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築平面組合的方式有哪些
1、走道式(又稱走廊式)的組合方式是用走道將各房間連接起來,即在走道一側或兩側布置房間。
特點:房間與交通聯系部分明確分開,各房間不被穿越,相對獨立,房間之間通過走道保持聯系
適用:房間面積不大、同類型房間數量較多的建築,如學校、辦公樓、醫院、宿舍等建築。
② 套間式組合
套間式的組合形式是以穿套的方式將主要房間按一定序列組合起來。
特點:把水平交通聯系部分寓於房間之內,房間之間聯系緊密,具有較強的連貫性。
適用:房間的使用順序性和連續性較強的建築,如展覽館、博物館、商店、車站等建築。
③ 大廳式組合
大廳式組合是以主體大廳為中心周圍穿插布置輔助房間。
特點:主要房間突出,主從關系分明,主要房間與輔助房間聯系緊密的。
適用:影劇院、體育館等建築。
④ 單元式組合
單元式的組合形式是將關系較密切的房間組合在一起,成為相對獨立的單元,再將這些單元以一定的方式連接起來。
適用:住宅、幼兒園、學校等建築中
⑤ 混合式組合
混合式組合是指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本組合形式將各房間連接起來。
適用於功能復雜的建築,如文化宮、俱樂部等建築。
B. 魔獸爭霸怎麼連造二個建築物
你先拉憎人去放第一個建築 選好位置放了它要移動 你再按住SHIFT按緊再放另一個你想放的建築就可以了
C. 兩棟連在一起的房子,中間的那條縫叫什麼縫,西南哪本建築規范上有它的做法,規范的編號是好多
這個應該是沉降縫,你看看下面的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 50007--2002
裡面第7節
第7.3.1條 在滿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建築體型應力求簡單。當建築體型比較復雜時,宜根據其平面形狀和高度差異情況,在適當部位用沉降縫將其劃分成若干個剛度較好的單元;當高度差異或荷載差異較大時,可將兩者隔開一定距離,當拉開距離後的兩單元必須連接時,應採用能自由沉降的連接構造。
第7.3.2條 建築物的下列部位,宜設置沉降縫:
1.建築平面的轉折部位;
2.、高度差異或荷載差異處;
3.長高比過大的砌體承重結構或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適當部位;
4.地基土的壓縮性有顯著差異處;
5.建築結構或基礎類型不同處;
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
沉降縫應有足夠的寬度,縫寬可按表7.3.2選用。
7.3.3相鄰建築物基礎間的凈距,可按表7.3.3選用。
房屋沉降縫的寬度 表7.3.2
房屋層數 沉降縫寬度(mm)
二~三
四~五
五層以上 50-80
80-120
不小於120
如果基礎牆體樓板屋頂不斷開就不滿足7.3.1條的應採用能自由沉降的連接構造。
其實不要這些規范從最簡單的想,沉降縫就是解決不均勻沉降的比如兩個建築一個10層,一個100層,又緊挨著,並且基礎形式及地基土都相同,那100層得肯定沉降大,那就必須將這兩個建築的基礎牆體樓板屋頂都分開,要不肯定出現裂縫
D. 連接兩個及兩個以上建築物之間的部分叫「連廊」還是「聯廊」
mmingnian 說的對
E. 區域網建築物之間用什麼連接
家庭或小型辦公室,如果有兩台或更多的計算機,很自然地希望將他們組成一個網路。為方便敘述,以下約定將其稱為區域網。在家庭環境下,可用這個網路來共享資源、玩那些需要多人參與的游戲、共用一個數據機享用Internet連接等等。辦公室中,利用這樣的網路,主要解決共享外設如列印機等,此外,辦公室區域網也是多人協作工作的基礎設施。
F. 兩個建築物之間的網線如何連接
在中間處按一個小型交換機
G. 牆體與建築如何連接
這要看是什麼地方。如是北方可有兩個方案,一是在主建築上植筋做錨筋,但要注意的是擋土牆的基礎埋深要與主建築基礎埋深一致,主建築內空間與附屬建築內空間溫度最好一致,否則仍會因凍脹不均而拉開。方案二是乾脆預留沉降縫,填充保溫材料,在外做裝飾板。注意紅色水平連接部位要好防水。
如是南方冬季非採暖地區,則上述第一方案即可。
其實,因為兩部分建築高度相差太過懸殊,即使做了連接處理,豎向不均勻沉降引起開裂幾乎還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除採取連接措施外,還可請設計院在設計上想辦法,在基礎設計時,使主建築沉降與附屬建築的沉降值相近。這可能對限制主輔建築豎向錯位較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