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香豆是哪「五香」
因為乾隆皇帝吃到後連呼五個「香」字。
老城隍廟 五香豆
「五香」是指哪五種香味,眾說紛紜。其中最有趣的說法,相傳是因為乾隆皇帝吃到後連呼五個香字,故而才命名為「五香豆」。
Ⅱ 茴香跟茴香豆是本家嗎
茴香是菜, 茴香豆是蠶豆</FONT>.茴香豆是紹興幾乎所有酒店四季常備的一種下酒物。用干蠶豆(當地人叫羅漢豆)泡浸 後瀝干,與首香、栓皮、食鹽和食用山茶人鍋,放上適量的水,用文火慢煮,使調味品汁從表 皮至豆肉吸收,持水分基本煮干後,離揭鍋冷卻,即成苗香豆。這種茵香豆是青黃色。表皮起 皺,豆韌軟耐嚼,清香味甘。由於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寫到茴香豆,因而隨小說的傳播而聲國內外。 現在,這種傳統食品已成了旅遊者的「紀念品」,許多外賓在參觀了魯迅紀念館後, 無不慕名趕到附近的咸亨酒店,要一碗酒,買一碟菌香豆,體驗—下當年孔乙己的 ,」;生活。。臨走時還不忘捎帶幾袋饋贈親友,共享漫遊魯迅故鄉之樂。 茴香(fennel) 學名:foeniculum vulgare 科名:傘形科 別名:香絲菜、蘹香 產地: 地中海沿岸 種植要點:喜冷涼、全日照和排水良好的土壤 種植方式:分株、播種(春天) 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完全耐寒。植株高度約100~200公分。全株表面有粉霜,具強烈香氣。莖直立中空多分支,花分散綻放在分歧的莖上。齊頭的傘形花序會在六至八月左右開出花瓣向內彎的數朵小黃花。葉藍綠纖細,互生,為三至四次的羽狀復葉,形狀類似紅蘿卜,呈線狀,有細的裂紋。果實是由二分果合成,長五至十米厘,呈長橢圓形,褐色,整個含有特殊香味。耐蟲害,易栽培。 作用:可治胃脹、幫助消化和改善食慾不振。可做漱口水使口氣清新,或蒸臉護膚可深層清潔。對緊膚、毛孔粗大、防皺有幫助。葉片剁碎加入料理中,特別適用於油膩的魚類菜餚。種子則被當做香料,也可泡成香草茶,可助消化。莖可拿來搭配生菜色拉。 神話: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從太陽神的二輪車中盜取火苗。人類有了火後,就懂得如何防範野獸的攻擊,也利用火苗烹煮食物和保暖禦寒。但是有一次,普羅米修斯捉弄了宙斯,讓宙斯非常的生氣,便將怒氣發泄在人類的身上,擅自將給予人類生存的火苗藏了起來。普羅米修斯看到人類因此而過著可憐的生活,就決定為人類再去偷一次火苗。它將火苗藏在茴香的莖中送給人類,讓人類恢復了光明的生活,但背叛宙斯的普羅密修斯可就倒霉了,他被鎖在高加索山的岩壁上,每天都有神鷹啄他的肝臟,幸好最後被救出。 歷史:茴香從古希臘時代就被拿來栽種,在古埃及的醫學書里也有記載。 精油搭配: 消化系統 去除脹氣,開胃,促進排便等均有功效!! 皮膚 保濕效果很好,對防止皺紋或橘皮組織等也很有幫助!! 情緒 困頓時可帶來力量與勇氣!! 相搭配的精油 羅勒,天竺葵,姜,熏衣草,檸檬,玫瑰草,玫瑰,迷迭香,檀香 注意事項 效用較強,孕婦與兒童避免使用!!
Ⅲ 如何製作茴香豆
怎樣製作茴香豆
茴香豆是浙江紹興名產,它香味獨具,美味可口,營養豐富,還具有益
脾,健胃,利濕之功效.
茴香豆的製做方法是:按重量為2:1,將蠶豆和清水放鍋中煮沸15~20
分鍾後,放入適量的鹽,茴香,桂皮,邊煮邊攪拌,當鍋內水將煮干時即成.
若放上點糖或甘草,辣粉等調料,可加工成"五香味","辣味"等不同品
種.
Ⅳ 茴香豆的做法
茴香豆的做法很簡便的,平時我們在自己的家中就可以操作。而且,茴香豆的味道,也是很美味,食用起來還有一種淡淡的香味。這是茴香所具有的一種香氣,雖然不刺鼻,但是也不難聞。
原料:
黃酒、蠶豆、大小茴香、兩片桂皮、山奈、紅辣椒、醬油。
做法:
1、用黃酒腌新鮮蠶豆2小時,然後用清水沖洗干凈;
2、往鍋中倒水,放入大茴香、小茴香(茴香要多放)、兩片桂皮,放一點山奈、紅辣椒,再倒入一些醬油,用大火煮30分鍾即可。
茴香豆功用:
具有健脾利濕、健腎澀精的作用,對早泄腎虧及遺精過度,具有一定療效。除含碳水化合物及優質蛋白質外,還有磷脂、丙氨酸和酪氨酸,對腎臟有益,多吃對減肥、消水腫也有幫助。
2自製茴香豆的做法
1.干蠶豆洗凈用溫水泡。
2.泡至用指甲可以捏動。
3.泡好的豆子加水放入鍋中,放入兩粒八角。
4.加入桂皮和香葉。
5.加入茴香顆粒。
6.加入適量鹽,大火煮開,轉中小火慢煮。
7.至湯汁快要收盡,豆子軟面時出鍋。
3好吃的茴香豆,教你這樣做
一、茴香豆的做法步驟
1、准備好食材,鮮蠶豆洗凈。
2、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調味料和蠶豆。
3、大火煮開中小火慢煮15分鍾,加入適量的鹽。
4、蠶豆煮至綿軟加少許雞精調味。
5、然後把蠶豆浸泡在湯汁中15分鍾入味,吃的時候也可澆一些香油。
二、大茴香和小茴香的比較
先來看看大茴香,大茴香是木蘭科八角屬常綠喬木的果實,又叫八角茴香、大料,味辛,性溫;歸肝、腎、脾、胃經;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寒疝腹痛,腎虛腰痛,胃寒嘔吐,脘腹冷痛等症;一般用量為3~6g。
Ⅳ 茴香豆的四種寫法 什麼意思
出自魯迅小說《孔乙己》《孔乙己》是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一篇小說,也是該篇小說的主人公。這篇小說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描寫孔乙己作為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缺乏實際技能,只會諸如「『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這樣的迂腐「知識」。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館「咸亨酒店」里人們嘲笑的對象,後來因為偷書而被打斷了腿。根據小說的內容,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小說暴露了當時的一些社會問題──科舉制度製造了大量只懂鑽故紙堆,沒有實際營生技能的讀書人。小說塑造了孔乙己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底層人物形象,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
Ⅵ 什麼是茴香豆
以下是茴香豆的圖片:圖1、2、3
圖3
茴香豆是浙江紹興著名的傳統小吃,屬於民間閑食,亦是城鄉酒店四季常備之下酒物。民謠雲:「好吃茴香豆,嚼嚼韌糾糾,要用謙豫、同興好醬油。」
茴香豆酥軟清鮮,香味濃厚。茴香豆表皮起皺呈青黃色,豆肉熟而不腐、軟而不爛,咀嚼起來滿口生津,五香馥郁,咸而透鮮,回味微甘。
民間認為茴香豆「入肚暖胃」,越嚼越有味,因而有「桂皮煮的茴香豆,謙裕、同興好醬油,曹娥運來芽青豆,東關請來好煮手,嚼嚼韌糾糾,吃咚嘴裡糯柔柔」的民謠。
茴香豆在每個地方的別稱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江西地方管它叫:巴布豆、蠶豆,我就是江西人
Ⅶ 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做法
食材明細
鮮蠶豆500克
大料5個
桂皮1塊
甘草10克
山柰3個
鹽適量
雞精適量
咸鮮口味
煮工藝
廿分鍾耗時
普通難度
茴香豆的做法步驟
1
准備好食材,鮮蠶豆洗凈。
2
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調味料和蠶豆。
3
大火煮開中小火慢煮15分鍾,加入適量的鹽。
4
蠶豆煮至綿軟加少許雞精調味。
5
然後把蠶豆浸泡在湯汁中15分鍾入味,吃的時候也可澆一些香油。
Ⅷ 茴香豆是什麼豆
蠶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為糧食、蔬菜和飼料、綠肥兼用作物。一般認為蠶豆起源於西南亞和北非。中國的蠶豆,相傳為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我國蠶豆種植面積廣泛,以四川最多,次為雲南、湖南、湖北、江蘇、浙江、青海等省。蠶豆的莢果呈扁平筒形,未成熟時豆莢為綠色,莢殼肥厚而多汁,莢內有絲絨狀茸毛,因含豐富的酪氨酸酶,成熟的豆莢為黑色。每莢種子2~4粒,種子扁平,略呈矩圓形,種皮顏色因品種而異,有乳白、灰白、黃、肉紅、褐、紫、青綠等色,臍色有黑鈀與無色兩種。
Ⅸ 求茴香豆做法!!
主料:蠶豆100克
輔料:草果一個、八角一個、小茴香2克、香葉兩片、桂皮一塊、雞粉1克、鹽5克
1、蠶豆100g,在清水中泡一天
Ⅹ 關於茴香豆
茴香豆是紹興幾乎所有酒店四季常備的一種下酒物。用干蠶豆(當地人叫羅漢豆)泡浸後瀝干,與茴香、桂皮、食鹽和食用山萘入鍋,放上適量的水,用文火慢煮,使調味品汁從表皮至豆肉吸收,待水分基本煮干後,離揭鍋冷卻,即成茴香豆。這種茴香豆呈青黃色。表皮起皺,豆肉韌軟耐嚼,清香味甘。
茴香豆的做法和上海人吃蠶豆很相似,鹽水煮過,加了八角之類的香料,青色。本想用手抓著一顆一顆送入嘴裡,這樣吃法才是魯迅筆下的紹興,然而,環顧四周,一看大家都沒有那個意思,小饞也終於沒敢造次。到是暗地裡搖晃了兩下腦袋,想來當時的表情有些像孔乙己——陶醉而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