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體育研究性課題有哪些
適合高中生做的研究性課題有這些:
1、水污染的調研。
2、手機的危害調研。
3、高中食堂滿意度的研究。
4、高中生體育鍛煉的研究。
5、高中生幸福指數的研究。
體育教育
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教育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教育學學位。
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較系統的教育心理科學、體育生物科學、體育社會科學和體育技術學科的基礎理論,全面掌握體育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並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專長,畢業後能夠勝任學校體育教學、課余運動訓練、體育部門的管理和科研工作。
2. 體育高考800米 該如何去練 該如何去跑呢
本人在多年的體育考生訓練實踐中,發現專業的800米訓練方法並不完全適合體育考生的訓練,現就體育考生的800米訓練,提出幾點體會,與同行探討。
一、變速跑、間歇跑是體育考生800米訓練的主要手段
800米跑是一種有氧無氧跑的典型項目。對有氧供能和無氧供能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訓練既要改善心臟和循環系統功能,增強有氧供能能力;又要改善肌肉工作能力,增強無氧供能的能力。
變速跑的生理效果,首先是增加心臟容量,改善跑的過程中心臟對循環系統的泵血能力,從而更好地向工作中的肌肉提供血液,提高有氧代謝能力,即提高了耐久能力。
間歇跑的生理效果,是引起肌肉中的血液的「過度酸化」,為了消除「過度酸化」對肌肉工作能力的影響,就要求血液中有大量的鹼儲備,發揮中和作用。運動員有了更好地抵抗較長時間「過度酸化」和供氧不足的能力,便提高了無氧供能能力,即提高了速度耐力。
勻速跑(或定時跑)也有變速跑同樣的生理效果,經常採用,會對肌肉收縮的生物化學變化發生影響,使肌肉中肌糖元增多,有氧分解產生能量供給肌肉收縮的能力提高,而相反地使發揮速度所需要的無氧分解能力,因得不到鍛煉而相對削弱,所以會影響速度,進而影響其他專項成績,因此不適宜體育考生的800米訓練。
體育考生800米訓練, 第一階段多採用變速跑訓練;第二階段變速跑和間歇跑訓練交替採用;第三階段多採用間歇跑的訓練。
二、周訓練計劃中,800米訓練的合理安排
周訓練計劃是根據階段訓練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內容與要求制定的。在制定周訓練計劃時,要准確地掌握學生的訓練情況,根據學生現有的訓練水平,周密地考慮訓練的運動負荷量,兼顧各專項訓練。周訓練計劃中的800米訓練安排:在第一、第二階段,每周一般要有兩次,第三階段每周不得少於一次,訓練間隔不得少於兩天;必須與力量素質訓練(特別是杠鈴負重練習)叉開,一般安排在大強度力量素質訓練前一到兩天,或者周末,通過星期天的調整,以求達到超量恢復。
三、一次訓練課運動量及強度安排
體育考生800米訓練,第一階段逐漸增加運動負荷量,第二階段在增加運動負荷量的同時加大運動負荷強度,第三階段只上強度而不增加運動量(或適量減小運動量)。下面是第二階段800米訓練運動量及強度的課計劃安排:
1. 變速跑的運動量及強度安排
每次訓練課的跑量是800米專項距離的4倍左右,如採用150米、200米快速跑,中間用100米慢跑作為調整,訓練量為:跑12~14個快跑150米+慢跑100米;或者跑10~12個快跑200米+慢跑100米。快跑段的強度不低於70%,慢跑段的時間不超過快跑段時間的三倍。
2. 間歇跑的運動量及強度安排
每次訓練課的跑量是800米專項距離的3倍左右,如採用200米、300米、400米的間歇跑,訓練量為:10~12個200米跑;或者6~8個300米跑;或者5~6個400米跑。跑的強度不低於自己最高速度的80%為最佳。如果跑的強度在70%以下,對人的機體就沒有足夠刺激,對提高成績意義不大。
一、方法
這種訓練方法比較簡單,出現在20世紀初,基本上依賴運動員自己的天賦,運動員以自我練習為主,量和強度都很小,其特點是訓練的距離和時間遠遠超過比賽的距離和時間,且用速為勻速,地點一般在野外。
1、方法的改進:上世紀20年代後,人們對這種訓練方法作了改進,主要做法是把速度訓練和耐力
訓練結合起來,跑的量和強度都有所增加,並且對全年的訓練時期作了一定的劃分。各訓練階段的訓練手段有明顯區別。准備階段的訓練具有一定的量和強度;比賽時期的速度訓練內容有較大增加。「接近或達到比賽距離的強度跑」這一訓練手段就是從這時開始的。這種訓練方法主要以芬蘭人為代表。30年代後,以美國教統員米·黑非為代表的美國、英國、芬蘭的中長跑界在使用郊外長時間勻速訓練的基礎上,採用田徑場地圳練,主要是一些速度訓練。
2、理論依據:訓練時間長於30分鍾的不間斷跑的心率保持在140——160次/分鍾,對於發展運動
員心臟功能和提高有氧能力,效果明顯。
3、取得的成績:芬蘭運動員帕·努爾米於1924年第8屆奧運會中長跑比賽中獲得4枚金牌,其後10年間13次打破5個項目的世界紀錄。受益於這種訓練方法的還有美國運動員比采恩倫,他在1934年以3分48秒8的成績創造了1500米的世界紀錄。
這種訓練方法是瑞典中長跑被教練員古斯塔·赫邁爾創造發明的,「法特萊克」瑞典語的意思是「速度游戲」,其訓練方法主要是利用自然環境如田野、樹林、沙地等進行走、慢跑、快跑的練習、運動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決定加速、放鬆的時間和距離。這種訓練的特點是利用自然環境的條件及游戲使運動員的心理比較放鬆,很好。訓練的距離一般為10——20公里。加速的距離一般為600——2000米。
1、理論依據:「法特萊克」訓練法通過野外變化速度跑的方式.將運動員的心率控制在130——180次/分鍾之間,既發展了運動員的有氧能力,又發展了運動員的無氧能力。同時,對運動員的心理起到了良好的調節作用。
2、取得的成績:在「法特萊克」法的訓練下,瑞典運動員黑格和安德森創造了20年不敗的神話。
(三)間歇訓練法
此方法是德國中長跑教練員波·格施勒和生理學家萊因德爾,於20世紀40年代共同創造的。間歇訓練法是對多次練習的間歇時間作出嚴格的規定,使機體處於不完全恢復狀態下,反復進行練習的訓
練方法。訓練中將間歇訓練分為三種類型:高強性間歇訓練、強化性間歇訓練(A、B型)、發展性間歇訓練。高強性間歇訓練時間小於40秒,心率190次/分鍾恢復為120——140次/分鍾,強度大,間歇很不充分。強化性間歇訓練A型訓練時間小於40——90秒,心率180次/分鍾恢復為120——140次/分鍾,強度大,間歇不充分;B型訓練時間小於90——180秒,心率170次/分鍾恢復為120——140次/分鍾,強度較大,間歇不充分。發展性間歇訓練時間大於5分鍾,心率160次/分鍾恢復為120次/分鍾,強度中等,間歇不充分。間歇方式均為走和輕跑。
1、理論依據:通過嚴格的間歇過程,可使運動員的心臟功能得到明顯的增強;通過調節運動負荷的強度,可使機體各機能產生與有關運動項目相匹配的適應性變化;通過不同類型的間歇訓練,可使糖酵解代謝功能能力或磷酸鹽與糖酵解混合代謝的功能能力或糖酵解與有氧代謝混合功能能力或有氧代謝功能能力得到有效地發展和提高;通過嚴格控制間歇時間,有利於運動員在激烈對抗和復雜困難的比賽環境中穩定、鞏固技術動作;通過較高負荷心率的刺激,可使肌體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確保運動員在保持較高強度的情況下具有持續運動的能力。
2、取得的成績:通過間歇訓練的應用,使德國運動員在20世紀40——50年代先後3次打破世界紀錄。
(四)重復訓練法
訓練中多次重復幾個固定的段落,段落可以短、等於或者稍長於比賽段落,休息間歇時間較長,心率恢復到110——100次/分時繼續訓練。重復訓練法的核心是五大結構(段落長度、跑的速度、重復次數、間歇時間、休息方式)和三種類型,即短時間重復訓練法(時間小於30秒,強度最大,間歇時間相對充分,間歇方式走或坐)、中時間重復訓練法(時間30秒——2分鍾,強度次大,間歇時間相對充分,間歇方式走或坐)、長時間重復訓練法(時間2——5分鍾,強度較大,間歇時間相對充分,間歇方式走或坐)。
1、理論依據:通過重復訓練,可使運動員的有氧能力得到明顯的增強,產生與有關運動項目相匹配的適應性變化;通過不同類型的重復訓練,有利於運動員在激烈對抗和復雜困難的比賽環境中穩定發揮技術動作,提高運動成績。
2、取得的成績:重復訓練成功的典型代表是比利時運動員羅·莫恩斯,在1955年打破了保持16年
之久的800米1分45秒7的世界紀錄。
(五)馬拉松訓練法
60年代紐西蘭的里迪亞德推崇「公里數創造冠軍」的理論,創造了馬拉松訓練法。運用這種方法培養了兩個奧運會冠軍並創造了5項世界紀錄。從而使世界中長跑分為在自然環境中的勻速和任意變速的訓練方法與跑道上間歇訓練方法兩大訓練體系。
(六)高原訓練法
受到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的啟示,中長跑又創造了強化訓練手段——高原訓練法,這種訓練方法
促進了世界中長跑水平的進一步發展。
二、要求
(一)准備期:訓練重點放在發展運動員的全面身體素質和一般專項能力,方法主要以不間斷長跑訓練法和「法特萊克」訓練法,結合速度和一般力量練習,發展運動員的有氧水平,提高運動員跑的能力。
(二)競賽期:以發展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保證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為重點,方法可以選擇間歇訓練法和重復訓練法,對運動員的跑量和強度通過心率加以控制,逐步形成競技狀態,並將最佳競技狀態保持到比賽。
(三)恢復期:以慢跑、帶有游戲特點的「法特萊克」跑、球類活動以及醫學和心理學措施進行身體恢復和心理疲勞的消除。
三、應用
(一)磷酸原無氧供能系統的訓練以6——10秒的爆發力練習為主,練習採用30——60米的重復跑
和行進間跑、10秒左右的跳躍、越野中30——50米的沖刺跑等。糖原無氧酵解供能系統的訓練採用10——120秒的間歇訓練法。
(二)採用持續訓練法,中等強度用長時間持續跑40——100分鍾,無氧閾強度持續跑15——30鍾,心率160次/分左右。
(三)採用間歇訓練法,短段落間歇次數多,心率150——160次/分左右(200米快/100米慢14——16次,400米快/100米慢10——12次),長段落間歇次數少,心率160——170次/分左右(例如1000米快/200米慢8——10次、2000米快/200米慢4——6次等)。
參考資料:http://www.pingce.net/blog/more.asp?name=zhangjin&id=2088
3. 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計劃
周一速度課。准備活動略過。然後30米。6個一組或者兩組。(我們大概每個都能跑到3秒85以內,我們是短跑隊),第一組和第二組休息5分鍾,然後休息10分鍾,60米,5個一組。跑2組,第一組和第二組休息大概8分鍾左右,然後100米全力3個。
4. 關於高考體育,怎麼訓練才能提高體育成績啊!
一般來講,100米同400米的訓練是需要系統性的;根據老師的訓練方法的前提下,我覺得你還是需要特別加強一下訓練了。至於100米,我覺得你只要400成績能提高到3-4秒,甘你的100成績一定可以提高得好大。因為我以前也是練體育的,在高三初,我的400成績是57」7左右,但後來在別人訓練完之後,我都會自己跑多兩次400米,次次的訓練後都幾乎想作嘔,但過左1個月,我的400成績就提高到53」8呢。。。。所以話只要肯努力,100米同400米的進步空間其實還是好大的。只要是有決心的話,還有就是唔好食煙同飲酒,晚上10點半前一定要訓覺,甘就OK噶呢
5. 體育高考生的力量訓練方法,你知道哪些呢
在開展力量訓練的過程時要特別注意下邊四點:
①提升力量訓練具備一定的危險因素。因而,在訓練過程中,切勿單人訓練,保證二人之上即可提升維護,老師要實現不離去學生。
②力量訓練的器材,應用前一定要搞好仔細認真的查驗(平常留意維修)。開展大總重量的力量訓練,一定要在有維護器材的儀器上訓練。例如:卧推架,深蹲架,啞鈴,杠鈴等組成訓練器材。
③在力量訓練過程中,務必採取恰當的工藝操作和身體姿態,依據訓練的方式,方式,規定,目地去完成訓練,保證安全第一,不可任意變更身體姿態和操作專業技能過程。
④在重量力量訓練時,要量力而為。切勿「硬撐」,「愛面子」,「充膽大」。提升夥伴的作用和維護,也是避免意外事故產生的有效的方式。
6. 高中體育生體考項目800M成績一直在2分50秒,通過哪些訓練可以提升到2分15秒呢
1、盡量減少前後400米的時間差,前後400米差值盡量控制在3—5秒之內。
2、控制好前400米速度,確保後400米保持較好的速度耐力。
3、由於800米跑的「極點」、「第二次呼吸」是在400米左右出現的,這也是400-600米這段距離最難跑的主要原因,運動員在800米全程跑的過程中400—600米之間的速度稍有減緩(此階段處於調整期),經過調整後,600—800米之間的速度又回到正常速度甚至獲得更快速度進行沖刺。因此,從800米全程跑來分析,允許後400米較前400米慢3—5秒。
訓練方法 (以200米標准場為例)
採用每200米分段計時跑的練習方法。例如:某生800米跑原始最好成績為2′41〞。根據前面「訓練依據」所述,後400米較前400米可慢3-5秒,那麼,該生800米跑每200米的最快平均速度為:2′41〞減5秒除以4等於39秒。為提高成績,首先可設定單圈提高1〞的目標,分段訓練可安排如下:
0-200米之間38〞;200-400米之間38〞;400-600米之間41〞-43〞;600-800米之間38〞,具體操作:反復進行第一圈練習,要求在38〞完成,不可多於38〞,同時要求不能太快,不少於37〞,充分體會以38〞完成一圈的速度,使之熟練完成,然後以這樣的速度連續完成兩圈,一圈38〞、二圈1′16〞,當該生能夠以這樣的速度完成連續兩圈任務後,開始連續三圈的練習,一圈38〞、二圈1′16〞、三圈1′57〞-1′59〞之間(第三圈所用時間較每200米最快平均速度可慢3-5秒進行調整),當能夠以這個速度完成三圈後進行800米全程跑練習,第四圈所用時間不可高於38〞。直至以2′35〞-2′37〞的成績完成800米跑,則該生800米跑總成績提高了4〞-6〞。當達到上述標准後,開始提出更高的要求,繼續採用上述方法並提高每圈速度(單圈再提高1〞),一圈37〞、二圈1′14〞,三圈1′54〞-1′56〞,直至以2′34〞-2′36〞的成績跑完全程,則該生800米總成績較原始成績則提高了5〞-7〞……依此類推,逐步提高單圈跑速,找到適合自身的跑速和節奏。
7. 體育高考生的力量訓練方法,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體育高考生的力量訓練方法,有哪些好的方法呢?在當下高考的大潮中有很多人都在為了提高自己的分數而在不懈的努力,但在其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體育生,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與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優異的人的差距,通過體育項目來為自己加分,而通常體育生會有兩種方式來參加高考,一種是被特招入校,還有一種是通過體育項目結合高考成績來填報志願。但不管是哪種方法,體育生都要加強自身素質,來以此取得更優異的表現。
還有就是最常見的舉鐵,從10公斤開始,一步步加大,這個是能夠鍛煉全身的一個運動,但是不要盲目自信加重,容易壓迫脊柱導致腰間盤突出。
8. 高考體育生訓練計劃
高考體育生訓練計劃:
安排體育班的學生每周進行三次專業訓練課,每次兩節課(時間大約為90分鍾).具體的上課時間建議教務處安排在每周一、三、五的下午最後兩節課。並且同時安排兩名教師上課,這樣便於分組教學,分項教學和分層次教學。另外要求學校添置一些訓練所必需的器材,這些包括杠鈴、啞鈴、跨欄架、鉛球等。整個訓練計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基礎訓練階段,也就是學生處在高一的時候,訓練的內容以基本的身體素質訓練為主(不結合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包括彈跳力、一般耐力、柔韌性練習、 上肢、腹肌、背力量練習、 靈敏性練習、絕對速度練習。第二階段為學習掌握專項階段,也就是學生處在高二的時候,訓練的內容上學期為專項的技術動作教學(包括專項技術、專項比賽方法、專項理論),下學期為專項的身體素質練習(包括專項速度、專項耐力和專項爆發力),第三階段為專項提高階段,也就是學生處在高三上學期的時候,訓練的內容包括1、提高專項技術,掌握專項比賽戰術 2、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獨立比賽能力 3、提高指導專項訓練的能力 4、學習掌握副項正確的基本技術,第四階段為調整和鞏固階段,也就是高考體育加試的前兩個月,該階段要加強大強度的練習,適當減少量和次數。
第一階段的訓練計劃:
一、彈跳力:立定跳遠、兔跳、蛙跳、多級跳遠、跳遠騰空步、台階上下跳、跑台階、原地縱跳練習。
二、一般耐力:20――30分鍾慢跑、越野跑、1600――3000米中速跑等
三、柔韌性練習:(1)兩臂的平、側、上等各方位的舉、屈、伸、擺和各種形式的繞環練習。(2)兩腿的屈、伸、壓、踢、擺、縱橫等練習。(3)整個身體的各種屈、伸、繞環等練習。(4)站立體前屈、俯卧臂伸、正側踢腿、交叉步、懸垂等。
四、上肢、腹肌、背力量練習:俯卧撐、擊掌俯卧撐、杠鈴抓舉、挺舉。
五、靈敏性練習:穿梭跑、轉身跑、後退跑、側身跑、閃身跑、看信號跑等各種快速反應練習。
六、絕對速度練習:30――50米最大強度底跑、復跑、上下坡跑、順風跑、阻力跑、加速跑等循環練習法每周3-4次每次5-6項。嚴格控制時間、次數。一般4-6次為一組,做5-6組。每組結束後穿插幾個20-30米底加速跑。
注意事項:初期以掌握技術和力量為主。循序漸進合理安排負荷量、強度。防止中過渡疲勞和運動損傷。800米以上跑以提高機體有養工作底能力和機體對運動項目底適應能力。心率控制在每分鍾150-160次。
第二階段的訓練計劃:
高二的第一學期針對安徽省高考體育設置的項目,在基本身體素質訓練的同時安排專項技術動作的教學,具體內容有:
100米:起跑器的使用、起跑、起跑後的加速跑、途中跑、沖刺跑。此外還包括跑步的步伐、頻率、擺臂動作、呼吸等。
800米:體能的分配、彎道跑、腳下的步伐、起跑後的搶道和超越等。
鉛球:原地側向推鉛球的技術要領(握、持球,基本姿勢,預擺,最後用力出手,出手後的緩沖和落地)。
立定三級跳遠:起跳、預擺、騰空、落地以及每一跳的技術要點。
高二的第二學期:
一、100米:1、最大強度底反復跑30―50米。2、接近最大強度的反復跑80―150米。3、最大強度的順風跑、下坡跑20―60米。4、接近最大強度的接力跑60―90米。
練習要求:100米屬於極限運動,一次課總的快速跑量,不能超過800米-1000米。並且要安排在調整後恢復的第一次課中,每次的第一項。切記在疲勞狀態下速度。
二、800米:1、200-400米段落跑,2―3組。每組3次。2、500—600米段落跑,3―4組每組1-2次。3、800―600―400―200米間歇跑,1-2次1-2組。
練習要求:這個階段強度要比一般耐力強度大,心率可在180次以上,間歇時間以心率降低到每分鍾140次左右為好。同時安排1―2次長距離的越野跑。
三、鉛球:1、卧推杠鈴。2、杠鈴斜板推。3、站立水平推杠鈴。4、負重屈肘。5、指卧撐等。
練習要求:練習的強度比較大,注意運動中受傷,安全第一,另外要做好放鬆的練習。
四、立定三級跳遠:1、深蹲跳。2、負重深蹲。3、負重半蹲跳。4、負重弓箭步走。5、行進間單腳跳。
練習要求:學生必須在承擔最大負荷的條件下快速用力完成各項練習,能否合理掌握在快速用力情況下的最大負荷量是影響條約成績的關鍵和重要因素。第一個月用最大負荷的45%-75%作為負荷量。每個課做10―13次,每次5―7組。
第三階段的訓練計劃:
速度練習:1、原地高抬腿的擺臂練習。2、30-80米的加速跑練習。3、110米的快速跑練習。4、半高抬跑40米練習。5、前傾高抬腿跑30米練習。6、後踢腿跑40米練習。7、技術性加速跑80-120米練習。8、200米、300米間歇跑或不同跑距的組合跑 練習4—8組,組合跑方案:(300米+200米+150米)。
耐力練習:1、定時跑:6分鍾、12分鍾跑練習。2、定距跑:400米、600米、800米、1500米跑練習。3、1000米—3000米變速跑(直道快速跑,彎道慢跑)。4、越野跑、負重跑(綁沙袋跑)練習。5、600米、400米、300米間歇跑或不同跑距的組合跑4—8組,組合跑方案:(600米+400米+200米)。
彈跳力練習:1、台階跳。2、立定多級跳(三級、五級、七級、九級、十一級)。3、原地縱跳。4、助跑起跳摸高練習。5、單腳跳練習。6蛙跳練習。
力量練習:1、俯卧撐、指卧撐練習。2、仰卧起坐。3、懸垂舉腿。4、高翻杠鈴 5、杠鈴深蹲16、負杠鈴交換跳(每組間加快速高抬腿跑20次接快跑20米)7、大腿後肌群抗阻力練習。
第四階段的訓練計劃:
高考體育加試一般在4月底,最後兩個月的目的和重點是調整和鞏固,要加強大強度的練習。適當減少量和次數,以每周2――3次為佳。其他的課外訓練取消(比如晨練、周末訓練),只安排較短的技術練習和柔韌練習,使學生機體不在過渡疲勞的情況下,下午進行1-2個小時的練習。另外要求學生盡量避免從事劇烈的體育活動,以防止運動受傷導致無法參加高考,最好不要去打籃球,踢足球。
9. 高中體考立定跳遠訓練方法
立定跳遠不用助跑從立定姿勢開始的跳遠.比賽時運動員雙腳站立的位置不限定。跳時,只准離地一次,如雙腳離地後不起跳,落下後再起跳,即為連續離地兩次,作一次試跳失敗論.在田徑訓練中經常採用。
1.作用與特點
立定跳遠是發展下肢爆發力與彈跳力的運動項目。它要求下肢與髖部肌肉協調快速用力,並與上肢的擺動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靈巧性。
立定跳遠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只要有一塊平地就能進行練習。
2.技術結構
跳時兩腿稍分,膝微屈,身體前傾,然後兩臂自然前後預擺兩次,兩腿隨著屈伸,當兩臂從後向前上方做有力擺動時,兩腳用前腳掌迅速蹬地,膝關節充分蹬直同時展髖向前跳起,身體盡量前送,身體在空間成一斜線,過最高點後屈膝、收腹、小腿前伸,兩臂自上向下向後擺,落地時腳跟先著地,落地後屈膝緩沖,上體前傾。
要提高立定跳遠成績,力量是基礎,特別要提高膝、踝、髖三個關節的協調用力及爆發用力的能力。
3.影響成績的因素
(l)力量因素特別對下肢肌群的爆發用力能力,而且對踝關節的力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立定跳遠的最後用力點是在前腳掌,甚至是腳尖,需要踝關節的跖屈用力有相當大的強度。
(2)協調用力的能力指骨盆肌群與下肢肌群協調用力的能力(包括踝關節)。協調用力正確的標志是,髖、膝、踝三關節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協調的擺動,起到帶、領、提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