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小蘇打是什麼化學式用什麼用區別
1----大蘇打是硫代硫酸鈉的俗名,又叫海波(Hypo的音譯),帶有五個結晶水(Na2S2O3·5H2O),故也叫做五水硫代硫酸鈉。
大蘇打是無色透明的晶體,易溶於水,水溶液顯弱鹼性。它在33℃以上的乾燥空氣中風化而失去結晶水。在中性、鹼性溶液中較穩定,在酸性溶液中會迅速分解。
Na2S2O3+2HCl====2NaCl+H2O+S↓+SO2↑?
大蘇打具有很強的絡合能力,能跟溴化銀形成絡合物。反應式:AgBr+2Na2S2O3====NaBr+Na3〔Ag(S2O3)2〕,根據這一性質,它可以作定影劑。洗相時,過量的大蘇打跟底片上未感光部分的溴化銀反應,轉化為可溶的Na3〔Ag(S2O3)2〕,把AgBr除掉,使顯影部分固定下來。
大蘇打還具有較強的還原性,能將氯氣等物質還原。
Na2S2O3+4Cl2+5H2O====H2SO4+2NaCl+6HCl,所以,它可以作為綿織物漂白後的脫氯劑。類似的道理,織物上的碘漬也可用它除去。
另外,大蘇打還用於鞣製皮革、電鍍以及由礦石中提取銀等.
2-----小蘇打的化學名
稱是碳酸氫鈉NaHCO3
,為弱鹼性物質,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長。可以作發酵粉,它的外貌和麵粉差不多,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它受熱時能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在焙烘過程中,受熱後膨脹起來,最後從面團里跑出來,饅頭里留下了無數的小洞洞,饅頭蒸熟了,也就變得又大又鬆了。但是碳酸氫鈉分解時,一來放出的二氧化碳不多,二來在化學變化的同時,會生成鹼性很大的碳酸鈉(俗稱純鹼),使食品鹼味太重,而且還會將許多維生素破壞掉,所以通常使用時總是把它和一個酸性物質如磷酸二氫鈉同用,這樣既可使所有的碳酸氫根全部變成二氧化碳,同時作用以後不會有很大的鹼性,十分理想。
⑵ 小蘇打粉和麵粉一樣嗎
小蘇打粉和麵粉不一樣。
兩者的區別:本質不同、用法不同、外觀不同
區別一:本質不同
碳酸氫鈉,化學式NaHCO₃,俗稱小蘇打;而麵粉是一種由小麥磨成的粉狀物。
區別二:用法不同
小蘇打一般作為食品製作過程中的膨鬆劑,能讓食品鬆脆可口;而麵粉主要是做麵包、面條用的。
區別三:外觀不同
小蘇打是白色細小晶體,而麵粉是粉狀物。
小蘇打如下圖:
(2)如何用化學方法辨別蘇打和麵粉擴展閱讀:
分辨麵粉:
1、高筋粉:顏色較深,本身較有活性且光滑,手抓不易成團狀;比較適合用來做麵包,以及部分酥皮類起酥點心,比如丹麥酥。在西餅中多用於在松餅(千層酥)和奶油空心餅(泡芙)中。在蛋糕方面僅限於高成分的水果蛋糕中使用。
2、中筋粉:顏色乳白,介於高、低粉之間,體質半鬆散;一般中式點心都會用到,比如包子、饅頭、面條等。(註:一般市售的無特別說明的麵粉,都可以視作中筋麵粉使用。而且這類麵粉包裝上面一般都會標明,適合用來做包子、餃子、饅頭、面條)
3、低筋粉:顏色較白,用手抓易成團;低筋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平均在8.5%左右,蛋白質含量低,麩質也較少,因此筋性亦弱,比較適合用來做蛋糕,松糕,餅干以及撻皮等需要蓬鬆酥脆口感的西點。
⑶ 如何鑒別小蘇打、麵粉、食鹽、碳酸鈣
將四種試劑放在四個試管中,然後向試管中加水,試劑溶解的是食鹽,然後在另外的三個試管中慢慢滴加鹽酸,最先有氣泡產生的是小蘇打,滴加過一會出現氣泡的是碳酸鈣,因為碳酸跟要和氫離子結合生成碳酸氫根然後再結合氫離子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最先生成氣體的是小蘇打,後生成的是碳酸鈣,剩下的是麵粉
⑷ 如何鑒別小蘇打 食鹽 麵粉 碳酸鈣粉末
加水,不能溶解的是麵粉
滴加鹽酸,立即產生氣體的是碳酸氫鈉,後產生氣體的是碳酸鈉,剩下的是氯化鈉
⑸ 用什麼方法可以把小蘇打和麵粉區分開來
小蘇打加醋產生氣泡,麵粉則不會。因為小蘇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和醋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