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應該如何快速有效的閱讀一本書
個人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知曉書的目錄。看一本書應該先看看它的目錄內容,這樣有助於大致了解這本書講了些什麼內容,主要人物是誰,主題是什麼,這樣可以幫助你更快的掌握這本書的框架。粗略翻閱。拿到一本書,先一目十行的掃一掃,叫做粗讀;所謂粗讀,就是粗略地讀讀,大致讀一下,看一下,快速翻閱,這樣大致情節也理清了,大腦中對這本書也有了一個思路。
⑵ 如何閱讀一本書,五分鍾讓你學會如何閱讀
步驟一:准備——明確目的、橘子集中法
和所有介紹閱讀書籍的開篇一樣,在你要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必須明確自己的閱讀目的,必須在最開始就要搞清楚我讀這本書是「想明白大意就可以了嗎?」(我相信絕對多數人絕對不會只是想明白大意的)「有必要理解非常細微的部分嗎?」(這對於寫理論的人挺重要)「是因為學習和工作才讀的嗎?」一定要明確這些目的。
只有明確了自己的目的,才能有計劃的進行時間上的安排,如只是為了打發時間,那麼會將看書放在空閑時間讀;如果為了研究一個問題,或者為了應對考試、報告,那麼會規劃出整塊的時間進行閱讀學習。所以只有先明確了目的,才能夠有意識地安排閱讀時間。
要達到最好的閱讀效果,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在閱讀工程中,我們往往會受到各種打擾,比如回一條微信、喝一口水,起來走一走,吃一點東西。只有排除一切干擾,進入理想的閱讀狀態,才能夠理解和記憶讀過的內容。
「橘子集中法」是通過想像集中注意力,進入「集中學習模式」
(1)想像手掌上有一個橘子,盡可能的感受他的重量、顏色、手感和香味。可以將它拋起並用另一隻手接住,在左右手間反復交替。
(2)將想像的橘子放在後腦勺上部15~20cm(個人理解應該是後腦勺與頭頂交匯處),放鬆肩膀,想像不論怎麼移動,這個橘子都不會掉下來。
(3)輕輕閉上眼睛,讓後腦勺的橘子保持平衡,同時感受自己心理狀態的變化。身心都處在極度放鬆的狀態,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閉上眼睛想像自己的視野漸漸被拓寬。
(4)保持身心放鬆、注意力集中,睜開眼睛,開始閱讀文章。
這里要求的注意力集中,應該是讓我們將注意力焦點始終放在頭頂的橘子上,感受頭頂橘子的感覺以保持專注,盡量發散自己的視線。
步驟二:預習——評價、決定
預習,也就是快速瀏覽,瀏覽整體框架,了解概況。結合超級快速閱讀的方法,預習就是看目錄等,通過這些了解作者的寫書目的和思路,內容包括了哪些,提前了解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在哪一章節。
通過預習,可以判斷這本書是否符合自己的閱讀目的,有沒有繼續讀下去的必要,繼續讀的話重點閱讀哪些章節。如果這本書不符合我們最初設定的目的,那麼是否有符合其他還未設定的目的呢?通過判斷來決定下一步是讀還是不讀。
一定要記住,時間是寶貴的,不讀沒有必要的書。
步驟三:影像翻閱——自我肯定、攝像焦點
(1)准備工作
進入第三步之前一定要先做好步驟一和步驟二,只有集中注意力,明確了自己的目的,排除雜念,才能專注的進行影像閱讀。
(2)進入快速學習模式
在進入影像閱讀之前,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提高大腦對信息的接收處理能力,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快速學習模式。
這種准備工作就如同「冥想」,尋找一個舒服的坐姿,挺直背部,放鬆身體,進行深呼吸。深吸一口氣後,微微停頓,在呼出,默默告訴自己要放鬆,並從頭頂到腳尖,慢慢由上而下地放鬆。忘記過去、現在和將來,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感受身體肌肉逐步的放鬆。另外,給自己按時,暗示自己已經進入了「快速學習模式」,處於能發揮優秀創造力和學習能力的狀態之中。
(3)開始時的自我肯定
心態會影響學習的效果,學習時要保持積極的心態,進行正面的自我肯定,相信自己能夠集中注意力、相信自己通過翻閱獲取的信息已經深深印在腦海里、相信自己能夠隨時獲取需要的信息。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相信影像閱讀的效果。
(4)進入攝像焦點狀態
影像閱讀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使用眼睛的方式,稱為「攝像焦點」。和超級快速閱讀介紹的方法一樣,它要求的也是放寬視野,一次觀看整個頁面,不要將視線聚焦在每個字句上。以焦點狀態觀看頁面,能將攝入的視覺信息直接輸送到大腦的潛意識領域。
具體做法是打開書本後,放寬視野,盡量不要看文字,而是去看頁面四邊的留白部分。實際操作有點像發呆時兩眼發直的感覺,書中稱之為「軟眼」,目的是分散自己的視線。
比如,越過翻開的書頁,將視線盯著牆上的一點,感知書本的4個邊角和行間的空白的同時,一邊盯著牆壁看,這時左右書頁中間的裝訂部分產生了重疊,就好像書的中間多出了第三塊,稱之為「懸頁」,只要出現了懸頁,說明你已經掌握了不固定焦點,學會讓視線分散的方法。
(5)保持穩定的狀態,有節奏地翻頁
快速閱讀的具體步驟:
① 挺直背部,不翹腳,雙腿平放在地面上
② 保持一定頻率的深呼吸
③ 以每1~2秒的速度翻一頁,保持這個節奏。用「軟眼」(發呆的眼)同時觀看攤開的兩頁內容。實現穿透書的中央,確認找到懸頁。如果看不到懸頁,主動感受書的四角和空白部分,想像4個角連在一起的字母X
④ 翻頁時在心中反復默念簡單的詞語,一個音節翻一頁(記住是同時看兩頁的內容)(推薦默念單音節,如滴、滴、滴……)
⑤ 翻頁時即使多翻幾頁也沒關系,繼續往後翻,之後翻看時再補上就可以了(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節奏流暢,避免打斷分心)
⑥ 配合翻頁的節奏在心中默念,將意識集中在默念的詞語上(個人理解,默念的詞語應該是指在翻頁時看到的關鍵詞)
(6)結束時的自我肯定
結束影像閱讀後,不要因為記不住書里得內容而焦慮。對於速讀法,伍迪·艾倫曾經這樣開玩笑:「我剛剛讀完了《戰爭與和平》,講的是關於俄國的故事」
這說明在進行影像翻閱的過程中,主觀意識層面上並沒有吸收到任何信息或吸收到的信息非常有限,它是讓潛意識去收集信息攝入大腦的過程。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在潛意識層面我們沒有過去任何信息,這些信息是直接輸入大腦的神經網路,未進入表意識認知前就被自發地處理完畢了。
因此,為了能夠在事後調取所獲信息,我們必須在結束影像翻閱時,明確給大腦下指令(自我肯定),讓大腦整理獲得的信息,以備日後活用(感覺有點玄幻,好像在自我欺騙啊,哈哈)
所下指令可以是:
「我現在已經獲取了這本書的印象……」
「我把這些信息全部交給我的身體和心靈去處理」
「我期待今後用各種方法提取這些信息並加以利用」
這一步驟的具體內容就是要讓我們在進行影像翻閱前充分的放鬆,集中注意力;翻閱時相信自己能夠集中注意力並獲取信息;通過「軟眼」將兩頁紙同時納入視野內,並每1~2秒翻一頁,保持翻頁頻率不被打斷;結束後相信自己已經獲取了相關信息,並能在之後提取及利用。
步驟四:復習——調查、觸發詞、提問
我們的大腦可以將接收到的信息分類後進行模式識別,在影像翻閱之後,我們有意識想了解的信息被儲存在潛意識的區域中,如果不進行分類和模式識別,文章就只是單純的符號羅列。
復習這個步驟最好在影像翻閱之後的5~10分鍾內進行。隔一天或者一天以上也沒有關系,但是如果隔得太久,在進行復習之前,可以再次進行影像翻閱,以刺激大腦。
(1)調查:包括但不限於封面、封底、索引、第一頁和最後一頁、黑體字、斜體字、數字、圖表、前言和序等,以此為基礎確認文章的結構,這樣更容易判斷這篇文章是否符合你的閱讀目的(預習時我們主要是判斷這本書值不值得讀,此階段是迅速瀏覽以目錄為主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組成結構,需要比預習的時候更仔細)
(2)尋找觸發詞:在閱讀時你覺得非常顯眼,好像自動蹦出來尋求關注一樣,存在感非常強烈的詞,就是觸發詞。觸發詞是作者為了強調某一點而多次使用的詞語,是這本書的核心關鍵詞,能夠正確引導讀者理解原文的意思。
觸發詞還能刺激你想知道「到底是什麼」的好奇心,只要深入理解就能掌握相應章節的內容。封面、目錄、每章的大標題和索引等,都能夠成為尋找觸發詞的線索。因此一般在目錄中就能夠找到相應的觸發詞(核心關鍵詞)。
⑶ 怎樣讀好一本書,有什麼好的閱讀方法
「樊登讀書」的主編慕雲五老師在歷經多年的選書工作後,總結了一套TIPS原則。
T(Tools)是工具。書教給聽眾一套方法,能夠提煉出有效的工具。
I(Ideas)是新的理念。圖書的作者能夠帶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發現、新的想法。P(Practicability)是實用性。它能夠給大家的生活帶來改變,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S(Scientificity)是科學性。它不是憑空捏造,不是簡單歸納,它一定經歷了科學性的驗證過程。
具體該如何選書?
第一,看出版機構。
一家好的出版機構會對自己的品牌負責,所以在出書的時候會嚴選內容,它們會先替你把一道關。全世界能夠出的書那麼多,它們一定是慎重選擇過的。
第二,看作者背景。
比如大學教授寫的書,往往一輩子的研究的精華就在這幾本書里。
比如《刻意練習》,就是典型的教授寫的書。
作者做了多年的研究,寫出一篇關於刻意練習的論文,其中有很多的實驗和數據。
第三,看推薦人。
比如,比爾·蓋茨推薦的書。
第四,看好書中的推薦書單。
「好書帶好書」,書都是從書里邊來的。當你在一本好書里看到作者提到別的書,被提到的大概率是好書。
⑷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選書
在這里我說的選書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一個是平常選擇什麼樣的書來讀,一個是選擇什麼樣的書來買。在選書這一部分我主要講的是前者,後者與購書結合在一起來說。
其實選擇一本好書跟選擇對象一樣重要。有的人一輩子就讀了100本書,但是可以被尊稱為專家學者,而有的人可能一年就讀了100本書,但是他什麼也不是。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選書也是如此。
那麼該如何選書呢?
1.為什麼我要讀這本書?
這是閱讀一本書的動力所在,也是個人的興趣點所在。一個人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會投入時間和精力,對自己厭煩的東西,情緒上會越來越抵制,行動上也會越來越怠惰,然後不久就會放棄閱讀了。對一本書感興趣,有想讀的慾望,大體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關注的名人、學者讀過或在讀的書籍。這有點「光環效應」,不是因為書籍本身而感興趣,而是名人學者們在讀,自己也就不自覺地也想湊個熱鬧。
(2)身邊的人以及網路傳媒推薦。像網路上列出的某些名人閱讀書單、某位大牛寫的書評涉及的書籍,時常都會有好書推薦,另外學習類、個人成長類的微信公眾賬號和網站也會有很多好書推薦的,這些都屬於網路傳媒推薦。
(3)生活和工作中無法立即解決的難題。閱讀書籍的好書就是:能夠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討論,然後提出相對合理的方法,有時候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並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知識不夠而已,相應的補充這方面知識,情況自然會得到改善。
(4)關注或思考的主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注點和知識領域,如果想深入理解,那麼選擇相關主題的經典著作,可以讓自己的思想認知提高幾個維度。
2.注意閱讀的成本。
閱讀一本書的成本=購買一本書的金錢成本
閱讀花費的時間成本,後者是一去不復返的,不可再生的,因此閱讀的成本最重要的在於時間成本。
有這么一個說法:「閱讀一本爛書等於浪費閱讀一本好書的時間」,但是這忽略了爛書對人的思維和觀念的長遠影響,而這種影響才是每一個閱讀者需要仔細把關控制的。畢竟好的思想觀念,可以產生積極的行動,而積極的行動則會帶來好的做事效果,相反錯誤的思想觀念則會在生活中不斷給人製造麻煩和困難,以此來提醒人調整修正。
3.讀這本書,可以讓我收獲什麼?
由於限於閱讀量和知識面的問題,可能這個問題對於大多數初級者來說難以回答,但是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讓人明確閱讀的關注點,同時也增加閱讀的積極性。如果一個人能夠回答「他想要什麼,需要什麼」,自然他的行動就會清晰具體,不會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
購書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當中,著重給我們介紹了購書清單的重要性以及列購書清單的訣竅。通過對這些內容的整理和歸納,我認為在購書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網購和實體店的區別。一般情況下,善於讀書的人都會在網上買自己已經知道內容的書,在實體店買自己不知道內容的書。為什麼呢?
對於你已經知道內容的書,你想買,肯定是因為這本書對於你有特殊的作用。但是不知道內容的書,只根據書名和主題就頭腦發熱,在網上大肆采購,很容易會讓自己後悔。去實體店翻看過內容,看看是否值得買再去采購,能夠讓你的購書行動變得更加有意義。
(2)購書清單。購書清單是一筆無形的財富。我們通過記筆記的方式將自己感興趣的書記錄下來,整理成書單,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有效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書,避免一時頭腦發熱,買了自己不想看的書,浪費資源。
PS:列購書清單的訣竅。
(1)表格法。製作簡單的表格,按照自己喜歡的格式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羅列出來。
(2)在線書單。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們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數碼產品對購書清單進行在線整理,隨時刪減不適合自己的部分。
(3)在日常生活中採集資料。我們可以通過與人交流和看電視等方式獲取想看的書單。
讀書和做筆記
在說這部分內容之前,我希望你讀完一本書之後,問自己這四個問題:
(1)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
(2)你最喜歡書的哪一部分?
(3)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影響?
(4)它的優點又在哪裡?
如果看完一本書之後,你能夠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以上這是個問題,說明你已經完全把這本書消化了。這也反應出一個問題,讀書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當中講了一些比較實用的方法,經過我自己的加工之後變成了以下幾點:
(1)摘抄法。既然你會選中這本書來讀,那麼其中一定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可能是某一句話觸動了你的心弦,可能是你從中學到了某一個知識理論。
(2)寫評論。作者在書中寫的某些內容會激發你的共鳴,也可能與你的觀點相悖,那麼,你可以在這些內容的旁邊寫下批註,進行點評。某天翻看之後,或許又會有新的想法,這就是收獲。
(3)做標記。在看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一些符號將你不能理解的內容標記下來,讀完整本書之後自己翻閱資料去答疑,將自己的理解寫在旁邊,這樣可以加深閱讀的印象。
活用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我認為讀懂一本書的最高境界就是活用,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學以致用。
那麼怎樣學以致用呢?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這方面的實踐經驗。
首先,我讀的書主要分為三類,一個是工具類,一個是精神世界,一個是興趣。
我所認為的工具類的書就是教你如何去掌握一門技巧的。比如我們專業要學習PS,我們就必須閱讀有關方面的書籍,根據書本的介紹,進行操作。
我所認為的精神世界類的書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心理學,哲學。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看一些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這對於我們的成長和生活都很重要。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發現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選讀了幾本心理學方面的書,比如《當勵志不再有效:自我平靜的五步鍛煉》、《別讓小情緒害了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最有效的22個情緒管理定律》,等等。根據書中介紹的一些控制情緒的方法,我慢慢養成並形成了一套有效克制自己情緒的方法。
我所認為的興趣類的書很廣,就是你自己感興趣的你都可以去看,只要看完之後你覺得你能夠學到東西就可以了。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加有氣質,不妨選讀我國經典的詩詞歌賦。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加有智慧,不妨選讀外國著名的偵探系列小說。
⑸ 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
你在讀書的時候,盡量不要讀出聲,也不要在心裡默讀,而是只用眼睛去看,看的時候不要總是停下來回看,先快速用眼睛看完一個段落後,如果不理解這一段的意思再回過頭去仔細看一遍,如果看完一遍都理解了,就沒必要逐字逐句的細看了,這樣能大大提高閱讀速度。
⑹ 如何快速有效的閱讀一本書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而有限的。然而如果不能提升自己,遲早會被時代所拋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源泉,那我們如何用有限的時間來快速的閱讀一本書?吸收書裡面的營養,進行自我充實呢?
小編給大家推薦三個步驟。
一,在讀這本書之前抱著目的去讀
我要在這本書中獲取什麼樣的知識?在這本書中得到什麼樣的啟發?帶著問題,進入每一章,深入的閱讀,這樣讀書,產生的結果才是有效的精準的。
比如說我要閱讀武志紅老師的巨嬰國。這個時候我就要大概,先了解武志紅老師做的是哪個領域,他通常寫什麼樣的文章?對我的問題有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有了如下的概念,然後再去翻他的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快速檢索目錄
所謂快速檢索,就是對照目錄快速的閱讀一遍,理解每個書的各個部分大致內容,每個部分講的是些什麼?做到心中有數。
還是以巨嬰國為例,我們先看它的目錄,跟著目錄跟著導讀,對每一章進行簡略的分析,直到他這章講的什麼內容?每一章講的什麼內容?在心中有個框架。這樣如果他和我們的問題相重合就可以,直接跳到蓋章去尋找答案,能有效地節省你的時間,單位時間內獲得更大的收益。
三,重點精讀
在能解釋我們問題的關鍵章節,我們要仔細閱讀,用筆進行劃分整理,把關鍵部分,摘抄筆記。或者用其他的方法整理出,整理成體系,自己才能完全吸收掉。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後向外輸出,或者是教給其他人,再或者給自己講解一遍,這樣會得到全面,高效的提煉,從而產生更高的價值。
感謝大家今天的閱讀,祝大家生活愉快。
⑺ 如何真正看懂一本書
現在,很多人都反映,一些書很厚,看見就煩,那有心情看,或者,這本書太枯燥了,全是字,怎麼看啊,那麼現在我告訴大家如何快速的看懂一本書,並且吸收到所需要的知識。
⑻ 如何快速有效地看完一本書
讀書講究一個專注,只有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讀書中,才能吸收其中的知識,並獲得一些感悟和道理。但很多人讀書不能專心,會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你要找一個安靜的環境下,不會被外界干擾和吸引。這樣,你就能全神貫注的看書,並且看書的效率也會高,你也能收獲一些知識。
⑼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文/孟青
今天要推出的是第一個清單是——關於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清單,這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到底怎樣閱讀才是「有效」的?盡管我們每天都在閱讀,但究竟怎樣才能更好地通過記錄讀書筆記建立自己的學習系統?請看我為你總結的這9條清單。
1.我們最需要銘記於心的是「為什麼要讀書」,也就是讀書的基本目標。那就是:讀完每一本書都能夠讓自己有扎實的收獲。這看起來不難理解,但實際上我們常常忘了自己到底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最終目的,不只是為了搞清楚「作者想表達什麼」,而是要關注自己想要關注的內容。
2.所謂「有效」的閱讀,一定是能夠與作者產生深刻交流,進而促進自己思想認識改變的過程。所以,讀書不是為了追求淺層次的「數量多」和形式上的「速度快」,更不是為了達成某種結果。讀書其實是在和作者對話的過程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3.要想真正地使一次閱讀對自己有啟發和收獲,重構自己的思想、認知與情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讀書筆記,只有寫好「我的讀書筆記」才能徹底地將讀書的重點放在「對自己很重要的內容」上。
4.我們可以把讀書的目的變為「輸出」,也就是「筆記」——為了「寫讀書筆記」也就是「輸出自己收獲」而讀書,用筆記來管理自己的語文生活和學習生活,通過筆記的輸出,讓書的精華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用「筆記讀書法」來提高讀書的效率。讀書筆記就是我們與書交流對話的證據。
5.到底如何運用好「筆記讀書法」呢?簡單來說,有五步——
第一步通讀:通讀一本書,感覺有啟發的地方,在右上角折個角。
第二步重讀:重讀折過角的內容,如果仍覺得有用,再在右下角折個角。
第三步標記:再重讀上下都折角的內容,還覺得很好的地方,可以用筆劃線做好標記。
第四步筆記:針對自己的標記部分做讀書筆記。
第五步活用:要定期重讀筆記,不斷復盤,溫故而知新。
(這五步可以參看我畫的圖↓)
6.讀書筆記應該怎麼做呢?
內容包括三部分:
○做筆記的日期(用八位數字表示法,如)和書的基本信息(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摘抄原文,用○來表示。注意,必須是原文,註明第幾頁,便於以後查找。
○我的評論,用☆來表示。
注意,整個讀書筆記主體內容就是「摘抄+評論」的形式,你也可以增加其他的符號,如原文引用的語句可以用△,自己概括的要點可以用□。
7.寫評論其實是讀書升華的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促進獨創思維的飛躍,激發創造。那麼,應該怎麼寫評論呢?不妨問自己兩個問題:
○書上寫的這些,我是這么理解的......(不斷建立閱讀內容與自己已有認知的聯系,加強理解)
○以此為契機,我想到了......(通過聯想,激發創造,創新正來自於信息的重組與整合)
8.寫完的筆記,並不是就放在那裡,而是要定期重讀自己的筆記,進行復盤,也就是回顧與反思。
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說過「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所以說,創新正在於不斷對舊知進行復盤,發現新的聯系。而定期重讀筆記才能做到真正的「溫故而知新」。
9.關於記筆記方式的選擇:
建議手寫筆記。雖然電腦手機更高效,但也更容易分散注意力。而手寫筆記因為速度慢,所以前面的三次閱讀非常重要,通過不斷篩選刪減,只記錄最有價值的內容,比起在手機電腦上,什麼東西都收藏起來卻根本不看更有效。
建議選擇漂亮的空白筆記本,各色筆,字大行稀、圖文並茂地來記錄。無論怎麼記,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喜歡,心情好,能堅持下去!
不妨從現在開始,買一個漂亮的筆記本,開始建立自己的筆記系統,點亮你的語文生活!
參考文獻:(日)奧野宣之著《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本文為「語文生活坊」百家號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