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酸鹼鹽的計算有哪些
反應物純度的計算、反應後質量分數的計算、生成沉澱和氣體的計算等。
B. 酸鹼度計算
酸鹼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鹼性強弱程度,用pH來表示。熱力學標准狀況時,pH=7的水溶液呈中性,pH<7者顯酸性,pH>7者顯鹼性。
pH范圍在0~14之間,只適用於稀溶液,氫離子濃度或氫氧根離子濃度大於1mol/L的溶液的酸鹼度直接用濃度表示。
pH,亦稱氫離子濃度指數、酸鹼值,是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一種標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溶液酸鹼程度的衡量標准。這個概念是1909年由丹麥生物化學家Søren Peter Lauritz Sørensen提出。p代表德語Potenz,意思是力量或濃度,H代表氫離子(H)。pH在拉丁文中是pons hydrogenii。
pH的定義式為:
其中[H+](此為簡寫,實際上應是[H3O+],水合氫離子活度)指的是溶液中氫離子的活度(稀溶液下可近似按濃度處理),單位為mol·L-1。
298K時,當pH<7的時候,溶液呈酸性,當pH>7的時候,溶液呈鹼性,當pH=7的時候,溶液為中性。水溶液的酸鹼性亦可用pOH衡量,即氫氧根離子的負對數,由於水中存在自偶電離平衡,298K時,pH + pOH = 14。
pH小於7說明H+的濃度大於OH-的濃度,故溶液酸性強,而pH大於7則說明H+的濃度小於OH-的濃度,故溶液鹼性強。所以pH愈小,溶液的酸性愈強;pH愈大,溶液的鹼性也就愈強。
在非水溶液或非標准溫度和壓力的條件下,pH=7可能並不代表溶液呈中性,這需要通過計算該溶劑在這種條件下的電離常數來決定pH為中性的值。如373K(100℃)的溫度下,中性溶液的pH ≈ 6。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pH的有效數字是從小數點後開始記錄的,小數點前的部分為指數,不能記作有效數字。
有很多方法來測量溶液的pH:
在待測溶液中加入pH指示劑,不同的指示劑根據不同的pH會變化顏色,
例如:
(1)將酸性溶液滴入石蕊試液,則石蕊試液將變紅;將鹼性溶液滴進石蕊試液,則石蕊試液將變藍(石蕊試液遇中性液體不變色)。根據指示劑的研究就可以確定pH的范圍。
(2)將無色酚酞溶液滴入酸性或中性溶液,顏色不會變化;將無色酚酞溶液滴入鹼性溶液,溶液變紅。
註:在有色待測溶液中加入pH指示劑時,應選擇能產生明顯色差的pH指示劑。
滴定時,可以作精確的pH標准。
使用pH試紙,pH試紙有廣泛試紙和精密試紙,用玻棒蘸一點待測溶液到試紙上,然後根據試紙的顏色變化並對照比色卡也可以得到溶液的pH。上方的表格就相當於一張比色卡。
使用pH計,pH計是一種測量溶液pH的儀器,它通過pH選擇電極(如玻璃電極)來測量出溶液的pH。pH計可以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臨床意義
正常情況: 新生兒 出生後立即7.11~7.36 5~10分 7.09~7.30 30分 7.21~7.38 >1小時7.26~7.49 1天7.29~7.45 其後7.35~7.45 (H+濃度36~44nmol/L)
增加:代謝性鹼中毒:應用過多鹼性液體,胃酸丟失(嘔吐或胃管引流),缺鉀(應用大劑量利尿葯及糖皮質類固醇激素,腹瀉,禁食等),糖原累積病等。
呼吸性鹼中毒:過度換氣,腦損傷,高熱,水楊酸類中毒,人工呼吸機通氣量過大等。
降低:代謝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乳酸性酸中毒,腎衰,腎小管性酸中毒,阿狄森病,腹瀉,腸瘺,應用陽離子交換樹脂,攝入過多酸性食物或葯物等。
呼吸性酸中毒:肺心病,呼吸衰竭,肺水腫等。
C. 酸鹼鹽溶解性口訣、溶液濃度計算公式
如果初中的話
記住這些就可以了
鉀鈉銨鹽皆可溶
硝酸鹽入水影無蹤
氯化物不溶氯化銀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
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可溶鹼有四位
鉀鈉和鈣鋇
溶液百分比濃度的計算公式為:
溶質質量
C%(w)=———————————×100%
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其中
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
溶質質量=溶液的密度×溶液體積×百分比濃度
D. 關於初三酸鹼鹽的計算題
同學你好,我是高一的,我這有幾道關於酸鹼鹽部分的計算題,都是我們老師當時發給我們做的
經典題,一道就是一種題型、建議做的時候把答案蓋住,做完後訂下,效果好!
初三化學不難,只要多練習,到高中就有些難了,好多東西不只要背,呵呵,廢話有點多了,直接上題,還有祝你成功哦、、
(抱歉,有道題圖打不出來,直接忽略就好,哈)
例4. (1)某種糧專業戶需要購買如下圖所示標識的尿素12袋,但商店現有的尿素只有8袋,若不足的部分用碳酸氫銨替代的話,還需購買碳酸氫銨多少千克才能滿足對氮元素的需要?
(2)國家質量標准規定,市場上出售的尿素[CO(NH2)2]中,尿素純度在96%以上為達標一級品。試通過計算說明如圖所示的尿素是否可按一級品出售?
解析:尿素[CO(NH2)2]和碳酸氫銨(NH4HCO3)都是氮肥。該種糧專業戶需購買含氮量為45.5%的凈重50kg的尿素12袋才能滿足農作物對氮元素的需要,但現在只能買到8袋,所差的4袋(12袋-8袋)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為:
50kg×(12袋-8袋)×45.5%=91kg
若91kg的氮元素由碳酸氫銨來補充的話,需要多少千克的碳酸氫銨呢?
答案:
解法1. 分步計算求解
12袋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為:
8袋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為:
需要補充的氮元素的質量為:
含91kg氮元素的碳酸氫銨(NH4HCO3)的質量為:
91kg÷NH4HCO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解法2. 列方程求解
設所需碳酸氫銨(NH4HCO3)的質量為x
中氮元素質量分數
(註:以上運算過程中,可將100%看作1,還可以用關系式法求解。)
例5. 某有機物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後,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甲、乙兩組同學分別用A、B兩種方法測定它的組成,得到兩組數據(如下圖、表所示,實驗過程中氣體均全部被吸收)。
請回答:
(1)A、B哪種方法正確?
(2)不用計算就能判斷該有機物中一定含有哪幾種元素?
(3)通過計算說明該有機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組成該有機物的各元素間的質量比和原子個數比分別是多少?
解析:這是一道結合實驗的計算題。審題可知,該有機物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後,產物只有CO2和H2O,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不變,由此推知,生成物水中的氫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一定來自該有機物,故不用計算就能判斷該有機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該有機物是否含有氧元素,要根據實驗數據進行計算方可確定。用A、B兩種方法測得甲、乙兩組數據。看圖分析可知,先利用濃硫酸吸收燃燒產物中的水蒸氣,根據吸收前後濃硫酸的質量變化,求出3.2g該有機物充分燃燒後生成水的質量。再利用NaOH溶液吸收CO2,根據NaOH溶液質量的變化求出3.2g該有機物充分燃燒後生成CO2的質量;顯然,B方法是正確的,乙組數據是可靠的。因為燃燒後的混合氣體先通過NaOH溶液時,水蒸氣的含量一定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實驗結果。
答案:(1)B方法正確。
(2)該有機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3)解:表中的乙組數據可知:3.2g該有機物充分燃燒後,生成水的質量為:
153.6g-150g=3.6g
生成CO2的質量為:154.4g-150g=4.4g
3.6g水中含氫元素的質量為:
4.4g CO2中含碳元素的質量為:
,顯然該有機物含有氧元素。
該有機物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這三種元素質量比為:
1.2g:0.4g:1.6g=3:1:4
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
答:該有機物含有氧元素。組成該有機物的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1:4,原子個數比為1:4:1。
例6. 中國登山協會為紀念我國首次攀登珠穆朗瑪峰成功50周年,再次組織攀登珠峰活動。假如每名運動員沖頂時消耗自帶的液氧4.8kg。求:
(1)這些氧氣在標准狀況下的體積是多少升?(標准狀況下氧氣密度為1.43g/L)
(2)若在實驗室用高錳酸鉀為原料製取相同質量的氧氣(化學方程式為),需要多少千克高錳酸鉀?
(3)用這種方法給登山隊員供氧,是否可行?簡述理由。
解:(1)4.8kg氧氣在標准狀況下的體積為:
(2)設需要高錳酸鉀的質量為x
316 32
x 4.8kg
(3)不行。此法成本太高,經濟上不合算;或在實驗室制如此多的氧氣,耗時太長。
答:略
例7. 溶液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溶液的配製是日常生活和化學實驗中的常見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與其溶質的質量分數對照表(20℃)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9/cm3)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9/cm3) 0.98 0.95 0.94 0.91 0.90
請仔細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20℃時,隨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漸_______,氨水的密度逐漸_________(以上兩空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1.2L 16%的硫酸溶液中含硫酸_______g,含水_________g。
(3)若取1.5L 28%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釋成12%的硫酸溶液時,加入水的質量應為____________g。
(4)向100g 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搖勻,溶液的體積將為_______mL(保留到0.1)。
解析:通過題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溶液的密度與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密切相關。對硫酸溶液而言,隨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增大,溶液的密度隨之增大;而氨水的密度卻隨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增大而逐漸減小。
有關溶液質量、體積密度及溶質質量分數間的關系是:溶液的質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體積
溶液中的溶質的質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體積×溶質的質量分數
解第(2)問時,先查表得知16%硫酸溶液的密度為1.11g/cm3便可求出1.2L(即1200mL)該溶液中含硫酸的質量為:,含水的質量為:。
第(3)、(4)兩問均為加水稀釋的計算。只不過第(3)問是已知稀釋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求加入水的質量,而第(4)問是已知加入水的質量,求稀釋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這兩個相反的過程均可以根據加水前後溶液中溶質質量不變這一基本規律求解。
第(3)問,解法1,分步求解
查表得出:28%的硫酸溶液的密度為1.20g/cm3,1.5L 28%的硫酸溶液的質量為:
1.5L 28%的硫酸溶液中含硫酸的質量為:
含504g硫酸的12%稀硫酸的質量為:
加入水的質量=稀溶液的質量-濃溶液的質量
=4200g-1800g
=2400g
解法2. 列方程求解
設:加入水的質量為x
第(4)問,解:100g 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後搖勻,所得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查表,12%的氨水密度為0.95g/cm3,那麼所得12%的氨水的體積為:
(即210.5mL)
答案:
(1)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漸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漸減小。
(2)1.2L 16%硫酸溶液中含硫酸213.12g,含水1118.88g。
(3)1.5L 28%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釋成12%的硫酸溶液時,需加入水的質量應為2400g。
(4)向100g 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搖勻,溶液的體積將變為210.5mL。
例8. 某學生想測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實驗室只提供了一瓶未標明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和必要的儀器。
(1)你認為在現有條件下能測出銅的質量分數的_________合金。
(2)若該同學取該合金的粉末32.5g,與足量該鹽酸充分反應,經測定產生了0.4g氫氣,請計算該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
(3)若想測出所用稀鹽酸的質量分數,你認為實驗時必須提供_____________,必須測出的數據是__________(填下列選項的序號)。
A. 參加反應的合金質量
B. 參加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
C. 參加反應的稀鹽酸的體積和密度
D. 產生氣體的質量
解析:要用鹽酸來測定銅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當然要選用Cu-Zn合金。因為在Cu、Zn、Ag三種金屬中,只有鋅跟鹽酸反應放出氫氣:
利用32.5g Cu-Zn合金跟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根據生成氫氣的質量0.4g,計算出32.5g Cu-Zn合金中含Zn的質量,便可求出該合金中Cu的質量分數了。同理,當一定質量的稀鹽酸(或者一定體積、一定密度的稀鹽酸)跟足量的Cu-Zn合金充分反應,根據生成氫氣的質量便可計算出該稀鹽酸中參加反應的氯化氫的質量,進而求出該鹽酸中氯化氫的質量分數。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當兩種物質相互反應時,只有一種反應物是足量(或恰好完全反應)時,才能根據生成物的質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另一種物質的質量或組成。
解:(2)設32.5g Cu-Zn合金中含鋅的質量為x
65 2
x 0.4g
該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為:
答案:
(1)在現有條件下能測出銅的質量分數的是Cu-Zn合金。
(2)該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為40%。
(3)若想測出稀鹽酸的質量分數,必須提供足量的Cu-Zn合金,必須測出的數據是D和B或D和C。
例9. 為了對氯化鉀樣品(含少量KNO3)進行分組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進行實驗,他們的實驗數據如下表,請仔細觀察和分析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兩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的是哪一組?
(2)樣品中KCl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3)哪位同學所得的溶液只含一種溶質,其質量分數為多少?
解析:依據表中提供的數據,比較甲、乙兩位同學的實驗可知,甲同學所取的氯化鉀樣品過量,則甲同學加入的100g AgNO3溶液反應完全,生成的沉澱為14.35g;比較乙、丙兩位同學的實驗可知,丙同學所加的AgNO3溶液過量,則丙同學所取的10g氯化鉀樣品反應完,生成的沉澱為14.35g。綜上述可知:10g氯化鉀樣品和100g AgNO3溶液剛好完全反應,生成沉澱為14.35g。
解:(1)乙。
(2)設樣品中含氯化鉀的質量為x,生成硝酸鉀的質量為y。
74.5 101 143.5
x y 14.35g
解得
樣品中KCl的質量分數
(3)乙同學所得的溶液只含有一種溶質KNO3。
所得溶液中KNO3的質量分數
答:(1)乙;(2)樣品中KCl的質量分數是74.5%;(3)乙同學所得溶液中只含一種溶質,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3.23%。
例10. 現有氯化鈉與碳酸鈉的固體混合物33.8g,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200g恰好完全反應。求:
(1)原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2)充分反應後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解析:審題後明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有:
①氯化鈉與碳酸鈉的固體混合物的質量為33.8g;
②加入的稀鹽酸200g,溶質質量分數為7.3%;
③固體混合物中只有碳酸鈉跟加入的稀鹽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④恰好完全反應後,所得溶液為氯化鈉的水溶液。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鈉,它的質量應是:Na2CO3與HCl反應生成的NaCl的質量跟原固體混合物含有的NaCl質量之和。要知道原混合物中NaCl的質量,還要根據化學方程式先求出固體混合物中含有的Na2CO3的質量。
溶液中溶劑是水,水的質量也來源於兩部分,一部分是Na2CO3跟HCl反應後生成的;另一部分是稀鹽酸中的溶劑水,其質量為。
計算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時,溶液的質量可有兩種計算方法:
(1)根據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得出: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對本題而言,溶液的質量為NaCl與水的質量總和。
(2)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本題所得溶液的質量=固體混合物的質量+稀鹽酸的質量-生成CO2的質量。
答案:設固體混合物中含Na2CO3的質量為x,生成NaCl的質量為y,生成水的質量為z,生成CO2的質量為w
106 73 117 18 44
x 200g×7.3% y z w
(1)固體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
(2)充分反應後所得溶液為NaCl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解法1. 溶液組成法
解法2. 用守恆法求溶液質量
答: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62.7%,反應後所得溶液中NaCl的質量分數為16%。
E. 與酸鹼鹽有關的計算
濃鹽酸=91.5x10%/37%=24.729 (ml)
但是濃鹽酸易揮發損失(也就是發煙)而造成濃鹽酸使用量較理論值高,
建議可以先查得10%鹽酸溶液的PH值或者其電導率等,然後慢慢加濃鹽酸到符合要求!
F. 酸鹼鹽的有關計算
要使處理後的廢水pH約為7,即硫酸中的H+與NaOH中的OH~離子完全反應,根據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可知NaOH的量應是硫酸的兩倍,而硫酸與氫氧化鈉的濃度均是2%,並且硫酸的流量是10L/s,再者含酸廢水的密度和含鹼廢水的密度均為1g/cm3,所以氫氧化鈉的濃度應是20L/s。
G. 初中化學計算題酸鹼鹽 求方法 好應對中考
例題:(北京市豐台區中考模擬試題)
將13g含有少量氯化鈉的純鹼樣品放入一定量的鹽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應後得到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溶液141g。計算:原純鹼樣品的純度。
分析:純鹼樣品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它與鹽酸反應生成NaCl和H2O和CO2。由題意可用圖表示為:
Na2CO3 + 2HCl = 2NaCl+H2O+CO2
題目中的已知數據都是混合物,不能直接代入化學方程式計算,由圖示不難看出,原純鹼樣品中的NaCl是一個中間量,如果假設它的質量,便可表示出化學方程式中Na2CO3和NaCl的質量,再列出比例式,問題得解。
解:設原純鹼樣品中NaCl的質量為x,
反應後溶液中溶質NaCl的總質量為:141g×10%=14.1g
Na2CO3 + 2HCl = 2NaCl+H2O+CO2
106/ 13g-x =117 / 14.1g-x
一般解法:106×(14.1g-x)=117×(13g-x)
1494.6g-106x=1521g-117x
117x-106x=1521g-1494.6g=26.4g
x=2.4g
簡便方法:利用比例式的等比性質將原比例式直接化簡為:
106/ 13g-x =117 / 14.1g-x =(117-106)/(14.1-x-13+x)=11/1.1
從中可以看出:分子與分母成10倍關系,便可得出:13g-x=10.6g
x=2.4g
∴ Na2CO3的質量為:13g-2.4g=10.6g。
原純鹼樣品的純度為10.6g/13g×100%≈81.5%;
答:原純鹼樣品的純度約為81.5%。
H. 初三化學的酸鹼鹽的計算 該怎麼辦
讀題分析出相關的反應,以及要用到的方程式和數據,有些數據只是幌子,沒有用的,然後設未知數,列出方程式,在方程式下寫出有關的數據,要對應好化學式寫,不要寫歪了,然後列比例式,求出未知數,最後寫答。但涉及酸鹼鹽時,要注意有些物質之間是不反應的,也屬於幌子,要分析清楚再下筆,並且安排好格式,要讓批卷人看得舒服,其實並不難,有不會的可以請教老師,其實有時候也可以問同學,不會太拘束,更容易理解,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I. 酸鹼鹽和溶液的計算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根據知道二氧化碳質量,求出Na2CO3和生成的Na2SO4的質量
BaCl2+Na2SO4=BaSO4+2NaCl
沉澱(硫酸鋇)質量知道,可求出Na2SO4的總質量,減去前一步生成的Na2SO4,就是原混合物中Na2SO4的質量
最後用20克減去碳酸鈉、硫酸鈉質量,就是原混合物中NaCl的質量
J. 高中化學 酸鹼溶液的PH計算方法 最好有幾
酸鹼溶液的PH計算方法:pH=-lg[H+],[H+]表示溶液總氫離子的濃度(mol/L),計算pH只需要知道氫離子濃度即可。首先,水的離子積常數是10-14,所以:pH+pOH=14,氫離子濃度可以通過化學平衡常數關系算出來。其他的電離、水解方程式也是類似。
1.水的離子積KW= c(H+)·c(OH-) ,25℃時的中性溶液:c(H+)=c(OH-)=10-7mol·L-1, KW=1×10-14。
2.溶液的酸鹼性與c(H )、c(OH )的關系:
中性:c(H )= c(OH )
酸性:c(H )>c(OH )
鹼性:c(H )<c(OH )
pH越小, pH溶液酸性越強,pH越大,溶液鹼性越強
pH每增大一個單位,c(H+)就減小10倍, pH減小一個單位, c(H+)就增大10倍,若pH改變n個單位,就改變10n倍。
pH的范圍通常是0~14,即一般適用於c(H+)≤1mol/L-1 c(OH-) ≤1mol/L-1 溶液,若濃度太大,直接用濃度c(H+) 或c(OH-)表示溶液酸鹼性。
例1、常溫下,將5ml 1mol/L的鹽酸滴加到純水中配成5L溶液 ,求此溶液的pH。
分析:把溶液稀釋了1000倍。所以:0→3
例2、pH=10的NaOH溶液加水稀釋到原來的100倍,求稀釋後溶液的pH。
分析:pH→C(H+)→C(OH-)→ C(OH-) ′→C′(H+) →pH』。所以pH:8→10
例3、計算pH=2的H2SO4溶液中H2SO4物質的量濃度及溶液中OH 的物質的量濃度。
分析:C(H2SO4)=5×10-3,C(OH-)=1×10-12。
如果是酸溶液,就計算氫離子,然後,利用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求PH,如果是鹼溶液,就計算氫氧根,再根據離子積,求氫離子,再求PH如果是混合的酸鹼溶液,先計算哪一個是過量的,過量的是什麼性,就按什麼來計算。酸或鹼無限稀釋pH≈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