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螺旋傳動中如何計算扭矩
扭距系數: K = T/(P·d) 式中: K—扭距系數 T—施擰扭距N·M d—螺栓的螺紋規格mm P—螺栓的軸力。初擰為施工扭矩的50%左右。如M20約為220。
根據《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2001》中65頁附錄B的B.0.3款:
1、最終扭轉扭矩T=K*P*D,K扭矩系數,可參考廠家的試驗報告和現場復測報告,P施工預張力值標准值,螺栓直徑。
2、初捻取終捻值為0.5,初捻剪切型T=0.065p*d。
計算:
高強度螺栓施加預緊力,通過摩擦傳遞力。普通螺栓連接剪切螺栓桿與孔壁的壓力剪切,擰緊螺母時拉力很小,其影響可以忽略,和高強度螺栓,其材料強度很高除了螺栓施加張力,使連接組件之間產生擠壓壓力,此外,預緊力、防滑系數和鋼的種類都直接影響高強螺栓的承載能力。
按受力特性可分為壓力型和摩擦型。它們的計算方法不同。高強度螺栓的最小規格為M12,常用的是M16~M30,大規格的螺栓性能不穩定,在設計時應慎重使用。
高強度螺栓是指底部堅硬等性能較強的螺栓等級,也叫高強度螺栓。一般指8.8級或以上。例如,10.9級螺栓,12.9級螺栓。它們都有很強的硬度。具有較強的承載扭矩性能。
高強度螺栓的長度計算
高強度螺栓連接必須嚴格控制螺栓的長度。扭剪高強螺栓的長度為從螺釘頭部下支撐面到螺釘尾部切口的長度;對於高強度六角螺栓,應在厚度上加墊片,見圖「(圖!*為板層厚度;!螺栓長度)。
『貳』 螺絲的准確計算方法有哪些
螺絲計算公式 緊固件生產中應用的相關計算公式一、 60°牙型的外螺紋中徑計算及公差(國標GB 197/196)
a. 中徑基本尺寸計算: 螺紋中徑的基本尺寸=螺紋大徑-螺距×系數值
公式表示:d/D-P×0.6495
例:外螺紋M8螺紋中徑的計算
8-1.25×0.6495=8-0.8119≈7.188
b.常用的6h外螺紋中徑公差(以螺距為基準)
上限值 為」0」
下限值為P0.8-0.095 P1.00-0.112 P1.25-0.118
P1.5-0.132 P1.75-0.150 P2.0-0.16
P2.5-0.17
上限計算公式即基本尺寸,下限值計算公式d2-hes-Td2即中徑基本尺寸-偏差-公差
M8的6h級中徑公差值:上限值7.188 下限值:7.188-0.118=7.07
C常用的6g級外螺紋中徑基本偏差: (以螺距為基準)
P 0.80-0.024 P 1.00-0.026 P1.25-0.028 P1.5-0.032
P1.75-0.034 P2-0.038 P2.5-0.042
上限值計算公式d2-ges即基本尺寸-偏差
下限值計算公式d2-ges-Td2即基本尺寸-偏差-公差
例M8的6g級中徑公差值:上限值7.188-0.028=7.16 下限值:7.188-0.028-0.118=7.042
注:①以上的螺紋公差是以粗牙為准,對細牙的螺紋公差相應有些變化,但均只是公差變大,所以按此控制不會越出規范界限,故在上述中未一一標出.
②螺紋的光桿坯徑尺寸在生產實際中根據設計要求的精度和螺紋加工設備的擠壓力的不同而相應比設計螺紋中徑尺寸加大0.04—0.08之間,為螺紋光桿坯徑值,例我們公司的M8外螺紋6g級的螺紋光桿坯徑實在7.08—7.13即在此范圍.
③考慮到生產過程的需要外螺紋在實際生產的未進行熱處理和表面處理的中徑控制下限應盡量保持在6h級為准
二、 60°內螺紋中徑計算及公差(GB 197 /196)
a. 6H級螺紋中徑公差(以螺距為基準)
上限值:
P0.8+0.125 P1.00+0.150 P1.25+0.16 P1.5+0.180
P1.25+0.00 P2.0+0.212 P2.5+0.224
下限值為」0」,
上限值計算公式2+TD2即基本尺寸+公差
例M8-6H內螺紋中徑為:7.188+0.160=7.348 上限值:7.188為下限值
b. 內螺紋的中徑基本尺寸計算公式與外螺紋相同即D2=D-P×0.6495即內螺紋中徑螺紋大徑-螺距×系數值
c. 6G級螺紋中徑基本偏差E1(以螺距為基準)
P0.8+0.024 P1.00+0.026 P1.25+0.028 P1.5+0.032
P1.75+0.034 P1.00+0.026 P2.5+0.042
例:M8 6G級內螺紋中徑上限值:7.188+0.026+0.16=7.374
下限值:7.188+0.026=7.214
上限值公式2+GE1+TD2即中徑基本尺寸+偏差+公差
下限值公式2+GE1即中徑尺寸+偏差
三、 外螺紋大徑的計算及公差(GB 197/196)
a. 外螺紋的6h大徑上限值即螺紋直徑值 例M8為φ8.00上限值公差為」0」
b. 外螺紋的6h級大徑下限值公差(以螺距為基準)
P0.8-0.15 P1.00-0.18 P1.25-0.212 P1.5-0.236 P1.75-0.265
P2.0-0.28 P2.5-0.335
大徑下限計算公式:d-Td 即螺紋大徑基本尺寸-公差
例:M8外螺紋6h大徑尺寸:上限為φ8,下限為φ8-0.212=φ7.788
c. 外螺紋6g級大徑的計算與公差
6g級外螺紋的基準偏差(以螺距為基準)
P0.8-0.024 P1.00-0.026 P1.25-0.028 P1.5-0.032 P1.25-0.024 P1.75 –0.034
P2.0-0.038 P2.5-0.042
上限計算公式 d-ges 即螺紋大徑基本尺寸-基準偏差
下限計算公式 d-ges-Td 即螺紋大徑基本尺寸-基準偏差-公差
例: M8 外螺紋6g級大徑 上限值φ8-0.028=φ7.972
下限值φ8-0.028-0.212=φ7.76
注:①螺紋的大徑是由螺紋光桿坯徑及搓絲板/滾絲輪的牙型磨損程度來決定的,而且其數值在同樣毛坯及螺紋加工工具的基礎上與螺紋中徑成反比出現即中徑小則大徑大,反之中徑大則大徑小.
②對需進行熱處理和表面處理等加工的零件,考慮到加工過程的關系實際生產時應將螺紋大徑控制在6h級的下限值加0.04mm以上,如M8的外螺紋在搓(滾)絲的大徑應保證在φ7.83以上和7.95以下為宜.
四、 內螺紋小徑的計算與公差
a. 內螺紋小徑的基本尺寸計算(D1)
螺紋小徑基本尺寸=內螺紋基本尺寸-螺距×系數
例:內螺紋M8的小徑基本尺寸 8-1.25×1.0825=6.646875≈6.647
b. 內螺紋6H級的小徑公差(以螺距為基準)及小徑值計算
P0.8 +0. 2 P1.0 +0. 236 P1.25 +0.265 P1.5 +0.3 P1.75 +0.335
P2.0 +0.375 P2.5 +0.48
內螺紋6H級的下限偏差公式D1+HE1即內螺紋小徑基本尺寸+偏差
注:6H級的下偏值為「0」
內螺紋6H級的上限值計算公式=D1+HE1+TD1即內螺紋小徑基本尺寸+偏差+公差
例:6H級M8內螺紋小徑的上限值 6.647+0=6.647
6H級M8內螺紋小徑的下限值 6.647+0+0.265=6.912
c. 內螺紋6G級的小徑基本偏差(以螺距為基準)及小徑值計算
P0.8 +0.024 P1.0 +0.026 P1.25 +0.028 P1.5 +0.032 P1.75 +0.034
P2.0 +0.038 P2.5 +0.042
內螺紋6G級的小徑下限值公式=D1+GE1即內螺紋基本尺寸+偏差
例: 6G級M8內螺紋小徑的下限值 6.647+0.028=6.675
6G級M8內螺紋小徑的上限值公式D1+GE1+TD1即內螺紋基本尺寸+偏差+公差
例: 6G級M8內螺紋小徑的上限值是6.647+0.028+0.265=6.94
注:①內螺紋的牙高直接關繫到內螺紋的承載力矩的大小,故在毛坯生產中應盡量在其6H級上限值以內
②在內螺紋的加工過程中,內螺紋小徑越小會給加工具——絲錐的使用效益有所影響.從使用的角度講是小徑越小越好,但綜合考慮時一般採用小徑的在中限至上限值之間,如果是鑄鐵或鋁件時應採用小徑的下限值至中限值之間
③內螺紋6G級的小徑在毛坯生產中可按6H級執行,其精度等級主要考慮螺紋中徑的鍍層,故只在螺紋加工時考慮絲錐的中徑尺寸而不必考慮光孔的小徑。
五、 分度頭單分度法計算
單分度法計算公式:n=40/Z
n:為分度頭應轉過的轉數
Z:工件的等分數
40:分度頭定數
例:銑削六方的計算
代入公式: n=40/6
計算:①化簡分數:找出最小約數2進行約分,即將分子分母同時除以2得20/3.分數的同時縮小其等分不變.
②計算分數:此時要看分子與分母的數值而確定;如分子此分母大時進行計算.
20÷3=6(2/3)即n值,也即分度頭應轉過6(2/3)轉.此時的分數已變成帶分數;帶分數的整數部份6為分度頭應轉過6整圈.帶分數的分數2/3則只能是轉一圈的2/3,此時又須重新計算
③分度板的選用計算:不足一圈的計算須藉助分度頭的分度板來實現.計算時第一步將分數2/3進行同時擴大.例:如果同時擴大14倍時的分數為28/42;如同時擴大10倍時,分數為20/30;如同時擴大13倍時的分數為26/39……擴大分門倍數的多少要根據分度板的孔數來選擇.
此時應注意:①選擇分度板的孔數一定能被分母3整除.如前面舉例中的42孔是3的14倍,30孔是3的10倍,39是3的13倍……
②分數的擴大必須是分子分母同時擴大其等分不變,如舉例中的
28/42=2/3×14=(2×14)/(3×14);20/30=2/3×10=(2×10)/(3×10);
26/39=2/3×13=(2×13)/(3×13)
28/42分母42即採用分度數的42孔進行分度;分子28即在上輪的定位孔上向前再轉過28孔即29孔上為本輪的定位孔,20/30是在30孔分度板向前再轉過10孔即11孔上為本輪的定位孔.26/39是在39孔的分度板向前再轉26孔即27孔上為本輪的定位孔.
銑六方(六等分)時即可採用42孔,30孔,39孔等被3整除的孔作為分度:其操作是手柄轉整6圈後,再分別在上輪的定位孔上向前再轉28+1/ 10+1 / 26+!孔的29/11/27孔上作為本輪的定位孔
例2:銑 15齒的齒輪計算
代入公式: n=40/15
計算 n=2(2/3)
是轉2整圈再選被3整除的分度孔如24,30,39,42.51.54.57,66等孔板上再向前轉過16,20,26,28,34,36,38,44加1孔即17,21,27,29,35,37,39,45孔作為本輪的定位孔。
例3: 銑 82齒的分度計算
代入公式: n=40/82
計算 n=20/41
即:只要選41孔的分度板,在上輪定位孔上再轉過20+1即21孔作為本輪的定位孔便是
例4: 銑51齒的分度計算
代入公式 n=40/51由於此時分數無法計算則只能直接選孔,即選51孔的分度板,在上輪定位孔上再轉過51+1即52孔作為本輪的定位孔即是
例5 銑 100齒的分度計算
代入公式 n=40/100
計算 n=4/10=12/30
即選30孔的分度板,在上輪定位孔上再轉過12+1即13孔作為本輪的定位孔即是
如所有分度板無計算所需的孔數時則應採用復式分度法計算,不在本計算方法之列,實際生產時一般採用滾齒,因復式分度計算後的實際操作極為不便
六、 圓內接六方形的計算
公式:①圓D求六方對邊(S面)
S=0.866D 即直徑×0.866(系數)
②六方對邊(S面)求圓(D)直徑
D=1.1547S 即對邊×1.1547(系數)
七、 冷鐓工序的六方對邊與對角計算
公式①外六角對邊(S)求對角e
e=1.13s 即對邊×1.13
②內六角對邊(s)求對角(e)
e=1.14s 即對邊×1.14(系數)
③外六角對邊(s)求對角(D)的頭部用料直徑,應按(6.2公式)六方對邊(s面)求圓(D)直徑並適量加大其偏移中心值即D≥1.1547s偏移中心量只能估算
八、 圓內接四方形的計算
公式:①圓(D)求四方形對邊(S面)
S=0.7071D 即直徑×0.7071
②四方對邊(S面)求圓(D)
D =1.414S 即對邊×1.414
九、 冷鐓工序的四方對邊與對角的計算
公式①外四方對邊(S)求對角(e)
e=1.4s 即對邊(s)×1.4參數
②內四方對邊(s)求對角(e)
e=1.45s 即對邊(s)×1.45系數
十、 六方體體積的計算
公式① s20.866×H/m/k 即對邊×對邊×0.866×高或厚度
十一、圓台(圓錐)體的體積計算
公式 0.262H(D2+d2+D×d)即0.262×高度×(大頭直徑×大頭直徑+小頭直徑×小頭直徑+大頭直徑×小頭直徑)
十二、球缺體(例如半圓頭)的體積計算
公式 3.1416h2(R-h/3) 即3.1416×高度×高度×(半徑-高度÷3)
十三、內螺紋用絲錐的加工尺寸計算
1.絲錐大徑D0的計算
公式 D0=D+(0.866025P/8)×(0.5~1.3)即絲錐大徑螺紋基本尺寸+0.866025螺距÷8×0.5至1.3
注:0.5至1.3的多少選擇應根據螺距的大小來確認,螺距值越大則應採用小一點系數,反之,螺距值越小而相應採用大一點系數
2.絲錐中徑(D2)的計算
公式: D2=(3×0.866025P)/8即絲錐中徑=3×0.866025×螺距÷8
3.絲錐小徑(D1)的計算
公式: D1=(5×0.866025P)/8即絲錐小徑=5×0.866025×螺距÷8
十四、各種形狀冷鐓成型用料長度計算
已知:圓的體積公式是直徑×直徑×0.7854×長度或半徑×半徑×3.1416×長度
即d2×0.7854×L或 R2×3.1416×L
計算時將需要用料的體積X÷直徑÷直徑÷0.7854或X÷半徑÷半徑÷3.1416即為投料的長度
列式=X/(3.1416R2)或X/0.7854d2
式中的X表示需要用料體積數值
L表示實際投料的長度數值
R/d表示實際投料的半徑或直徑
十五、滾齒輪機滾齒輪的掛輪計算
a. 滾齒輪主軸定數24
b. 滾齒輪掛輪計算是按照將數據分解即同時擴大或縮小其等分不變來實現的
B1和b2示意圖為復合變速,b3和b4示意圖為直接變速
c. 主軸參數24的分解
c1直接分解可為 2×12=24; 3×8=24; 4×6=24
c2擴大倍數後分解:
如擴大5倍24×5=120那麼120就可分解為20×6; 3×40; 4×30; 6×20
如擴大8倍 24×8=192那麼192就分解為2×91; 91×2; 48×4; 4×48; 3×64; 64×3;
8×24; 24×8; 32×6; 6×32在擴大倍數時應將加工零件的齒數同時擴大到直至以便於分解為止;
d. 演算事例分解
d.1設加工零件為15齒時的計算
列式:24/15同時擴大10倍後240/150;分解同時清除公倍數3得(3×80)/(3×50)=80/50此時可採用b.4示意圖在中間裝一任意介輪即在①處裝80齒數齒輪②處裝50齒數齒輪
d.2設加工零件為77齒時的計算
列式:24/77同時擴大90倍後2160/6930;分解(40×54)/(70/99)此時可採用b.1示意圖的裝配齒輪,考慮到齒輪時的裝配方便,1和3數可任意調換,2 和4也可任意調換但1與2或4及3與2或4位置不適調換反之4與1或3及2與1或3同不能調換
d.3設加工零件為32齒時的計算
列式: 24/32 同時擴大5倍後120/160;分解為(4×30)/(4×40)同時清除公倍數4後得30/40此時可採用b.3示意圖在中間裝任意介輪即在①處裝30齒輪②處裝40齒輪數齒輪
d.4設加工零件為13齒時的計算
列式: 24/13同時擴大100倍後2400/1300;分解力(30×80)/(20×65)此時可採用b.2示意圖進行裝配,注:為什麼2400時分解為30×80也可分解40×60,此時應看裝配後齒輪的互相吻合而定,只要好吻合即可,本齒輪齒數也可將2400分解為20×120即可同6.4的示意圖裝配,
『叄』 有誰知道螺栓擰緊扭矩的計算方法,請指教。
螺紋規則 擰緊力矩(N.m)
性能等級5.6 性能等級8.8 性能等級10.9
M6 5-7 6-10 11-14
M8 12-15 19-24 22-29
M8×1 14-18 21-28 24-31
M10 24-30 35-47 43-53
M10×1.25 28-32 41-53 48-59
M10×1 30-36 42-54 51-58
M12 42-53 60-72 80-101
M12×1.5 44-56 66-82 88-107
M12×1.25 47-60 72-85 94-114
M14 72-87 96-126 144-175
M14×1.5 80-96 106-132 160-204
M16 108-127 156-200 199-234
M16×1.5 116-144 168-204 214-252
M18 156-180 192-226 240-260
M18×1.5 162-192 204-240 250-300
M20 216-243 312-372 384-439
M20×1.5 240-264 324-384 433-480
另外還可以根據T=kDF來計算擰緊扭矩,其中,k是扭矩系數,D是公稱直徑,F是螺栓預緊力
『肆』 螺紋的扭矩和壓力關系
螺紋的扭矩和壓力關系為:壓力=3.14X扭矩/螺距。螺距不變的情況下扭矩越大,壓力就越大。呈正相關。
扭矩(Torque,也稱為轉矩)在物理學中就是特殊的力矩,等於力和力臂的乘積,國際單位是牛米N·m,此外還可以看見kg·m、lb-ft這樣的扭矩單位,由於G=mg,當g=9.8的時候,1kg的重力為9.8N,所以1kg·m=9.8N·m。
而磅尺lb-ft則是英制的扭矩單位,1lb=0.4536kg;1ft=0.3048m,可以算出1lb-ft=0.13826kg·m。在每一個轉速下都有一個相對的扭矩數值,這些數值除以一個長度,便可獲得力的數據。
(4)三頭螺紋扭矩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國家標准規定的標准螺紋標注方法中,第一個字母代表螺紋代號,例如:M表示普通螺紋、G表示非螺紋密封的管螺紋、R表示用螺紋密封的管螺紋、Tr表示梯形螺紋等。
第二個數字表示螺紋公稱直徑,也就是螺紋的大徑。它表示的是螺紋的最大直徑,單位為毫米。往後的符號分別是螺距、導程、旋轉、中徑公差代號、頂徑公差代號、旋合長度代號。
外部的扭矩叫轉矩或者叫外力偶矩,內部的叫內力偶矩或者叫扭矩。在人們日常表達里,扭矩常常被稱為扭力(在物理學中這是2個不同的概念)。
『伍』 三角螺紋計算方式
三角螺紋螺紋的牙型角是60°
計算公式如下: 螺 距 P
原始三角形高度 H=0.866P
牙高(工作高度) H=0.5413P
內 螺 紋 大 徑 D--內螺紋(公稱直徑)
外 螺 紋 大 徑 d--外螺紋(公稱直徑)
內 螺 紋 中 徑 D=D-0.6495P
外 螺 紋 中 徑 d=d-0.6495P
內 螺 紋 小 徑 D=D-1.0825P
外 螺 紋 小 徑 d=d-1.0825P
例:公制螺紋(牙型角是60°)的外螺紋小徑:d2=d-1.0825P =30-1.0825*1.5=28.38mm
一般在車削加工時對外螺紋底徑的計算簡化為:公稱直徑-螺距-0.2~0.5mm (0.2~0.5mm 根據公稱直徑的大小確定)。
(5)三頭螺紋扭矩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螺紋公稱直徑的公式轉換:
國標AETV閥門公稱直徑的單位為mm,美標AETV閥門公稱直徑的單位為in(英寸)
換算如下:
1分=1/8寸=DN6
2分=1/4寸=DN8
3分=3/8寸=DN10
4分=1/2寸=DN15
6分=3/4寸=DN20
8分= 1 寸=DN25。
『陸』 螺栓如何計算扭矩
扭距系數: K = T/(P·d) 式中: K—扭距系數 T—施擰扭距N·M d—螺栓的螺紋規格mm P—螺栓的軸力。初擰為施工扭矩的50%左右。如M20約為220。
根據《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2001》中65頁附錄B的B.0.3款:
1、終擰的扭矩T=K*P*d,K扭矩系數,可以參考廠家的測試報告和現場復測的報告,P施工預拉力值標准值,螺栓直徑。
2、初擰取終擰值得0.5,扭剪型初擰T=0.065P*d。
(6)三頭螺紋扭矩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計算
高強度螺栓施加預拉力和靠摩擦力傳遞外力。普通螺栓連接靠栓桿抗剪和孔壁承壓來傳遞剪力,擰緊螺帽時產生預拉力很小,其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而高強螺栓除了其材料強度很高之外,還給螺栓施加很大預拉力,使連接構件間產生擠壓力,從而使垂直於螺桿方向有很大摩擦力,而且預拉力、抗滑移系數和鋼材種類都直接影響高強螺栓的承載力。
根據受力特點分承壓型和摩擦型.兩者計算方法不同。高強螺栓最小規格M12,常用M16~M30,超大規格的螺栓性能不穩定,設計中應慎重使用。
高強螺栓是指螺栓的等級硬底等性能比較強,也叫高強度螺栓。一般是指8.8級以上的.比如說10.9級螺栓,12.9級螺栓.都是硬度性能很強的.扛扭力性能很強的.
高強螺栓長度計算
高強螺栓連接必須嚴格控制螺栓的長度。扭剪型高強螺栓的長度為螺頭下支承面至螺尾切口處的長度;對高強大六角頭螺栓應該再加一個墊圈的厚度,見圖"(圖中!* 為板層的厚度;! 為螺栓長度)。
高強螺栓長度一般計算式如下:
L=L''+△L
其中△L=M+NS+3P
式中L—高強螺栓的長度;
L''—連接板層總厚度;
△L—附加長度,即緊固長度加長值;
M—高強螺母公稱厚度;
N—墊圈個數,扭剪型高強螺栓為1,高強大六角頭螺栓為2
S—高強度墊圈公稱厚度
P—螺紋的螺距。
高強螺栓的緊固長度加長值=螺栓長度-板層厚度。一般按連接板厚加表L的加
長值,並取5mm的整倍數。
高強度螺栓施工前,應按出廠批復驗高強度螺栓連接副的扭矩系數,每批復驗8套,8套扭矩系數的平均值應在0.110~0.150范圍之內,其標准偏差應小於或等於0.010。其扭矩系數復檢方法按GB50205《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規定進行。試驗後應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高強度螺栓的安裝。
高強度螺栓的施工扭矩按下式計算確定:
Tc=1.05k·Pc·d
Tc—施工扭矩(N·m);
k—高強度螺栓連接副的扭矩系數的平均值;
Pc—高強度螺栓施工預拉力(kN),見表1;
d—高強度螺栓螺桿直徑(mm);
表1 高強度螺栓施工預拉力Pc (kN)
高強度螺栓施工前所用的扭矩扳手,在使用前必須校正,其扭矩誤差不得大於±5% ,合格後方准使用。校正用的扭矩扳手,其扭矩誤差不得大於±3% 。
『柒』 螺栓扭矩計算
螺栓扭矩計算:
簡化了的公式:t=kfd(n.mm)
①k:擰緊力矩系數,根據表面的狀態可以大致選個參考值,對於一般加工表面,如果是有潤滑的k可以取0.13-0.15;如果沒有潤滑的,可以取0.18~0.21;樓主說的范圍如果不是一般的加工表面,那你把具體情況說一下;;
m6
l#
z#
@9
g)
g
②d:指的就是螺紋的公稱直徑6
w,
d.
`,
z9
r
③f:是預緊力,碳素鋼螺栓取f=(0.6~0.7)σa;合金鋼螺栓取f=(0.5~0.6)σa;其中σ是螺栓材料的屈服點;a=π/16(d2+d3)2,d2為螺紋中經,d3=d1-h/6;d1是小徑,h是螺紋原始三角性高度;h值根據不同螺紋可以算出來的,大概是0.87倍的螺距p。
『捌』 三頭螺紋相關計算
三頭螺紋即三線螺紋,在橫截面上每個螺旋線之間相差120°,導程等於三倍螺距。
『玖』 螺紋裝配力矩的計算
螺紋裝配力矩的計算公式是:力矩(T)=0.2×材料屈服強度(QP)×外徑(D)。
參照表格:
在圓柱或圓錐母體表面上制出的螺旋線形的、具有特定截面的連續凸起部分。螺紋按其母體形狀分為圓柱螺紋和圓錐螺紋;按其在母體所處位置分為外螺紋、內螺紋,按其截面形狀(牙型)分為三角形螺紋、矩形螺紋、梯形螺紋、鋸齒形螺紋及其他特殊形狀螺紋。