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園林構築物它的美學應用技巧是什麼
1 傳統材料的繼承與揚棄
文章中所提及的傳統材料,是指沿襲和繼承古代園林中較常使用的那些材料,如石材、水、土、植物等。這些常見又普通的材料在現代園林中不但依然煥發著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園林中應用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
中國園林中應用石材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掇山、置石到園林建築的營造、石材的應用都比較廣泛。除了繼承和保留的掇山、置石的功能外,現代工程技術的發展使石材還廣泛應用到各種建築、道路、小品等構築物的面層裝飾,以及根據需要加工製作成各種景觀小品。鋪裝和花壇的面層材料運用,經過加工處理後的不同色彩和質感的花崗岩板材,使整個環境顯得整潔、優雅。因地制宜選用當地石材進行加工和處理,可形成各種園林景觀小品。同時,隨著鋼筋混凝土等現代工程材料的出現,作為結構工程材料而應用在園林中的石材已經逐漸地減少了。
2 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涌現
目前,園林中應用的陶瓷製品,主要有彩釉磚、無釉磚、劈離磚、麻面磚、玻花磚、滲花磚、陶瓷錦磚、陶瓷壁畫以及琉璃製品等。琉璃瓦自古以來就被作為園林中建築物、構築物的優良裝飾材料。此外,近年來不斷涌現出的陶瓷製品的種類和品種真可謂應有盡有、目不暇接。而常應用於園林道路廣場鋪裝中,產生較好效果的主要種類有麻面磚、劈離磚等;應用於建築、小品、景牆立面裝飾的材料有彩釉磚、無釉磚、玻花磚、陶瓷藝術磚、金屬光澤釉面磚、黑瓷裝飾板、大型陶瓷裝飾面板等種類。另外由陶瓷面磚、陶板、錦磚等鑲拼製作而成的陶瓷壁畫,表面可以做成平滑或各種浮雕花紋圖案,兼具繪畫、書法、雕刻等藝術於一體,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目前,在一些園林中已經逐步被推廣使用。運用不同色彩的陶瓷磚在水池底鋪成的圖案,大大增強了水池的景觀表現力。座凳水洗石面層上鑲嵌了當地產的陶瓷片,粗糙的水洗石與光潔、亮麗的瓷片形成鮮明的對比,增添了景觀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開發研製出的陶瓷透水磚,由其鋪設的場地在下雨時能使雨水快速滲透到地下,增加地下水含量,調節空氣濕度,凈化空氣,對缺水地區尤其具有應用價值。目前,應用於園林中的有環保透水磚和高強度陶瓷透水磚2種類型。前者不適應載重車通行,一般用於公園休閑無重承載場所以及園林游步道等。後者採用了兩次高溫煅燒,強度高、耐磨、防滑性能佳,可用於停車場、人行道、步行街等處。
混凝土也由於其良好的可塑性和經濟實用的優點,受到各方建設者的青睞,除作為結構材料使用的普通混凝土外,可運用在園林建設中的類型和品種也是層出不窮。
運用於裝飾路面的彩色混凝土,較好地活躍了環境的氣氛o壓印混凝土,又稱「強化路藝系統。是在施工階段對未硬化混凝土運用彩色強化劑、彩色脫模劑、無色密封劑等3種化學原料對混凝土進行固色、配色和表面強化處理。其強度優於其他材料的路面,甚至優於一般的混凝土路面。其圖案、色彩的可選擇性強,可以根據需要壓印出各種圖案,產生較為完美的視覺效果和耐久性。
此外,其他的混凝土製品,諸如混凝土路面磚彩色混凝土連鎖磚、仿毛石砌塊等品種也較多,再加上不同的外形、尺寸、色彩等,其可選擇的范圍相當廣泛。
除上述出現不久的,或剛研製開發出的材料外,還有一些以前一般少在園林中被運用的材料,也開始在園林中使用了,如金屬材料。金屬在中國古代社會生產中應用非常廣泛,但在中國古代園林中卻很少應用。在現代園林中,金屬材料除作為結構材料被廣泛運用外,許多園林中還出現了金屬材料加工製作而成的園林小品,在園林環境中也別具一番魅力。
現代園林置石的風格與特點
現代園林主要指首先在工業化國家發展起來的,與現代城市結構、功能相結合的新型城市園林。它是對人類生活方式極端人工化所產生後果的一種平衡或補償,是城市土地的一種利用方式,實現了創造者與使用者的同一。例如美國紐約的中央公園。現代園林是為大眾服務的,具有公有性,且以自然、生態為主導的園林勢必將代替以視覺景觀為主的園林。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城市迅速擴大,大量人工環境的建成以及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等負面影響,已給人類帶來了生存危機,制約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對城市本身的生存與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人們不得不回過頭來審視工業化帶來的後果,反思如何控制環境污染,凈化城市空氣,減少人工環境,改善人居環境,以利於人類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園林建設可以緩解上述環境壓力,因為園林建設可以優化環境質量,建立生態健全的環境,促進人類身心健康,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歷史發展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現代園林正大力提倡以生態為主的園林。園林空間造景講究生態效益,注意結合立地生態條件,提倡以植物造景為主,盡量少用硬質景觀。山石是沒有生命的建材,在現代園林中它並不是必不可少的物質要素,但由於置石組景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給人以無窮的想像空間和精神享受。因此,它在現代園林中也具有重要的構景作用。所以,置石也應適應現代園林發展的趨勢,以創造有生態效益的環境為目的,進行「生態」置石。置石常結合植物、水體、建築、道路與廣場、地形組成各種園林景觀。常見的應用例如(1)置石作為主景,在環境中被賦予一定的目的和感情色彩,使置石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吸引人們觀賞;(2)置石還可劃分空間和組織空間,引導游覽路線,豐富景觀層次;例如用石做踏步、汀步,具有劃分空間、豐富地面、水面景觀和引導游覽路線的雙重功能;(3)置石與植物組景,用石來填充植物下部或圍合根部,或用石襯托優美的樹姿,二者互為補充,本來呆板、僵硬的山石線條在植物的點綴、映襯下,亦顯得自然隨意,富有野趣;(4)置石與水體組景,配以佳樹,樹木使石與環境融為一體,石塊在植物的點綴下隨意自然,水體在渾厚的石塊襯托下更顯輕盈、活潑、明澈,水石相依的幽靜環境,令人流連忘返。置石與園林各要素組景,其變化無窮,樣式之多,不勝枚舉。從各地園林優秀的置石作品看來,現代園林置石存在一些共同的風格與特點,可試概括為以下幾點:
山石的選用及布置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因形就勢,目的明確,追求與環境諧調,注重表現自然野趣和朴實的審美效果。山石是天然之物,有自然的紋理、輪廓、造型、質地純凈,朴實無華,巧布於環境中,可增添園林中質朴自然的氣息。
用石簡潔,擇要處而置,提倡以少勝多,以簡勝繁,反對大堆大砌及「滿鋪」。山石是自然環境與建築空間的一種過渡,一種中間體,雖「無園不石」,但只能作局部景點點綴、提示、寄託、補充,切勿濫施,導致造價昂升,失去造園生態意義。
置石形式「置」多於「疊」,石組配置多做水平方向的列、布,少做豎向的疊、壘。
置石追求神似,也擅於擬形象物,增添情趣與活力。
置石造景在空間上表現簡潔、明朗,注重景觀效果與使用功能的結合。例如斜坡上做不規則排列的置石可打破規則的地平線,使地形有起有伏感,增加坡地景觀,並有道路的功能和護坡作用。
置石注重意韻和情調的表現。常在大范圍、大面積的植物造景或以植物造型為主的環境中點綴置石,創建「片石多致,寸石生情、小中見大」的自然景觀。
因地制宜的採石、置石,建造有地方特色的置石作品。
置石常利用其名稱、題刻,或與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具有紀念意義的事件、活動相結合來造景,創造意境,使人們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引人遐思.
參考資料:http://www.shineland.cn/yuanlin/content/202.html
⑵ 什麼是園林建築設計以及對他的感想
園林建築作為造園四要素之一,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建築,既要滿足建築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滿足園林景觀的造景要求,並與園林環境密切結合,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建築類型。
一、 園林建築的功能:
1、滿足功能要求: 園林是改善、美化人們生活環境的設施,也是工人們休息、游覽、文化娛樂的場所,隨著園林活動的日益增多,園林建築類型也日益豐富起來,主要由茶室、餐廳、展覽館、體育場所等等,以滿足人們的需要。
2、園林景觀要求:
(1) 點景: 點景要與自然風景融會結合,園林建築常成為園林景觀的構圖中心主體,或易於近觀的局部小景或成為主景,控制全園布局,園林建築在園林景觀構圖中常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2) 賞景: 賞景作為觀賞園內外景物的場所,一棟建築常成為畫面的管點,而一組建築物與游廊相連成為動觀全景的觀賞線。因此,建築朝向、門窗位置大小要考慮賞景的要求。
(3) 引導游覽路線: 園林建築常常具有起乘轉合的作用,當人們的視線觸及某處優美的園林建築時,游覽路線就會自然而然的延伸,建築常成為視線引導的主要目標。人們常說的步移景異就是這個意思。
(4) 組織園林空間: 園林設計空間組合和布局是重要內容,園林常以一系列的空間的變化巧妙安排給人以藝術享受,以建築構成的各種形式的庭院及游廊、花牆、圓洞門等恰是組織空間、劃分空間的最好手段。
二、園林建築的特點:
1、布局 園林建築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於因借,建築規劃選址除考慮功能要求外,要善於利用地形,結合自然環境,與自然融為一體。
2、情景交融 園林建築應結合情景,抒發情趣,尤其在古典園林建築中,常與詩畫結合,加強感染力,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3、空間處理 在園林建築的空間處理上,盡量避免軸線對成,整形布局,力求曲折變化,參差錯落,空間布置要靈活通過空間劃分,形成大小空間的對比,增加層次感,擴大空間感。
4、造型 園林建築在造型上更重視美觀的要求,建築體型、輪廓要有表現力,增加園林畫面美,建築體量、體態都應與園林景觀協調統一,造型要表現園林特色,環境特色、地方特色。一般而言,在造型上,體量宜輕盈,形式宜活潑,力求簡潔明快,通透有度,達到功能與景觀的有機統一。
5、裝修 在細節裝飾上,應有精巧的裝飾,增加本身的美觀,又以之用來組織空間畫面。如常用的掛落、欄桿、漏窗、花格等。
三、園林建築的分類按使用功能分為 :
1: 遊憩性建築:有休息、游賞使用功能,具有優美造型,如亭、廊、花架、榭、舫、園橋等。
2: 園林建築小品: 以裝飾園林環境為主,注重外觀形象的藝術效果,兼有一定使用功能,如園燈、園椅、展覽牌、景牆、欄桿等。
3: 服務性建築:為遊人在旅途中提供生活上服務的設施,如小賣部、茶室、小吃部、餐廳、小型旅館、廁所等。
4: 文化娛樂設施開展活動用的設施:如遊船碼頭、游藝室、俱樂部、演出廳、露天劇場、展覽廳等
5: 辦公管理用設施:主要由公園大門、辦公室、實驗室、栽培溫室,動物園還應有動物獸室。
四:園林建築設計的方法與技巧:
建築要適用、經濟、堅固、美觀。
要符合藝術均衡法則: 可居、可游、可觀。
1:立意: 設計目的「巧密於精細,神儀在心」,「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2:選址: 「南方欲就亭台,低凹可開城池」。
3:布局: 自然式:(1)中國古典,山水為骨架,建築為眉目,山水為主,建築配合。(2)統一中求變化,對成中求差異。
4:借景:
種類:(1)借形:借建築,山石。(2)借色:借月色、植物、顏色。 (3)借聲:借溪谷泉、鳥、幕鼓、晨鍾。(4)借香:如廣州蘭圃、荷風四面亭。
方法: 遠借、仰借、鄰借、俯借,應時而借,借景有因。
5:尺度與比列
6:大小與質感:園林建築外在特徵:南方,淡雅、輕盈。北方,造型渾厚。
⑶ 試論述園林建築的技巧與方法
園林建築設計的方法與技巧:
建築要適用、經濟、堅固、美觀。
要符合藝術均衡法則: 可居、可游、可觀。
1:立意: 設計目的「巧密於精細,神儀在心」,「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2:選址: 「南方欲就亭台,低凹可開城池」。
3:布局: 自然式:(1)中國古典,山水為骨架,建築為眉目,山水為主,建築配合。(2)統一中求變化,對成中求差異。
4:借景:
種類:(1)借形:借建築,山石。(2)借色:借月色、植物、顏色。 (3)借聲:借溪谷泉、鳥、幕鼓、晨鍾。(4)借香:如廣州蘭圃、荷風四面亭。
方法: 遠借、仰借、鄰借、俯借,應時而借,借景有因。
5:尺度與比列
6:大小與質感:園林建築外在特徵:南方,淡雅、輕盈。北方,造型渾厚。
⑷ 中國園林的造園手法
一、因地制宜,順應自然
因地制宜是指造園時根據不同的基地條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為我所用,這實際上也就是園林規劃布局中的順應自然。順應自然的另一層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風景的形成規律來塑造園中的風景,使園內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園林藝術的主要目的是創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風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練、更便於觀賞。祖國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別是那些經前人評定的傳統山水名勝風景區,更是無山不秀,有水皆麗。美麗的自然景色為園林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但是造園並不是單純地模仿自然,再現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築等組景要素,經過藝術勞動,塑造出比自然風景更美的景色的實踐過程。這就要求藝術家認真歸納總結自然山水美的各種不同形式和它們的形成規律,作為自己藝術創作的依據。
「活潑潑地」是蘇州留園西部的一座橫跨溪上的水閣,同時也作為溪澗景色的收頭。一條清澈的小溪緩緩從楓林中流出,到此水閣下隱去,好像穿閣而過,水雖止而動意未盡。流水、小閣、青翠的小崗,充滿了自然風景的活潑生氣,實在是園林造景中以人工創自然的妙著,以「活潑潑地」來題名,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唐代詩論家司空圖在《詩品》中這樣寫道:「生氣,活氣也。活潑潑地,生氣充沛,則精神進露,遠出紙上。」園林風景要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效果,就要讓園林充滿活氣,順應自然地組織山水。像「活潑潑地」一景就是如此,小建築置於以土為主、間以黃石的假山平崗之中,溪水曲折流出,兩岸楓樹咸林,要是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在此小憩片刻,定會使人感到滿眼生氣,精神舒暢。
具體地講,園林藝術處理山水(即疊山理水)的規律就是「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理貫通,全園生動」。其實,山有脈絡走向,水有源頭流向,這是自然山水風景最一般的規律。要是園林中的山無脈絡,混成一堆,園中的水又是無源的死水,那末即使亭台建築設計得再精巧,花木品種再多,整座園林也是生動不起來的。因此,造園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山的脈絡走向,疏通園中的水源,並使山水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園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麼就應該按照自然山嶺的脈理走向來構山,這也就是明代計成說的「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而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要是平地造園,也要「高出可培,低方宜挖」,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園山石脈理協調並統一起來。
擁翠山莊是蘇州城外虎丘山的天然坡度,依山勢逐層升高。園門南向,十餘級樸素的青石踏步將遊人引入翠樹掩蔽之中的簡潔園門。門內有軒屋三間,構築於崗巒之上的古木中間,是一處深邃幽奇的山中小築之景。軒北不遠處,有突起的平台,台上建亭名「問泉」,與軒屋和一邊的陡峭山坡互成犄角之勢,是引導遊人登山的點景小築,既增加了小園前後的空間層次,又將人們的視線引向高處。該亭的西、北兩面,在真山的懸崖下又堆了湖石假山,氣勢相連,中間植夾竹桃、紫薇、白皮鬆、石榴等花木。園牆隱約於山石花樹之間,並不顯眼。園內的景色與園外的自然山林景色溶合在一起,充滿生機和意趣。等到經由自然山石和人工稍為疊砌的蹬道逶迤而上,來到主要建築靈瀾精舍的平台上時,往下看,是一片蔥翠的虎丘山麓風景;往上望,則是巍巍虎丘古塔。按照自然山水的脈理,人工構築的小園與大的山水景色協調而統一。擁翠山莊咸了虎丘山的著名景緻,而虎丘的山林古塔也成了小園不可缺少的借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園林風景中山水的基本關系是「山因水活,水隨山轉」。只有能流轉的活水,才能給山帶來生氣;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水,才能活潑潑地映出園林景色。要是園中的水是一潭死水,就會腐臭變質,根本談不上自然之美了。為此,計成在《園冶》中指出:造園在初創階段就要「立基先究源頭,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自然山水中的園林,得到活水比較容易,只要引進天然水源就可。如杭州靈隱寺的冷泉、無錫寄暢園的二泉水等。有地園林中,泉水源頭本身就是很好的一景,如太原晉祠的難老泉、濟南大明湖的趵突泉。有的園林中較大的水面被作為城市的調節水源和畜水庫,如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等。城市園林,也要疏通水的去路,接入天然的河道。古園中的閘橋、閘亭都是為控制外河和內水而設立的(如《紅樓夢》)大觀園中的重要一景沁芳橋便是閘橋)。有些城市園林,實在沒有辦法接通活的地表水,造園家便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處,打幾口井,將園內的地表水和地下活水溝通,來保證水的活力。江南一帶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常用這種辦法救活水源。
酷愛游賞風景的蘇東坡曾這樣評價園林中的建築和植物景觀「台榭如富貴,時至則有。草木如名節,久而後成。」意思是說台榭建築只要有了錢,馬上就可以造起來。園林中的花草樹木卻不是立刻便能長成,需要十幾年或數十年的生長。由此可以看出詩人對園林植物的重視。綠是生命之色,園林中要是沒有植物,一片灰黃,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因此,花草樹木是使園林景色富有生氣、活潑可愛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園林植物的栽植也同山水造景一樣,要順應自然。我國古園中栽花種樹的原則,是讓其自然生長,不加人工約束。因此,在古園中幾乎看不到西式花園中那種筆直的林蔭道,修剪成幾何形體的樹木和十分對稱、規正的花台,園中植物幾乎都是姿態舒展、生意盎然的。而且它們往往間雜種在一起,就象在山野中一樣。有姿態古拙可以入畫的老樹,有隨時會變化的各色花果,諸如桃、李、海棠、柿子等果樹,在園林中互相輝映,給景色平添了不少山野的自然氣息。在蘇州的一些城市園林中,至今人們還能欣賞到「老榆旁岸,垂楊臨水,幽篁叢出」的野趣(拙政園中部池上兩島)和「漫山楓樹,桃柳成蔭」的城市山林風貌(留園西部小崗)。
植物布置因地制宜,順應自然的另一個表現是不求品種的名貴和齊全,山野村落中一些常見樹種,如榆、槐、楊、柳、銀杏等都是園林的座上客。就是一些較低等的植物,如石上的青苔,羅網般纏繞在假山石峰上的絡石,山腳石縫裂隙中長出的書帶草,伏在地上生長的小灌木、箬竹,在園林中也是隨處可見。它們既增加了山石景的自然情趣,又起到遮掩某些殘留的斧鑿之痕的「藏拙」作用,是造就園林自然活潑景緻的很好輔助。
⑸ 園林設計問題
一、沒弄懂題
二、A.肋形樓蓋----主梁、次梁和板組成。
傳力路線:板—次梁—主梁—柱或承重牆。
B.井式樓蓋----兩個方向梁同高,中間無柱子。適用於平面接近正方的大廳。
傳力路線:板—井格梁—邊柱或承重牆。
C.無梁樓蓋----板直接支撐在柱上。
傳力路線:板—柱或承重牆。
3.梁:
按外形分----矩形梁、工字梁、T形梁、工字薄腹梁。
按受力分----簡支梁、連續梁、懸臂梁等。
4.現澆板:
按受力分為簡支板、連續板、懸臂板。
三、布局。
四、山、林、水
五、西式與中式
⑹ 園林專業應該掌握哪些技能
園林專業是運用工程技術與藝術手段,通過各種生態景觀要素的有機組合,創造美麗而宜人的自然環境與遊憩環境,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綜合學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園林生態學、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園林建築工程、觀賞植物學的基本理論與知識,掌握景觀設計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具有審美藝術修養和獨立獲取技術知識的能力,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和組織協調能力,並能熟練應用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能從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設計、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旅遊度假區規劃設計,城市各類園林綠地、景觀及建築小品的規劃與設計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美術、建築初步、景觀生態學、植物學、園林樹木學、花卉學、測量學、園林制圖、園林景觀設計、建築設計原理、環境藝術設計、中外園林史、園林建築設計、園林規劃設計原理、城市綠地規劃、風景區規劃、計算機輔助設計。
畢業去向:適合到規劃與園林設計單位、政府園林、城建、旅遊主管部門和所屬企事業單位、以及相關的教學與科研單位工作。
色盲和色弱者不能報考本專業。報考本專業要求具有一定的美術基礎。
應該是農學學士學位
⑺ 園林各種假山的堆砌方法
園林地貌是指園林用地范圍內的峰、巒、坡、谷、湖、潭、溪、瀑等山水地形外貌。它是園林的骨架,是整個園林賴以存在的基礎。按照園林設計的要求,綜合考慮同造景有關的各種因素,充分利用原有地貌,統籌安排景物設施,對局部地形進行改進,使園內與園外在高程上具有合理的關系。這個過程叫做園林地貌創作。
園林地貌的創作原則可概括為:
1,因地制宜。園林地貌處理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宜山則山,宜水則水。以利用原地形為主,進行適當的改造。中國有不少古典園林是因地制宜造園的佳例。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原稱瓮山)是北京西山的余脈。在修建清漪園(頤和園前身)以前,山南地勢低窪,附近的玉泉和龍泉泉水匯集,形成瓮山泊,乾隆十五年(1750)興修清漪園時,結合興修水利進行了地形改造工程,加以浚深,並向東、西拓寬。挖出的湖土除留築湖上三島和東、西堤外,部分增築於瓮山東麓。又在瓮山北麓挖出一條河(原稱後溪河,即今後湖),所出土方沿北園牆堆築了一列土丘。原來單調的地形經過這些改造,頓然改觀,形成山環水抱之勢。
2,師法自然。園林地貌創作要借鑒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為藍本;即所謂「以真為假」來塑造園林地貌,而且要繼承中國傳統的掇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園林地貌「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出於自然高於自然。
3,順理成章。在布置山水時,對山水的位置、朝向、形狀、大小、高深,山與山之間,山與平地之間,山與水之間的關系等,作通盤考慮。全園山水地貌的曲折變化,高低錯落要符合自然規律。地貌創作要根據土壤的不同性質確定山體或水體岸坡的坡度,使之穩定持久。
4,統籌兼顧。園林地貌除注意本身的造型外,還要為園中建築及其他工程設施創造合適的場地,施工時注意保留表土以利植物的生長。在造景方面,地貌同其他景物要相互配合,山水須有建築、植物等的點綴;園中建築及其他設施也需要山水的烘托。
創作步驟
在創作園林地貌以前要搜集有關資料,如原地形圖、園基周圍規劃情況等圖紙以及水文、土壤、氣象等資料。園林地貌創作大致可分相地、設計、施工三個步驟。
1,相地。其任務一是詳細了解整個園基的情況,據此檢查地形圖的精確度;二是觀察地貌,審形度勢,把有利用價值有特徵的點標記在圖上以備參考,根據地形特點和建園要求,綜合考慮園中景物的安排。
2,設計。園林是城市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園林地形的設計要按照城市規劃的要求,並取得城市建設各有關部門的配合,使園內的地形在高程上與周圍環境有合理的聯系,例如公園出入口廣場、園路標高的確定,園內水體和城市水系的關系,水體的最高水位、常水位和最低水位標高的確定,以及園內雨水、污水的排除等。如果園基(或風景區)地處山區,還要考慮山洪的攔截和疏導等。
為了方便土方量的計算和施工圖的製作,地形設計圖應單獨編制,其比例尺與其他圖紙相同;地形較復雜的圖紙比例應適當放大。對於地形較簡單、土方工程量不大的園林,地形設計也可與其他設計內容表達在同一張設計圖上。土方量計算是園林地形設計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要求計算挖方和填方的具體數量,力求做到園內挖方量和填方量就地平衡。常用的計算方法有斷面法(等高面法和垂直斷面法)和方格網法,前者適用於自然山水園的土方量計算,後者適用於大面積場地平整的土方量計算。土方施工圖是施工的主要依據。在園林地形設計圖紙中,山體、水體的位置、形狀、高深和地貌狀態通常用等高線表示。
有時為了更直觀地了解設計的地形情況,可以根據設計圖做成模型。
3,施工。園林地貌改造的施工方法一般可分為人力施工和機械施工。挖湖堆山或平整場地等主體工程一般先用機械.
園林綠地中有各種起伏形狀的地貌。在規則式園林中,一般表現為不同標高的地坪、層次;在自然式園林中,往往因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那麼園林地形可以起到什麼作用呢,簡單的說有四點:
1.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種園林用途,同時具灌溉、抗旱、防災作用;
2.改善植物種植條件;提供干、濕、以至水中,陰、陽、緩、陡等多樣性環境;
3.創造園林活動項目,建築所需各種地形環境;
4.組織園林空間,形成優美園林景觀。
⑻ 在園林建造過程中的造園技巧有哪些
園林造 景:通過人工手段,利用環境條件和構成園林的各種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觀.
概述
「景」即境域的風光,也稱風景.是由物質的形象、體量、姿態、聲音、光線、色彩以至香味等組成的.景是園林的主體,欣賞的對象.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沒有經過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懸崖、洞壑深淵、古木奇樹、斜陽殘月、花鳥蟲魚、霧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園林造景時要充分加以利用.
造景方法
中國自南北朝以來,發展了自然山水園.園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為基礎,「得景隨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徑築路,造山水景;2,構築樓、台、亭、閣、堂、館、軒、榭、廊、橋、舫、照壁、牆垣、梯級、磴道、景門等建築設施,造建築景;3,用石塊砌疊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4,布置山谷、溪澗、亂石、湍流,造溪澗景;5,堆砌巨石斷崖,引水傾瀉而下,造瀑布景;6,按地形設淺水小池,築石山噴泉,放養觀賞魚類,栽植荷蓮、蘆荻、花草,造水石景;7,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體現林際線和季相變化或突出孤立樹的姿態,或者修剪樹木,使之具有各種形態,造花木景.7,在園林中布置各種雕塑或與地形水域結合,或單獨豎立,成為構圖中心,以雕塑為主體,造塑景.
借 景
有意識地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視景范圍中來.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傳統手法.一座園林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擴大景物的深度和廣度,豐富游賞的內容,除了運用多樣統一、迂迴曲折等造園手法外,造園者還常常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於有限之中.
古代的實踐和理論
中國古代早就運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閣,借贛江之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岳陽樓近借洞庭湖水,遠借君山,構成氣象萬千的山水畫面.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圍,六橋鎖煙水」的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個「景」又自成一體,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借景」作為一種理論概念提出來,則始見於明末著名造園家計成所著《園冶》一書.計成在「興造論」里提出了「園林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資」;「俗則屏之,嘉則收之」;「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等基本原則.
借景種類
借景可分為:1,近借.在園中欣賞園外近處的景物.2,遠借.在不封閉的園林中看遠處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園林,在水邊眺望開闊的水面和遠處的島嶼.3,鄰借.在園中欣賞相鄰園林的景物.4,互借.兩座園林或兩個景點之間彼此借資對方的景物.5,仰借.在園中仰視園外的峰巒、峭壁或鄰寺的高塔.6,俯借.在園中的高視點,俯瞰園外的景物.7,應時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節或一天中某一時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觀、氣象景觀、植物季相變化景觀和即時的動態景觀.
借景方法
大體有三種:1,開辟賞景透視線,對於賞景的障礙物進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擋視線的樹木枝葉等.在園中建軒、榭、亭、台,作為視景點,仰視或平視景物,納煙水之悠悠,收雲山之聳翠,看梵宇之凌空,賞平林之漠漠.2,提升視景點的高度,使視景線突破園林的界限,取俯視或平視遠景的效果.在園中堆山,築台,建造樓、閣、亭等,讓游者放眼遠望,以窮千里目.3,借虛景,如朱熹的「半畝方塘」,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雲影」;上海豫園中的花牆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內容
有以下幾類:1,借山、水、動物、植物、建築等景物.如遠岫屏列、平湖翻銀、水村山郭、晴嵐塔影、飛閣流丹、樓出霄漢、堞雉斜飛、長橋卧波、田疇縱橫、竹樹參差、雞犬桑麻、雁陣鷺行、丹楓如醉、繁花爛漫、綠草如茵.2,借人為景物.如尋芳水濱、踏青原上、吟詩松蔭、彈琴竹里、遠浦歸帆、漁舟唱晚、古寺鍾聲、梵音誦唱、酒旗高飄、社日簫鼓.3,借天文氣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暉、晚霞、圓月、彎月、藍天、星斗、雲霧、彩虹、雨景、雪景、春風、朝露等.此外還可以通過聲音來充實借景內容,如鳥唱蟬鳴、雞啼犬吠、松海濤聲、殘荷夜雨.
園林造景手法
中國造園藝術的特點之一,是園林創意與工程技藝的融合,以及造景技藝的豐富多彩.歸納起來包括主景和次(配)景、抑景與揚景、夾景與框景、前景與背景、俯景與抑景、實景與虛景、近景與借景、季相造景等.
1.主景與配景(次景)造園必須有主景區與次要景區.堆山有主、次、賓、配,園林建築要主次分明,植物培植也要主體樹種與次要樹種搭配,處理好主次關系就起到了提綱?領的作用.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主景升高或降低,主景體量加大或增多,視線交點、動勢集中、軸線對應、色彩突出、點據重心等.
配景對主景起陪襯作用,不能喧賓奪主,是園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補充.
2. 抑景與揚景傳統造園歷來就有欲揚先抑的做法.在人口區段設障景、對景和隔景,引導遊人通過封閉、半封閉、開敞相同、明暗交替的空間轉折,再通過透景引導,終於豁然開朗,到達開闊園林空間,如蘇州留園.也可利用建築、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處設隔景小空間,經過婉轉通道中逐漸放開,到達開闊空間,如北京頤和園入口區.
3. 實景與虛景園林或建築景觀往往通過空間圍和狀況、視面虛實程度形成人們觀賞視覺清晰與模糊,並通過虛實對比、虛實交替、虛實過渡創造豐富的視覺感受.
例如:無門窗的建築和圍牆為實,門窗較多或開敞的亭廊為虛;植物群落密集為實,疏林草地為虛;山崖為實.流水為虛;噴泉中水柱為實,噴霧為虛;園中山巒為實,林木為虛;青天觀景為實,煙霧中觀景為虛,即朦朧美、煙景美,所以虛實乃相對而言.如北京北海有「煙雲盡志」景點,承德避暑山莊有「煙雨樓」,都設在水霧煙雲之中,是朦朧美的創造.
4.夾景與框景在人的觀景視線前,設障礙左右夾為夾景,四方圍景為框景.常利用山石狹谷、林木樹干、門窗洞口等限定視景點和賞景范圍,從而達到深遠層次的美感,也是大環境中摘取局部景點加以觀賞的手法.
5. 前景與背景任何園林空間都是由多種景觀要素組成的,為了突出表現某一景物,常把主景適當集中,並在其背後或周圍利用建築牆面、山石、林叢或草地、水面、天空等作為背景,用色彩、體量、質地、虛實等因素襯托主景,突出景觀效果.在流動的連續空間中表現不同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則可以產生明確的景觀轉換效果.如白色雕塑易用深綠色林木背景,水面、草地襯景;而古銅色雕塑則採用天空與白色建築牆面作為背景;一片春梅或碧桃用松柏林或竹林作背景;一片紅葉林用灰色近山和藍紫色遠山作背景,都是利用背景突出表現前景的手法.在實踐中,前景也可能是不同距離多層次的,但都不能喧賓奪主,這些處於次要地位的前景常稱為添景.
6. 俯景與抑景風景園林利用改變地形建築高低的方法,改變遊人視點的位置,必然出現各種抑視或俯視視覺效果.如創造狹谷迫使遊人抑視山崖而得到高聳感,創造制高點給人的俯視機會產生凌空感,從而達到小中見大和大中見小的視覺效果.
7.內景與借景一組園林空間或園林建築以內觀為主的稱內景,作為外部觀賞為主的為外景.如亭橋跨水,即是遊人駐足休息處,又為外部觀賞點,起到內外景觀的雙重作用.
園林具有一定的范圍,造景必有一定限度.造園家充分意識到景觀之不足,於是創造條件,有意識地把遊人的目光引向外界去獵取景觀信息,借外景豐富賞景內容.如北京頤和園,西借玉泉山,山光塔影盡收眼底;無錫寄暢園遠借龍光塔,塔身倒影收入園地.故借景法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園林景觀效果.
8. 季相造景利用四季變化創造四時景觀,在風景園林被廣泛應用.例如用花表現季相變化的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樹有春柳、夏槐、秋楓、冬柏,山石有春用石筍、夏用湖石、秋用黃石、冬用宣石(英石).如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西湖造景春有柳浪聞鶯、夏有麴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端橋殘雪.南京四季交遊,春遊梅花山、夏遊清涼山、秋遊棲霞山、冬遊覆舟山.用大環境造景名有杏花、消夏彎、紅葉、松柏坡等.
其餘造景手法還有朦朧煙景、分景、隔景、引景和導景等.
⑼ 中國園林具有哪些共同的藝術技巧和審美追求
說說園林藝術的審美內容
園林屬於五維空間的藝術范疇,一般有兩種提法,一種提法是指長、寬、高、時間空間和聯想空間(意境);另一種提法是指線條和時間空間、平面空間、靜態立體空間、動態流動空間和心理思維空間。
一般的藝術門類都只為人們提供由藝術家創作而成的藝術美的審美內容,園林藝術的審美內容則既有藝術美,又有生活美、自然美和形式美。具有多元性(園林中的多元要素)和多樣性(民族特色、歷史、地域、時代性等)。
一、園林藝術中的生活美
園林既是一處藝術空間,又是一處人們可以進入其中的現實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常常設置若干可以擋風沙、避寒暑、遮雨雪的園林建築物,人們可在其中眺望、品茗、奕棋、撫琴、閱讀……,形成一個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悅親情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的生活美環境。
園林中的生活美還體現在其清新宜人的環境、廣闊的戶外活動場地等方面。例如:生命在於運動,華南植物園「健康之路」;以人為本,宜居環境,中山市「聯合國人居環境獎」。
二、園林藝術中的自然美
三、園林藝術中的形式美
四、園林中的藝術美
1. 造型藝術美
園林中的建築、雕塑、瀑布、噴泉、植物等都講求造型,這一點在西方古典園林中體現得尤為顯著。
2. 聯想意境美
園林聯想意境美是中國園林的特構,是中國園林區別於世界上其它園林形式的內在因素。「望梅止渴」??生活中的聯想。
「意境」一詞來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格》,他認為詩有三種境界:只寫山水之形的為「物境」,能借景生情的為「情景」,能托物言志的為「意境」。具體地講,意境就是通過意象的深化而構成的心境意合、神形兼備的藝術境界,也就是主客觀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落花水面皆文章」,「詩情畫意」是園林聯想意境的表達方式。「詩情」是園林中的文學形象,能為園林傳神點睛;「畫意」是園林中的美術形象,可使園林賞心悅目。園林中「詩情」的表達,更多的是把山水詩詞名句中的文學形象轉化為園林景象,再運用楹聯、匾額巧加點題,以特定的園景觸發游賞者對相應詩境的聯想,景由詩來,意在景外,從而大大增加了園景的容量,也給游賞者開辟了無窮的想像空間。
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也是運用聯想意境美的一個佳例。造園家通過對四季自然景物的典型提煉和概括,使游賞者產生「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的聯想意境美。同時,由於園內游覽路線呈環形布局,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巧妙地安排其中,好似經歷著周而復始的四季循環變化,使游賞者領悟到四季的輪回、時間的永恆,體驗到某種人生哲理。
3. 自由意象美
「意象」一詞最早由公元466 ~ 496年南朝梁時的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的「神思」篇中提出,是外界境物形象與主體情感相互交融所形成的充滿主體情感的形象。簡言之,是形象與情趣的契合。
到明清時代,意象理論趨於成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概念理論。意象具有象徵性、規定性的一面,即所謂「立象以盡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王弼)、「得其環中」(司空圖);又具有含蓄性、模糊性、虛構性的一面,即「妙在含糊」(謝榛)、「渺茫多趣」(王驥德)。「意」與「象」具有內在聯系,不可分離,即「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離,唯意所適,截分兩橛,則情不足興,而景非其景」(王夫之)。概言之,意象是既要有生動優美的形象,又要有一定哲理性的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