀察筆畫形態特點,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筆畫的形態之美。觀察獨體字的筆畫,合體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寬窄。
三、要注重示範。
寫字是技巧性很強的活動,直觀示範的重要性非常突出。有時講一百遍,還不如親自寫一遍給學生看有效。可邊示範邊解說,哪些地方必須重點交代,快不得;哪些地方可以加快速度。通過演示比較,使他們領會和掌握適當的停頓,懂得快而不亂的道理。在不斷的指點、練習、交流、積累、領悟和總結的循環往復中,教給學生起筆、運筆、收筆之間的提按、頓挫、轉折的交代技巧和速度變化。 教師除了在黑板或者電子白板上示範書寫外,還應該讓學生分小組親自觀察老師的書寫。並讓他們說說自己的的體會、並仿照。學生觀察後,教師進行范寫並輔以生動簡要的講解,能給學生實踐美以最直觀、最形象、最切實的指導。讓學生從示範中感受到,要體現出漢字筆態美,用筆應有輕重之別、快慢之分,體會到要使整個字結構美觀,應在關鍵部件的書寫上擺好位置。剛開始教學,教師可以用紅筆在學生的本子上給每個孩子寫幾個例字,讓學生先描紅,再認真仿寫。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整個書寫過程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每寫一遍就鞏固一遍字的結構方法和筆畫的基本寫法。
四、注重引導學生比較。
寫字後,要善於引導學生比較。主要是:
1、與書上田字格中的字比較。
2、與老師的字比較。
3、與同學的字比較。
4、與自己以前所寫的字比較。
通過比較,讓孩子清醒的總結出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之處,利於學生提高寫字水平。
五、嚴格要求與激勵興趣結合。
在寫字教學中,我採取生動講解,直觀演示和練評結合、定期展覽、比賽等措施,注重維持學生的寫字興趣,比如教師適時鼓勵評價,作業評五星發一些小獎品、我們學校的展板展示,我們校內的寫字比賽評獎、在家長會上展示孩子們的作品等等方式。使學生在整個習字過程中始終輕松愉快、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2.剛開始學頓筆,孩子們不能一下子掌握頓筆技巧,有的孩子頓的特別誇張,有的孩子頓的力度過大,還有的孩子乾脆先寫好再在筆畫上添頓筆。以上的這些現象都是很正常的。老師在巡視學生書寫時要多留心,多觀察,及時示範並糾正。對於學生的進步要及時肯定和鼓勵。頓筆教學從一年級開始效果特別明顯。我們班的絕大多數孩子都能掌握頓筆的技巧,有的孩子你讓他不頓筆,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寫。
六、寫字教學要注意的細節。
學寫字時,教師要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強調「三個一」。就是「手離筆尖一寸遠,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子一拳遠」。注意身子坐正,本子擺正,頭擺正。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不良的寫字姿勢,樹立端正寫字榜樣,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剛開始頓筆,孩子的寫字速度會減慢,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力爭每節課都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寫字。
一年級起步階段,教師要詳細指導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都要筆筆指導到位。隨時提醒學生每個字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運筆方法,與上一個筆畫的間距,其長短如何,每一筆在田字格的哪個部位落筆,哪個部位收筆,在橫中線(或豎中線)的哪個地方。整個字的結構特點,及各部分的比例,都詳細講解後,學生再進行練習,效果就會不一樣。
(二)、要堅持天天練。
每天要安排幾十分鍾來練字,不要練的過多,時間過長,哪怕一天只練一個字,只要這個字有進步就好。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只有教師肯花時間來讓學生練習,才能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三)、要注意減少作業量。
避免重復抄寫的作業,作業要少而精。給孩子充分的時間練好字。先要求質,再要求量。
(四)、要與家長及時溝通,取得他們的支持和肯定。
因為很多家長小時候從未學過頓筆,嫌麻煩,不理解,甚至有部分家長剛開始還有抵觸的情緒,這些都是暫時的。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我們班的家長都覺得孩子的字很不錯,效果明顯。很多孩子的字都寫的比家長還好,得到了家長們的交口稱贊。

『叄』 練習正楷,請教如何寫好橫

想寫好字:要有極高的興趣 還有天賦 有自己的創意 不要死學 可以抱一些學習班 推薦字體:顏真卿的多寶塔 最好軟筆硬筆一塊學習 對你有幫助

想寫好字啊 !還是來練練字啊!

1.練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
學習書法的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在寫好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南行、北碑、漢隸、秦篆。另一種觀念認為從青少年手部肌肉發育尚不成熟的特點出發,可以從變化較少的秦篆入手,順時而下,由行草而後楷書。這兩種觀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認為我們學習的硬筆書法與上文所述的毛筆書法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因循其練習方法,更不能受惑於先學毛筆後學硬筆的傳統觀念。我們現在廣泛使用的是硬筆,寫不好毛筆字照樣可以寫好硬筆字,沒有必要走彎路。
練習硬筆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我認為:從青少年的手部肌肉發育特點及硬筆書法筆畫粗細均勻,變化較少的特點出發,應從不求運筆快慢和輕重變化的字體練起。最好是印刷體中的黑體字,這種字體的美感主要表現在其結構上,我們可以通過對黑體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結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體刻苦練習。
2.練字都應該練什麼?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裡。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丑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里,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煉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松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第四要練結構,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系。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體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所以掌握字的結構,寫好黑體字是練好一切字體的關鍵和基礎。
第五要練筆畫。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我提倡大家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同學在書寫這些筆畫時容易出現的毛病:
①點,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運筆,有一個運筆過程。注意「點」也是有長度的,不能厾成圓點。
②橫,由左至右平等運筆。關鍵是「橫要平」,不能一頭高一頭低,或頓筆頓成波浪形。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③豎,從上往下垂直運筆。關鍵是「豎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寫成豎鉤。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④撇,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
⑤折,寫折筆時,折角宜方不宜圓。不要在轉角處大肆頓筆,寫成脫肩的兩個鈍角,要寫成一個直角。
這樣寫出來的字,如用圓珠筆寫,就是類似火柴棍的幼圓體美術字;如用鋼筆書寫,就是標準的黑體字。雖然筆畫單調,但只要結構准確,照樣美觀好看。就像蹲馬步是練武術的基本功一樣,橫平豎直是寫漢字的基本功。許多人寫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橫不平豎不直、結構不準確。如果結構不對,筆畫的變化再豐富也寫不出好字來。
3.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練習黑體字,掌握字的結構,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字體進行練習。選定字體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並不明顯,也不易為中學生所掌握,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准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准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寫出一手與字帖接近的字,中學生練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4.練字的注意事項
下面我再談談練字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書寫工具的選擇。「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無論是鋼筆還是圓珠筆都要選用書寫流暢,線條粗細均勻的好筆。墨色太淺,難以辯認;墨色太黑,又給人以壓抑感。在考試時往往會因此影響閱卷老師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筆跡的墨色以藍黑色為最好。
第二個問題:練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由於現在絕大多數的中學生使用的是圓珠筆,我就以圓珠筆為例談談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用圓珠筆寫字要採用坐姿,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由於圓珠筆寫的字小,所以筆尖的活動要在視覺效果最好的區域。一般右手執筆,筆的位置要略偏右側。眼睛距紙面約30厘米,胸部距桌邊約10厘米。兩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別按住筆桿的左右兩側,中指第一關節左側抵住筆桿的下方,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貼靠中指自然彎曲成半握拳狀,起直轄市控製作用。拇指與筆桿接觸點到筆尖的距離約4厘米。筆桿斜靠在虎口上,與紙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如用鋼筆寫字還應注意筆尖在外,筆舌在里,讓筆尖的中縫接觸紙面,以保證出水均勻,線條流暢。
第三個問題:練字要心平氣靜,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氣躁,敷衍了事。寫字的時候要做到一筆不苟,每一筆都要寫得實實在在。有人練字的時候,喜歡在結束前亂畫一氣,這種亂畫是練字的大忌,不但有損筆尖的壽命,而且讓練了半天,剛剛取得的進步化為烏有。
第四個問題:不要輕易變換字體。練字要有恆心,有毅力,要練好扎實在基本功。練字要堅持經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須知:一日練功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在掌握了字體結構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堅持不懈的練下去,輕易不要變換字體。因為一旦變換字體,又得從頭練起。
第五個問題:要學用結合,練寫合一,有的同學練字的時候寫得很好,但寫作業的時候又瞎寫一氣,這們是永遠練不好字的。練過的字平時用到了,應該寫的象練時那樣好,練一個用一個,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合才能練好字。
第六個問題:各科教師要齊抓共管密切配合。首先教師要寫規範字,其次還要鼓勵學生練字。對作業書寫潦草的學生要批評教育,讓其改正。督促學生練字不只是語文教師的責任,每個教師都有責任。
5.練字有三種境界。
大家都看過金庸的長篇小說《笑傲江湖》,其中有一段對練劍的精闢論述:初學乍練之時,以手使劍,有時劍不聽使喚,甚至會傷及自己。練過一段時間之後手劍合一,以心使劍,劍隨心走,劍術就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劍術的最高層次是心劍合一,無劍無我。舉手投足即是劍著,飛花摘葉,皆是利劍,一枚細細的綉花針也能抵擋三個劍術高手,這樣的劍術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練字也是這樣,我們練字的最初階段同樣是以手使筆。筆由不聽手的使喚到逐漸熟練有一個過程,進一步可以發展到筆手合一的境界。這時寫字的時候感覺筆是手的一部分,不是在用筆寫,而是在用手寫。只要我們認真練習,是可以達到這一境界的。
練字的第二個境界是以心使筆,心筆合一,心動則筆動。筆下所寫的就是心中所想,達到了這一境界,書法水平可以說是小有成就了。包括我在內的我們大家都要努力向這一目標邁進。
練字的第三個境界是師法造化,無我無筆。古代許多著名的大書法家都是這樣的。如王羲之見白鵝游水之姿,悟出「浮鵝鉤」的筆勢;張旭見擔夫爭路,公孫大娘舞劍,從中悟到結構點畫的爭讓穿插關系和用筆的疾徐、節奏,大大豐富了其狂草的寫法;懷素觀夏雲海濤,領悟到草書的大氣磅礴、翻江倒海之勢;顏真卿觀屋漏痕、錐畫沙,理解了用筆的遲澀和力度。這是我們練字的理想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無論有筆無筆,軟筆硬筆,即使是一段枯枝,一把破笤帚,都能寫出絕妙的書法作品。
讓我們用心寫字,而不僅僅是用手寫字,努力向這一理想的境界邁進吧!
下面談談第四個問題:我是怎樣練字的。
開始時我用毛筆臨《顏勤禮碑》,後來我找到一本《99天鋼筆字速成字帖》,該帖精選99個具有代表性的漢字,要求練習者每天練習一個,記住一個,學會一個。練完99天,99個漢字都會寫了,觸類旁通,其它的漢字也都會寫了。我從《顏勤禮碑》中找出這些漢字,每天一個,刻苦練習,不到一個月,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後來,有同學說,我寫的顏體很有「顏」味,只是軟而無力,原因是我在運筆的時候做不到「中鋒行筆」,很多情況下都是拖筆。這個同學是一個眼高手低的人,發現了我的毛病,卻不能幫我改正。我多方求教,認真觀察別人如何寫字,終於發現了這一訣竅:原來,別人寫字的時候常常捻動筆桿,讓筆尖隨著運筆轉動,始終處於筆畫的中間,這樣就做到了「中鋒行筆」。
後來,我的另一個同學對我說:「你的字筆畫很規范,但組合到一塊後並不美觀,主要原因是結構不對。要想掌握字的結構,你不如跟著我學寫黑體字,筆畫象火柴棍一樣的黑體字,只有結構對了才美觀。」於是我就用板刷沾水,照著報紙新聞的黑體字標題在地板上練習。很快我就掌握了黑體字的寫法,並為一些班級書寫了大字標語。我發現,在學會黑體字後,許多從未練習過的字體,只要對其基本筆畫稍加練習就能寫成。這也是我今天建議同學們從黑體字練起的原因。1993年,我參加石家莊市教委組織的書畫比賽獲三等獎,如今我經常幫助同事們出壁報,寫大字,既鞏固了練字的效果又提高了寫字的水平,既幫助了別人又陶冶了自己。
以上我們談了練字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果大家按我說的去做,我想你一定會取得進步的,因為我指導學生練字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後我就談談這個問題。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但要自己寫好字,還要指導學生寫一手好字。為了讓學生寫好字,我曾經讓學生寫過「每日一字」,經過練習,98屆學生李超學習龐中華體鋼筆字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牛鯤鵬的鋼筆字方正謹嚴自成一體。我還為學生搞過多次書法講座,並多次組織學生參加書法比賽。2001屆學生胡占雄、李墨等人的硬筆書法作品曾在「世紀之星」書法比賽中獲獎。如今,我在學生中開展評比「星級書寫能手」的活動,學生練字的熱情很高。「三星級書寫能手」孫瑞靜同學不但書寫工整清楚,而且達到了每分鍾50多字的書寫速度。
最後我還想告訴大家:寫一手漂亮的漢字其實並不難,只要你用心練用心寫總會成功的。當你看到一個個端莊秀麗的漢字從你的筆下流淌而出的時候,當你看到一頁頁整潔清楚的作業在你的筆下誕生的時候,當你看到作業本上的紅對鉤和「優」的時候,你不覺得寫好漢字也是一種藝術享受嗎?讓我們走進漢字書法的藝術世界,盡情的揮毫潑墨吧!

『肆』 如何將鋼筆字寫的橫平豎直

老師要求寫字時要「橫平豎直」,其中的用意

所以對於書法不精,不會「行楷」的同學來說,最好使用「正楷」。正楷雖然不似行楷那般行雲流水,但是給人的整體感覺也不會太差。當然,如果精通書法,在能夠保證工整、易識的基礎上,進行突破,追求書法之美就更好了!而我們常常所講的「橫平豎直」、「間距均勻」,其實是寫字工整的最低要求,對書法有一定研究的同學就可以追求字體的結構、間距、疏密等變化。

再如身為「楷書四大家」的歐陽詢,其名作《九成宮》中,「九」字故意寫得非常斜,看著有高山墜石的感覺。不過,這得是有了一定書法功底後才能這樣做的,還不會「走」的人就別想「跑」和「飛」了。

『伍』 鋼筆練字 怎麼才能把橫寫好

鋼筆練字把橫寫好和毛筆橫寫法基相同。
起筆向右下稍頓,
輕向右行筆,
注意扛肩,
收筆還是向右下頓。
為突出頓筆,
中間部分稍輕。

『陸』 楷書中一字頓筆竅門

楷書中一字頓筆竅門如下:

1、點的頓筆

在寫到頓筆時,要從右上沿著一個弧度向左上方行進,這時要在裹鋒前進時注意筆肚下沉,而筆尖在弧度內向左上方挑去,筆肚跟著前行,用力由弱漸強,再由強漸弱。

2、橫的頓筆

橫畫的頓筆在完成了第二個節奏後(行筆),需要進入到收筆時,就要頓筆,頓筆時向右下由輕到重,接著向左上提筆回筆,用力也是由輕到重,由重到輕的過程。

3、豎的頓筆

豎的頓筆在行筆至最後時,用力由輕到重,向左上方由重到輕回鋒挑出。

4、撇的頓筆

撇畫中是沒有頓筆的,但按照筆勢的要求,頓筆應當體現在書寫中的隱形之勢中,就是當撇出以後,人們習慣在空中做一個動作,形成勢的動作。

5、捺的頓筆

捺畫是由輕到重的,在即將捺出時,停頓,用指捻管,筆尖向右下緩緩移動,而筆肚所支撐的支點不動,就會形成捺畫的頓筆。

6、折的頓筆

當橫畫結束後,應當提筆(毛筆要離開紙面),分離與豎畫的交叉,而這時就應當在橫畫結尾處重新按照豎畫的寫法書寫,這里即可完成兩畫的搭接,也實現橫畫的頓筆。

『柒』 硬筆書法橫的寫法與技巧

寫「長橫」要注意兩點,一是左低右高,不能寫成水平;二是左右兩端的面是要平的,寫的時候要掌握筆的運行軌跡,可以分解成四個步驟:頓筆、斜向上橫過去、頓下來、原路返回。
再說「短橫」,短橫形狀有點類似於撇的形狀,由輕到重、原路返回,兩個動作就可以完成。
書寫的時候一定要原路返回,避免缺口,這樣看起來就比較圓潤。

『捌』 練字時,橫的筆鋒怎麼寫,一直寫不好看。

毛筆字橫的寫法:
橫寫的不好看,主要還是沒有用上筆力。感受毛筆筆鋒的運行軌跡,從起筆、行筆、收筆都要注意——中鋒運筆。
起筆:無論是尖鋒起筆、兩面換、三面換還是四面換(隸書起筆),目的都是開鋒。
行筆:必須取得正鋒位置,有一定弧度或覆勢,或仰勢,避免過於平直刻板。
收筆:三種形式頓筆——圓尾;揭筆——尖尾;搓筆——斷尾。風格不同,各有各的用處。
希望對問者有所啟悟!

『玖』 小學生寫字怎麼叫頓筆

頓筆顧名思義就是筆鋒停頓,頓筆是書法用筆法之一,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筆的動作。

「頓筆」向下的力度比「按筆」、 「蹲鋒」要重。「力透紙背者為頓。」能在紙的反面看到正面的筆跡。 所謂「頓」就是筆鋒著紙後輕輕地上下攔動幾下,其目的就是將外露於線條之外的筆鋒調整到線條中。

頓筆是不可缺少的練字方法,頓筆你就當做是把筆畫壓下來再往回帶一點, 剛開始可能會顯得很生硬,但是寫的多了就會自然流暢了。

(9)橫頓筆練字方法技巧擴展閱讀:

小學生硬筆書法練字技巧

1、常規性指導。常規性指導包括坐姿要領、執筆姿勢、運筆技巧以及漢字的筆順、間架結構等。

2、執筆姿勢和漢字結構的指導尤為重要,坐姿,只要強調孩子上身直立,眼睛和紙面的距離。

3、關鍵筆畫是我們總說的主筆,比如一個字中有長橫的筆畫,一般的時候這個長橫就是主筆,再比如「我」字或者「成」字的斜勾,就是主筆。

4、在練習鋼筆字時,不應該以摹為主,而是應該以臨為主。描摹只是附透明紙在字帖上書寫,他注重的是筆畫的書寫而容易忘記了字的整體結構,臨寫是指在分析完字帖上的結構後自己寫出。

『拾』 硬筆書法,如何寫好橫寫橫時如何起筆,運筆以及收筆,望高手幫忙

方法論:
拆解——拆解點畫的構成要素
提取信息——提取方向
建立評價體系——怎樣的方向表達是正確的?
反復訓練
反饋並修正
拆解
即使是一筆橫的時候,依然需要採取分解的手段進行刻意練習。它包含了以下要素:

也許你能夠在第一時間判斷一筆橫的這些信息,但視覺系統在讀取文字的圖像信息時,是不會把所有的點畫分拆成一組一組信息分別讀取,而是先把文字當成一個整體讀取,進而快速分析。而在這個過程中,圖像本身的信息會被大腦刪減,最後在你腦海中的只不過是一個被你大腦刪減過的信息,而這些刪減的信息,恰恰需要我們掌握。
如果把一個字,單獨看十分鍾甚至十五分鍾,來讀取這些信息,是否是可行的?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它更有可能讓你淺嘗即止,無異於劃水。因為大腦的學習模式更加傾向於「強化部分的總和效果大於整體」,前者屬於刻意訓練,而後者的訓練方式本身自帶「劃水」屬性。
分析一下這些要素在大腦的判斷過程
走向:無需判斷,所見即所得。
長度:稍加觀察就能得出結論並自我判斷。
方向:方向需要細致入微的觀察,因為書寫者在觀察的時候很容易被弧度所混淆,比如一筆看上去很像直線的弧線
弧度:在書寫中這是一個難點,受制於「最省力原則」的修正以及書寫動作表達的天然不精準性,需要反復地從書寫角度去進行修正。從「刻意訓練」的角度出發,弧度的訓練應當是後期的訓練要求,訓練弧度所帶來的邊際收益較小,放在一開始很容易讓學習者產生挫敗感。
速度:速度以及速度變化所帶來的節奏,都會對書寫造成影響,例如弧度。速度會讓點畫的弧度加大亦或是縮小。而一般人在初期接受書寫訓練的時候,通常都不會考慮到速度對書寫的影響。
縱觀這些要素,方向成為了在書寫學習的早期一個最值得投入,同時也是邊際收益最大的訓練項目。
方向的種類
對方向的訓練出發實際上是圍繞一點:人不能夠輕松流暢地表達較長的直線條,而只能夠表達長度較短的直線條。

在關節、肌肉與書寫——正確學習書寫的第一步中提到,書寫的實質是利用關節與肌肉的活動從而表達出豐富的線條。關節的弧線活動使得點畫的書寫也同樣是以弧線作為書寫最主要的表達方式。
假設一條橫線的起點和端點項為A和B,中短距離的情況下,他們會呈現出這樣的方向走勢:

在書法中,這兩種方向的橫極為常見:

但是把長度再延長,就會出現弧度過大的狀況:

如此誇張的「橫」雖然是流暢輕松地書寫,但顯然在視覺上不能令人滿意。把弧度盡可能地縮小,甚至縮小成直線,在視覺上是美觀的,但卻又讓書寫不再流暢輕松。對此悖論,古人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利用不同方向的波形去抵消整體線條的弧度。

誤區
但上圖所示的那些橫,依然不是我們在傳統書法中最常見到的長橫的形態:

這才是符合你們認知的長橫,在硬筆上則被很多人簡化為:

在頭和尾故意很用力的按下去
還要刻意地扭一下
這樣的寫法如果從美觀性上來說當然沒有問題,但美觀性並非是書寫的最高優先順序。大部分人是想要把字「寫」好,而非把字「作」的XX一樣。沒有人會在日常書寫的時候故意把硬筆刻意地「頓一下」。所以問題回到:「古人是不是也是如同上圖演示的那樣,需要「在頭和尾故意很用力的按下去,還要刻意地扭一下?」
來看看古人真正的日常書寫。

這是北魏時期的《佛說佛藏經卷》,反應出在日常書寫狀態下的形態。注意圖片中絕大多數長橫在起筆和收筆階段都有「頓」一下的動作。但是各位在日常書寫中,會用硬筆去刻意地「頓一下」么?

古人之所以會在書寫的時候刻意「頓一下」,是因為毛筆是圓錐體的,如果不「頓一下」把筆毫鋪開,那橫的形態就是就是這個樣子:

而利用了毛筆的「軟且彈性」這樣的特點,在起筆的時候把筆「頓一下」,就能快速地將筆毫鋪開。古人把利用動作將毛筆快速鋪開的技法稱為「鋪毫」,書法史上有各式各樣的起筆形態,但無論哪一種,都是為了能夠讓毛筆鋪開,從而書寫出足夠粗的線條。(其實還會牽扯通過鋪豪去將筆尖抵在紙上這樣的動作,暫且不做贅述。)
毛筆是彈性的,如果起筆時把毛筆頓下去,自然在書寫的中段會收到紙面的反作用,而彈性的存在使得點畫在紙面行成「按—提—按」的姿態。

唐代書論家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到「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線條的提按本質上是書寫者對毛筆彈性的順應與駕馭,而不是刻意造作。真正在書法領域造作的,恰恰是沒有提按的玉箸篆。

上圖是清人王澍的作品,為了達到粗細一致的「玉筋」效果,不惜採取了燒毫和束毫的手段,可以看到左邊的落款看起來相當怪異,就是因為把筆尖燒了所形成的。
對於毛筆來說,有提按是正常的,沒有提按才是反常的。
對於硬筆來說,沒有提按是正常的,有提按才是反常的。
方向判斷
方向判斷的難點,在於點畫中段看上去很像直線。有兩點原因:
大多數人對線條的方向判斷,都是依靠線條的上輪廓線,而忽視小輪廓線。而真正的判定需要去找出中軸線。

第因為速度以及作者本身強大的熟練度,使得作者能夠表現出非常微妙的弧度,讓人看上去以為是一條直線。但含蓄不等於含糊,古人是以曲線作(似)直線,而非以直線作直線。
如將線條的方向從線條剝離出,、它必然不能以像或不像來作為明確的反饋。必須建立一套新的評價體系,來適應刻意訓練的需求。
方向的正確性,請用箭頭符號表達
流暢而輕松的書寫,放棄不適合長時間書寫的手指,運用手腕甚至手臂來完成「最省力書寫」
線條的延展性與平滑性,使得線條的線制看起來流暢與美觀
如果我們只是強調要流暢的表達線條的方向,那麼只需做到這三點就可以了,其他暫且不作為本章節的訓練要點。所以一筆橫你可能會表達成以下幾種形態。

延展性的探究
對於剛才的三個標准,最大的疑問會在於如何體現「延展性」,我google了藤的圖片。

不太清楚圖2能否算得上「藤」,但是這兩張圖片都詮釋了線條的延展性——弧度平滑的小曲率線條。
要表達這樣的線條,需要曲率小的關節來完成,這也是我推崇手腕而非手指作為主要發力點的原因之一。
有兩個方法可以推薦給大家,來強迫自己應手腕發力。
從執筆姿勢上改變:很多人執筆,食指是反弓來提供力量。我介紹一種主動讓手指使不上勁的執筆姿勢:

這種執筆姿勢,能夠讓書寫者無法通過手指發力來完成對筆的靈活控制,非常有效。
擴大你的書寫面積
米芾在其書論《海岳名言》所言: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後經生祖述,間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見也。
把字寫大的目的是為了讓書寫者感受到手指書寫所帶來局限性,從而從輸出端強迫輸入端的執筆進行更改。
在書寫的時候,存在著兩種書寫范圍:
極限書寫距離
舒適書寫距離
這相當於跑步的步幅和走路的步幅是不一樣的。前者屬於極限范圍,而後者屬於舒適范圍。在書寫中,我們一般採用舒適書寫范圍。但是在練字的時候,很多人因為採用手指的「極限書寫距離」也大致能和手腕的「舒適活動范圍」相近,就會固執地採取和以往一樣書寫發力技巧,所以把字寫大是為了讓書寫范圍大到連手指的「極限書寫范圍」都無法書寫,那麼學習者的發力肯定會發生變化。
在養成某一種習慣後,大腦通常是不喜歡改變,如果不從外部去倒逼大腦改變習慣,改變習慣是很困難的。

先確定格子的大小,然後用一種的中性筆書寫超出格子的線條,再用同樣的動作,去書寫格子內的線條,這樣就能確保在書寫點畫的時候,書寫者的活動范圍還有剩餘,剩餘的動作還要用於其他用途。
如何審視動作
請用懶人支架把手機架到手部的正上方,把書寫動作錄下來。

閱讀全文

與橫頓筆練字方法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42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3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7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500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7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7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3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81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9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3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62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601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96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4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1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61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5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63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6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