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9新個稅的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怎麼計算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
小呂是公司的銷售經理,2019年1月份的工資薪金收入為16000元,繳納三險一金等1600元。家中老人的年齡超過了60歲,並考取了在職研究生,且用住房公積金購買了首套住房。則小呂的1月份預扣預繳應納稅額計算如下:
小呂可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2000(贍養老人專項扣除)+400(繼續教育專項扣除)+1000(住房貸款利息扣除)=3400(元);
1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6000-5000-1600-3400=6 000(元);
根據個人所得稅,不超過36000元的對應稅率為3%;
2月預繳預扣1月應納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6 000×3%=180(元)。
(1)預繳稅額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每月5000元「起征點」原因
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說,主要基於三方面考慮:一是統籌考慮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後綜合確定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測算,2017年我國城鎮就業者人均負擔的消費支出約為每月3900元,按照近三年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率推算,2018年人均負擔消費支出約為每月4200元。基本減除費用標准確定為每月5000元,不僅覆蓋了人均消費支出,而且體現了一定的前瞻性。
『貳』 如何計算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額
一、季度預繳稅額的計算
依照稅法規定,企業分月(季)預繳所得稅時,應當按季度的實際利潤計算應納稅額預繳; 按季度實際利潤額計算應納稅額預繳有困難的,可以按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1/4 計算應納稅額預繳或者經主管國稅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如按年度計劃利潤額)計算應納稅額預繳。計算公式為:
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稅額=月(季)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或者
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稅額=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1/12(或1/4)× 適用稅率
二、企業的所得稅適用稅率是0.1%.,是否為稅局核定的。如果為稅局核定的,那麼貴公司為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
企業所得稅=收入×0.1%=1000000×0.1%=1000
借:所得稅 1000
貨:應交稅金—所得稅 1000
如果是查賬企業,則企業所得稅應繳稅所得額=總收入-總成本及總費用>0,余額按25%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應繳稅所得額=總收入-總成本及總費用<0時則不用交。查賬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分錄與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分錄一致。
(2)預繳稅額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的比例稅率。
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所得稅稅率是33%,另有兩檔優惠稅率,全年應納稅所得額3-10萬元的,稅率為27%,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以下的,稅率為18%;特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稅率為15%。
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0%,另有3%的地方所得稅。新所得稅法規定法定稅率為25%,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致,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為15%,小型微利企業為20%,非居民企業為20%。
企業應納所得稅額=當期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准予扣除項目金額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即據以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法定比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2008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規定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叄』 預扣預繳個稅的計算公式
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示例說明:
王麗2019年每月工資均為30000元,每月減除費用5000元,「三險一金」扣除為4500元,享受專項附加扣除額度2000元,假設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對應預扣率表可以得出,王麗前三個月應當按照以下方法計算預扣預繳稅額。
1月份:(30000–5000-4500-2000)×3%=555元;
2月份:(30000×2-5000×2-4500×2-2000×2)×10%-2520-555=625元;
3月份:(30000×3-5000×3-4500×3-2000×3)×10%-2520-555-625=1850元;
上述計算結果表明,由於2月份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為37000元,已適用10%的稅率,因此2月份和3月份應預扣預繳稅款有所增加。
(3)預繳稅額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按以下方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並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見附件1)。
年度預扣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的,由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上述公式中,計算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額的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按《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執行。
『肆』 個人所得稅稿酬所得預扣繳稅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稿酬所得以每次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收入額扣除其他允許扣除的項目後的余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預扣預繳環節,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稿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而且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而且,應納稅所得額=100000元工資所得+200000元稿酬所得×80%(減除20%的費用)×70%-6萬元基本減除費用標准-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法律規定的其他扣除。 註:應納稅所得額再按照3%至45%超額累進稅率征稅。(2019年1月1日前)或應預扣預繳稅額(2019年1月1日後)計算公式: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收入-800)×(1-30%)×20%,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收入×(1-20%)×(1-30%)×20%個人通過出版社出版小說取得的收入,按照「稿酬所得」項目計繳個人所得稅,並入綜合所得進行年度匯算。
拓展資料:
《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以下簡稱61號公告)第七條規定,「預扣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應納稅額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計算。」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根據《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對於留存在的身份基本信息缺失或錯誤,導致身份無法確認的客戶,擬採取暫停其賬戶所有自助渠道交易措施。如賬戶功能已被暫停,需要攜帶有效證件及印章到開戶網點辦理相關手續。
『伍』 外經證在異地預繳稅款怎麼計算
外經證在異地預繳稅款計算:
1、以青島稅務局為例,增值稅按3%徵收。
2、城建稅7% 教育費附加3% 地方教育附加2%;印花稅按照合同總價款的萬分之三;企業所得稅按本次開票不含稅金額的0.2%。
3、以上就是異地預繳稅金的計算方法,因地方稅收差異,最好咨詢當地的稅收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三條
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作出的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一律無效,稅務機關不得執行,並應當向上級稅務機關報告。
納稅人應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納稅義務;其簽訂的合同、協議等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一律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第五條
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既涉及貨物又涉及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為混合銷售行為。除本細則第六條的規定外,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貨物,應當繳納增值稅;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非增值稅應稅勞務,不繳納增值稅。
本條第一款所稱非增值稅應稅勞務,是指屬於應繳營業稅的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稅目徵收范圍的勞務。
本條第一款所稱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包括以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售為主,並兼營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在內。
『陸』 出版社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根據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綜合所得具體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需要年度匯算的,應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辦理年度匯算。
舉例:
居民個人蘭蘭2021年共取得工資144000元,取得勞務報酬20000元,取得稿酬5000元,轉讓專利使用權取得收入20000元,符合條件的專項扣除和專項附加扣除共計62400元。
綜合所得年收入額=144000+20000×(1-20%)+5000×(1-20%)×70%+20000×(1-20%)=178800(元)。
年應納稅所得額=178800-60000-62400=56400(元)。
『柒』 關於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個人所得稅繳納表:
個人所得稅繳納表:每月應納稅所得額<3000的,個人所得稅稅率3%,速算扣除數為0;≧3000且<12000的,稅率10%,速算扣除數210;≧12000且<25000的,稅率20%,速算扣除數為1410;≧25000且<35000的,稅率25%,速算扣除數為2660;≧35000且<55000的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為4410;≧55000且<80000的稅率為35%,速算扣除數為7160;≧80000的稅率為45%,速算扣除數為15160。
個人所得稅繳納征稅范圍:
1.工資、薪資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月度收入額-(基本扣除費用5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經營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年應稅收入額-准予稅前扣除金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3.勞務報酬、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超過四千的,勞務報酬所得 =收入*(1-20%),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1-20%),稿酬所得=收入*70%*(1-20%);未超過四千的,勞務報酬所得 =收入-800元,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800元,稿酬所得=收入*70%-800元。
4.股息紅利所得:=收入額*20%。
5.財產租賃:不超過四千的,等於(每次收入-費用800)*20;超過四千的,等於每次收入*(1-20%)*20%。
6.財產轉讓所得:等於【轉讓財產的收入-(財產原值+合理費用)】*20%。
7.偶然所得:等於每次收入額*20%。
『捌』 關於稿酬應預扣預繳個稅計算方式是什麼
非居民個人按月/次扣繳,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80%*70%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按稿酬20000元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 = 20000*80%*70% = 11200
應納稅額 = 11200 × 10% - 210 = 910
說明:此計算不知道對扣稅政策是否掌握正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