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歌劇《卡門》的故事梗概、著名選段演唱的內容和音樂特點
透亮的莫扎特與棕黑的真實主義,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范疇在《卡門》中碰頭相遇。出現這個奇跡,在整個歌劇史中僅此一次
歌劇《卡門》以鮮活的音樂筆觸,敘述了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音樂色調的明亮與敘事內容的陰暗,兩者間構成強烈反差。這種奇妙的品格不僅成就了作曲家比才的不朽偉業,也使小說家梅里美的原作在歌劇《卡門》面前相形失色。舉凡文學名著的改編,陷入簡化、稀釋乃至歪曲的窘境,為數並不在少。僅歌劇中的文學改編,古諾的《浮士德》和托馬斯的《哈姆萊特》均是簡化稀釋的有名例證,就連威爾第的《奧賽羅》這樣被公認可與莎翁原作平起平坐的歌劇改編,也是以損失文學原作的諸多精華為代價。歌劇《卡門》的罕見在於,它不僅保留了原小說的真髓,而且通過音樂的獨特力量,從根本上轉化和提升了原小說的藝術品質。梅里美的《卡門》充其量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說,而比才的《卡門》則具有充分資格被看作是一部「偉大的」歌劇。
在梅里美的小說《卡門》出版近三十年之後,比才主動建議採用這一題材寫作歌劇,顯然他是意識到了該故事中的深刻內涵和音樂潛能。盡管此劇排演時就因故事情節的大膽刺激備受挫折,但比才堅持己見,力排眾議,終於將此劇搬上巴黎喜歌劇院舞台。可惜的是,比才不久因病謝世,無緣看到歌劇《卡門》在全世界舞台上的輝煌凱旋。自1875年至今,《卡門》盛演不衰,一直是觀眾最喜愛的歌劇之一。《卡門》通過歌劇,通過音樂,走向世界。
自「卡門」經梅里美之手誕生以來,這個名字已經成為西方文化中一個具有多維象徵意味的著名符號。在近一百六十年的演化史中,「卡門」這個女性人物吸引各路英傑,歷經文學、音樂、電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詮釋,但只有在歌劇《卡門》中,「她」才獲得了充實飽滿和有血有肉的本體存在。這是一個必須依靠音樂的呼吸才能獲得全部生命的人物,她的妖冶、狂放、熱情和堅決,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幾乎「本能地」召喚音樂的加入——因為音樂在所有藝術媒介中,是一種最有效的直刺神經的感官武器。以音樂塑造卡門,優勢不言而喻。卡門似專為音樂而生,音樂也在期待著卡門。
比才用自己的生動音樂為《卡門》注入灼熱的南歐色調和濃郁的西班牙風情。在喧鬧的塞維利亞街頭和人聲鼎沸的鬥牛喝彩背後,演繹著一出令人驚詫的情愛悲劇。龍騎兵何塞受卡門誘惑,拜倒在卡門裙下。但兩人發生齟齬,何塞以死要挾,卡門拒不屈從,最終導致慘劇。直截了當的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配以光彩奪目的音樂和節奏鏗鏘的舞蹈。德國哲學家尼采曾連續觀賞《卡門》二十次之多,他的一席話至今仍保留著當時因興奮異常而忘乎所以的口吻:「這音樂令人愉快,但並非法式或德式的愉快,而是非洲的愉快。宿命籠罩著它;它的快樂短暫、突然、不求諒解。我羨慕比才有勇氣表達這種歐洲文雅音樂先前沒有語言可以表達的感性——這種更為南方、棕黑、燒灼的感性……還有愛情,被移到大自然中的愛情!愛情作為一種命運,一種災難,諷刺、直白、殘酷,就像大自然本身!結束這部作品的唐·何塞的最後喊叫——『是我殺死了她,我……我親愛的卡門!』,如此嚴峻、如此可怕地表現出構成愛情核心的悲劇性反諷,我從來沒有見過。」
到底是精通音樂的大思想家。尼采以其典型的尖銳感受力,一針見血地擊中了歌劇《卡門》的實質。不錯,《卡門》寫的是愛情。但是,《卡門》不僅僅是在寫愛情。或者說,《卡門》中的愛情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情。它通過愛情,寫出了感性生命的不可預測與不可捉摸,也連帶寫出了人生命運的乖戾、盲目和無情。卡門,一個吉普賽女郎,美貌潑辣,桀驁不馴。她是所有男人的獵物,又是所有男性的陷阱。何塞,一個普通士兵,循規蹈矩,恪盡職守。但他不自覺走入卡門的魔圈,厄運從此纏身,直至走向毀滅。這就是感性生命的原初狀態——「南方、棕黑、燒灼」;這也就是愛情的本真原型——「諷刺、直白、殘酷」。
然而,在歌劇《卡門》中,殘酷的生活真實和刺目的道德悖論卻從不給人以壓抑和沉重的感覺。這必須歸功於比才的音樂才智和敏銳判斷力。「命運」的主導動機是不祥而陰沉的,但難得在音樂中刻意渲染,而且常常跟隨卡門的身影,一變轉型為小鳥式的輕盈靈活。卡門的音樂配置始終充滿半音的誘惑和舞曲的節律,其音樂勾人魂魄的魅力否決了觀眾對她進行正統道德判斷的可能。何塞令人同情又讓人唾棄,比才利用音樂的色調變化充分展示了他的猶豫,無奈,情不自禁,痛不欲生,以及最後的歇斯底里。就連有點讓人討厭的鬥牛士,比才也通過一曲雄健豪放的《鬥牛士之歌》,使這個沒有多少戲劇分量的人物在觀眾腦海中打下深深印記。
歌劇《卡門》通過這種「舉重若輕」的處理,以輕松自如和明快乾練的筆調描繪出一幅灼熱的南國生活畫面。如本文開頭所言,這種黑白互襯、明暗相映、正反交錯正是《卡門》最突出的藝術特質。《卡門》揭示出人生正面價值(愛情與自由)與負面威脅(墮落與死亡)具有反諷意味的相輔相成。它以逼真的寫實展現出人性的辯證悲劇,但絕無半分多餘的浪漫眼淚。這得力於作曲家能以超然物外而又體貼入微的心態對待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和每一個情境。為此,比才在《卡門》中獲得了堪與莫扎特媲美的成就。《卡門》在莫扎特辭世八十餘年後,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再現了莫扎特般的智慧,同時又預示了真實主義的來臨。透亮的莫扎特與棕黑的真實主義,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范疇在《卡門》中碰頭相遇。出現這個奇跡,在整個歌劇史中僅此一次。
『貳』 歌劇卡門的賞析
歌劇《卡門》是19世紀法國作曲家卡比的經典之作。《卡門》是由一部小說改編,而卡爾為了讓劇情發展跟合理的搬上舞台,在保留其中的精華基礎加以大膽的改編,使情節線索變得簡潔又集中,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鮮明突出。
本歌劇《卡門》共四幕:第一幕,卡門對唐荷西的一見鍾情;第二幕,初顯矛盾;第三幕,矛盾激化;第四幕,怒殺卡門。
歌劇的故事內容簡單概述為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普賽姑娘卡門愛上了年青英俊的唐荷西,使他墮入情網,使之舍棄了他在農村時的情人。後來唐荷西因為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又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後來卡門又愛上了勇敢瀟灑的鬥牛士埃斯卡米洛,唐·荷西在嫉妒的憤怒中殺死了卡門。
歌劇《卡門》把直抒胸臆的歌詞同熱情奔放的音樂旋律結合起來,讓卡門在歌唱中表達自己對自由的強烈追求,塑造出感情熾熱、熱愛自由、個性鮮明的卡門形象第一幕卡門一上場就唱起了著名的《哈巴涅拉之歌》,明確表現出卡門熱愛自由的特點。
歌中唱道:「愛情是只不羈的小鳥,人們難以將它馴服。縱然是恐嚇、威嚇,它都不會屈服。任你怎樣喋喋規勸,它都不會輕易聽從。」但是後來正是由於卡門這樣的愛情觀,讓她和荷西一步步逼近絕路,正如紙牌占卜上說,「先是我滅亡,再是他滅亡」。
短短的2個多鍾頭裡面,人物的情感變化和劇情發展都符合戲劇的邏輯。另外雖然這不是悲劇但是正如有人評論「它有喜劇的因素」,這個並不難察覺,因為在開始的時候和中間部分有很多輕快的橋段和音樂。是這部結局是悲劇歌劇並不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那麼傷感。
『叄』 卡門序曲與卡門區別 就是Beyond中黃家駒用吉他奏的那首卡門
卡門序曲說白了就是卡門的前奏,交響樂都比較長,分幾段。 家駒彈得卡門是演唱會時的即興演出,樂壇速度越快,純粹是取悅觀眾,畢竟演唱會時很高興,玩美了 哈哈 。並沒有填詞演唱版。
噔噔噔噔 噔噔噔噔 噔 噔噔噔噔噔噔噔 (自己哼唱卡門中ING)
回答完畢哈
『肆』 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在唱法上有什麼區別
一、抒情男音不同
1、男高音:抒情男高音的音域一般是C3-C5。與抒情女高音的特徵相仿,抒情男高音強調音色的明亮,聲音優美柔和,氣息的流暢,富於歌唱性。
2、男中音:抒情男中音這是以抒情見長的高男中音,音域為a—g2或a2。例如唐尼采第《寵姬》中的國王阿爾方索十一世、威爾第《茶花女》中的阿芒、比才《卡門》中的埃斯卡米洛等均屬此類。
3、男低音:抒情男低音聲音流暢、低沉,時而亦顯輕快、抒情,富於歌唱性。音域通常為 E2-E4。
二、戲劇男音不同
1、男高音:戲劇男高音的音色要厚實些飽滿些,而且精力充沛,它的音域一般為B2~C5。
2、男中音:戲劇男中音音域為f-e2至g2。嗓音結實、渾厚,情緒激烈。例如《羅恩格林》中的泰拉蒙德、威爾第《奧賽羅》中的雅戈、穆索爾斯基《鮑里斯·戈東諾夫》中的鮑里斯、列昂卡伐洛《丑角》中的托尼奧、貝爾格《沃采克》中的沃采克等均屬這一類型,其中有的角色(如沃采克)的音色更接近於男低音。
3、男低音:其音域與通常男低音相仿,區別是可適當向上下移動,富於戲劇激情。另外還有專演丑角的滑稽男低音,聲音輕巧靈活、節奏自由,與專演正派角色的莊重深沉的男低音形成鮮明的對照。
三、性質不同
1、男高音:聲樂曲中女高音、女低音與男低音之間的一個聲部。
2、男中音:介於男低音和男高音(包含男次高)之間的聲部。大體有較高和較低的兩類,前者的音域通常為a-g2,相當於現在一般稱之為男中音的音域,後者為f-e2或f2(較低的音域)。
3、男低音:擁有人類最低沉的嗓音,這是人聲最低的音域了,常用音域一般為E-d1(e1)。
『伍』 關於《卡門》的音樂知識簡介
《卡門》 (Carmen,1875)
序曲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幾段音樂之一了,雖然往往指得是第一段.歌劇的序曲非常簡單,由兩部分組成,基本上採用了現成的歌劇中的曲調.第一部分有兩個主題,一個是第四幕中鬥牛士入場的主題,一個是第二幕中"鬥牛士之歌"的副歌.在痛快淋漓的第一部分過後,短暫的第二部分的情緒於第一部分形成鮮明的反差,這是卡門主題,或者說是命運主題.顫抖的弦樂給人以不吉祥的感覺.序曲的結尾很特別,最後的一個音令人狐疑的懸在半空中,無形中增加了一種緊張感.
大幕拉開,現在是在塞維利亞廣場上,班長莫拉萊斯(Morales)和一幫龍騎兵無聊的看著過往的行人.這時卡門的對立面米開拉出現了,她向莫拉萊斯打聽一個叫何塞的下士.莫拉萊斯告訴她何塞會在換崗時來.莫拉萊斯想留住米開拉,但米開拉說她會等會兒再來,然後就走掉了.
不久號聲從遠處響起,士兵們開始換崗.這時有一群天真的頑童出現,他們模仿著龍騎兵的樣子邁著大步,十分認真卻也滑稽可笑.劇本上寫著越小越好.這時有一段兒童合唱,非常動聽.柴可夫斯基喜愛"卡門",並在他自己的感覺"黑桃皇後"(The Queen of Spades)中引用了這段合唱以示對拜耶的尊敬.在音樂中可以聽到兒童們模仿軍號的聲音, 第二幕中,卡門也有一段模仿軍號的聲音,但卻大不一樣. 換崗後莫拉萊斯告訴何塞有位姑娘來找過他,何塞知道一定是米開拉. 這之後新到任的蘇尼卡(Zuniga)中尉和何塞有一段談話.吉羅將它改為宣敘調,刪掉了大段的對白,也淡化了何塞的形象.在這段談話中,我們知道米開拉是一個孤兒,被何塞的母親收養.何塞和米開拉從小一起長大,並深愛著米開拉.然後何塞開始修理自己槍上的撞針鏈子.這時工廠女工們上場了.她們一下子就成為了男青年們和龍騎兵們目光的焦點.
女工們在一邊抽煙一邊唱.這一場景曾令首演時的觀眾們震驚."卡門"是一部以合唱見長的歌劇.這段女工合唱,將溫柔的情話比作飄動的煙雲,而歌曲也如歌詞般飄渺.卡門終於登場了.她的第一句歌詞便展現了她的性格:"何時愛上你們?天哪,我說不清...可能永不愛...可能在明天...但不是現在,請躲開."
接著卡門唱了著名的哈巴涅拉"愛情象一隻自由鳥".這是歌劇中極少的幾支帶有西班牙色彩的曲調之一.因為原曲是一個叫伊阿迭爾(Yradier)的西班牙人寫的.拜耶對原曲作了很大的改進.而歌詞幾乎全部是拜耶自己寫的.這段的關鍵詞是愛(L'amour)和要當心(Prends garde a toi).
何塞一直在忙於自己的撞針,根本沒有注意卡門,而卡門卻注意到他.卡門將自己胸前的一朵花扔給何塞,引起一片鬨笑.在哈巴涅拉的副歌聲中,卡門,女工們和青年們都下場了.何塞拾起花,聞著,唱道"要是世界上真有女巫,她就是".吉卜賽的魔力開始起作用了.恰在這是,米開拉上場了.何塞藏起了花.兩人有一段動人的二重唱.
米開拉帶來了何塞的母親的一封信和一些錢,還帶來了母親對愛兒的一個吻.何塞非常激動,他想起了母親和美好的家鄉,他吻了米開拉,讓她帶回赤子對母親的親吻.米開拉走後,何塞讀了母親的信,知道母親希望他娶米開拉.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差點被卡門和她的花朵誘惑.
何塞正要扔掉花,工廠里突然傳出騷亂聲.原來在和另一個女工吵架中,卡門用切紙煙的刀子在對方臉上劃了個十字.工廠女工們沖出大門,分成了兩派.一方說是卡門,一方說不是,各不相讓.這是一段絕妙的合唱,演唱很有技術.合唱一開始要保持原有的速度, 還要注意看指揮,還要注意音色優美,而女工們都在爭吵中,很難同時做到.爭吵以互相拉扯對方的頭發而告終.
蘇尼卡命令何塞帶人進去看看.何塞帶了卡門出來.何塞敘述了了解到的事實,於是蘇尼卡中尉轉過臉等待卡門的回答.卡門用一段不著邊際的歌曲來回答他.最後蘇尼卡中尉叫人捆了卡門的手,交給何塞看守.當兩人單獨在一起時,卡門立刻變的無比溫順.她告訴何塞你已經愛上了我,因為那朵花的魔力已經起作用了.何塞對她提起花顯然有點生氣,雖然他實際已有點心動,他叫卡門不要說話.
於是卡門開始唱起賽格迪亞舞曲."卡門"作為一部喜歌劇,又於傳統的喜歌劇不同. 拜耶在一些地方適當的採用了音樂而不是對話.比如這一段音樂.它用卡門富有吸引力的歌聲成功的推動劇情迅速而自然的發展.這是一段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的音樂,具有弗拉門戈音樂的和聲,節奏和配器.卡門唱著在賽維利亞城城門邊的帕斯蒂亞酒店中,她將和情人一起跳賽格迪亞舞,喝曼扎尼亞酒.當她唱出她的情人只是一個下士時,何塞坐不住了. 他需要卡門的承諾.卡門繼續用歌聲向他保證.隨後蘇尼卡中尉出現,命令將卡門送入監獄.在何塞押送卡門經過一座橋時,按預定計劃,卡門推倒何塞,逃掉了.第一幕也隨之結束了.
第二幕的間奏曲很短小,如前所述,在首演時得到了Encore.音樂中使用了何塞稍後在他去帕斯蒂亞酒店路上唱的小曲的主題,所以在"卡門組曲"中這段又被稱為"阿爾卡拉的龍騎兵".
場景轉到帕斯蒂亞酒店,這里是走私犯們碰頭的地方.蘇尼卡中尉坐在卡門身邊.卡門突然站起來,唱起了波希米亞之歌.歌詞是從描寫格拉那達地區波希米亞舞蹈的文章中節選出來的.整個歌曲中興奮,激動和越來越瘋狂的情緒與歌詞配合的非常貼切,音樂就如同歌詞一樣,從第一段的"唱歌跳舞,多麼快活"到第二段的"越跳越快,越唱越響亮" ,"熱情奔放",和最後第三段的"旋轉如飛","歡樂又瘋狂".
在同蘇尼卡中尉的談話中,卡門知道何塞因為放走了她而被降了職,還被關了一個月, 剛剛被放出來.卡門很高興.這時外面傳來了歡呼聲.鬥牛士艾斯卡密尤出場了.蘇尼卡中尉邀請艾斯卡密尤進來喝酒.於是艾斯卡密尤開始唱起"鬥牛士之歌".
這或許是"卡門"中最著名的唱段了.著名歌劇評論家紐曼(E. Newman)說這是一首絕妙的裝腔作勢的歌.它充分展示了艾斯卡密尤自高自大的性格.拜耶標記到要唱得愚蠢些(with fatuity).歌詞描述了鬥牛場上的緊張場面.而副歌中對愛情的吟唱暗示著劇情的下一步發展.這段的關鍵詞還是愛情(L'amour).在副歌的結尾,卡門,艾斯卡密尤等人輪番唱出愛情這個詞,而艾斯卡密尤一上來就對卡門產生了好感.歌曲一結束,他就對卡門表達愛慕之情.不過卡門此時還愛著何塞,她對鬥牛士表情冷淡.
鬥牛士和蘇尼卡中尉相繼離開了酒店,離開時,蘇尼卡中尉說他會在點名後回來.只剩下了卡門和她的兩個朋友梅塞德絲(Mercedes),弗拉斯基塔(Frasquita).隨後兩個走私犯子丹凱爾(El Dancairo)和雷曼達多(El Remendado)來到了酒店.
兩個走私犯子需要搶一批貨物,他們需要三個女人的幫助.幾個人有一段精彩的五重唱.它有點象前面的女工爭吵時的合唱,非常難唱.因為音樂節奏很快,又很有風趣,還必須唱得清楚.在歐洲,尤其在法國,每當演唱這段五重唱前,觀眾都會認真坐好,以便洗耳恭聽,盡享樂趣.歌中,走私犯們認為"無論是對人搞欺騙,還是盜竊,還是愚弄,都需要有女人一同干,沒有女人就是不行",弗拉斯基塔和梅塞德絲也同意了,但卡門不同意.在追問聲中,卡門說"我已陷入情網!(Je suis amoureuse)".這句話猶如一顆炸彈,立刻引起一陣混亂.不過走私犯們不久就想出了辦法,他們要卡門把何塞拉下水,卡門同意了.
何塞出現了,其他人都已經逃出,只剩下了卡門.卡門開始為何塞跳舞,她嘴裡哼著歌,用響板伴奏,何塞看得目不轉睛.塞維利亞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省的省會,這里以弗拉門戈舞著稱.而弗拉門戈舞的一個特點就是常用響板或鈴鼓為自己伴奏.
忽然遠處傳來了軍號聲,若隱若現.拜耶強調要用軍號而不是小號.何塞注意到了號聲,這是點名號,他要回去了,而卡門卻不以為然,她仍接著跳舞.兩人的性格發生了第一次沖突.當卡門發現何塞打算聽從號聲的召喚回營時,她怒不可遏.她用漂亮的言詞來諷塞.她也模仿了號聲,但效果與第一幕中的頑童合唱迥然不同.最後她叫何塞滾開.
何塞感覺非常委屈,他從衣服中拿出卡門扔給他的花,唱起了著名的詠嘆調"花之歌" "花之歌"的曲調以前曾出現在拜耶的一部未完成的歌劇中,後來被放到了這里.它的結構是不尋常的.它只有一段歌詞,樂句也並不重復,也不象其它的詠嘆調有副歌.所以這段詠嘆調可以視為何塞個人感情的一次發自肺腑的對愛情的表白.
在隨後的爭吵中,老實規矩的何塞和自由奔放的卡門之間格格不入.何塞唱著永別了轉向門口,卻正好遇到點名後如期來到的蘇尼卡中尉.蘇尼卡中尉的厲聲斥責令兩人拔刀相向,走私犯們立刻一擁而上,將蘇尼卡中尉繳了械.何塞襲擊了一個軍官,他現在已別無選擇了,只有和走私犯們一起走.第二幕完.
第三幕的間奏曲選自拜耶的另一部傑作"阿萊城姑娘" (L' Arlesienne).這里介紹一下"阿萊城姑娘",它是為都德(Daudet)的戲劇的27段配樂.這是拜耶在接下"卡門"後又接下的工作.拜耶迅速完成了整部配樂.但這部作品的首演也失敗了.它在空空如也的劇場里上演了21場.都德的朋友都感到懊惱,害怕音樂的壞印象會連累了劇本本身.但到如今卻主要是由於拜耶的音樂才使人們想起都德的戲劇.1885年它再次首演時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拜耶在首演後迅速對其中的四首作了改動,就成了今天的第一組曲.它在兩個月後的10月10日的演出獲得了掌聲.第二組曲是拜耶死後由吉羅編選完成的.這首小曲具有田園詩般的風格,似乎與整部歌劇的風格不太一致,也許只是在進入更為沉重的後兩幕的一個小小的放鬆.
幕起,走私犯們正在山間吃力而小心翼翼地前進,從音樂中可以感到這是一件秘密而危險的勾當.大家一起唱道"要當心,當心別跌交",隨後幾個人高聲唱道"我們無所畏懼向前方",音樂最後又"要當心"的曲調上.
從隨後何塞和卡門的談話中知道卡門已不象以前那樣愛何塞了.梅塞德絲和弗拉斯基塔正在用紙牌為自己算命.卡門後來也加入了,這就是著名的"紙牌三重唱".
三重唱的前一部分實際是一段精彩的二重唱.梅塞德絲和弗拉斯基塔要從牌中看到自己的命運.她們交替唱出自己看見的.弗拉斯基塔看到一位英俊的青年,他後來成為一位傑出的首領;梅塞德絲嫁給一位闊老,終於成為一個有錢的寡婦.她們的歌聲最後停留在各自的關鍵詞財富(Fortune)和愛情(Amour)上.這是卡門也來看看命運好壞.腳本上寫著"幾乎是道白地"唱:"方塊!黑桃!死亡!(Carreau,pique...la mort !)"有人說只有到歌劇院里去聽,才能體會死亡(mort)一詞震撼人心的力量.命運已經決定了,卡門准備等待這個結果的到來.這是全劇的第一個高潮.最後梅塞德絲和弗拉斯基塔又唱起了愉快的歌曲,與卡門的歌聲交織在一起,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效果.
兩個走私犯子回來了,告訴大家有三個稅務官在城門口,卡門立刻說可以讓她們幾個女人來對付.何塞很生氣.最後何塞被留下來看守貨物.
這是另一側米開拉出現了.為了讓米開拉唱一段詠嘆調,何塞和走私犯們一起先下場了,下場時他在槍里裝好火葯.米開拉唱了一段詠嘆調,這是歌劇首演時便受歡迎的三段最通俗的曲調之一(另倆段是第一幕中的二重唱和第二幕中的"鬥牛士之歌"),音樂表達了米開拉害怕的心情,共有三段歌詞.開始唱道"我說我從來不會害怕",顯然是為自己壯膽,一副弱女子形象.但到中段"我要仔細看看那女人",歌聲立刻變得高亢有力,而在"那曾經是我愛的人"一句又溫柔無比.最後一段和第一段歌詞一樣,不過這會卻顯得有力量了.
突然一聲槍響,米開拉立刻藏了起來.艾斯卡密尤出現了,他的帽子上有一個彈孔,但他毫不在乎.何塞隨後出現.艾斯卡密尤自我介紹說他是一個鬥牛士,為愛情而來.他所愛的人是一個吉卜賽人,叫卡門.她曾經愛過一個士兵,不過她對他的愛已經結束了.馬上艾斯卡密尤就意識到那個士兵就是面前的走私犯,一場打鬥不可避免.在腳本中,這場打鬥分為兩個階段:先是何塞被艾斯卡密尤擊敗,但艾斯卡密尤饒了他,但何塞不服氣,他們又開始打,這次是艾斯卡密尤滑倒在地,被卡門救起.拜耶顯然不想把這一段作為高潮,於是在打鬥中艾斯卡密尤的刀折斷了,何塞正要結果了艾斯卡密尤,卡門和其他人趕了回來, 救下了艾斯卡密尤.艾斯卡密尤邀請大家去看他鬥牛,並加上一句"誰愛我,請賞光",隨後緩慢離去.(不過,在我看過的ERATO的VIDEO中,還是打了兩次.)
這時大家發現了米開拉.米開拉告訴何塞,他的母親已經病得不行了,還想見他一面. 何塞是個孝子,他就和米開拉一起離開了.不過他說"但,我還要回來!".
第三幕是以鬥牛士在幕後的唱段結束的.歌中唱道:"鬥牛士啊,你要保持警惕".
令人興奮的第四幕間奏曲為轉入一個十分歡樂的場面作了鋪墊.第四幕是很簡短的一幕.場景是在塞維利亞市鬥牛場的外面.各式各樣的人物出現在場上.我們現在知道了序曲中的第一個主題就是來自這里.雖然有朋友的警告說何塞就在附近,卡門仍平靜地說"我等他".不久,兩人見面了,死亡也快到來了.歌劇進入了最後的高潮.
這是一段二重唱.在這段音樂中,卡門的音調變化不大,卻始終很堅定.而何塞的感情卻經歷了從希望到絕望的全過程.另外背景的合唱幾次恰到好處的出現,促成了何塞感情的發展,大大推動了劇情的前進.
一開始,何塞就懇求卡門忘記過去,重新開始,卡門也斬釘截鐵的拒絕了他.最後懇求與回答交織在一起,卻又那樣格格不入.然後何塞憂傷地輕聲問卡門"難道你已不愛我?" 卡門沒有回答,何塞又大聲地問了一遍.卡門平靜地回答"我已不愛你".何塞於是唱出了一曲凄涼的歌,懇求卡門別把他拋棄.卡門唱出了歌劇中最著名的一句歌詞"要自由生,也要自由的死(Libre elle est nee et libre elle mourra!)",這就是卡門.
突然間鬥牛場里傳出了歡呼聲,艾斯卡密尤鬥牛即將獲勝.卡門很高興,而何塞則在合唱聲中變得絕望了.他開始威脅卡門.當歡呼聲再次傳來,何塞已到了瘋狂的邊緣.他不願卡門屬於另一個男人.何塞:"我的忍耐已到了頭",卡門回答道"殺死我吧,要麼讓我走" 當卡門把何塞給她的戒指扔回給何塞時,何塞徹底絕望了."鬥牛士之歌"的副歌聲從鬥牛場里傳出,但在歡快的音樂中我們能聽到命運主題的影子.艾斯卡密尤獲勝了,人們走出鬥牛場,卻看見何塞撲倒在卡門的屍體上:"你們抓走我吧.是我殺死了她!啊,卡門!我愛慕的卡門!"歌劇在愛慕(adoree)這個詞上結束. 全劇終.
"卡門"將永遠是永遠舞台上最偉大的創造之一,這個作品是一遍雅俗共賞的理想的歌劇.
『陸』 卡門和卡農有什麼不同
卡農簡介: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卡農Canon是一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曾是巴赫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一種純以模仿手法構成的復調音樂形式。當先後進入的各個聲部自始至終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時,即稱為卡農。其最先出現的聲部稱為起句或主句,隨後進入的各聲部稱為應句或答句。
卡農有許多類型,主要有:①正格卡農。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節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據它們之間的音程距離稱呼,如同度卡農、四度卡農、五度卡農等。在正格卡農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農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調性重疊;其中四度、五度卡農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調性統一外,也可採用嚴格模仿,使答句轉入下屬調或屬調。②變格卡農。答句是主句的變形。若將主句的時值成倍擴大,則成增時卡農,反之,則成減時卡農;若將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稱為倒影卡農或反向卡農,若將主句各音出現的次序顛倒模仿,稱為逆行卡農或蟹行卡農,答句若為主句之逆行並倒影者,稱為逆行倒影卡農。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卡農,如二重或三重卡農,即同時有兩對或三對不同旋律的卡農進行;無終卡農,即卡農的結尾與樂曲開始相銜接而使音樂循環不已者;有終卡農,即答句不再進行模仿,另加結尾部分以構成終止者。
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
卡門舞曲
梅里美(1803-1870),法國著名作家,與同代人雨果、巴爾扎克齊名。經典之作《卡門》1847年發表,經比才作曲的歌劇《卡門》,又成為西方歌劇經典中的瑰寶。
『柒』 跪求歌劇《卡門》的故事梗概、著名選段演唱的內容和音樂特點
比才歌劇-《卡門》(Carmen),四幕歌劇,劇本:亨利、梅拉、路德維克、哈勒維,原著:普羅斯伯、梅利美,1875年3月3日法國巴黎喜歌劇院首演.
《卡門》是法國普羅斯貝爾.梅里美寫的短篇小說,後來成為著名歌劇《卡門》的主題。
歌劇《卡門》,四幕歌劇。1875年3月3日首演於巴黎喜歌劇院。劇情描述了漂亮而性格堅強的吉卜賽姑娘卡門愛上了軍曹霍塞並使其陷入情網,霍塞因此舍棄了原來的情人並離開軍隊加入卡門所在的走私販行列。但這時卡門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於是,霍塞與卡門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後,倔強的卡門斷然拒絕了霍塞的愛情,終於死在霍塞的劍下。這是一部以合唱見長的歌劇,
歌劇《卡門》已成為所有歌劇院中最受觀眾歡迎、表演次數最多的作品。它還被改成了舞劇、音樂劇,並通過電影電視傳到了千家萬戶。歌劇中那些著名的曲段,包括具有挑逗性的《哈巴涅拉舞曲》和《塞吉迪亞舞曲》、《鬥牛士之歌》以及第一幕和第四幕的序曲等都已膾炙人口。
但是,1875年的《卡門》卻被看作一種失敗。一位批評界人士認為樂隊的演奏"亂七八糟";而另一位則評價說,樂曲缺少"創新和個性"。
對於現代人來說,巴黎批評界對這部旋律優美、配器出色、創意驚人的歌劇的大肆貶低說明了他們的無知和惡意。然而,當時的評論家只是表達了一種廣泛的觀點:巴黎上流社會無法容忍這部歌劇的題材。
今天,《卡門》既獲得了評論界的美譽,又受到了大眾的歡迎,並且成為19世紀能與曠世奇才莫扎特的作品相提並論的幾部歌劇之一.
關與歌劇《卡門》的評議:
歌劇《卡門》是比才在歌劇藝術上登峰造極之作,至今依然是世上演出率最高的劇目!
歌劇卡門里的著名詠嘆調《愛情是一隻自由的鳥兒》:劇情一開始,性感的卡門慢步出場,大群俊男即時圍著卡門大獻殷勤,卡門媚眼一拋,卻盯上了目不斜視的哨兵唐霍塞,於是便踏著哈巴涅拉舞曲節奏,對唐霍塞誘之以色,示之以愛.唱詞里盡是卡門的愛情觀念的自我表白。
《劇情簡介》
第一幕 塞維里亞城廣場
廣場左側為騎兵隊駐扎軍營,近中午時分,一群官士兵正無趣地看著廣場上人來人往,打 發時間。突然間,人中出現一位神色稍帶慌張小姑娘, 她是來自鄉下的的蜜凱拉,到城 里要尋找在騎兵隊擔任下士軍職的未婚夫;在騎兵隊士兵詢問之下,才知道她要找的就是 唐賀塞, 但是賀塞此時仍在站崗,蜜凱拉則借故離開,以免騎兵隊其它士官兵的搭訕。
未久,遠處傳來由賀塞帶隊回營換班的衛兵的腳步聲, 廣場上的孩童們紛擁而上,模仿 起騎兵隊行進的模樣(士兵之歌)。 在換班時,有一士官轉告賀塞,方才有位女子前來探訪他,並大略描述了對方模樣,賀塞 一聽,知道是來自家鄉的未婚妻蜜凱拉,遂靜候蜜凱拉再度來訪。此時已近中午時分,廣 場對面的煙草廠午休鍾聲響起, 一群煙廠女工蜂湧而出,人手一支煙,來到廣場上和情人 約會(煙廠女工合唱:煙霧繚繞飄向天際)。 忽然間有一群男士們問起:「卡門到哪兒去了?」 隨即就是卡門大剌剌地登場,只見男士 們團團圍住卡門,想一睹她誘人的風采, 但是卡門只對坐在一旁沉默不語、專心做事的賀 塞產生了興趣, 她有意無意地唱著:「愛情就像是一隻難以馴服的小鳥,也像是放浪不羈 的吉普賽孩童,郎雖無心,妹卻有意, 如果你不愛我,而我卻愛上了你,那你可就要當心 了!」(哈巴奈拉舞曲)。
一曲即畢,賀塞仍然未正眼瞧卡門一眼, 卡門遂主動走上前去搭訕,並且從胸口掏出一朵 紅花,朝賀塞扔去。在眾人取笑賀賽聲中,卡門又如旋風似地離去, 只剩下賽仍在卡門 這一丟所造成的小小震撼之中。忽然在賀塞背後傳來一陣輕聲呼喚,回頭一看, 原來是蜜 凱拉來了!她帶來了賀塞母親的問候與一封信,賀塞在感受親情溫暖之餘, 彷佛又見到了 美麗的家鄉與慈祥的母親, 並且在心中默許將要娶蜜凱拉為妻 (二重唱:母親的問候), 而蜜凱拉又是一陣害羞 ,借口說要去街上買點東西,稍後再回來拿賀賽寫給母親的信。
就在蜜凱拉走開沒多久,煙廠里傳來尖叫與打鬥聲。卡門和另外一名女工發生爭執,大打 出手,其餘女工則各自擁護一方,相互指責對方。騎兵隊隊長祖尼卡指派賀賽進入工廠內 調查,並且將卡門逮捕到案。紛亂終告一段落,隨後眾人散去,廣場上只剩下卡門與賀賽 兩人,卡門誘惑賀塞把她放走,並且和她前往城牆邊一家小酒館飲酒作樂 (塞桂迪拉舞曲);賀塞原先還嚴詞拒絕,但終究 抵擋不了卡門魔力般的吸引力,遂解開了捆綁卡門雙手的繩子,卡門則和賀塞串通好,在 押送她前往監獄的路上,她會出奇不意地把賀塞撞倒,然後再一溜煙地逃走。被迷惑已深 的賀塞竟然答應了卡門的要求,而這樣天真的想法當然是要付出代價的;最後賀塞則被隊 長祖尼卡拔除肩上官階,下令收押坐監。
第二幕 塞維里亞城牆邊的小酒館
在酒客、走私客、吉普賽人混雜的昏暗小酒館中,卡門和兩位女伴—弗拉絲基塔、以及麥 賽德絲—隨著熱烈激盪的吉普賽舞曲翩然起舞 (吉普賽之歌)。 就在酒店老闆宣布打烊時間已到、眾人即將離去之際,外頭又涌進另一批群眾,原來是斗 牛士艾斯卡米羅在眾人擁簇之下,來到酒店中小小慶祝一番,原本要離開的酒客為了一睹 鼎鼎大名的艾斯卡米羅的真面目,又都留了下來,而艾斯卡米羅為了答謝眾人支持,唱起 了著名的「鬥牛士之歌」,敘述鬥牛場上的緊張 與刺激。末了,艾斯卡米羅注意到坐在一旁的卡門,他原本想向這位誘人的吉普賽女子獻 上殷勤,未料卡門卻回上一句:「現在要愛上你是不可能的。」但艾斯卡米羅仍滿懷希望 離去。
終於等到大夥兒散去,兩位走私頭子—丹凱羅與雷門達多—上場了。他們宣稱有一筆好生 意可做,但是需要女士們的協助;卡門則表示,她現在正沉醉在愛情中,工作對她來說則 是其次,兩位走私頭子和卡門的兩位女伴大感意外,趕忙要她想清楚點 (五重唱:有一筆好生意要做)。 此時遠方傳來了一陣嘹亮的歌聲,卡門跑到窗前一看,原來是她「現在」的心上人唐賀塞 來了!卡門為了達謝賀塞為她所做的犧牲,於是翩然起舞,以饗愛人;好巧不巧,就在賀 塞沉醉於卡門曼妙舞姿
的同時,遠方傳來了軍隊歸營的號角聲,賀塞雖捨不得卡門,但是又顧及軍職與榮譽,打 算忍痛離去,此舉惹得卡門大為不悅,於是賀塞掏出卡門先前丟給他、而現在早已「由紅 轉黃」的那朵小花,藉此證明他對卡門的愛意。賀塞告訴卡門,當他在獄中,每日都會看 著這朵花、思念著卡門 (花之歌);卡門聽後,由嗔轉喜,她要賀塞和她 一起到山上過著吉普賽人般的生活,充份享受自由;賀塞原本差點又陷入卡門動人的誘惑 ,但倏地又想到了自己有軍職在身,無法隨卡門四處流浪。正當賀塞准備離去時,騎兵隊 隊長祖尼卡忽然出現了!原來他也是愛慕卡門,因為無法忘情,又回來和卡門搭訕,不料 又見到剛出獄的賀塞也在場;祖尼卡用「以上待下」的命令口氣要賀塞實時返營,兩人之 間還發生了激烈的打鬥,卡門見狀,趕緊呼叫求援,結果則引來了一大群同夥的走私客將 祖尼卡制服。狀況發展到此,賀塞已是騎虎難下,只好隨卡門一同過著以穹蒼大地為家的 吉普賽人漂泊生活。
第三幕 夜晚的荒山谷地
在一段長笛與豎琴導奏的音樂聲中,場景移至夜晚的荒山谷地。走私隊伍扛著吃重的行李 ,緩緩爬上山坡(走私者合唱)。在大夥兒暫歇之後,賀塞走到卡門身旁,打算與 卡門講和,卡門卻冷冷地回說她現在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愛賀塞了,她請賀塞好自為之。隨 即卡門和同伴拿起了紙牌玩起算命游戲,不料卻都出現「死亡」的象徵 (樂團奏出「命運主題」):「先是我死、再來就是他 (賀塞)!」卡門雖感無奈,卻也只好接受,因為紙牌是誠實不會說謊的 (紙牌三重唱)。
走私隊伍休息結束之後,即將下山進行交易,只留下賀塞一人留守營地。此時蜜凱拉在山 地向導帶領下登場,她此行是要找到已被卡門完全迷住心竅的賀塞,勸他早日回家。在向 導離去後,蜜凱拉獨自一人身處荒山野地,她祈求上天保佑,完成使命 (詠嘆調:我無所畏懼)。當蜜凱拉發現賀塞身影 時,正想開口呼喊賀塞,卻只見賀塞拿起槍枝瞄準某一特定目標射擊,原來這時有另外一 位訪客上場了,這位訪客就是鬥牛士艾斯卡密羅,他此番上山則是要尋找心愛的女人—卡 門。
賀塞見到情敵出現,不免妒火中燒,兩個人之間發生激烈打鬥,適巧被趕回來的走私客給 拉開。艾斯卡密羅臨走前禮貌性地邀請大家參觀他即將在塞維里亞城舉行的鬥牛表演,隨 後就唱著鬥牛士之歌的曲調下山去了,而卡門此時的心也完全被艾斯卡密羅給擄獲,賀塞 見狀,更是氣忿難平!
就當走私隊伍要再度出發時,有人發現大岩石後面有一身影,賀塞一看:竟然是蜜凱拉! 蜜凱拉告知賀塞:母親重病,不久人世,請他速回家中,而賀塞雖心有不甘,但在離去前 ,他還是撂下一句話給卡門:「總有一天我們還會再見面的!」
第四幕 塞維里亞鬥牛廣場
鬥牛表演當天,廣場上人群攜攘,小販、賭客、觀眾齊聚,等待表演開始。隨後,在群眾 歡呼下,艾斯卡密羅登場 (鬥牛士進行曲);他向一旁的卡門傾訴愛意,願 把在鬥牛表演中的榮耀獻給卡門。此時,弗拉絲基塔與麥賽德絲發現賀塞也混在人群中, 她們提醒卡門要格外當心,但卡門不以為意,並走出鬥牛場外,准備和賀塞把話說明白。 此時的賀塞已經是窮困潦倒,他為了卡門拋棄了軍職與家庭,他請求卡門念在過去之間的 一段情,回心轉意,但卡門不為所動,表示她已不再愛賀塞了。此時鬥牛場中一陣歡呼, 卡門聞聲要轉身進場,賀塞一個箭步擋住卡門的去路,他兩次逼問卡門是不是還愛著鬥牛 士艾斯卡密羅,而卡門不耐賀塞威脅,丟還了賀塞先前送給她的戒指,賀塞一怒之下,拿 起短刀刺進卡門的胸膛。適巧鬥牛表演結束,眾人散場,只見倒在血泊中的卡門、以及趴 在卡門身上痛哭的賀塞!(幕落)
『捌』 卡門的音樂特色
前奏曲
《卡門》的前奏曲堪稱所有音樂作品中最家喻戶曉的,也是最精彩的歌劇前奏曲之一。它由對比強烈的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氣氛熱烈歡快,是由兩個主題構成的減縮再現復三部結構。第二部分是通常所說的「命運」主題。在弦樂令人顫栗不安的震音背景下,由大提琴、單簧管、大管和一支短號奏出,其中獨特的增二度音程人留下深刻印象:
哈巴涅拉
第一幕中卡門出場時所唱的這首著名的《哈巴涅拉》向眾人表達她獨特的愛情觀:「你不愛我,我也要愛你;我愛上你,你可要當心!」 主題旋律那灑脫的節奏和帶有三連音的半音下行音調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華麗飄逸,活潑而輕佻,生動地表現了卡門的魅力和奔放不羈的性格。
「哈巴涅拉」,最早起源於西班牙,十九世紀傳入古巴,深受當地人民喜愛。這首《哈巴涅拉》是比才應卡門的扮演者、女中音歌唱家加莉瑪麗的要求而寫的,她認為卡門第一次出場時應有一首出色的歌,於是作曲家根據西班牙作曲家依拉蒂爾(1809-1865)的一首《哈巴涅拉》創作了此曲,並與女主角一起,先後修改了十三次才成為今天我們熟悉的這首《哈巴涅拉》,即我們熟悉的《愛情是一隻難以馴服的小鳥》。
在塞維利亞城牆邊
《在塞維利亞城牆邊》是卡門引誘唐霍塞將她放走所唱起的一首塞吉迪亞舞曲,音樂極具挑逗性。旋律熱情而又有幾分野氣,進一步刻畫了卡門性格中的直率和潑辣。
鬥牛士之歌
第二幕中鬥牛士埃斯卡米洛上場所唱起的這首著名的《鬥牛士之歌》,繪聲繪色地描述鬥牛的場景。這或許是「卡門」中最著名的唱段,著名歌劇評論家紐曼(E.-Newman)說這是一首絕妙的裝腔作勢的歌。它充分展示了艾斯卡密尤自高自大的性格。歌詞描述了鬥牛場上的緊張場面。而副歌中對愛情的吟唱暗示著劇情的下一步發展。
花之歌
男主人公唐霍塞的詠嘆調《花之歌》可謂是一次發自肺腑的對愛情的表白。唐霍塞從懷中取出卡門當初扔給他、而今已經枯萎的花,向卡門深情地表白自己在獄中對她的思念之情。這首《花之歌》沒有詠嘆調常見的對稱結構,而是源源不斷,層層推進,將歌者內心豐富細膩的情感娓娓道來,優美真誠的旋律深深地打動人心。
音樂與戲劇的完美結合《卡門》的主題是由愛情到毀滅,劇情發展迅速而深入,歌詞簡潔而緊湊。比才在音樂創作中,力求體現現實主義的原則,以豐富的不同性格的旋律,展現了多彩的社會生活,特別是成功地刻畫了卡門溫柔、直率、熱情、殘忍、誘惑、傲慢、放盪、狡黠等多面的性格;塑造出卡門、何塞、鬥牛士等多個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營造出對比和沖突十分強烈的戲劇氛圍,達到了震撼人心的戲劇效果。
第三幕中的《紙牌三重唱》,是全劇中最精彩的場面,也是最精彩的歌曲。重唱的音樂和劇情融合得天衣無縫,給人以不祥之兆。
比才在《卡門》中,還採取了分曲編排的結構方式,靈活運用主導動機,在調性上做到連貫統一,使音樂推動了劇情的深化和發展。強烈的民族音樂色彩《卡門》的音樂熱情、狂野,令人著魔,其中《哈巴奈舞曲》、《塞吉迪亞舞曲》、《阿拉貢舞曲》、《吉普賽之歌》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旋律,高潮迭起,撼人心魄。當時比才受到了法國相異習俗的影響,他筆下的卡門與梅里美小說原著已經有了不少區別,他所刻畫的歌劇人物總是與地方民族風格的模仿緊密相連的。在刻畫人物方面,他運用了純粹的西班牙風格的音調、節奏來刻畫主人公這個熱情坦率、酷愛自由、敢做敢當的吉普賽女郎,並專為卡門設計的「哈巴涅拉」、突出響板節奏的「賽吉迪亞舞曲」或歡快撒脫的「吉普賽歌曲」,以及卡門每次出場時,無論是與霍塞女伴的對話還是重唱都是一系列集聚民族特色的片斷。歌劇的重要環節還貫穿了西班牙典型的「鬥牛士」和與之相配的風格性歌曲。這使得歌劇情境更加真實,色調更加濃艷和豐富多彩。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一部具有獨特的力、強烈的戲劇真實性的音樂戲劇作品,其抒情的部分散發著一種輕柔溫和的感傷情緒。這里沒有任何人為的造作的東西,一切都是帶著粗獷的力量和天然性表現出來的。音樂緊湊而爽朗,帶著熾熱的南國氣質,吸引力極強。總之,因比才的改革,使得法國的歌劇更加有力、熱烈而且戲劇化,在世界的舞台藝術中也占據一重要席位。尤其他能夠將人性的善惡與沖突描繪得真實貼切,對後輩寫實派頗具影響力。而《卡門》粗獷的自然美,充滿了強烈的民間特點,熱情、奔放、獨具特色的音樂,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卡門》不但對法國歌劇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直接促進了19世紀末真實主義歌劇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