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人工呼吸中開放氣道方法有什麼

人工呼吸中開放氣道方法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20 15:21:43

❶ 現場進行心肺復甦時,通常用什麼方法打開氣道

心肺復甦最常用的開放氣道手法為「壓額抬頜法」(也作「仰頭舉頜法」),這種方法效果確切且單人操作方便,但是由於需要頭部後仰,頸部彎曲,所以不適用於懷疑有頸椎損傷的患者。而對於懷疑有頸椎損傷的患者應採用抬下頜法開放氣道以避免頸部運動。

❷ 開放氣道有哪三種方法

  1. 【仰頭舉頦法】

病人平卧,搶救者用雙手從兩側抓緊病人的雙下頜並托起,使頭後仰,下頜骨前移,網站即可打開氣道。此法適用於頸部有外傷者,以下頜上提為主,不能將病人頭部後仰及左右轉動。注意,頸部有外傷者只能採用雙手抬頜法開放氣道。不宜採用仰頭舉頦法和仰頭抬頸法,以避免進一步脊髓損傷。

❸ 人工呼吸主要那三種方法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兩種,即口對口呼吸和口對鼻呼吸。

1.口對口呼吸

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打開氣道的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搶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額,並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握住頦部使頭盡量後仰,保持氣道開放狀態,然後深吸一口氣,張開口以封閉患者的嘴周圍(嬰幼兒可連同鼻一塊包住)。

向患者口內連續吹氣2次,每次吹氣時間為1~1.5秒,吹氣量1000毫升左右,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氣,松開貼緊患者的嘴,並放鬆捏住鼻孔的手,將臉轉向一旁,用耳聽有否氣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鮮空氣為第二次吹氣做准備,當患者呼氣完畢,即開始下一次同樣的吹氣。

如患者仍未恢復自主呼吸,則要進行持續吹氣,成人吹氣頻率為12次/分鍾,兒童15次/分鍾,嬰兒20次/分鍾,但是要注意,吹氣時吹氣容量相對於吹氣頻率更為重要,開始的兩次吹氣,每次要持續1~2秒鍾,讓氣體完全排出後再重新吹氣,一分鍾內檢查頸動脈搏動及瞳孔、皮膚顏色,直至患者恢復復甦成功,或死亡,或准備好做氣管插管。

2.口對鼻呼吸

當患者有口腔外傷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打開時,可採用口對鼻吹氣,其操作方法是:首先開放患者氣道,頭後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頜使其口閉住。深吸一口氣,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內吹氣,直到胸部抬起,吹氣後將患者口部張開,讓氣體呼出。如吹氣有效,則可見到患者的胸部隨吹氣而起伏,並能感覺到氣流呼出。

(3)人工呼吸中開放氣道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60年代以前,徒手人工呼吸主要採取壓胸抬臂手法通氣,50年代後期,經實驗證明口對口或口對鼻吹氣通氣效果明顯優於壓胸抬臂法。病人呼吸停止後,首先應設法給病人肺部吹入新鮮空氣,在通暢呼吸道之後,就能用口向病人肺內順利吹氣。

其主要作用原理是吹氣時搶救者用力克服患者肺、胸腔的彈性阻力和氣道阻力,將呼出氣吹入肺從而使肺擴張,患者呼氣時利用肺及胸廓自身的彈性回縮力使氣體呼出。

空氣中氧含量為21%,正常人經過氣體交換肺臟吸收20%的氧氣,其餘80%的氧氣按原樣排出,呼出氣中氧含量約為16%~18%,如病人的肺正常,只要吹氣時潮氣量較正常大(正常的1~2倍,大於800ml),即可使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保持在75mmHg左右,氧飽和度維持在90%以上。

❹ 人工呼吸正確方法

口對口呼吸法:

1、呼吸道要通暢 在保持呼吸道通暢的情況下進行。如患者口鼻內有嘔吐物、泥沙、血塊、義齒等異物時,搶救者用紗布包住食指伸入口腔進行清除。松開衣領、褲帶、乳罩、內衣等。舌後墜者用紗布或手帕包住拉出或用別針固定在嘴唇上。

2、先吹兩口氣 清洗病傷者口鼻異物後,口對口呼吸前先向患者口中吹兩口氣,以擴張已萎縮的肺,以利氣體交換。

3、姿勢 患者仰卧位,頭後仰,頸部用枕頭或衣物墊起。口蓋兩層紗布,急救者用一手抬起下頜,另一手拇、食指捏緊病者鼻翼,以防吹進的氣體從鼻孔漏出。

4、患者口張開,搶救者吸一口氣後,張大口將患者的口全包住。

5、接著做捏鼻動作 快而深地向病者口內吹氣,並觀察病者胸廓有無上抬下陷活動。一次吹完後,脫離病者之口,捏鼻翼的手同時松開,慢慢抬頭再吸一口新鮮空氣,准備下次口對口呼吸。

6、吹入量 每次吹氣量成人約1200ml,過大量易造成胃擴張。無法衡量時,急救者不要吸入過多的氣體。

7、呼吸頻率 口對口呼吸的次數成人16~20/min。單人急救時,每按壓胸部15次後,吹氣兩口,即15∶2;雙人急救時,每按壓胸部5次後,吹氣1口,即5∶1,有脈搏無呼吸者,每5秒鍾吹一口氣(12~16/min)。

二、口對鼻呼吸。

當患者有口腔外傷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打開時,可採用口對鼻吹氣,其操作方法是:首先開放患者氣道,頭後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頜使其口閉住。

深吸一口氣,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內吹氣,直到胸部抬起,吹氣後將患者口部張開,讓氣體呼出。如吹氣有效,則可見到患者的胸部隨吹氣而起伏,並能感覺到氣流呼出。

(4)人工呼吸中開放氣道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現場搶救時,如必須搬動患者,需用手抬,並及時進行人工呼吸,以免延誤時機。

2、口內如有異物,必須清除。必要時用紗布包住舌頭牽出之,以免舌後縮阻塞呼吸道。

3、頭宜側向一邊,以利口鼻分泌物流出。

4、人工呼吸速度以12~16次/min為度,節律宜均勻。

5、待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後,可停止人工呼吸,但應繼續觀察,如呼吸又停,應繼續人工呼吸。

6、非經確診患者已死亡,人工呼吸不得停止。

❺ 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幾種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對口吹氣法、俯卧壓背法、仰卧壓胸法,但以口對口吹氣式人工呼吸最為方便和有效。
人工呼吸1.有效心臟按壓:要求產生適當血流,頻率100次/分,壓/放比相等,中斷按壓時間控制在5秒鍾以內。
2.雙人,單人CPR按壓/通氣比均為30:2。
3.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吹氣時間1秒鍾以上,並要見到胸部起伏。
4.電除顫:用單向波電除顫時,每給300J(雙向波能量為150J)電擊後即行5組30:2
CPR,2分鍾後再檢查心律
5.如已用高端通氣,直接按壓100次/分。
6.進一步生命支持:心臟起搏用葯首選腎上腺素,也可單用加壓素替代第一劑第二劑腎上腺素。
7.抗心律失常葯首選胺腆胴。
口鼻吹氣法
人工呼吸口對口吹氣法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而且氣體的交換量大,接近或等於正常人呼吸的氣體量。對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首先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清潔。
(3)使患者頭部盡量後仰,以保持呼吸道暢通。
(4)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自己深吸一口氣,對著傷病人的口(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將氣吹入,造成吸氣.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然後救護人嘴離開,將捏住的鼻孔放開,並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呼氣.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鍾進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可對其鼻孔吹氣(必須堵住口)即為口對鼻吹氣。救護人吹氣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吹進氣後,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為最合適。口對口之間,如果有紗布。則放一塊疊二層厚的紗布,或一塊一層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響空氣出入。
俯卧壓背法
俯卧壓背法此法應用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種較古老的方法.由於病人取俯卧位,舌頭能略向外墜出,不會堵塞呼吸道,救護人不必專門來處理舌頭,節省了時間(在極短時間內將舌頭拉出並固定好並非易事),能及早進行人工呼吸。氣體交瘓量小於口對口吹氣法,但搶救成功率高於下面將要提到的幾種人工呼吸法。在搶救觸電、溺水時,現場多用此法。但對於孕婦、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採用此法。
操作方法:
(1)傷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貼地,腹部可微微墊高,頭偏向一側,兩臂伸過頭,一臂枕於頭下,另一臂向外伸開,以使胸廓擴張。
(2)救護人面向其頭,兩腿屈膝跪地於傷病人大腿兩旁,把兩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約相當於第七對肋骨處)、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餘四指稍開微彎。
(3)救護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壓縮,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壓。當救護人的肩膀與病人肩膀將成一直線時,不再用力。在這個向下、向前推壓的過程中,即將肺內的空氣壓出,形成呼氣。然後慢慢放鬆回身,使外界空氣進入肺內,形成吸氣。
(4)按上述動作,反復有節律地進行,每分鍾14--16次.
單人復甦術
當發現被救者的心臟、呼吸均已停止時,如果現場只有一人,此時應立即對被救者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壓。
1:開放氣道後,捏住被救者的鼻翼,用嘴巴包繞住被救者的嘴巴,連續吹氣兩次。
2:立即進行體外心臟按壓30次,按壓頻率每分鍾80到100次。
3:以後,每作30次心臟按壓後,就連續吹氣兩次,反復交替進行。同時每隔5分鍾檢查一次心肺復甦效果,每次檢查時心肺復甦術不得中斷5秒以上。
(註:舊的建議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率為15:2,為簡化程序,便於大眾操作,新的標准規定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率為30:2)
仰卧壓胸法
仰卧壓胸法此法便於觀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氣體交換量也接近於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點是,傷員的舌頭由於仰卧而後墜,阻礙空氣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時要將舌頭按出。這種姿勢,對於淹溺及胸部創傷、肋骨骨折傷員不宜使用。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墊,使胸部凸起。
(2)救護人屈膝跪地於病人大腿兩旁,把雙手分別放於乳房下面(相當於第六七對肋骨處),大拇指向內,靠近胸骨下端,其餘四指向外。放於胸廓肋骨之上。
(3)向下稍向前壓,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領與俯卧壓背法相同。

❻ 打開氣道的三種方法

1、手指掏出法:適用於口腔內氣道阻塞。急救者用手指伸入口腔內將碎骨片、泥沙、水草、分泌物等掏出來。有條件時可用吸引器吸凈口腔內血液,止血。如果傷員牙關緊閉,可用兩示指從口角處伸入口腔內頂住上下牙齒,兩拇指與示指交叉用力打開口腔,並延伸至上下齒之間,將傷員的口張開。若傷員有嘔吐,在沒有頸椎骨折的情況下,將傷員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入肺而造成窒息或其他並發症的發生。氣道暢通呼吸平穩後, 將舌牽出固定或使用口咽通氣管、鼻咽導管放入口腔後固定,將傷員置於端坐前傾位、側卧或俯卧位,便於咽喉部的引流。

2、托下頜角法:適用於顱腦損傷深昏迷或舌後墜者。急救時將傷員取仰卧位,急救者用雙手同時托起傷員兩下頜角,一面使其頭後仰,一面將下頜骨前移。聞有呼吸異常聲時,迅速用手指扳開上下頜,採用掏出法取出口腔內異物或分泌物,待呼吸暢通後改俯卧位。

3、膈下上腹部推壓法(海姆立克法):此法是排除氣道異物梗阻的首選方法。患者神志清醒時,採取站立或坐位,急救者站在傷病員背後,用雙手臂從傷員腋下至胸前,一手握拳,將拇指關節朝向傷病員上腹部正中劍突下,另一手緊握此手,快速用力向上向內推壓,連續4~6次。患者神志不清時,將患者平卧於地,急救者跪在傷員大腿一側,或兩腿分開跪在傷員大腿兩側,用一手掌根按於傷病員的上腹部正中劍突下,另一手直接放在這只手上,迅速向上向內用力推壓4~6次。

1、判斷意識 雙手拍打患者雙肩並呼叫病人,觀察有無反應。

2、呼救幫助 立即呼叫其他醫務人員幫助搶救,並攜帶除顫儀。

3、判斷心跳、呼吸 掀開棉被,解開外衣,觸摸頸動脈,同時觀察胸廓起伏,判斷心跳、呼吸情況。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復甦,並記錄搶救開始時間。

4、胸外按壓 ①准備:挪開床頭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墊按壓板,墊腳凳。 ②胸外按壓30次(17秒完成): A.部位: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或劍突上兩橫指 B.手法:採用雙手疊扣法,腕肘關節伸直,利用身體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壓 C.深度:胸骨下陷≥5cm D.頻率:≥100次/分。

5、開放氣道 ①清理呼吸道:將病人頭側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內異物 ②開放氣道:開放氣道方法為仰面抬頦法、托頜法。常用仰面抬頦法,方法為搶救者左手小魚際置於患者前額,手掌用力向後壓使其頭部後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開放在病人頦下並向上托起,使氣道伸直,頸部損傷者禁用,以免損傷脊髓。

6、人工呼吸 使用簡易呼吸器通氣2次,採用「EC手法」,每6-8秒行人工呼吸1次,8-10次/分,每次呼吸約1秒,通氣約0.5升,可見胸部起伏。

7、持續心肺復甦 持續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30:2,以此法周而復始進行,直至復甦。

8、觀察心肺復甦有效指征 ①觀察心跳、呼吸:觸摸頸動脈(10秒),觀察呼吸情況。 ②觀察意識:觀察瞳孔變化、壓眶反應、對光反射。 ③觀察循環:觀察顏面、口唇、甲床紫紺變化、末梢循壞改善情況,測量血壓。 ④判斷復甦成功:繼續給予高級生命支持。



❼ 人工呼吸吹氣前打開氣道的方法有幾種

一般來說開放氣道的手法有三種,最常用的是仰頭抬頜法(也叫「壓額抬頜法」),搶救者將一手掌小魚際(小拇指側)置於患者前額,下壓使其頭部後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於靠近頦部的下頜骨下方,將頦部向前抬起,幫助頭部後仰,氣道開放。必要時拇指可輕牽下唇,使口微微張開。 第二種叫仰頭抬頸法,與第一種略有些類似,病人仰卧,搶救者一手抬起病人頸部,另一手以小魚際側下壓患者前額,使其頭後仰,氣道開放。前兩種是用於無外傷的普通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而第三種則是「雙手抬下頜法」,病人平卧,搶救者用雙手從兩側抓緊病人的雙下頜並托起,使頭後仰,下頜骨前移,即可打開氣道。這種方法避免了頭部後仰,可用於懷疑有頸椎損傷的患者,但也通常需要與面罩合用才能完成通氣。

❽ 心肺復甦打開氣道成人常用的方法

對成人心搏停止患者而言,為了保證人工呼吸時氣道的通暢,應在用按額抬頜法(也就是你所說的仰頭舉頦法)開放氣道時使患者頭部盡量後仰至90度左右。
所以說這題應該選c
選項。
回答僅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人工呼吸中開放氣道方法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34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87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08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4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59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39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05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4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0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28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4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88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5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57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799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8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1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9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3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