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判別熟茶的方法

如何判別熟茶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7 17:51:10

1. 如何分辨不好的普洱茶熟茶

判斷一款普洱熟茶的品質如何,可以從觀茶餅,看湯色,聞茶香,品口感,看茶底這5個方面來判斷。好的普洱熟茶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葉底:沖泡過後留在壺中的茶葉,我們稱為葉底。葉底會向我們透露一些茶葉的信息。我們可以用手輕輕揉捻一下葉底來判斷茶的品質。一般質優的曬青壓制茶,葉底新鮮飽滿有彈性,即使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陳放,葉底已經從栗清色逐漸轉為深栗色,這種特性依舊不會消失。總之葉底,通常是茶品好壞最直接的證明了,譬如,葉底是否符合一芽兩、三葉或者全芽頭的採摘標准?顏色是否清晰?撕扯是否有韌性、膠質感?芽葉的鮮嫩程度、採摘標准、工序是否到位等都可以在平鋪的葉底中得到展現。

2. 如何鑒別生茶和熟茶

生茶 製程:鮮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毛茶乾燥,即為生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生茶品。 茶菁顏色與香氣:茶菁由青綠至墨綠色為主,有些部分轉黃紅色。通常新制茶餅味道不明顯,若經高溫則有烘乾香甜味。 口感:口感強烈,刺激性較高。若經高溫,清香水甜而薄,微澀。如台灣綠茶。 湯色:以黃綠、青綠色、琥珀色為主。 葉底:新制茶品以綠色、黃綠色為主。活性高,較揉韌有彈性。 熟茶 製程:鮮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毛茶乾燥,即為生散茶。生散茶經人工快速後熟發酵、 灑水渥堆工序,即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熟茶品。 茶菁顏色與香氣:茶菁黑或紅褐色,有些芽茶則暗金黃色。有濃濃的渥堆味,發酵較輕者有類似龍眼味,發酵較重者有悶濕草席味。 口感:濃稠水甜,幾乎不苦澀,泡水長。 湯色:發酵度較輕者多為深紅色,發酵重者以黑色為主。 葉底:灑水渥堆,而發酵度較輕者葉底紅棕色,但不柔韌。重發酵者葉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較硬而易碎。 一般我們所謂的生茶與熟茶,主要是指焙火而言,依焙火時間長短及焙火的輕重,又可分為: 一、 輕焙火茶:亦可稱生茶。 二、 中焙火茶:亦可稱半生熟茶。 三、 重焙火茶:亦可稱熟茶。 茶葉一般以烘焙程度分----極輕火、輕火、中火、重火 極輕火烘焙----生茶:龍井、碧螺春、白毫烏龍(東方美人) 輕火烘焙----生茶:包種茶、高山烏龍、凍頂烏龍 中火烘焙----半生熟茶:烏龍茶、高山烏龍、水仙、佛手、鐵觀音 重火烘焙----熟茶:鐵觀音、水仙 特色 極輕火、輕火茶----氣香(清香),味淡(喉韻較輕) 中火茶----氣香(飄逸香),味甘(喉韻佳) 重火茶----氣香(沉穩香),味甘(喉韻最佳) 喝輕焙火的茶有如吃清蒸清炒的菜,喝重焙火的茶有如吃紅燒的。對身體的效應有何不同呢?喝不焙火的茶比較寒,喝焙火的茶比較不寒,茶是性寒的食物,焙火可以讓它不那麼寒,但不致於產生熱的效果。

3. 如何判斷普洱熟茶的好壞

1、看包裝

普洱茶是雲南特有的一種大葉種茶,其包裝多採納傳統的資料,內包裝一樣平常都為面紙,外包裝為筍葉。固然跟著期間的不斷發展,如今許多品牌也開端應用一些較為當代的包裝,好比津橋、感通香歸等。但不管包裝怎樣變更,必定要看包裝外面的信息,筆跡能否清楚,年份/臨盆地能否曖昧,有無臨盆許可證編號等等。

2、看錶面

拆開包裝,要看茶餅/磚的全體表面,能否厚度平均不平均,邊沿能否劃一,有無碎茶,條索能否清楚。從這些表面尺度一樣平常就可以看出一款茶的工藝利害,好比關上包裝,拿起茶餅/茶磚,一大堆碎茶的,從初印象上我就給這款茶打了一個低分。

3、看湯色

好的普洱茶,不管是生茶照樣熟茶,湯色都是透亮的,很少有碎茶或其餘懸浮雜質,品質差的湯色就有些暗淡,並且經常會有許多碎茶和其餘灰塵狀雜志沉沒此中。

4、聞氣息

優質的普洱香氣純粹悠久,沁人肺腑。品質差的普洱香氣較低,偶然能夠還會攙雜酸味、餿味或許其餘雜味,如許的普洱萬萬不要買。

5、品味道

主要從茶水進口之後的滑口、回甘和潤喉三個方面去感到,好的普洱茶進口滑、回甘快且耐久、潤喉;品質茶的普洱進口有香甜之感,乃至舌根雙側會發生不適感到。

6、看葉底

好的普洱茶底平均、豐滿,葉張完備,光彩豁亮,少和無碎葉;品質茶的茶葉巨細勻,光彩昏暗,葉質軟化不舒張。

別的,另有比擬資深的茶友會依據耐泡度、穩固度等去鑒別,這里就不詳細講了。末了說一下,一樣平常來說今朝經常上年份跨越五年的陳茶曾經很少了,所以在選購的時刻必定要留意分辯。

4. 如何鑒別一款普洱熟茶

陳財,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雲南瀾滄人,出生於制茶世家。先後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製作經驗。目前以淘寶企業店鋪「哲思堂古茶坊」為載體,宣傳推廣普洱茶。歡迎關注陳老師。

中國的茶葉市場,繽紛復雜。雖然不少人樂在此中,但花了高價買到質差的茶,總覺得不是滋味。現在不少愛好者喜歡品熟茶,養胃去脂,健康。但我們端起一杯茶,心中總會想,這是什麼年份的,好茶?保藏如何?

傳統工藝的普洱茶,越陳越香,所以,普洱茶的年份就顯得特別重要。同一個產區同一個廠家出品的熟茶,因為年份的不同,價格相差甚遠。對於普洱熟茶年份的初步判斷,可以根據茶的特徵來識別。?

年份與好壞,一般來講,是標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兩個指標。如果在這兩個指標上判斷失誤,那就有可能帶來經濟上的損失。

鑒別熟茶,從感官開始。

在談如何判斷年份與好壞前,我想應該先請大家自問一下:「我用什麼去判斷、鑒別一款普洱熟茶?」這里所說的「東西」當然是指我們人體的感官感受,不可能是儀器儀表。

我想是依靠下列五種感官和部位:看、聞、品、氣 。

看――用來觀察干茶、湯色和葉底。

聞――用來聞取茶的香氣,很重要。

品――用來品嘗茶的滋味,很重要。

感――用來感受茶氣,用來綜合分析前面四種器官部位採集、傳遞來的信息,作出判斷。

對於熟茶品鑒來講,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為「香甜醇厚滑」這五項指標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來獲取的,所謂的愉悅感也主要是通過鼻子和嘴巴來得到的。

通過軀干感受到的茶氣,則對品鑒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對於熟茶來講茶氣不算最重要的指標。干茶、湯色和葉底可以作為判斷年代和好壞的輔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嚴格來講,高明的品鑒家應該可以蒙著眼睛來判斷一款茶的年份與好壞。

我們知道普洱熟茶隨著存放時間以及環境的不同,其口感、香氣等的表現也會有不同的變化,那麼反過來,我們就有可能根據不同的口感、香氣特徵來大致判斷某一款茶的存放時間和環境。

四個階段在時間刻度上品味熟茶

普洱茶是存在於多維空間中(原料、工藝、時間、溫度、濕度、微生物種群??)的物體,而我們試圖以一條最簡潔的直線來描繪它,那得到的只能是大致接近的結果。這是一條以時間為刻度的直線,起點就是現在,從誕生之日起就存在於世的熟茶依時間先後排列在這條直線上。我們的任務就是為手上拿著的茶找到在直線上的位置。

我把排列在這條直線上的茶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生產壓製成型後3至5年

這個階段的茶因為在市場上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所以應該引起特別的關注。

應該說,這個階段的熟茶量不算少,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好茶並不多,因為那幾年人們的注意力都放在生茶上了,而且做熟茶對一個茶廠來講確實也面臨著資金和技術的雙重壓力,不像生茶那麼相對「簡單」。

「香甜醇厚滑」五項指標中,「醇」(即純凈,雜味少甚至沒有)應該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為好念好記才放在了後面。大多數人接觸普洱茶從熟茶開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為其「醇」,而拒絕普洱者則大多因為「不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非常關鍵。雲煙的「醇」靠的是煙葉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後存放散堆。

「甜」應該跟原料有關。「香」、「厚」、「滑」似乎是一體的。所謂「厚」往往被理解為像一種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覺,我覺得也可以是茶所浸出的內含物質較豐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礎,同樣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從實際情況來看,渥堆完成後散堆1至2年再壓製成型的茶似乎也能達到3至5年的口感效果。

這個階段的熟茶中,市場佔有量最大的應該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車間安排在勐海縣境內、利用勐海縣特有的氣候條件及適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當年勐海茶廠的工藝和生產經驗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勐海系熟茶以重發酵見長,及發酵度達到七成以上,並經相當時間(一般半年以上)散堆後形成所特有的「焦糖香」、「蔗糖香」、「棗香」的依次排列,愉悅感很強,引人入勝。只是這樣的好茶並不多見。

這個階段的下關銷法沱的特點是口感帶酸,原料的區域特徵明顯。昆明茶廠從06年開始恢復7581磚的生產,口感比較中庸、平穩,優缺點都不明顯。

第二階段

生產壓製成型後8-10年。

大概從第五年開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漸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稱為「糯香」。

下關銷法沱的酸口也逐漸減弱,如果是南方存儲的話酸口會減得更快些。到8至10年的時候,「熟米香」佔主導地位,熟茶的厚滑度與年份感會比較明顯(茶不好,厚滑度出不來也能體現出來)。當初做茶時快速高溫烘乾的痕跡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覺得口腔發幹了。

第三階段

生產壓製成型後15-20年。

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一般把它區分為南方倉儲(廣東、港台)和雲南倉儲兩種情況了。

雲南倉儲出來的茶,一直到94年生產的茶都還沒有一點參香、葯香,而「熟米香」愈發加重,口感醇厚,比較迷人!

同期南方倉儲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關系還是昆明系,在這個階段一般都出現了參香和微弱的葯香,但是五項指標及其均好性(協調一致性)還有距離,放出好效果來、有愉悅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我稱之為「尷尬的第三階段熟茶」。

第四階段

生產壓製成型後20年以上。

以73厚磚為代表,放倉退倉到位,五項指標及其均好性皆好,葯香顯,化感十足,愉悅感很強。這個階段的茶少而價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自然陳化成型的生茶生餅,即使是同樣的茶葉,由於存放地點、存放時間、加工方法、發酵程度、保管方法、環境的不同,其變化情況也不同,陳化程度不同,口感也會產生差異。

就"善變"的普洱茶來說,單純以年代來標准化口感,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做工好、發酵適度、陳化足的普洱茶,苦澀味轉化了,陰天造成的淡淡煙草味消散了,發酵時遇低溫出現的少許酸味消失了,品嘗時就會感到滑口充盈、無雜味、無生澀刺喉的感覺。過度誇張年份、過度神話部分小區域,會模糊視線,不能客觀公正地品評茶葉。

如果您購買普洱茶品嘗時,覺得有酸味、煙草味、或者過於苦澀,那它可能連起碼的存放年份都未達到,更不可能是存放「幾十年」的好茶了,所以您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一些黑心商家有機可趁。

2017年邦崴古樹野生古樹紅茶

圖片提供:哲思堂古茶坊

來源:網路梳理編輯:大橈

5. 茶的生熟程度如何分類

生茶、熟茶決定品質優劣。普洱茶有生茶、熟茶之別。生茶、熟茶也稱作青餅、熟餅。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上以青餅、生茶為主,即未經過發酵工序,把采來的茶青萎凋、曬干、蒸壓成型後乾燥而成的餅茶、散茶稱為生茶(青餅普洱),讓其與空氣接觸,自然變化而產生後發醇,儲存時間越長,茶質變化越醇。自從一九七三年昆明茶廠成功研究了加溫渥堆技術,加速茶葉陳化,大大縮短發醇時間,這種在一定溫度、一定濕度下把茶葉做熟的製作方法稱為熟茶(熟餅普洱)。熟茶的發酵已經定性,儲存時間長短不會對茶質本身有改變。更糟糕的是近幾年來有一些不法的茶商只看生眼前的利益,利用環境惡劣,潮濕的工廠倉庫大搞做舊普洱茶,從各地收回低價散茶,加高溫、高溫做起發水普洱茶。這樣的發水做舊茶,基本上把茶過份地全發醇死了,溫暖、潮濕、衛生條件差的環境,助長昆蟲、細菌的孳生,如此茶品還有價值可言嗎?

區分生茶、熟茶可從沖泡後的茶底、茶湯分辨。生茶沖泡後,葉底柔軟、新鮮、有伸張性、生命力,哪怕是存放時間很長的古董茶,也能讓你感覺到他的活力和「真韻」,茶湯清澈明亮透底,茶氣清爽回甘,入口醇滑;熟茶沖泡後葉底乾瘦烏黑像柴枝,沒有生命力、棘手。發水厲害的做舊茶,葉底發霉像布渣,茶湯色暗混濁甚至黑色,有濃烈的熟味、異味。隨著時間的推移,熟味有望逐漸消退,口感乾燥,沒有明顯回甘生津。

年份塑源歷史尋根。普洱茶的年份是組成普洱茶深遠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普洱茶領域最難掌握的一部分,是茶葉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普洱茶價值所在。年份只能對生茶普洱而言,但濕倉生茶、干倉生茶、熟茶干倉存放部影響著普洱茶的真實年份。熟茶普洱茶在製作上發酵已經停止了,毫無年份可言。發水做舊茶一次十五天的加水渥堆相等於生茶自然發醇二年,年份只能退減熟茶的鹼味、熟味、茶湯也可隨之由混濁灰黑轉至暗紅熟褐色。

生茶普洱製作選用曬青或烘青綠茶,不同年份的茶給你不同的感覺。新茶像脫韁的野馬,野性難馴、苦澀、茶味十足,回甘強勁,還帶有幽幽的花香、豆香。茶湯如新鮮的綠茶黃綠帶紅,清澈明亮,茶底栗青色,柔軟飽滿,活力無限,前途光明。陳期五年後的茶有陳味,野性開始減退,茶湯如半發醇的烏龍茶,湯色淺栗紅亮。隨著陳放時間越長,在不同時期自然發醇出荷香、樟香、蘭香等不同香氣。正如宋· 王禹所說:「香於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湯色從栗紅色轉為深栗色,茶底從栗色陳化至深色褐色。茶味隨時間而慢慢醇滑、厚重、野性馴服了,像一個閱歷豐富、飽經蒼桑的老人,以至「無味之味」的最高境界。始終不變的是:茶底的生命力、茶質的真韻、茶氣的靈活。
普洱茶本是綠茶類(即生普),但如果是熟普的話就是屬於黑茶類了,部分生普在存放過程中受潮後也會變成熟普,也就是由原先的綠茶經後發酵變成了黑茶.無論原先是什麼,在現在的社會上,只要是湯色暗混濁甚至黑色的普洱,就得盡量避免喝,寧可喝新一點的,哪怕多點苦澀,也多份健康!都不要去追求年份!講年份的時代已經過去很久了...

6. 如何判斷普洱茶熟茶的好壞

有茶友在愛說茶微信後台提問:「如何識別普洱茶的好壞?」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普洱熟茶優劣的辨別方法。要辨別普洱茶品質的優劣,我們首先要明白普洱茶的基礎分類,普洱茶按照加工工藝的不同,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個類別。識別生茶和熟茶的品質優劣,判斷方法自然不同。

1、外形

普洱熟茶有緊壓熟茶和普洱散熟茶之分。散茶一般來說,其品質的高低,外形重點看條索和色澤、條索主要看條形松緊、重實的程度,以條形肥壯緊結、重實的為好;色澤看含芽毫的多少,色澤的深淺是否均勻一致,以色澤褐紅、均勻一致、金毫顯露為好,色澤發黑或花雜有青張、枯暗為品質差的表現。高品質的普洱茶外形金毫顯露,條索緊結、重實,色澤褐紅、潤澤、調勻一致。若聞之有煙、焦味、雜味、有霉味、餿味說明工藝差或者保存不善,品質劣。

普洱緊壓熟茶:以餅茶為例,緊壓熟茶因經過濕水壓制而成,所以主要看條索是否勻整端正、稜角整齊、不缺變少角、厚薄一致、松緊適度、模紋清晰、條索整齊緊結;色澤以黑褐、棕褐、褐紅色為正常。若表面有霉花,霉點的普洱熟茶均為劣質品。

2、湯色

普洱熟茶的湯色要求紅濃明亮,深紅色為正常,黃、橙黃或深暗的湯色均為劣質茶品,如湯色橙黃或深暗是「發酵」工藝掌握不好,發酵不好或發酵過度均可出現此種情況。如湯色混濁不清,也屬品質劣變。

3、香氣

說到香氣就不得不提起陳香味和「渥堆味」,陳香是熟茶最基礎的香氣;「渥堆味」是普洱熟茶採用渥堆技術是產生的,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純熟的工藝和嚴格的生產流程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這種氣味,而且在兩三年的轉化後,渥堆味就會褪去,展現出更為飽滿圓潤的滋味。

優質的普洱熟茶會有樟香、參香、葯香、棗香、陳香、木香等,而且不同的原料和拼配方式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香氣。好的原料和合理的加工工藝使得普洱熟茶產生的味道是令人愉悅;而品質差的普洱熟茶,其陳香味淡薄,甚至帶酸餿味、雜味等令人不適的氣味。

4、滋味

普洱熟茶滋味主要從厚度、滑度、潤度、甜度、純度這五點去分辨;優質的普洱熟茶,其滋味有濃醇、滑口、潤喉等特點;反之,質量差的普洱熟茶滋味平淡,滑度低,甚至產生「澀麻」感,在品飲時令人感覺舌根兩側不適。

5、葉底

熟茶經過發酵之後葉底顏色呈褐色或者褐紅色,好的普洱熟茶葉底破碎少,斷碎茶少,無雜物;反之,質量差的普洱茶,葉底不完整甚至會混雜著一些雜草枯枝在內。普洱熟茶經過發酵後葉底完整度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破碎,因此以葉底分辨普洱熟茶品質優劣時主要是看葉底中是否有雜物。

如有問題可以追問,如果滿意請採納,謝謝您!

7. 如何辨別茶葉中的熟茶和生茶

只有普洱茶才是分生茶和熟茶的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加上人為發酵法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生茶所沖泡出來的水是青綠色,熟茶沖泡出來才是金紅色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淳化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8. 怎麼區分普洱生茶和熟茶

要品茗出新鮮的普洱茶,必須先能分辨出生茶和熟茶。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辨別,可以從香氣、湯色和葉底來查找答案。

1、從香氣辨別

普洱熟茶因為是經過渥堆,所以會生成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陳期以內的干倉熟茶(依常規說法,未曾霉變過的茶品為干倉茶),可以從型茶表面聞出一股熟茶味。約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經消失,則可從茶湯中感受出熟味香。一九七三年間由緊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磚茶,稱之為「73厚磚茶」,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無論從型茶或茶湯,都再也沒有熟味感受,卻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經過長期干倉陳化而轉變過來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從湯色辨別

干倉的普洱生茶茶湯是栗紅色,接近重火烏龍茶湯色,即使是陳年的生茶,比如已經有八、九十歷史的龍馬牌同慶老號普洱茶,它的茶湯顏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紅印普洱圓茶的茶湯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湯顏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現代的茶種分類中,將普洱茶列為黑茶類,是因普洱熟茶的湯色有關的。

3、從葉底辨別

干倉的普洱生茶葉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灣的東方美人茶葉底顏色很相似。葉條質地飽滿柔軟,充滿新鮮感。一泡同慶老普洱茶的葉底,可以顯現出百年前那種新鮮活力。普洱熟茶的葉底多半呈現暗栗或黑色,葉條質地乾瘦老硬。如果是發酵較重的,會有明顯炭化,像被烈火燒烤過。有些較老的葉子,葉面破裂,葉脈一根根分離,有如將干葉子長期泡在水中那種碎爛的樣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時間不長,發酵程度不重,葉底也會非常接近生茶葉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製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後,無法立即乾燥,延誤了較長時間,葉底也會呈現深褐色,湯色也會比較濃而暗,跟只是輕度發酵匯堆過的熟茶是一樣的。

早期有些茶莊,如猛景茶莊、鼎興茶莊所生產的緊茶,其中有的是熟茶,就是因為生茶程序中,延誤了時間而形成熟的緊茶。這些輕度發酵的普洱生茶,經過較長時間的存放,熟味已消失而回歸到極相似普洱生茶的品味,但是普洱生茶原有那種新鮮感,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了。

9. 怎樣辨別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

生茶、熟茶決定品質優劣。普洱茶有生茶、熟茶之別。生茶、熟茶也稱作青餅、熟餅。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上以青餅、生茶為主,即未經過發酵工序,把采來的茶青萎凋、曬干、蒸壓成型後乾燥而成的餅茶、散茶稱為生茶(青餅普洱),讓其與空氣接觸,自然變化而產生後發醇,儲存時間越長,茶質變化越醇。自從一九七三年昆明茶廠成功研究了加溫渥堆技術,加速茶葉陳化,大大縮短發醇時間,這種在一定溫度、一定濕度下把茶葉做熟的製作方法稱為熟茶(熟餅普洱)。熟茶的發酵已經定性,儲存時間長短不會對茶質本身有改變。更糟糕的是近幾年來有一些不法的茶商只看生眼前的利益,利用環境惡劣,潮濕的工廠倉庫大搞做舊普洱茶,從各地收回低價散茶,加高溫、高溫做起發水普洱茶。這樣的發水做舊茶,基本上把茶過份地全發醇死了,溫暖、潮濕、衛生條件差的環境,助長昆蟲、細菌的孳生,如此茶品還有價值可言嗎?區分生茶、熟茶可從沖泡後的茶底、茶湯分辨。生茶沖泡後,葉底柔軟、新鮮、有伸張性、生命力,哪怕是存放時間很長的古董茶,也能讓你感覺到他的活力和「真韻」,茶湯清澈明亮透底,茶氣清爽回甘,入口醇滑;熟茶沖泡後葉底乾瘦烏黑像柴枝,沒有生命力、棘手。發水厲害的做舊茶,葉底發霉像布渣,茶湯色暗混濁甚至黑色,有濃烈的熟味、異味。隨著時間的推移,熟味有望逐漸消退,口感乾燥,沒有明顯回甘生津。年份塑源歷史尋根。普洱茶的年份是組成普洱茶深遠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普洱茶領域最難掌握的一部分,是茶葉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普洱茶價值所在。年份只能對生茶普洱而言,但濕倉生茶、干倉生茶、熟茶干倉存放部影響著普洱茶的真實年份。熟茶普洱茶在製作上發酵已經停止了,毫無年份可言。發水做舊茶一次十五天的加水渥堆相等於生茶自然發醇二年,年份只能退減熟茶的鹼味、熟味、茶湯也可隨之由混濁灰黑轉至暗紅熟褐色。生茶普洱製作選用曬青或烘青綠茶,不同年份的茶給你不同的感覺。新茶像脫韁的野馬,野性難馴、苦澀、茶味十足,回甘強勁,還帶有幽幽的花香、豆香。茶湯如新鮮的綠茶黃綠帶紅,清澈明亮,茶底栗青色,柔軟飽滿,活力無限,前途光明。陳期五年後的茶有陳味,野性開始減退,茶湯如半發醇的烏龍茶,湯色淺栗紅亮。隨著陳放時間越長,在不同時期自然發醇出荷香、樟香、蘭香等不同香氣。正如宋·王禹所說:「香於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湯色從栗紅色轉為深栗色,茶底從栗色陳化至深色褐色。茶味隨時間而慢慢醇滑、厚重、野性馴服了,像一個閱歷豐富、飽經蒼桑的老人,以至「無味之味」的最高境界。始終不變的是:茶底的生命力、茶質的真韻、茶氣的靈活。普洱茶本是綠茶類(即生普),但如果是熟普的話就是屬於黑茶類了,部分生普在存放過程中受潮後也會變成熟普,也就是由原先的綠茶經後發酵變成了黑茶.無論原先是什麼,在現在的社會上,只要是湯色暗混濁甚至黑色的普洱,就得盡量避免喝,寧可喝新一點的,哪怕多點苦澀,也多份健康!都不要去追求年份!講年份的時代已經過去很久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判別熟茶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42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3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7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500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7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7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3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81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9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3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62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601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96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4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1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61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5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63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6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