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牧草施肥原則有哪些
牧草施肥原則有八項。
(1)按需施肥 需要什麼施什麼,需要多少施多少。
(2)按容施肥 以土壤營養元素容量為依據,不可過量施肥。
(3)平衡施肥 依據植物對各種養分的需求比例和數量,充分考慮土壤的養分供應情況後,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數量供應植物所需養分,使各種養分實現平衡供應。
(4)均勻施肥 均勻施肥才能充分發揮肥效,獲得高產。
(5)培肥地力 對中、低肥力土地,應加大施肥量,使養分輸入大於移出,逐漸提高地力水平。
(6)降低成本 在實現生產目標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施肥量和施肥次數,以節約開支。
(7)提高肥料利用率 改進施肥方法,盡量減少養分的流失、逸失和固定。
(8)避免環境污染 採用正確的施肥方法,避免江河、湖泊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2. 草坪怎麼施肥,用量是多少,一年施幾次肥
草坪施肥應根據草坪草種品種、生長情況及土壤養分狀況確定施肥種類、數量和時間。為了滿足草坪生長中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應堅持平衡施肥的原則。
一、肥料類型:
天然有機肥;速效肥(可溶性肥);緩釋肥;復合肥;肥料、除草劑、殺蟲、殺菌劑四合一混合物。
二、施肥時期:
靠經驗,常常在早春和晚秋進行。
一般情況下,暖季型草坪在一個生長季節可施肥兩三次,春末夏初是最重要的施肥時期。南方地區暖季型草坪,可在秋季施一次緩釋肥,避免草坪因缺肥而缺綠。冷季型草坪施肥時間是在晚夏、晚秋。
3. 牧草怎麼上化肥
⑴基肥:基肥分兩種方法施用。一是播種前結合耕翻土地時施用優質農家肥,如廄肥、堆肥或緩效性化肥,用來滿足牧草整個生長期的需要,一般每畝施用有機肥1000-2500千克、過磷酸鈣10-20千克或鈣鎂磷肥20-25千克、氯化鉀8-10千克,耕前撒施,撒後耕翻;二是種肥,播種時與種子同時施入,以滿足牧草幼苗生長的需要。種肥可施在播種溝內或穴內,蓋在種子上,或用於浸種、拌種。所用肥料,無論是農家肥還是化學肥料,都不能影響種子發芽出苗。
4. 請問,牧草的施肥技術
⑴基肥:基肥分兩種方法施用。一是播種前結合耕翻土地時施用優質農家肥,如廄肥、堆肥或緩效性化肥,用來滿足牧草整個生長期的需要,一般每畝施用有機肥1000-2500千克、過磷酸鈣10-20千克或鈣鎂磷肥20-25千克、氯化鉀8-10千克,耕前撒施,撒後耕翻;二是種肥,播種時與種子同時施入,以滿足牧草幼苗生長的需要。種肥可施在播種溝內或穴內,蓋在種子上,或用於浸種、拌種。所用肥料,無論是農家肥還是化學肥料,都不能影響種子發芽出苗。
5. 牧草的田間管理方法有哪些
牧草象農作物一樣,如果播下種子出苗後就不管不問就會造成減產甚至沒有收成。
因此也要象種莊稼一樣精心的進行田間管理。
1、除雜草
雜草叢生不僅影響牧草的產量、而且有些有毒植物還能造成畜禽中毒。除去雜草一種方法是利用人工或機械鋤地、翻地進行除草,另一種方法就是利用生物或化學方法除草。
翻地除草
一般在牧草出齊苗後,或每次刈割牧草之後結合疏鬆土壤,抗旱保墒而進行。翻地時,苗期要淺翻,其它生長期可深翻。
生物除草
雜草對牧草的危害主要是苗期,淮河以南地區除必須春播的一年生牧草外,其它牧草一般選擇在秋季播種,並在播種前翻地除雜草。這樣可以降低雜草的危害。
輪作
有些雜草對牧草的危害有一定的范圍,如菟絲子對紫花苜蓿有較大的危害,而對皖草2
號,蘇丹草等危害較輕,可以通過在一塊地中輪流種植的方法來減輕其危害。
化學除草
利用化學除草劑來除去雜草。若要除去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中單子葉雜草,可用氟樂靈、
苯胺基甲酸等。若要除去黑麥草等禾本科牧草中雙子葉雜草,可用2,4-D、2,4-D-丁酯等。
除草劑的種類很多,一般在除草前,應通過試驗選用最有效的除草劑或最有效的幾種
除草劑組合。
除草劑使用時,最好在晴朗無風的時候進行,一般在露水干後或雨後葉面雨水蒸發後
使用。除草劑在雜草幼苗期和盛花期使用除雜效果最好。除草劑使用3周後牧草才能刈割
飼喂畜禽。
2、追肥
在牧草的生長期內,根據牧草生長的需要而使用的肥料叫追肥。追肥主要用速效化肥。追肥的使用時間一般在牧草分櫱、撥節、現蕾以及每次刈割後。黑麥草等禾本科牧草主要是追施氮肥並配合一定量的磷、鉀肥。紫花苜蓿豆科牧草主要追施磷肥,在播種當年也可以施一定數量的氮肥。追肥每畝的施肥量尿素6.6-13.2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
3、灌溉和排水
灌溉
象其它農作物一樣,水也是牧草生長發育所必不可少的。如果水份合適、牧草單位面積產量可提高3-10倍。牧草的灌水時間應根據土壤的含水量而定,禾本科牧草土壤持水量約75%,豆科牧草約50-60%。
排水
土壤的持水量過多,易造成土壤通氣不良,而造成爛根。保持土壤合適的含水量十分必要。紫花苜蓿如果有水中浸泡24小時以上,就會死亡。菊苣在低窪地區易發生爛根。因此,牧草不僅注意灌溉,也要注意排水。
4、牧草的病蟲害防治
(1)、牧草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苜蓿褐斑病
各地都有發生。發病後主要引起葉片脫落,可使苜蓿乾草產量減產11%-29%。病斑在葉片上,褐色,近圓形小點狀。高濕度是該病的誘因,一般6、7月份雨水較多的時候也是本病的高發期。葯物防治選用70%代森錳6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000-1500倍液噴霧。
苜蓿銹病
各地都有發生。發病後使葉片褪綠、皺縮並提前落葉,可減產30%-60%。
並且適口性降低,甚至引起中毒。本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莖。葉片下面出現小的圓形皰
狀病斑。初呈灰綠色,後表皮破裂呈鐵銹色粉末狀。防治方法,一是冬季進行田間焚燒;二
是葯物防治,代森錳鋅每畝10-15克、氧化萎銹靈每畝30克與百菌清每畝50克混合使用、
15%粉銹寧1000倍液噴霧。
黑麥草冠銹病
各地均有發生。發病的植株分櫱數和根的生長量顯著減少,葉的枯死量增多。病菌主要危害葉片,初病期病斑呈淡黃色小點,逐漸變為橙褐色皰狀突起。後期,孢子堆突破表皮,露出橘黃色粉末狀夏孢子。氣候涼時適宜本病的發生。葯物防治選用25%三唑酮或25%三唑醇可濕性粉劑,每畝30-50克,兌水1500公斤噴霧,間隔15天再噴一次。
菊苣腐芯病
各地均有發生。發病後植株內芯腐爛,然後整棵死亡,損失較大。本病主要發生在多雨季節或低窪地。防治方法,一是不要在低窪地種植菊苣;二是注意排水;三是葯物防治。葯物防治選用多菌靈500倍液或代森錳鋅500倍液噴灑或澆土壤。
禾本科牧草的赤霉病
本病一般發生在淮河以南地區,發病適合溫度24℃-28℃,相對濕度80%-100%。赤霉病在降低牧草產量的同時,還可使人畜中毒,症狀是發熱、昏暈、腹脹、嘔吐、食慾減退。病斑水漬狀、病部出現粉紅色或橘黃色霉層,後期出現紫黑色小粒。防治方法,一是用1%石灰水浸種;二是清除發病牧草;三是注意排水,防止草地積水或過濕;四是用多菌靈可濕性粉1000-1500倍液噴霉、托布津5%可濕性粉1000-1500倍液噴霉。
苜蓿白粉病
氣溫20℃-28℃,相對濕度52-75%適合本病發生。
發病牧草生長發育不良,乾草產量低,品質差。發病牧草的葉片、莖及花萼處出現白粉層,開始金黃色,隨後變成球形小黑點。防治方法,一是拔除發病牧草;二是避免草層過密或倒狀,及時利用;三是每畝噴撒硫磺粉每畝2.5公斤、滅菌丹800-1000倍液噴霉、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
(2)、牧草蟲害的防治
豆芫菁
主要危害苜蓿等豆科牧草。成蟲體長15-18毫米,頭部紅色,略呈三角形,胸、腹部和鞘翅均為黑色,前胸背板中央和每個鞘翅中央都有一條白色縱條紋。卵長橢圓形,初產時為乳白色,後變黃色,排列呈菜花狀。蛹體黃白色,復眼黑色。豆芫菁主要吃苜蓿等豆科牧草的葉片。防治方法,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每畝75升,清晨噴霧殺死成蟲。
苜蓿蚜蟲
主要危害苜蓿等豆科牧草。苜蓿蚜蟲分為有翅蚜蟲和無翅蚜蟲兩種類型。苜蓿蚜蟲一年發生20
余代,常聚集在牧草嫩莖、幼芽、頂端心葉和嫩葉、花蕊上,以刺狀吸器吸取汁液,被害牧草由於缺營養,植株矮小、葉子卷縮、變黃,嚴重時牧草枯死。防治方法,用50%馬拉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25%亞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400倍液進行防治。
苜蓿葉象甲
主要危害苜蓿等豆科牧草。成蟲體長4.5-6.5毫米,全身被覆黃褐色鱗片,頭部黑色,喙細而長,觸角膝狀。前胸背板有兩條較寬的褐色條紋,其間夾有一條細的灰線。鞘翅上有三段等長的深褐色縱行條紋。幼蟲初孵化呈淡黃色,逐漸變為綠色,頭部為黑色,背線和側線為白色。苜蓿葉象甲成蟲主要危害葉片、幼蟲主要危害小葉和生長點、葉肉、造成減產。防治方法,一是利用天敵,如苜蓿姬蜂、姬小蜂、七星瓢蟲等;二是利用50%馬拉硫磷1200-2000倍液噴霧,80%西維因可濕粉劑每畝100克噴霧。
麥稈蠅
俗稱鑽心蟲,主要危害禾本科牧草。成蠅3.0-4.5毫米,體黃綠色,復眼黑色、翅脈黃色,足黃綠色,跗節暗色。胸部背面有3條縱紋。腹部背面也有縱紋。幼蟲,體象蛆型,呈黃綠或淡黃綠色,口鉤黑色,前氣門分支。麥稈蠅一年發生2-4代,以幼蟲侵害禾本科牧草幼苗,在牧草分櫱拔節期,使心葉外露部分乾枯變黃,成為「枯心苗」,孕穗期,取食為害嫩穗,小花等幼嫩組織,致使「爛穗」、「壞穗」,牧草減產。防治方法,一是利用天敵,如姬蜂科和子蜂科的兩科寄生蜂;二是利用0.1%的敵敵畏與0.1%樂果混合液(1:1),每畝50公斤噴霧。
粘蟲
各地都能發生,主要危害牧草的葉片,嚴重時使牧草僅剩下莖稈,造成嚴重的減產。粘蟲成蟲淡黃色或淡灰色,體長17-20亳米,翅展開約為35-45毫米。幼蟲體色變化很大、發生量少時體色較淺,大發生時體色呈黑色。粘蟲在條件合適時可以全年繁殖。粘蟲的防治方法,一是通過天敵如蛙類、寄生蜂、螞蟻來防治;二是利用馬拉硫磷粉劑每畝1.5公斤-2公斤噴撒、2.5%的敵百蟲粉劑(高梁禁用)1.5-2.0公斤噴撒。
5、牧草的刈割
牧草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其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有明顯的不同,隨著牧草的不斷生長,盡管牧草的干物質產量在繼續增長,但其體內的營養物質如粗蛋白質、胡蘿卜素的含量卻大大減少。其主要原因是粗纖維含量逐漸增加的緣故。實質上單位面積牧草的產量和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主要取決於牧草的收割期。
(1)、牧草刈割的一般原則
一是以單位面積內營養物質的產量最高時期;二是有利於牧草的再生、多年生或越年生牧草的安全越冬和返青,並對下一年的產量和壽命無影響;三是根據不同的利用目的來確定,如為生產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的苜蓿乾草粉,應在孕蕾期進行刈割。
(2)、不同牧草的刈割期
禾本科牧草
在抽穗一初花期刈割,但象黑麥草喂鵝、豬、羊可稍早刈割。
豆科牧草
在初花期(10%開花期)刈割
(3)、牧草的刈割留茬的高度
牧草刈割留茬高度,對牧草的產量、質量、全年牧草的再生和下一年的生長也有很大影響。
6. 牧草栽培技術
一、種子選擇
牧草種子的選擇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要選擇適宜本地區畜禽養殖的主要品種,以保障畜禽養殖的基本需求。要考慮所選種子是否適應本地區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肥水條件,若差異過大,會引起牧草生長不良,產量下降,甚至導致種植失敗。要嚴把種子個體關,確保所選擇的牧草種子籽粒飽滿,具有較高的純凈度,同時,牧草種子自身的狀態符合相應的栽培需求,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在進行播種前,應對休眠率高、純凈度差的種子,採取機械性處理、溫水浸種處理、化學試劑處理、曬種處理以及熱溫處理等方法破除種子休眠期,清除種子的雜質,同時結合種子包衣技術,達到提高出苗率的目的。
7. 如何確定牧草的施肥次數和時期
如何確定牧草的施肥次數和時期
即播種前的基肥(底肥)和牧草生長期的追肥。
(1)基肥施基肥的目的是培肥地力和滿足牧草和飼料作物整個生育期對肥料的要求。基肥的施用以有機肥料為主,腐熟不太好的有機肥必須在秋季施入。一般每隔3~4年施一次,每畝500公斤~1000公斤。施用基肥的方法有撒施、條施、分層施和混施等。
撒施是在土壤耕翻前,把肥料均勻撒入地面,然後翻入,條施是先在田面上開溝,把肥料施入溝中,然後播種覆土;其優點是肥力集中,肥效高,分層施肥是結合深耕,把有機肥料施入深層,優質肥料和速效肥料則通過耙地等方式施於土壤上層;這樣既能供應作物所需的養分,又能促進土壤迅速熟化。生產中常把廄肥和綠肥混合施用,廄肥分解慢,肥效遲;綠肥分解快、肥效快,二者混合施用能較長時間供應作物充足的養分。
(2)追肥是以速效化肥為主,能及時滿足牧草及飼料作物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促進其生長發育。追肥的種類和量應根據抽樣調查了解的土地營養元素分析結果來確定。
人工草地追肥的時間應在牧草分櫱(分枝)、拔節(抽莖)、抽穗(現蕾)和每次刈割之後進行。飼料作物則在攻稈、攻穗和攻粒時期進行。因為此時是牧草發育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追肥可促進牧草生長、提高牧草產量和改善草群結構。
追肥的種類,對於禾本科牧草,主要施氮肥,配合一定量的磷鉀肥。對於豆科牧草,主要施磷鉀肥,在播種當年苗期可以施一定量的氮肥。對於豆科與禾本科牧草混播的草地,不施或少施氮肥。速效肥可每年施一次,最好在放牧或刈割之後,結合耙地灌水時施用。
8. 怎樣進行牧草田間管理
1、拔草除草:
牧草小苗期生長緩慢,往往被雜草浸沒,可採用拔草、鏟、趟等方式實行除草,寧早勿晚,一般待牧草封壟後,雜草即失去競爭力。
2、合理灌溉:
禾本科從分孽到開花,豆科從現蕾到開花前需水量大,是主要灌溉期。一年多次刈割的牧草,應於每次刈割後及時灌溉,伏天及旱情嚴重時也應灌溉,入冬前灌一次凍水,則有利於牧草安全越冬和第二年春季早期返青生長。
9. 草坪一般怎麼施肥,一般用量是多少,一年用幾次肥
生長季節宜施氮、磷、鉀顆粒狀混合肥料。一般在修剪後、噴灌前施用。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必須充分腐熟。基肥施用數量每公頃宜75~110噸,過磷酸鈣宜300~750kg,可結合翻地將肥料施入。
配比氮∶磷∶鉀的比例控制在5∶4∶3為宜。施用量在旺長期輕施薄施,緩長期比旺長期要加強,可增加根外施肥。施肥和澆水應密切配合,以防使用不當對草坪造成損傷。使用有機肥不僅能增進土壤營養,還能改進土壤疏鬆度和通透性,甚至有助於草坪安全越冬。
在北疆地區草坪草每年施兩次肥較為適宜,早春和早秋。在4月初第一次施肥(施肥要適量),不僅可以使草坪提前返青,還有利於冷季性草坪草在一年生雜草萌生之前恢復損傷和加厚草皮;在九月份進行第二次施肥,除了能延長綠期至晚秋冬季外,而且能促進第二年新分孽枝與根莖的生長。
為保持草坪具有良好的景觀狀態、持久的綠色、還有較高的抗病蟲害能力,就必須維持一定量的營養水平。因而需要加強根外追肥,補充除N、P、K外的其他微量元素,滿足其生長的需要。
(9)牧草施肥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在養護管理上,重在水肥管理,春貼防漬,夏貼防曬,秋冬貼草防風保濕。一般貼草後1周內早晚各噴水1次,並檢查草皮是否壓實,要求草根緊貼客土。貼後2周內每天傍晚噴水1次,2周後視季節和天氣情況一般需2~3天噴水1次,以保濕為主。
施肥植後1周開始到3個月內,每半月施肥1次,用0.1%~0.3%尿素液結合澆水噴施,前稀後濃;以後每月1次,667m 尿素2~3kg,雨天撒施、晴天液施,全部長滿草高8~10cm時,用剪草機剪草。
除雜草,早則植後半月,遲則1月,雜草開始生長,要及時挖草除根,挖後壓實,以免影響主草生長。新植草地一般無病蟲,無需噴葯,為加速生長,後期可用0.1%~0.5%磷酸二氫鉀結合澆水噴施。
10. 牧草如何施肥才能長勢好
牧草出苗後,在其生長期內,根據牧草的長勢進行追肥。追肥以化肥為主,追施方法可以撒施、條施、穴施、灌溉施肥或葉面噴施等。追施的時間一般在禾本科牧草的分櫱、拔節期;豆科牧草的分枝、現蕾期。為了提高牧草產草率每次收割後也應追肥。多年生牧草,每年春季要追1次肥,促其早發快長。秋季_肥以磷、鉀肥為主,以便牧草能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