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通俗歌曲發聲方法及技巧培訓

通俗歌曲發聲方法及技巧培訓

發布時間:2022-05-20 20:50:37

1. 求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我是麗聲俱樂部的k歌培訓師。
我們平時生活中採用的是自然式呼吸,這種是下意識的,氣吸得少而淺,呼氣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鍾左右,不能用於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氣要吸到腰的周圍,然後利用呼氣肌和吸氣肌的對抗,找到用力的支點。一次呼吸往往長達十幾秒鍾,歌唱的高低強弱,抑揚頓挫的變化,全靠呼吸肌肉靈活有力的運動來完成。唱歌時要一直保持這種狀態,聲音完全由氣息來控制,這就是人們說的「聲靠氣傳」。
呼吸氣
⒈吸氣
想像自己處於一個美麗的花園之中,深深地聞了一下鮮花的異香----好,這就是歌唱的吸氣,這樣氣吸得才深。吸氣要用鼻和口同時自然的進行,盡力作到平穩輕巧,柔和,不可用強制力量,不能僵,氣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窩處。吸氣以後要有像打噴嚏之前那樣短暫的一憋,體會一下腰周圍的擴張,膨脹的感覺。找到這種感覺是唱歌的關鍵。
⒉呼氣
呼氣的方法就是利用橫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擴張的感覺一直保持住。想像自己手裡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個小瓶里灌時那種小心翼翼,憋住氣息的感覺,呼氣要均勻,舒緩。各位可以准備一張10平方大小的薄紙片,放在牆上,距離它4---6CM,吸氣後保持一下,然後用口吹氣使之不落地,半分鍾以上便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隻燃燒的蠟燭,對著火苗發「U」音,正確的氣息是火苗倒而不滅,時間越長越好。
⒊怎樣訓練橫膈膜的力量
橫膈膜的力量對氣息的保持和聲音的力度都很重要。
傳統的訓練方法有;
(1)數數字;深吸一口氣,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從1開始數,數到60為合格。數數要均勻要有節奏,不能偷氣。
(2)吹灰;深吸一口氣,然後就像吹掉桌上的灰塵一樣往前吹氣,節奏是由慢而快,體會橫膈膜的力量。
(3)多做仰卧起坐,增強腰腹的力量。
各種音
1.顫音
顫音是利用氣息與喉結的配合,使聲音產生波動感,起伏感。這是抒情歌曲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顫音有很多種類。如周華健的顫音幅度適中,不大不小;齊秦愛用小顫;鄧麗君,張學友則以大顫見長;而日本歌曲的特點是「先直後顫」,即先唱一段直音,再開始顫,幅度由小到大,頻率由慢到快,這需要功夫。很多朋友不會這個技巧,不要泄氣,這完全可以練出來的。關鍵是氣息與喉頭要配合好,千萬不要只用喉頭,發出一種類似羊叫的小抖音。
⒉氣聲
在發聲時,如果氣先與聲出,氣多聲少,就會發出氣聲。它使歌聲更柔媚,更動人心魄。鄧麗君的《在水一方》第一段,林憶蓮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第一段也是典型的氣聲唱法。
⒊哭腔
哭腔是目前通俗歌曲演唱中最流行的技巧之一,它是再喉間和用猛然加大氣息而產生的爆發力,發出一種類似痛苦的聲音。張學友,周華健是哭腔的代表人物。哭腔用的好可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但也不可用的太濫。
⒋挑音
挑音是一位優秀歌手必須掌握的但往往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小技巧。它是在字尾聲音向下滑在忽然往上一挑而發出的。周華健再歌唱時挑音用的很講究,很到位。有的歌手喜歡用大挑音,如葉倩文,她演唱的《真心真意過一生》,《明月心》等歌曲,幾乎每句歌詞的結尾都有一個幅度很大的挑音。
⒌噎音
噎音是一種在喉間發出的類似哽咽的聲音,港台歌手唱噎音最有代表的是王傑。王傑之所以給人一種悲涼滄桑之感就是因為他的歌聲中「噎音」,「哭腔」特別多。
6.高音
高音是所有學習聲樂的人都很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是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來掌握一定的方法,除非是由於聲區的原因,一般都可以唱高音的。如果你的嗓音屬高聲部,就一定能練出高音來。
演唱高音嗓子出現累、緊和"破音"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演唱者過分的用力造成的,實際上學聲樂時教師經常要求學生先唱好中聲區,然後以中聲區的感覺去唱高音,雖然你覺得中聲區唱得很自然,可實際上中聲區一定是有問題的,否則高音就解決了。所謂的自然並不是指演唱者"平時"的狀態。人都有一定性格的,一般都會偏向一面,適中的性格是很少見的,自然就是指平和、中正的狀態,絕不是以帶有一定性格傾向的狀態。例如內向的人性格偏"沉",因為狀態太懶,就容易唱不出高音。外向的人性格偏"急",因為狀態過急躁,容易造成高音緊和喊。
練習高音的方法首先要找到演唱中聲區是平和的心態,然後以不變的狀態來唱高聲區。另一種辦法就是注意在演唱高音時不特意深呼吸和用力,尤其是注意喉嚨部分一定要自然,你出現的問題就是由於高音用力,使喉嚨捏緊,造成音越高,勁越大,喉嚨越緊。另外就是演唱中多注意情感的表現,實際上現在的許多歌星都沒學過聲樂的發聲方法,但他們很共同的一個特點就是演唱得很投入,當真實情感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協調演唱方法的問題。實際上聲樂演唱就是表達一定的情感,所以以情帶聲可以極大的緩解發聲方法的問題。

2. 唱通俗歌曲的技巧

氣息 說道這個話題,就有些茫然,因為這是最不好用言語表達的東西。我在唱歌之前,練美聲兩年,給我的感悟很深,氣息基礎對我的幫助很大。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聲練聲的方法。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像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於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復,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像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還講究的是「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後,會很圓潤、飽滿。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仔細聽聽一些高大的美國人講話,就會知道什麼叫胸腔共鳴了(外國人的胸腔結構更容易產生共鳴)。 另外我還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後面紅耳赤、只喘粗氣。肺活量要經常鍛煉身體才能保持。還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彌補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現象。首先就要練氣息,好的發聲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聲音通過嗓門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這一句時,氣息不穩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來,一下就把本來肺活量不足的氣放跑了,如果後面有不換氣的長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氣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時話筒也不會出現一些撲聲。所以我建議大家練聲的時候嘴前放一盞蠟燭,盡量練聲時保持蠟燭不搖晃吧!這樣你的氣就會保持在你的體內長一些時間。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氣堅持得久還是憋住不出氣保持得久呢?當然這還需要歌手要放鬆,不要緊張,一緊張,心臟跳動加快,你的氣息就更穩不住了 這里我只能講這么多,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過我要提醒的是,練聲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礎,千萬不要用練聲的方法直白的演繹流行歌,那樣就過於做作,就會像閻維文唱「一無所有」。 關於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觀點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嘗不可,但這些都是美聲中絕對禁止的,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唱美聲而練美聲,我們是為了唱好通俗才練美聲,就像武術要練馬步一樣,你見過打架的時候蹲著馬步打的嗎? 有朋友說這樣的表述很難理解,要我說說流行歌手裡誰的氣息很通透,就照著感覺去學更容易領悟,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個人認為,女歌手你們就多聽一下「張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氣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滿文軍」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氣息在唱歌的,另外,張學友的氣息很好,但對於教學,滿文軍更適合 高音 這是朋友們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用他們的話,因為高音「夠拽」,呵呵!再次補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綜合很多方面,不能說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確實,很好的高音能給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勸朋友們不要只知道高音的價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實飽滿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時候,氣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為根基的,京腔講究「丹田氣」也是指的這種發聲位置。 找找感覺1:如果你是一個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隻老鼠,你會怎樣?估計會「啊~」的一聲長鳴,並且還有「假聲」的發聲位置。等你平靜之後,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數再也「啊」不上去了。為何?因為你收到驚嚇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緊張,(想想被驚嚇的感覺,是不是全身肌肉綳緊?)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根基,加上一股強大的氣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氣息),直沖嗓子眼,聲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飆高音的感覺理解成「緊張」、「振作」,記住,一切以小腹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頭往上扯的,是感覺重心向下的一種反彈力。 找找感覺2:見過橡皮水管嗎?要水管里的水飆向更遠怎麼辦?掐緊水管前端,縫隙一小,壓力增大,水就沖得更遠。其實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時唱出很大的聲音,我們說那是用力氣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氣息和技巧在唱。想像水龍頭理論,應該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覺3:地上有一塊很大的石頭,把它搬起來吧。你一彎腰,嘴裡數數:「一、二、三、走……」,我想這個「走」字你一定用了氣息。我不多說了,感覺一下吧,身邊有些什麼重的……呵呵!這只是一些我創立的讓你感覺氣息的方法,不正規,但很有效。 還要告訴大家一點,表現高音的能力與你本身嗓子條件有關,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優勢,比如「孫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繹不會那麼費力。嗓音條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氣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條件好或不好,聲音都是通過氣息唱出來的,就像香煙要通過過濾嘴一樣,聲音過濾一下會更美。 另外我還告訴大家一種心理方法,高音時想像你是在面對廣闊的大海高歌,望不到邊的海天一色,這樣的風光不值得你大聲吶喊嗎? 中低音 中低音一般要飽滿、深情為好。但也像高音一樣,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鳴。低音是要靠胸腔共鳴和寬大的嗓音結構才能體現的,先天性比較強。以我的經驗,低音潛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難練低下去很多,能下去幾個音階不錯了。如果一定要錄制低音豐富的歌,早上起來不刷牙、不洗臉直接錄,聲音會下去很多。所以,中低音欠缺的人盡量避免這樣的歌,揚長避短,同樣中低音豐富的人一定要好好發揮它的潛質,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鬆,用嘆氣的方式可以加強一些共鳴,實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氣息產生口腔共鳴,會感覺聲音渾厚一些。但不管怎樣,嗓音天生渾厚的人的發揮餘地要多得多。 唱中音要多加以潤色,包括吐詞換氣都具有美感,當然這又與感受唱功有關,中低音多聽聽「蔡琴」的吧。

3. 怎樣唱好通俗歌曲,要詳細的方法

唱通俗歌曲需不需要科學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 過去,人們總對通俗歌曲存在一種偏見:只要樂感好,嗓子好就可以了,有沒有方法無所謂。這樣一來,我們許多歌手就對呼吸、咬字、聲音的位置都不研究,造成中、低音發白、發干;高音干拔,從喉頭擠出。雖然經過錄音棚的處理能騙過外行的耳朵,但一到現場就現了原形。當今著名的歌星,無論是大陸的毛阿敏、韋唯、劉歡,港台的鄧麗君、童安格、優客李林,或者是國外的萊昂內爾·里奇、傑克遜及麥當娜,一聽便知他們經過了嚴格的聲樂訓練,都有著科學的發聲方法。我們作為吉他愛好者,不要求很高的聲樂技巧,但懂得一些方法,使自己的歌聲圓潤、鬆弛也是很必要的。 一、歌唱的呼吸 我們平時生活中採用的是自然式呼吸,這種呼吸很淺,不能用於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氣要吸到腰的周圍,然後利用呼氣肌和吸氣肌的對抗,找到用力的支點。唱歌時要一直保持這種狀態,聲音完全由氣息來控制,這就是人們說的「聲靠氣傳」。 下面介紹幾種有效的練習呼吸的方法 1.吸氣 想像自己處於一個美麗的花園之中,想深深地聞一下鮮花的異香--這就是歌唱的吸氣,這樣吸得才深。吸氣以後,像打噴嚏之前那樣短暫的一憋,體會一下腰周圍的擴張、膨脹的感覺,找到這種感覺是歌唱的關鍵。 2.呼氣 呼氣的方法就是利用橫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擴張的感覺一直保持住。呼氣要均勻、舒緩。各位可以准備一張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紙片,放在牆上,距離它4-6公分,用口吹氣使之不落地,半分鍾以上便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支燃燒的蠟燭,對著火苗發「u」音,正確的氣息是火苗倒而不滅。 3.怎樣訓練橫膈膜的力量 橫膈膜的力量對氣息的保持和聲音的力度都很重要。傳統的訓練方法有: (1).數數字:深吸一口氣,利用腰圈的力量保持住,從1開始數,數到60為合格。數數要均勻,有節奏,不能偷氣。 (2).吹灰:深吸一口氣,然後像要吹掉桌上的灰塵一樣往前吹氣,一慢二快,體會橫膈膜的力量。 (3).多做仰卧起坐,增強腰腹的力量。 二、歌唱的共鳴 有了正確的呼吸後,便可以開口唱歌了。要使歌聲圓潤、悅耳,必須利用共鳴。我們唱歌主要利用的共鳴腔體有胸腔、咽喉、鼻腔及頭腔,聲音要好聽,必須在唱高、中、低音時都有部分胸腔以上的共鳴,也就是「聲音的高位置」。 1.歌唱的基本狀態 要獲得聲音的高位置,必須放鬆喉頭,內收下巴,這兩個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一般人唱高音都是靠擠壓喉頭發聲的,這是錯誤的發聲方法,不能獲得美妙的聲音。應放鬆喉頭,使之成為氣息的通道,然後抬起軟齶,提笑肌(即保持微笑的狀態),使聲音能通向鼻腔。 2.共鳴的位置 一般來說,演唱時低音以胸腔共鳴為主,到中音、高音後,高位置共鳴腔比例逐漸加大,以鼻腔、頭腔共鳴為主。 以上講的都是歌唱發聲的基本要領,各位琴友必須多多練習,熟能生巧,這樣才能唱出美妙動人的歌聲。另外,通俗歌曲演唱還有許多表現韻味的技巧,如顫音、哭聲、氣聲、挑音、噎音等等,我們將在以後做專題論述。
麻煩採納,謝謝!

4. 通俗歌曲的正確發聲

一、歌唱的呼吸 我們平時生活中採用的是自然式呼吸,這種呼吸很淺,不能用於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氣要吸到腰的周圍,然後利用呼氣肌和吸氣肌的對抗,找到用力的支點。唱歌時要一直保持這種狀態,聲音完全由氣息來控制,這就是人們說的「聲靠氣傳」。 下面介紹幾種有效的練習呼吸的方法 1.吸氣 想像自己處於一個美麗的花園之中,想深深地聞一下鮮花的異香--這就是歌唱的吸氣,這樣吸得才深。吸氣以後,像打噴嚏之前那樣短暫的一憋,體會一下腰周圍的擴張、膨脹的感覺,找到這種感覺是歌唱的關鍵。 2.呼氣 呼氣的方法就是利用橫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擴張的感覺一直保持住。呼氣要均勻、舒緩。各位可以准備一張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紙片,放在牆上,距離它4-6公分,用口吹氣使之不落地,半分鍾以上便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支燃燒的蠟燭,對著火苗發「u」音,正確的氣息是火苗倒而不滅。 3.怎樣訓練橫膈膜的力量 橫膈膜的力量對氣息的保持和聲音的力度都很重要。傳統的訓練方法有: (1).數數字:深吸一口氣,利用腰圈的力量保持住,從1開始數,數到60為合格。數數要均勻,有節奏,不能偷氣。 (2).吹灰:深吸一口氣,然後像要吹掉桌上的灰塵一樣往前吹氣,一慢二快,體會橫膈膜的力量。 (3).多做仰卧起坐,增強腰腹的力量。 二、歌唱的共鳴 有了正確的呼吸後,便可以開口唱歌了。要使歌聲圓潤、悅耳,必須利用共鳴。我們唱歌主要利用的共鳴腔體有胸腔、咽喉、鼻腔及頭腔,聲音要好聽,必須在唱高、中、低音時都有部分胸腔以上的共鳴,也就是「聲音的高位置」。 1.歌唱的基本狀態 要獲得聲音的高位置,必須放鬆喉頭,內收下巴,這兩個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一般人唱高音都是靠擠壓喉頭發聲的,這是錯誤的發聲方法,不能獲得美妙的聲音。應放鬆喉頭,使之成為氣息的通道,然後抬起軟齶,提笑肌(即保持微笑的狀態),使聲音能通向鼻腔。 2.共鳴的位置 一般來說,演唱時低音以胸腔共鳴為主,到中音、高音後,高位置共鳴腔比例逐漸加大,以鼻腔、頭腔共鳴為主。 以上講的都是歌唱發聲的基本要領,各位琴友必須多多練習,熟能生巧,這樣才能唱出美妙動人的歌聲。

5. 通俗歌曲的歌唱技巧!

歌曲的演繹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現的。
第一當然是聲音。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學問,包括氣息、用嗓、口腔共鳴、吐詞方式等。以後的文章中,我會把我知道的盡可能的與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這需要歌手對詞、對旋律的感悟要強,很多朋友演唱時把全部的重點都放在了聲音的部分,而忽視情感,這絕不會唱好一首歌。過分注重聲音的原因,是因為歌手的實力有限,演唱過程中老想著到哪裡要注意氣息了、哪裡要注意換氣了、快到高音的時候要准備了等,這都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聲情並茂」,練功相當重要。當你練聲成熟的時候,演唱時的注意力才會到情感上來。有句話說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發聲練到氣息貫通、爐火純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隨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繹歌曲的感染力會更強。

第三是感受。這里再次強調,音樂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後天彌補的音樂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閻維文唱「一無所有」,我敢保證會笑翻一幫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處理方式也不同,有的處理得很平淡,有的處理得扣人心弦。這些處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個小小的換氣、一個強調的重音、一個不換氣的長拖音或者一個驟然的收尾……這些就只能意會了。

第四是節奏感和音準。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聽到一個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節奏嗎?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現場演唱,爸爸給他手風琴伴奏,隨時改變音調,他進唱的音調都是准確的嗎?你見過一個8歲的小孩在沒聽到任何聲音的情況下,要他隨時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調的「1」的發音,哼完後在鍵盤上按下核對完全准確的嗎?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這樣的基礎,雖然不要他們那樣出眾,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質。這就是業余歌手和專業歌手的區別。其實光在聲音、情感、感受、節奏、音準這些方面比較,業余歌手有很多不比專業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質。你知道自己唱歌時的形體和表情嗎?你可能有個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時自己想像自己的模樣,而這個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這些都是你的想像,自己想像的形象幾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麼嗎?你用攝像機拍攝過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嗎?其實當你上台的第一個眼神或者第一句話,就能知道你是業余還是專業。這里說的素質還包括對樂理的了解、樂器的了解、對音樂史以及對音樂常識的了解等,當然也有很多專業歌手也不全面,但我個人認為,如果要做專業歌手,就應該貫徹這些,要對得起「專業」這個詞。

理解歌詞

在學一首新歌之前,有幾次你是先把詞從頭到尾在心裡讀一遍的?又有幾次揣摩過撰詞者的心思和他表達的意境?一首歌曲,無論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雙方作者都是認真揣摩對方(詞作者或曲作者)要表達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會他們的用心良苦,就這么憑著自己的感覺唱,我覺得不妥。有些個性歌手喜歡按照自己的理解這樣表達自我,這種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歡這樣),但我會先把作者的意圖先搞明白再發揮。再說不是每首歌曲都適合你任意發揮的,有些詞曲你找不到更合適的表達,比如國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後,你的情感處理方面一定會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強,你會情不自禁的把某個音唱重,某一個音輕輕帶過,一個激情的長音會拖得很飽滿……

話和唱歌,除了旋律、節奏、氣息,還有其它區別嗎?有,那就是吐詞的方式。請你隨意的用你說話的方式讀出「讓我一次愛個夠」,然後投入的把它唱出來……會發現唱的時候嘴型是向兩邊打開的,而且要誇張一些。如果你覺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詞有問題。所以唱歌要比說話嘴型要誇張,這樣吐詞才會更清晰、氣息更通暢、更宜於表達情感。

演唱國語歌,還是標準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區別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時會把個別字故意唱得不捲舌或捲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頭打不過來、要不就是他們覺得那樣不好聽,或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發音。當我們翻唱他們的這些歌曲時,我沒有明確的主張,為了模仿,不糾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風格或比賽,那就要改正了。

關於粵語歌,勸你們還是學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粵語歌一樣,自認為標准,現在才知道有差距。粵語中也有類似與國語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區別,不認真學是學不好的。

氣息

說道這個話題,就有些茫然,因為這是最不好用言語表達的東西。我在唱歌之前,練美聲兩年,給我的感悟很深,氣息基礎對我的幫助很大。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聲練聲的方法。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像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於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復,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像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還講究的是「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後,會很圓潤、飽滿。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仔細聽聽一些高大的美國人講話,就會知道什麼叫胸腔共鳴了(外國人的胸腔結構更容易產生共鳴)。

另外我還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後面紅耳赤、只喘粗氣。肺活量要經常鍛煉身體才能保持。還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彌補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現象。首先就要練氣息,好的發聲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聲音通過嗓門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這一句時,氣息不穩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來,一下就把本來肺活量不足的氣放跑了,如果後面有不換氣的長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氣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時話筒也不會出現一些撲聲。所以我建議大家練聲的時候嘴前放一盞蠟燭,盡量練聲時保持蠟燭不搖晃吧!這樣你的氣就會保持在你的體內長一些時間。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氣堅持得久還是憋住不出氣保持得久呢?當然這還需要歌手要放鬆,不要緊張,一緊張,心臟跳動加快,你的氣息就更穩不住了

這里我只能講這么多,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過我要提醒的是,練聲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礎,千萬不要用練聲的方法直白的演繹流行歌,那樣就過於做作,就會像閻維文唱「一無所有」。

關於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觀點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嘗不可,但這些都是美聲中絕對禁止的,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唱美聲而練美聲,我們是為了唱好通俗才練美聲,就像武術要練馬步一樣,你見過打架的時候蹲著馬步打的嗎?

有朋友說這樣的表述很難理解,要我說說流行歌手裡誰的氣息很通透,就照著感覺去學更容易領悟,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個人認為,女歌手你們就多聽一下「張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氣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滿文軍」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氣息在唱歌的,另外,張學友的氣息很好,但對於教學,滿文軍更適合

高音

這是朋友們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用他們的話,因為高音「夠拽」,呵呵!再次補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綜合很多方面,不能說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確實,很好的高音能給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勸朋友們不要只知道高音的價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實飽滿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時候,氣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為根基的,京腔講究「丹田氣」也是指的這種發聲位置。

找找感覺1:如果你是一個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隻老鼠,你會怎樣?估計會「啊~」的一聲長鳴,並且還有「假聲」的發聲位置。等你平靜之後,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數再也「啊」不上去了。為何?因為你收到驚嚇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緊張,(想想被驚嚇的感覺,是不是全身肌肉綳緊?)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根基,加上一股強大的氣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氣息),直沖嗓子眼,聲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飆高音的感覺理解成「緊張」、「振作」,記住,一切以小腹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頭往上扯的,是感覺重心向下的一種反彈力。

找找感覺2:見過橡皮水管嗎?要水管里的水飆向更遠怎麼辦?掐緊水管前端,縫隙一小,壓力增大,水就沖得更遠。其實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時唱出很大的聲音,我們說那是用力氣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氣息和技巧在唱。想像水龍頭理論,應該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覺3:地上有一塊很大的石頭,把它搬起來吧。你一彎腰,嘴裡數數:「一、二、三、走……」,我想這個「走」字你一定用了氣息。我不多說了,感覺一下吧,身邊有些什麼重的……呵呵!這只是一些我創立的讓你感覺氣息的方法,不正規,但很有效。

還要告訴大家一點,表現高音的能力與你本身嗓子條件有關,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優勢,比如「孫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繹不會那麼費力。嗓音條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氣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條件好或不好,聲音都是通過氣息唱出來的,就像香煙要通過過濾嘴一樣,聲音過濾一下會更美。

另外我還告訴大家一種心理方法,高音時想像你是在面對廣闊的大海高歌,望不到邊的海天一色,這樣的風光不值得你大聲吶喊嗎?

中低音

中低音一般要飽滿、深情為好。但也像高音一樣,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鳴。低音是要靠胸腔共鳴和寬大的嗓音結構才能體現的,先天性比較強。以我的經驗,低音潛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難練低下去很多,能下去幾個音階不錯了。如果一定要錄制低音豐富的歌,早上起來不刷牙、不洗臉直接錄,聲音會下去很多。所以,中低音欠缺的人盡量避免這樣的歌,揚長避短,同樣中低音豐富的人一定要好好發揮它的潛質,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鬆,用嘆氣的方式可以加強一些共鳴,實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氣息產生口腔共鳴,會感覺聲音渾厚一些。但不管怎樣,嗓音天生渾厚的人的發揮餘地要多得多。

唱中音要多加以潤色,包括吐詞換氣都具有美感,當然這又與感受唱功有關,中低音多聽聽「蔡琴」的吧。

整體與風格

很多歌手只注意句與句的細節,把演唱的細節單位放在「句」的上面,而不是在整首歌上。

把整首歌畫一條起伏的線條吧,你會知道哪裡該低調、哪裡該高亢了。眼光放高一點,就像足球場上的位置感一樣,盯著局部怎麼打出長傳進攻的有效配合呢?

除非有了一定的實力,否則別談風格。歌手前期我贊成模仿開始,但不要單一,多唱各種風格歌手的歌,耳濡目染的就掌握了一些共鳴、唱腔以及氣息的初步體驗,這是好事,到了成熟以後,加上自己的練聲和感悟,再挖掘自己的風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演唱要投入,但投入是要有一個度的,不是要你「使勁」投入,過分傷感或喜悅,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有分寸的投入即可。比如有些類似的詞:「……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我就見過唱得痛苦至極的人,那樣就沒有感染力了,反而覺得好笑。但我也見過一個真正失戀的朋友在卡拉ok唱這首歌,演唱的時候面無表情、唱得很平靜,嗓音滄桑,唱腔演繹出來的那種無奈和孤獨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我覺得這就是剛剛好的分寸,不需要抱頭痛哭。但又有幾個人隨時能演繹這么到位的呢?這就要靠歌手的音樂感受了。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些朋友在模仿歌星時,不自覺的誇大了明星的特點,比如模仿張學友時,會過分壓著嗓子做出那種怪怪的厚實的聲音(那時張學友早期的一個特點,現在好像不多見了);在模仿張國榮時,會誇大他的那種大舌頭似的靠後的共鳴;模仿王菲時更是那種讓人覺得好笑的舌頭打結的怪音。其實仔細聽聽原唱,並沒有那麼誇張。我就聽過一個聲音很像張學友的朋友唱歌,每次唱學友的歌的時候都沒有把握分寸,後來我勸他多些本色,反而更像原唱了。其實有時候旁觀者清,多請教朋友們的意見會很有好處。

另外,情感豐富的人唱歌會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繹得好。與歌曲中的情感產生共鳴,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閱歷豐富。經歷得越多,感悟得就越透徹。

這可是很多朋友追求的東西,呵呵!認為沒有顫音就不夠專業、不夠拽。殊不知顫音在歌曲里只是一種表達方式而已,沒有顫音就不能唱好歌嗎?

顫音,實質是用氣息演繹歌曲的時候,強大的氣流沖擊口腔和鼻腔後部所產生的震動,小腹給予氣息的壓力產生了氣流。我倒不贊成流行音樂一定要用這樣死板的方式產生顫音,有些歌星通過喉結的抖動(劉德華)和嗓子眼的一緊一松(張信哲)「做」出了顫音。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種風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們也具有強大氣流的顫音。所以,還是那句話,氣息是根本。用了氣息,自然會有氣流的沖擊產生顫音。對於流行歌曲,有些低調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樣每個字都在氣息上,有時似一種悄悄話,有時像一種無奈的嘆息,不會有強大的氣流支持你的顫音,這時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來修飾你的尾音,我認為流行歌曲的顫音表現不完全靠氣息頂出來,有時候抖抖喉結,控制嗓子眼裡的聲音也未嘗不可,只要整體在歌曲的氛圍之中不受影響即可。

沒有顫音的朋友如果鐵定對顫音垂涎三尺,就從模仿開始吧——模仿救護車叫喚。好笑吧?這只是沒有聲樂老師在身邊、一種自我揣摩的方法,當然不屬於常規的聲樂練習。發出「嗚嗚」的依次循環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讓你找到抖動喉結的感覺,慢慢的吧「嗚嗚」的發音轉變成「嗯嗯」的發音,再慢慢的轉成「你~」的發音,再唱一些「你」結尾的一句歌……呵呵,這只是一種感受喉結抖動的顫音方式,與氣息發聲不一樣,保准聲樂老師看了會氣死!但沒件事都需要循序漸進,慢慢揣摩,不妨試試。

最後再次發表一下我的觀點,我們如果眼光放高一點,這段歷史時期流行強調顫音的唱法,也許再過5年後就不流行強調顫音的唱法了。何必為了沒有顫音而苦惱呢?顫音雖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氣氛,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願意喜歡聽一些質朴、純潔的聲音。所以,只要用心唱就好,也許你會更有特色。

6. 通俗唱法的發聲技巧是什麼

通俗唱法的發聲特點
在介紹了聲樂演唱藝術的共通發聲規律之後,我們再談談通俗唱法的發聲特點。對此,應有如下幾方面的考慮。其一,持通俗唱法者,應了解和熟悉科學發聲方法的共通規律,努力改變自發式的用嗓習慣,將自己習慣的用嗓方式納入科學發聲的軌道。其二,從共通的科學發聲規律中,努力尋找到通俗唱法聲音個性的依據。也就是說,每演唱一首歌曲時,從發音、共鳴部位到氣息的流動等諸方面,為通俗歌曲的演唱尋找到合理性。改變純模仿或盲目用嗓的習慣,從感性的用嗓方式轉變為理性的用嗓方式。其三,通俗唱法,無論其科學與否,作為一種用嗓流派早已形成,並為最廣大的業余聲樂愛好者所接受。由於它的普及性、通俗性以及獨特的演唱個性,亦在各類大賽及專業聲樂領域里佔有一席地位。因而,不可否認,這種演唱方法必有它的獨到之處,我們聲樂界應予以關注。下面僅談幾點個人對通俗唱法發聲特點的看法。

1.呼吸是根本

「氣為聲之本」,「呼吸是歌唱的動力」。作為聲樂演唱藝術之一的通俗唱法,同樣離不開氣息的支持。呼吸在通俗唱法中的運用,當它與歌曲情感、歌曲風格相結合時,更有其獨特性。

[呼吸的表演性]

不同的歌曲內容,蘊含著不同的情感。通俗唱法十分注重歌曲情感的強化與外化,而呼吸運用乃是關鍵。比如在表達十分悲痛傷感、深沉內涵的情感時,呼吸用得很強,聲帶有意不全閉合,造成一種似漏氣的沙啞聲,並將這種帶沙啞而深沉的聲音色彩,誇張、外化、讓觀眾(聽眾)真切地感受到這種情感。歌曲《燭光里的媽媽》中這一句:440610123222 「話到嘴邊卻咽下」其中「嘴」、「咽」二字,就可以用帶點沙啞的聲音去唱,以表現主人公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以此來加強聲音的感染力。又如抒情性較強,表達一種對美好情感的追尋與回憶時,呼吸要用得柔和均勻,與聲帶形成最佳配合,這種聲音色彩柔美圓潤,對呼吸的控制與運用,體現了聲樂上的技巧。如《彎彎的月亮》、《濤聲依舊》及《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等曲目的演唱,皆可用此法。另外,在表達激烈粗獷的情感時,呼吸深度與力度必須加強,在腰圍橫膈膜處形成強有力拉緊狀態,聲音才會有爆發力,發出幾乎類似呼喊的聲音色彩。如電影《紅高粱》中兩段插曲:《妹妹你大膽往前走》、《好酒歌》等,這兩首歌中旋律已退居次要的了,而情感的體現已近乎自然狀態,也就是前面談到的第二種體力勞動時心情緊張、情緒興奮之極的呼吸狀態。至於歡快輕松的情感,則要求氣息的流動要輕便流暢,不可過於深沉,亦不需要更強的力度,如《輕輕地告訴你》、《茶山情歌》等。

[關於「氣聲唱法」]

通俗唱法中呼吸運用的另一特點是「氣聲唱法」的運用,這不僅豐富了通俗唱法的表現力,也為聲樂藝術增加了新的表現手段。

「氣聲唱法」是一種氣與聲不按發聲規律而組合的樣式。正常的發聲規律,要求氣息振動聲帶時,兩片聲帶要閉合而發聲,這種聲音比較結實響亮,而「氣聲唱法」則是有意不讓聲帶完全閉合,讓氣流通過未完全振動的聲帶時發出。在這種聲音中,因帶有明顯的氣流聲,而使聲音色彩略顯暗淡、虛婉,甚至帶有一些啞聲。這種聲音更顯自然親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李谷一在「氣聲唱法」的運用上有突出的成績,她演唱的《鄉戀》(電視片《三峽傳說》插曲)及電影《小花》中的插曲《絨花》等,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發聲器官的運動狀態

[聲帶]

在通俗唱法中,聲帶的主要功能是發音,即在氣流振動兩片聲帶時,閉合而發聲。但,為了表達歌曲的某種特殊情感,或表現歌曲的某些特殊風格韻味,當氣流振動聲帶時,兩片聲帶可以閉合一部分,而讓另一部分不閉合,產生漏氣的現象。此時聲帶的功能,就不僅僅是發音,而同時具有表達情感或表現風格韻味的功能了。如前節「氣聲唱法」中所述。

[喉咽與軟齶]

在歌唱各共鳴腔體中、喉咽腔是主導共鳴腔。在通俗唱法的發聲中,喉咽腔更顯示了重要作用。這是因為,喉咽腔部位的聲音自然質朴,有很強的可塑性,而通俗唱法的聲音運用,更注重的也是自然或半自然的聲音特色。也就是說,通俗唱法中喉咽腔比女聲要開得大一些。情感深沉內含一些的歌曲比情感歡快跳躍的歌曲也要開得大一些。前者如《好人一生平安》、《掌聲響起》;後者如《輕輕地告訴你》、《采檳榔等》。此外,歌曲的演唱風格不同,音樂體裁不同,喉咽腔的開合狀態也有不同。

軟齶的狀態與喉咽的開合有著緊密的關系,只有在喉咽腔打開的情況下,才能要求軟齶的狀態。通俗唱法並不需有意抬高軟齶去製造高位置共振,但凡學習過聲樂的,都會靈活巧妙地運用軟齶來顯示聲音修養,保護聲帶及咽喉,同時還可以增強歌曲的表現力。

軟齶的靈活運用有如下幾種情況:在強音演唱時,軟齶可隨喉嚨的打開而自然抬起;在唱高音時,軟齶亦可適當抬起。這樣可分解一部分強氣流對聲帶與喉部的沖擊,擴大了共振范圍減少喉部所承受的壓力。但共鳴焦點不可全部放在抬起了的軟齶處。這是因為軟齶抬起後,高位置的共鳴色彩與咽喉部的色彩是有差異的,如果完全用高位置來演唱,必將失去通俗唱法的聲音特徵。因此,即使軟齶抬起了,也只能巧妙地借用,而仍然要保留喉咽腔主導共鳴的地位。比如《千萬次地問》(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主題曲),高音到BB2,這對於以真聲用嗓為主的通俗唱法來說是頗有難度的,但若稍用上一點高位置共鳴,再加上氣息的有機配合,高音便會完成得好一些。劉歡的演唱便達到了最佳效果,既保持了通俗唱法的風格,又顯示了高音的色彩與情緒,展示了他運用發聲方法的深厚功底,及對通俗唱法高難度技巧的把握。軟齶的靈活運用,還體現在抒情性較強的通俗歌曲中。抒情歌曲注重聲音的柔和圓潤,鬆弛流暢,無須喉部用力拉緊,而要松開,形成一個空洞狀。此時,若把軟齶抬起,把聲音控制在軟齶及咽部,讓氣息均勻地流動,聲音必然會出現抒情的色彩。這當然還要視歌詞內容及音樂風格而加以區別。愛情歌曲更多一些柔美圓潤。歌頌祖國及懷念故鄉一類的歌曲,更多一些深沉敬仰,那麼便可對軟齶的狀態作一些微調,以顯示聲音色彩上的差別。
3.語言的特徵
通俗歌曲中的語言,以質朴為本。它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許多歌曲直接反映社會生活中不同層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話、直抒情懷的方式出現,一般不過多地修飾雕琢。近來,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語化的歌詞也有出現,使得通俗歌曲的演唱藝術也增添了新的樣式。但是,絕大部分歌詞仍具有一定的規范性、文學性。

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徵之一。中國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話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這包括大陸創作的歌曲,一部分港台歌曲以及用普通話演唱的粵語原創歌曲。演唱大陸創作的歌曲時,語音大多比較規范,講究「出字、歸韻、收聲」的咬字吐字過程,字字清晰、質朴無華。粵語歌曲的演唱,則應有濃烈的南國風格,但語言不通亦難為內地觀眾所接受,於是有人將粵語譯成普通話演唱,但由於語系不同,字音規律差別甚大,因而仍然難於達到粵語演唱的效果。

可見,語言之於通俗唱法的重要性。吐字清晰,歸韻收聲准確乃是通俗唱法的重要特徵。也有一些曾經學習過美聲唱法的歌手,往往不注意咬字的力度,或不習慣把字頭(聲母)重咬,而過多注意追求聲音的效果,因而在轉唱通俗歌曲時,便覺風格不濃、韻味不足,乃至大大削弱了歌曲的感染力。

通俗歌曲的歌詞,一般都比較生活化、口語化,即使是帶有詩情畫意,意蘊較深的歌曲,也都從歌曲的總體氛圍上來刻畫、追求,而歌詞本身也多盡量做到口語化、生活化,因而要注意歌詞的語言性。許多優秀的通俗歌曲表達意境與氛圍十分濃郁,然其歌詞仍十分通俗易懂,不刻意雕琢。如《彎彎的月亮》歌詞:「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橋。小橋的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船,彎彎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嬌……」;又如《濤聲依舊》:「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無助的我已經疏遠了那份情感,許多年以後才發現又回到你面前……」這兩首歌的歌詞,公認是文學品位頗高的上乘之作。它們可以說是詩化了的語言,口語化的表達方式。通俗歌曲中這類有一定藝術功力的歌詞不少。另外,也有一些歌詞是大實話、大白話,甚至不講究格律韻腳,如果沒有音樂的幫襯,那簡直就是在說話了。當然,由於通俗歌曲創作的無規定性,群眾自我參與意識極強,所以,各種創作現象體現了極大的包容性。但是,通俗歌曲的創作還是應當追求一種品位與檔次,以提高創作質量,為廣大群眾貢獻更多更好的好作品。

基於通俗歌曲歌詞的口語化與生活化的特點,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上,就應當把歌詞的語言特點表現出來。比如歌詞的邏輯重音、感情重音,句與句之間的銜接與停頓,語氣的鮮明與准確以及連貫性與整體性等,都要通過對語言特徵的把握來予以表現。

7. 通俗唱法的歌唱狀態和發聲方法

歌唱狀態:

完全用真聲唱,接近生活語言,輕柔自然。強調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時有意藉助電聲的音響製造氣氛,所以很注意話筒的使用方法和電聲效果。

發聲方法:

持通俗唱法者,應了解和熟悉科學發聲方法的共通規律,努力改變自發式的用嗓習慣,將自己習慣的用嗓方式納入科學發聲的軌道。

從共通的科學發聲規律中,努力尋找到通俗唱法聲音個性的依據。也就是說,每演唱一首歌曲時,從發音、共鳴部位到氣息的流動等諸方面,為通俗歌曲的演唱尋找到合理性。改變純模仿或盲目用嗓的習慣,從感性的用嗓方式轉變為理性的用嗓方式。

(7)通俗歌曲發聲方法及技巧培訓擴展閱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政治經濟上的改革開放,文化上的禁錮被解除,國門大開,首先是港台通俗音樂一擁而進,形成熱潮。這決不僅僅是因為年輕人在經濟上的獨立,而是由於流行音樂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們是如何生活的意願。

通俗歌曲中的語言,以質朴為本。它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許多歌曲直接反映社會生活中不同層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話、直抒情懷的方式出現,一般不過多地修飾雕琢。

隨著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語化的歌詞的出現,使得通俗歌曲的演唱藝術也增添了新的樣式。但是,絕大部分歌詞仍具有一定的規范性、文學性。

閱讀全文

與通俗歌曲發聲方法及技巧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沙漠空氣取水方法圖片 瀏覽:383
治療香港腳的方法 瀏覽:270
鄭強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196
研究方法中的測驗 瀏覽:651
黨校開展課題研究的方法 瀏覽:969
ecco護理劑使用方法 瀏覽:242
棗庄女人月經不調治療方法 瀏覽:750
除蟎最快方法圖片 瀏覽:561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拆手機 瀏覽:95
檢測抗紅細胞抗體方法 瀏覽:604
列印機緩存文件夾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63
食用營養膏使用方法 瀏覽:521
經測定蛋白質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34
蘋果輸入法的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47
找到簡單的方法英語 瀏覽:524
水的潔治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05
如何去液毛的方法18歲以下 瀏覽:49
簡單死亡方法 瀏覽:397
初中語文合作教學的步驟與方法 瀏覽:396
社會研究方法因子生態分析法 瀏覽: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